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轮!Twitter再裁10%,包括睡在办公室的女高管!

第8轮!Twitter再裁10%,包括睡在办公室的女高管! 02/28/2023 据《纽约时报》报道,知情人士称Twitter周末又进行了一轮裁员,此次解雇了至少200名员工,约占该公司约2,000名员工的10%。 马斯克发给一名员工的电子邮件中表示,“今天是你在公司的最后一个工作日。”邮件指出,在进一步考虑后,该人的职务被取消。 这是马斯克去年10月底接管Twitter后进行的第8轮裁员。目前推特员工人数已缩减至少70%,至约2000人。 据悉,此次被裁掉的包括Twitter一些最忠诚的员工,例如曾因在网上发布“在办公室睡觉”照片而闻名的产品管理总监Esther Crawford。 去年11月,Crawford在Twitter总部睡在地板上的照片在网上疯传,成为新老板马斯克推广的“硬核”工作文化的象征。 Crawford当时写道:“当你的团队夜以继日地赶最后期限时,有时你会#上班时睡觉#。” 根据去年11月的一篇报道,Crawford当时还告诉员工,大规模裁员是公司生存下去的“必要条件”,这一举动,令其他的一些员工十分“困扰”。 一名高级员工对媒体表示,她是在“拍马屁”。 Crawford躲过了Twitter的几轮裁员,谁知自己最终也成为了Twitter生存的“代价”之一。 Crawford被解雇后在Twitter上称,不后悔,即使此刻身边的人嘲笑她此前的努力终是徒劳,但她为自己为团队克服了这么多而深感自豪。 对于马斯克再度裁员,有一亩三分地用户表示,感觉马斯克在用推特做IT界的革命性实验。 马斯克绝对不可能说养不起现在已经裁员后的推特,而且他自己就是CEO股东,完全没有任何盈利的压力。但是不知道他这么做的目的到底是什么。 如果向楼上所说,把SDE转化为contractor化,既招既用模式,那对码农是致命性打击的。毕竟只需要保留上层和必要运维的10%部分,其他的90%缺口全部以rotation的形式来做即可。 哎,全员亚麻化+全员马斯克化+ 全员外包化 = 码农的末日 这一届转码的,NG真是赶上噩梦的开端了,红利一天也没享受到,上来就是变态模式,最主要的是这个趋势会逐渐变成地狱模式的… Source 2个月大BB被活埋5天获救:太饿了 狂啜救援员手指 综合新闻 …

北加租霸欠10.8万 华女每天开车15小时送外卖还房贷

北加租霸欠10.8万 华女每天开车15小时送外卖还房贷 世界新闻网 02/27/2023 在27日的加州公寓协会记者会上,华人Judie Zhu说,她的三处房产的租客,全部拒付租金,累计金额10.8万元。没有租金收入,却要交地税,还房贷等。为了养家糊口,她和先生不得不分别做Doordash的工作,当司机送外卖。两个人每周工作七天,每天10到15个小时。她说,以后再也不会考虑出租,全家打算卖掉房子,搬到别的地方。 Judie说起自己的经历,声泪俱下。她在东湾阿拉米达县利佛摩(Livermore)居住14年,和先生努力工作,东拼西凑,贷款买下三处房产,用于出租。管理这些房产成为全家的主要收入来源。这三套房产中,两套位于利佛摩,一套位于中谷地区的曲莱赛(Tracy)。 自疫情以来,三处房产的租客全都拒付租金,累计欠下租金10.8万元。最终,她成功说服其中两套的租户搬走,这两户欠的租金有6万多。而最麻烦的是第三个华裔租户。此人租下家中两个房间,在2021年申请并获得了一年的租金援助,尽管有稳定的工作,但拒缴近两年的房租4万多元。「他甚至对我们说,不会付房租,因为政府会保护他。」 收不到租金,Judie全家还需要支付房屋贷款、房产税,一个儿子有慢性病,需要每两周到儿童医院接受治疗,这也是一笔较大的开支。为了存活下去,她和先生不得不每天利用Doordash,开车送外卖。一周七天,起早贪黑,每天工作10到15小时。「Doordash已经成为我们能够负担得起维持家庭和养家糊口的唯一途径。常常吃几口东西,休息一下,继续接着开车,工作时间没有极限。我们已成为赚钱的机器。」 Judie说,多数时间用来送外卖赚钱,平常几乎没时间看孩子。68岁的母亲不得不放弃退休生活,帮助照顾孩子。「这是我们生命中最艰难的时刻。孩子的童年最宝贵,我们却没有时间陪伴。孩子小,也很懂事,经常问,『妈妈,什么时候能把这些住在家中的坏人赶走?』」 Judie曾经希望退出租房市场,以此为理由让租户搬走。但中间曲折颇多。按照规定,需要提前60天通知租户,不再出租。但律师一开始写错通知。到了法庭后,案件败诉。等写好准确的通知粘贴,到了2月22日。目前,自己的律师还没有等到租户律师的回应。 Judie说,此前败诉从法庭回来时,租户当着她的面大笑,并说,「这个家是我们的。我们永远不会离开,也永远不会付钱。」Judie形容,「这种遭遇是一场噩梦。我的压力很大,很多晚上辗转反侧、难以入眠。正在抢劫你的人,就住在你的房子里。只要听到或看到租客在家中,就泪流满面。」 Judie表示,此后,再也不会出租房屋。考虑变卖房产,搬到别的地方,她也呼吁,阿县尽缓存消暂停驱逐令,还房东一个公道。 Source 租霸赖账12万 恶法保护 金山华人房东绝食抗议 世界新闻网 02/26/2023 湾区华人房东George Wu 表示,一西裔女子一家租住他位于圣利安住的房子。从2020年2月到至今的3年,欠下房租12万多,还将房子违规转租给他人。在疫情前,他就上诉,但由于阿拉米达县的暂停驱逐令(eviction moratorium)的保护,法院至少18次推迟开庭。他难以维持生计,处于破产边缘。忍无可忍之下,26日起在阿县办公楼外绝食抗议,「至死方休」,希望废除暂停驱逐令这一「恶法」。 阿县议会将在28日讨论是否取消上述政策,据悉,因为法律规定,阿拉米达县议员谭莲娜在投票前不能和房东见面。但消息人士说,县议员倾向于投票取消暂缓驱逐令。包含非裔、华裔的一批支持者,26日赶到绝食现场声援,支持George的行动,也希望县议员能投票废除该政策。湾区屋主联盟(BAHN)主席Jennifer Liu说,房东因为恶法而绝食抗议,可能在全国都是首例。 …

32州粮食券本周回归疫前水平 每月减少95至250元

32州粮食券本周回归疫前水平 每月减少95至250元 世界新闻网 02/27/2023 2020年美国爆发新冠疫情后,国会授权领取俗称「粮食券」(Food Stamps)的「营养补充援助计划」(Supplemental Nutrition Assistance Program,SNAP)民众,每月可多领95元以上额外补助,但这项旨在协助低收入民众与低收入家庭在疫情期间避免三餐不济的临时福利补助计划将落幕,全美32州粮食券福利本周开始就会回归疫情前水平。 Axios新闻网站报导,根据统计,仅2022年领取「营养补充援助计划」额外补助的民众就超过4100万人,依年收入、家庭人口不同,3月起减少金额约在每个月95元至250元之间。 国会通过的2023年综合拨款法(2023 Consolidated Appropriations Act)条文规定,疫情期间提供的「营养补充援助计划」额外补助福利,2023年2月最后一次发放之后便结束。 自由派智库机构「预算与政策优先项目研究中心」(Center on Budget and Policy Priorities,CBPP)指出,临时额外补助结束后,领取「粮食券」民众将恢复每天大约领取6.10元的水准,换算起来三餐花费为每餐平均2元。 农业部粮食与营养服务局(Food and Nutrition Service, FNS)指出,同时领取「粮食券」及社安金的家庭,今年由于社安金领取金额随生活成本调整(cost-of-living …

401(k) 百万富翁 去年骤减三分之一

401(k) 百万富翁 去年骤减三分之一 世界新闻网 02/27/2023 去年股市暴跌后,美国401(k) 退休帐户百万富翁骤减。根据富达投资(Fidelity Investments)最新数据,退休储蓄至少有100万元的401(k) 帐户数量,从2021年的44万2000个,降至去年的29万9000个,大减32%。 随着史坦普500指数去年下跌19.4%、进入自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持续时间最长的熊市之后,401(k) 百万富翁人数不断减少。经济低迷的情况与前十年相比大相迳庭;当时的牛市提振了投资组合,让许多劳工以为舒适的退休生活触手可及。 富达投资数据显示,401(k) 计划平均余额在2022年下降了20.5%,到2022年底,典型员工储蓄减少至10万3900元。 专家表示,历经去年通货膨胀率创下40年新高等等的严峻形势后,人们对于退休的担忧正在加剧中。最近一项研究发现,劳工现在预计需要125万元才能过上舒适的退休生活,所需金额比2021年增加了20%。 随着退休储蓄减少,所谓的「退休鸿沟」,亦即退休岁月所需资金及实际储蓄金额之间的差异,愈来愈大。许多劳工日常支付食物和住所等基本费用方面,即已面临更大挑战,更不用说退休计划了。 不过,即使去年 401(k) 百万富翁数量下降,仍比2019年来得多。根据富达投资统计,2019年有百万元以上退休储蓄的401(k) 帐户约23万3000个。 值得注意的是,在401(k) 计划中存入100万元以上是很少见的。到2022年底,富达投资公司的401(k) 帐户只有约1.4%资产超过100万元。 富达投资还指出,拥有至少100万元资产的个人自愿投资性退休帐户(IRA),数量也有所下降。截至2022年底,此类帐户数量为28万320个,比前一年同期下降25%。 Source IRS新算法查税 锁定白人、亚裔 …

惨烈!加州大学发布中国高中录取数据,录取率跌破冰点

惨烈!加州大学发布中国高中录取数据,录取率跌破冰点 02/27/2023 拥有“全球最顶尖公立大学”之称的加州大学10所分校,几乎是每个美本留学家庭的“申请必选项”,因此坊间传言“10个学生9个申UC。” 作为美国西海岸最有分量的“公立大学典范”,加州大学自带流量,一个申请系统包含冲刺校、匹配校和保底校,是众多学生喜欢申请的院校之一,申请人数不断刷新历史新高,随之而来的是录取难度快速提升,其中UCB和UCLA的录取难度堪比藤校。 近日,加州大学系统公布了2022年入学的新生数据,具体明确到每个高中(包括中国高中)申请人数、录取人数和就读人数。在2022年加州大学在中国录取人数比往年出现大幅减少的情况下,一起来看看中国高中的录取情况。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 UCB2022年中国高中录取人数 上海世外 12人(123人) UWC常熟 10人(92人) 上海平和 10人(193人) 人大附中 8人(189人) 深国交 6人(81人) 北师大实验 6人(163人) 北京十一学校 6人(208人) 深圳中学 5人(77人) 上海浦西美国学校 5人(80人) …

邮件发不出才知被解雇!美科技圈裁员仍继续,华人的H-1B快等不起了……

邮件发不出才知被解雇!美科技圈裁员仍继续,华人的H-1B快等不起了…… 2/27/2023 顶级科技公司的销售额均已从疫情期间的峰值开始回落,彼时全球数十亿人被迫隔离在家依赖电子商务和社交媒体、视频会议的黄金时代渐成往事。整个科技行业都在裁员,今年前几周已经影响了数万员工。动荡的2022年,公司们迫于财报不得不开始削减成本,以应对经济的不确定性和经济衰退的担忧。 01 绝情的裁员方式 推特员工半夜收到裁员邮件,也有人在收到正式邮件前早已无法登录公司行号或者进入办公室。Lfty只给员工最后4小时,之后就没有电脑访问权限了。更有视频会议直接裁员的案例——“如果你在这个视频会里,你被解雇了。”之前谷歌员工有人是看到《纽约时报》上的新闻后发现无法登录邮箱才惊觉“原来被裁的竟是我”。一名受雇于谷歌洛杉矶的律师在凌晨2点收到封邮件,发现自己被解雇,当时他正给新生女儿喂奶。南加州视频博主Nicole Tsai发了一段爆转TikTok,视频中有她得知自己被解雇的确切时刻,那一瞬间,Tsai流下了眼泪。另一名驻洛杉矶的工程师,29岁的Ali Neil说,她在当地时间凌晨2点收到公司通知得知被解雇,当时她正休精神健康假。据一位在搜索引擎工作的软件工程师说,一些谷歌员工用官方工作账户发邮件被退回,才意外得知自己已被解雇…仍受雇于谷歌伦敦办事处的Thomas de Rivaz告诉媒体,他有同事只是因为“电子邮件被退回才得知自己被解雇,而非任何其他原因。”谷歌人要自行计算被解雇员工的数量。“我们不鼓励内部分享这些数字,很快就会被关掉,但这些数字就在那,人们可以看到。自从谷歌1月20日宣布解雇以来,实际上每天都有来自世界部分地区被解雇人员的更新。” 谷歌最近对大约12000名员工进行清理,幸存员工表示,管理层尚未分发关于谁被解雇的信息。 谷歌的网站可靠性工程师Tim Wilde告诉媒体,他从LinkedIn和Twitter帖子中才发现了被解雇的员工。他向同事发送内部消息未能通过,提示信息目标已被解雇。他在波士顿办公室,有的同事到现场,试图用通行证登录,但也一样被拒绝,才意识到自己真的被解雇了。 02科技巨头:勒紧裤腰带 谷歌母公司Alphabet近几个月来一直在勒紧裤腰带,最近一次财报电话会议中报告收入下降。为削减预算,谷歌还去掉了由机器人子公司Everyday Robots创造的分离垃圾和收食堂桌子的高价自动机器。 根据媒体获得的一份备忘录,本周早些时候,在公司陷入困境的云计算部门,数十名谷歌员工被告知需要共享办公桌,轮流进办公室。 03科技裁员潮中的华裔 Facebook母公司Meta去年11月初解雇了1.1万名员工,Zhou是其中一位数据科学家。被解雇后的2周内,他安排了十几个面试,然而美国顶尖工程学院的硕士学位外加5年多的工作经验,并没帮30岁的他顺利找到新工作。 时间不停在流逝,作为住在加州旧金山湾区的中国公民,他H-1B工作签证只剩1年了,而永居(绿卡)还没有得到批准。更为紧迫的是,维持目前的签证状态取决于是否有雇主愿意为他提供担保,他和Meta的雇佣关系1月底正式终止后,只有60天时间寻找新的工作和担保人。Zhou告诉媒体:“不是所有公司都愿意第一天就担保绿卡,即使愿意,我也可能无法及时提交(相关文件),以获得继续在美国工作所需的H-1B特别延期。”如果没有有效签证,他可能不得不被迫离开已经待了8年的美国。总部位于加州的科技人员招聘机构Genesis10 CEO Harley Lippman说:“亚洲人将极大地受到科技界裁员的影响,持H-1B等工作签证的全职员工和承包商大多来自亚洲,主要是印度和中国。当然,对于需要担保的人来说,找到新工作会比美国公民或永居更具挑战性,会产生额外的费用,不是每个公司都愿意这样做。”据国际律师事务所Dorsey & Whitney的移民和就业律师Rebecca …

扒扒儿童化妆品,警惕这些“有毒”产品出现在孩子身边!

扒扒儿童化妆品,警惕这些“有毒”产品出现在孩子身边! 02/27/2023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小朋友也不例外。小孩子到了一定年纪就会爱“臭美”,开始在意起自己的外表打扮了。而对于一些家长来说,给小朋友精心打扮也是一种难得的乐趣。 彩妆玩具和身体彩绘等正悄然在儿童之中流行起来,但随之而来的也是家长们对这些化妆品安全性的担忧: “儿童化妆品成分安全吗?” “小孩子长期带妆合适吗?” 近日,哥伦比亚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和非营利组织Earthjustice联合开展了一项调查回应了家长们关切的问题。研究发现,越来越多的美国儿童正在使用可能有毒的美容产品。 问题严重! 该联合分析小组的研究表明,目前大多数儿童正在使用的化妆品是没有安全性保证的。 联合分析小组称,这些在儿童中流行的化妆品中含有的有毒化学物质如重金属等,与严重的健康问题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对儿童尤其有害。 小朋友化妆打扮时经常用到的彩妆、粉底、身体亮粉和指甲油等产品都可能含有危险的铅、石棉、PFAS、邻苯二甲酸盐和甲醛等物质。 更令人担忧的是,小朋友化妆的现象越来越普遍,他们接触有毒化妆品的几率也增高了。 调查数据显示,有79%的父母声称他们12岁或以下的孩子使用了为玩耍而设计的化妆类产品,包括唇彩、面霜和发光类产品。大约54%的儿童每月至少使用一次这些产品,12%的儿童每天使用。 此外,20%的受访儿童表示,每天使用这些“儿童化妆品”产品长达8小时或更长时间。这也意味着,有一小部分部分儿童每天除了睡眠时间外,几乎都伴随着“妆容”。 有毒成分的危害 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化妆品中经常含有有害成分,儿童在生物学上更容易受到有毒物质的影响。在这种情况下,了解儿童如何安全使用化妆品和身体产品,避免危险发生就显得尤为重要。 常见的皮肤化妆品中的有毒成分,例如汞,与许多严重疾病有关。它会诱发某些癌症、呼吸系统和肾脏问题,导致某些感官丧失甚至死亡。从2023年6月1日起,纽约州也将禁止销售含有汞的美容产品。 另外,研究人员分析了200多种化妆品的成分,发现超过56%的粉底液和眼部产品、48%的唇部产品和47%的睫毛膏中含有高得惊人的氟。这类物质已被证明与包括癌症在内的许多慢性疾病有关。 专家表示,除了皮肤接触外,手与口的经常性接触等行为模式也可能会使儿童在无意间摄入化妆品中的这些有毒成分。 儿童由于生长发育及不成熟的免疫系统,在面临有害物质侵袭时面临更高的伤害风险。所以家长们还是应该尽可能地让孩子远离这些有毒化妆品。当然除了家长的把关,也需要从根本上解决掉这些对孩子有危害的产品。 最近,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出台了新政策,要求化妆品公司必须在标签上列出其产品的成分。虽然有些品牌确实一直在这么做,但从今年开始,所有品牌都将很快被要求向FDA报告所有成分,开了80多年来的先例。 家长们今后在给孩子们购买此类产品的时候也可以格外留心一下包装说明,看是否存在有害物质。 除了有毒的化妆品,另一种毒物也正在以食品的面目悄然进入孩子们的生活之中,需要引起家长的重视! 星期二公布的一项调查显示,随着大麻在美国更多地方合法化,过去五年美国意外食用大麻甜品的儿童人数剧增。 这些误食儿童中,有将近四分之一的儿童最后住进医院,有些则病情严重。最普遍的症状是发困、呼吸困难、心律增高和呕吐。 …

教师过剩、高校关停,人口如何影响教育?

教师过剩、高校关停,人口如何影响教育? 中国新闻周刊 02/27/2023 专家乔锦忠表示,与在校生数变化趋势类似,2020~2035年我国义务教育阶段专任教师需求量总体减少,按现行生师比标准,到2035年全国将有约150万小学教师、37万初中教师过剩,小学教师需求量过剩较大,初中教师先短缺后过剩。 2023年以来,北京、广州、济南、大连多地发布了义务教育学位预警。北京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2017~2022年北京已累计增加了18万个中小学学位,并计划在2023年继续增加2万个中小学学位。这些学位压力源自2016年“全面二孩”政策实施当年出生人口的大幅增长。 但故事的另一面是,在短短一年生育高峰后,从2017年起,我国出生人口持续快速下滑,从当年的1723万人降至2022年的956万。出生人口大幅波动,也对不同教育阶段产生一系列连锁反应,香港大学社会工作与社会行政学讲座教授、特区政府前人口顾问叶兆辉形容为“多米诺骨牌效应”,他警告说,出生人数下降首先会影响幼儿园,然后是中小学和大学,最终影响到劳动力。 中国进入人口负增长时代之后,教育如何应对人口之变?各地政府又该如何根据学龄人口变动趋势科学规划未来数十年的教育资源配置?城乡之间的教育差异是否会进一步拉大?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高等教育研究院副教授、中国教育战略学会区域教育分会理事乔锦忠曾专门调研人口变动与教育资源配置的关系,并参与教育部多个司局政策咨询、省市县教育规划编制和政府评估。就相关问题,他近日接受了《中国新闻周刊》的专访。 最先感受到人口负增长的就是学前教育。图/视觉中国 2035年义务教育在校生或减少3000万 周刊:2022年,中国正式进入人口负增长时代,随着新生儿持续下滑,学龄人口会相应减少,人口变动将如何影响不同阶段的教育资源需求? 乔锦忠:其实早在20世纪90年代,中国总和生育率就已降到2左右,这个数字至少达到2.1,才能达到人口正常世代更替水平。2016 年,国内实行“全面二孩”政策,但效果并不理想,政策效应很快释放完毕。2017年开始,全年人口出生数持续下降,2018年又比2017年减少200万人,2020年、2021年都比前一年减少200万左右,未来中国出生人口持续下降的趋势基本是不可逆的。 现在妇产科已经从过去的床位紧张到过剩,幼儿园这两年也没以前那么难上了。所以,最先感受到人口负增长的就是学前教育,目前这个阶段受到的冲击最明显,但从更长期来看,义务教育未来受到的影响最为严重。 我们团队用模型预测了2020~2035年义务教育阶段的学龄人口变动,发现全国义务教育阶段在校生数先短期缓慢上升,在2024年达到峰值约1.46亿,随后呈现加速下降趋势。2025~2028年平均每年学生以一两百万的量级在减少,2028~2035年每年减少三四百万的规模。具体而言,小学学位需求峰值出现在2024年,比2020年多出了约485万,初中学位峰值稍晚,出现在2029年。最终至2035年,义务教育阶段在校生规模将比2020年的1.4亿减少约3000万。实际上,当时我们做预测时使用的总和生育率数字是1.5,但2021年的总和生育率已经降到了1.15,现实可能比我们所预测得还不乐观。 周刊:在校生减少3000万,学校是否也要相应减少? 乔锦忠:事实上,自2003年以来全国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数一直呈减少趋势,2020~2035年期间将继续延续这一趋势,而且下降速度逐步加快。预测表明,2035年全国小学、初中需求数分别为9.28万和4.79万,较2020年分别减少5.14万和0.38万。显然,人口负增长对小学影响比初中要大,因为小学在规划时分布更密、服务半径更小,所以总体基数上也更大,而初中辐射的面积更大一些,所以存在更多冗余空间。 周刊:也就是说,由于生源减少,12年后,小学数量将至少减少一半,未来哪些学校可能会第一波关停或倒下? 乔锦忠:人口萎缩较为严重的地区小学可能会最先收缩,这主要与学校所处地理位置和社会环境有关。另外就是民办小学可能也会“死掉”一批,尤其在民办校占比较高的地区,有的地区民办学校在校生数甚至超过了公办学校,这可能与当地政府的财力相对较弱,对公共教育的投入不够有关。但在义务教育阶段,还是应该回归公办,这两年国家在政策上在积极调整,在引导和督促地方政府切实承担法定的教育责任。 总的来说,未来教育供求关系一定会发生根本性变化,带来的结果有两个:一方面是学校出现招生困难,部分会倒闭;另一方面,随着生源减少,学校自然而然就要转向小班化教学,班级规模会缩小,生师比也相应降低,老师也终于有条件从主要关注班级控制,转向更关注每个个体,这客观上有利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世界上其他经历了“人口塌陷”的国家在教育上也都经历了这样一个趋势:未来中国的义务教育肯定要走小班化、提升质量的道路。 周刊:日本少子化趋势从20世纪80年代起就变明显,从1990年代起,日本教育理念发生显著变化:开始提倡“宽松教育”,小学广泛引入“体验式学习”。中国现在每个教育阶段还是很“卷”,未来随着教育供求关系变化,是否也会走日本这种路径? 乔锦忠:有很大的可能性。未来升学会变得更容易,学生也不需要那么紧张,我们在教育的节奏上也会把控得更好一些,学生也从单纯关注分数和排名转向关注知识本身,不再需要陷入各种竞赛的怪圈中,这有利于整个义务教育阶段办学质量的整体提升。 还值得注意的一点是,在教育供求关系变化过程中,办学条件标准调整的时机很重要,因为各地所需学校数量的多寡既与学龄人口规模有关,也与办学条件标准有关。比如现在教育部规定小学班额不超过45人,中学不超过50人。未来这一标准到底应何时调整、怎么调?个人认为应尽量避免在学位需求波动较大的年份,简单大规模建设或撤并学校。政府在建设和撤并学校时,还应灵活调节办学标准,共同应对学龄人口增减。适时调节办学条件标准,比如对班额的调控,能使学校供给保持相对稳定,有一定量冗余,避免财政资源浪费。如果仅为了满足高峰时的需求,过量新建学校,学龄人口在达峰后迅速下降,大量新建学校可能就会形成资源浪费。 周刊:学校数量减少同时,这一过程中师资配置会发生哪些变化? 乔锦忠:与在校生数变化趋势类似,2020~2035年我国义务教育阶段专任教师需求量总体减少,按现行生师比标准,到2035年全国将有约150万小学教师、37万初中教师过剩,小学教师需求量过剩较大,初中教师先短缺后过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