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尔兹奖得主…「数学皇帝」丘成桐哈佛退休 转任清华

菲尔兹奖得主…「数学皇帝」丘成桐哈佛退休 转任清华 中国新闻组/北京 4/22/2022 被「纽约时报」称为「数学皇帝」的「菲尔兹奖」首位华人得主丘成桐,日前从哈佛大学退休,受聘为清华大学讲席教授,全职任教于清华。丘成桐多年来一直在培养中国数学人才,他曾说,「我这一辈子只有两个心愿,一个是成为大数学家,另外一个是提升祖国的数学,使它领导世界数学」。 加繁中字幕 尤其有些無知的人,喜歡橫蠻無理指責留學外國讀數學研究的學生 反駁某些人以為中國人「數學好」 综合媒体报导,4月初,丘成桐在清华园度过了73岁的生日,并表达了自己的愿望,「我们要竞争的人是全世界最伟大的科学家,走一条自己的路出来,以后我在清华跟你们共进退」。 清华大学在2021年推出「丘成桐数学科学领军人才培养计划」,面向从初三至高三具有数学天赋的学生。丘成桐期望,通过这一计划,在10年内培养出一批不必出国取经、完全在中国本土成长起来的世界一流学者。 丘成桐出生广东汕头,战乱中随家人南迁至香港。20岁时,丘成桐提前修完香港中文大学数学系所有必修课程,被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破格录取为研究生,师从数学大师陈省身。丘成桐于22岁时取得博士学位,25岁被聘为史坦福大学教授。 1976年,27岁的丘成桐证明了卡拉比猜想,推动微分几何新时代的到来。1979年,他与学生Richard Schoen合作解决了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中的正质量猜想。33岁,丘成桐获得数学界最高奖「菲尔兹奖」,是首位获此殊荣的华人。 由于开创了「几何分析」领域,丘成桐获得了麦克阿瑟奖、克拉福德奖、沃尔夫奖、马塞尔·格罗斯曼奖等世界顶级科学大奖。卡拉比-丘定理不仅影响了几十年来微分几何的发展,也为物理学的超弦理论提供了理论基础。 Email: OaktonAcademy@gmail.com https://www.oaktonacademy.com/ 之后,丘成桐也持续推动中国的数学教育。他在清华大学、浙江大学、东南大学等七所高校创建数学研究中心,筹建北京雁栖湖应用数学研究院,担任主任不取分文薪酬。 1996年,丘成桐推动中国科学院晨兴数学中心创建,仿照美国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模式运行,形成了一个顶尖的代数算数几何研究团队。1998年,他发起并组织国际华人数学家大会,评选有华人菲尔兹奖之称的「晨兴数学奖」,发掘数学新星。 对于清华数学学科的发展,他表示,「我们要培养精英中的精英,带领中国数学学科最前沿的研究,我们叫『领军班』就是这个意思」。 Source 国际顶尖数学物理学家尼古拉·莱舍提金入职清华 清华新闻网 11/19/2021   近期,国际顶尖数学物理学家尼古拉·莱舍提金(Nicolai Reshetikhin)正式入职清华大学,为数学科学中心再增添一位国际一流数学家,助力清华大学数学学科的发展和建设。莱舍提金教授是量子群理论创始人之一、RT不变量的创始人之一、量子可积系统理论的重要推动人,泊松几何、辛几何的重要贡献者,Quantum …

过半大学生毕业学非所用 热门科系年收逾9万元

过半大学生毕业学非所用 热门科系年收逾9万元 世界新闻网 4/18/2022 大学学杂费愈来愈贵,然而根据美国高等教育消息网站Intelligent.com的一项新调查, 25岁以上的大学毕业生超过一半「学非所用」,他们的工作并非当初的研究领域。这让人犹豫是否还值得花大钱修习学位。 Intelligent.com的调查还发现,25%的受访者年收入低于3万美元,大约七分之一的受访者年收入不到1万5000美元。美国联邦贫困线是个人年收入1万4097美元以下。 主修不同,差距很明显:近40%的商学、工程、生物医学和计算机科学的毕业生,年收入超过9万美元,而有超过40%的社会科学、传播、教育和艺术专业的毕业生,年收入低于4万5000美元。 这项调查在3月下旬完成,共访调了1000名25岁以上拥有四年制大学或硕士学位的美国人。 疫情开始以来,受远距教学以及国际学生入境美国有困难等因素影响,大学入学率一直往下掉。通膨飙升可能加剧下滑趋势,因为许多家庭发现,为孩子存教育费愈来愈难。 与此同时,高等教育的成本每年都在涨。根据美国的大学理事会(College Board),2021-22学年,四年制私立大学全职学生的平均学杂费上涨2.1%到3万8070美元;公立学校外州学生未经通膨调整前的平均学杂费,则上涨1.5%到2万7560美元 。 高等教育成本节节上涨,普通劳工的工资却没跟上。有更多借款人,尤其是千禧世代和Z世代,比前几代背负了更多的债务。根据Education Data Initiative的数据,2020到2021年间,学贷债务平均增加4.5%,公立学校毕业生为了取得学士学位,平均借款3万0030美元。 Source 美最高薪实习生榜单 科技业称霸 月薪可达近万 世界新闻网 4/12/2022 职场评价网站Glassdoor本周揭晓美国2022年度25份最高薪的实习工作,月薪最高的将近1万美元。科技业称霸这份榜单。 科技业在薪情最佳的25份实习工作里占了17个,前10名甚至只挤进了一家金融业者:在线游戏公司Roblox付薪最优渥,实习生月薪中位数9667美元;优步(Uber)排第二,实习生月薪中位数8333美元,除第三名Capital One是金融业外,第四到十名又全是科技公司,依序为Salesforce、亚马逊、脸书母公司Meta、辉达、领英、Hubspot和Expedia。 …

很认真地聊一下 上海

很认真地聊一下 上海 来源:茶狐看世界  4/09/2022 前几天,有个朋友要我写篇文章,聊聊上海。 他在微信里问我:为什么武汉疫情全国支援,上海疫情却xxxx? 我心想,这不是挖坑给我跳嘛? 他的说法是有点夸张,但不可否认,上海和外地人之间,的确存在一种情绪或者心结,这个大家心知肚明。正巧,我今天看了一篇上海人写疫情的文章,其中有一句话我印象深刻:你们用油腻手指,在肮脏的键盘上,敲出这么恶毒的语言…… 隔着屏幕,我都可以感受到满满的悲愤! 我前思后想,我与上海的确有很深的渊源。 我曾经也是上海人,也是属于极少数把户口迁出上海的人。 我可能具备一种介于上海人和外地人之间的视角。如果我把我的想法写出来,不管是批评还是赞美,我想,以上海人的格局,应该都能承受得起。好吧,我就冒着风险,聊一聊我对上海人的看法。  沪温航线 沪温航线轮船 我小时候,温州人去上海,最好的方式就是坐轮船。从温州的朔门,到上海的十六铺,要航行一天一夜。海轮留给我两个毕生难忘的回忆。 首先,海上日出真美,美得让人心醉。 其次,海轮条件真糟,糟得让人崩溃。  很多人晕船后就呕吐,清理不及时,结果就是一片狼藉,臭气熏天。1980年代的时候,船票16元一张,而且往往被“黄牛”炒翻三四倍,一张船票至少要卖50元,这在当时不算小数目。虽然条件很艰苦,票价昂贵,但也挡不住温州人对上海的热情。 当时,年客流最高时达91万人次。这条中国客流量最大的黄金航线,承载着无数温州人的商业梦想。 对我来说,当时的上海,就是宇宙的中心。第一次看到外滩,幼小的心灵无比震撼。长大后,去了纽约、芝加哥,才发现随便一条街,都是外滩。就算是美国大农村腹地的St. Louis,老洋楼也不输上海,原来,山外有山,老钱之外,还有更老的钱。  那时候,几乎所有高级商品都来自上海,“上海制造”相当于现在 Designed in California 、Styled in italy和Made in Swiss的集合。有一段时间,温州产皮鞋的包装盒上,如果没有“上海皮鞋”四个字,都卖不出去。 让我们回忆一下当年的上海货。 上海牌手表,相当于现在的劳力士。当时月工资只有50元,但人人都想攒钱买一只120元的上海牌手表,不经意地撸起袖子,露出手表的那一刻,就是人生的巅峰。 上海手表,凭票供应,有钱都不一定买得到。永久自行车,相当于现在BBA。我小时候,父亲让上海的朋友托运了一辆自行车,在家里装配好之后,擦得油光锃亮,当佛像一样,供了很久,才舍得骑。 此外还有很多高档货,比如海鸥相机、蝴蝶牌缝纫机、大白兔奶糖、百雀羚、英雄钢笔……族繁不及备载,几乎涵盖所有轻工产品。  总之,那时候,上海的一切都是最嗲的。物质决定意识,物质层面的降维打击,可以让人的思想,彻底臣服。坦率地说,在那个时代背景下,上海人的优越感爆棚,其实很正常,没有优越感才不正常。王朔讲过一句话:所谓成功就是,挣点钱,让SB知道。话糙理不糙,挣钱只是过程,让SB知道才是目的。这就是人性,你我皆凡人,直面人性,没那么难。有实力支撑的优越感,就算别人看不顺眼,那也只是嫉妒。换个角度说,懂得欣赏别人的实力,也是一种气度。而没有实力支撑的优越感,就会成为一系列尴尬的起点。  上海姑娘  …

在中国,留学生不香了:花费50万,月薪只有8000元

Healthcare Certification and ESL Programs 在中国,留学生不香了:花费50万,月薪只有8000元 文章来源: 深燃 4/05/2022 2022年求职季过半,没有了“金三银四”,连以往的“香饽饽”海归也感觉到了压力。社交平台上,有大把留学生呼喊“秋招团灭”、“找工作好难”、海归直接变“海废”。 这是因为,在供给上,疫情后,海外留学生回流趋势增强。有统计显示,2021年回国就业学生首次超过百万。而在需求端,国内各大公司都在捂紧口袋“过冬”,高喊降本增效的口号。再加上,留学生群体也很卷,其中很多人可能并未在留学生涯获得太多核心技能,和岗位需求也不一定匹配。这也让留学生们处境更加尴尬。 今天,深燃和5位求职经历坎坷的留学生聊了聊。他们有人从去年秋招面试到今年春招,大厂竞争激烈难进,小公司反而“嫌弃”他学历太高,一直没有定下合适的去处。有人勉强入职大厂,拿到的还是边缘岗位,最后还是因不适应过度加班选择了离职。 有人虽然拿到了Offer,但不得不接受留学花费50万,月薪只有8000元的残酷事实。也有人,虽然最终找到了工作,但过程中历尽曲折,一度报培训班打算转行;更有人,离职后找不到合适的工作,打算先跑龙套当群演,暂时不回到以前的工作状态。 这样的形势是他们未曾预料到的,不过,他们认为,留学的价值,不一定要用找到高薪工作来衡量,见识到更广阔的世界、拥有更宽阔的视野也是一种收获。 未来,放平心态,降低预期,面对现实,将是他们踏入职场前的必修课。 大公司名额少,小公司“嫌弃”我学历高 宇哲 | 27岁 西安 我于2021年10月硕士研究生毕业,从英国回国。当时算是秋招的尾巴,我给上海的一些企业投了20多份简历,最后拿到了2个Offer,但都是天使轮左右的小公司,我感觉平台和待遇都一般,就没去。 到了今年春招,我一直在密集投简历和面试。我在西安,目前投的都是西安的公司。投出去的简历有100来份,面试过了公司有近20家,但还没有最终定下来去哪里。整体上,近年来的就业形势确实很严峻,大厂招聘名额非常少,小公司对我们不太“友好”。 先说面试大厂的经历。那是一家头部互联网公司的群体面试,我们9个人应聘者,有4个面试官,一轮自我介绍后我就感觉到,大家学校背景都很不错,竞争激烈。整个面试过程也是前所未有的高压,到最后,面试官问我“你既然中间提了那么多建议,为什么最后总结让别的同学做?”,还让我点评面试中每一个人的表现,并淘汰掉三个人。 虽然我已经对大厂的面试有所了解,但当场面试官问了那么尖锐的问题,给了我很强的压迫感,让我觉得压力很大。最后我没敢看其他应聘者的眼睛,说了自己的观点,给出了三个淘汰人选。这家大厂我通过了二面,目前还在等进一步通知。 我原本的想法是并不一定要进大厂,只要一个岗位能锻炼我,让我去有机会学习提升就可以,但面试小公司的经历不那么让人舒服。比如就老有公司说:“你这么优秀,来我们公司屈才了”、“你可能不会在我们这种小公司待很长时间”、“你希望的薪资待遇应该不低”。我明显感觉到这些小公司对非常不自信,而且,他们仿佛并不需要研究生、留学生这样的员工,更倾向于招本科生,甚至是大专生。 我清楚地记得,我跟另外一个研究生一起面试,面试官问他的期望薪资,他说6000元,对方说,“你知道西安的最低工资标准是多少吗?”。我们俩当时都感觉到了强烈的不被尊重,最低工资标准只有1700元,如果给我们这个程度的工资,不是打我们的脸吗? …

科技女巨人 撑起互联网半边天

科技女巨人 撑起互联网半边天 03/08/2022 提起科技界的大佬,想必各位读者的第一印象都是乔布斯、扎克伯格、比尔盖茨、马斯克、李彦宏这一批人。毕竟在科技界,向来都是以男性为主导,但实际上越来越多科技公司的女性正在打破玻璃天花板,向更高的职位进军。她们的成绩也正好符合妇女节“男女平等”的主题,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小雷在此隆重向大家介绍这些在科技行业做出过突出贡献的女性。。 华为副董事长孟晚舟 作为华为董事长任正非的女儿,孟晚舟在国内的热度一直不算低,2018年12月,加拿大应美国要求将孟晚舟软禁后,她便成为不少人心中最挂念的一位科技女强人。不过好在2021年9月,孟晚舟获得保释,回到了祖国的怀抱并担任华为副董事长。孟晚舟一回国,美媒也开始在报道标题中释放积极信号,这可能是消除中美之间的一个摩擦点。 孟晚舟拥有华中科技大学管理学硕士学位,曾担任过华为公司销售融资与资金管理部总裁、账务管理部总裁、华为香港公司首席财务官,以及国际会计部总监。现如今主要负责华为公司的财务运营及管理,包括财务策略、风险管理、融资筹划、税务遵从等业务。孟晚舟曾主导了华为全球财务系统的统一化和标准化工作,使得全球的财务组织以更高的效率和更低的成本运作。 格力董事长董明珠 提起董明珠,应该没有哪位读者不认识这位“女强人”,她绝对算得上是当今时代的女性标杆人物之一。 董明珠曾被《财富杂志》多次评选为“全球50名最具影响力的商界女强人”,在2019年福布斯排行榜中,她在亚洲商界权势女性榜单中位于第4位。 董明珠之所以能够获得外界的一致认可,除了她一手打造了如日中天的格力“王国”,更重要的是她成功塑造了一个雷厉风行且大胆敢尝试的外界形象,这种形象在原本就缺少女性领导者的国内更是独具一格,也难免被大伙所熟知。 虽说董明珠在家电行业做得风生水起,但她曾在智能手机领域栽过不少跟头,不过她多次表示格力不会放弃制作手机,小雷也衷心地希望她能取得成功。 滴滴总裁柳青 作为中国“IT教父”柳传志的女儿,柳青并没有沾上亲爹的光芒,而是通过自己一铲子一铲子地建立起了网约车中的王者企业——滴滴。 柳青在入职滴滴不到一年内就为公司带来了高达七亿美元的融资,这也让滴滴直接将她提拔为总裁。柳青发挥着她的才华,促成了滴滴和快的打车战略合并,震惊了全国,这也让滴滴一瞬间压制住了传统的出租行业,成为了行业中的领头羊。 而在融资方面,柳青主导了2015年滴滴20亿美元的融资,让滴滴的现金储备高达35亿美元,同年,柳青登上了《福布斯》的封面,在2016年柳青又主导融资了45亿美元,再次突破了自己之前的纪录。 如今的柳青已经成为了世界上最具商业影响力的女性Top50,而在这50人中只有两位是四十岁以下,柳青是其中之一,无数职业女性以她为榜样,不断奋斗。 摩拜单车创始人胡玮炜 提到共享单车,大部分人的第一印象想必都是ofo和摩拜,虽然如今这两家企业都处于破产/被收购的情况,但不能否认它们对于整个共享经济所带来的积极作用。 作为摩拜单车的创始人,胡玮炜创办摩拜的初衷异常简单,只为自己和他人在城市中的骑行更便利,让更多人可以在城市中选择绿色出行。她说在黄昏和清晨骑车是一件很烂漫的事情,做摩拜单车不是为了创业而创业,更多的是一种情怀。她还说过,就算这次失败了,那也是一场公益。 后续的结果大家都清楚了,随着共享单车市场的入局者越来越多,摩拜在市场中的优势越来越小,于是在2018年,胡玮炜选择将摩拜单车团队以18亿元的价格出售给了美团。在外人看来,胡玮炜有了一个体面的立场,她的适时放手和ofo创始人戴威的苦苦支撑形成了鲜明对比。 虽然如今的胡玮炜已经慢慢淡出了我们的视野,但她已经在这个市场中留下了一段传奇,这种敢于创新的精神也值得我们所有人去学习。 蚂蚁金服原CEO彭蕾 作为阿里巴巴的十八位创始人之一,彭蕾一手打造了阿里的价值体系,并挖掘了阿里CTO王坚、副总裁董文红等人才。2010年1月,当被马云寄以厚望的支付宝成绩不尽人意时,彭蕾如同救火队员一般披挂上阵,当时的她对于这个行业还是一窍不通,毕竟她之前只是一位普普通通的HR。 彭蕾在上任CEO后,对支付宝的开发策略进行了大刀阔斧地改革,强调“以人为本”,只有让支付宝的各项功能都能渗透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才能让消费者提起兴趣。 …

天文学家发现宇宙最大星系 直径是银河系150倍

天文学家发现宇宙最大星系 直径是银河系150倍 03/07/2022 英国《每日邮报》网站2月21日发表题为《天文学家发现已知的宇宙最大星系》的报道,全文摘编如下: 天文学家发现了已知最大的星系,其直径是银河系的153倍。 这个名为“阿尔库俄纽斯”的星系距地球约30亿光年。它的直径约为1630万光年。 相比之下,银河系的直径不足10.6万光年。 天文学家已认定“阿尔库俄纽斯”是一个巨型射电星系。它包含一个宿主星系,以及从其中心爆发出的大规模喷流和射电瓣。 人们对这些神秘的射电星系知之甚少,但专家认为,与它们相关的喷流和射电瓣是位于星系中心的一个活跃的超大质量黑洞的副产品。如果黑洞“吞食”其周围的巨大盘状结构中的物质,它就是一个“活跃”的黑洞。 不过,并非所有这些物质最终都会越过“视界”,因为其中一小部分会从物质盘的内部区域传输到两极,在那里,这些物质会以等离子体喷流的形式被释放到太空中。这些喷流能够以光速飞行很远,然后扩散成巨大的射电瓣。 尽管“阿尔库俄纽斯”是一个巨大的星系,但它发出的射电瓣的类型却并不特殊。我们知道,银河系也有射电瓣。 但就“阿尔库俄纽斯”和其他类似的巨型星系而言,最神秘的事情之一是,它们是如何变得如此巨大的。 荷兰莱顿天文台领导的一组研究人员希望,他们有关“阿尔库俄纽斯”的研究成果能有助于揭示射电星系是如何形成的,以及它们为何如此巨大。 莱顿天文台的马丁·奥伊在预印版研究论文中说:“如果存在这样一些宿主星系特征,而这些特征是巨型射电星系生长的重要原因,那么最大的巨型射电星系的宿主就有可能具备这些特征。” 他说:“同样地,如果存在非常有利于巨型射电星系成长的特定的大尺度环境,那么最大的巨型射电星系可能就身处其中。” 奥伊及其团队发现这个已知最大星系时,正在欧洲的低频阵列(LOFAR)射电望远镜收集的数据中寻找异常值。 LOFAR由约2万个无线电天线组成。这些天线分布在欧洲的52个地方。 研究人员必须从图像中移除致密射电源,以帮助探测射电瓣,并修正任何光学失真现象,这转而使他们找到了“阿尔库俄纽斯”。 参与这项研究的天文学家说,这个已知最大星系周围有一个“宇宙网”,其质量是太阳质量的2400亿倍。他们还认为,位于“阿尔库俄纽斯”中心的超大质量黑洞的质量是太阳质量的约4亿倍。 尽管这两个参数听起来都很庞大,但就巨型射电星系而言,它们实际上处于数值范围中较低的那一端。 研究论文的作者们写道:“除几何构造外,‘阿尔库俄纽斯’及其宿主出奇地普通:总的低频光亮密度、恒星质量和超大质量黑洞质量都低于一般的巨型射电星系。” 他们说:“因此,要形成巨型星系,规模非常大的星系或中央黑洞都不是必要的,而如果科学家观测到的状态能代表其一生中的射电源,那么高射电功率也不是必要的。” 研究人员希望,他们的研究能帮助天文学家更多地了解射电星系如何起源、“阿尔库俄纽斯”能以何种速度成长多少,以及是否存在更大的星系。 研究论文将发表在《天文和天体物理学》周刊上。 Source …

高校毕业生首次突破1000万 就业怎么办

中国高校毕业生首次突破1000万 就业怎么办 03/05/2022 在高等教育未来发展进程中 高质量就业将是一个关键词 当毕业生迈入千万人时代,就业是舆论焦点。 3月5日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审议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到,今年高校毕业生超过1000万人。 此前教育部新闻发布会通报,2022届高校毕业生规模首次突破1000万人,预计1076万人,相比2021届同比增加167万人。而从2011年到2019年的近十年间,毕业生人数也才增加了174万人。 自高等教育普及化以来,上大学已不是件难事,大学教育也从以往的精英化教育转变到大众化教育上来。然而,对高等教育质量的质疑、大学与就业市场的脱轨问题,近年来越发浮出水面。 如何保障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就业?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这道题被点名。 就业 与毕业生规模相伴而生的,无疑是就业问题。 教育部在《做好2022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中明确指出,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复杂严峻。 严峻的就业形势叠加疫情影响,名校毕业生求职的意愿也在下跌。更为庞大的普通高校毕业生,为应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则相应催生了考研热、考公热、教资热。 2022年全国两会期间,民进中央就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拟向全国政协提交“关于促进‘十四五’时期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提案。 民进中央提出营造有利于公平就业的宏观政策法律环境、加强高校毕业生就业监测引导和服务、着力增加就业岗位供给、对接市场需求调整高等教育结构等建议。 就对接市场需求调整高等教育结构方面来看,民进中央建议,根据就业市场人才需求动态调整高校专业设置、课程设置及教学内容,确保高校人才培养与就业市场紧密连接,提高毕业生专业结构与市场需求结构的匹配度。 全国政协委员、上海市教委副主任倪闽景认为,综合分析大学生就业取向和国家需要以及岗位供给情况,有必要从强调就业难的被动思路,转变为全面实现大学生高质量就业的新局面上来。 倪闽景建议,开展高校学科和专业的现代化改造,解决供需结构性矛盾。高质量就业绝对不是初次就业的高薪水,而是大学生岗位适切、用人单位人才需求满足和国家战略得到保障。 专业是高校人才培养的基础平台和基本单元。日前教育部印发《关于公布2021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的通知》,指出在专业设置和调整工作中,一是要服务需求,二是要重视质量,三是要优化结构。 经统计,2012年以来教育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变化,支持全国高校增设1.7万个本科专业点,也撤销和停招了近1万个专业点。此次共撤销804个专业布点,主要是一些不能适应社会变化需求和就业率过低的专业。 国务院《关于印发“十四五”就业促进规划的通知》中就提到,优化高校学科专业布局,及时减少、撤销不适应市场需求的专业。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长吴岩指出,高校专业发展的“小逻辑”,必须服从经济社会发展的“大逻辑”。高校专业设置的第一准则是社会需求。 高质量 专业教育质量下滑,是撤销专业点的一大主因。当师资、设备、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达不到要求,刚开始热门的专业也会逐渐转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