殉职水警林婉仪今出殡 港警举行最高荣誉丧礼 11/02/2021 殉职香港水警总督察林婉仪今早出殡,香港警队为她举行最高荣誉丧礼。 据星岛日报报道,仪式在香港红磡世界殡仪馆举行,之后遗体移送往浩园安葬。香港警务处处长萧泽颐及多名警队代表到场。 灵堂中间摆放林婉仪身穿制服的遗照,横匾写有“永远怀念”,两旁摆满各界致送的花牌,包括全国政协副主席梁振英、香港行政长官林郑月娥、邓炳强等官员。 林婉仪是在9月25日屯门龙鼓滩追截怀疑走私快艇期间,水警小艇被走私艇撞翻后堕海失踪,两日后发现遗体。警队其后向她追授总督察职衔。 广州市公安局接到香港警方的协查通报,调查后锁定两名广州男子邓某彪及邓某桥为重大涉案嫌疑人,于10月1日、2日在广东省阳江市、增城区先后抓获邓某彪、邓某桥等人,查获冲撞香港水警巡逻艇的涉案快艇。 Source 港女督察殉职案 广东警方抓获嫌疑人 10/11/2021 香港水警高级督察林婉仪上月底在屯门沙洲执勤追截走私快艇期间、执法艇被走私快艇撞翻,林婉仪落水殉职,广州市公安机关已抓获两名涉嫌撞翻水警巡逻艇的嫌疑人。 香港水警一艘快艇上月25日在沙州一带水域进行反走私行动期间,被一艘走私快艇刻意猛撞船尾后翻沉,四名警员全部落水,其中三人受伤获救,但林婉仪失踪,搜寻队两天后才在大屿山二澳发现林婉仪的遗体。 据《羊城晚报》报道,广东省公安厅今天(11日)在新闻发布会上通报粤港水域执法联合行动及案件侦办等情况。 广州市公安局副局长杨炳升说,9月25日,香港警方在沙洲一带海域清查走私船舶时,一艘执法艇被走私快艇(俗称“大飞”)冲撞,导致四名警员落水,其中林婉仪不幸殉职。 广东省公安厅随后接到香港警方的协查通报,指定广州市公安局立案侦查。广州市公安局调查后锁定两名广州男子邓某彪及邓某桥为重大涉案嫌疑人,及其涉嫌走私的团伙成员,并于本月1日、2日在广东省阳江市、增城区先后抓获邓某彪、邓某桥等人,查获冲撞香港水警巡逻艇的涉案快艇。 另据香港东网报道,香港有组织罪案及三合会调查科高级警司何振东今天说,被捕两人同属一个跨境海上走私集团成员,案发当日正在有关水域进行走私活动。 两被捕男子涉嫌在事发当日驾驶一艘装有六个舷外引擎的走私冻肉快艇,以时速40至50海里高速向香港水域行驶,两艘水警小艇见状亮起蓝灯并响警号,要求快艇停下,但两名男子无视警告继续危险行驶,随后在距离香港水域边界约300至500米位置突然向左转向90度,畜意撞向林婉仪所乘坐的水警小艇,导致林落水失踪最终殉职。 香港警方随后从9月底起,联同海关、食环署、卫生署等部门,在香港多区及多个海上走私热点高调执法,打击走私集团,扫荡多家娱乐场所。警方在过去两周的行动中拘捕365人,经初步调查相信其中35人与海上走私活动有关,他们也都有黑社会背景。 何振东强调,警方将继续与内地执法部门及香港不同部门合作,务求锁定所有涉案走私集团成员,将他们绳之于法。 Source 诚招美国和加拿大法律服务代理 因公司发展需要,诚招美国和加拿大法律服务代理。 要求: …
Month: November 2021
Federal contractors get broad flexibility to enforce Covid vaccine rules for millions of workers By Spencer Kimball, Leslie Josephs 11/01/2021 KEY POINTS Federal contractors will …
塔利班夺权后,阿富汗首次对华出口松子 观察者网 11/01/2021 塔利班夺取阿富汗政权两个月以后,阿富汗恢复向中国出口松子。 综合阿富汗当地媒体“黎明”电视台、中国驻阿富汗大使王愚推特消息,10月31日,一批45吨重的阿富汗松子乘货机顺利发往上海。这是阿富汗塔利班夺取政权后,阿富汗首次进行对华货物出口。 当天阿富汗临时政府在喀布尔机场举行了一个简单的剪彩仪式,塔利班政府副总理哈纳菲等多名高级官员和中国驻喀布尔大使王愚参加了送行仪式。 王愚在给这架货机送行后在推特上说:“尽管阿富汗的国际货运仍受限制,但中阿两国克服了种种困难,完成了货物出口。出口松子带来的数亿美元的收入让许多阿富汗农民受益匪浅。小小的松子给阿富汗人民带来了幸福,也给中国人民带来了良好的美味,而‘松子空中走廊’是我们两国友谊的重要纽带。” 阿富汗松子(国内称巴西松子)味道独特,是阿富汗对华出口的主力经济作物,同时也是阿富汗农民和阿富汗地方政府财政的重要来源。每年阿富汗松子都会在九月份成熟并于十月份出现在中国市场。 对于阿富汗松子产业对华出口的情况,中国驻阿富汗大使王愚去年9月接受总台记者采访时介绍说,阿富汗松子物美价廉,但之前苦于缺少双边合作协议,对华销售无门。为了帮助阿富汗民众把松子变成“金子”,中阿双方密切沟通,有关部门全力以赴加强协作,终于在2018年6月签署了松子输华协议。 阿富汗对华出口增长比较快,松子、藏红花等特色农产品成功输华。中国已成为阿富汗第三大贸易伙伴。松子输华惠及千千万万个普通的阿富汗家庭,增进了阿富汗民众对“一带一路”的广泛认同和获得感。 松子是阿富汗重要的鸦片替代作物,早在美国撤军前,联合国和阿富汗政府就开始扶持农民种植高价值的松子。有阿富汗官员估计,这种贸易联系将使阿富汗出口商每年向中国出口2.3万吨松子,为阿富汗带来高达8亿美元的收入。 不过,今年阿富汗局势的混乱影响了阿富汗松子产业今年的出口。据阿富汗当地媒体报道,今年阿富汗松子的产量相较往年大幅增产,总产量达到了17000吨。但在阿富汗塔利班夺取政权以后,由于国内外局势的混乱,阿富汗物流陷入中断,今年丰收松子因运不出去无法进入国际市场,面临“多收了三五斗”却滞销的窘境。 在接管阿富汗政权以后,面临财政危机的塔利班政府一直希望回复阿富汗经济作物出口。此前据外交部网站消息,当地时间2021年10月26日,正在卡塔尔进行访问的国务委员兼外长王毅在多哈会见阿富汗临时政府代理外长穆塔基。根据塔利班发言人发布的一段现场视频显示,穆塔基向王毅赠送了一份松子作为礼物。 对于后阿富汗战争时代的中阿关系,我外交部已有过多次回应。王毅在离开多哈之前答记者问时候表示,中国是阿富汗的邻国,两国人民有着悠久友好交往。很多阿富汗朋友讲,中国是从来没有欺负过阿富汗的大国,也是阿富汗伟大的邻国。中国对阿政策是清晰的、一贯的。我们尊重阿富汗的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尊重阿富汗人民积极探索符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尊重阿富汗临时政府在全国施政的客观现实。 中国从不干涉阿内政,也不寻求任何私利,更无意在阿构建什么势力范围。我们将继续倾听阿富汗人民的呼声和需求,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为阿富汗恢复稳定,实现发展发挥建设性作用。 Source 塔利班最高领导人阿洪扎达首次公开露面 文 / 林煇智 10/31/2021 (早报讯)塔利班最高领导人阿洪扎达首次公开露面,在阿富汗南部城市坎大哈对支持者发表讲话。 自2016年以来,阿洪扎达一直是伊斯兰运动的精神领袖,但即使塔利班组织在今年8月夺取阿富汗政权后,言行低调的他引起了人们对他在塔利班新政府中的作用的猜测,甚至传出有关他死亡的消息。 法新社报道,塔利班官员称,阿洪扎达周六参观了一所回教学校,并对支持者发表讲话。活动现场戒备森严,没有流出任何照片或视频,但塔利班在社交媒体上公布了一段10分钟的音频。 报道称,阿洪扎达在讲话中未谈及政治,而是为塔利班领导层祈福,他为“塔利班烈士和受伤的战士”祈祷,同时也希望“阿富汗伊斯兰酋长国”官员能在这次“重大考验”中取得成功。 此前,阿富汗塔利班发言人穆贾希德在9月7日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塔利班最高领导人阿洪扎达将以“埃米尔”的身份领导国家。不过,由于阿洪扎达迟迟未公开露面,一度有传闻称他已不在人世。 …
钟南山:中国“零传播政策”并非高成本做法 11/01/2021 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说,中国采取的防疫“零传播政策”并非高成本做法。 据中国国际电视台(CGTN)报道,钟南山在接受CGTN采访时说,在目前的情况下,相较于感染后再治疗,中国采取的“零传播政策”并非成本过高,而是一种低成本的做法。 钟南山指出,“零传播”或“零容忍”,是不得已而为之的办法,因为病毒的传播太迅速,复制指数太高,尽管有疫苗,全世界的病死率仍在2%左右,这样高的病死率是不能够容忍的。 钟南山说,现在采取“零传播”做法,成本确实是很高的,但是和不管它、放开它相比,后者成本更高。 他说,现在一些国家采取了全部放开的方法,最近两个月出现大量感染,又要开始收缩,这样一来一回,成本更高,对民众、社会的心理影响也更大。 钟南山说,中国将采用逐步放开的策略,但目前总的政策还是“零容忍”。这种做法可以称为“持续性的零感染、零传播”,而不是绝对的零传播。 钟南山说,中国的这种防疫策略会持续多久,取决于世界其他国家的疫情防控,“中国做得再好,只要有开放、有输入,肯定还会有传播”。 Source 中国清零抗疫模式“独此一家”? 文 / 察客 11/01/2021 上海迪士尼乐园因为一名确诊病例曾游玩一天,三万多人接受核酸检测。云南瑞丽市民接受检测已成日常,有一岁多孩子做了74次核酸检测。 江西铅山县因一人确诊,当地交通灯全调整成红灯以减少人员出行。内蒙古额济纳旗出现疫情,9000多名外地游客被迫滞留。 与全球多国相比,中国的疫情不算严重。一个14亿人口大国,近日每日新增病例基本为两位数,截至目前的累计死亡个案也少过6000起。在这样的情况下,中国继续实施几乎草木皆兵的严格抗疫措施,与全球走向“与病毒共存”的做法形成了强烈对比。 随着新西兰、澳大利亚、日本、韩国等纷纷放弃清零政策,在多家西方媒体的叙述下,中国清零抗疫模式近乎已成自成一格,并质疑这种抗疫模式能否持续。 西方媒体陆续检视清零抗疫模式 彭博社早在8月间就发文形容,中国的做法恐令中国持续数年“与世隔绝”。上周,《纽约时报》发出“为什么全世界只有中国还在坚持病毒清零政策?” 的长篇报道,法国国际广播电台也发布题为“中国恐怖清零为哪般?”的文章。 华尔街日报上周报道说,严格的政策将给中国的经济增长带来日益增加的成本。美国有线新闻网(CNN)今天发文称,随着亚太邻国开始与冠病共存,中国正日益被孤立。 在中国国内,云南瑞丽市前副市长戴荣里在微信公众号发文《瑞丽需要祖国的关爱》,道出这个边陲小城的居民因为多次封城,“正承受着千载难遇的大劫难”。之后,陆续有大陆和香港媒体报道称,瑞丽市民反映已接受近百次核酸检测,有的抱怨失去工作,生活陷入困难。 面对外国媒体的检视和国内部分民众的呼喊,中国清零抗疫模式再次被放到了聚光灯下审视。 “动态清零不是想做就能做到” …
Zillow’s iBuying flop: Company listed nearly two-thirds of homes below purchase price Firm is pausing buying for rest of 2021 TRD Staff 11/01/2021 Questions over …
中国将再造5个天眼!组成巨大阵列 可“领先世界50年” 来源:澎湃新闻 11/01/2021 位于贵州的500米口径射电望远镜FAST被喻为“天眼”,未来我国将再造5个,组成阵列。 目前FAST是全世界最大单口径望远镜,有非常强的聚光能力,灵敏度是全世界第一。“正因为有了这样一个望远镜,巨大地提升了我国射电天文的地位,目前没有任何国家可以比,所以在过去两年内取得了非常重大的发现。因为过去我们说出一篇nature文章我们就交差了,我们现在有5篇nature文章了我们还没交差。所以未来要干什么,我们觉得还小了,还不够大,还能建更大的。” “我们将推进启动建设另外5台500米口径射电望远镜,给FAST组成一个巨大的阵列。”武向平表示,这将领先世界50年。 “没有大国重器你说话的地位是非常非常差的,而天文学是靠大设备来说话的。过去我们国家说话都是靠别人说,现在是我们有望远镜,今年10%给全世界开放,这个事情的效果就非常好。”武向平说。 Source 中国在上海建新航母!可匹敌美国“福特级” 文章来源: 东森新闻 10/28/2021 中国近20年来的海军技术日新月异,航空母舰更是该国最重要的发展之一。《海军新闻》最近透过卫星图像发现,自中国在10年前引进俄罗斯的技术后,该国的航母设计已足以和美国匹敌,除了2艘正在俄罗斯基地服役的航母外,中国也正在上海建造一艘更新、更大的超级航母。 据《海军新闻》报导,国防专家最近利用太空公司卡佩拉(Capella Space)能在黑暗中透视云层的合成孔径雷达(SAR)发现,中国目前正在上海附近建造一艘新的003型航母,而这艘新航母的性能大致可与美国2017年推出的最新次世代超级航母“福特级”相媲美。 从卫星图像看来,新的航母根据俄罗斯航母,做了一个重要的变化。过去的2艘航母都仰赖滑跳起飞甲板让飞机起飞,因此J-15侧翼战斗机能轻易地从甲板升空,不过KJ-600型的战斗机则无法如此操作。 在新航母中,中国引进了与“福特级”相似的技术,运用“电磁式飞机推射”(EMALS)系统,让KJ-600型战斗机能顺利起飞,并提高舰载战斗机的耐力。另外,专家也猜测,中国可能会研发出一种新的隐形航母战斗机。 《海军新闻》指出,上海船厂的新航母建造计划似乎进展稳定,不过他们不认为新航母会在近期内下水,因为从卫星图像可见,有部分的货柜被分段移至它后方的船坞,而新航母上也有2个通往内部作业使用的大洞。专家分析。这些情况都非常正常,因为美方也是这么做的。 位于船厂南方约1900公里的海南三亚,正持续为航母打造庞大的干坞,那是中国通往南海的重要战略位置,且002型航母“山东”已和大部分的核潜舰队驻扎在那里。从卫星图图像看来,新的船坞宽约80米,正好和建造新航母的码头相似,因此《海军新闻》认为,中国新航母的“全尺寸”应为80米以内,而且中方近期内也没有计划要打造比这更大的航母。 Source 神舟十三号若遇紧急情况 十四号最快8.5天可赶到救援 来自 / 联合早报 10/17/2021 …
Six Spaces Home Staging 人与自然:室内绿植为何有助于改善身心健康与生活环境? BBC 11/01/2021 室内绿色植物不仅赏心悦目,还有许多健康好处。这背后有哪些科学道理? 这几年,养室内植物蔚然成风,特别是在新冠封锁期间,许多人希望能改善居家环境,把“大自然”请进来,全球室内植物的销售量也因此迅猛增长。 BBC科学节目主持人迈克尔·莫斯利医生(Dr Michael Mosley)在他的播客《就一件事》(Just One Thing)中探讨了养绿植为什么对健康有益 – 从提高记忆力和生产力到改善办公室或居家的空气质量。 室内空气污染对健康有哪些危害? 首先,室内空气污染对健康有哪些危害? 大多数人都了解交通造成的空气污染对健康有害。但其实,室内空气污染可能同样糟糕 – 无论是在工作场所还是家中。室内空气污染可能造成一系列健康问题,例如哮喘、喘鸣、结膜炎以及湿疹等。 专家研究的这些空气污染物中最令人担忧的是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它们存在于阻燃剂、气溶胶喷雾剂和清洁产品中。 其中一种化合物是柠檬烯,也就是带有柑橘香味的空气清新剂和清洁用品等。不幸的是,它和空气中臭氧发生反应后形成具有潜在危险的化学甲醛。 另外一种如果浓度过高可以引起问题的化学物质是二氧化碳,它能导致注意力不集中以及决策不佳等问题。 如果通风良好就不会引起这两种情况。但如果不可能,也可以通过室内植物来净化空气,它是一种既有效、又自然的方式。 …
中国清零抗疫模式“独此一家”? 文 / 察客 11/01/2021 上海迪士尼乐园因为一名确诊病例曾游玩一天,三万多人接受核酸检测。云南瑞丽市民接受检测已成日常,有一岁多孩子做了74次核酸检测。 江西铅山县因一人确诊,当地交通灯全调整成红灯以减少人员出行。内蒙古额济纳旗出现疫情,9000多名外地游客被迫滞留。 与全球多国相比,中国的疫情不算严重。一个14亿人口大国,近日每日新增病例基本为两位数,截至目前的累计死亡个案也少过6000起。在这样的情况下,中国继续实施几乎草木皆兵的严格抗疫措施,与全球走向“与病毒共存”的做法形成了强烈对比。 随着新西兰、澳大利亚、日本、韩国等纷纷放弃清零政策,在多家西方媒体的叙述下,中国清零抗疫模式近乎已成自成一格,并质疑这种抗疫模式能否持续。 西方媒体陆续检视清零抗疫模式 彭博社早在8月间就发文形容,中国的做法恐令中国持续数年“与世隔绝”。上周,《纽约时报》发出“为什么全世界只有中国还在坚持病毒清零政策?” 的长篇报道,法国国际广播电台也发布题为“中国恐怖清零为哪般?”的文章。 华尔街日报上周报道说,严格的政策将给中国的经济增长带来日益增加的成本。美国有线新闻网(CNN)今天发文称,随着亚太邻国开始与冠病共存,中国正日益被孤立。 在中国国内,云南瑞丽市前副市长戴荣里在微信公众号发文《瑞丽需要祖国的关爱》,道出这个边陲小城的居民因为多次封城,“正承受着千载难遇的大劫难”。之后,陆续有大陆和香港媒体报道称,瑞丽市民反映已接受近百次核酸检测,有的抱怨失去工作,生活陷入困难。 面对外国媒体的检视和国内部分民众的呼喊,中国清零抗疫模式再次被放到了聚光灯下审视。 “动态清零不是想做就能做到” 经常对外打前锋的官媒《环球时报》总编辑胡锡进昨晚在微博发文回应,批评西方媒体把矛头集体对准中国的清零政策。他说:“西方舆论就是很想把中国‘拉下水’,让我们放弃动态清零政策,变得跟他们‘一样烂’。” 他怒怼西方媒体对中国动态清零的嘲笑是“变态的”、“是羡慕嫉妒恨”,并语带自豪地说“动态清零不是哪个国家想做就能做到的”,美国和欧洲不想要吗?“问题是他们真的做不到。” 胡锡进还说,中国的动态清零政策决不能放弃,只要改弦更张为欧美意义上的“与病毒共存”,用不了几个月,中国就会全境沦陷,一天增加几万甚至十几万病例,单日死亡几百甚至上千人,“那样的情况决非大多数中国人愿意承受的”。 他提醒民众说, 防疫虽然对生活造成影响,让一些人有意见,但如果大量人感染,其中很多人死亡,公众的意见将更大。“大家还记得去年2月份前后武汉疫情期间舆论的意见有多大吗?” 胡锡进的微博帖文反映了两个要点。 一是认定中国人民无法承受“与病毒共存”将造成大量死亡的情况,绝大多数中国人都支持当下的动态清零政策,最好的例证就是武汉疫情期间引发的舆论热议。 二是在政治上向西方叫板,坚持中国的清零抗疫模式更具制度优越性,中国将自己视为坚定执行清零政策的获益者。 确实,好些国家的专家和官员都异口同声承认,中国有条件走坚持清零路线,源于其特殊国情,包括有庞大市场能自给自足、从上至下有效管控并长期落实“封城”措施、以惊人的速度做检测等,其他国家真办不到,中国清零抗疫模式确实可能就“独此一家”。 中国具备放弃“清零”的条件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