2020,信托刚兑灭亡之年

刚性兑付,也称刚兑,是中国金融系统的顽疾。 所谓刚兑,就是这个产品虽然表面上是一个理财产品,金融机构只是代销,亏损风险自负。但实际上金融机构会私底下和你签一个兜底保本的协议。 发生一切情况都和投资者无关,保本,甚至保收益,这就叫刚兑。 在面对高端人群的信托行业里,刚兑是标配。 不刚兑的信托,连听都没听说过。 刚兑的存在,扭曲了市场定价机制。 很多人曾经很奇怪,既然都是刚兑,而且都是同一个银行销售,为什么理财的收益和存款的利息居然不一样,和国债的收益也不一样。 风险都一样,那收益肯定一样啊,凭啥理财产品的收益就要高? 因为理财可能会亏损,且亏损风险投资者自己负责,所以收益必须高。 但以前不是,以前全部是刚兑,所以金融定价机制一片混乱。 全民刚兑的心态,不仅仅影响到了金融产品的销售,更演变出了极为恶劣的结果。 那就是非法集资异常的畅销,因为人们相信一定的保本保收益的,10~20%收益的非法集资自然好卖。 参与非法集资的人普遍有一个心态,那就是收益归自己,出事找政府。 所以刚兑必须要打破。  信托的兴起和衰落 当金融机构出事的时候,西方政府的态度是很明确的,不救,优胜劣汰是市场经济的运转基本规律,只有像2008年那种毁天灭地的大灾难时,才在不得已的情况下去救。 而中国政府在最开始的时候,虽然也不愿意,但一般都倾向于救助。 2007年11月蚁力神非法集资案,涉及几百亿资金,这种和政府一毛钱关系都没有的事情,最后政府还是给与了一定的补偿以平息事态。 这就是中国刚兑文化的起源,万事找政府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有根据的。 2017年末,银行理财产品余额高达29.54万亿,是2007年末的55.7倍。 这还不算,还弄出了个信托产业,也搞了26万亿的资产余额,两个一加相当于2007年的100倍。 而且,隐隐约约已经有暴雷的征兆。 这下政府扛不住了,你们不能万事找政府啊,这动不动几十万亿的资金如果真出了事,政府三头六臂也撑不住的。 所以刚兑文化必须被粉碎,必须让民众树立风险自负的意识。 2017年11月,央行开始倡导全国金融业打破刚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