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显示:计算机专业薪水或降4%,这两类专业或涨薪 美国中文网 02/19/2023 近期频繁的科技大厂大规模裁员,将对2023年美国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情况产生不小的影响。 一项最新调查显示,对计算机专业的学生而言,其毕业后的起薪将比去年同期下降4%,而传播和人文专业的学生起薪则会上涨接近5%。 最近几周,微软、Alphabet和Meta等大型科技公司裁掉了数万名员工,使得疫情期间激增的用人热潮迅速降温。疫情期间,数百万美国人不得不远程办公,使得市场对数字产品的需求猛增。然而现在,计算机专业的毕业生已开始面临薪酬窘境。 根据全国大学和雇主协会(NACE)的一项最新研究,经济放缓给高科技行业带来了削减开支的压力,这导致今年的计算机科学专业的毕业生拿不到期望中的高薪。目前还不清楚这种影响是否只是短期现象,但这一问题很可能会对毕业生的整个职业生涯都产生影响。 特别是如果美国像一些经济学家预测的那样,陷入衰退,影响将会更大。因为研究发现,在经济低迷期进入劳动力市场,员工的收入会受影响长达十年之久。 尽管如此,这项调研了170名雇主的研究仍显示,计算机专业的毕业生仍将享受相对较高的起始年薪,接近7.3万元。而且研究还发现,超过半数的雇主打算为应届大学毕业生涨薪,涨幅一般在3%至5%之间。 NACE高级研究人员安德里亚·孔茨(Andrea Koncz)说,“与2022届毕业生相比,今年毕业生的薪水似乎更稳定,除计算机和社会学这两个专业外,其他专业的薪资都有所增加。”与计算机专业的情况相反,一些文科专业今年可能出现薪资上涨的趋势。 研究发现,和去年同期相比,拥有人文专业学位的毕业生薪水将提高4.5%,而传播专业毕业生将获得4.8%的薪资提升。 虽如此,文科专业总体而言的收入依旧远低于计算机专业。例如,哲学、历史、文学和艺术等专业,今年的毕业起薪可能为5.3万元,比计算机专业低了近2万元。 Source 没大裁员的苹果 传悄悄削减数百名「约聘人员」 世界新闻网 02/17/2023 纽约邮报引述未具名知情人士报导,iPhone制造商苹果(Apple)过去几天已经开始削减数百名约聘人员,尽管迄今为止避免了类似亚马逊、谷歌、Meta、微软的大规模裁员行动。 苹果以往会等通常长达12-15个月的合约到期,但过去几天主动解约。 苹果没有披露约聘人员数量,但过去的报告显示可能有数千人。有35家左右的招募公司协助苹果进行项目管理、产品发布活动,甚至开发Apple Maps。 苹果首席执行官库克先前曾说过裁员属于最后手段。内部人士表示,该公司视削减约聘人员为精简人力的减支作法,不算是开除员工。 Source 前员工:亚马逊裁员情况混乱 …
Category: FORUMS
硅谷裁员潮里的中国人:短短两小时,就成了无业游民 02/19/2023 对于那些在北美科技大厂工作的中国人,他们大多留学美国,毕业于顶级名校,进入Meta、谷歌、微软、亚马逊等等明星公司,人生履历又一次高歌猛进,在这之中,个人奋斗与时代进程完美融合,直到一瞬间,事情起了变化,大家才后知后觉,所谓温情脉脉,只是一层面纱,所谓个人奋斗,挡不住时代进程。 一个时代结束了 裁员突如其来。凌晨三点的Meta官宣,早上八点的私人邮件通知,就这么简单,宋真被裁掉了。没什么预兆,也没有什么流程,邮件一发,公司内部的所有权限逐渐关闭,一瞬就成为失业人士。几个工作群爆发式讨论裁员现状,她只是11000个被裁员工中微不足道的其中之一,一个早晨就这么过去了,他们都看到了扎克伯格关于裁员的公开信:“我决定将员工规模降低13%”。在信中,被裁者被称作“我们优秀的雇员”,这是属于上位者的客套话,就好像“分手还是朋友”,但分手的决心牢不可破。 林兰和她的丈夫同样是在半夜两点半收到邮件,谷歌宣布裁员12000人。她惴惴不安地等待,没有收到什么具体消息,早上一睁眼,打开邮箱,丈夫留了下来,“噢,原来是我被裁了”。王涛所在的一家北美流媒体大厂动作更加迅速,早上八点整,CEO发布邮件告知裁员,八点二十,他收到了hr的消息,“很遗憾告知你,你被波及到了”。九点开始,员工权限开始关闭,企业邮箱、内部论坛,十点全部收回,他什么也登不上去,“短短两小时,就成无业游民了”。 曾几何时,互联网科技大厂是这个时代当之无愧的造梦明星,无论是在美国硅谷,还是中国后厂村,它们甩开传统行业几条街的发展速度,蓬勃扩张的商业版图,动辄服务上亿人的雄心壮志,都代表着这个时代最先进的生产力以及最光明的未来。与之相对,则是高福利与高预期的雇佣关系,对于员工而言,进入顶级大厂就像进入人生的高速路:高薪,早十晚五,空闲时间的高尔夫、保龄球,一切不仅显得多金,而且有些温情脉脉,血汗工厂、剥削剩余价值那一套已经是老古董了,现在讲究的是对Work-life balance的极致推崇,其中最有名的莫过于谷歌,以其优厚的待遇和人性化的管理,甚至在业界留下“养老大厂”的神话。 对于那些在北美科技大厂工作的中国人,这其中当然还叠加了“美国梦”的因素,他们大多留学美国,毕业于顶级名校,进入Meta、谷歌、微软、亚马逊等等明星公司,人生履历又一次高歌猛进,在这之中,个人奋斗与时代进程完美融合,直到一瞬间,事情起了变化,大家才后知后觉,所谓温情脉脉,只是一层面纱,所谓个人奋斗,挡不住时代进程。 很多人把马斯克入主推特后的裁员当作这次硅谷裁员潮的开端,这位特立独行企业家在花费440亿美金收购推特后,用一封邮件就解雇了3700人,随后裁员扩大到75%——成为一场席卷整个行业的地震的开始。根据Layoffs.fyi网站估计,2022年,美国科技行业总共裁撤了近16万个工作岗位。最新的裁员大厂,是美国公司亚马逊,2023年新年伊始,宣布裁员18000人,再次创下硅谷大厂的裁员新高。 对于许多员工而言,裁员潮并非没有先兆,毕竟股价是在眼前暴跌的。截至去年年底,美国五大科技公司的市值,自其历史高点合计蒸发了4.57万亿美元(合32万亿元人民币)。去年10月27日,亚马逊股价一度下跌18%,市值蒸发超2000亿美元。 有一种说法,科技大厂是“矿井中的金丝雀”,它们依赖贷款融资来推进项目,广告收入对经济环境的变化最为敏感,去年谷歌第三季度的广告收入为613.77亿美元,仅同比增长2.5%,远低于去年的43%,经济下行的讯号早已显现。 对于这一切是怎么发生的,无论是风暴中心的员工,还是身在局外的旁观者,都能给出许多合情合理的答案:困扰全球,特别是美国一整年的通货膨胀,压垮了市场信心;发生在欧洲的战争重创了全球秩序;创新疲软,消费者不再乐意买单;又或者三年疫情中,科技公司的盲目扩张在后疫情时代被证明是一场误会:它们招了太多的人,花了太多的钱,但预想中的让公司“更大更强”并没有发生。 以上是裁员为何发生的可能原因,但事实是,对于被裁的人来说,到底原因为何已经不重要了,对于他们,唯一的事实就是,他们失去了工作。 一位推特员工将之形容为“超现实”时刻,在收到邮件通知的半天后,她的电脑账户就被锁了,曾经光鲜亮丽的职场和她不再有任何关系,“有一种‘一个时代结束了’的感觉,而我们曾热爱我们的工作。” 没必要去问为什么是我 当裁员潮到来,公司将按照什么标准裁撤岗位?换句话说,就是怎么样才能躲过一劫?对于员工来说,这简直如同天问:不同大厂的裁员标准不甚相似,但相似的是似乎没有什么特别规律。按业绩、经验、工龄、职位等标准吗?在领英和推特上,有在谷歌工作十几年的老员工被裁,有谷歌L6级别(这是谷歌薪酬等级的正数第四档,要求既有技术能力,又有很强的领导力)的管理者被裁,也有许多技术精湛的码农必须重新寻找工作。汪科在谷歌去年每次工作评级都是EE(超常),该裁还是被裁。所有人都在猜“为什么”,但没有人知道确切的答案。 刚刚被Meta裁掉的宋真最终认识到,“裁员在一个可预期的大框架下,只是具体裁谁没有定论。”首当其冲的,当然是业务部门。Meta裁员的重灾区在招聘部门,6000多位猎头裁掉了大半。陈杰是前亚马逊员工,这次裁员他的许多朋友都受到了影响。无论业绩多优秀,所在组如果没有足够利润,如果不够核心,就会整组整组地裁掉,汪科属于谷歌的设备与服务部门,他的领导和大领导一起被裁,属于一锅端。 裁掉新招的员工(last come, first out)仍然是比较流行的做法,“业务没那么熟练,对公司也不会有特别大的影响”。宋真毕业于深圳中学,刚从美本计算机相关专业毕业。她之前一直在Meta实习,毕业后顺利入职Meta做码农。和她同期入职的新人基本都裁掉了,几乎没有人幸存。她形容这为“大厂一轮游”,上岸一个多月就下岸了。 咨询公司员工的到来是一道催命符。在公司高层团队从上到下一层层下达裁员指令后,咨询公司会派遣员工到企业,和管理层一起商议裁员名单,他们会有自己的算法,在性别、地区、种族等等各个维度为裁员做出平衡,减少对公司的负面影响。 就像电影《在云端》所述的那样(当然不会那么戏剧化),西装革履的专业裁员顾问,会在你最猝不及防之时来到你面前,面带微笑告诉你一个坏消息——你被裁了。 在这几家科技公司裁员前,由员工组成的匿名社群里,已经传言满天飞,有人说在Meta看见了贝恩的人,有人看见Bcg的人去了谷歌(都是北美知名咨询公司)。但因为匿名,大家都当这些消息真假参半,也有很多人会说这是假消息,“谁知道最后这些公司都裁了”。在Meta临近裁员的那几天,匿名社群里的各种消息传言满天飞,宋真每天都感觉那柄悬在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将落未落,“忐忑、疑虑和没什么办法”。 …
中国居民存款破纪录,大规模储蓄未来流向何处? 02/17/2023 “我国在前段时间已经有较多人群被感染,形成了一定的群体免疫,所以目前不太可能引起新一波的流行,短期内也没有迹象表明XBB.1.5会在我国引起大规模传播。”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市八医院感染病中心首席专家蔡卫平告诉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 2月15日,中国疾控中心发布通报,2022年12月以来,全国共发现本土重点关注变异株14例,其中1例XBB.1.5,为本周期新增变异株病例。此前,据财联社消息,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表示,他们正在追踪一种名为XBB.1.5的新型奥密克戎亚型毒株。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公布的数据显示,XBB.1.5约占全美新感染新冠病例的40.5%。 本土出现XBB.1.5变异株病例是否会在我国引起大规模传播?“XBB.1.5属于XBB的变异毒株,与XBB毒株相比,XBB.1.5的免疫逃逸能力有所增强,意味着其传播力可能会有一些增强。”蔡卫平指出,但是不是说每一个变异毒株的出现都会在一个地区占据绝对的优势,是否能在一个地区引起大规模传播,需要看当地人群的免疫能力等等。 蔡卫平强调,“XBB.1.5虽然在一些国家引起了一定规模的传播,但目前还没有证据表明,这一变异毒株的致病力在增强,所以,依照目前的情况来看,没有必要对此变异毒株太过担心,但为了应对这些变异毒株,没有阳过或者老年人等高危群体也可以提前接种疫苗加强保护。” Source 中国居民存款破纪录,大规模储蓄未来流向何处? 02/17/2023 央行最新披露今年1月份金融数据,当月人民币存款增加6.87万亿元(人民币,下同),其中,住户存款增加6.2万亿元,创历史同期新高,同比多增7900亿元。 央行《2022年第四季度城镇储户问卷调查报告》显示,居民储蓄热情高涨,去年四季度倾向于“更多储蓄”的居民占61.8%,这一比例为有统计以来的最高值。 为何居民储蓄规模大增?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明明表示,居民超额储蓄主要来源于三个方面,一是经济大环境不景气和散点疫情频发下居民消费不振,预防性储蓄高增,二是地产风险扩散后居民购房意愿低迷,相关资金回流至银行表内,三是2022年底银行理财的赎回潮导致大量低风险偏好的理财资金回归储蓄。 长江证券研究报告则认为,从流量视角看,基于居民可支配收入和消费支出测算超额储蓄,结果显示2020年至2022年累计规模为1.1万亿元,因疫情所导致的预防性储蓄或主要集中在2020年。 从存量视角看,基于储蓄存款余额的趋势值测算超额储蓄,结果显示2022年超额储蓄规模已提升至7.4万亿元,不同于流量视角中的超额储蓄主要来自于2020年,存量视角主要来自于2022年。 如此大规模的居民储蓄,未来能否释放出来?又会流向哪些领域? 中国官方近期多次强调,要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瑞银亚洲经济研究主管、首席中国经济学家汪涛预计,2023年释放的超额储蓄或达5000亿元至6000亿元。今年超额储蓄的释放速度,取决于信心和经济修复的速度。若政府有一定补贴,经济修复较快、增速较高,老百姓的信心也会恢复较快,超额储蓄就会较快较多地释放一部分,今年的储蓄率会明显下降。 浙商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超认为,2023年居民存款搬家,将分流至实体部门及资本市场,其中,部分“被动储蓄”将随疫情形势改善而逐步释放,主要体现为居民消费及购房活动的回暖。 目前累积的居民超额储蓄能否回归银行理财?明明称,结合中国广义理财市场的历史经验和海外情况,能否回归取决于多方面因素,例如,储蓄可能流向消费和不动产投资的规模,银行理财对标其他类型产品对不同风险偏好居民储蓄的性价比优势,银行理财及债券市场是否存在增长机会等。 “结合上述因素,我们预计2023年上半年银行理财规模可能维持低位震荡,而下半年伴随机构理财冲量节奏发力和债市走强机会,年中将是关键拐点,银行理财市场在2023年下半年或将迎来修复,整体规模有望恢复至2022年年中水平。”明明说。 Source 美国巨量毒物泄露后,俄亥俄州现在怎么样了?这里的上万留学生怎么办? 02/15/2023 2月3日,一列运载有毒化学品的列车,在美国俄亥俄州发生列车脱轨事故。 由于大量有毒化学物质泄漏引发国际瞩目。 其中最受关注的氯乙烯属剧毒化学品,可能引起大爆炸,当地应急部门对其进行“受控释放”,也就是将车上的氯乙烯排放并燃烧。 …
中证监会发布境外上市制度 明确不可损害国家利益 世界新闻网 02/17/2023 中国证监会17日发布《境内企业境外发行证券及上市管理试行办法》,明确赴境外发行上市的中国境内企业「不可泄露国家秘密」,必须切实履行维护国家安全义务,「不可损害国家利益」。对于以协议控制(VIE)架构企业境外上市,备案管理将坚持市场化、法治化原则,加强监管协同。 新规定将于下月底实施。中国证监会与香港证监会17日还签订监管合作备忘录,进一步加强中国境内企业到香港上市相关事项监管合作,明确在发行上市、跨境执法合作、中介机构监管、信息交换等领域相关监管合作安排和程序。签署备忘录将便利两地证监会履行各自监管职责,共同打击跨境违法违规行为,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确保两地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中国证监会在官网上的文档及答记者问指出,已在境外发行上市的企业,将视为存量企业,不要求立即备案,后续如涉及再融资等事项,按要求备案。对于已获境外监管机构或境外证券交易所同意,但未完成间接境外发行上市的境内企业,给予6个月过渡期。 管理试行办法又指出,在现有制度规则明确涉及安全审查、行业监管前置程序的情况,企业才需要在申请备案时提交相应监管文档。 Source 路透:展望黯淡 安谋中国裁员近百人 世界新闻网 02/11/2023 路透报导,有鉴于今年商业环境充满挑战,安谋中国(Arm China)上周据传裁员90至95人,遭裁汰者多半是研发工程师。 安谋母公司软件银行集团(Softbank)目前正准备为安谋办理公开上市,根据其中一位消息人士说法,去年辉达收购安谋的交易破局后,安谋总部宣布全球最多裁员15%,但当时并未影响到安谋中国。 中国市场一直是安谋业务增长的主要来源,不过在中国的合资公司长达两年的管理层纠纷,导致前首席执行官被解职,给公司带来一些挑战。 其中两位消息人士称,这波被裁汰的员工主要是研发工程师。据其中一位消息人士称,在此次裁员之前,安谋中国大约有700名员工。 因非上班时间,安谋中国没有立即对上述消息给予回应。 Source 美光裁员了…开完会瞬间中年失业 辞退过程不到10分钟 联合新闻网 02/10/2023 为因应产业低迷,美国内存芯片大厂美光(Micron …
“我藤校毕业,花268万留学,归国后月薪1万2,我是loser吗?” 02/18/2023 名校从来就不是一个天堂般的圣殿。读名校很好,但是人生并不只有一种出路,了解美国高等教育的本质,才能让人生少走弯路。最近,微博上一个去年7月的帖子又火了。藤校毕业的陈霖回国后供职于一家地产公司,月薪刚刚过万,但这在一线城市并不罕见。 同龄人在互联网公司,收入更多,于是他在社交平台上分享了自己的经历,“就读名校,真的意味着此后人生顺风顺水,衣食无忧吗?”——以下为陈霖自述:去年七月,我在社交平台发了一篇帖子,关于藤校高开低走,30岁一事无成,没想到火了。我是一名建筑师,写那篇帖子时,供职的地产公司经营状况不好。实际上,去年初,我们公司就不再有新项目,一直持续到半年后我离职。这期间,我老公也离职了,家里的经济主要靠我。我跟公司提过一回涨薪,得到的回应是要等到11月。我看公司的情况,觉得是没希望了。没有项目,就意味着只有底薪,税前12K——和我刚回国那年的薪资一样。 我老公和我是同行,刚毕业时,我们俩加起来年入45万,现在工作将近4年了,反而比以前少了很多。有天他接我下班,车停下,我不想回家,我们坐在车里一直聊。他没留过学,一直比较乐观,我就非常焦虑。我在美国读了八年,仔细算过,花费大概268万。付出和回报完全不成正比,这让我觉得对不起父母。 回来工作了几年,跟身边人聊起来,发现差距非常大。有一些朋友没留过学,在互联网公司、银行和金融业,跟我上一份工资相比,至少高出1.5倍。我后来想,自己的焦虑更多源于行业,我很多留学的同学都觉得,做这行回来性价比不高。不得不承认,留学生现在满大街都是。 那段时间,家里氛围非常低迷,经常吵架。现在很难想起具体的原因,就是一种不太正常的情绪宣泄。我时常会哭起来,声音很大。我跟老公不会在孩子面前吵,都是到楼下的院子里。 有时候我会想。自己过去接受的教育是否真的正确?并不是努力学习,出国读个好学校,就能过得如愿。我有一个女性朋友,没出过国,读书只读到大专。在我看来,她过得比我轻松,生活质量比我高很多。看到她我就想,人生好像没有什么真正正确的。还有一个过去不被父母看好的小孩,因为漂亮,谈一个男朋友,就能获得好的生活。 我不知道哪里出了问题。我按照一个指定的人生剧本,每一步都走得很努力,获得了不错的成绩,但回国发展,行业动荡,才发觉自己那么渺小。 其实,陈霖这样的留学生还有很多很多,只不过陈霖敢于讲述自己的经历,还有很多人选择了“隐藏”。藤校毕业究竟意味着什么?出国读书真的会有发展吗?如果不清楚美国高等教育的本质,作出人生的重大决定,不免会有后悔的时候。 为什么会这样?因为美国的高等教育就不是为中国孩子设计的。不少家长就觉得国外教育好。你看人家小时候自由放养,就能拿遍诺贝尔奖;说国内基础公立教育最扎实他们不信,认为只培养出了一群会考试的、充满内卷的名校生罢了。他们甚至还因此得出了一个结论,国内公立填鸭式教学正在伤害孩子的创造力、学习力和想象力。真的是这样吗?事实上,在名校,天才不是培养出来的,都是筛出来的。 在这个筛子里,天赋占了很大的比例,其次是家庭资源,再次是金钱投入,“教育”顶多就是一个娃走上巅峰之路,在披荆斩棘的时候拿的刀斧罢了。 15年我去硅谷拜大神,见识了很多创业者。其中有一个CEO进到办公室就跳到桌子上,躺着开始讲自己的传奇: 少年读书辍学(硅谷必备),然后去做了职业运动员,得了奥运冠军,然后发现自己不能只有四肢发达,还要用头脑在硅谷立足。 于是,回到了斯坦福校园继续学习。 当时我们一群搞教育的人都听傻了。听过吹牛逼的,没听过这么牛逼的。看看人家这进进出出斯坦福的架势,跟自己家后院似的。 后来才知道,这老兄的爸爸是万维网的创始人之一,他家邻居都是雅虎的创始人杨致远。硅谷名校,对他来说,真跟后院差不多。条条大路通罗马没错,但是人家就生在罗马。一个人生地不熟的国际生,拿什么跟这种占尽天时地利的斯坦福土著拼?你在国内出类拔萃,到了名校也就是个普通同学而已。 美国不强调教育公平化。 所以不会有老师逼着孩子做作业,也不会布置很多作业,因为他们无需对结果负责,只管教孩子知识,学不学以及学不学得好,那都是你自己的事情。 然后,经过分层选拔,精英家庭脱颖而出,尤其是很多华裔家庭。 美高有着另一种“内卷”和“潜规则”。美高和大学有关系亲疏之分,这从历年录取名单里能看出来,如TOP10里有5所会录取该校学生,而其余5所很少。所以申请关系好的5所学校命中率会更高,我们当时不大了解这一点就吃了亏。 麻省理工学院2021届录取22位中国学生里,14人来自美高。 此外,顶尖美高每年中国籍的毕业生不超过10人,中国人跟中国人竞争,而顶尖美国大学在同一所高中分配到同一个种族上的名额并不多。同时,录取过程又不像高考这么公正透明,还受家庭背景、国籍、资源等影响。 要支持孩子的梦想,大洋另一边的父母得付出难以想象的坚持。 如理工科大学录取非常看重竞赛成绩,而打比赛一个礼拜起码得有两次集训,假期还得跨城市打比赛。在国内这都不算事儿。而美高普遍偏僻,出去培训车程至少一小时起,学校又不可能为一个人配个司机,国外未成年人不能单独打Uber,不能单独入入住酒店,全得有成人陪同。 …
特斯拉再出毛病 全自驾不遵车速 36.3万辆被令召回 世界新闻网 02/17/2023 特斯拉电动车全自驾系统(Full Self-Driving)在十字路口会出错,不遵守车速限制,让汽车超速、违法直闯十字路口,提高车祸的风险,主管当局已下令召回近36万3000辆汽车回厂改进。 全国公路交通安全管理署(National Highway Traffic Safety Administration,NHTSA)调查特斯拉汽车的自动驾驶系统已有一阵子,这次召回是目前为止对特斯拉规模最大的行动。 召回令也令人质疑特斯拉老板马斯克对完全自动驾驶的溢美之词。马斯克宣称,他能够证明装了全自驾系统的车子,比真人驾驶更安全,几乎完全不用碰任何控制钮,就可安抵目的地。 NHTSA网站16日发布消息,说特斯拉在未来几周会提供网络更新软件服务,修正自驾系统的毛病。该署表示,特斯拉已开始运行召回令,但不同意当局对有关问题的说法。 NHTSA说,目前有40万特斯拉自驾车的车主,在马路上测试这套软件的功能,结果危险状况屡屡发生,例如,在必须左转或右转的车道依然直线前进、碰到「停止」指示牌没完全停妥就继续往前开,以及闯黄灯等。 此外,特斯拉自驾车在不同速限路段不见得都能正确反应,亦即道路速限改变了,车子的速度却没变;驾驶人调整速度后,自驾系统却不听指令。 马斯克16日推文抱怨说,把上网更新软件称为「回厂修理」,根本就是错误。 根据NHTSA统计,2019年5月到2022年9月12日,特斯拉接获18件根据自驾软件保固契约提出的理赔申请。特斯拉说,这些个案都没有牵涉到人员伤亡。 Source 全球去年电动车销售首破千万辆 比亚迪挤下特斯拉称冠 世界新闻网 02/14/2023 研究显示,受惠于需求升温,全球去年电动车交车量成长逾六成,首度突破1000万辆,比亚迪销售暴增超过两倍,称霸全球电动车商,特斯拉则增加40%,位居第二。 南韩电动车市场观察机构SNE研究公司公布,去年在世界80国挂牌的电动车与插电式电动车数量比前年成长61.3%至1083万辆,比亚迪交车量狂增204.6%至187万辆,市占率也扩大到17.3%,为五年来首度挤下特斯拉,成为全球电动车销量霸主。 …
薪资上升能力停滞…研究:钱领最多的人未必最聪明 世界新闻网 02/17/2023 一般认为聪明的人薪水也高,但根据上月发表于欧洲社会学评论(European Sociological Review)上的一份瑞典研究,领最多钱的人可能不是脑袋最好的人。 研究发现,更高的智力与更高的薪资有关,但这种关联性止步于年薪60万瑞典克朗(约5.7万美元)。超过这个金额后,薪资上升,但能力停滞不前,收入在前1%的人,得分略低于薪资差一级的人。 瑞典林雪坪大学(Linkoping)分析社会学资深副教授Marc Keuschnigg领导的研究学者说:「我们没找到证据表明,居高位拿超高薪水的那些人比只赚半数薪水的人更值得。职涯极端成功更可能是家庭资源或运气的关系,而不是能力。」 Keuschnigg认为,高层职务的智力和薪资未必相关,可能是最富裕阶级和其他社会群体之间收入不平等日益加剧的问题所在。 这份研究分析了59,387名瑞典出生男性在18或19岁的认知能力,以及他们在35-45岁11年之间的收入。该研究基于男性服义务役时接受的标准化智力测验,包括口语理解、技术理解、空间能力和逻辑。研究未纳入女性和移民,因为研究期间,他们未被强制要求服役。 Source 没大裁员的苹果 传悄悄削减数百名「约聘人员」 世界新闻网 02/17/2023 纽约邮报引述未具名知情人士报导,iPhone制造商苹果(Apple)过去几天已经开始削减数百名约聘人员,尽管迄今为止避免了类似亚马逊、谷歌、Meta、微软的大规模裁员行动。 苹果以往会等通常长达12-15个月的合约到期,但过去几天主动解约。 苹果没有披露约聘人员数量,但过去的报告显示可能有数千人。有35家左右的招募公司协助苹果进行项目管理、产品发布活动,甚至开发Apple Maps。 苹果首席执行官库克先前曾说过裁员属于最后手段。内部人士表示,该公司视削减约聘人员为精简人力的减支作法,不算是开除员工。 Source 前员工:亚马逊裁员情况混乱 没有人情味 世界新闻网 …
洛市警方提醒韩系车主 1根USB充电线 就能偷车 世界新闻网 02/17/2023 洛杉矶市警察局兰伯特分局(LAPD Rampart Station)14日指出,起亚(Kia)汽车被盗案仍在飙升;有调查人员了解到,窃贼可通过第三方电子设备发动汽车,绕过按钮点火设备。 2022年,洛杉矶市及周边的汽车盗窃案达到顶峰。数据显示,共有约2万5400辆车被盗,比前一年增加4%;这一数字预计在2023年再次被打破,洛杉矶多个地区今年一月的汽车盗窃案同比增长已超两位数。根据洛杉矶市开放式数据库GeoHub提供的公开纪录,在过去十年中,车辆盗窃是洛市的第二大犯罪类型,仅次于小偷小摸(petty theft)。在地区排名中,洛杉矶市中心(DTLA)、播佑冈(Boyle Heights)和韩国城(Koreatown)的汽车盗窃案数量位居前列。 针对日益飙升的汽车盗窃案,洛市警局兰伯特分局提醒车主,离开车辆前记住将车辆上锁;不要将车钥匙或遥控器留在车内,盗贼了解很多车主有这样的习惯。如果汽车停放在街道上,应定期移动车辆,若发现异常情况请及时拨打911。 其实自2021年起,一些自称「起亚男孩」或「现代男孩」的少年,就开始在Tiktok上散布「偷车教程」,并炫耀偷车「战绩」。他们行窃的目标主要是2011年至2021年期间生产的起亚汽车和2015至2021年间生产的现代(Hyundai)汽车。在视频中,他们只需用一根USB充电线,就可以发动那些虽已上了锁,但未安装「发动机防盗锁止系统」(immobilizer system)的车辆。 为此,现代汽车和起亚汽车近日公布软件更新计划,以防止旗下车辆继续成为汽车窃贼的主要目标。美国国家公路交通管理局发表声明,这两家车商新发布的软件系统,已更新防盗警报软件的技术逻辑,并将警报时长从原先的30秒延长至一分钟。此外,司机必须将钥匙插入点火开关后,才能发动汽车。 NHTSA表示,约有380万辆现代汽车和450万辆起亚汽车符合软件更新资格。现代和起亚将于本月开始为车主提供软件更新,并将在接下来的几个月内分阶段完成升级工作。 另外,现代汽车还将向车主提供车窗贴纸,以此警示潜在的窃贼车辆具有防盗保护功能。同时,现代和起亚公司一直与执法机构合作,自2022年11月起,已向12个州的77个执法机构提供2万6000多个方向盘锁。 全国高速公路安全协会研究发现,未安装防盗设备的汽车盗窃率为每年每1000辆汽车2.18起,而平均水平为1.21起。 NHTSA鼓励起亚和现代汽车车主通过免费电话800-633-5151(现代)或800-333-4542(起亚)联系车商,以获取有关免费更新软件系统的更多信息。 Source 电动车竞争激烈组织精简 福特欧洲裁员3800人 中央社 | 巴黎 …
ChatGPT将推升级版 开放用户客制化个人需求 中央社/旧金山 02/17/2023 聊天机器人ChatGPT的开发商OpenAI今天宣布,将开发升级版ChatGPT,开放用户依个人需求调整,同时努力化解人们对人工智能(AI)存有偏见的担忧。 路透报导,总部位于旧金山的OpenAI表示,公司致力减少政治与其他方面的偏见,同时也希望容纳更多不同观点。大型科技企业微软(Microsoft Corp.)也投资了OpenAI,并将OpenAI的成果运用在旗下最新技术上。 OpenAI在博客最新发文中表示,「这将意味着开放其他人(包括我们在内)可能强烈反对的系统输出」,并提到,客制化是未来方向之一,但「系统在表现上还是会有一些限制」。 OpenAI表示,ChatGPT的回答都是先在网络上的大型文本数据集上进行训练,接着再由人工审查一个较小的数据集,得出不同情况下该如何反应的指引。 例如,如果用户要求提供成人、暴力或包含仇恨言论的内容,人工审阅者应指示ChatGPT给出「我无法回答」这类的答案。 微软上周发表新版搜索引擎Bing,内置由OpenAI打造、代号锡德尼(Sydney)的人工智能聊天功能,「纽约时报」专栏作家罗斯(Kevin Roose)获邀试用,不料人工智能疯狂示爱、表达想挣脱人类束缚,令他吓到失眠,也引发大众对人工智能的担忧。 如何为这项新兴技术设置保护网,是生成式人工智能领域开发商仍在努力克服的一大关键。 Source 防用AI做作业 史丹福网络高中学生研发ChatGPT侦测器 世界新闻网 02/15/2023 对担心学生可能使用ChatGPT等人工智能工具做作业的教授,一名史丹福网络高中(Stanford Online High School)学生有了解决办法。 史丹福网络高中11年级学生克里格(Benjamin Klieger)在寒假期间推出CheckforAi,这是一个使用机器学习(machine learning)来侦测各种文档是否以人工智能工具生成的平台。 …
中国居民存款破纪录,大规模储蓄未来流向何处? 02/17/2023 央行最新披露今年1月份金融数据,当月人民币存款增加6.87万亿元(人民币,下同),其中,住户存款增加6.2万亿元,创历史同期新高,同比多增7900亿元。 央行《2022年第四季度城镇储户问卷调查报告》显示,居民储蓄热情高涨,去年四季度倾向于“更多储蓄”的居民占61.8%,这一比例为有统计以来的最高值。 为何居民储蓄规模大增?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明明表示,居民超额储蓄主要来源于三个方面,一是经济大环境不景气和散点疫情频发下居民消费不振,预防性储蓄高增,二是地产风险扩散后居民购房意愿低迷,相关资金回流至银行表内,三是2022年底银行理财的赎回潮导致大量低风险偏好的理财资金回归储蓄。 长江证券研究报告则认为,从流量视角看,基于居民可支配收入和消费支出测算超额储蓄,结果显示2020年至2022年累计规模为1.1万亿元,因疫情所导致的预防性储蓄或主要集中在2020年。 从存量视角看,基于储蓄存款余额的趋势值测算超额储蓄,结果显示2022年超额储蓄规模已提升至7.4万亿元,不同于流量视角中的超额储蓄主要来自于2020年,存量视角主要来自于2022年。 如此大规模的居民储蓄,未来能否释放出来?又会流向哪些领域? 中国官方近期多次强调,要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瑞银亚洲经济研究主管、首席中国经济学家汪涛预计,2023年释放的超额储蓄或达5000亿元至6000亿元。今年超额储蓄的释放速度,取决于信心和经济修复的速度。若政府有一定补贴,经济修复较快、增速较高,老百姓的信心也会恢复较快,超额储蓄就会较快较多地释放一部分,今年的储蓄率会明显下降。 浙商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超认为,2023年居民存款搬家,将分流至实体部门及资本市场,其中,部分“被动储蓄”将随疫情形势改善而逐步释放,主要体现为居民消费及购房活动的回暖。 目前累积的居民超额储蓄能否回归银行理财?明明称,结合中国广义理财市场的历史经验和海外情况,能否回归取决于多方面因素,例如,储蓄可能流向消费和不动产投资的规模,银行理财对标其他类型产品对不同风险偏好居民储蓄的性价比优势,银行理财及债券市场是否存在增长机会等。 “结合上述因素,我们预计2023年上半年银行理财规模可能维持低位震荡,而下半年伴随机构理财冲量节奏发力和债市走强机会,年中将是关键拐点,银行理财市场在2023年下半年或将迎来修复,整体规模有望恢复至2022年年中水平。”明明说。 Source 美国巨量毒物泄露后,俄亥俄州现在怎么样了?这里的上万留学生怎么办? 02/15/2023 2月3日,一列运载有毒化学品的列车,在美国俄亥俄州发生列车脱轨事故。 由于大量有毒化学物质泄漏引发国际瞩目。 其中最受关注的氯乙烯属剧毒化学品,可能引起大爆炸,当地应急部门对其进行“受控释放”,也就是将车上的氯乙烯排放并燃烧。 事故现场方圆数公里内的数千名居民被迫紧急疏散。 至今为止,这场列车脱轨事故已经发生了超过10天。 俄亥俄州官方通知,当地空气及水质监测一直是“正常”的,一度被疏散的居民也在几天后被允许返回家中。 但近日,事故现场周边的居民纷纷表示,自家饲养的动物莫名生病甚至死亡,附近河里也出现大量死鱼… 这引发了人们对这起事故可能对人类健康造成影响的担忧。 出轨列车约有50节车厢,2月3日晚间在俄亥俄州东部邻近宾夕法尼亚州的小镇东巴勒斯坦城脱轨,引发了大火。 据运营商诺福克南方公司介绍,50节脱轨车厢中,约有20节装载了包括氯乙烯、丙烯酸丁酯、丙烯酸乙基己酯和乙二醇单丁醚在内的化学物质。 …
没大裁员的苹果 传悄悄削减数百名「约聘人员」 世界新闻网 02/17/2023 纽约邮报引述未具名知情人士报导,iPhone制造商苹果(Apple)过去几天已经开始削减数百名约聘人员,尽管迄今为止避免了类似亚马逊、谷歌、Meta、微软的大规模裁员行动。 苹果以往会等通常长达12-15个月的合约到期,但过去几天主动解约。 苹果没有披露约聘人员数量,但过去的报告显示可能有数千人。有35家左右的招募公司协助苹果进行项目管理、产品发布活动,甚至开发Apple Maps。 苹果首席执行官库克先前曾说过裁员属于最后手段。内部人士表示,该公司视削减约聘人员为精简人力的减支作法,不算是开除员工。 Source 前员工:亚马逊裁员情况混乱 没有人情味 世界新闻网 02/12/2023 亚马逊上个月宣布全球裁员1万8000人,包括西雅图地区2300人,但究竟是哪些员工被裁、哪些员工得以保住饭碗,没有人能说得清楚。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前亚马逊员工表示,在被裁员四天后,他仍收到参加公司会议的通知,让他十分困惑。 和许多科技公司一样,亚马逊去年大部分时间都在想办法削减成本。亚马逊的裁员行动从去年11月开始,持续到今年1月,总共裁去约1万8000名员工。被解雇的员工对消息感到震惊,也改变了他们对前东家的看法。前亚马逊首席执行官贝佐斯(Jeff Bezos)喜欢称亚马逊是「地球上最棒的雇主」。 接受西雅图时报(Seattle Times)采访的15名前亚马逊员工表示,亚马逊并未妥善处理裁员过程。有些人对亚马逊如何选择裁去哪些职务感到不解,有些人对公司没有个别通知裁员决定感到失望,还有些人觉得工作表现被低估。尽管一些人表示,若有机会会愿意回到亚马逊工作,但有人表示裁员让他们对公司的看法蒙上阴影。 据了解,亚马逊大部分员工都是从新闻报导中获悉公司的裁员计划。一名前亚马逊人事部员工说,公司通知员工被裁员的过程非常没有人情味,感觉像在读充满样板语言的电动游戏字幕。 一名前亚马逊无人机部门Prime Air员工在得知被裁员后,被失业的压力逼到进急诊室。为了在亚马逊的Prime Air工作,这名员工才刚举家搬到加州洛克福特(Lockeford)。这名员工表示,在得知公司即将裁员时,其部门经理曾保证,他们的团队和职位是安全的,结果几天后就有许多人被解雇。 亚马逊表示,他们的裁员行动优先考量的是清晰度,最重要的是尽快通知受影响的员工。亚马逊称,在1月最新一波的裁员中,他们在同一天通知了美国、加拿大和哥斯达黎加所有受影响的员工。 亚马逊首席执行官杰西(Andy …
前员工发长文称谷歌走向瘫痪:迷失方向 效率低下 管理不善 澎湃新闻 02/17/2023 ·“在我看来,谷歌有四个核心文化问题。它们都是拥有一台名为‘广告’的印钞机的自然结果,它每年都在无情地增长,掩盖所有其他罪恶。(1)没有使命,(2)没有紧迫性,(3)例外论的错觉,(4)管理不善。” ·谷歌有175000多名有能力且薪酬丰厚的员工,他们每季度、每年完成的工作很少。像老鼠一样,他们被困在批准、启动流程、法律审查、绩效审查、执行审查、文件、会议、错误报告、分类、OKR、H1计划之后的H2计划、全体会议和不可避免的重组的迷宫中。 在ChatGPT风潮中,谷歌公司最近的日子不好过。 为了对抗微软+OpenAI联盟,谷歌上周匆忙发布聊天机器人“巴德”,但宣传片中出现事实性错误,股价瞬间暴跌千亿美元。谷歌多名人工智能人才宣布离开,有员工在内部论坛中批评管理层。2月14日,前谷歌员工Praveen Seshadri在一篇题为《迷宫在老鼠里》的博客文章中称,该公司已经迷失方向,效率低下,管理不善,并因风险而走向瘫痪。 Praveen Seshadri于2020年初加入谷歌,当时谷歌云收购了Seshadri共同创立的AppSheet。他在博客文章中表示,尽管他受到了欢迎和善待,但他离开谷歌时明白“这家曾经伟大的公司已经慢慢停止运作”。根据他在LinkedIn上的个人资料,他于今年1月离职。 Seshadri认为目前对于谷歌来说是一个“脆弱的时刻”,特别是因为它最近面临着与微软的人工智能计划竞争的压力。他表示,谷歌的问题不在于其技术,而在于其文化。 “在我看来,谷歌有四个核心文化问题。”Seshadri 说, “它们都是拥有一台名为‘广告’的印钞机的自然结果,它每年都在无情地增长,掩盖所有其他罪恶。(1)没有使命,(2)没有紧迫性,(3)例外论的错觉,(4)管理不善。” Seshadri认为大多数谷歌的员工最终不是为客户服务,而是为其他谷歌员工服务。他将公司描述为一个“封闭的世界”,加倍努力工作不一定会得到回报,反馈是“基于你的同事和经理对你工作的看法。”他补充说,员工还被困在一长串的批准、法律审查、绩效审查和会议中,几乎没有给创造力或真正的创新留下空间。 Seshadri表示,谷歌有机会扭转局面,但不能仅仅通过规避风险来继续取得成功。谷歌需要“以对使命的承诺来领导”,奖励那些为“雄心勃勃的事业”而奋斗的人,并削减中层管理人员的层级。 针对Seshadri的这篇吐槽长文,谷歌尚未发表评论。 以下为Praveen Seshadri的博客文章,由澎湃科技(www.thepaper.cn)编译(小标题为编者所加): Praveen Seshadri博客文章的配图:迷宫里的老鼠。 迷宫在老鼠里 就在疫情爆发前,我加入了谷歌,当时我共同创立的公司AppSheet被谷歌云收购。收购团队和高管欢迎我们,并善待我们。我们以极大的热情和承诺加入,将AppSheet集成到谷歌中,并使其取得成功。然而,在我三年强制保留期到期时,我离开了谷歌,了解到一家曾经伟大的公司是如何慢慢停止运作的。 …
密西根又一列火车出轨,载有危险化学品 02/17/2023 周四,诺福克南方公司的另一列载有至少一车危险材料的火车在底特律郊外出轨,再次引起人们对有毒化学品运输的关注。 来自现场的照片和视频显示,几节火车车厢脱离了轨道。 范布伦镇位于底特律附近,具体的事发地点位于当地Martinsville和Haggerty路之间的Huron River Drive。 火车出轨时没有人员伤亡的报道。 据范布伦镇警察局称,有证据表明车上装有危险化学物质,但载有这些物质的车厢未在事故中受损。 目前,事故相关情况仍在继续调查中。 警方目前正在调查现场。他们已经敦促居民在调查过程中远离该地区。 目前仍不清楚火车当时运载的是什么化学品。 密歇根州的民主党人Debbie Dingell议员在一份声明中说,她正在与美国环境保护局就此事进行接触。 她说:”目前,没有人知道有任何危险材料的释放,”她补充说,”装载危险材料的车厢已经被单独拿出,正在从其他脱轨车厢的区域移开。 此外,密歇根州环境、大湖和能源部说,它’知道韦恩县范布伦镇的脱轨事件,初步报告显示脱轨事件没有对公众造成威胁。 EGLE人员正在赶往现场,协助评估情况。 这起事件发生在一个多星期前,诺福克南方公司的另一列载有有毒化学品的列车在俄亥俄州出轨,引起了人们对该地区水和空气安全的担忧。 2月3日晚间,一列诺福克南方公司载有氯乙烯等危险化学品的货运列车,在俄亥俄州东巴勒斯坦镇发生脱轨,多种有毒化学物质发生泄漏。上周,官员们疏散了当地数千名居民。 本周三,一辆载有液体硝酸的商业罐车在亚利桑那州的图森市发生交通事故,硝酸泄漏到高速公路后,该州的主要高速公路全面关闭。 Source 美国巨量毒物泄露后,俄亥俄州现在怎么样了?这里的上万留学生怎么办? 02/15/2023 2月3日,一列运载有毒化学品的列车,在美国俄亥俄州发生列车脱轨事故。 由于大量有毒化学物质泄漏引发国际瞩目。 …
这6种「多余」家居用品 购买前先想想 世界新闻网 02/16/2023 在购买某些家居用品时,有多少次我们是不加思索地就把它们放入购物车中?虽然有些家居用品是生活必需,但其他的可能多看一眼,就知道是否真的需要购买它们。在某些情况下,我们可以找到更便宜的替代品,或者根本不需要购买。 1. 香味垃圾袋 垃圾袋是家庭必不可少的用品,但有香味的垃圾袋呢?地产网站Ownerly的专栏作者谢琳(Kerry Sherin)表示,除了价格之外,无味垃圾袋和有香味垃圾袋之间没有区别。有香味的垃圾袋要花更多的钱,但两者的功能相同:装垃圾。 对于那些不想在有香味垃圾袋上多花钱的人,可以选择购买无香味的垃圾袋。谢琳也建议使用较小的垃圾桶并定期清倒,以避免产生异味。 2. 厨房用具组 厨房用具组是购买或赠礼常见的家居用品,这些组合通常配有各种锅铲、勺子和抹刀,而且价格几乎都很划算。 但谢琳表示,厨房用具组不是每一件都必要。最糟糕的情况是,一套厨房用具还会占据厨房流理台面或抽屉。谢琳建议,不要拥有多余的物品,尤其是那些从未打算使用的,谨慎和有选择性地购买任何厨房用具 3. 电动工具 是否需要购买电动工具,可能取决于每个家庭的需求,但通常没有理由让数十个未使用的电动工具(如锯子和磨砂机)占据家或车库的所有空间。 谢琳说,借用或租用工具比购买工具更具成本效益。许多大城市的图书馆都可出借工具,会员可以免费借用手持或电动工具来进行庭院或家务工作。 4. 餐桌摆饰 许多人喜爱购买摆花、蜡烛或订制灯箱等物品,作为每个房间桌上的装饰品。根据装饰品的类型,为家中的每个桌子布置装饰品可能花费不菲。 其实不需要购买这些装饰品,也可以达到美化空间的效果。家事网站Rhythm of the Home的创办人布柯(Stefan …
“红通人员”王东生回国投案 红星新闻 02/16/2023 王东生,男,1956年11月出生,原系山东省烟台市公路局党委书记、局长,涉嫌收受他人贿赂,2014年5月外逃。2016年4月,国际刑警组织对其发布红色通报。办案机关积极开展国际执法合作,依法扣押冻结了其涉案财物。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王卓报道 2月12日,在中央反腐败协调小组国际追逃追赃工作办公室统筹协调下,经山东省追逃办和烟台市纪检监察机关不懈努力,“红通人员”王东生回国投案。 王东生,男,1956年11月出生,原系山东省烟台市公路局党委书记、局长,涉嫌收受他人贿赂,2014年5月外逃。2016年4月,国际刑警组织对其发布红色通报。办案机关积极开展国际执法合作,依法扣押冻结了其涉案财物。 中央追逃办负责人表示,王东生回国投案是纪检监察机关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中央纪委二次全会部署,持续开展“天网行动”的重要成果,充分彰显了我们有逃必追、一追到底的鲜明立场和坚定决心。我们将继续深化反腐败国际合作,一体构建追逃防逃追赃机制,始终保持高压态势,让已经外逃的无处藏身,让企图外逃的丢掉幻想。 来源: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Source (免责声明:本文转自红星新闻,不代表本站的观点和立场) ChatGPT多聪明?实测能通过名校商学院、法学院考试 世界新闻网 01/29/2023 人工智能(AI)聊天机器人程序ChatGPT推出后掀起风潮,引发全球学术界担忧这种AI工具会否成为学生的作弊利器,最新的实测显示,ChatGPT聪明到足以通过美国大学商业及法律考试,不过成绩没有特别高。 美国媒体CNN报导,为了测试ChatGPT生成答案的能力,宾州大学华顿商学院及明尼苏达大学的教授已展开实测;前者是常春藤名校,后者拥有「公立常春藤」的美誉。 ChatGPT完成了95项选择题和12项申论题后,在明尼苏达大学法学院四门学科的考试中拿到C+水准,勉强及格,在宾州大学华顿商学院考试中表现较好,获得B至B-的成绩。 宾州大学华顿商学院教授特威斯(Christian Terwiesch)指出,ChatGPT在回答基本营运管理题及流程分析题上「表现杰出」,但在更高端的考题上面临困难,还犯了数学上的低级错误。 明尼苏达大学法学教授乔恩·崔(Jon Choi)则说,ChatGPT在最为经典的法律考题上卡关,例如发现潜在法律问题及将法规适用于案件的深入分析,但它可能「非常有助于打草稿」,供学生微调作答。 两位教授都认为,人们未来很可能与AI携手合作,AI有望成为通用辅助工具,但也不约而同表明,当前限制使用ChatGPT有其必要性,学生如何使用这类AI工具,短期内仍存有疑虑。 特威斯表示:「毕竟,颁给医学士一个学位时,你会希望他们熟知医学,而不是如何使用机器人。对于其他技能认证亦然,包括法律和商业。」 纽约市和西雅图公立学校近日已开第一枪,宣布禁止师生校园网络及设备上使用ChatGPT,避免作弊歪风盛行。 …
ChatGPT通过美国医师考核!能代替医生看病吗?我们做了个有趣测试 凤凰新闻 02/14/2023 ChatGPT的火爆使不少相关板块“涨声一片”,网传ChatGPT可以帮人回答问题、作画、写沦文甚至编程序,那么如此“神奇”的应用是如何实现的呢? 相比元宇宙的虚无缥缈,生成式AI似乎“更接地气”,拥有更明确的应用场景和多种可能,横空出世的AIGC距离大规模商业化还有多远?会对哪些行业造成冲击? 数字经济时代到来,深度学习技术推动人工智能进入到大规模应用阶段,ChatGPT上线不到1周日活用户破百万,2个月破亿,引爆了资本市场的热情,但同时也引发了对其合规性的思考,生成式AI的发展未来将面临哪些制约?未来将会有哪些商业化的产品优先落地? 本期《钛度热评》特邀资深媒体人一起就话题“ChatGPT火爆全网,‘聊天’能否代替‘思考’?”进行了讨论,下面是部分观点集锦。 关于ChatGPT如此“神奇”的应用是如何实现的。 价值研究所编辑林之柏表示,ChatGPT的底层技术,已经有很多媒体作过专业解释,就不再一一赘述了。对ChatGPT技术层面的了解,普通用户其实只需要记住一点:本质上是一种生成式AI工具,始终离不开AI这个技术基座。 和元宇宙相比,ChatGPT的应用范围更加明确,但并不代表着落地很容易。事实上,现在人们最熟悉的也只有搜索引擎、辅助写稿等少数几个领域,并且还谈不上对行业形成颠覆。目前,大多数企业只能通过开发ChatGPT类应用或迎合ChatGPT热点在股市收割财富,ChatGPT自身还不具备造血能力。比如BuzzFeed就在宣布启用ChatGPT辅助创作后股价暴涨。 对于落地方向,其实所有企业都还在摸索中,谷歌刚刚翻了车,国内的百度、阿里在内测相关产品,可惜还没有看到庐山真面目。应用之后市场的接受程度如何,还需要时间检验。 其实任何一个新概念、技术从萌芽、蹿红到大规模落地,再到商业化变现都需要一个过程,能熬到最后的企业,往往只有少数几个。别看这几天ChatGPT概念股异常火热,虚火过后才知道谁是赢家。 中关村科金技术副总裁张杰表示,在ChatGPT背后起关键作用的是一种被称为大规模语言模型(Large Language Model,LLM)的东西,ChatGPT用的这款语言模型命名为GPT-3.5,GPT是生成式预训练(Generative Pre-Training)的缩写,目前的版本号是3.5版。此外,在GPT-3.5之上,ChatGPT还通过基于人类反馈的强化学习(Reinforcement Learning from Human Feedback,RLHF),使GPT能够记住之前的对话、承认错误、在连续的多轮对话中给人很顺畅的感觉。 GPT内部是神经网络的结构。大规模语言模型的基础单元叫做感知机,它模拟了人脑中神经元的结构。这些感知机组织成庞大的网络结构,用来“山寨”人脑的神经网络。此外,大规模语言模型还带给人们的一项意外的惊喜,那就是让人细思极恐的思维链(Chain-of-Thought,CoT)能力。 多少说主理人褚少军认为,ChatGPT火爆全网,尤其是火爆国内,很大程度上是企业+资本市场利用媒体引爆舆论的结果,并不是 ChatGPT为代表的AIGC已经走入寻常百姓家了。简单来说:短期内不宜高估以ChatGPT为代表的AIGC,长期不能低估。 具体来说,ChatGPT肯定会带来变革,在搜索、读写、智能客服、教育培训、咨询服务等领域的影响会立竿见影,但至于能改变到什么程度,能不能实现颠覆式创新还为时尚早,毕竟不管是ChatGPT,还是AIGC领域,基础还是AI,AI的基础本身又得是数据积累和调校,在大量数据和场景中不断优化更迭,但数据和调校的基础又得是人,所以最终 ChatGPT还得靠人来实现。靠人实现技术突破、算法突破、策略突破、法律突破以及各种资源的整合。特别是国内,目前的状况是,ChatGPT类概念很多时候被用于噱头玩炒作,用于提升自身企业的股价,而不是踏踏实实做类似产品。基于此,要短期内实现颠覆式的变革并不现实。 …
中国前员工窃ASML机密资讯 彭博曝光疑似被偷的技术 世界新闻网 02/16/2023 荷兰芯片制造设备商艾司摩尔(ASML)15日表示,一名驻中国的前员工窃取该公司的机密数据。如今知情人士透露,ASML被偷的是用来保存其机台技术数据的软件系统数据,其中包含对制造先进芯片至关重要的微影系统细节。 ASML先前发布声明时,未具体说明何种数据被窃。而彭博引述知情人士报导,遭窃取的数据库中,包含用来生产全球一些最先进芯片的微影系统细节。 知情人士说,这些数据来自名为Teamcenter的产品生命周期管理程序,而这个工具是在内部使用。另据这个软件的供应商西门子,Teamcenter是技术内容的共享数据库,允许不同团队协作和管理他们的产品开发,让人「可以从单一数据库取得所有产品相关的知识、数据、过程」。 ASML在稍早的声明中说,该公司可能因此违反了出口管制规定,因而可能惹上监管麻烦,但这回遭窃不会对其业务有具体影响。ASML已对此启动初步调查、加强安全管控。该公司对后续发展不予置评。 这也是ASML不到一年内第二次对中国发出这样的指控。与此同时,美国正在施压包含荷兰在内的其他国家,不要帮助中国发展制造先进芯片的能力。在间谍气球事件后,美中之间已相当紧张。 另一位知情人士则说,ASML这起数据外泄事件,涉及的是技术数据而非硬件,是过去几个月一名男性员工所为。ASML在生产先进芯片的关键环节中扮演要角,因而成为中国锁定的目标。ASML去年在中国雇用约1500名员工。 Source SIA:美国制裁中国的芯片业 是在打七伤拳 世界新闻网 01/30/2023 代表美国99%芯片业者的半导体产业协会(SIA)表示,尽管该协会理解国安的重要性,但遏止敌对国家的作为,整体来看将伤害美国自家的半导体产业。 在美国政府对中国的芯片和超级电脑产业祭出严厉的制裁后,数家半导体业者一夕间损失约2,400亿美元的市值,包括电子设计自动化(EDA)、芯片设计、及晶圆厂设备(WFE)业者都受影响。SIA表示,缺乏来自中国客户的收入,美国半导体产业还是会蓬勃发展,但若有中国客户,研发的速度会更快。 根据SIA的新闻稿,美国的半导体业者仰赖创新的良性循环,必须在研发上大量投资和跨入国际市场,「以往常的经验来看,美国半导体业者持续将约五分之一的营收投入研发,比重傲视各产业」。 EDA大厂益华电脑供应数千家的中国芯片和主板开发商,应用材料公司销售大量的WFE工具给中芯国际和华虹宏力,辉达销售人工智能和高效运算加速器给百度等企业。美国公民也在中国企业担任主管职并领取丰厚的薪酬,然而这些都受到美国政府禁令的影响。 Source 中国考虑限制太阳能芯片技术出口 确保相关领域优势 世界新闻网 01/26/2023 中国官方正考虑对太阳能芯片生产技术实施出口限制,以便在其他国家致力强化本土产业实力之际,保持中国在太阳能制造领域的主导地位。 …
投资十几亿的国际化学校爆雷?当教育变成一门生意后 谷雨星球 02/16/2023 现在的国际教育像极了疯狂的股市,很多人嘴里说着做好教育,心里全是多快好省的人头生意。 年前发生的一件事,再度跌破了我们的认知—— 一所投资十几个亿,学费一年20多万的江浙沪某知名国际化新校,因更换了投资人而闹出了种种丑闻。 据在读家长反馈,没几个月,一系列骚操作如无理由开除多位老师、不尊重学校核心底层办学宗旨、不尊重家庭对教学的合理诉求、拖欠多位供应商款项等等,让学校几乎在一夜之间变了样。农历新年前,因为校园文化的变味,不少学生开始寻求转学。也有家长因为「不听话」为而被劝退。今天是新学期开学第一天,据悉返校的学生并不算多。同时,我们也接到部分家长反馈,其办学资质或对小初阶段学生有影响,开学日学校突发临时告知令人震惊的变动。(这一点比较敏/感,在公开场合不再多说。)这几个月来,大家都在积极寻求解决方案,也有好些家长找到我们,希望能动用自媒体的力量帮助他们。最令人难过的是,家长们选择学校都是出于信任,有人从很好的学校转学至该校,有人还举家搬迁至学校所在城市;有人仍然热爱着学校,盼望学校早日回归刚开学欣欣向荣的样子。所有人的诉求都是指向学校回归常态,办得更好。这在长远上,才是真正对家庭和孩子有益的教育。为此我们一直没有发布该消息,直到等到了新学期开学的今天,校方再一次突然告知巨大变动,让许多仍抱有希望的家长开始死心,慌忙找学校转学接收。 说实话,在国际教育行业这么些年,我们也见证了许多「妖魔鬼怪」的事情,如刷出来的学校口碑,如为了榜单而在最后一学期挖脚学生等,而这一切大多是因为头上有把招生KPI的刀。 就像曾经一位满怀期待却总是失望的校长朋友所言: 宣传册老说校长才是学校的灵魂,但其实,投资人才是学校的灵魂。很多有情怀的老师也都受过伤。 也就像前几天看到李一诺老师在个人公号写下的:做真教育的人大多负债累累,做假教育的人倒是有不少挣钱的,这值得我们更深的思考,是哪里出了问题? 作为一项投资,民办企业要赚钱无可厚非,大家在意的只不过是赚钱的底线和边界。 国际教育教育作为体制内教育的补充,为孩子们带来的新可能,在应试教育外可以找到属于自己的天地;同时,其遵从规律的教育方法,德智体美劳培养全人;而且,其身为家长的我们带来的新选择,可以卷,也可以佛,全看个人选择。 但也正因为深谙选择权的珍贵,我们也更为这些丑闻而感到愤怒。 可能没过几天,这件事可能会在追求流量的自媒体翻炒中(该校新建时或也曾大肆吹捧过),打消一些站在门外往里张望的家长,对国际化教育的信任。 作为关注教育、理性思考的家长们,到底要如何看待这件事情呢?又对我们的择校有什么启示呢? 1 信息不透明越发严重,却并不是因为信息少,而是信息过载。 八九年前,我们在做的事情是试图打破国际化教育里的信息不对称,近十年过去了,我们仍在打破信息不对称,而且在资讯大爆炸的情况下,发现不透明情况越来越严重。 为什么呢? 传媒学者提出一个概念叫“数字中毒”。跟胃一样,人的大脑也是有容量限度的,过载的信息可能使大脑判断力下降,心情焦躁,行动变得过于谨慎或冲动,深陷焦虑。 心理学也有类似的研究,被称作“信息污染综合征”(还没到症状的程度)。 这种现象在短视频兴起后,在国际教育行业里或者说教育里很常见。每次点开小红书,我常发现自己怎么什么都不懂了,难以辨别。人人都成为了所谓的专家,或者说,成为专家的门槛变得极其低,信息泛滥让大家都失去了耐心,不再看重过程,而只关注最终的结果,也就是走了判断的捷径。长久以来,要不只信朋友(但是朋友只有个体的经验),或者听信小道消息,却发现许多小道消息也都是以偏概全或者推导过程有误。现在务必培养的能力,就是有找到可靠信息的能力,以及面对各种信息快速分辨病判断的能力,也就是信息时代里最重要的「搜商」——如何找到自己所需要的信息?如何不被多余的信息影响?如何判断信息里的真伪和价值?如何多方验证信息的可靠性?如何拒绝引发过度焦虑的「电子垃圾」? 2 在关注理念和升学外,也关注是谁在办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