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碗糯米做成冷饮,比冰淇淋还好吃

 👇还没有下载熊猫外卖?扫描二维码即可直接下载👇 满足你的中国胃 一碗糯米做成冷饮,比冰淇淋还好吃 9/04/2021 给大家介绍一种冰淇淋还好吃的冷饮,就是自己做的糯米糕。一碗糯米做成冷饮,比冰淇淋还好吃。 准备一碗糯米,里面还可以加一些自己喜欢红薯,紫薯,红枣,葡萄干,蔓越莓干之类的,味道就更好了,放到冰箱里面冷藏一会,吃着比冰淇淋过瘾多了,还不伤身体,营养还好。家里有小朋友的也是可以做一下的,孩子们会非常喜欢的。 下面来看一下详细的做法,先准备需要的食材:糯米,蜂蜜,葡萄干儿,红枣。首先我们把准备好的糯米放到清水里面浸泡3~4个小时,之后加入适量的清水,把糯米蒸熟。用你蒸熟以后,我们在糯米里面加入适量的清水和蜂蜜,给它搅散放凉备用。 下面准备好一个容器,在容器里面铺上一层保鲜膜或者油纸,也可以在容器里面刷上一层油,这样主要是方便后期脱模。我们把拌好的糯米饭放入到容器里面,用手给它压实,之后在中间铺上提前切好的红枣碎,喜欢甜味重一点的,可以在上面撒上一些红糖,之后我们在上面再铺上一层糯米饭,最后再铺上一层葡萄干,葡萄干的表面再铺上一层糯米饭就可以了。 基本的步骤就是一层糯米饭,一层红枣或者普通干,第一层和最后一层一点是糯米就可以了。完全铺好以后,用手一定要压的紧实一点,之后我们放入蒸锅蒸30分钟左右。 蒸熟之后取出来,不太热的时候放到冰箱里面冷藏1~2个小时。冷冻好之后就可以拿出来切成自己喜欢的小块儿,可以食用了。做起来是不是很简单呀?咬上一口冰凉凉的口感软糯香甜,夏天吃上一口这样甜点是非常棒的。有一点需要注意的就是,在冰箱里面不要时间太长,放到冰箱里面主要是为了定型, 时间长了就会变硬,口感就不好了。 Source Ingredients: 150 grams of red beans, 100 grams of white sugar, 200 grams …

美人口普查数据:华人财富排亚裔第六 家庭收入逊印裔

美人口普查数据:华人财富排亚裔第六 家庭收入逊印裔 文章来源: 界面​ 9/03/2021 美国2020年人口普查报告出炉,报告首次细分了族裔人口数据。分析人士指出,人口普查史上首次出现白人人口下降的情况,这比过去的预测足足提前了八年。同时,白人占美国总人口比率首次降至60%以下,18岁以下人口大多数是非白人。 这意味着美国人口出现老龄化趋势,全美有31个州的18岁以下人口自2010年以来出现下降。美国劳动力增长更加依赖于少数族裔,2011年出生的非白人婴儿已首次超过白人婴儿,过去20年来的全美儿童人口增长,全靠西裔、亚裔和多元种族者。数据显示,亚裔人口占比有所提升,从1990年的3%到本次普查报告所占比例加倍至6%。非裔人口占比在12.5%左右。 1. 410万华人遍布美国 根据2020年美国人口普查报告,亚裔总人口约2000万,占总人口的6%,增速为35.5%,占比不多,但增速是最快的。他们分别来自来自东亚、南亚40多个国家。1990年,美国的亚裔人口为660万,主要集中在沿海城市的少数地区。30年后,亚裔人口有了显著的增长,亚裔的分布也更加分散。 亚裔很多家庭在美国南部的郊区和中西部的农村地区安家落户,占人口5%以上的县也从1990年的39个增至2020年的176个。 中国大陆背景的美国华裔占亚裔总数的21%,人口数量已经达到410万。而这还不包括非法居留在美国的华人和相当数量持有美国绿卡的华人。中国、印度、菲律宾、越南、韩国、日本这六个国家占了所有美国亚裔人口的85%。 2. 华人财富排亚裔第六 不仅在人口数量上强势,经济上亚裔仍然是大赢家,2020年全美家庭的中位年收入是6.18万美元,相比之下,亚裔家庭的中位年收入是8.58万美元,比全美平均水平高了近4成,另一方面,亚裔的整体贫困率只有10%,同样明显低于全美平均水平的13%。 不过,中国大陆背景华人的家庭人均收入仅仅排在亚裔的第六位,虽然高于美国平均水平,但有30%的家庭年收入低于4万美元。在美国的亚裔中,400万印度裔的平均收入最高,不丹血统的居民收入最低,几乎没有房屋。许多人是不丹难民,他们被困在难民营中多年,受教育机会有限。 在将近来自二十个国家的亚裔美国人中,新移民收入往往与在美国出生或多年前入籍的人存在差距。以韩国为例,出生在美国的韩裔家庭收入中位数为95000美元,但以非公民韩裔为户主的家庭收入中位数仅为54000 美元,这种差距在其他亚裔群体中也同样存在。 3. 亚裔占领高新区 报告指出,在加州圣克拉拉县,亚裔首次成为了该县最大的种族群体,占了总人口的38.9%,而我们所熟知的硅谷坐落于此,该地区的亚裔人口总数较2010年的人口普查数据增长了3分之1,增加了近19万人。 除了南湾圣克拉拉县,在湾区的另一个人口大县——东湾阿拉米达县(Alameda),亚裔也是第一大种族,占到全县人口的32.1%,亚裔人口50多万人;此外,旧金山县的亚裔人口占1/3,虽然比白人的39%略少,但也是不可小觑的一股力量。 Source Key facts about …

《大国的兴衰》作者保罗·肯尼迪:中美之间出现惊人对比!

《大国的兴衰》作者保罗·肯尼迪:中美之间出现惊人对比! 来源:环球网 9/03/2021 按购买力平价计算,中国经济的规模与美国差不多大了。这是一个惊人的对比。 英国《经济学人》杂志9月1日文章,原题:美国权力的未来 近年来,外交政策思想家们考虑最多的莫过于美国作为一个世界大国是否处于不可逆转的衰落这一问题。最近在阿富汗发生的事件——标志着美国从亚洲的又一次撤退——肯定会助长这种情绪。但对美国政策制定者来说,一个更长期的问题是中国力量的稳步上升。中国是否即将超越美国?衡量世界事务中这种转变的最佳经济和军事标准是什么?或者说,美国主导的时代是否正在结束,取而代之的是亚洲世纪? 英国《经济学人》杂志9月1日文章,原题:美国权力的未来 对最后一个问题急于说“是”可能是不明智的。当前的许多情况与笔者上世纪80年代写《大国的兴衰》时差不多。事实上,过去40年里,美国的相对地位曾一度回升,比如苏联解体后的上世纪90年代中期及2003年萨达姆政权被推翻后。然而,与其他大事相比,这样的回升是短暂的,且对美国不利。不妨考虑如下三个重大的和长期的转变:在国际关系、军事力量和经济实力方面。 首先,半个世纪前冷战的两极世界以来,战略-政治力量的组合发生了变化。现在的国际体系包括四五个非常大的国家。无论是通过硬实力还是软实力,其中任何一国都无法迫使其他国家做他们不想做的事情。这标志着世界权力的一个极其重大的重新分配。因此,说美国仍然是第一,即便没错,也是片面的。因为就算美国是丛林中最大的大猩猩,它也只是一群大猩猩中的一个! 第二个变化,是美国军队比上世纪80年代时要小得多,也老旧得多。空军究竟能继续修补和飞行其有着70年历史的B-52轰炸机多久(它们比所有现役军官的年龄都大)?而海军还能继续整修其30年的“伯克”级驱逐舰多久?由于五角大楼定期将舰艇部署到不同地区,美国可能根本没有足够的舰艇来履行其众多的全球承诺。因此,在历史学家如笔者看来,美国就像老迈的哈布斯堡王朝,军队虽然庞大但疲惫不堪。 美国军力规模问题的背后,潜藏着一个更大的问题:在未来某个无人机主导的战场上,美国相对中国、俄罗斯或伊朗等对手的胜算可能会发生变化,美国的优势将不复存在。 美国负担得起保持领先的代价吗?美国需要坦率地问自己,要拥有一支能够履行众多义务的军队,可能需要其GDP多大比例的军费(目前约为3.5%)。即使是4%也远远不够,6%可能差不多,但这个代价太高了,经济学家和国会肯定会大声反对。 这就提出了第三个变化,也是权力的关键因素:相对经济实力。20世纪80年代以来,全球最大的转变是中美两国经济的相对规模。不论人们对中国经济实力有何种质疑,事实是,不管是疫情前还是疫情后,中国的经济增长更快。按购买力平价计算,中国经济的规模与美国差不多大了。这是一个惊人的对比。整个20世纪,美国经济体量都数倍于其他任何大国。日本偷袭珍珠港时,美国经济大约比日本大10倍。希特勒宣战时,美国经济大约比德国大3倍。 由于中国的人口规模和繁荣的经济,世界正发生惊人的翻转。中国有14亿人口,而美国只有3亿多,中国人平均收入只需要达到美国的一半,其经济总量就能达到美国的两倍。这将为中国提供大量资金用于未来的国防。无论民主党还是共和党的总统对此都无能为力。 原文链接>> INTERVIEW US must outcompete China for a stable relationship: Daniel Russel …

新冠幸存者肾脏长期受损风险高出35% “肾功能衰退”可长达30年

新冠幸存者肾脏长期受损风险高出35% “肾功能衰退”可长达30年 上游新闻 9/03/2021 据《今日美国》及英国《每日邮报》等媒体2日报道,一项新研究发现,与未感染新冠病毒的人相比,新冠肺炎幸存者遭受肾脏损害的可能性要高出35%,且“肾功能衰退”可长达30年。科学家认为,这可能是由于免疫系统反应过度引起的。 肾脏长期受损风险高出35% 美国退伍军人健康管理局的研究人员对89000名新冠幸存者及160万名未感染新冠病毒、但有其他疾病的患者进行了研究。研究人员发现,与其他患者相比,感染新冠病毒的人肾脏受损或重要器官功能丧失的可能性高出35%。 在参与该项研究的新冠患者中,有220人肾功能丧失了至少85%——达到晚期肾病的水平。研究人员还发现,新冠患者发生严重肾脏不良事件的风险高1.66倍。这些患者如果之前是住院或重症新冠患者,更有可能失去肾功能。然而,研究人员指出,在非重症新冠患者中,肾脏疾病风险也很明显。 炎症是罪魁祸首? 该研究指出,新冠病毒会对肾脏造成如此严重的损害,以至于它能够使“肾功能衰退”长达30年。科学家们正在努力确定新冠病毒究竟是如何导致肾脏损伤的。一种可能的解释是,新冠病毒以一种损害身体器官的方式过度激活了免疫系统,这一过程称为炎症。这种解释与其他关于新冠肺炎长期症状的研究一致,这表明长期症状与身体不同部位的持续炎症有关。 耶鲁大学医学教授兼肾脏研究员F·佩里·威尔逊博士告诉《泰晤士报》,新冠病毒可能更像是一种肾毒性病毒。肾脏损伤会影响身体调节液体和废物的能力,从而导致肿胀、食欲不振、恶心、虚弱、疲劳和其他问题。晚期肾病可能是致命的。据悉,这项研究于9月1日发表在美国肾脏病学会杂志上。 科学家们表示,他们建议医生和研究人员注意新冠新幸存者的肾脏问题。肾脏受损的人在疾病发展的早期通常不会出现症状,因此对于新冠幸存者来说,接受检测很重要。 科学家们还发现,新冠病毒会长期影响患者的心脏、肺、大脑和其他器官。 原文链接>> Coronavirus survivors are at 35% higher risk of long term kidney …

不是加州 美首位新冠逝者在堪萨斯州 78岁妇无旅游史

不是加州 美首位新冠逝者在堪萨斯州 78岁妇无旅游史 The Mercury News 9/03/2021 谁是美国第一个感染新型冠状病毒病故者像个谜,美国媒体报导,距离武汉1万多公里的堪萨斯州一位没有旅游史的78岁老妇去年1月9日去世,家属昨天拿到新版死亡证明,发现死因补登为感染COVID-19。 过去一年多来,查找美国感染COVID-19(2019冠状病毒疾病)第一位逝者,媒体的报导是住在加州圣荷西的女性陶德(Patricia Dowd),病逝日期为2020年2月6日。 位于美国中西部的堪萨斯州(Kansas)公共卫生部门最近更新早期染疫死亡的数据,基于隐私法,没有对外公开死者的身分。有家人死亡的佛斯特(Peaches Foster)被告知该州有人的死亡证明添加COVID-19的死因,凭着预感,她决定自己调查。 加州圣荷西「信使新闻」(The Mercury News)今天独家报导,佛斯特1日下午从堪萨斯州托彼卡(Topeka)人口动态统计办公室拿到她母亲死亡证明的新副本,看到COVID出现,解开了她一年多来的怀疑,泪流满面的她也发现母亲的名字布朗(Lovell “Cookie” Brown)被列为美国已知第一位染疫病逝者,逝世时间是2020年1月9日。 在这个星期之前,布朗的家人并不知情,3个月前急诊室的医生已悄悄地把COVID-19添加为布朗的死亡原因之一,这不仅修改一个人的死亡证明,同时改写新型冠状病毒抵达美国的时间表。 布朗的原始死亡证明记载着中风和慢性肺病身亡,今年5月补登「染疫」,并列入美国疾病管制暨预防中心(CDC)的官方死亡纪录中。医生回溯修正一年半前逝者的死亡原因并不寻常,基于什么证据如此修改,布朗的家人没有从医院或州政府官员得到确切的说明。 「她没有旅行,就在家和看医生」,家人回忆布朗生前最后几个月,主要是定期治疗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以及对几年前罹患肺癌后的回诊追踪。 布朗去世前几周出现严重头痛、干咳、发烧、腹泻和身体疼痛的症状,甚至无法坐立,并抱怨「吃什么都没味道」,这些都是现在已知的新型冠状病毒染疫症状。被送进当地医院的加护病房住了一星期后,布朗生命告终,家人围绕在旁。那是去年1月初,世界卫生组织(WHO)刚通报中国爆发新型冠状病毒疫情。 佛斯特说,她妈妈病故10个月后,阿姨和姨丈也染疫身亡。新的死亡证明解开她母亲死因之谜,但并没有办法挽回母亲的生命。 Source Kansas grandmother, …

开学才两周 德州一学区爆51例确诊 2教师染疫病逝 学区关闭

美完成开学才两周 德州一学区爆51例确诊 2教师染疫病逝 学区关闭 文章来源: 光华网 9/02/2021 美国德州中部康纳利独立学区自8月中开学以来,就爆出51宗确诊病例,另有2教师因染疫而病逝。 据当地媒体报道,于康纳利国中教授6年级社会科学的教师詹斯勒(41岁),在8月28日因染疫而病逝。 詹斯勒病逝前数天,教授7年级社会科学教师麦科米克(59岁)同样染疫不治。目前仍不清楚这两名教师是否曾接种疫苗。 随着教师染疫病逝,这已拉响了疫情警报。为此,康纳利独立学区将关闭当地的5所学校直到9月6日,进行消毒与深度清洁,避免疫情持续扩大。 在这期间,所有课程将以远距授课的方式进行。副校长波特尔伯格表示,自8月18日开学以来,该校已接连爆出51宗确诊病例,而且病例还逐渐呈上升趋势。 尽管尚未发现2教师病逝与确诊病例是否有关联,不过可以明确看见,病毒已从6、7年级的学生群体扩散到全校。 学区管理人霍特则称,学校关闭期间,学区内的所有设施都将进行彻底清洁与消毒,也能让所有患者与接触者都有充裕时间进行隔离与康复。 原文链接>> A School System Closes After 2 Teachers Die Of COVID-19 TH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