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航天局长:中国若捷足先登将霸占月球 01/03/2023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局长比尔·纳尔逊(Bill Nelson)警告称,如果中国在未来两年比美国先登上月球,将试图独霸月球的资源最丰富的据点。 美国政治新闻网站(Politico)元旦(1月1日)当天刊发比尔·纳尔逊的访问。他在访问中,作出以上表述。 纳尔逊说,美国与中国的登月竞争日趋激烈,未来两年将决定谁占上风。如果北京在月球建立根据地,将试图控制月球表面资源最丰富的地点,甚至不让美国进入。 曾是前宇航员和佛罗里达州联邦参议员的纳尔逊说:“这是事实:我们正处于一场太空竞争。我们最好提防他们(中国)不会以科学研究之名在月球占有一席之地。我们不能排除他们会说‘离远点,我们在这里,这是我们的地盘’。” 纳尔逊以中国在有主权争议的南中国海岛礁建立军事基地为例说:“如果你质疑这一点,看看他们在斯普拉特利群岛(Spratly Islands,中国称南沙群岛)所做的一切。” 中国驻华盛顿大使馆发言人刘鹏宇发声明回应说,美方官员言论不负责任,歪曲中国正常合法的太空事业,并表示中方坚决拒绝此类言论。 刘鹏宇说,中国一贯主张和平使用太空,反对太空军备竞赛,更积极致力构建人类在太空领域的共同未来。 Source 美中月球竞赛愈演愈烈 今后2年决胜负 世界新闻网 01/01/2023 政治新闻网站Politico于1日报导,美国和中国间针对月球的太空竞赛正愈演愈烈,今后两年可能决定哪一方占上风。 美国太空总署(NASA)署长尼尔森(Bill Nelson)接受Politico专访时指称,北京可能在月球表面创建一个根据地,并企图支配月面上资源最丰富的几处地点,或甚至禁止美方进入。 曾任佛州联邦参议员及美国太空人的尼尔森说,事实就是美中「处于一场太空竞赛」。他举共军在南海存在领土主权争议的岛礁建军事基地为例,「如果各位怀疑(北京不会在月球如法炮制),那就看看它在南沙群岛的做法」。 美中正在登月等太空计划上各自努力。美国以无人的「猎户座」(Orion)太空船,环绕月球26天的「阿提米丝1号」(Artemis-1)任务成功,让NASA登月计划迈出一大步,目标是2025年让太空人重返月球。 此外,国会通过一笔给NASA的全年度预算,包括接下来两项月球任务「阿提米丝2号」(Artemis-2)与「阿提米丝3号」(Artemis-3)的花费,但国会并未如NASA所愿,同意其请求的全部经费。 中国的太空计划则企图心十足,包括新建名为「天宫」的太空站,并宣布在这个10年结束前,达成中国太空人登月目标。 反观美国太空计划则出现严重延宕,计划所仰赖的一系列新系统和设备都尚在研发测试中,恐因此落后中方。 美国新成立的太空军参谋长妮娜.阿玛尼奥(Nina …
Category: SCIENCE & TECHNOLOGY
美中月球竞赛愈演愈烈 今后2年决胜负 世界新闻网 01/01/2023 政治新闻网站Politico于1日报导,美国和中国间针对月球的太空竞赛正愈演愈烈,今后两年可能决定哪一方占上风。 美国太空总署(NASA)署长尼尔森(Bill Nelson)接受Politico专访时指称,北京可能在月球表面创建一个根据地,并企图支配月面上资源最丰富的几处地点,或甚至禁止美方进入。 曾任佛州联邦参议员及美国太空人的尼尔森说,事实就是美中「处于一场太空竞赛」。他举共军在南海存在领土主权争议的岛礁建军事基地为例,「如果各位怀疑(北京不会在月球如法炮制),那就看看它在南沙群岛的做法」。 美中正在登月等太空计划上各自努力。美国以无人的「猎户座」(Orion)太空船,环绕月球26天的「阿提米丝1号」(Artemis-1)任务成功,让NASA登月计划迈出一大步,目标是2025年让太空人重返月球。 此外,国会通过一笔给NASA的全年度预算,包括接下来两项月球任务「阿提米丝2号」(Artemis-2)与「阿提米丝3号」(Artemis-3)的花费,但国会并未如NASA所愿,同意其请求的全部经费。 中国的太空计划则企图心十足,包括新建名为「天宫」的太空站,并宣布在这个10年结束前,达成中国太空人登月目标。 反观美国太空计划则出现严重延宕,计划所仰赖的一系列新系统和设备都尚在研发测试中,恐因此落后中方。 美国新成立的太空军参谋长妮娜.阿玛尼奥(Nina Armagno)去年12月在澳洲参访时表示,中国「完全可能赶上并超越我们,绝对!」她说,中方迄今在太空计划上达成的进展「令人震惊」、「惊人地快」。 Source 中美关系何时走向稳定?解放军少将:10年差不多 世界新闻网 12/17/2022 中美关系未来将如何共处,解放军海军少将杨毅17日表示,中长时间内,美国将中国设置为「唯一的最主要的战略竞争对手」这个结论不会变,现在美国总体力量比中国强,所以屡屡触碰中方红线,但随时间推移,两国力量对比天平趋于平衡时,也许是关系走向相对比较稳定的时候,「我觉得十年也差不多」。 中共党媒「环球时报」17日举办年会,在「中美共处:新模式要磨合多久?」议题讨论中,杨毅做出上述表示。 杨毅表示,中美两国是「志不同道不合」,即中国主张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美国则试图维持和强化它的全球霸权地位,中国主张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赢,而美国坚持从实力、地位出发,与中国进行竞争。 因此,杨毅认为,在短期间包括中长时间内,美国对中国的战略定位,即中国是美国「唯一的最主要的战略竞争对手」这个结论不会变。中美之间的竞争是难以避免的,这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 杨毅说,现在的关键是如何竞争,中方主张新型大国关系,合作共赢,美国信奉「丛林法则」,但中美关系现在至少有一点是公约数,就是努力防止可能导致冲突的竞争, 包括在俄乌冲突问题上,中国也不愿意发生大的冲突,特别是核冲突。 对于中美之间如何安装防护栏、安全阀,他说中美思路是南辕北辙的,所以若按照通常的国际关系理论来讲,处于竞争状态的关系要维持稳定,除了基于共同的威胁和共同的利益之外,更重要的就是双方力量的总体平衡。 …
美军机蓄意改变飞行姿态、危险抵近中国军机 南部战区公布视频 中国新闻社 12/31/2022 记者问:我们注意到美军印太总部近日发表声明,称中国海军歼-11战斗机对美空军RC-135型机做出不安全飞行动作,新闻发言人对此有何评论? 南部战区新闻发言人田军里空军大校答:美军所谓声明罔顾事实,纯属诬蔑炒作。12月21日,美方1架RC-135型机在中国华南沿海、海南西沙群岛当面蓄意抵近侦察,中国人民解放军南部战区组织空中力量对其全程跟踪监视。美机不顾中方多次警告,突然改变飞行姿态对中方跟监飞机向左挤压、做出危险接近动作,严重影响中方军机飞行安全,严重违背《中美海空相遇安全行为准则》,严重违反相关国际法和国际实践。中方飞行员依法依规处置,专业规范操作,充分体现了中国军队对地区安全和一线人员安全负责任的态度。美方蓄意误导舆论、颠倒黑白、倒打一耙,妄图混淆国际视听。我们严正要求美方约束海空一线兵力行动,严格遵守有关国际法和相关协议协定,防止出现海空意外事件。中国军队时刻保持高度戒备,坚决履行职责使命,坚决捍卫国家主权安全。 Source 解放军公布影片 反控美军侦察机危险接近中方军机 中央社 | 台北 12/31/2022 中国解放军南部战区今晚公布影片,反控美军一架RC-135侦察机21日不顾中方多次警告,突然改变飞行姿态对中方跟监飞机向左挤压、做出危险接近动作,严重违背「中美海空相遇安全行为准则」。 美军印太司令部29日发表声明指出,一架中国海军歼11战机,21日在南海上方国际空域,进入一架美国空军RC-135侦察机20英尺(6公尺)范围内,迫使美方飞机采取回避动作,以避免碰撞。 美军公布影片显示,这架与美机越来越接近的解放军歼11战机,机腹悬挂4枚空对空飞弹。路透社报导,美国政府已为此向中国提出交涉。 这是2001年美中军机在南海发生撞机后,所公开的最危险抵近事件。 对此,解放军南部战区微信公众号31日晚间公布一段30秒的影片,反控美机危险接近。 南部战区新闻发言人田军里空军大校称,美军所谓声明罔顾事实,纯属诬蔑炒作。12月21日,美方一架RC-135型机在中国华南沿海、海南西沙群岛当面蓄意抵近侦察,南部战区组织空中力量对其全程跟踪监视。 田军里称,美机不顾中方多次警告,突然改变飞行姿态对中方跟监飞机向左挤压、做出危险接近动作,严重影响中方军机飞行安全,严重违背「中美海空相遇安全行为准则」,严重违反相关国际法和国际实践。 他宣称,中方飞行员依法依规处置,专业规范操作,充分体现了中国军队对地区安全和一线人员安全负责任的态度。美方蓄意误导舆论、颠倒黑白、倒打一耙,妄图混淆国际视听。 田军里最后要求美方约束海空一线兵力行动,严格遵守有关国际法和相关协定协定,防止出现海空意外事件。并称中国军队时刻保持高度戒备,坚决履行职责使命,坚决捍卫国家主权安全。 Source 解放军歼-11在南海逼近美机 影片曝光美控危险举动 …
美学者:华府过度专注台湾军事议题 会将北京逼到墙角 世界新闻网 12/30/2022 华府两大智库中国专家联名在外交事务杂志撰文表示,华府过度专注台湾议题的军事层面,会将北京逼到墙角,加速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进犯台湾,呼吁重回维持台海和平的基调,「多做少说」,并鼓励以和平方式达成台湾民众能接受的两岸歧见解决方案。 战略暨国际研究中心(CSIS)中国专家白明(Jude Blanchette)与布鲁金斯研究院外国政策项目研究员何瑞恩(Ryan Hass)以「台湾持久赛」(the Taiwan Long Game)点出华府及美国政策圈对两岸政策存在的误解,延伸出决策层面的盲点,这不只损害美国利益,也会损害台湾与盟国利益。 美国海军作战部长吉尔戴(Michael Gilday)说,不能排除北京在今年或明年动手的可能性,国会议员也有呼应者。 文章表示,美国政策圈似乎正在形成一种共识,认为两岸和平维持不了多久,美国必须做好台海开战准备;一向致力维持现状,且允许两岸寻找解决方案的美国,也已将重点转到应对中国大陆对台湾的威胁,美国总统拜登多次表示,美国将军事介入两岸冲突。 文章指出,解放军军力虽然成长,且北京统一台湾的野心也没有消退,还发生了让美国分心的俄乌战争,但没有迹象显示习近平正依特定时间表来武统台湾;以「解放军力成长」断言「冲突不可避免」是错误的。 文章表示,若将中国大陆逼到墙角,例如在台湾永久驻军或是与台北再签署一项共同防御保证,可能逼得北京干脆动手;华府永续的台湾政策应该是确保北京将台湾作为长期目标,而非短期危机。 文章指出,北京对台湾的威胁不只军事,还有行之有年的灰色地带行动,包含网络攻击、介入台湾选举以及各种心理战;美国狭隘地关注台湾面临的军事压力,挹注军事资源,无助吓阻冲突,反而加剧紧张。 文章指出,美国越是将注意力放在军事解决,不只美国,盟友和台湾都会面临利益风险;华府最终面临的应该是有关防御的战略问题,而不是军事解决;衡量美国政策的唯一标准,是其是否有助维持台海和平稳定,而非一劳永逸地解决台湾问题,或者将台湾永久地留在美国阵营。 文章建议,美国应致力强化台湾在网络、经济、消息、外交和军事各领域的韧性,拒绝对台湾提供主权象征,要务实地在各项领域强化台湾的能力,华府应该多做少说,有意义地支持台湾,也让习近平可以对国内交代,保留最终统一的空间。 Source 王毅警告布林肯:勿以「切香肠」方式不断挑战中方红线 世界新闻网 12/23/2022 据央视新闻报导,中国外长王毅23日应约同美国国务卿布林肯通电话。王毅告诉布林肯,美方必须重视中方正当关切,停止遏制打压中国发展,尤其不能以「切香肠」方式不断挑战中方的红线。但他同时呼吁双方,有序推进各层级、各领域对话,通过联合工作组解决两国之间的具体问题。 王毅表示,上个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与美国总统拜登在巴厘岛成功会晤,为推动两国关系走出严重困难局面、重回健康稳定轨道进行战略引领,对外发出了积极信号。双方团队按照两国元首共识开展了一系列接触,总的看是有益的。 …
解放军歼-11在南海逼近美机 影片曝光美控危险举动 世界新闻网 12/29/2022 美军印太司令部29日发布新闻稿表示,一架解放军歼-11战机于北京时间21日,在南海空域逼近一架美军RC-135侦察机,两者相距不到20呎(6.1公尺),迫使美军闪避以避免碰撞。 路透引述一名军方发言人说法报导,两机机翼一度逼近到10呎(3.05公尺)内,解放军距离美军机鼻不到20呎,导致美军军机闪避。 印太司令部发布新闻稿和31秒的影片还原当下状况,美方表示,歼11战机就在美侦察机机鼻前方20呎内危险驾驶,迫使美军闪避;根据影片,解放军军机逐步逼近美军军机,最后美军军机选择闪避拉开距离,双方驾驶员并没有对话或喊话。 印太司令部表示,该事发区域位于南海,属于可以合法运行任务的国际空域,呼吁印太区域各国都遵守国际规范,安全使用该空域。 美方重申致力于自由开放的印太区域,并将持续依据国际法、在考虑到所有船只和飞机的安全状况下,在该区域持续飞行、航行与运行任务。 Source 王毅警告布林肯:勿以「切香肠」方式不断挑战中方红线 世界新闻网 12/23/2022 据央视新闻报导,中国外长王毅23日应约同美国国务卿布林肯通电话。王毅告诉布林肯,美方必须重视中方正当关切,停止遏制打压中国发展,尤其不能以「切香肠」方式不断挑战中方的红线。但他同时呼吁双方,有序推进各层级、各领域对话,通过联合工作组解决两国之间的具体问题。 王毅表示,上个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与美国总统拜登在巴厘岛成功会晤,为推动两国关系走出严重困难局面、重回健康稳定轨道进行战略引领,对外发出了积极信号。双方团队按照两国元首共识开展了一系列接触,总的看是有益的。 但王毅同时指出,美方不能一边要对话,一边搞遏制;一边谈合作,一边「捅刀子」。这不是合理竞争,而是无理打压;不是管控分歧,而是激化矛盾,实际上还是搞单边霸凌的老套路。这在中国过去就行不通,今后更行不通。 王毅称,中方将继续坚决捍卫自身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美方必须重视中方正当关切,停止遏制打压中国发展,尤其不能以「切香肠」方式不断挑战中方的红线。 他强调,双方应聚焦将两国元首巴厘岛共识转化为实际的政策和具体的行动。双方主管官员的「廊坊会晤」是深入、建设性的,要加紧中美关系指导原则磋商,有序推进各层级、各领域对话,通过联合工作组解决两国之间的具体问题。 美国国务院负责东亚事务的助理国务卿康达(Daniel Kritenbrink)与白宫国安会中国与台湾事务资深主任罗森柏格(Laura Rosenberger),本月11、12日在毗邻北京的河北廊坊与中国副外长谢锋举行会谈,旨在跟进拜习会后续工作,并为布林肯明年初访问中国做准备。 王毅表示,新年应有新气象,两国和世界人民都普遍希望中美关系止跌回升,零和思维只会导致两个大国相互消耗、迎头碰撞。「孰是孰非,一目了然。何去何从,事在人为」。双方要按照两国元首指明的方向,探索中美两个大国的正确相处之道,为两国人民福祉和世界和平稳定作出应尽努力。 根据央视新闻报导,布林肯表示,美方愿同中方探讨两国关系指导原则,负责任管理美中关系,在符合双方共同利益的领域开展合作。美方继续奉行一个中国政策,不支持台湾独立。 布林肯表示,美方赞赏中方发挥领导力和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大会第15次会议主席国作用,推动达成富有雄心的生物多样性保护「框架」,期待美中共同推动实施。 王毅则回应,中国将继续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遵循,努力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愿同各方携手努力,维护好我们共同居住的唯一星球。 …
愈来愈危险…南海解放军机逼近3公尺 美军机急避让 中央社 | 华盛顿 12/29/2022 美国军方今天表示,一架中国军机上周在南海上方国际空域,进入一架美国空军飞机10呎(3公尺)范围内,迫使美方飞机采取回避动作,以避免碰撞。 路透报导,美军在声明中指出,这起事件发生在12月21日,涉及一架中国海军的歼-11战机,以及一架美国空军RC-135侦察机。 声明还说:「美国印太联合部队为一个自由开放的印太地区尽心尽力,将持续在海上与国际空域飞行、航行、作业,并依国际法适当考虑所有船舰和飞机的安全。」 美国之前已表示,中国军机近来的行动有愈来愈危险的趋势。 国防部长奥斯丁(Lloyd Austin)11月与中国防长魏凤和会面时,提到双方有必要改善危机沟通,同时也点出中国军机的危险行为。 澳洲国防部6月另曾表示,澳洲军方一架巡逻机5月下旬在南海遭到中国战机拦截,当时中方抛洒雷达干扰片。 澳洲总理艾班尼斯(Anthony Albanese)称中方此举「非常危险」,并表示这起事件发生在国际空域。 Source 王毅警告布林肯:勿以「切香肠」方式不断挑战中方红线 世界新闻网 12/23/2022 据央视新闻报导,中国外长王毅23日应约同美国国务卿布林肯通电话。王毅告诉布林肯,美方必须重视中方正当关切,停止遏制打压中国发展,尤其不能以「切香肠」方式不断挑战中方的红线。但他同时呼吁双方,有序推进各层级、各领域对话,通过联合工作组解决两国之间的具体问题。 王毅表示,上个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与美国总统拜登在巴厘岛成功会晤,为推动两国关系走出严重困难局面、重回健康稳定轨道进行战略引领,对外发出了积极信号。双方团队按照两国元首共识开展了一系列接触,总的看是有益的。 但王毅同时指出,美方不能一边要对话,一边搞遏制;一边谈合作,一边「捅刀子」。这不是合理竞争,而是无理打压;不是管控分歧,而是激化矛盾,实际上还是搞单边霸凌的老套路。这在中国过去就行不通,今后更行不通。 王毅称,中方将继续坚决捍卫自身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美方必须重视中方正当关切,停止遏制打压中国发展,尤其不能以「切香肠」方式不断挑战中方的红线。 他强调,双方应聚焦将两国元首巴厘岛共识转化为实际的政策和具体的行动。双方主管官员的「廊坊会晤」是深入、建设性的,要加紧中美关系指导原则磋商,有序推进各层级、各领域对话,通过联合工作组解决两国之间的具体问题。 美国国务院负责东亚事务的助理国务卿康达(Daniel …
谷歌也快撑不住?1.1万人恐沦裁员目标 员工深感焦虑 世界新闻网 12/29/2022 纽约时报28日报导,谷歌(Google)与其他几家大型科技企业不同,截至目前为止并没有大规模裁员,虽然今年营利上看数百亿元,但如今还是必须面临成长趋缓的现实,某些员工对于工作恐怕不保而感到焦虑。 纽约时报报导,位于瑞士的谷歌员工本月稍早联名致函总公司人事部副总监,对于谷歌使用新的员工评鉴制度做为裁撤人力考量提出质疑。五名员工与一名员工代表在信中写道,名称为「谷歌检讨与发展」(Googler Reviews and Development)的评鉴制度,设计方式则让员工容易得到负面评分,约有6%评鉴分数最低的人力恐将沦为裁员目标,换算起来大约1万1000人;某些经理受到上级频频施压,被迫必须根据评鉴制度限缩工作团队人数。 报导指出,14名现任与前任谷歌员工匿名受访时指出,这封信函反映了谷歌员工越来越不安的心情,因为近来谷歌管理阶层的多项决策,已经透露出大量裁员恐怕势在必行。在2023年计划会议里,谷歌为了节省预算开销,已决定关闭一家规模较小的办公室、取消一项内容审查计划等。 谷歌员工受访时说,谷歌今年7月开始采行新计划,具体措施包括简化程序、取消繁琐手续、提高效率等,多次预算讨论的结果,某些团队明年已经无法加聘人手。脸书(Facebook)与Instagram母公司Meta上个月裁员1万1000人,大约13%人力,亚马逊(Amazon)正开始裁员1万人,大约等于3%员工,这些消息都让谷歌员工的危机意识逐渐升高。 受到数字广告市场表现下跌影响,谷歌母公司Alphabet今年10月报告指出,第三季营利为139亿元,与去年同期相比降低27%。 艾维克顾问公司(Evercore ISI)分析师马赫尼(Mark Mahaney)表示,谷歌与其他几家大型科技公司不同,到目前为止并没有大幅裁员,但投资人越来越积极要求谷歌必须「保护」丰厚获利。他指出,最明显的手段就是降低成本,并且缩减员工人数。 马赫尼说,在目前的经济状况底下,谷歌母公司过去三季竟然招聘3万员工,作法「有点奇怪」。截至今年9月底为止,Alphabet旗下员工总计有18万6779名员工。 纽约时报指出,最近几个月,谷歌开始注意成本问题,7月推出旨在简化运作的计划,紧接着某些方案便遭取消,包括Pixelbook笔记型电脑计划、Stadia云端游戏平台等,并且删减Area 120内部孵化器计划经费。 根据纽约时报取得录音档,一名谷歌人事部门代表日前在开会时对一名员工表示,谷歌明年将检讨大规模裁员的可行性,这个决策来自Alphabet首席执行官皮查伊(Sundar Pichai)。 Source 科技业裁员潮 不影响远距工作模式 世界新闻网 12/27/2022 …
高盛CEO警告员工下月宣布裁员 传多达4千人恐丢饭碗 世界新闻网 12/28/2022 高盛集团首席执行官苏德巍(David Solomon)在给予员工的传统年终消息中表示,公司正投入新一轮裁员,将在近几周内公布。另一方面,华尔街多家大型银行也传出将大砍奖金的消息。 彭博资讯报导,苏德巍表示:「我们正在仔细评估,虽然仍在进行讨论,但预期将在1月上半月削减人力。」「有许多因素影响事业情势,包括正在减缓经济活动的紧缩货币环境。对我们领导团队来说,重点是让公司为度过这些逆风因素做准备。」 知情人士本月稍早表示,高盛寻求裁员多达8%,或相当于多达4,000人,以限缩获利和营收下滑的情况。管理层已经要求厘清可能的削减成本目标,还没决定最后的裁员人数。 高盛发言人不愿对上述消息置评。 苏德巍在给员工的消息中说:「我们必须审慎行事、睿智地管理我们的资源。」 高盛年度营收可望达480亿美元,是历来表现第二佳,仅次于去年的纪录。然而,花大钱进军消费金融业务、随后又撤出,再加上技术支出与集成营运,导致今年成本失血。 高盛主管曾说,该银行员工人数从2018年底以来已膨胀34%,今年第3季已超过49,000人。 另据华尔街日报报导,知情人士透露,为因应交易数量锐减,华尔街银行正大幅削减奖金总额,包括高盛将大砍多达四成奖金。知情人士说,摩根大通、美银、花旗集团和Jefferies金融集团等银行的主管都正在推动计划,将奖金总额削减约30%。 根据Dealogic的数据,来自为交易提供咨询顾问、股票发行与债券承销的手续费收入较去年下滑逾40%,等同损失逾500亿美元营收,是有纪录以来最大年度下滑金额,甚至比金融危机时期还糟。 Source 科技业裁员潮 不影响远距工作模式 世界新闻网 12/27/2022 去年此时,新冠疫情让许多上班族改为远距工作,湾区办公大楼人去楼空似乎很合理。不过,湾区企业和全国性调查发现,上班族每周有数日到办公室上班的情况愈来愈普遍,这一趋势可能持续到2023年。 过去六个月,许多出于必要而实施远距工作政策的企业,已经开始适应每周两到三天在办公室工作的节奏。这个节奏可能具有长期性,因为过去供不应求的就业市场让一些管理人员不敢强迫雇员回办公室上班,以免他们跳槽。然而,科技业最近大量裁员,已让企业降低这种忧虑。 不过,专家认为,目前的裁员潮并不代表远距工作模式即将结束。 史丹福大学研究远距工作趋势的史丹福大学经济学教授布鲁姆(Nicholas Bloom)表示,湾区许多上班族2023年会继续维持远距工作模式,企业裁员活动在上半年也会继续进行。他说:「职场工作模式在过去六个月里一直保持稳定。」 布鲁姆的最新研究发现,美国现在约30%的有薪工作日是在家中完成的,只有疫情第一年时的一半,但这个比例在2023年和可预见的未来可能保持不变。 …
加薪低于通膨就考虑离职 从印度到越南工资将加速成长 世界新闻网 12/28/2022 近期研究显示,亚洲劳工有望在2023年获得大幅加薪,此时通膨维持在高档、劳工短缺,使得资方调高薪资的压力提升。另一份新加坡调查显示,受访调的78%劳工表示,如果加薪幅度低于通膨率,明年愿意考虑换工作。 日经新闻报导,从印度到越南,雇主被迫让薪酬方案更优渥,否则就会面临人才流失给竞争同业的风险。随着今年生活成本飙高,预期工资的调升幅度也有望超过2023年的通膨率预估值,带来实质收入正成长。 根据在纽约证交所挂牌的服务业者怡安集团(Aon)的数据,以各国明年各产业加薪幅度中位数而言,印尼的加薪幅度预料为6.8%、马来西亚为5.1%、菲律宾为6%、新加坡为4.7%、泰国为5.1%,越南为7.9%,而且几乎所有加薪幅度都超过2022年的幅度,其中仅马来西亚是持平。 这些数字来自怡安本月所发布、针对东南亚国协国家逾700间公司的薪资调整与员工流动率进行调查的结果。结果显示,虽然通膨是东南亚国家调整薪资的主因之一,但人力市场的供需也是影响因素,今年高离职率让雇主面临必须提高薪资以求才和留才的压力。 怡安东南亚人资部门主管乔拉表示:「企业必须依他们当前薪资水准的竞争力,来界定2023年的加薪路径。虽然企业依据不同员工类别与工作性质来定义薪资是重要的,但组织在重新思考薪资原则时必须维持灵活思维。」 美世顾问公司(Mercer)上月的总薪酬调查也显示企业明年将加薪的迹象,在整个亚太市场,企业预料明年整体薪资平均成长4.8%,较2022年的4.6%幅度略微上升。 不过,美世的调查也显示各国差异,预料印度明年加薪幅度最高,达9.1%,相形下,日本最低,为2.2%。不过,这两个数字分别比今年8.79%与2.14%的加薪幅度来得高。 中国大陆是预料明年加薪幅度不如今年的唯一市场,预期明年薪资调升5.38%,略低于今年的5.4%,反映这个亚洲最大经济体成长展望疲弱;香港薪资预料明年调高3.71%,高于今年的3.55%。 另外,人资业者Robert Walters 9月在新加坡进行的调查显示,78%的受访劳工认为,如果明年度加薪幅度比通膨率还低,会考虑换工作。不过,该公司驻星国主管苏嘉纳尼表示:「对于许多求职者来说,金钱不再是进行职业选择的唯一因素,我们观察到当员工感到精疲力尽,或者因不再学习而感到无聊时,会促使他们寻求其他机会。」 Source 科技业裁员潮 不影响远距工作模式 世界新闻网 12/27/2022 去年此时,新冠疫情让许多上班族改为远距工作,湾区办公大楼人去楼空似乎很合理。不过,湾区企业和全国性调查发现,上班族每周有数日到办公室上班的情况愈来愈普遍,这一趋势可能持续到2023年。 过去六个月,许多出于必要而实施远距工作政策的企业,已经开始适应每周两到三天在办公室工作的节奏。这个节奏可能具有长期性,因为过去供不应求的就业市场让一些管理人员不敢强迫雇员回办公室上班,以免他们跳槽。然而,科技业最近大量裁员,已让企业降低这种忧虑。 不过,专家认为,目前的裁员潮并不代表远距工作模式即将结束。 史丹福大学研究远距工作趋势的史丹福大学经济学教授布鲁姆(Nicholas Bloom)表示,湾区许多上班族2023年会继续维持远距工作模式,企业裁员活动在上半年也会继续进行。他说:「职场工作模式在过去六个月里一直保持稳定。」 …
2023美就业市场大预测:这些行业远距工作不退烧 世界新闻网 12/28/2022 美国就业市场过去三年暴落又暴起。2020年初疫情严峻时,失业巨浪突然席卷各行各业,2021却又迅速复苏,到2022年过热得触动联准会(Fed)祭出史上最猛的一波升息循环。那么,2023年又会是什么景况? 巴隆周刊(Barron’s)报导,明年美国就业市场笼罩一片迷雾,因为经济前景充满着不确定性。高盛预期美国可望有惊无险避开经济衰退;彭博资讯的衰退或然率模型却显示,明年10月前展开景气下滑的几率高达100%。 ZipRecruiter则认为,2023年最可能的结果是经济「软着陆」,或根本「不会着陆」,进而推论未来一年美国就业市场可望呈现下列五种发展: 1. 通膨缓步下滑趋势确立 基于劳力供不应求问题未解决,Fed料将把政策利率持稳在5%-5.25%附近,但不至于太「鹰」,以免掀起金融市场动荡或大幅推升失业率。 2. 劳工实质薪资将呈正成长 11月消费者物价指数(CPI)年增7.1%,平均时薪年增幅则只有5.1%,亦即2022年工资成长赶不上通膨、削弱消费者购买力。但这标题CPI数据主要反映年初情况,近来通膨加速降温已使过去五个月的实质薪资成长转正,这股趋势可望延续到明年底,助长产品与服务需求劲增,因此餐厅、饭店、沙龙、健身房等行业的招聘需求有撑。 3. 就业成长会减速 不致逆转 随着连番升息抑制投资,和更多行业就业人数重返疫前水准,2023年美国非农就业平均每月添加人数可能从2021年的平均56.2万人、2022年的平均38万人左右,大幅趋缓至10万至15万人——这种成长步调可望后继有力,且无助长通膨之虞。 4. 薪酬与生产力更密切连动 「薪资透明法」将促使企业对不同职务设置明确的薪级,并言明从基层升上顶层所需达成的年资、技能或生产力目标。此法也鼓励企业分析、解决同工不同酬问题,并依循关键绩效指针(KPI)决定薪酬。劳工薪酬将更与客观标准链接,促成更公平、透明的薪酬政策,以奖励生产力提升的员工。 5.「远距工作」在某些行业将持续蔚为潮流 ZipRecruiter研究显示,远距工作在不同产业的发展前景不一。在载运乘客、食品制造等产业永远不可行;在中小学教育等领域,只能充当疫情紧急措施,疫后就会恢复常态;在艺文、娱乐等行业,疫情期间盛行但之后成长停滞不前;在科技、法律、政府和医疗保健等深具远距工作潜力的行业,则持续在成长中。 ZipRecruiter指出,就第四类最适合远距工作的行业而言,远距模式占职缺比率仍在攀升,预料2023年会持续成长,即使就业市场减弱也不会逆转这股潮流。那是因为远距工作不只是在劳动市场紧绷时提供的一项员工福利,也因为这种安排能提高生产力、效率和招聘利益,以致变成企业愈来愈欣然接受的一种安排。 Source 科技业裁员潮 不影响远距工作模式 …
把钱花在刀口上 专家建议明年别买这5样资产 世界新闻网 12/28/2022 经历混乱的2022年后,投资人正纷纷放眼2023年,MarketWatch专家指出,在通膨高涨之际,消费者已慢慢缩减支出,对投资人来说,若想省下资金,最好别买以下五样资产: 特殊目的并购公司(SPAC) MarketWatch专栏作家Nathan Vardi指出,在新冠疫情期间,投资人涌向通过并购挂牌上市的SPAC。根据SPAC Insider,2021年共有613件SPAC并购案,多于2020年的248件。SPAC是让未上市公司挂牌的工具,未上市公司在和空壳公司合并上市,理论上能加快筹资速度并且减轻监管负担,但美国证管会(SEC)今年4月警告,所谓的SPAC好处其实未必真的能带来嘉惠。 最近的研究显示,从2015年以来,买进SPAC的投资人平均会在并购的一年后亏损37%,今年来SPAC与新发行指数型基金(ETF)已下滑12%。 Nathan Vardi认为,SPAC热潮会破灭,也能预测的到,因此最好别碰SPAC。 加密货币 MarketWatch专栏作家Beth Pinsker指出,明年别投资加密货币的理由有两个,但都和过去一年来多数加密货币价格暴跌无关。首先,加密货币没有长期的市场理论支撑,买加密货币比较像是在投机、而非投资,这看起来有点像在玩文本游戏,但若观察过去的财务规划,用投资来测试自己风险容忍能力,加密货币满是风险。 Beth Pinsker说,这接着带出明年别投资加密货币的第二个理由:根本没有安全的存放之处。 若加密货币平台破产,没有联邦担保,个人也缺乏加密货币盗窃的防范途径,一切只能靠自己。 他认为,加密货币实在不是个停泊资金的好去处。 迷因股(meme stocks) Nathan Vardi指出,在新冠疫情期间掀起热潮的迷因股,多为商业模式陷入困顿的企业,例如游戏零售商GameStop、电影院连锁业者AMC,这个投资策略在超低利率助长的股市热潮中,还能奏效,但现在正处于利率居高不下的熊市。 他说,现在企业基本面重回主流,投资迷因股的岁月可能已经过去。 Meta …
美军设备竟在eBay贱卖 68元买到2000多人指纹、虹膜数据 世界新闻网 12/28/2022 27日在柏林举行的一场黑客活动上,德国安全研究员麦克斯(Matthias Marx)展示了他从eBay拍卖网站以68美元购得的指纹采集和虹膜扫描设备。此鞋盒大小设备惊人地存储了2632人的姓名、国籍、照片、指纹和虹膜扫描数据;他们全都是美国国防部在2001年911攻击事件后数年内置立的生物识别收集系统的一部分。这样的设备如何流出、为何美军毫无防范或风险意识,已成关注焦点。 纽约时报在麦克斯通报下,于德国查看了设备内容,发现这些数据多数来自阿富汗和伊拉克,许多是为人所知的恐怖分子和通缉犯,但有些似乎是曾与美国政府合作过或只是在检查哨被拦下的人。设备上的数据显示,这个被称为「安全电子注册工具包」(Secure Electronic Enrollment Kit,SEEK II)的设备,最后一次使用是2012年夏天在阿富汗坎达哈附近。 究竟该设备如何从中亚流入拍卖网站尚不清楚;过去一年来,麦克斯和欧洲黑客组织Chaos Computer Club少数研究人员在eBay购买了六部生物识别设备,大多数价格不到200欧元(约合212美元)。 这些设备中除了包含个人照片和生物识别数据外,还提供了详细个人描述,研究者分析这些设备,主要是想了解去年美军从阿富汗撤离后、神学士是否可以从没收的此类设备中获取曾协助美方人士的生物识别数据,导致他们处于危险之中。 麦克斯说:「令人不安的是,美军甚至没有尝试保护数据,他们显然并不关心或忽略了风险。」 华府律师、前国安官员贝克(Stewart Baker)表示,生物识别扫描在战区是很有价值的工具。他预料数据泄露将让很多帮助过美国但仍在阿富汗的人「坐立难安」。贝克说:「对于那些数据被泄露的人来说,这是一场灾难。最坏的后果可能是致命。」 根据每年处理国防部数以百万元的剩余物资的国防后勤局(Defense Logistics Agency),像SEEK II这样的设备永远不该进入公开市场,更不用说像eBay这样的拍卖网站。当军方不再需要这些数据时,所有生物识别收集设备和任何曾保存敏感信息的电子设备,都应该现场销毁。 出售这个设备的德州剩余设备公司Rhino Trade财务主管曼德斯(David Mendez)表示,该公司是在一场政府设备拍卖会上买下SEEK …
特斯拉二手车价差好赚?现在反而跌更凶 冲击新车需求 世界新闻网 12/27/2022 最新数据显示,特斯拉二手车价格下跌的速度比其他车还快,且库存去化的时间也比较长,代表过去买新车再转售赚取价差的日子已不再。这可能威胁特斯拉的新车需求,使新车售价变得更低。 路透报导,11月特斯拉二手车平均价格为5万5754美元,较7月站上的6万7297美元高峰下跌17%。Edmunds数据显示,整体的二手车价格仅跌了4%。特斯拉二手车11 月在经销商的库存周转天数为50天,也比所有二手车的38天高。 此前,随着各界对电动车的接受度大增,加上俄乌战争引发汽油价格上涨,提振了特斯拉电动车的需求。特斯拉调涨车价的速度比其他车更快,带动获利成长。部分买家利用特斯拉车抢手的市况,出售他们相对较新的电动车,并从中获利,接着再订购新车,这种情况推动了特斯拉的新车需求。 分析师指出,在8月待售的特斯拉二手车中,近三分之一是2022年款,反映买家当初买车的目的就是为了转手给别人。Edmunds数据显示,相形下,其他品牌的二手车的占比仅5%。 汽车销售网站iSeeCars.com布洛尔(Karl Brauer)表示:「现在出售特斯拉车,没办法超过原先支付的价格,不再是过去两年大多数时候的情况。这将降低特斯拉新车的需求。」 软件工程师普罗菲特(Greg Profitt)去年以4.9万美元的价格,买了一辆Model Y,三个月后转手售出,赚了1.2万美元。他后来又买了一辆特斯拉,不过是折扣后的二手车。他说,「如今的经济情势有点让我不敢买新的」,而且他认为特斯拉近期为今年交车的Model Y与Model 3新车提供的7,500美元的折扣太少,难以维持需求。 Source 电动车充电居然比汽油车加油贵?有解决之道 世界新闻网 12/25/2022 俄乌战争爆发后,电价飙升使得在欧洲开电动车的成本大增,有时候甚至比传统汽油车还贵,这可能威胁欧洲汽车电动化的转型。但如果仅在住家或公司充电,少用费用较高的快速充电站,开电动车仍然比较便宜,想为环保尽心力的消贵者可以留意。 电动车成本增加 经济学家预计电价上涨将持续好几年,而一些国家逐步取消电动车的购车补贴,消费者可能因此失去换电动车的强大诱因,导致其销售减缓,威胁欧洲地区温室气体排放目标,也使欧洲车厂的电动化转型难以回本。 华尔街日报引述特斯拉车主在论坛上的发言报导,特斯拉超级充电站今年来数度调涨在欧洲最大车市德国的充电价格,9月曾涨到每度电0.71欧元。依这个价格,特斯拉Model 3跑100英里,要充电18.46欧元。相较下,同级的本田Civic四门车行驶同样距离,加油只需支付18.31欧元。 …
纽时:退休族不愿再重返职场 缺工、通膨问题难解 世界新闻网 12/27/2022 纽约时报27日报导,2007年至2009年「经济大衰退」(Great Recession)期间,许多年龄较长的美国人为了多赚些钱纷纷延迟退休,但如今届满65岁以上民众却倾向于退休后便不再重返职场,对整体经济造成的影响便是缺工问题无法解决,导致雇主必须加薪争取员工,通膨居高不下,联准会恐将继续升息,美国经济面临衰退风险。 联准会主席鲍尔(Jerome Powell)上个月在记者会上指出,与2020年之前的状况相比,如今美国就业市场短缺大约350万人。缺工原因包括新冠疫情造成民众死亡、移工数量减少,但流失劳工最主要还是因为退休,人数将近200万人。 报导指出,联准会决策官员与经济学家越来越相信,退休族应该再也不会回到职场工作。 华府智库「布鲁金斯研究所」(Brookings Institution)旗下经济智库「汉弥尔顿计划」(Hamilton Project)主任艾德尔柏格(Wendy Edelberg)表示:「我原本的乐观看法已经消退。现在我们看到的状况是,退休民众已经根据不必再工作而重新创建生活模式。」 疫情发生前,69岁宾州老师艾莉丝‧李柏曼(Alice Lieberman)打算再多任务作几年才退休,但疫情发生后学校采取实体与网络混合教学,由于转型过度期间遇到挑战,她在2021年暑假退休。差不多在同一时间,她的69岁丈夫霍华德‧李柏曼(Howard Lieberman)逐渐减少顾问工作,只要他也决定退休,夫妻俩便将出门露营旅行,闲余时间将投身义工。 纽约时报报导,美国发生新冠疫情初期,数以百万计劳工暂离职场或失业,后来随着疫苗接种变得普遍、各式各样纷纷重启,许多劳工开始重返工作岗位,唯一例外便是年龄较长的劳工。 统计显示,65岁以上劳工当中,重启之后并未恢复到疫情前的就业状况,流失劳工高达90万。鲍尔在上个月的记者会上说,仅管工资走高、市场非常缺人,年龄较长的民众回到职场的意愿仍未提升,某些原因在于民众加快退休。 还能上班的劳工不愿回到职场,消费者持续花费,人手不足的雇主拼命希望加聘人手,以数十年来首度出现的加薪速度开出薪资条件,薪资快速成长则让联准会官员担心通膨难以控制。 纽约时报分析,与「经济大衰退」期间相比,某些战后婴儿潮(baby boomers)世代民众现在已经年过七旬。统计显示,年龄70岁至74岁民众当中,平均每10人只有2人仍在上班或正在找工作;55岁至64岁之间的民众,平均每10人则有6人以上有工作或正在谋职。 报导指出,通膨虽然让退休族消费能力打折,但社安金的生活成本调整,则有减轻压力的效果。李柏曼夫妻便说,若有需要以兼差形式打工,但估计应该不会真的派上用场。霍华德‧李柏曼说:「除非通膨变得完全失控,否则我觉得我们生活应该没问题。」 Source IT工程师哪里工资最高?美国仅排第二 驱动之家 …
年薪201万 华为「天才少年」稚晖君疑离职 中国新闻组 12/27/2022 近日网上有消息传出,曾以「天才少年」身分加入华为、年薪高达201万元的稚晖君被爆离职,据传他将创业;社交平台知乎已上线「如何看待稚晖君离开华为」的问题,其中援引华为心声社区消息称,目前华为内部已经搜不到稚晖君的工号。稚晖君为何离职成话题,有网友表示「只有薪水是留不住天才野心的」。 市界观察报导,据知乎上一位自称「菊厂知情人」的匿名用户透露,稚晖君当初选择加入华为,就是因为华为能够容纳他全部的技术栈。稚晖君所在部门的绩效表现非常好,近几次绩效是全A,内网荣誉墙可以看到稚晖君入职华为后获得了包括总裁奖、明日之星、金牌团队等不少奖项,「肯定不是因为业务原因离职的」。 据上述知情人士表示,稚晖君此前一直在上海升腾部门做研发,对于他的请辞,华为多次挽留,但由于最近几年华为发展举步维艰,各方面限制太多,计算产品线今年人事变化很大,这可能是导致稚晖君离职的原因之一。华为内部心声社区也有帖子称,稚晖君投身机器人创业项目,并已获得天使轮投资。 据报导,当年稚晖君入职华为时在科技行业内引起极大关注,他是科技圈的明星,2018年从电子科技大学毕业后加入OPPO;2020年11月加入「华为天才少年计划」,负责华为升腾计算产品线的全栈研发,年薪高达201万元,是华为天才少年中的最高档;稚晖君在B站上也拥有227万粉丝,曾获得2021年百大UP主称号。 Source 港媒:去年至少有1400名华裔科学家离开美国回中国 世界新闻网 12/26/2022 亚洲周刊25日报导,哈佛大学、普林斯顿大学、麻省理工学院联合报告,美国1400名华裔科学家返华,全因美国司法部调查造成寒蝉效应,质疑他们对美国的忠诚甚至怀疑他们泄露国家机密,不少华裔教授被诬告起诉。 报告显示,2021年至少有1400名华裔科学家离开美国科研机构,回到中国进行研究工作。最多的是数学家与物理学家,共639人;生命科学专家,478人;工程学与电脑专家,298人。 过去20年里,中国变得富裕,科学研究中心的地位日渐提升,越来越多在美国接受培训的中国科学家回国。过去10年,中国一直招募顶级研究人员,但大多数人都选择留在美国。然而从2020年开始,离开美国的华裔科学家急升。一方面与新冠疫情有关,但更重要的是川普时代美国司法部的「中国行动计划」,声称要保卫美国科技领先的国家安全,针对华裔学者的刑事案件增加;到了拜登时代,这种刑事调查仍然存在。 此处不留人,自有留人处,中国科研经费越来越充裕,科研实力迅猛增长,吸引了大量科研精英。 随着自费留学生增加,中国成为美国国际学生的最大来源国。在截至2018至2019学年的前10年里,人数从15万攀升至37万。疫情暴发前,中国学生占美国海外留学生人数的35%,贡献159亿美元的学费。 美政府的政策对华裔学者群体造成巨大的寒蝉效应,并影响美国科研的整体水准。由于拜登政府仅仅是暂停而非结束该计划,加上美国国内政治氛围恶化,对华裔群体的伤害仍将挥之不去。 目前正在中国C9联盟高校任职的一位副教授曾在美国完成了博士项目,回中国任教。他表示,最终寻求的还是一片最能够让自己的研究自由生长的沃土,而哪里能够提供最优条件,哪里便是最优选项。另一位曾在美国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工作的青年科学家指出,中国近年来兴起许多新兴高校及科研机构,都有巨大的人才缺口和良好的科研环境,吸引了大批留美青年科学家「归巢」。 Source 颜宁发文谈父母感染新冠 再透露回国原因 … 澎湃新闻 12/19/2022 …
科技业裁员潮 不影响远距工作模式 世界新闻网 12/27/2022 去年此时,新冠疫情让许多上班族改为远距工作,湾区办公大楼人去楼空似乎很合理。不过,湾区企业和全国性调查发现,上班族每周有数日到办公室上班的情况愈来愈普遍,这一趋势可能持续到2023年。 过去六个月,许多出于必要而实施远距工作政策的企业,已经开始适应每周两到三天在办公室工作的节奏。这个节奏可能具有长期性,因为过去供不应求的就业市场让一些管理人员不敢强迫雇员回办公室上班,以免他们跳槽。然而,科技业最近大量裁员,已让企业降低这种忧虑。 不过,专家认为,目前的裁员潮并不代表远距工作模式即将结束。 史丹福大学研究远距工作趋势的史丹福大学经济学教授布鲁姆(Nicholas Bloom)表示,湾区许多上班族2023年会继续维持远距工作模式,企业裁员活动在上半年也会继续进行。他说:「职场工作模式在过去六个月里一直保持稳定。」 布鲁姆的最新研究发现,美国现在约30%的有薪工作日是在家中完成的,只有疫情第一年时的一半,但这个比例在2023年和可预见的未来可能保持不变。 布鲁姆指出,疫情初期,许多企业的混合工作方式可以让员工选择何时进办公室、何时在家工作。但是,这个方式产生许多问题,包括办公室员工很难通过视频或电话与在家工作的同事进行协作。 布鲁姆说,上班族现在通常会在周二到周四出现在办公室,很难因为不想进就不进,因为如果不出现,就会影响其他员工。 旧金山软件开发商Envoy是一家正在逐渐增加员工办公室工作日数的公司。首席执行官加迪亚(Larry Gadea)表示,他们已经试行过让员工自选进办公室的日子,但现在计划要求员工从明年1月起周二到周四进办公室。 加迪亚说:「在目前的经济环境下,我的确认为,企业比较有信心做出艰难的决定。」 不过,布鲁姆的研究发现,如果把雇员对远距工作的重视程度具体化,大致是在根据生活成本加薪的基础上再加薪8%,才愿意回到办公室上班。然而,许多公司宁愿给员工更多的工作灵活性,也不愿意提供这么高的加薪幅度,而且,让员工在家工作还可减少对昂贵办公室的需求。 布鲁姆说:「在资本主义经济中,只有能让企业赚钱的事才有办法生存下去。」 Source IT工程师哪里工资最高?美国仅排第二 驱动之家 12/17/2022 放眼全球 200 多个国家和地区,IT 工程师几乎都是高收入群体,那么哪些国家的 …
美制裁效应 中国芯片黑市价暴涨500倍 世界新闻网 12/27/2022 美国管制出口中国高端芯片(芯片)开始出现后遗症,由于高端芯片取得不易,不仅导致中国芯片黑市报价暴涨500倍,也使得芯片走私日益猖獗,严重打乱市场行情。 美国先在10月上旬祭出管制措施,控管高端高速运算与GPU、CPU等芯片输入中国,超微、辉达等美企的高端芯片出口都受阻,虽然后续释出缓冲期限,但已凸显美方打压中国取得高端芯片的决心。 美国又在本月15日将35家中国实体纳入贸易黑名单,当中包含有「AI芯片第一股」之誉的寒武纪在内的21家AI芯片实体,不仅加大管控中国芯片业,更落实美国阻挠中国发展高端芯片的方向,明订任何机构若要提供美国技术给清单内实体,须先向美方申请极难取得的许可证。 美国商务部工业和安全局局长艾斯特维兹坦言,相关措施是严格限制中国「利用AI、先进电脑和其他强大商业化技术,进行军事现代化和侵害人权」的能力,这项工作将持续进行。 然而,面对美方严打高端芯片,中企开始采用变更设计等方式避开管制之际,由于高速运算应用是未来电子业必走的趋势,中国当地对高端芯片需求火热,使得当地黑市交易热络,报价更是暴增500倍,利润惊人,使得芯片走私日益猖獗。 相关效应已引起国际财经媒体关注,金融时报点出,不久前一位挺着大肚子的中国妇女在珠海与澳门边境遭到海关拦截,发现肚子里的不是胎儿,而是202颗芯片,以及九支手机。这也显示芯片借由走私进入中国相当猖獗。 在美国实施管制之前,中国一年约进口价值3500亿美元的芯片,平均每月500亿颗。 贸易量如此之大,加上美国的管制如此全面,意味着中国几乎无解。但过去曾遭到制裁的国家始终都有路可走,例如通过本国企业在海外子公司,或在海外成立空壳公司取得产品,再走私进入国内。 业界人士分析,美国试图阻止中国取得军事用途的高端芯片,但大部分军用芯片都是旧型芯片,汽车用的旧型芯片,也能用于飞机、无人机及飞弹。 因此,中国军方需要从海外进口的高端芯片,只占了军用芯片的一小部分而已。 Source 中国千亿美元挺芯片?中芯:没收到通知 一直有补贴 世界新闻网 12/15/2022 对于市场传闻中国官方将投资规模超千亿美元规模的资金扶持中国国内芯片业,据21世纪经济报导,中国芯片大厂中芯国际投资者关系部门相关人士回应称,「现在媒体都在传,但是我们公司没有收到具体的文档通知,我们一直有国家补贴的。」而另一家芯片厂芯源微投资者关系部门相关人士称,「一直是传闻,我们没有接到相关消息,不太确定这个消息的真伪。」 此前,市场有传闻称中国官方拟投资总规模1,430亿美元扶持中国国内芯片企业,主要用于鼓励中国企业购买本土半导体设备,提供20%采购成本补贴。该计划将持续5年,通过补贴和税收减免等形式,最快有望在2023年第1季实施。证券时报报导,多位业内人士表示并未听闻,也有质疑可能是「炒冷饭」,炒作和汇总过往国家扶持集成电路产业的投资事项。 中美科技战仍在延烧,特别美国今年以来加大力道对陆半导体产业进行制裁。美国在8月通过并生效《2022芯片与科学法案》中,提出对半导体制造以及半导体设备厂商进行补贴,提供25%的先进制造业投资税收抵免,但接受投资税收抵免的企业不得在中国等地扩建半导体生产设备;另外,美国商务部产业和安全局(BIS)在10月7日修改出口管制条例,进一步限制中国获得先进计算芯片、开发和维护超级计算机以及制造先进工艺的能力。 Source 路透:中拟砸人民币1兆元扶持芯片业 与美竞争 …
美版拼多多Temu美国下载量居冠 然而隐忧也不少 世界新闻网 12/26/2022 来自中国的平价电商「拼多多」今年9月进军美国,推出网购应用程序「Temu」,短短四个月席卷电商市场,下载达1080万次,而且根据分析公司Sensor Tower公布的数据显示,从11月1日至12月14日这段期间,「Temu」打败所有类别,成为国内下载次数最多的应用程序,堪称美国版拼多多。 近来因为地缘政治紧张加上新冠疫情,业界已经降低对中国产品的依赖,许多企业也将生产线外移,但是「Temu」大受欢迎,显示低价的中国商品对美国消费者仍有吸引力。 不过,12月已有消费者抱怨拼多多送货慢且退货手续麻烦,对小商家也不再优惠,客服态度也不如11月的热诚。 「Temu」9月营运时,对「拼多多」只字未提,不过网站已经承认母公司位于中国上海,来自波士顿,在全球各地采购商品,由德拉瓦州(Delaware)的公司负责国内业务。 受到通膨和经济衰退影响,消费者精打细算,于是提供大幅折扣和优惠券的「Temu」深获买家青睐,麻州达特茅斯市(Dartmouth)一家仓储公司经理、68岁的凯西‧贝内蒂(Kathy Benetti)就是其中一人。 华尔街日报报导,感恩节首次浏览Temu网页时,原本没打算血拼的贝内蒂,被便宜的价格吸引,一口气采购14件商品,结帐90元,尽管到货需要7到15个工作天,但是贝内蒂女士毫不在意,因为商品都比亚马逊网站(Amazon.com.)来得便宜,几天后她再度上网采购圣诞节礼物,又花了223元、采购多达34件商品。 根据研究公司YipitData数据显示,像贝内蒂女士这种一买再买的买家让「Temu」11月销售额比10月足足增长约四倍,而且在黑色星期五购物期达到顶峰,在七天内平均单日销售额达700万元。 「Temu」拷贝中国拼多多模式,鼓励一般消费者加入团购,降低售价,而且和拼多多一样,如果消费者在社交平台上为「Temu」宣传,还会致赠优惠券或其他奖励。 譬如联想(Lenovo Group Ltd.)一款无线耳机售价8.47元,比亚马逊网站便宜40%,消费者使用优惠券,只需3元;联想产品页提到,通过「Temu」平台已卖出超过10万副。 贝内蒂女士12月初得知可以通过向朋友推荐「Temu」的方式赚取10元,打算与姊姊对外分享推荐链接,并将考虑退出亚马逊高端会员资格。 「Temu」的发言人表示,该公司通过链接拼多多供应链来提供低价商品,从而节省成本并让利给消费者,同时「Temu」也提供卖家更好的生产与库存管理平台,从而降低成本。 Source 电动车充电居然比汽油车加油贵?有解决之道 世界新闻网 12/25/2022 俄乌战争爆发后,电价飙升使得在欧洲开电动车的成本大增,有时候甚至比传统汽油车还贵,这可能威胁欧洲汽车电动化的转型。但如果仅在住家或公司充电,少用费用较高的快速充电站,开电动车仍然比较便宜,想为环保尽心力的消贵者可以留意。 电动车成本增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