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cinfoshare.com/wp-content/uploads/2022/08/VeritasTechOwl-Small.png)
电信诈骗:始于台湾,泛滥大陆和缅甸,“进军”欧美 风暴眼 9/04/2023 今年8月,暑期档影片《孤注一掷》上映没多久,便斩获了30亿票房,为人们揭开了神秘缅北诈骗组织的面纱。 电影中,程序员潘生、模特梁安娜等人怀揣着“缅北发财梦”,被骗进境外诈骗犯罪团伙,受尽酷刑。电影中展现的酷刑和虐待极为凶残:“戴着手铐敲键盘、哭求不要割腰子、动辄遭受毒打监禁”。 电影外,人们的遭遇比电影更触目惊心。电信诈骗产业链条的末端,更是连接着无数因受骗而支离破碎的家庭。 诈骗,自古有之。而近30年,在电话、网络普及的技术加持下,电信诈骗取代了以往线下诈骗的传统方式,像癌细胞一样,以更迅疾的速度在社会中扩散。其造成的,不仅是经济财产损失,更是社会的动荡不安。 舆论热议之际,缅甸商务部长昂乃乌近日接受凤凰全球观察团采访时首度回应,声称缅北电诈问题并没有媒体报道的那么严重:“国际舆论中包含很多虚假新闻,只有真的来了缅甸才能知道真相。”但网友似乎并不买账,纷纷质疑,为何有那么多真实的逃亡者现身说法。 究竟是从何时起,缅甸、柬埔寨等地成了诈骗集团据点?这些社会毒瘤究竟来自哪里?电信诈骗的套路究竟有多深?这一切还要从上世纪90年代说起。 01 发源台湾 人们常常以为,电信诈骗是从东南亚的缅北等动荡地区发源,因为那里是电信诈骗组织的主要据点。 但实际上,台湾诈骗团伙才是电信诈骗的鼻祖。 上世纪90年代,台湾地区社会经济发展迅速,电话逐渐普及,也催生了一批不劳而获的犯罪分子。他们利用电话或传真等通讯工具,以各种借口欺骗民众、索要钱财。 最初的电信诈骗手法比较简单粗暴,如1990年初的“金光党”,大量发送“中奖短信”,以“中大奖需要交税”为由,让受害人在领奖前先支付一定额度的税金。 这样的套路还包括假招聘要交保证金等,在被害人汇出第一笔钱后,诈骗集团再以律师费、手续费、公证费等理由,一次又一次要求被害人汇钱,直到被害人醒悟或身无分文为止。 除了“金光党”,诈骗史上,一定会有台湾嘉义县“议员”吴明谕的名字。 他建立了十多个诈骗团队,进行刮刮乐、短信、信贷欺诈。以“老鼠会”手法招揽被害人,称能向银行借贷资金,再要求被害人缴纳保证金和抽佣。在2003年2月被捕时,其诈骗金额已达新台币10余亿元,遭讹骗的被害人多达上千人。 随着技术的进步和社会的变化,电信诈骗手法也不断升级和变化,如中奖、退税、健保卡违规使用、假绑票、假受伤、银行账户诈骗、装熟诈骗、公文诈骗等。这些手法都是利用民众的贪婪、恐惧、同情等心理,让他们在不知不觉中上当受骗。 由于台湾地区警方对电信诈骗的打击力度不够,加上台湾地区法律对诈骗罪的处罚较轻,导致电信诈骗在台湾地区泛滥成灾。 据台湾地区警务部门统计,1999年台湾岛内诈骗案件数4262件,2000年即增加到7000件,2005年更是猛增至4.3万件,诈骗金额也由1999年的12亿元增加到2006年的185.9亿元。电信诈骗集团也逐渐形成了以台湾人为主导或幕后操纵的跨国性犯罪组织。 2000年后,电信诈骗开始向台湾地区周边扩散,特别是中国大陆。由于两岸语言相通、文化相近、通讯便利等因素,中国大陆成为了电信诈骗集团的重点目标市场。 一些台湾诈骗分子将电信诈骗技术传授给中国大陆诈骗分子,并雇佣他们作为马仔或合作伙伴。最初的电信诈骗基地主要集中在福建沿海城市等地。 02 在福建山区搭帐篷行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