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rbnb短租客弄乱房屋 亚裔房东赶人遭搧耳光 世界新闻网 01/12/2023 近日在推特上有一篇影片遭到广泛讨论,一名亚裔爱彼迎房东将房屋出租,却发现屋内至少五名非洲裔青年男女,把房子弄得一团乱;该名房东试图要把男女赶出屋外,却遭其中一名非洲裔重搧耳光;影片短短上传不到一天,就已经吸引200多万人观看。 根据影片内容,一群非洲裔青年男女在屋内吵闹,该名亚裔屋主进到屋内后,很生气的对这群男女大喊,接着站到人群中间,指着其中一名女性房客,没想到站在一旁的男性青年突然重重朝他的左脸搧耳光,打到亚裔房东的眼镜和口罩都掉了下来,而打人者和旁观者则在旁边讪笑。 被打后亚裔房东惊讶地站在墙角手摸着脸,其他青年男女则继续对他骂脏话,甚至要继续上前打他;影片中摄影者对着他问:「你要干嘛?」房东虽然对着青年男女大喊:「出去!」(Out!),但却不敢再继续靠近。 该影片自11日晚11时上传后,至今已吸引至少240万人观看;影片虽未显示事件全貌,但仍有不少网友为亚裔房东抱不平,指「现在年轻人不懂的敬老尊贤」,还有「宁愿把房子拿去当庇护所也不要当作爱彼迎」,目前爱彼迎官方则未针对该事发表评论。 Source 全美逾半数租屋族 去年月租至少上涨100元 世界新闻网 01/05/2023 人口调查与统计局(Census Bureau)周四公布家庭脉动调查(Household Pulse),超过半数的租屋族说,房市紧张使他们去年房租大增至少1200美元。 该调查发现大约55%受访者,相当于3200万人,表示那段时间月租上涨至少100美元。有230万租客的每月租金上涨超过500美元。 最近的房市数据显示,疫情带动的租金激涨现象可能正在缓解,某些市场甚至可能出现逆转。不过,对租屋而居的数千万家庭而言,伤害已经造成:他们已签下租约,铁定要为遮风挡雨的住所付出更高的成本。 根据调查,租金涨最多的不止限于高收入家庭,过去12个月间,有家庭年收入不到7万5000美元的140万名租客,月租上涨逾500美元。 相对于人口来说,迈阿密、凤凰城和西雅图等城市的租客被涨租的比率较高,纽约在内部分东岸大都会区较小。 Source 华府房市萎缩 11月销售竞价比43.3% 世界新闻网 01/03/2023 …
Category: BUSINESS
专家:中国疫情发病高峰还会持续2至3个月 中央社 | 台北 01/12/2023 中国疾控中心流行病学前首席科学家曾光表示,中国这一轮COVID-19发病高峰还会持续2至3个月,北京重症高峰尚未过去;他并表示,现在最应该关注农村,防控策略如何落实是大问题。 财新网今天报导,曾光8日在「神州细胞新冠重组蛋白多价疫苗研发成果发布会」的演讲中,对当下疫情表述看法。 2022年12月以来,中国多地经历了COVID-19感染高峰,河南、北京、江苏等地最近都宣布度过了高峰。曾光说,这次流行是波浪式,一波一波的,先是北京,然后是广州、成都、重庆等。 他说,北京流行最高峰已经过去,但重症高峰还没有,有的地方流行高峰才刚开始,或者有的地方城市开始了,农村还没开始。 据曾光预判,全国发病高峰还会持续2至3个月,重症高峰持续时间更长一点。 在发言中,曾光反复表现出对农村地区防控形势的担忧。他说,农村有大量留守人员和「老弱病残」,且医疗基础和防护条件差,「针对农村防控的策略写得都挺好,问题在策略如何实现,这是大问题」。 对于Omicron亚型变异株XBB.1.5是否会在中国引起下一波疫情高峰,曾光认为不需要太担心,目前中国暂没有发现此病毒株流行的迹象。XBB与目前国内流行毒株的交叉免疫情况到底如何,目前还缺乏数据。但即使流行,预计死亡不会明显增高。 在Omicron之后,COVID-19未来是否还会发生重大变异?曾光介绍了学术界一种主流的观点:COVID-19的S刺突蛋白是变异的主力,如今S刺突蛋白上重要氨基酸的变异已近饱和,有说法称饱和度接近96%,已经没有重大变异的余地。 但也有截然不同的看法:人类对此病毒的了解并不充分,不排除Omicron变异株还会继续变异的可能,甚至不能绝对排除出现返祖现象(atavism),或者和其他冠状病毒交换融合。 曾光说,在谨慎乐观的前提下,他还是相信学术界的主流观点,但是也要密切监控病毒的动态变化。 Source 叫不出名字 「那个病」突然来了…全村懵 医生束手无策 中国新闻组 01/07/2022 前言:对大部分的乡村而言,Omicron是没有名字的。刚过去的12月,「那个病」忽然来了,邻里碰面有些尴尬,谁传染了谁不好提,小广场空了,原本聚集跳舞的老人都躺在家里,老人感染去世,邻居们也不敢去参加。但老人聚在一起咳嗽,围绕这个像感冒一样的病情,在有限的信息里隐晦地谈着,更糟糕的是,村庄里普遍缺医缺药,医生也束手无策。 医边问诊 边看风向 刘宁是广东江门L村唯一的医生,三年前为了生计,他辞掉这份做了20多年的工作。极昼工作室报导指出,那时因为疫情,他所在的乡村卫生站不能接诊发热病人,每个月还有人上门检查。乡里也有别的村医抱怨,由于防疫措施不达标,时不时被罚钱,他觉得压力太大,去了外地打工。 …
世卫组织:两种印度止咳糖浆“不合标准” 切勿服用 文 / 李月霞 01/12/2023 (早报讯)世界卫生组织发出警告,提醒人们不要使用两种印度止咳糖浆。乌兹别克斯坦发现这两种止咳糖浆导致至少20名儿童死亡。 法新社报道,世卫组织星期三(1月11日)发出的警报说,这些由印度Marion Biotech生产的产品“不合标准”,公司未能就其“安全和质量”提供保证。 乌兹别克斯坦上个月宣布,至少有20名儿童在服用这家公司生产的、商标为Doc-1 Max止咳糖浆后死亡。印度卫生部随后暂停了公司的生产;乌兹别克斯坦也禁止Doc-1 Max的进口和销售。 世卫组织的警报说,乌兹别克斯坦质量控制实验室对糖浆样本进行的分析发现,糖浆含“不可接受”水平的有毒化学物质二甘醇(diethylene glycol)和乙二醇(ethylene glycol)。这两种物质对人体有毒,可能致命。 世卫组织说:“这两种产品可能在该地区的其他国家获得了营销许可。它们也可能通过非正规市场销售到其他国家或地区。” 警报说,这些产品“不安全,使用它们可能会导致严重伤害或死亡,尤其是儿童服用之后。” Source 世卫组织:冠病XBB.1.5变异株或致感染率增加 文 / 李月霞 01/12/2023 (早报讯)世界卫生组织指出,冠状病毒的奥密克戎XBB.1.5亚型变异株可能会导致更多病例。 路透社报道,世卫组织于1月5日举行技术会议后,于星期三(1月11日)发布的风险评估结果指出:“(根据)遗传特征以及对其早期传播增长速度的估计,XBB.1.5亚型变异株可能导致病例发生率升高。” 然而,世卫组织对评估的信心为低水平,这是因为数据主要来自一个国家,即美国,它提供了80%以上的基因测序。 中国新闻社引述联合国网站的消息说,从2022年10月22日至今,世卫共收到来自38个国家和地区报告的5288份XBB.1.5病毒基因测序,其中有82.2%来自美国。 …
世卫组织:冠病XBB.1.5变异株或致感染率增加 文 / 李月霞 01/12/2023 (早报讯)世界卫生组织指出,冠状病毒的奥密克戎XBB.1.5亚型变异株可能会导致更多病例。 路透社报道,世卫组织于1月5日举行技术会议后,于星期三(1月11日)发布的风险评估结果指出:“(根据)遗传特征以及对其早期传播增长速度的估计,XBB.1.5亚型变异株可能导致病例发生率升高。” 然而,世卫组织对评估的信心为低水平,这是因为数据主要来自一个国家,即美国,它提供了80%以上的基因测序。 中国新闻社引述联合国网站的消息说,从2022年10月22日至今,世卫共收到来自38个国家和地区报告的5288份XBB.1.5病毒基因测序,其中有82.2%来自美国。 世卫组织还说,对XBB.1.5致病严重程度的评估仍在进行中,当前还未发现这个亚谱系带有已知的可能改变致病严重程度的突变。 Source XBB.1.5变异株传播力极强 美再延长公卫紧急状态 中央社 | 华盛顿 01/11/2023 美国财经媒体CNBC报导,在高传染力Omicron亚型变异株XBB.1.5传播之际,美国政府今天再将COVID-19公共卫生紧急状态延长至4月。 CNBC及路透报导,川普政府于2020年1月COVID-19(2019冠状病毒疾病)疫情爆发时,首次宣布国内进入COVID-19公卫紧急状态,自此之后每90天都再延长这项紧急状态, 卫生及公共服务部(HHS)发言人今天指出:「COVID-19公卫紧急状态将依然有效,诚如HHS先前承诺,我们在任何可能的终止或到期之前,将提前60天通知各州。」 美国政府再次延长公卫紧急状态的时机,适逢XBB.1.5在全美散播之际,而XBB.1.5正快速成为当地主要流行病毒株。 科学家相信,XBB.1.5具有传播优势,因为它更易与人体细胞结合,且擅于躲过免疫系统。 Source 叫不出名字 「那个病」突然来了…全村懵 医生束手无策 …
研究:轻微冠病患者患长冠病 大部分症状一年内消失 文 / 张佳莹 01/12/2023 (早报讯)初期症状轻微的冠病患者,康复后若出现长冠病症状,大部分症状会在一年内消失。 法新社报道,研究员分析了2020年3月至2021年10月期间,在以色列接受冠病检测的近200万各年龄层患者的医疗记录。 分析结果因此包含德尔塔在内等较早期的冠病变种毒株,但不包括近期发现的奥密克戎变异株。 研究人员梳理了由马卡比医疗服务机构提供的记录,发现有70多种不同的症状与长冠病有关。他们排除那些患有更严重疾病的病人,包括住院病人;之前的研究发现,这些病人患上长冠病的风险较高。 世界卫生组织的模型分析显示,在2020年和2021年期间,欧洲至少有1700万名冠病患者在康复后的几个月内出现长冠病症状,但整体情况不明,包括这类症状持续了多长时间。 这项发表在英国医学期刊(BMJ)的研究还发现,与未接种疫苗的病例相比,接种疫苗的病人出现呼吸问题的风险较低。同时,儿童出现的健康问题比成人少,而且大多数问题在一年内就能很好地恢复。 研究报告的主要撰写人巴拉克·米兹拉希(Barak Mizrahi)说,他希望这项研究能帮助医生降低不确定性,以弄清他们病人的症状是否与冠病有关。 Source 叫不出名字 「那个病」突然来了…全村懵 医生束手无策 中国新闻组 01/07/2022 前言:对大部分的乡村而言,Omicron是没有名字的。刚过去的12月,「那个病」忽然来了,邻里碰面有些尴尬,谁传染了谁不好提,小广场空了,原本聚集跳舞的老人都躺在家里,老人感染去世,邻居们也不敢去参加。但老人聚在一起咳嗽,围绕这个像感冒一样的病情,在有限的信息里隐晦地谈着,更糟糕的是,村庄里普遍缺医缺药,医生也束手无策。 医边问诊 边看风向 刘宁是广东江门L村唯一的医生,三年前为了生计,他辞掉这份做了20多年的工作。极昼工作室报导指出,那时因为疫情,他所在的乡村卫生站不能接诊发热病人,每个月还有人上门检查。乡里也有别的村医抱怨,由于防疫措施不达标,时不时被罚钱,他觉得压力太大,去了外地打工。 这次感染开始蔓延之后,村民只能去其他村或卫生院看病,刘宁赶了回来;才到三天,药已经所剩无几,也打不通医药公司电话,直接跑去市里的药店,「买到了一些,(比平时)贵了五分之一。」 刘宁还没有感染,总让病人在门外通风的地方等着,他戴着口罩,边问诊边观察风向,风往他的方向吹,就转一个方位,怕自己传染上。 …
别轻忽新冠确诊 美研究:这「3器官」恐严重老化 联合新闻网 01/12/2023 新冠疫情(COVID-19)仍未完全消退,但如今各国已相继解封,宣布回归正常生活,大众对于确诊一事也从原先的恐慌不安到视为常态,然而,近日台湾台中慈济医院胸腔内科暨重症医学专科医师黄轩出声警告,切勿轻忽新冠病毒的杀伤力,若重复感染恐导致人体器官加速老化,尤其是肾脏、脑和心脏将首当其冲。 胸腔科医师黄轩发文指出,「美国圣录易斯健康中心」的研究已经证实,感染COVID-19后会使患者器官加速老化,尤其是罹患长新冠、曾重症住院以及反复确诊的患者,较可能出现肾脏、脑、心脏等器官退化的问题。 研究中也举例说明,一般来说,人体随着年龄增长,肾功能在3到4年间仅会下降3到4%左右,然而一旦感染上COVID-19病毒,肾功能在一年内就会下降3到4%,意即老化速度将增至3倍。 黄轩接着援引「美国加州大学」的研究解释,多器官老化出自综合原因,包括病毒抗原可能持续在体内引发体内反复的发炎反应,造成体内一直产生栓子,容易塞住微血管丰富的器官。此外,也可能是一些体内微生物开始活跃,改变了原本消化道内生存的微生物复杂群落,延长了许多免疫反应,甚至产生自体免疫去攻击自己的器官。 鉴于器官加速老化的严重性,黄轩郑重呼吁民众,千万不要以为确诊是小事,仍应尽量避免被COVID 19病毒感染,「尤其是反复的感染,真的会加速老化你的3大器官:心脏、肾脏和脑袋」。 Source 感染高峰已过?中国N95口罩暴跌9成 每片不到一毛五 世界新闻网 01/11/2023 中国N95口罩价格跳水,原本每片售价高达人民币10元(约1.5美元)的N95口罩最近却纷纷跳水跌破人民币1元(约0.15美元),中国各大电商平台显示,最近的N95口罩不仅现货充足,而且价格低于人民币1元的比比皆是。 一财网报导,在淘宝、拼多多等平台搜索N95口罩,发现大多数口罩都降回「1元时代」,其中大量均价都在1元以内,按照不同规格有39.9元/60个、19.5元/30个及53.9元/100个等。而在12月中旬,耳挂式N95口罩的在线销售价格多数在人民币5元左右,甚至喊到人民币10元,如今降幅高达90%。 去年12月的N95口罩价格飙升来自于强烈的防护需求。而进入到1月后,多地宣布感染高峰已过,很多居民已经感染或者是已经「阳康」(确诊阳性后康复),对于用N95来进行严格防护的需求大幅减弱。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感控处处长李六亿在接受央视采访时表示,医用防护口罩(N95口罩)主要是在暴露于感染高风险的环境下佩戴的,比如说医疗机构的发热门诊、新冠定点医院,这时候病原体的浓度是比较高的,但N95口罩戴的时间长了以后,人会感觉缺氧,长期的缺氧会容易产生疲劳,公众在一般的低风险环境下是不用佩戴N95口罩的。 N95产量大增也是价格下跌的因素,据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1月10日消息,大港石化目前已具备每小时生产聚丙烯纤维料11吨的能力,预计两周内可完成4,000吨的生产任务。按照1吨聚丙烯可生产一次性医用外科口罩90-100万片,生产N95医用防护口罩则大约到20-25万片算,4,000吨聚丙烯可生产医用外科口罩近40亿片,生产N95医用防护口罩近10亿片。 中国工信部消费品工业司司长何亚琼在去年12月29日的「疫情防控重点医疗物资保障情况」记者会上表示,针对N95口罩需求上升,工信部进一步加强N95口罩生产调度,加快推动企业释放产能,调度企业范围已由12月初的50家扩大到500余家,企业日产能超过1.9亿片,N95口罩可以保障足量供应。 Source 叫不出名字 「那个病」突然来了…全村懵 医生束手无策 …
高盛:美国一些过热都会区房价 可能大跌25% 世界新闻网 01/12/2023 高盛集团信用研究人员预期,美国一些房市「过热」的都会地区,房价可能从高峰水准回跌25%以上。 MarketWatch网站报导,根据卡鲁伊(Lotfi Karoui)为首的高盛研究团队发表的最新房价展望,房价可能会大幅修正的都会地区包括加州圣荷西(San Jose)与圣地牙哥(San Diego)、德州奥斯汀(Austin)与亚利桑那州凤凰城(Phoenix)。 该团队指出,在一些可能面临最大跌幅风险的房市,今年以来房价已跌了至少10%。 虽然房价剧跌可能代表在2022年或2021年底开始借入的房贷有逾期未还款的局部风险,但预料跌势不会大到美国房市处处都面临威胁。 以全美而言,高盛团队预期房价今年会比2022年6月下跌约10%,延续去年下半年估计约4%的回跌走势。报告指出:「这样的回档幅度可能小到足以避免广泛的房贷信用压力,显然不太可能出现全国强制法拍大增。」 自从联准会去年3月开始大幅度升息抑制高通膨后,美国房市景气就呈现断崖式下滑。不过,根据德意志银行的数据,美国房价从2020年3月以来上涨了40%。 高盛最新的房价预测依据的前提是,预料联准会接下来会在一段较长的时期,把利率维持在高档。分析师预期,预估年底的30年期固定房贷利率会达6.5%,但明年回落至6.15%,「这条路会导致买房的可负担能力逐渐恶化」。 Source 纽约都会区迁出潮 长岛2郡也入列 世界新闻网 01/10/2023 美国货运、搬家公司「United Van Lines」近日发布新民调研究,就全国各州的人口迁移情况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受疫情三年的影响,退休、想与家人更近、受疫情的生活方式改变以及目前房价等因素成为2022年人们决定搬家关键;而就地区来说,年轻一代也不再将纽约、新泽西等都会区域作为居住首选,人们更愿意退而求其次,从昂贵的生活成本中解放,搬到低密度、更负担得起的地区。 数据显示,纽约、新泽西以及康州,人口迁出率均高于迁入,纽约首当其冲,整体人口异动,迁出人口占61.9%,迁入人口占38.1%;全国排名20个的迁出地区有四个来自纽约,六个来自新州,长岛纳苏郡、苏福克郡问鼎,迁出达78%,迁入22%。 都会地区的生活成本高,就迁移原因来看,纽约人迁出理由占比最高的为退休、其次为家庭和生活方式的改变;而迁入理由占比最多的为工作,人们认为在经济形势下滑的当下,工作成为了居住地的重要导向。 公共政策系经济学者斯托尔(Michael …
40%的美国人有副业 4种职业工时少收入佳 世界新闻网 01/12/2023 财经网站CNBC报导,研究显示,去年有五分之二的美国人至少维持一项副业,2023年还可能有更多人寻找副业以赚取额外收入。 根据民调公司Harris Poll和商务工作自动化工具供应商Zapier的调查,五个美国人里就有两个在2022年创造或维持至少一份额外收入,比起2020年12月时增加6%,主要是千禧世代和Z世代的人带头。德勤(Deloitte)的调查说,他们当中有半数担心自己无法负担开支。 虽然副业有时和全职工作一样让人筋疲力竭,但CNBC访问了一些副业年收入达数百万美元的人,整理出以下四种不必花很多时间也有利可图的兼职工作: 1. 开设在线课程 如果你拥有别人想学的技能,可以上社群媒体教学赚现金。 Kat Norton最初通过TikTok帐号教授制作Excel表格的技巧,才几周,粉丝人数就增加到10万,她于是在网上销售更多Excel课程。2021年1月,她辞掉全职的管理顾问工作,因为兼职收入更高。 如今,她年收入大约200万美元,每天只工作4小时。 2. 出租房地产 购置房地产通常要求高昂的前期成本,但这能提供稳定的收入来源,每周仅需工作几小时。 婚礼摄影师夫妻Adriana Krause和Stephan Alvin花了48.7万美元,在加州和里约热内卢各买一栋房子并翻新,他们轮流住两栋房子,同时将空的另一栋租出去。位于加州Oakhurst的这栋房仅5周就购进1.3万美元。他们现在每周花约1小时管理预订。 3. 经营自动贩卖机 这生意很好做,可能会让你吃惊。 Quinn Miller在疫情来袭前为加州一家广告技术初创公司工作,当时的年薪是24万美元。他在推特上看到办公室自动贩卖机可提高被动收入后,便用5000美元的价格买了两台,仅几个月时间就回本并开始获利。他现在每周花6小时管理57台机器,月收入平均3万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