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市通过新规 因租金涨幅超10%租客搬出 须付安置费

洛市通过新规 因租金涨幅超10%租客搬出 须付安置费 世界新闻网 02/08/2023 洛杉矶市议会7日通过租客保护新规,如果房东将租金调涨10%或更多后,则房东须向无力承受被迫搬出的租客支付安置费。这是洛杉矶市继COVID-19驱逐禁令结束后推出的新一轮租客保护措施的最后一部分内容,预计于三月中旬生效。 根据该条例,如果房东将租金调涨10%以上,或是高于通膨的5%以上,则房东必须向搬出的租客支付安置费。安置费用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数额为由住房和都市发展部(HUD)公布的「合理市价租金」(fair market rent)三倍的搬迁援助费,另一部分是1411元的定额搬家费用。例如,2023年住房和都市发展部公布的洛杉矶地区一间卧室公寓的「合理市价租金」为1747元,如果房客因房东调涨租金超过规定比例而选择搬家,则房东需要支付给租客5241元的安置费外加1411的搬家费用,共计6652元。 本月起,洛市新推行的租客保护措施中的大部分法规已经生效。 新的「正当理由驱逐条例」(Just Cause for Eviction Ordinance,JCEO)正在和现行的「租金稳定条例」(Rent Stabilization Ordinance ,RSO)发挥双重作用。李荻律师事务所的杨力律师表示,以往的RSO将1978年作为一个分水岭,通常建于1978年后的新房,不会受到租金限制的,另外独栋住宅(single family home)也不会受到RSO的限制。然而,新的JCEO覆盖了更多房屋。 杨力指出,房东现在必须提供「正当理由」才能驱赶租客,这里的「正当理由」必须是法律规定的可选理由,如欠租、租客严重违约、损坏房屋、严重干扰邻居、从事非法活动等。像卖房、租约到期、与租客有矛盾等则不属于正当理由。 还需注意的是,以往租客欠租,房东可以立刻发出欠租驱赶通知,但JCEO中规定只有租客欠租大于住房和都市发展部规定的市价月租时,房东才可以发出驱赶通知。例如,2023年联邦住房和都市发展部对洛杉矶地区一间卧室的公寓市价租金为1747元,只有当租客欠租总金额超过1747元时,房东才有权驱赶。 另外,新规还要求房东不可以因为房客未履行房东单方面修改的逐月(month-to-month)租约而驱赶租客。驱逐通知必须以书面形式,通知的格式及副本抄送部门等也有新的要求。 Source 度假兼投资 …

这笔钱报不报?国税局喊逾千万人「暂缓报税」等指示

这笔钱报不报?国税局喊逾千万人「暂缓报税」等指示 世界新闻网 02/08/2023 部分纳税人已开始提交2022年纳税申报表。但国税局(IRS)3日发出声明,基于加州等州不确定应否将各该州去年发给州民的特定补贴款项视为「应税联邦收入」,国税局建议数以百万计民众「暂缓报税」,等国税局本周就州政府发放款项做出指导意见,再听指示行动。 去年,加州发出逾1600万笔总计90多亿元「中产阶级退税」(Middle-Class Tax Refund)款项,协助民众应对通货膨胀和高油价。这类款项是否应被课税,仍待厘清。国税局要求有疑问的纳税人和申报者,静候澄清,而不是致电国税局查找。 但两家最大报税公司H&R Block和Intuit公司的报税软件TurboTax仍继续为客户报税。他们认为,加州发放款不应属于联邦应税收入。H&R Block税务长皮克林 (Kathy Pickering)并指出:「许多提前报税的纳税人最关心的就是退税;多等一周报税就表示要多等一周才能获得退税。」 2022年有十多个州因资金充裕,发放退款和补贴给州民,情况类似COVID疫情期间发放的联邦纾困金。州政府补贴是否属于联邦应税收入,取决于补贴规定目的和联邦税法。加州税务机关表示,这些款项无需缴纳州所得税,但可能属于联邦应税收入。根据加州税务机关特许经营税委员会(Franchise Tax Board)数据,加州对获得600元以上补贴的纳税人已发出超过640万份1099-MISC申报单。 但税务专业人士表示,若这些款项用于COVID纾困金,应免征联邦税。H&R Block分析指出,加州补贴不算联邦应税收入,因为某些用于促进一般福利的补贴可排除在联邦收入之外。TurboTax注册会计师格林-路易斯(Lisa Greene-Lewis)表示,TurboTax也采取相同立场。 根据家庭规模和收入,加州补贴款项从200元到1050元不等。对收到全额1050元款项的家庭来说,若联邦额外征税可能代表要多付1或200元税金。 Source 买二手车以gift避税 罚款还有刑责 世界新闻网 02/08/2023 在美国买卖二手车时,常会看到或听到「能gift吗」、「走gift」等说法,所谓「gift」即将车子作为礼物赠予他人。但在二手车交易中,「gift」不代表真的赠送,而是将买卖以送礼的形式进行,从而躲避销售税。偷税漏税的后果在美国十分严重,参与的买卖双方轻则罚款,重则面临刑事起诉,切勿为贪图小利而自毁前程。 …

研究:取消清零后数周期间 北京未出现新变异株

研究:取消清零后数周期间 北京未出现新变异株 中央社 / 巴黎 02/08/2023 中国研究人员今天发表的新研究显示,中国去年底结束动态清零政策之后数周,北京没有出现COVID-19(2019冠状病毒疾病)新变异株。不过同侪审评认为,此一研究时间恐怕太短。 法新社报导,去年12月中国突然取消严格封控措施后疫情爆发,令人忧心这个全球人口最多的国家恐将成为传染力更强或更难对付新病毒株滋生的温床。 十几个国家旋即对从中国出发的旅客实施入境的新限制措施,认为中国疫情规模的透明度不足,这引发北京不满。 不过中国研究人员分析去年11月14日至12月20日间进行病毒基因定序的413个来自北京的样本,在上述新研究中指出,这段期间「没有新变异株出现的证据」。 逾9成病例为原已在中国出现的Omicron亚型变异株BF.7和BA5.2,它们在西方国家已被更具传染力的亚型变异株取代。 根据发表在英国医学杂志「刺胳针」(The Lancet)的这项研究,这些样本中感染BF.7的病例占3/4、逾15%为感染BA5.2。 这项研究的第一作者、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病毒学家高福(George Gao)在声明中说:「我们的分析显示,当前北京病例激增主要是感染两种已知的Omicron亚型变异株,而不是其他新的变异株,整个中国很可能也是如此。」 没有参与这项研究的南非史德兰波西大学(Stellenbosch University)病毒学家普雷萨(Wolfgang Preiser)和马蓬加(Tongai Maponga)警告,上述研究仅涵盖中国取消清零措施后数周的时间。 他们在刺胳针的相关评论写下:「如果病例激增的过程中会出现新株系,此一研究时间恐怕太短,还不足以发现它们。」 Source 中国通报:现有新冠住院病患近10万例、重症7,918例 世界新闻网 02/04/2023 中国官方最新通报的新冠疫情显示,截至2月2日,现有新冠重症病患7,918例;1月27日至2月2日在院新冠病毒感染相关死亡病例累积共3,278例。 …

调查TJ高中招生歧视案 维州检长誓保亚裔生权益

调查TJ高中招生歧视案 维州检长誓保亚裔生权益 世界新闻网 02/08/2023 维州检察长迈尔斯(Jason Miyares)近日推进关于费郡公校系统(FCPS)及汤玛斯杰弗逊高中(TJ高中)招生改革是否存在歧视的调查,他6日听取亚裔声音,了解民众对教育的顾虑以及曾被不公对待的经历,表示若有政策导致某族裔的招生比率明显降低,其中必存在问题,他自称「人民的守护者」,会尽力保护维州民众权益。 亚裔家长代表阿罗拉(Stephanie Lundquist Arora)说,她八年级的儿子成绩优异,各项表现良好,但在TJ高中实行新的招生规则后,却被拒之门外,「亚裔的姓氏在招生官眼中也成为一个招生标准;自从TJ高中2020年更改录取标准后,2021年招进的亚裔学生就少了20%。」 迈尔斯表示,当一个学校的政策更改导致某一族裔的学生减少20%,那必定是存在很多问题的警讯(red flags),由于大量家长对此不满,迈尔斯的办公室已将TJ高中招生改革列为调查重点,「目前我们仍在审阅大量数据和档案」,一旦有关于侵犯亚裔社区权利的发现,迈尔斯办公室将立即通知费郡公校系统,并引导其修正作法,「盼望他们能听取建议,否则我们就在法庭上见。」 迈尔斯说,目前费郡公校系统很配合调查,不过仍有许多疑点,若有新的发现,迈尔斯办公室官员将及时告知公众。 除了教育公平,亚裔家长们提出的顾虑还涉及投票、公共安全等,有华裔民众表示,疫情后外出都更小心翼翼,某一族裔需要格外谨慎的现象,反映社会仍存在很严重的歧视和不公,学生代表李Rachels说,消除歧视首先要做的是提高公众对此事的认知和意识,然后才能想方法解决问题。 迈尔斯自称「人民的守护者」,鼓励亚裔民众若有任何顾虑,都可向其办公室反映。 Source TJ高中案 官员短信明知损害亚裔 教委仍称族裔中立 世界新闻网 9/20/2022 全美知名的北维州汤玛斯杰弗逊高中(TJ高中)招生改革的争讼案件仍在进行中,近日维州的第四联邦上诉法院听取两造双方口头辩论,代表TJ高中的费郡公校官员表示,改革符合宪法规定,没有歧视,但以亚裔为主、反对该案的家长称,有短信显示公校官员明知改革可能损伤亚裔学生利益,却仍继续推动。 TJ高中招生录取的法律挑战已持续近两年,多年排名全美第一的TJ高中从2021年起,以新的「综合评估」政策招收新生,推动此改革的费郡公校(FCPS)教委表示,目的在于平衡各族裔的机会和资源,但以华裔为主的亚裔社区强烈反弹,由亚裔家长组成的「TJ联盟」(Coalition for TJ)去年将公校教委告上法庭。 此案引起全美各地的关注,经过层层法律争讼,今年4月联邦最高法院(Supreme …

买二手车以gift避税 罚款还有刑责

买二手车以gift避税 罚款还有刑责 世界新闻网 02/08/2023 在美国买卖二手车时,常会看到或听到「能gift吗」、「走gift」等说法,所谓「gift」即将车子作为礼物赠予他人。但在二手车交易中,「gift」不代表真的赠送,而是将买卖以送礼的形式进行,从而躲避销售税。偷税漏税的后果在美国十分严重,参与的买卖双方轻则罚款,重则面临刑事起诉,切勿为贪图小利而自毁前程。 在洛杉矶留学的小文近日打算买辆二手车,因为预算有限,她想找私人购买,以省去仲介费。在网络上搜索信息时,小文留意到很多卖家会在售卖信息中注明「可gift」,开始他还不知道什么意思,经调查后明白作为礼物交易可以规避销售税。为了省钱,小文和卖家商议后,决定用1万5000元现金成交,但会在填写过户文档时勾选「gift」,表明车辆是作为礼物赠予,并注明礼物价值1万元。根据加州税法规定,每人每年不用报税的礼物额度为1万7000元,因此许多人用赠礼形式交易二手车时,倾向把礼物价格写低,以减少被查税风险。就在小文决定付款前夕,同学小李用身边的真实案例劝他三思。 小李指出,通过「gift」交易避税一旦被查出来,后果非常严重。小李有朋友曾因为以礼物形式买二手车,在交易过后两年突然被国税局传唤,因查出该交易不是礼物赠与。小李的朋友出于义气,拒绝透露卖车方的信息,最后上缴5万元的罚款。除罚款外,小李朋友的学生签证(F1)也被撤回,不过没有牢狱之灾。 网络上也有类似案例,指倘若将车作为礼物赠与非直系亲属,很容易被车管所(DMV)标红进行审核。除「gift」避税,也有人在过户文档上故意写低价格,以减少要交的税款。如果报价严重低于车辆的市场价,也很容易被查。注册会计师Stella Gong表示,此类偷税漏税行为一旦被发现,除了罚款,还严重影响信用和前途,对非美国公民而言,犯罪纪录会阻碍未来办理绿卡和入籍。 根据加州税局( California Department of Tax and Fee Administration, CDTFA),加州目前买卖车辆的州销售税为7.25%。 不过,也有网友透露「gift」通常没有问题,该网友曾以赠礼形式卖车给两个人,他也用同样方式买过车,只要用现金交易,尤其如果用人民币交易,是很难被查到。在该网友的发言下,许多人仍表示不支持,劝他不要为贪图小利而以身试法。 Source 汽车保费全年飙破2000元 买全险年涨13% 世界新闻网 02/08/2023 由于车贷利息上升,汽车售价小幅上涨,尽管通膨开始放缓,但今年汽车的保险成本却大增,根据理财公司Bankrate的最新调查,1月保全险的平均价格飙升至一年2014元,比前一年上涨了13.7%。 …

中国不再是美国第一大贸易国 贸易战以来首次

中国不再是美国第一大贸易国 贸易战以来首次 世界新闻网 02/08/2023 美国商务部周二(7日)公布2022年外贸数据显示,中国不再是美国第一大贸易伙伴国地位,这是自2019年以来首次发生的事件。 根据美国商务部数据,美国2022年从中国进口了5,370亿美元产品,低于美国从欧盟进口的5,530亿美元。 分析指出,导致中国丧失美国第一大贸易国地位的原因,主要归咎于北京的清零政策,以及美国供应来源的多样化,特别是来自其他亚洲国家的供应增加。 不过,与2021年相比,美国从中国进口的总体数量有所增加,2021年为5,050亿美元。 与此同时,根据中国海关总署数据,2022年中国对美国进出口人民币5.05兆元(约7440.5亿美元),美国是中国的第三大贸易伙伴。 Source 美中去年贸易总额6900亿 创新高 世界新闻网 02/08/2023 华府与北京外交关系是否因侦察气球事件陷入更低潮,尚有待观察;但世界两大经济体之间的贸易关系,却是一片火热;联邦商务部7日发布统计,去年美中双边贸易总额超过6900亿美元,创下历史新高。 2022年,美国自中国进口总额为5388亿元,只略低于2018年的历史纪录;对中出口为1538亿元。 有鉴于双方过去几年来的紧张情势,这些数字显得格外亮眼。2018年,前总统川普会保护美国企业知识产权,决定对价值3000亿元的中国制商品加重课征关税。但这项措施的初衷很快就变了调。中国方面立刻还以颜色,也宣布对1000亿元美国产品课征报复性关税。 时至今日,大部分的新制高关税仍未撤销,但却不妨碍双边经贸。「消费者和企业的决定要比政府更有力,」前任美国贸易副代表葛雷瑟(Ed Gresser)指出,「关税会影响贸易往来,但并没有绝对影响力,至少目前还看不出来。」 新冠疫情期间,由于许多企业和机关改采远距上班以防控传染,使得中国制造的电子产品和民生消费品需求大幅增加,带动中国出口贸易畅旺。但随着疫情趋缓,各国纷纷解封,中国出口也开始走软。 美去年贸易逆差9481亿 创新高 另外,由于全球需求减弱、通货膨胀高升、利率走高及供应链紊乱,2022年美国全球贸易逆差达9481亿美元,较前一年增加12.2%,创下历史新高。 永安会计师事务所(Ernst & …

黑吃黑、白菜价 华人外州种大麻血本无归

黑吃黑、白菜价 华人外州种大麻血本无归 世界新闻网 02/08/2023 以大麻农场种植牌照便宜出名的奥克拉荷马州,自新冠疫情爆发之后,无论是经营大麻农场、还是打工,吸引不少纽约华人前往;但许多人也爆料,该行前景并没有外界想像中好,且有很高风险。 奥州缉毒局的统计显示,过去两年半以来,当局关闭的200多家大麻农场80%为华人拥有,或与中国犯罪组织有关联,165宗逮捕案件中超过半数是华人。 社区人士陈先生指,很多华人觉得大麻是暴利,早些年就有不少人拉亲朋好友做股东,集资到外州经营大麻农场;奥州是最主要目的地,原因是早开放种植,最先已有人起头,后面看了觉得有钱赚,一窝蜂地遍地开花。奥州的牌照申请低廉,土地也便宜、法律对农场规模限制较少,都是因素。 一名餐馆业者说,以前新移民来美通常都到餐馆打工,现在以为到农场能赚大钱,纷纷跑到外州,纽约餐馆反而难招人;但大麻农场的风险渐渐曝光,华人不再是一头栽入地投资大麻种植,一方面是太多人种植造成「白菜价」,另外一到收成季节,常见「黑吃黑」,团伙专门到处抢劫大麻成品。 一名大麻农场小股东说,之前和亲戚一起投资,到现在根本都没获利,投资的钱也不见踪影;发觉大麻事业并不外界谣传得好,一些大麻业者明知在亏钱,赶紧找人转手,例如价值100万元的农场,灌水跟买家说值1000万,最终以200万元卖出,别人还以为赚到了。 「现在的大麻农场如果不非法操作,基本上都赚不到钱」,他表示,例如政府核发的执照范围只是种植医用大麻,但业者也会偷偷种娱乐大麻,或违规超量种植,否则一定亏钱。 据悉,不少在外州经营失败后回到纽约,在布碌仑经中餐馆的一业者说,店里新雇用的两名外卖郎,曾经就是大麻农场的老板,倾家荡产后终于放弃「大麻梦」,脚踏实地挣钱;他也感叹「很多外州大麻种植的信息只是表象,其实都混得不怎么样,相信现在还想投资的人已不多。」 Source 血案频传为哪桩?大麻、毒菇农场的「黑色秘密」 世界新闻网 01/25/2023 「种植大麻的行业在黑白两道都会惹上麻烦,甚至有可能送命」,游走于大麻农场多年的新哥(化名)说,去年11月奥克拉荷马州的大麻农场四死枪击案,跟23日加州半月湾的毒蘑菇农场七死枪击案,「绝大几率都跟钱有关」,尤其「这几年投入种大麻的华人有增无减,激烈竞争拉低了大麻价格,加剧了金钱纠纷与抢劫案件」。 新哥说,一般户外种植的大麻棚,成本高且经营执照取得困难,几乎都是由大厂商把持市场,至于坊间越来越多的华人大麻农场,大都是以室内型态的「大麻屋」方式经营,「可以说九成以上大麻屋都是违法存在,同时也面临多重风险」。 利润高风险大 经济纠纷多 他说,业者首先面临的就是随时被抓的风险,而这种行业利润高容易引起其他人眼红,「农场收成时被黑吃黑抢劫颇为普遍,这是第二种风险」。 近年也会帮助华人大麻交易商工作的新哥说,大麻的品质攸关出售价格,一旦收成时货色欠佳,等于农场当季就会赔本的风险,「投了老本却亏钱,股东间与农场工人间的嫌隙放大,赚钱时一样也可能会因为金钱分配不均而起纷争」。 他表示,业界几乎都知道,去年11月奥克拉荷马州的华人农场枪杀案,枪手与死者彼此都是亲戚兼投资合伙人,最终酿成惨案就是因为经济纠纷谈不拢。新哥说,这次的加州半月湾枪击案,虽传出该华人农场种植的是属于毒品类的毒蘑菇并非大麻,但这类蘑菇与大麻有相同的兴奋作用,利润也与大麻差不多,他因此推测23日的七死枪击案「与金钱纠纷脱不了关系」。 另一名在中西部的大麻农场投资人阿标(化名)提到,有的大麻农场发生严重争执,与前一任农场主「诈骗吸金」有关,他说,种植大麻并不能保证赚钱,一旦生产品质差或收成期遭洗劫,都会血本无归,这时有的农场主为了减少损失,开始向其他人吹嘘暴利趁机转卖股份,一旦接手者发现受骗,双方的纷争往往变成「你死我活」。 大麻屋投资 第一季就回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