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嗅觉会影响人类对颜色感知 早报网 10/08/2023 一项新研究发现,嗅觉会影响人类对颜色的感知,例如当人们闻到不同气味时,眼中的“颜色”会随之改变。 新华社星期天(10月8日)报道,这项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心理学前沿》上的新研究发现,人类大脑会“整合”视觉、听觉、嗅觉等多种感官信息来理解周围环境。 此前已有研究发现,颜色会影响人们对气味的感知,例如人们可能会觉得橙色的饮料是橙子味的,而实际上饮料是樱桃味的。 为了探究气味是否会影响人们对颜色的感知,英国利物浦约翰·穆尔斯大学等机构的研究人员对24名嗅觉和色觉正常的成年人展开测试,其中包括11名男性和13名女性,年龄介于20岁至57岁。 受试者需面对屏幕上的一个正方形色块,并通过手动调整滑块,把正方形调成中性灰色。同时,他们所在的房间会被随机注入咖啡、焦糖、柠檬等不同物体的气味。 结果显示,当受试者闻到咖啡气味时,他们眼中的“灰色”更偏红棕色;当闻到焦糖、柠檬等的气味时,他们眼中的“灰色”也和真正的中性灰色有所出入;而在没有特殊气味的情况下,他们辨识出了真正的中性灰色。 研究员说,这表明气味的确会影响人们对颜色的感知,但这种影响的程度还有待进一步研究,例如闻到不太常见的气味,人们又会如何感知颜色。 Source 为冠病疫苗问世奠定基础 两科学家共享诺贝尔医学奖 早报网 10/02/2023 瑞典卡罗琳医学院宣布,将2023年度诺贝尔医学奖授予匈牙利生物技术科学家卡塔琳·考里科(Katalin Kariko)和美籍科学家德鲁·韦斯曼(Drew Weissman),以表彰他们在信使核糖核酸(mRNA)技术领域的研究成果。 综合媒体报道,他们的研究成果为制药公司辉瑞/BioNTech和莫德纳研发出冠病疫苗铺平了道路。两人将分享1100万瑞典克朗(约合137.5万新元)奖金。 诺贝尔奖委员会称,人类自诞生以来,便一直和病毒斗争,也持续累积对病毒的理解和抗病毒研究。考里科和韦斯曼的工作使快速获得高效、安全的冠病mRNA疫苗成为可能。更重要的是,他们的重大发现还有可能彻底改变未来高效、安全的疫苗、治疗方法和基因疗法的递送方式。 考里科在德国制药厂BioNTech担任高级副总裁兼RNA蛋白替代品负责人,直到2022年,之后便一直担任该公司的顾问。考里科还是匈牙利塞格德大学(University of Szeged)的教授和宾夕法尼亚大学佩雷尔曼医学院的兼职教授。她因在mRNA疫苗方面的开创性工作,于2021年获得第24届世界杰出女科学家奖。 韦斯曼目前是佩雷尔曼医学院(Perelman School)的核糖核酸(RNA)创新研究所主任。自1997年起,韦斯曼便在宾夕法尼亚大学与考里科展开合作。他曾获得2022年科学突破奖的“生命科学突破奖”,也曾在2021年获得国际医学大奖拉斯克奖。 …
Category: Breaking News & Top Stories
以色列官员:期待中国“更强烈谴责”哈马斯 早报网 10/08/2023 以色列驻华高级官员说,以色列希望看到中国对巴勒斯坦激进组织哈马斯进行“更强烈的谴责”,因为中国是以色列的朋友。 综合路透社和法新社报道,以色列驻华大使馆高级官员尤瓦尔(Yuval Waks)星期天(10月8日)说:“当人们在街头被谋杀和屠杀时,现在不是呼吁两国(协商)解决方案的时候。” 同日早些时候,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说,中方对当前巴以紧张局势加剧和暴力升级深表关切,呼吁有关各方保持冷静克制,立即停火,保护平民,防止局势进一步恶化。 另一方面,以色列军方发言人哈加里(Daniel Hagari)星期天说,将在24小时内疏散所有居住在加沙地带附近的以色列人,同时部署数万名士兵打击渗透到以色列境内的巴勒斯坦武装分子。 哈加里补充说,解救人质的战斗仍在进行中,“该地区有数万名作战士兵,我们将到每一个社区,直到我们杀死以色列境内的每一个恐怖分子”。 据悉,以军还在与加沙地带接壤边界以东两公里处的卡法阿扎(Kfar Aza)与武装分子进行彻夜战斗,迄今已打击了500个哈马斯目标,包括该组织的“军事基础设施、指挥官住宅和哈马斯政权的象征”。 另据巴勒斯坦卫生部星期天公布的报告,自星期六(7日)以来,以色列朝加沙发动的空袭已造成至少313名巴勒斯坦人死亡,其中包括20名儿童,近2000人受伤。以色列政府星期天公布的最新数据则显示,以色列人的死亡人数激增至600多人,另有约2000多人受伤,100多名以色列人被挟持。 Source 中国国安部:美科技战与胜利渐行渐远 但科技国安风险仍严峻 早报网 10/07/2023 中国国家安全部发文指出,美国政府一年前加码对华“科技战”,但“科技战”逐渐偏离美国预设轨道、与“胜利”渐行渐远,不过,中国核心技术受制于人、国际环境打压加剧等情形未彻底改变,科技领域所面临的国安风险严峻突出。 中国国家安全部微信公众号星期六(10月7日)发布题为《美国一年的加码“科技战”,赢了吗?》的文章,文中指出,2022年10月7日,美国政府以出台“临时规则”形式更新《出口管理条例》,将31家中国实体列入“未经核实清单”,并升级对华半导体出口管制。 文章称,美国为维护其科技霸权,惯用国家力量遏制打压他国科技企业,面对中国科技快速崛起,美国固守“冷战”思维,动用“长臂管辖”,拼凑“芯片联盟”,甚至动用间谍情报机关围猎狙击中国科技企业、司法滥诉中国科技人才,“妄图阻断中国科技发展进程”。 文章写道,《出口管理条例》更新后美国加码出台的一揽子政策,曾引发美欧产业界广泛担忧。今年以来,高通、英特尔、超威等芯片巨头业绩大幅下跌,英特尔在一季度净亏损达28亿美元(38亿新元)。但面对打压,中国科技自立自强迈出坚实步伐,一大批重大科技创新成果竞相涌现。 文章特别提到华为近期推出Mate 60 Pro等系列终端产品,“标志着中国在半导体领域取得了重要突破”。 …
研究:比起狮子 野生动物更惧怕人类 早报网 10/08/2023 一项新研究指出,相较于狮子等猎食系动物发出的声音,高达95%的野生动物更加害怕听到人类的声音,选择放弃水坑和逃离的可能性要高出一倍,反应时间也快了40%。 《澳洲广播公司》报道,这项发表于美国科学期刊《当代生物学》(Current Biology)的研究指出:“在整个热带草原哺乳动物群落中,(野生动物)对人类的恐惧明显超过对狮子的恐惧。” 研究团队在南非克鲁格国家公园(Kruger National Park)观察野生动物在听到不同声音时的反应,包括水牛、斑马、大象、鬣狗、长颈鹿、捻角羚和疣猪等19种动物。而这一野生公园也栖息着世界上最大的流浪狮子种群,它们也是这项研究的重点关注对象。 研究员在旱季期间将附有喇叭的摄影机架设在掠食者常出没的水坑周边,并配备着移动感应器,若有动物在10公尺内出没,就会触发感应器。 实验期间,摄影机的扩音器会播放一系列包括人类的平静说话声、狮子咆哮、狩猎声音(狗吠和枪声)、鸟叫声等录音,并记录下数千个包含野生动物反应的影片。 影片显示,动物在听到狮吼时,通常会犹豫1秒到2秒才逃离,而野象甚至出现更具对抗性的反应,主动接近及攻击扩音设备,显示野象或选择与狮子对抗的情况。 相比之下,将近95%的动物在听到人类声音时,会比听到狮吼声时跑得更快,也会更迅速地逃离水坑,豹甚至放下口中咬着的猎物离开。 数据显示,与狮吼或狩猎的声音相比,野生动物在听到人类的声音时放弃水坑和逃离的可能性要高出一倍,时间也快了40%。 研究指出,人类活动对野生动物产生了深远的心理影响,即便这些动物未直接受到人类的威胁(比如狩猎),但仅是人类的存在和活动就足以扰乱它们的正常行为。 领导这项研究的美国西部大学生物学家扎内特(Liana Zanette)说,这些结果对保护区管理和野生动物保育带来重大的新挑战,因为即使是善良的人类,在进行野生动物观光旅游时,也会对动物造成恐惧,这是之前未被察觉的现象。 Source 野餐突然冒出一头黑熊跳上桌大吃 这一幕网络疯传 中时新闻网 9/27/2023 墨西哥一对母子25日在北部蒙特雷市郊区一处公园野餐,竟有黑熊上桌。(路透) 墨西哥一对母子公园野餐庆生,遇上不速之客共餐。 …
现场报道:俄军向顿巴斯北线发动大规模进攻 凤凰网 10/08/2023 Source 俄媒发布视频,显示“17名乌军士兵在顿涅茨克向俄军投降” 环球网 10/07/2023 “今日俄罗斯”(RT)7日报道称,根据该媒体获得的一段视频显示,17名乌军士兵在顿涅茨克地区向俄军投降。“今日俄罗斯”援引俄新社消息称,这批乌军士兵在耗尽所有弹药的情况下接到坚守阵地的命令,随后他们决定放下武器,选择投降。 报道称,这段视频部分由无人机拍摄。视频显示,乌军士兵高举双手排成一列走向俄军。在接受搜查后,乌军士兵扔掉防弹背心并登上一辆卡车。视频还显示,有几名受伤的乌克兰士兵躺在地上。俄新社援引俄罗斯消息人士的话称,这一事件发生在顿涅茨克地区附近。根据俄新社的说法,这批乌军士兵当时已经耗尽所有弹药,并有多人受伤。但他们仍被命令留在原地,乌军指挥官拒绝将其撤离。 报道还援引俄新社说法称,另一批乌克兰士兵上月底在顿涅茨克地区投降,并向俄罗斯军队移交了一批弹药。 “今日俄罗斯”还提到,俄罗斯总统普京本周四(5日)在索契举行的瓦尔代国际辩论俱乐部年会上发表讲话时表示,“仅在6月4日以来的这段时间内,乌克兰军队就已经损失了9万多人”。普京表示,这一数字包括死亡和伤残人数。普京还补充说,乌克兰方面同期还损失了557辆坦克和近1900辆装甲车。 “今日俄罗斯”认为,乌克兰军队自今年夏初发起反攻后,沿着赫尔松和顿涅茨克之间的前线地带进行了一系列基本不成功的进攻行动。此后,乌克兰军队取得了一些小成果,但并未取得重大突破。报道还提到,有西方高级官员公开承认,乌军反攻行动未能以他们希望的方式进行。 Source 俄增兵顿涅茨克和车臣两个特战团应战,乌特战小组潜入俄后方施压 凤凰网 10/07/2023 Source 乌军逼近顿涅茨克西外环 俄罗斯防御受考验 凤凰网 10/06/2023 Source 俄军苏35战机遭友军误击,机毁人亡 凤凰网 10/02/2023 …
纽时:美选民对政治高度反感 对政治制度的信念摇摇欲坠 中央社 10/08/2023 美国联邦众议院议长麦卡锡遭自家共和党强硬派发动罢免而落马。美国媒体发现,选民不分党派、种族、年龄、地域,均反感政治,还有人觉得“烂”都不足以形容政坛纷乱。 “纽约时报”指出,历经川普总统任内纷扰、COVID-19疫情、国会山庄暴动、高通膨、多番总统弹劾攻防以及共和党极右派仍四处宣扬2020年大选舞弊后,美国选民表示已感厌倦与愤怒。 纽时近期在全美各地的数十次街访发现,选民不分年龄与党派,普遍对2024年总统大选感不抱期待,对政治制度的信念也摇摇欲坠。 57岁的巴斯(Kevin Bass)是住在德州西部小镇一名银行主管,同时也任职当地学校董事会,3个孩子都还在念书,他自称属于保守派且2016、2020两次大选都投川普。如今他觉得政治人物与民众严重脱节,“我真的觉得这两个党都不是好东西”。 住在亚特兰大地区的华拉(Bianca Vara)是位有5名孙子的祖母,在跳蚤市场摆摊且常与人聊政治。属民主党的华拉表示希望华府要员处理枪支暴力严重问题,就算只解决泛滥的语音电话轰炸也行,但却只能沮丧地看共和党掌握的众议院内斗。 华拉说:“用????烂(disgust)都不足以形容。这比小学还不如,跟在操场打躲避球般你砸他、他扔你,把人打出场一样。” 好几位受访者表示,他们刻意不看政治新闻,关注如奶油乳酪价格等琐事,或是像支持的职业球队究竟第几名、女星泰勒丝(Taylor Swift)演场会等,反正就是不想碰政治议题。 58岁的泰勒(Cynthia Taylor)住在休士顿从事律师助理,丈夫在步枪制造商上班。共和党人的她惊骇于麦卡锡(Kevin McCarthy)遭罢免,觉得这种剑走偏锋的极限作法是美国社会越来越无法无天的征兆。 泰勒说:“我们看似已开始走上‘若不同意你,就把你赶走’。每个人都只为一己之私。” 皮尤研究中心(Pew Research Center)今年7月所做调查发现,不分党派、种族与年龄的美国民众,都一致对自家政治领袖不满。65%的受访者表示,一想到政治就觉得没力。 只有16%的美国成人表示信任联邦政府,几乎是作相关调查70年来的最低水准;近30%的人表示两党都讨厌,创调查新高。 一些民主党选民表示,他们对美国政治现状的反感源于川普的招牌愤怒牢骚及煽动2021年1月6日国会山庄暴动的选举谎言,很怕看到2024又再次上演“拜登vs川普”,也很想跳过这次等2028年的新面孔。 49岁的艾班尼斯(Joseph Albanese)是一名在芝加哥的技术产品专家,2020年投给拜登,但这回他考虑明年不投票,“这就是两党所能端出的最佳对战组合?开什么玩笑”。 …
看好前景与回报 愈来愈多超级富豪投入美国租房市场 联合新闻 10/08/2023 快时尚品牌Zara创办人欧特嘉(Amancio Ortega)8月以2.32亿美元买下芝加哥的西麦迪逊街727号华厦,加入愈来愈多超级富豪投入美国租房市场的行列。 房地产顾问公司莱坊表示,过去十年来,超级富豪和他们的公司在公寓上的投资,已增加超过一倍,尤其是在所谓的集合住宅。如今,许多这些投资人看到近来商用房地产市场的不景气和公寓大楼价格下跌,又想趁此机会抢下更多房产。与此同时,住宅普遍短缺则让大城市的房租长期看涨。 莱坊全球研究主管贝利表示:“这是一个即将成长的区块。如果口袋够深,而且有办法进场,现在会是很诱人的时机。” 新冠疫情前,全球富豪大多专注在可藉长期出租带来稳定收入的办公室房产。但随着远距工作兴起和办公室空置率飙升,出租住宅变得更具吸引力。 商用房地产不景气也正让市场竞争出现动摇。由于借款成本激增和房产价值下滑,许多机构投资人都暂时停止新交易。房仲业者CBRE集团报告指出,今年第2季的全球商用房地产投资额只有1,420亿美元,比去年同期锐减57%。 这些都为较不受债市变化打击、且可长期投资的富豪投资人,留下一个吸引人的缺口。这类投资人通常能够直接付现金,或是与银行关系深厚,可以确保融资。 据CBRE数据,虽然公寓在第2季是最受投资人欢迎的房产类型,但交易量却比去年同期锐减66%。不过,CBRE仍表示,这区块未来几季料将获利,“基本面已经稳定,而且尽管有经济放缓疑虑,第2季的租房需求却强烈。”线上租房平台Apartment List数据显示,虽然美国房租已略为放缓,但住房需求已引发过去几年房租大幅上涨,2021年房租中位数增长近18%,2022年增长3.5%。公寓大楼现在也变得便宜许多。借款成本自去年初来飙涨,已对公寓价值造成打压,并减缓成交速度。房地产研究公司Green Street表示,美国8月公寓价格比去年同期跌16%。 但押注公寓并非没有风险。公寓租期通常比办公室短,意味着房东可能必须处理更多租客流动。 Source 第一次买房者可申请到 $12500-$15000 的买房补助,并且首付可放到低至3%. 两个不同的补助项目: 1. 一个是高达 $15000 补助,目前对马里兰州的所有County和滨州的York County开放. …
盛智文:中国的体制行之有效,人们的生活都在变好,我有着西方面孔中国心 凤凰网 10/08/2023 Source 桥水基金创办人:中美关系正处于红线边缘 早报网 10/05/2023 全球最大对冲基金桥水创办人达利欧(Ray Dalio)说,尽管他不认为中国和美国即将爆发战争,但两国关系正“处于红线的边缘”。 综合路透社和彭博社报道,达利欧星期二(10月3日)在格林威治经济论坛上发表讲话时,做出上述表述。他以台湾问题、芯片战争和地缘政治为例,称世界上两个最大经济体之间存在着无法调和的分歧,美中关系在许多领域上都处于红线边缘。 但达利欧认为,美国和中国不太可能爆发战争,因为两国都不想开战,每个人都担心这场战争会给经济和政治带来毁灭性的打击。“这些问题将继续存在,并可能在未来五到10年内加剧。” 达利欧也暗示台湾问题是两国关系众多不可调和矛盾的中心。他说,一旦美国宣布支持“台湾独立”,中美就会爆发战争,因为这相当于宣战。而且美国内部目前存在许多政治问题,国会中许多势力也很可能在台湾问题继续前进。 他也形容,美国当前限制对中国出口芯片,类似于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前,美国对日本实施的石油禁令。他认为,美国与日本在二战开打的原因就是美国切断了日本的石油供应,“现在的形势非常相似,芯片就像当年的石油”。 Source 马英九:“台独”行不通!两岸问题不能假手外国解决 凤凰网 10/05/2023 Source 亲中马尔代夫候任总统:外国军队须离开 早报网 10/04/2023 马尔代夫候任总统穆伊祖在庆祝他胜选的集会上表示,外国军队不能留在马尔代夫。 路透社报道,穆伊祖在星期一(10月2日)的活动上对支持者说:“所有同意我们‘马尔代夫优先’政策的国家都将成为我们的亲密朋友和盟友。” 他补充道:“我们将送走驻扎在马尔代夫的外国士兵”,但没有点名任何国家。 穆伊祖在马尔代夫总统选举第二轮击败亲印度的现任总统萨利赫,他得到了一个与中国关系密切的联盟的支持,并在几年前支持了一场针对印度军队的“印度退出”运动。 …
那个16岁读博的神童, 现状令人唏嘘:无业啃老 新东方家庭教育 10/07/2023 10岁上大学,13岁读硕士,16岁读博,是当时最年轻的硕士生和博士生。 这传奇的履历,来自张炘炀,一个曾经轰动全国,被誉为“神童”和“天才”的男孩。 十多年过去,他怎么样了? 不久前,张炘炀接受了媒体的采访。面对镜头,他坦言,自己当年读博后,花了八年时间才毕业,却在科研上完全失败。现如今,他无业无房无贷,跟朋友合伙接项目挣钱。 重回公众视野,以前那个充满锐气和斗志的少年已变成了神情漠然、自甘平庸的男子。而在心态方面,张炘炀的改变尤其明显。 他开始向现实妥协:“理想多少钱一斤?好吃吗?” 他乐于躺平摆烂:“混吃等死反而能幸福一辈子。” 他决定心安理得的啃老到底:“我一辈子不工作都可以,靠父母。” 昔日神童的经历,让人感慨万千。他顶着耀眼的光环,生命一度被按下快进键,遥遥领先于同龄人;可最终却泯然众人,成为了现代版的伤仲永。 在张炘炀身上,有这样三个教育真相,值得我们家长深思。 然而,再后来他却仿佛销声匿迹了一般。 直到最近,再次出现在公众面前时,却已然判若两人。 明明天赋过人,如若稳扎稳打、用心规划,将来必成大器;可到头来,结局却差强人意,令人惋惜。为什么会这样? 采访中张炘炀说的一句话,或许正藏着问题的答案——“他们(父母)明明什么都不懂还要指点江山。” 事实上,从小到大,张炘炀的生活就是父母说了算。他们处处掌控着他的任何决定,有这样两件事,可以说直接影响了张炘炀人生的走向。 一件是在高考后。当时,张炘炀曾提出想复读一年,争取考个重点大学。但父母为了维护“十岁神童”的名号,拒绝了他的请求,让他直接入学。 另一件是在大三时。张炘炀原本有机会去德国留学,甚至学校都已联系好。可由于德国规定学生独自上学需要年满14岁,因此学校老师劝他再等一年就能够成行。然而,为了使儿子继续保持“全国最年轻的硕士研究生”的纪录,父亲同样拒绝了这个建议,坚持让他只读了三年本科就直接考研。 就这样,在层层控制之下,张炘炀活成了父母的附属品。他被父母强加梦想于身,处处身不由己,最终在他们自以为是的决策下,磨灭了一身的才华与灵气。 哲学家弗洛姆曾说:“教育的对立面是操纵,它出于对孩子潜能的生长缺乏信心,认为只有成年人去指导孩子该做哪些事,不该做哪些事,孩子才会获得正常的发展,然而这样的操作是错误的。” 我们总是以“为你好”的名义,处处替孩子做决定。 却不知,孩子人生的主角始终是他们自己;父母的这份控制绝不是爱,而是对孩子最大的伤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