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中国禽流感病毒或已变异得更具传染性 10/26/2021 中国今年感染禽流感的人数较去年增加,专家分析,之前流行的一个病毒毒株似乎发生了变异,可能对人更具传染性。 据路透社报道,鹿特丹Erasmus大学医学中心的比较病理学教授Thijs Kuiken说:“今年中国感染禽流感的人类病例增加,令人担忧。这是一种高致死率的病毒。” 中国今年已向世界卫生组织(WHO)通报21起人类感染H5N6亚型禽流感的案例,而去年只有五起。虽然这些数字比2017年感染H7N9毒株的数百人要低得多,但患者病情严重,至少有六人死亡。 世卫组织在10月4日的一份声明中强调,“迫切需要”进一步调查,以了解风险和蔓延到人身上的情况。 Source 浙江罕见「鹦鹉热病例」 7人染疫1人亡 聯合報 10/05/2021 新冠肺炎疫情尚未平息,据中国浙江丽水市疾控中心5日通报,自9月上旬起,该市医院先后收治7例畏寒、发热、全身乏力症状病例,后经实验室基因检测,确诊鹦鹉热病例6例,临床诊断1例,其中已有1人救治无效死亡。 丽水疾病防控微信公众号5日通报,自9月上旬开始,丽水市中心医院和丽水市人民医院先后收治例7例畏寒、发热、全身乏力症状病例,患者表现为剧烈头痛、全身肌肉疼痛,而后出现咳嗽、咳痰、呼吸困难、发绀、烦躁、重症肺炎等症状,呈现病程长,病情重的情况,其中1例经救治无效死亡。 通报指称,这是浙江丽水市,首次报告鹦鹉热病例。 鹦鹉热病例为一种人畜共通传染病,由鹦鹉热衣原体所引起,原是鸟类的特种传染病,但可传播于人,主要是由排出衣原体的鸟类及其污染物引起人类感染的,也是典型的动物源性传染病。由于最初发现本病多见于玩赏鹦鹉者,故命名为鹦鹉热。 以分布来看,鹦鹉热病例算相当罕见,譬如台湾曾在2011年才确诊1例,当时疾管署判断,与患者饲养禽鸟有关。 Source 诚招美国和加拿大法律服务代理 因公司发展需要,诚招美国和加拿大法律服务代理。 要求: 懂英语、或西班牙语、或法语。 能合法工作有社安号或工号。 无需改行, 可以兼职。 …
Category: HEALTH
网曝滞留内蒙游客扔掉免费午餐 10/26/2021 有滞留内蒙古的游客被发现,将政府每天提供的免费午餐直接扔掉,不只惹怒了工作人员,此举也在网上引起公愤。 据“搜狐千里眼”微博账号今天(26日)报道,内蒙古出现新一波冠病疫情后,很多游客因出行限制而滞留内蒙古,政府每天免费为在隔离期滞留游客提供午餐,但有个别送去阿拉善盟隔离酒店的午餐没有打开就直接扔掉,相关画面也在网上流传。 一名抗疫一线工作人员家属说,他感到很气愤,自己的孩子也在一线,一天吃一顿饭,休息三小时,想给孩子送饭但送不了。 一名配送餐负责人则说,再怎么样粮食不能浪费,但也有很多人感谢政府提供免费午餐。 大批中国网民在留言板上痛批游客扔掉免费午餐的行为。也有网民指出,阿拉善是内蒙古最穷的一个盟市,当地能提供免费午餐,算是很不容易了。 在阿拉善盟旗下的额济纳旗,当地户籍人口仅3万2000人,目前正是当地观赏胡杨林的旅游旺季,有近万名游客因疫情滞留,相当于户籍人口的三分之一,其中大部分是中老年游客。突如其来的冠病疫情,给当地的物资保障等应变能力带来挑战。 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副书记、自治区主席王莉霞昨天在额济纳旗的防疫现场处置工作调度会上要求各级部门耐心倾听滞留游客声音,细心了解滞留游客需求,尽全力满足滞留游客合理需求。 Source 中国文旅部发紧急通知:严控旅游团队规模 10/23/2021 中国文化和旅游部办公厅昨晚发布紧急通知,要求严格执行跨省旅游经营活动管理“熔断”机制,严格控制旅游团队规模,即日起暂停经营旅游专列业务。 据中新社报道,通知表示,从严从紧落实旅行社疫情防控要求。一是严格做好外防输入工作。旅行社及在线旅游企业不得经营出入境团队旅游和“机票+酒店”业务,不得以任何形式搞变通。 二是执行跨省旅游经营活动管理“熔断”机制。对出现疫情中高风险地区的省(区、市),立即暂停旅行社及在线旅游企业经营该省(区、市)跨省团队旅游及“机票+酒店”业务,并第一时间向社会公布。三是暂停经营旅游专列业务。旅行社及在线旅游企业要严格控制旅游团队规模,即日起暂停经营旅游专列业务。 通知也指出,落实A级旅游景区疫情防控要求。入口管控要严之又严,场所消杀要全面彻底,客流调控要精准细致,应急处置要及时有效。 通知强调,落实星级饭店疫情防控要求。落实进门前扫码登记、测体温等要求。合理安排对公共区域的消毒频次,加强对床单、毛巾、茶杯等客用品和宾客使用频次高的设施设备的卫生清洁和消毒工作。此外,严格餐具消毒,以及执行属地政府对会议、活动、宴会等人员聚集活动的要求。 通知还提出,落实文化和娱乐场所疫情防控要求。剧院等演出场所、博物馆、公共图书馆、美术馆等空间相对密闭场所要合理设置人员接待上限,强化卫生管理,加强通风消毒。对进入场所人员严格落实扫码、测温、规范佩戴口罩等防控措施。尽量减少在密闭场所举办聚集性活动,室内文化和旅游活动场所要按照当地疫情防控部署要求,该限流的限流、该暂停的暂停、该关闭的关闭。 据报道,包括同程旅行、携程等在线旅游平台早前已相继发布中高风险地区退改政策。 Source 从上海出发旅游团 引发甘肃等数省至少14人染冠病 来自 / 联合早报 10/19/2021 …
美国《科学·转化医学》杂志发表的一项新研究显示,牙膏、洗手液、沐浴露等日常生活用品广泛使用的抗菌剂三氯沙(triclosan)会改变肠道微生物环境,加重肠道炎症反应,甚至提高肠癌机率,缩短寿命。 抗菌剂三氯沙主要用在抗菌用品中,用途非常广泛,估计巿面多达2000种商品含三氯沙,包括标榜抗菌的牙膏、洗手液、沐浴露、厨房用具甚至玩具及垃圾袋等。根据美国数据,有75%的美国人的尿液样中验出三氯沙,更成为当地十大河流污染物之一。 麻省大学阿默斯特分校等13间院校的研究人员参与研究,研究人员以三氯沙喂食健康小鼠,发现它们出现轻微的肠炎。实验中,研究人员亦以人类血浆中验到的三氯沙剂量,喂患有结肠炎的小鼠,结果发现它们的炎症恶化,令小鼠的直肠出血、腹泻、腹痛等,亦会刺激肿瘤生长,其中一组小鼠的寿命更明显缩短。 为深入研究三氯沙如何致病,研究人员特别使用肠道无菌的小鼠喂饲三氯沙,结果它们不受影响,由此可见三氯沙是透过改变肠道内细菌环境,破坏肠道健康。研究人员相信,由于三氯沙是杀菌的化学物质,可以扰乱肠道的微生物环境,从而损害健康。研究亦发现,因接触三氯沙而令肠道发炎的小鼠,通常肠道的微生物物种多样性会较低,而所谓「益菌」(双歧杆菌)的数量也会较少。 研究人员表示,希望有关部门进一步评估三氯沙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改善规管条例。 挑选牙膏的四个诀窍 1.不论挑选什么牙膏,避开「三氯沙」这个成分就对了! 多数诉求抗菌功能的牙膏都含「三氯沙」,由于三氯沙经年累月经口腔黏膜吸收后,会对人体产生毒害甚至致癌风险,建议挑选抗菌牙膏时要特别注意。三氯沙的英文标示为三氯生,也有以下几种标示名称:Aquasept,Gamophen,Irgasan,Sapoderm,Ster_Zac。 2.如果你是敏感性牙齿,诉求美白功能的牙膏少用 美白牙膏多半含有颗粒较粗的的研磨剂或抛光剂,才能增加摩擦力,协助去除牙齿染色或牙菌斑的问题,使用过程中可能会对珐琅质造成伤害,如果有敏感性牙齿症状的人,建议避开。 3.不要替孩子选购具有水果或其他口味的儿童牙膏 为了提高儿童刷牙的接受度,市售儿童牙膏强调有多种口味,但这些口味的来源,却是糖精以及人工甜味料,如三氯半乳蔗糖。已经有越来越多研究指出,人造糖会对人体产生负担,甚至在经年累月的摄取下可能会有致癌风险,由于小朋友在刷牙过程中常常会不小心把牙膏也吞进肚中,挑选儿童牙膏不可不慎。 4.选成分越简单的越好 我们的牙齿与口腔,真的没有那么脏。挑选牙膏以成分越简单越好为原则,简单的小苏打,碳酸钙,甘油就可以做成具有一定清洁力的牙膏。(网络文摘侵删) 新媒体广告策划 往微信群丢名片、砸海报、甩二维码 瞬间被踢飞,或者没人理? 资讯软文营销 你的文案专家 无论你是房地产经销、贷款专员, 还是保险经纪,或从事其他行业 我们将为你—— 根据投放渠道、匹配群主题 打包定制资讯类带广告文案 配套地区、行业渠道投放 …
Pfizer给5岁小孩打疫苗,故意用小针头避免心肌炎 By Carwash ForFree 10/26/2021 Pfizer很清楚它的mRNA疫苗的短期副作用,即“心脏损伤”,为了减少5到11岁小孩的心肌炎,Pfizer把mRNA剂量降到成人剂量的三分之一,更重要的是,它还故意使用“小针头”注射。为什么? 因为小针头注射,mRNA疫苗大多数会注射在浅表的肌肉里,进入血液的mRNA就会减少,杀死心肌细胞的量就减少,所以,导致小孩心肌炎的可能减少了(刚刚好勉强达到FDA通过的benefit/risk的最低要求)。如果使用正常大小的针头,心肌炎就会高一点,就达不到FDA的要求了。 Pfizer为了达到FDA的最低要求,可谓是颇费心机。不过,故意使用“小针头”更加证实其mRNA疫苗对小孩心脏的损伤很大! 成人试验过更小剂量,但是产生的抗体比较少。 成人试验过10微克的小剂量,但是产生的抗体,跟30微克的正常剂量比较,只有41%的抗体,所以,Pfizer最终决定,成人使用30微克的剂量(不是10微克)。但是现在看来,这个剂量对于成人来说,还是太高了,副作用太大,杀死的心肌细胞太多了。 Fauci说,因为疫情太紧急,没有时间试验很多个不同的剂量,没有达到最佳剂量。基本上就是千老们,拍了一下脑袋,就决定用30微克。 幸好,Pfizer比Moderna稍微好一点,Moderna的千老,拍了一下脑袋,注射100微克的剂量,剂量太大,导致现在Moderna的心肌炎太严重,被北欧的国家全部禁止了。今年年底,北欧的国家就会公布他们的所有真实数据,Moderna的心肌炎数据会极其难看。 Moderna意识到问题很严重,赶快把booster的剂量降低到50微克,但是已经太晚了。已经有太多的人,心脏被损伤得很严重,无法挽回了。希望他们未来十年安好。 Source 辉瑞冠病疫苗在儿童试验中功效达90.7% 文 / 张佳莹 10/22/2021 (早报讯)辉瑞公司周五(22日)说,辉瑞-BioNTech冠病疫苗在一项针对5岁至11岁儿童的临床试验中的抗冠病功效达到90.7%。 辉瑞公司在提交给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的简报文件中说,试验中16名接受安慰剂的儿童得到了冠病,而接受疫苗接种的儿童只有三人。 因为在2268名参与试验的儿童中,接种疫苗的人数是安慰剂的两倍以上,这相当于有90%以上的功效。 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的外部顾问定于周二举行会议,就是否建议批准该年龄组接种辉瑞疫苗进行投票。 Source 以色列研究:辉瑞疫苗有效预防青年染冠病 文 …
男子面对面挑衅虎群 原来有这个? 难怪老虎不咬他 聯合報 10/26/2021 一名56岁男子23日下午在北京大兴野生动物园突下车冲向虎群,不断用语言、动作挑衅11只白虎,这些白虎始终未扑向该男子,让众人捏把冷汗,最后男子毫发无伤被救回,今天更多内幕细节曝光,原来男子与老虎之间隔有电网和电草,才让白虎不敢贸然向前。 该名闯入园区的男子因「严重扰乱公共场所秩序」已被北京警方刑事拘留,正调查其下车冲到虎群的动机。 界面新闻报导,经详细了解事发经过为:负责自驾游览区白虎展区安全巡视的工作人员在展区外巡逻时,发现有一名游客从自驾车辆上突然违规下车,该游客对工作人员的劝阻没有任何理睬,反而加快脚步跑过防护坡后,跳入展区隔离沟。 工作人员见状一边喊话要求闯入者不要乱动,一边向动物投喂食物,以分散其注意力,并迅速将突发情况向上级汇报。在施救过程中,该闯入者始终未听从工作人员的施救口令,从隔离沟底爬向展区内侧,与在展区内的11只白虎发生对峙,不断用语言、动作挑衅动物。 这些白虎却始终没扑向该名闯入男子,当下有网友猜可能白虎已经吃饱,或者白虎还在打量这个闯入者,才没对该男子采取行动。 但白虎没攻击该名男子的原因今天出炉,是因园区内有多重安全防护设施设备,其中一道隐蔽式设备起到了关键的防护作用,使闯入者与动物之间始终没有发生实质性接触。 园区工作人员透露,隔离沟前的草坪暗藏着外观像枯草的电草,还藏有电网,通过隐蔽的隔离技术将猛兽与游客(包括工作人员)进行了绝对隔离。其中的电网电压大概是10000伏,是脉冲电,高电压低电流,对动物是安全的,不会造成伤害。这些防护和隔离设置在游客和动物之间主要是通过地形、植物遮掩,游客根本完全看不到。 2016年7月北京八达岭野生动物园曾因一名女子在虎园内违规下车,被老虎攻击的事件,当时造成一死一伤惨剧。 Source 中国游客冲向虎群被”淡定不理” 网笑:牠不吃傻子 文章来源: 凤凰网 10/24/2021 10月23日,在北京野生动物园自驾游览区,一名游客突然下车,冲向了虎群。这一幕被后方的游客拍了下来,发布到社交平台后引发热议,不少网友大呼危险,并质疑游客遵守规矩怎么这么难? 据目击的游客称,昨天下午,在北京野生动物园自驾游览区,一名身穿深色羽绒服的游客擅自下车,不听园内工作人员的劝阻,冲向了虎群。只见他趴坐在7只白虎面前,嘴里还发出声音,“距离有些远,不知道他是在模仿虎叫声,还是在哭嚎。”而7只白虎有的在该游客面前蹲坐,有的来回徘徊,并未做出攻击性动作。现场有四五名工作人员赶到,劝阻回了想要追上去的另一名游客,不断催促其回到车内。一名工作人员还拿来了梯子等工具。 “大家都很震惊”,一名目击游客说,“后来,我们被工作人员驱离了,但是听到了几声响声。不知道发生了什么情况,有没有人或老虎受伤。” 对此,记者联系了北京野生动物园。工作人员回应,昨天下午,园方就已经报警。目前,警方正在调查中,后续情况以警方通报为准。 此前,北京野生动物园就发生过有游客在自驾游览区擅自下车的事件。园方工作人员解释,园内自驾游览区主要供游客远距离观看野生动物,允许游客“开车窗、开天窗”观光,但不允许游客下车。据介绍,北京野生动物园自驾游览区采用五层安全防护技术。在猛兽展区,园区已通过隐蔽的隔离措施将猛兽与游客、工作人员进行了有效隔离,只是由于设计精巧,游客基本感受不到隔离措施的存在。园区内每一路段,都配备了安全员进行巡查,会随时对游客进行提醒。 网友对新闻纷纷留言,”别害了老虎,牠是无辜的。””给老虎送外卖吗?””这是来碰瓷(讹诈)的吧!””老虎:妈妈教我不要乱吃奇怪的东西””主动上门的一定不是什么好事,我还是不占便宜了。””老虎说我从不吃傻子。””老虎也不吃有病的。” Source …
旅客11月8日起来美 须打2剂FDA或WHO核准疫苗 中央社 10/25/2021 白宫今天宣布入境新规细节,11月8日起所有外籍旅客须打完2剂获美国FDA或WHO核准疫苗才可入境,包括台湾目前施打的AZ、BNT与莫德纳疫苗,仅未满18岁孩童与少数族群例外。 根据白宫今天提供的数据,美东时间11月8日零时起,所有赴美外籍旅客登机前须出示2种文档,包括完整接种证明及出发前3天内检验阴性报告;若是施打两剂型COVID-19(2019冠状病毒疾病)疫苗,第2剂打完2周以上才算完整接种。 这项新规将取代美国前总统川普(Donald Trump)任内对中国、印度、英国、欧洲申根区等33国实施的旅游禁令。新规适用所有国家,包括目前赴美不受限的台湾。 在认可疫苗方面,美国疾病管制暨预防中心(CDC)决定接受获美国食品暨药物管理局(FDA)核准与世界卫生组织(WHO)紧急使用清单(EUL)上疫苗。 这包括莫德纳(Moderna)、辉瑞/BNT、单剂型娇生(Johnson & Johnson)、AZ(AstraZeneca,阿斯特捷利康)、印度版AZ疫苗Covishield、中国国药和中国科兴疫苗。台湾国产疫苗高端目前并不在列。 根据美国CDC规定,由于混打在许多国家越来越普遍,混打任两剂获认可疫苗也会被视为完整接种,得以入境美国,但两剂间隔不得少于17天。 美国入境新规上路后,仅5大主要族群能在未完整接种疫苗下入境美国,包括未满18岁孩童与青少年、特定COVID-19疫苗临床试验参与者、患有疫苗接种禁忌症民众、因紧急或人道因素须赴美(须持美国政府核发认证信函),以及来自疫苗完整接种率10%以下的国家且持非旅游签证的民众。 至于美国是否可能扩大认可未在WHO紧急使用名单上的疫苗,根据美国一名资深官员今天在背景简报会中的回答,几率恐怕不高。 这名官员表示,美国之所以选择美国FDA与WHO认可名单,是因为这些疫苗经过容易定义的国际认可标准程序。但官员强调,WHO与旗下免疫专家战略咨询小组(SAGE)定期查看紧急使用清单,待其他特定疫苗效力数据出炉,未来也会经过审查程序。 在筛检规定方面,新规上路后,外籍旅客仍维持目前规定,持出发前3天内检验阴性报告即可。但所有未完整接种民众,包括美国公民、美国永久居民及上述5大豁免族群,则须在出发前1天内进行筛检。 此外,2至17岁的孩童与青少年虽不受疫苗规定限制,但仍须持检验阴性报告。若随行大人已接种完疫苗,未打疫苗的2至17岁孩童则可持出发前3天内报告;若是单独旅行或随行大人未打完疫苗,则须持出发前1天内报告。 为加强接触者追踪,未来所有飞往美国航班的航空公司都须备好乘客联系资讯,待需要时提供给美国疾管中心。 美国总统拜登(Joe Biden)今天在新规公告中表示,美国CDC与卫生部认定,接种疫苗是减缓疫情传播最佳方式。截至10月24日,29国疫苗覆盖率已超过70%,许多国家努力鼓励民众施打疫苗,部分国家也考虑或正把疫苗接种列为入境条件。 有鉴于这些事实与情况,拜登指出,他认定摒弃先前针对特定国家的入境限制,改采以疫苗接种为主要依据的航空旅游政策,并借此推动安全恢复国际赴美旅游,这么做符合美国利益。 Source The White …
拜登签署命令 11月8日中国旅客可入境 来看细则 来源:美国中文网 10/25/2021 白宫表示,拜登总统周一签署一项命令,对大多数外国航空旅客实施新的疫苗要求,并取消对中国、印度和欧洲大部分国家的严格旅行限制,自11月8日起生效。 美国2020年初首次实施特殊的旅行限制,以解决新冠病毒传播问题。该规则禁止大多数在过去14天内去过英国、欧洲申根国家、爱尔兰、中国、印度、南非、伊朗和巴西的非美国公民入境。 一名政府官员周一表示,从11月8日开始,未接种疫苗的美国公民和长期居民必须提交在重新入境前一天进行的呈阴性的新冠病毒检测结果,而完全接种疫苗的美国人必须提交在旅行前三天内进行的新冠检测结果。 白宫称,2岁以下儿童不需要进行检测,如果2至18岁未成年人与完全接种疫苗的成年人一起旅行,他们可以提供出发前72小时内新冠检测呈阴性的结果。 拜登政府于9月份宣布,将解除入境限制,要求所有外国公民在来美之前全面接种疫苗。周一公布的指南概述了这一要求的豁免对象,包括18岁以下游客;患有某些疾病的人;临床试验参与者以及那些因紧急情况或人道主义原因需要旅行的人。 一名高级政府官员补充道,那些来自疫苗接种率低于10%的国家的旅客在提供了令人信服的来美理由后也将被允许入境。第二名高级官员指出,世卫组织会定期更新疫苗供应紧缺国家的名单,该名单大约包含50个国家,将每季度评估一次。 高级官员称,获得豁免的人只占“前往美国城市的实际游客数量的非常、非常少的一部分。” 此前,包括美国公民在内的所有旅客——无论其是否接种疫苗,都被要求提供在航班出发之前72小时内新冠检测呈阴性的证明。来自33个国家的旅客被禁止进入美国,即使他们已经完全接种了疫苗。 新规下,旅客在登机前需要提供疫苗接种证明和阴性的检测结果,航空公司将负责执行这些措施,包括确认旅客提供的记录是否是由官方发布,他们的接种状态是否符合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CDC)对“完全接种疫苗”的定义。 官员称,美国将接受世界卫生组织(WHO)批准的任何疫苗,旅客可提供官方发布的电子版疫苗卡。目前,已被列入世卫组织紧急使用清单的疫苗包括辉瑞疫苗、印度血清研究所疫苗、阿斯利康疫苗、强生疫苗、Moderna疫苗,以及中国的科兴和国药疫苗。 另一名高级官员表示,美国政府“非常清楚”还有其他新冠疫苗不在清单上,其中一些疫苗正在接受世卫组织的审查,他们将随时更新疫苗清单。 航空公司还被要求保留旅客的联系信息,以便CDC在出现潜在感染的情况下进行接触者追踪。 陆路边境旅行指南预计也将很快出台,可能会与航空旅行规则相呼应。 Source U.S. to ease Covid travel entry …
可怕!高达84%新冠感染者出现后遗症 包括这些 文章来源: 红星新闻 10/25/2021 随着新冠病毒继续在全球各国肆虐,感染新冠病毒后的后遗症,已经引起了科学家们的关注。所谓新冠后遗症,即在首次感染新冠病毒后可能出现的一系列新的、复发或持续的健康问题。 其中,根据美国疾控中心(CDC)的官方信息,感染新冠病毒的长期影响之一是出现“脑雾”,即思维和注意力难以集中。事实上,新冠病毒对大脑的影响并不仅仅是出现脑雾。此前的一项研究发现,高达84%的新冠感染者出现了神经症状、味觉或嗅觉丧失、癫痫发作、中风、意识丧失及意识混乱等“新冠后遗症”。但令科学家们迟迟未能找到这一问题背后的答案,这些新冠后遗症究竟为何出现? 据外媒10月24日报道,一项发表于《自然神经科学》上的最新研究或许解开了这一谜题,因为新冠病毒除了攻击肺部外,还能杀死脑细胞。 【后遗症表现】 近四分之一感染者康复后 出现认知障碍,大脑无法正常工作 《美国医学会杂志网络公开(JAMA Network Open)》10月22日发布的一项新研究表明,新冠感染者在感染的几个月后出现了记忆问题,甚至“无法思考”。研究人员对纽约西奈山医疗系统740名新冠肺炎住院患者进行了研究发现,近四分之一的人在感染的几个月后大脑无法保留信息和集中注意力。 “在这项研究中,我们发现患者在感染新冠病毒几个月后出现认知障碍的频率相对较高。在住院患者中,执行功能、处理速度、分类流畅性、记忆编码和回忆方面的障碍最为明显。”纽约西奈山伊坎医学院的杰奎琳·贝克尔解释道。 该研究称,曾因新冠肺炎住院的人最有可能出现认知障碍迹象,但在医院急诊科接受治疗的一些感染者也出现了脑功能下降。这些患者通常在感染新冠病毒约7、8个月后,表现出认知障碍的迹象,包括记忆、回忆和存储新记忆、做出判断及计划当面的问题。 精神病学教授海伦·拉夫雷茨基博士表示,有些病人“大脑甚至完全无法正常工作”,无法思考、记忆受损;当他们开车出行的时候,会感到困惑,不知道自己究竟是如何到达目的地的。 【最新研究】 新冠病毒杀死内皮细胞 导致“幽灵血管”出现 尽管在新冠疫情后不久,科学家们便逐渐注意到了新冠感染者在康复后出现了各种大脑及神经问题,但始终未能找到症结。而现在,一项发表于《自然神经科学》上的最新研究表明可能揭开了这一谜题。 据报道,这项由德国、法国和西班牙科学家联合进行的研究表明,新冠病毒除了攻击肺部外,还能杀死一种被称为内皮细胞的脑细胞。内皮细胞位于大脑周围,负责保护小脑,促进血液流动。研究人员指出,内皮细胞受损可能会导致大脑血管损伤,损害认知功能。他们表示,这一发现或许可以解释,为何高达84%的新冠感染者都出现了神经症状、味觉或嗅觉丧失、癫痫发作、中风、意识丧失及意识混乱等“新冠后遗症”。 研究人员通过扫描新冠肺炎死者尸体的大脑发现了一种极为细小的“幽灵血管”,这是一种让血液无法流动的死细胞,也是认知障碍的标志,并可能产生众多风险,比如微中风等等。 【专家解释】 这一问题或许是可逆的 但长期影响仍然无法确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