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亚裔美国人 11本我们自己写的必读书


来源:世界日报

亚洲拥有40多个国家,各式各样的文化,社会经济发展多元,亚裔美国人是美国最多样化、人口成长最快速的其中一大族群,然而近来针对亚裔美国人的仇恨犯罪激增,仇亚情绪高涨,成为所有亚裔族群共同面临的迫切议题。

在赋权以及了解少数族群方面,文学一直扮演重要角色,INSIDER整理一份推荐书单,类别包含科幻小说、漫画、散文集回忆录等,书中描绘亚裔美国人的经历,无论是悲伤或有趣,现代或经典,传统或新颖的内容,都是美国文学历史的一部分,这些书籍在当前尤其重要,以下介绍11本深入探究亚裔美国人身分认同与经历的书籍。

1.唐人街内部/作者:游朝凯 (Interior Chinatown/by Charles Yu)

本书作者为父母均来自台湾的华裔作家游朝凯,故事仿真剧本的形式撰写,2020年荣获美国国家图书奖(National Book Award)。

故事主角吴威利(Willis Wu)是一名演员,他梦想成为功夫武打明星,偶尔在警匪剧「黑与白」(Black and White)参与演出。然而在实现功夫明星的梦想之前,他必须饰演一些不重要的角色,像是「普通的亚洲男人」、「背景里表情奇怪的路人甲」等等。

这部作品讽刺好莱坞对亚裔的偏见与歧视,对亚裔族群在社会中所遇到的困境有深刻见解。游朝凯的双亲皆来自台湾,他先前曾担任HBO影集「西方极乐园」(Westworld)的编剧,曾被「纽约时报」选为年度十大小说家。

唐人街内部。(美联社档案照)
唐人街内部。(美联社档案照)

2.酸涩的心/作者:珍妮.张 (Sour Heart/by Jenny Zhang)

「酸涩的心」是一部成人成长小说集,从几位贫穷中国移民女儿的观点切入,书中大部分以纽约市为背景。作者对于移民经历最赤裸裸的看法非常独特,书中的意象相当直白、粗俗,无拘无束的情绪在其中宣泄而出,阐明许多移民亲子关系中的丑陋与美丽之处。书中年轻的叙事者经历了对性的探索、自我发现,同时试图驾驭紧密的家庭关系。本书显现小说的力量能够揭发所有事物最脆弱的一面。

酸涩的心。(图取自Amazon.com)
酸涩的心。(图取自Amazon.com)

3.从低语到呐喊:陈果仁之死与激发亚裔美国人社运的审判/作者:宝拉.柳(From a Whisper to a Rallying Cry: The Killing of Vincent Chin and the Trial that Galvanized the Asian American Movement/by Paula Yoo)

陈果仁谋杀案被视为亚裔美国人民权运动历史中的转捩点。1982年6月19日,即将结婚的陈果仁和朋友在底特律一间酒吧庆祝时与一对白人父子起争执,事后陈果仁遭对方以棍棒殴打致死。然而凶手仅各被判罚3000元与三年缓刑,如此宽容的判决激发全国上下亚裔族群的怒火,各地亚裔纷纷上街头抗议。

陈果仁一案通往正义的道路与现今许多仇亚暴力的受害者相似,本书是了解亚裔与太平洋岛裔社区(AAPI)的重要读物。

从低语到呐喊:陈果仁之死与激发亚裔美国人社运的审判。(图取自Amazon.com...
从低语到呐喊:陈果仁之死与激发亚裔美国人社运的审判。(图取自Amazon.com)

4.美国在心中/卡洛斯·卜娄杉 (America is In The Heart/by Carlos Bulosan)

「美国在心中」是作者卜娄杉的回忆录,1930年他从菲律宾移民到美国,书中提出早期亚裔移民劳工阶级的批判性观点。这部自传作品多年来已成为经典的行动主义文本,在讨论亚裔美国人的经历时尤其重要。此书是卜娄杉最早出版书籍之一,被认为是「美籍菲律宾人经历的首要文本」。

美国在心中。(图取自Amazon.com)
美国在心中。(图取自Amazon.com)

5.柏青哥/李玟贞(Pachinko/ by Min Jin Lee)

本书为Apple TV+ 尹汝贞、李敏镐主演同名影集「柏青哥」原着小说,曾荣登「纽约时报」畅销书及年度十大好书榜单。

故事围绕一个在日韩国移民家庭,时间跨越四个世代,描绘移民在异乡的困境与挣扎。作者李玟贞体认到亚裔美国人的一个现实情况:无论如何,我们祖先的情感负担往往也会变成我们的负担。移民故事对于现今认识亚裔美国人非常重要,「柏青哥」以鲜明、动人的故事来探讨移民议题。

李玟贞为韩裔美籍作家,七岁时自南韩移民至美国。九○年代,她从大学历史系毕业,进了法学院,后来执业两年。离开法界后,她开始了小说创作生涯。

柏青哥。(图取自Amazon.com)
柏青哥。(图取自Amazon.com)
《柏青哥》作家李玟贞。(Getty Images)
《柏青哥》作家李玟贞。(Getty Images)

6.我们都在寻找的帮派/作者:Le, Thi Diem Thuy(The Gangster We Are All Looking For/by lê thị diễm thúy)

本书为后殖民主义作家与表演艺术家Lê Thị Diễm Thúy(越南名)的半自传小说。

书中描写年轻越南女孩离开家乡,1978年与家人移民到加州圣地牙哥的故事。她试着融入美国当地文化,同时在与父母暴力的关系里,以及在越南失去哥哥的创伤中生存下来。

亚裔美国人经常受到「模范少数族裔」(model minority)偏见的影响,往往被视为富有、拥有特权的少数族裔,同化的能力与白人接近,但是这样的迷思过于以偏概全,并未考虑到不同移民的经历,「我们都在寻找的帮派」一书捕捉这些人内心的伤痛,有助于了解越南裔美国人的故事。

我们都在寻找的帮派。(图取自Amazon.com)
我们都在寻找的帮派。(图取自Amazon.com)

7.次要的感受/作者:凯西·帕克·洪 (Minor Feelings/by Cathy Park Hong)

作者的声音在亚裔美国人纪实文学世界中一直相当响亮,她力图彻底打破旧有模式,拒绝对亚裔美国作家的分类。

她的作品时而狂怒,时而沉静,是少数将亚裔美国人视为一个整体的作品。更重要的是,她认可到亚裔美国人行动主义的未来是找回亚裔美国群体的革命根源,「次要的感受」这本书正是亚裔美国人灵魂的现代宣言。

次要的感受。(图取自Amazon.com)
次要的感受。(图取自Amazon.com)

8.美生中国人/作者:杨谨伦(American Born Chinese/by Gene Luen Yang)

作者杨谨伦以漫画形式描绘华裔美国人的成长故事,书中角色包括「西游记」中的美猴王、受白人同学欺负的华裔少年王谨,及带有美国人眼中刻板华人形象的钦西,所有角色的故事最后交织在一起,构成一部令人赞叹的作品。

「美生中国人」已改编成影音串流平台Disney+ 全新同名影集,杨紫琼、吴彦祖、金马影后杨雁雁,以及「华灯初上」新人演员刘敬皆参与演出。

美生中国人。(图取自Amazon.com)
美生中国人。(图取自Amazon.com)

9.母语人士/作者:李昌来(Native Speaker/by Chang-Rae Lee)

故事讲述名为朴亨利(Henry Park)的韩裔美国人监视一位韩裔美国政客的故事。一场毁灭性的悲剧后,朴亨利苦苦维持婚姻,在充满间谍活动与背叛的世界里陷入美韩两方文化夹杂的矛盾与窘境。

此书是李昌来的第一部小说,是1995年美国畅销小说,还荣获极富盛名的海明威基金会奖等六文学奖,并获选为纽约的年度小说。

母语人士。(图取自Amazon.com)
母语人士。(图取自Amazon.com)

10.医生的翻译员/作者:钟芭·拉希莉(Interpreter of Maladies/by Jhumpa Lahiri)

本书为印度裔作家钟芭.拉希莉的处女作,共收录九篇短篇故事。书中同名短篇「医生的翻译员」荣获2000年普立兹奖、欧亨利奖(O.Henry Adward)、最佳美国短篇小说奖(The Best American Short Stories)、纽约客小说新人奖、海明威奖等。「医生的翻译员」一书中以富有同情心、创新的独特视角诉说异乡人的故事。

医生的翻译员。(图取自Amazon.com)
医生的翻译员。(图取自Amazon.com)

11.棒球拯救了我们/作者:望月肯(Baseball Saved Us/by Ken Mochizuki)

这本绘本的主角肖弟(Shorty)是一名日裔美国男孩,他们一家在二战期间被美国政府囚禁在拘留营中,通过棒球,肖弟得以逃离严酷的现实生活。这部作品以阴郁的艺术风格和动人的情节,证明深入人心的儿童读物也能够传达不公不义的故事。

对于让孩子学习美国排挤及剥夺整个族群人性的历史过往,这本书能作为重要的教育工具。

棒球拯救了我们。(图取自Amazon.com)
棒球拯救了我们。(图取自Amazon.com)

作为亚裔学生就读纽约精英高中,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

清晨,现年17岁、出身孟加拉移民家庭的塔乌希法·哈克离开在布朗克斯的住所,搭乘往南的高架线去布鲁克林,这段路要花一个半小时。

在那里,她将和一群同龄人一起走进布鲁克林技术高中,人群中有孟加拉人和藏人,埃及人和华人,锡兰人和俄罗斯人,多米尼加人和波多黎各人,还有西印度群岛人和非裔美国人。这座高大的八层楼建筑容纳有大约5850名学生,这是美国规模最大、治学最严的高中之一。

她的父亲是出租车司机;母亲是快餐厅服务员。这座学校承载着她和他们的梦想。“这是我的最佳机会,”塔乌希法说。“我脱身的希望。”

但同时,布鲁克林技术高中也一直受到诟病,被认为需要进行深刻改革,这种呼声还针对国内其他通过考试择优录取的公立高中。

17岁的陶西法·哈克是孟加拉移民的女儿,就读于布鲁克林技术高中。“这是我的好机会,”她说。“这是我的出路。”
17岁的陶西法·哈克是孟加拉移民的女儿,就读于布鲁克林技术高中。“这是我的好机会,”她说。“这是我的出路。” SARAH BLESENER FOR THE NEW YORK TIMES

自由派政治人物、学校领导人和组织者认为,这样的学校是精英主义堡垒,而且由于黑人和拉丁裔学生入学率低,它们实际上具有种族歧视和种族隔离性质。纽约市公立学校中黑人和拉丁裔占63%,而在布鲁克林技术高中学生中只占15%。

对亚裔学生来说,这个比例是反过来的:他们在布鲁克林技术高中占了61%,但在公立学校总人数中只占18%。

有批评者暗示,南亚和东亚以及白人学生较多的情况突显了这种不公正。类似的指控在几年前曾导致一场激烈争执,当时一名地位显赫的白人自由派委员会成员说,这类学校亟待一场“种族清算”。

去年离任的前纽约教育局长理查德·卡兰扎发出了更尖刻的声音。“我就是没法接受这种说法,”他说,“那就是这些学校的入学可以被某一个族群霸占。”

然而通过对布鲁克林技术高中多位亚裔和黑人学生的深度采访,可以看到事情没那么简单,并且往往并不符合纽约乃至全国常见的政治刻画。这些学生谈及各自的个人旅程与挣扎,与外界想象中的一场围绕学校未来展开的激烈争斗相去甚远。

他们发出的批评往往显得锐利而深刻,大多数亚裔学生表示希望有更多黑人和拉丁裔同学。

布鲁克林技术高中有整整63%的学生被划定为特困生。人口普查数据显示,亚裔的收入中位数在纽约市是最低的,多数学生在家说英语以外的语言。

关于入学的争论远不限于纽约的择优录取高中。

旧金山教育委员会已经废除了洛威尔高中的择优录取政策,代之以摇号机制,这座极具声望的学校有55%的学生属于亚裔。“当我们在谈论择优、英才教育,尤其是基于标准化考试的英才教育时,”一位委员会成员认为,“那就是种族歧视制度。”

弗吉尼亚州费尔法克斯县官员取消了托马斯·杰弗逊技术高中的入学考试,改用成绩和社会经济条件结合的标准。次年,黑人和拉丁裔学生占比大幅提升,亚裔学生占比下降,该地区的亚裔相比纽约而言更偏向中产、上中产阶层。白人学生录取也增多了。

当亚裔家长提起诉讼时,一名联邦法官告诉他们的律师,“每个人都知道这项政策不是种族中立的,它的目的是影响种族构成。”

该案正在等待裁决。

在洛厄尔高中, 55%的学生是亚裔,而旧金山教育委员会用抽签的方式取代了该校基于考试和成绩的录取方式。
在洛厄尔高中, 55%的学生是亚裔,而旧金山教育委员会用抽签的方式取代了该校基于考试和成绩的录取方式。 JASON HENRY FOR THE NEW YORK TIMES

布鲁克林技术高中坐落在格林堡高级褐石社区,该校被视为纽约市教育皇冠上的一颗钻石。

这所学校有很多优势,大多数学生都很清楚。然而,几乎所有的人都对将其描述为一所种族隔离的学校的说法表示异议,尤其是因为“亚裔”这个词包含了不同的种族、文化、语言和肤色。

陶西法看着从布鲁克林技术高中大门涌入的形形色色的学生,她表示很困惑,一所四分之三的学生是非白人的学校竟然会被描述为一个种族隔离的地方。“在我的课堂上,有各种人口结构和肤色的学生,还有说不同语言的朋友,”她说。“说这是种族隔离是不合理的。

关于入学考试的争论

批评特殊高中的人认为,这些机构与时代精神和教育实践脱节。他们认为,与其把尖子生集中在一起,不如抛开标准化考试,在社区的高中里建立多样性的班级。他们说,一些研究表明,在学业上吃力的学生能从有才华的优秀学生身上获益。此外,入学考试助长了不公平的私教产业的发展。

支持特殊高中的人援引那些成为顶尖科学家的校友为例。除了少数例外,那些孩子都来自工人阶级和移民家庭。他们认为,最好的学生应该在头脑和好奇心的驱使下努力学习。

他们还说,市长和学校官员管理着一个有110万学生的系统,其中只有一半的学生精通数学,24%的黑人学生未能毕业。当美国人在科学、技术和数学领域努力保持与其他国家的竞争力时,为什么要纠结少数几所只拥有6%高中生的优秀学校犯有反平等主义罪恶?

尽管如此,这些高中的黑人和拉丁裔学生数量的减少是一个大问题,也是一个谜。纽约市长白思豪表示,问题的核心在于入学考试存在偏见。

布鲁克林技术高中坐落在格林堡的褐砂石社区。
布鲁克林技术高中坐落在格林堡的褐砂石社区。 SARAH BLESENER FOR THE NEW YORK TIMES

这与历史不符。几十年前,当犯罪和社会经济状况远比今天严重时,黑人和拉丁裔青少年通过考试的人数很多。1981年,布鲁克林技术高中近三分之二的学生是黑人和拉丁裔,这一比例在接下来的十年里一直徘徊在50%。

布朗克斯科学高中的黑人和拉丁裔学生占学生总数的10%;这一比例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是两倍以上。

要理解这种下降,需要回顾几十年来的政策选择,在反分班运动的推动下,市政府官员取消了快班和荣誉班级,并试图改革英才课程,尤其是在非白人地区。

布鲁克林技术高中的黑人校友认为,这一具有进步思想的运动恰恰妨碍了最有可能通过考试的黑人和拉丁裔学生。一些以黑人和拉丁裔为主的贫困地区现在缺乏一个英才课程。

全市小学英才班招收了约1.6万名学生,其中75%是白人和亚裔。

进入和留下

参观者走进布鲁克林技术高中,可以看到去年毕业班的优秀生名单,上面的姓氏像是一个古老故事的不同变体:有董、杜根、戈耶、黄、苏巴、韦。

这些特殊高中是移民和工薪阶层青少年的港湾和灯塔。20世纪五六十年代,大屠杀幸存者和西印度群岛家庭来到这里。后来,来自亚洲和西非的人潮滚滚而来。

28岁的哈西巴·哈克住在布鲁克林肯辛顿一个被称为“小孟加拉”的低矮社区。她的父母在孟加拉湾的一个小岛上长大。在她上学时,她的父亲是一名出租车司机。她在富裕的公园坡地区上中学。

11岁的时候,她的家人和邻居都在谈论高中考试的事。父母为她在一个辅导中心报了名,这是一个严格的训练营,由来自特殊高中的亚裔青少年教师组成。学费是4000美元。她父母讨价还价,但仍付了一大笔钱。

“每个周末都是这样,整个夏天都在上课,”现年28岁的哈克说,她如今是TED演讲的制作人。“邻里所有人都知道轮到你参加考试了。”

“这比上大学还难,”毕业于福特汉姆大学的哈克说。“那是一种努力奋斗的文化。”

民间观点认为,南亚人主导了考试,但现实情况要复杂得多。在她的辅导班上,很多学生都没有达到要求,父母和孩子会一起哭。一些学生退学了。

去年有超过2.35万名青少年参加了特殊高中考试。大约41%是黑人和拉丁裔,34%是亚裔。

考试可能存在问题,因为它需要代数知识,而很多中学生并不具备这方面的知识。哈克很幸运地学习了那门课程。来自布朗克斯的陶西法却没有。如果她的父母没有花钱给她上辅导课,在那一部分考试时她就会变得茫然失措。

陶西法的一些中学同学毫无机会。“我有一个非常聪明的黑人同学,他甚至没有意识到还有考试,”她说。“就是存在不公平的优势。”

Source: https://cn.nytimes.com/usa/20220128/selective-high-schools-brooklyn-tech/?_ga=2.175051937.243015091.1652868676-1051520169.1649649614

中美教育资源互通交流群

·分享家庭教育金律、亲子陪伴新理念

如何应对青春期叛逆?

面对孩子早恋怎么办?

如何引导孩子应对失败?

如何提升学习注意力?

内向性格怎样走向成功?

养儿养女的教养方式有何不同?

·分享美国中小学课内外教育资源

·探讨美国社会有争议的教育问题,关注亚裔青少年成成才

请扫码添加群主,验证家长身份后入群
(闲杂人等勿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