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中产阶级已经被掏空了

美国中产阶级已经被掏空了 美联储为避免灾难而采取的干预措施,使得美国更容易遭受像2008年和2020年那样的金融危机。 文|迈特・彼得森(Matt Peterson) 3/14/2021 几十年来,凯伦・佩卓(Karen Petrou)一直扮演着银行、中央银行与大型投资者的顾问和导师的角色,帮助它们克服不断演变的货币和监管政策所带来的困惑。这是一项将冷静的分析置于主张之上的工作。 今天,随着她的新书《不平等的引擎: 美联储和美国财富的未来》的出版,情况发生了变化。佩卓告诉我: “这本书想做的事情是铸剑为犁”,本书是佩卓的第一本书,书中指控美联储处于一场不平等危机的中心,正是这场危机掏空了中产阶级。她认为美联储误解并误诊了美国的经济问题。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美联储为避免灾难而采取的干预措施,使得美国更容易遭受像2008年和2020年那样的金融危机。低利率和其他美联储的非常规货币政策都未能推动中产阶级的财富增长,即便股市已经大幅上涨,但它让美国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不平等。 佩卓认为,问题始于分析错误。她表示: “谈论统计错误可能看起来有点古怪,但糟糕的数据会导致糟糕的政策”。美联储本身似乎有时也同意这一观点。上周,美联储理事莱尔 ・ 布雷纳德(Lael Brainard)在一次演讲中承认,美联储过于依赖单一的失业指标,掩盖了劳动力市场的主要问题。布雷纳德是拜登政府提名的财政部长候选人之一。这种坦诚正是佩卓所希望看到的,尽管她希望能早上十年。 上周,我打电话给佩卓,听她详细介绍了自己的观点,并联系美联储请其置评。一位女发言人指出,美联储主席杰伊 ・ 鲍威尔(Jay Powell)最近在新闻发布会上讨论了美联储在解决不平等问题上的作用,他说,“我们希望建立一个人人都能参与的经济”。 为了清晰起见,我和佩卓的谈话记录经过了缩减和编辑。 《巴伦周刊》:你写道,美联储的政策针对的是一个不复存在的中产阶级,因此政策是失败的。中产阶级发生了什么? 凯伦・佩卓:中产阶级被掏空了。身为中产就意味着经济宽松、家庭安全以及子女能过上更好生活的想法已经过时了。除了最上层的10% ,这个国家所有人的债务都超过了他们的资产。举个例子,2018年,当美联储认为经济处于“良好状态”时,四分之一的中产阶级放弃了他们负担不起的医疗,这可不是中产阶级该有的样子。 《巴伦周刊》:为什么这对货币政策很重要? …

网友分享: 北美 Faculty 申请小结

北美 Faculty 申请小结 By  Yutuo 02/26/2021 1. 实力永远是第一位的。需要有top的publication,但是实力未必体现在top journal/conference的数量上 — 0和1的差距往往要比1和10的差距大。越是top的学校,往往并不单纯的去看数量,而更看重工作本身的impact。一篇有1000个citation的工作可能比10篇100个citation的工作更有意义。如果用谈恋爱相亲做类比的话,这部分就相当于颜值,学历,财富等硬通货,但是具体怎么衡量综合实力,每个人的标准会略有差异,但总体上有一点,那就是只少得有一处吸引人的地方。 2. 运气也是非常重要的。你的方向是不是他们最需要的最感兴趣的,你和committee是不是投缘。这一点有点玄幻,就好像两个人的结合,虽然大体上讲究个门当户对,但是也绝非按照硬实力配对。这里需要讲的一个trick就是,如果research没有办法做的非常深入的话,那么也可以往广度发展,做交叉学科,这样做的好处至少有3个: 1) job talk的时候故事非常好讲,motivation会非常strong; 2) 由于是交叉方向,往往committee的人很难有人对你的领域完全理解,这也就为你创造了很多迂回空间,也不容易被人一眼看穿 — 增加一些神秘感是很有帮助的,尤其是在自己的硬实力并非无懈可击的时候; 3) 投简历的时候选择面更宽,不一定限制在本专业。以我知道的CS PhD为例:最终去的department包括:Information Technology/System/Management/Engineering, Industry …

巴铁采用孙子兵法,切断印军重要水源,这对战局有何影响?

巴铁采用孙子兵法,切断印军重要水源,这对战局有何影响? 02/20/2021 巴铁采用孙子兵法,切断印军重要水源,这对战局有何影响? 近日,巴铁采用孙子兵法,切断了印军重要的水源,原来这个国家正式开工阿莫·巴沙大坝的建设,在孙子兵法中就有关于如何利用地形来作战的篇幅,那么这将对战局有何影响呢?对此不少网友表示:巴铁这次干得太漂亮了,一旦这座大坝完全建成,那么印军的重要水源就等于一夜之间被掐断,印度也将完全落入被动局面,对此新德里表示:这背后肯定有高人在指点。 对于巴基斯坦建设大坝一事,印度方面自然也是非常不满的,毕竟水源被切断对印度而言绝对不是一件小事,因为这座大坝就坐落在印度河上流地区,而印度民众的生活生产用水,都需要从这条河中取水,甚至将影响到印度农业的生产,但巴基斯坦在自己控制的范围内进行基础设施建设,还轮不到印度来指手画脚,就算不服气也只能选择憋着。 巴基斯坦建设这座大坝也拥有非常积极的意义,因为巴基斯坦随着发展的需求,也需要更多的能源,而这座大坝一旦建成,无疑能够给巴基斯坦国内提供大量电力资源,同时大坝一旦建成,对巴基斯坦国内的农业灌溉也有着非常积极的影响,并且还能够减少洪涝灾害的发生,总体而言,这座大坝的修建是利大于弊的,当然在修建这座大坝中,巴基斯坦也获得了不少来自东方的帮助。 一旦这座大坝完全建成,将成为巴基斯坦手中非常重要的筹码,毕竟印巴两国的敌对关系已经持续了数十年,而且印度总是在边境问题上咄咄逼人,同时向巴基斯坦索要克什米尔地区的主权,有了这座大坝,巴基斯坦就能够进行反制,如果印度敢发动战争,那么巴基斯坦就敢切断印度河的水源,从而迫使印度方面不敢轻举妄动。 目前印度依然在边境地区屯兵百万,并且将巴基斯坦视为最主要的敌人,如果单论军事实力,巴基斯坦显然不是印度方面的对手,所以这个国家也只能选择从一些非常规的手段上出发,从而让印度保持清醒,不要一事之间做出冲动的事情,当然一旦大坝建成,这座大坝也将成为印度的主要目标,但是想要摧毁大坝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为巴基斯坦必然会重兵防守,以阻止印度突然袭击,而且大坝建成后会积蓄大量水源,如果坝体被毁,很可能将引发洪涝灾害,那么位于下流的印度自然不能够幸免。 看来针对巴基斯坦建设大坝一事,印度最好还是选择协商的方式来调解印巴两国的矛盾,毕竟军事手段绝对是最糟糕的选择,对印度也没有任何好处,一直以来都是印度采取咄咄逼人的姿态,如果印度愿意谈判,巴基斯坦方面自然也愿意与印度达成共识,共同开发利用印度河。 原文链接>> Pakistan finally gives green light to controversial Indus dam in Kashmir By GCR Staff 02/20/2021 …

Russian School of Mathematics

为什么新冠疫情在美国最冷的时候缓解

为什么新冠疫情在美国最冷的时候缓解 By Yun Mu   02/20/2021 最近五周,美国每周新冠新确诊病例从1月初全国高峰时的170多万例下降到本周的60来万例,并且每个州的病例数都在下降。有人说是因为旅行减少,有人说是因为疫苗接种,还有人说是其它原因。 去年研究人员在知名综合科学期刊Nature上发表文章,预言因为北半球寒冷的冬季将来到来,未来的几个月的新冠疫情将明显加剧,新冠病毒将迎来全盛时期。特别是在那些新冠病毒尚未得到控制的地区例如美国。 这是因为许多病毒性呼吸道疾病,都有着在寒冷的冬季中加剧的规律。实验室研究表明,新冠病毒在干燥寒冷的的环境中存活更长, 冬天居民为了保暖而密闭门窗,造成通风不良,这样的室内环境有利于新冠病毒传播。 但是,本季美国的冬天有点奇怪,在去年12月21日进入冬天以来,在新年前后气候比较温和,严寒珊珊来迟,到了现在似乎才达到冷的高峰。然而,新冠疫情在寒冷的日子缓解了。 根据以色列一项最新研究,辉瑞(Pfizer)的新冠疫苗在注射第一剂后的有效率可达为85%。因为一般疫苗接种14天后才会产生有效的特异性抗体, 在这项针对9千名医护人员的研究中,在接种第一剂后的15天到28天,出现新冠症状的人数减少了85%。但还需其它研究来证实。 不过,美国15天前接种新冠疫苗的人数也不过是总人口10%。相比之下,以色列15天前接种人数达到总人口的60%, 但只从1月初高峰时的近5.9万例下降到本周的2.7万例,下降的幅度为37%,远低于美国的65%,看来疫苗或许发挥一定的作用,但并不是主要的作用。 Credit to Worldometer 新年后美国的旅行减少,并加强了社交距离,戴口罩和勤洗手等预防措施。美国现在要求人们在机场等联邦设施戴上口罩。这些简单的公共卫生措施应该在疫情防控方面取得一定的成效。 但是,尽管东亚和东南亚多国是依赖这些简单方法来控制疫情的,他们采取的措施远比美国严厉的多。而美国无论是严格措施的州还是可以不带口罩的州的确诊率都下降了,并且全球的新冠疫情在1月以来也普遍缓解了。可见其中可能还有其它原因。 Six Spaces Home Staging 新冠病毒属于一种单股正链RNA冠状病毒。一般而言,RNA病毒容易突变。尽管新冠病毒是变异相对缓慢的RNA病毒。但是它们也会每个月都发生变异,关键是这些变异使否改变了它的传染性,致病力,或使已有的疫苗失效了。 那会不会是病毒的传染性和致病力变弱了呢?有这种可能,这次下降是世界性的, 多国的拐点都是从一月开始的。全球每周的新冠新确诊病例从1月初高峰时的520多万例下降到本周的250多万例。 1918年的西班牙流感曾经穷凶极恶,它当时也是在2月份被看到变得温和起来的。尽管该病毒并没有消失,但它因为变异而弱化, 伤害力大减,逐渐演变成了季节性流感病毒中的普通一员。希望新冠病毒也走上同一条路。 自从英国科学家于9月20日首次在英国检出B.1.1.7该变异病毒株以来,11月中旬,在伦敦所测的新冠病例中,约有26%是由该变异病毒株导致的。英国估算该变种比其它种株的传播力增加了40%至70%,后来又说该变异可增加临床疾病的严重程度。 …

哈佛教授沃尔特:四个要点说明美国的好运即将用尽

哈佛教授沃尔特:四个要点说明美国的好运即将用尽 文章来源: 星岛日报 01/31/2021 《外交政策》杂志近日刊出美国哈佛大学国际关系教授沃尔特的评论认为,美苏上个世纪冷战的结果是出现了短暂的单极世界,全世界已没有任何强大的竞争对手能挑战美国,可今天还是这样吗?美国人现在还能继续认为世界就是他们的囊中之物吗?不管他们表现得如何不负责任,事情总是会好起来?可能是,但也可能不是。以下为沃尔特的论点,以四个原因解释为什么说美国的好运可能正在耗尽: 首先,美国自建国以来所享有的自由安全已不像过去那么稳固。举个现成的例子: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新冠病毒的致死人数已超过了美国在一战、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期间的战死人数总和。而且我们还得知,有一股外国势力(一般认为是俄罗斯)最近非法侵入了大量政府信息系统,其中许多系统还是美国国家安全体系的一部分。 第二大隐忧是中国,这是一个比前苏联更强大的对手。从1776年到上世纪90年代中期,美国人可能收获到了一长串胜利,但自那以后,中国的成绩单更为亮眼。中国的经济规模将很快大幅超过美国,它早已远离毁灭性战争的威胁,其统治精英也相信他们注定会成为本世纪的一大(如果不是唯一的)领导力量,他们的制度模式总体运行良好,他们充分参与关键国际机构的活动中并出现在这个世界的每一个地区。 Six Spaces Home Staging 质疑美国是否会持续走运的第三个依据是,美国人已开始自己伤害自己。伤害清单很长:故意制造出来的两极分化以及由此产生的政治僵局使得美国难以及时采取行动去应对重大问题;对“自由”盲目崇拜以至于数百万美国人认为在疫情期间拒不佩戴口罩不是愚蠢的行为而是英雄壮举等等。 还有气候变化。如果大气层继续升温,那么无论多么有利的地缘政治条件都无法拯救美国。拥有一个庞大的经济体、一群训练有素的科学家和工程师以及一个具有创新能力的私人部门,可能有助于美国以各种方式减轻、适应和调整环境问题带来的压力,但他们所要应对的挑战却每年都会变得更加严峻。 原文链接>> VOICE America’s History of Luck Is Running Out The country’s rise was …

封城找出商机!他靠「卖小东西」 1天赚1.6万美元

Six Spaces Home Staging 封城找出商机!他靠「卖小东西」 1天赚1.6万美元 联合新闻网 01/26/2021 英国广播公司BBC报导,当地20岁男子格列佛(Ben Gulliver)在封城期间贩卖人们急用商品,一天最多赚1万2000英镑(约1万6650美元)。 原本担任美发沙龙店经理的格列佛,放无薪假时认为是「发展副业」的最佳时机,于是他浏览YouTube影片寻找创业灵感,最后决定贩售人们最迫切需要、但封城时难以取得的商品,好比洁牙设备、健身器材,DIY小物等。 格列佛自曝从小就想当老板,「求学阶段会花15便士买棒棒糖,再以1英镑卖给同学。」 格列佛说自己总是很积极询问关于做生意的问题,甚至16岁就去日本出差:「当时很想家,但那次疯狂的经验让我学到很多,最大收获是要创建人脉。」 格列佛售出数千件洁牙商品后,将整个业务以6位数卖给美国投资者,目前他已辞了原本的工作,全力发展健身器材以及其他产品的网络销售业务,甚至已有「稳定的收入」能雇用朋友帮他做客户服务。 格列佛想帮助年轻人创业并提供他们建议,认为他们只欠一个前进的推力:「只要有笔电、电话跟网络就能创业。」格列佛并鼓励想创业的人别放弃自己热情之所在,因为「人生可能在一夜间就彻底改变。」 Lockdown entrepreneur Ben Gulliver urges others ‘never give up’ BBC …

网友分享: 零基础商科转码工找实习经历

By GY CS 01/12/2021 晃眼之间,从写下第一行代码,到今天差不多刚好一年了,一年前在银行干着不喜欢的工作,每天度日如年下班后躺在床上对着天花板能发呆几个小时的日子仿佛还在昨天。这一路走来真的很不容易,但是又真的很幸运,感谢互联网,感谢那些在网上分享自己转行经验的前辈们,如果不是偶然发现了一个学姐的转行心得,也不会发现原来路还可以这样走,所以现在轮到我来分享一点点这个秋招的找实习心得了,希望也能够对屏幕那头的你一点点小帮助。 1)背景:我是商科零基础转码的,转cs差不多刚好一年,这个秋招面了8家公司,拿了4个offer,中奖了2个flag。诚然我是非常幸运的,不可否认运气在找工作中真的占据非常大的部分,但是在不可控的运气之外,我觉得还是有很多小心得可以跟大家分享下。 2)前期准备:简历很多人都把刷题放在找工第一步,但是经过这个秋招,我深刻地意识到简历关其实是最难过的一关,很多公司拿到面试你就已经成功了一半了,所以我认为早点开始有针对性的做项目,build up your resume才是重中之重的第一步,尤其是对于没有实习经历的转专业选手来说,早点开始做项目,早点开始准备简历,这样才可以在秋招一开始就自信投出你的简历。 没有实习,项目来凑: 作为转专业选手,简历上自然是一穷二白,真的一点相关经历都没有,所以我很早就开始跟着udemy这些网站做项目。关于做什么项目地里面有非常多的分享帖大家可以自己做下功课,我建议是热门框架常用的技术最好要有一个项目,并且最好是所有项目代码都上传到github,能够deploy最好deploy,这样放在简历上非常有说服力。 简历尽量match job description:很多公司第一步筛选简历其实是机器筛选,有些是hr自己筛(但是我认为很多hr并看不懂你的项目有多难,多复杂,他们只看你的经验是否match),所以简历关键词非常重要,要尽量match job description上的skills,然后每个你列出来的skill最好能够在你的实习经历或者项目经验中体现出来。 多看前辈的优秀简历,简历一定要多找几个人改:一开始我写简历的时候也很不知所措,不知道怎么用英文很好地描述项目,所以我当时是疯狂在LinkedIn上看前辈们的优秀简历,很多人会把自己的简历po在LinkedIn,可以看他们的实习跟项目描述,多看多学,地里面的改简历帖子也可以多看。简历一定要反复修改,可以多找工作了的学长学姐帮忙看看,一定要找学校的career service advisor帮你看看,虽然他们可能不懂你简历写的那些东西,他们往往能够从hr角度对你简历的格式/字体/排版/措辞等提出意见。 3)前期准备:刷题刷题没什么好说的啦,对每个cs学生都再熟悉不过了。我其实觉得美国这种考算法题筛选人的方式真的是大大利好咱国人同胞,论勤奋努力做题咱真的都是数一数二,我当初就是听说cs面试就考刷题,然后就虎头虎脑地觉得诶这个活我能行,然后就一腔孤勇转了cs。每个人的刷题方法都不一样,这里我就说一下我自己的刷题方法(并不一定适用所有人)。 很多转专业的同学都会问,我补基础到什么程度才可以开始刷题。我自己当初也有这种疑问,因为觉得自己真的什么也不会也可以刷题吗?我记得当时一个cs同学跟我说,你会写for loop了就可以开始刷题了,遇到不会的你就现学,刷着刷着你就都会了。这基本就概括了我从0到500+题整个过程。我是学了一半cs61a,基本会写python之后就开始刷题了,一开始我有快速跟了下某章的入门课程,囫囵吞枣地了解了下基本数据结构。刚开始刷题我都是直接看答案,看到不会的数据结构跟算法,就google搜讲解视频,然后做笔记,然后再不停刷同一类型的题,这样刷了100+题的时候就对基本的题型以及常见的解法有了一点了解(属于看到题大概能知道是什么题型什么解法,但是自己写就会写的磕磕碰碰基本跑不过)。我认为刚开始刷题真的没必要自己在那死磕半天,直接看答案学习最规范最优秀的解法跟思路这样上手比较快且不会有太大挫败感。 再之后就是按照分类tag,从高频到低频,重复刷,对于经典的题型认真看不同的解法,分析时间空间复杂度,做笔记,总结模版,总结套路,我始终觉得刷题其实就是个熟能生巧的事情,你各种套路见的多了,之后自然而然可以见招拆招。 除了把题做出来,怎么在面试过程中跟面试官进行很好的交流也很重要,大家平时可以多给朋友讲讲题,或者跟朋友mock一下,推荐使用Pramp,我有段时间有每天都在pramp上mock,mock过程真的能学到很多!!面试中,我一般是会上来大致思路讲一下,然后得到面试官认可再开始动手写题,然后在写题过程中,我是会一边写一边说解释,然后还会写comment的,写完题之后我会快速看一下有没有edge case,然后再分析一下复杂度。 …

研究:武汉冠病实际感染人数或为确诊病例十倍

12/29/2020 中国公共卫生部门进行的一项研究表明,今年年初在武汉暴发的冠病疫情实际规模可能是记录感染人数的近10倍;但总体感染水平较低,距离防范疫情复发的群体免疫还有很大差距。 根据彭博社报道,这项由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在4月对3.4万余人进行的全国冠病血清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武汉社区人群冠病抗体阳性率为4.43%,即这些人体内检测到冠病特异性抗体,表明既往可能感染过病毒。 这个比例表明,拥有大约1100万人口的武汉,可能有高达50万人感染过冠病病毒;这是4月中期卫生当局报告的当地确诊病例5万例的10倍左右。 另据中国疾控中心昨天在官网发布的新闻稿,上述调查发现武汉之外抗体阳性率低得多。武汉外的湖北市州抗体阳性率0.44%;而湖北之外,包括北京、辽宁、上海、江苏、广东和四川在内的六个省份共1.2万余人中,仅检测到两例抗体阳性,阳性率极低。 武汉的调查结果意味着,即使是中国疫情最严重的城市,也仍然容易遭受疫情的卷土重来。在流行病学家看来,至少有一半的人群需要接触病毒,才能达到群体免疫的最低门槛。例如西班牙和瑞士今年春季的抗体阳性率分别高达6.2%和11%。虽然这一数字均高于武汉的4.4%,而且是在随后席卷欧洲的疫情浪潮之前,但仍未达到群体免疫阈值。 疾控中心新闻稿还说,本次调查是中国首次对不同流行水平地区基于人群的大规模冠病血清抗体阳性率调查。  彭博社对该研究调查分析指出,中国最初因处理疫情不力导致全球蔓延而受到国际上的批评。美国对在武汉的确诊数字统计也提出了质疑,而随着疫情在欧美的大规模暴发,更增加了人们对中国篡改数据的怀疑。 此次血清数据虽可能重新引发这些讨论,但考虑到检测能力或有限,医院因患者突然激增而人满为患,卫生当局在疫情暴发期间低报病例是很常见的。加之冠病病毒具有让其中一些感染者不出现症状的能力,加剧了统计数字准确性的困难。 原文链接>> 福奇:美国要获得冠病群体免疫力 需要90%人群接种疫苗 文 / 林煇智 12/27/2020 (早报讯)美国顶级传染病专家、国家过敏症和传染病研究所所长福奇表示,要获得冠病的群体免疫力,可能须多达90%的美国人进行疫苗接种,或通过感染病毒获得免疫力。 据报道,福奇早先认为须60%至70%人口获得免疫力后才能达致群体免疫。但是,他在本周接受《纽约时报》采访时表示,自己一直在根据新证据提高这一估计,并感觉到美国人更愿意信任这一数据。 福奇表示,民调显示,只有大约一半的美国人会接种疫苗。他称,群体免疫须70%到75%的人士获得免疫,但现在的民调显示有60%的美国人愿意接种疫苗。因此,他将免疫人士的比例提高至80%到85%。 福奇说,尽管几乎无人提及,但他认为,遏制冠病病毒可能须要接近90%的人士获得免疫力,这几乎与遏制麻疹暴发所需的免疫力差不多。同时,福奇也表示,因为仍有许多美国人反对接种疫苗,这可能会使达到90%的阈值变得困难。 一份民调显示,大多数接受访问的美国人在立即接种疫苗和接种前等待一段时间之间存在分歧。当被问及他们为何会推迟甚至不接种疫苗时,在绝大多数犹豫不决的人中,有62%的人士表示他们担心这种疫苗不安全。 近期报道显示,辉瑞疫苗的严重过敏反应消息披露后,民众对美国政府订购的冠病疫苗安全性担忧有所增加。但是,即使如此,卫生专业人员仍支持继续推出疫苗,并强调这种不良反应很少见且很容易被治愈。 原文链接>> 特朗普重启竞选活动 福奇:将给疫情添麻烦 文 …

一位中产爸爸的怒吼,没人能告诉家长,教育是用来分层的

2020-12-27 这是一篇2020新浪教育盛典上教育演讲的文字整理。演讲者是一位大学教授,同时也是一位四年级小学生的爸爸。 他演讲的题目是:《教育,我们这一代父母的迷茫》。他以一名中产家长的身份,阐述了当前教育改革家长的迷茫与困惑。 语言很犀利,未必代表主旋律,但是他的困惑和呐喊或许能代表当下很多家长的心声。 演讲者,储殷:中国人民大学法学博士,国际关系学院教授。《我是演说家》全国冠军。 刚刚主持人说心理教育很重要,生命教育很重要,一听我就浑身发麻,你们知道吗?因为这些年教育改革一个前提就是这个好重要,这个特别重要,然后我们来加一门考试吧! 体育好重要,我们来考体育!美术好重要,我们来考美术!现在生命教育也很重要,你想干什么? 你们觉得教育改革这么多年,你们孩子的负担是增加了还是减少了?我们教育改革讲了半天,怎么孩子越来越累了?因为哪个重要就要考哪个。 我真的觉得好害怕,孩子老读书,不搞体育,我们就来考体育;孩子老读书,没有时间学音乐,我们就来考音乐…… 来吧!让我们用考试的方法解决应试教育的问题! 我从来没有感觉到做一个中国家长那么失败。 比如我们刚才讲自信,我怎么教我孩子自信?我自己都不够自信啊,我孩子小学四年级拿他的数学题给我做,我不会做呀! 我最后只有发出非常虚弱的声音:爸爸是个文科生,找你妈去,你妈是理科生。 我把题目辅导完已经精疲力尽了,还要教价值观。 我们今天的教育怎么了?教育改革喊了这么多年,学生的负担越来越重,家长的负担越来越重,社会的焦虑越来越明显,可是我们看看今天所讲的这一切东西跟10年前讲的有任何变化吗?没有任何变化。 那我想问一下,那我们的教育改革到底做了什么?改革成不成功不要问设计者,要问我们这些实际改革的承担者,我自己作为一个家长,一听到教育改革,我就哆嗦: 又要收钱了是吧?又要考试了是吧?你们又想怎么样?3:00孩子放学,我5:30下班,中间这两个半小时谁来解决? 上重点高中的名额就那么几个,人人都要考大学,985、211就这么几个。我告诉他这不重要吗? 告诉孩子成绩不重要?分数不重要?作为一个家长我说不出口。 我们知道这个时代如何惩罚成绩不好的人,不要拿小概率的事件忽悠我们。每个人都知道,如果你上不了好大学意味着什么? 如果成绩不重要,北大老师的孩子就别上北大附中,就别上北大附小,把名额让给我们这些在意成绩的人好不好? 你们发现没有,清华北大都有自己的幼儿园,附小附中,上的不亦乐乎,然后告诉我们:“你们这些家长要保持淡定!” 你逗我呢?我能相信你吗? 我都比你差这么多了,我的孩子比你差这么多?我们靠什么?那不得靠玩命吗。 教育对于我们这些中等家庭而言,不就是通关吗?什么教育是成长啊,成长的前提是你要有机会成长啊,为什么海淀区竞争这么激烈,因为那样全中国最多的考里。考二代为什么会那么累?因为所有的考一代都知道:考试是硬道理! …

通过垄断就能赚大钱,资本当然不愿意创新

2020-12-15 国家要对互联网巨头们动手了! 12月8日,银保监会主席郭树清说:“大型科技公司利用数据垄断优势,阻碍公平竞争,获取超额利益。” 12月11日,中央公开表态: 强化反垄断和防止资本无序扩张 12月11日晚,人民日报发文,劝诫互联网巨头: 别只惦记着几捆白菜、几斤水果的流量;不要痴迷于急功近利、不热衷于短期变现;在科技创新上要有更多担当、有更多追求、有更多作为;科技创新的星辰大海、未来的无限可能性,其实更令人心潮澎湃。 这一切的信号都标志着一件事,那就是互联网巨头们的社区团购业务,将迎来政府的重拳整治。搞个生鲜卖菜业务而已,还是低价卖,为啥非要管?因为互联网巨头搞的这个生鲜社区团购,对国家而言有害无益。生鲜社区团购可以搞,但不是现在互联网巨头的这种搞法。疫情后的商机  过去几年被屡屡证伪的生鲜电商,在今年的疫情中得到了市民的广泛认可,焕发出了勃勃生机,令人刮目相看。中国人买菜必须要去菜市场的习惯,被疫情给硬生生的改变了。而这一切,被互联网巨头给敏锐的发现了。 4月,滴滴下场,成立生鲜电商部门。 6月,国美电器入场。 7月,美团入场。 8月,拼多多入场。 9月,阿里巴巴入场,副总裁侯毅直接任负责人,被CEO张勇定为阿里的1号项目。 11月份,连字节跳动都要下场了。 互联网巨头们简直都疯了,无论有没有电商和生鲜基因,都要来抢这个市场。为占领市场,他们给出了0.99元/袋的蔬菜价格,一个社区小贩永远给不出的价格。因为这个价格,比他们的进货价还要低,甚至比他们上游的批发商的进货价还要低。巨头们上哪搞来的货源,居然这么便宜,卖这么低价他们有钱赚么?当然没钱赚,卖一袋亏一袋,而且亏损非常严重。  滴滴的CEO程维宣称: 投入不设上限,全力拿第一。 烧钱换市场,打垮所有竞争对手后依靠垄断地位再提价获取暴利,这一招已经被证明为是一条简单粗暴可行的赚钱道路,资本特别的喜欢。实际上,自2010年之后,中国的互联网领域的成功者靠的都是这套玩法。不成功的人,也是这个玩法。还记得1块钱打车的网约车大战么?还记得点外卖不要钱的外卖大战么?哪怕失败的蛋壳公寓,其高收低租的亏钱玩法,其实也是同出一脉。烧钱抢市场,垄断后再提价。也就是蛋壳玩砸了,不然过几年后大家就可以看到房租疯涨的奇观了。当所有的竞争对手都被淘汰,市场上只剩下3个以内的寡头时,垄断就出现了。今天的你,还能享受到低价么? 滴滴和美团当年给的补贴,你还拿得到么?不被大数据杀熟收个高价就不错了。  外卖越吃越贵,餐厅越赚越少。如今,巨头们把手伸向了你我的菜篮子。 中国有反垄断法,但几乎没有对本国企业用过。很长时间以来,中国一直是支持本国企业做大做强的。因为和国外巨头企业相比,中国企业实在是太弱小了。企业小,代表无法形成规模经济,代表没有实力参与那些大资本才玩得起的科研创新。所以中国不仅在鼓励企业做大,甚至直接推动各种兼并重组。比如说,中国南北车合并,形成了中国中车。比如说,宝钢和武钢合并,形成了宝武钢铁。企业越大,规模经济越明显,而市场经济就是一个大鱼吃小鱼的过程。所以大企业,巨头企业的出现,是明显有利于中国经济的。中国欢迎大企业的出现,但反对垄断。规模经济和垄断的定义是很相似的,两者的临界点非常模糊。所以巨头企业就是一柄双刃剑。用的好,它就是规模经济;用不好,它就是垄断经济。评判的标准只有一个,你的存在是不是对国家和人民有好处。而那种这种低价倾销,灭掉所有竞争对手再提价的手法,很明显是双刃剑里恶的一面。这一套,早在100年前就被资本主义国家给玩烂了。    在纯粹的市场经济中诞生出来的垄断企业就是一个怪物,连资本主义国家都不能接受这样的怪物。在随后的100年里,美国对于垄断的定义在不断的发生变化,但一切的出发点,还是为国为民。正是因为对于垄断组织的严厉打击,导致美国的资本通过垄断赚钱成为了一件极为困难的事情。好不容易花费巨大代价干掉了所有竞争对手,还没来得及提价收割用户,就被美国法院给干掉了。冤不冤啊。没办法通过垄断赚钱的前提下,资本就只能通过科技优势来获取竞争优胜者地位。如果没有科技优势,那么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下,资本的利润会被打压到无限趋近于零。出于对利润的追求,美国的资本只能被迫的涌入了高风险高回报的科研行业。但中国这边就不一样了,国家三番五次引导资本去搞创新,但资本就是不去,弄一些皮毛科研应付了事。企业不愿意搞很正常,资本唯利是图,只听从利润的指挥,这是他们的本性。如果通过垄断就可以轻松简单的获取大量利润,那我为什么要去搞科研创新?换你是资本,你也不会去。美国企业最喜欢打的是科技战,通过科技的优势,把成本几毛钱的芯片卖你几十块。而中国巨头最喜欢打的是补贴战,通过不断的烧钱搞死所有竞争对手后,统一提价30%,坐地收租。一样可以赚大钱,那么麻烦的搞科研干嘛呢。   时代的改变  曾经的中国,确实不适合搞科研。因为太穷,人才也太少。很多企业刚崛起的时候,整个厂的研发部里,没几个本科生,甚至连人都没几个。别说自研,有本事山寨就已经很不错了。绝大部分企业,只能山寨别人的山寨产品,甚至还要靠挖山寨厂的技术员,才能获得山寨技术。而欧美国家,也对中国的研发环境进行全方位的打压。西方有一个瓦森纳协定,对中国的技术进行了全方位的限制。限制分为两部分,首先是禁售,清单之内的技术和产品,如果中国没有研发出来,那么一律禁售。如果中国研发出来了,那么这个技术和产品就会被移除出瓦森纳协定,欧美企业开始对中国进行疯狂的低价倾销。低价倾销的目的,是让刚研发出这个产品和技术的中国企业赚不到钱,从而没有能力进行技术更新,甚至破产。这两个维度的绞杀,让中国的研发环境变得非常差。花费巨大代价,冒着巨大风险去搞高科技。如果研发失败了,那么整个公司破产。如果研发成功了,那么还是赚不到钱。 通过扎扎实实做科研发财的企业,真的没几个,也就华为杀出了重围。而因为搞研发而破产的企业,数不胜数。只有高风险,没有高回报,还有谁愿意去做这件事呢?中国不能只靠一个华为。以前的中国太落后了,具备极大的后发优势,所以哪怕不靠科研,中国经济也能迅速腾飞。但那是以前的时代了。如今的中国,必须要考虑自己的科研问题。搞科研,压着企业去搞是没有用的,唯一办法就是搞好科研环境。而搞好科研环境的第一步,就是让认真搞科研且成功的企业,能赚到钱。第二步,就是让不搞科研的企业,赚不到钱,至少是赚不到大钱。而那些通过危害社会利益赚大钱的行为,更是应该被严厉打击。  贫富差距和社会稳定 搞个生鲜团购业务而已,怎么就危害社会利益了?互联网巨头的介入,虽然没有创造什么核心科技,但至少会让这个领域更有效率。这话确实没错。某种意义上,提升效率也是科技的一种体现,所以中国的互联网巨头喜欢称自己为科技公司,这个称呼其实也没错。但互联网巨头的科技所带来的效率提升,本质上都是通过压缩人力来实现的。本来1万个人干的活,如今100个人就可以干了,然后收1000个人的钱。这本来也不算坏事,某种意义上还是好事,毕竟当年的工业革命发明的机器,干的也是同样的事。但我们考虑事情,不仅要考虑长远,也要考虑眼前,做一件事必须要配合时代的背景。什么叫时代的背景?疫情后,总理为了保就业,提出了地摊经济,千方百计的保护低端人口的饭碗,这就是时代背景。还有中国的扶贫,耗费了巨大代价去提升低端人口的生活水平,这就是时代背景。如果单纯从效率上考虑,那么我们是没必要搞什么地摊经济的,也没必要去扶贫。优胜劣汰,不行的人直接淘汰,资源应该给那些优胜出来的精英。但如果真这么搞,就会出现巨大的社会问题,而这些问题都需要政府来买单。社区生鲜电商真搞成了,这些小摊贩的饭碗就全都没了。  如果容许这样的事情发生,那么我们还搞地摊经济和扶贫干什么呢?更别说巨头资本压根就没打算和这些小摊小贩来搞正常的市场竞争,而是通过低价倾销,利用资本的优势把这些弱小的摊贩给统统直接碾碎。我可以亏钱卖一年,但小摊贩你能一年没有收入么?你下个月的房租还交不交了,孩子的学还上不上了?恶意低价倾销的行为,严重损害了底层民众的利益,不仅仅是损害了小摊小贩,还损害了那些买菜的普通居民。因为资本是要逐利的,而不是做慈善的,他今天亏出去的每一分钱,垄断之后都一定要赚回来。通过垄断,在明天的涨价里,从你的口袋里硬生生的掏出来。等你门口的菜市场被资本给彻底玩死,方圆3公里之内都没有菜可以买的时候。我每斤提价5毛钱,你买还是不买?菜价在极低和极高之间反复切换,会带来市场的混乱和剧烈的震荡。这种恶性竞争是纯粹的社会内耗,没有给中国带来一丝一毫的价值。资本做大之后,不能只想着赚钱,还只想赚最轻松最简单的钱,而不想负担自己的社会责任。这种行为连资本主义国家都不会允许,更何况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只想靠垄断地位赚钱的资本巨头们,早晚都会付出代价,巨大的代价。你们已经赚了那么多钱了,能干点正经事么? 原文链接>>

他能坐上载人航天总指挥的位置,全靠脑筋急转弯

王永志在1952年考入清华大学航空系飞机设计专业。1961年毕业于莫斯科航空学院。 1964年6月下旬,中国第一枚自行设计的导弹“东风-2A号”即将发射的时候。 “东风-2A号”导弹是一枚中近程火箭。当时,地处沙漠的酒泉发射基地的气温骤升,甚至高达40多摄氏度。众所周知,气温上升之后,火箭推进剂的体积就会膨胀,而且气化严重,燃料贮箱内所能容纳的火箭推进剂就会减少,导弹就达不到预定的射程,打不到预定的目标。怎么办呢?要加大火箭的推力,惟一的办法就是增加火箭推进剂。但是燃料贮箱的体积有限,装不下那么多火箭推进剂。 指挥部召开紧急会议,研究对策,虽然专家们谈了不少补救方案,但是都不合适。于是指挥部召开扩大会议,听取意见。32岁的中尉军官王永志也被“扩大”进了会议。 王永志在会上听到的都是如何增加火箭推进剂的方案,站起来发表截然相反的意见: “我主张应该泄出一些燃料,减少了导弹的重量,才能提高推力,加大射程。我经过计算,要是从火箭体内泄出600千克燃料,这枚火箭就会命中目标。” 王永志的意见,遭到了众人的反对。火箭不能命中目标明明是推进剂不够,怎么可以再往外泄掉推进剂呢?王永志知道钱学森正在酒泉基地,便鼓起勇气敲开了钱学森的门。钱学森仔细倾听这个小伙子的意见,马上说“有道理”。钱学森马上把火箭的总设计师请来,指着王永志对总设计师说:“这个年轻人的意见对,就按他的办!” “东风-2A号”果真提高了射程,命中了目标。 由于钱学森的举荐,王永志在1986年担任“863计划”载人航天工程研究组组长。1992年11月15日,中央军委正式任命王永志为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 Source: http://mitbbs.com/article_t/Military/589215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