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年派对 户外也要戴口罩 打疫苗、避群众 少在餐厅室内用餐

跨年派对 户外也要戴口罩 打疫苗、避群众 少在餐厅室内用餐 世界新闻网 12/30/2021 新冠病毒Omicron病株构成严重威胁,即将来临的跨年派对活动,公卫专家建议谨慎小心,室内活动规模缩小,而且参加者都必须完全接种、打了加强针。大型活动最好在室外举行,但不管怎样,参加者都须全程配戴口罩,以防万一。  洛杉矶时报对跨年防护建议如下: 第一,到餐厅用餐,最好在室外,尽量不要进到室内。 旧金山加大(UCSF)传染病学者陈子平(Peter Chin-Hong)之前受访时说,如果接种完全应该可以室内用餐,但随着疫情再度升温,现在连他都改口不该在室内用餐。  陈子平告诉洛时,虽然重症的机会不高,但接下来的隔离将会影响工作和家庭,所以安全为上,要是非得出外用餐,他宁可坐室外区。圣他克拉拉县(Santa Clara)卫生局长柯迪(Sara Cody)也同意,认为在添加病例增加两倍状况下,事先点餐然后外带最安全,她完全不建议室内又不戴口罩的场合。  第二,避免参加大型活动。 圣他克拉拉县的柯迪说,除了小型聚会,或全程都在户外的活动,不然她都不建议参加。洛杉矶加大(UCLA)公卫学者金-法利(Robert Kim-Farley)表示同意,而且绝对要避免室内唱唱跳跳的活动,因为很难保持适当距离。相对之下,他倒觉得户外看烟火是个不错的选择,但还是应全程配戴口罩。 另外,专家都建议,在参加活动前应该先做一次快筛。陈子平说,虽然PCR检测准确度够,但拿到报告多半都已经是两天后的事了,很可能做完PCR之后才被传染,因此出发前再做一次快筛最安心。他说,五岁以下小孩目前还不能施打疫苗,但如果大人们都已经接种,那就问题不大;但如果来自不同家庭的多个孩童在一起,就不太安全了。  第三,非必要的搭机与会展,能免则免。 UCLA的金-法利说,面对当前情势,非必要飞行能免则免,最好等一两个月后再说,如果真的要飞,虽然搭机过程的风险不高,但到了当地变量会更多,特别是筛检呈现阳性反应时,很可能会变成都关在旅馆隔离。  至于会展,除非主办方做好万全准备,类似公卫专家近期在科罗拉多州的大会,会场座位相隔甚远,必须出示接种证明并全程配戴口罩,并且确保通风良好,否则金-法利会建议,视频与会就好。  第四,新年期间取消或缩小规模的活动。 旧金山烟火跨年已取消,洛杉矶市中心Grand Park的跨年晚会,改成视频直播,倒数计时则会投影在市政厅墙面。  长堤市的跨年烟火仍旧举行,不过当地商会建议最好找个餐厅观赏。玫瑰花车游行一样照办,但主办方要求参加者都须出示接种证明与72小时内的阴性报告。观众如要进入收费区域,12岁以上都要出示接种证明与72小时内的阴性报告,18岁以上的还要出示附照片的身分证明,两岁以上的都得戴上口罩。  …

Omicron 变种病毒肆虐 美国单日确诊破50万 却反而缩短隔离期

Omicron 变种病毒肆虐 美国单日确诊破50万 却反而缩短隔离期 大公网 12/28/2021   综合美联社、《纽约时报》、《今日美国报》报道:Omicron变种病毒肆虐,美国27日报告单日新增超过50万宗病例,刷新最高纪录。然而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CDC)同日却更新防疫指引,将新冠肺炎无症状患者的隔离天数由10天减至5天,人手严重不足的航空等行业对此表示欢迎。然而,批评意见指出,CDC在疫情高峰期缩短隔离时间,做法偏袒商界,不科学,也不顾民众及医护的安危。   根据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数据,27日单日美国录得超过50万宗确诊病例,打破全球最高纪录。过去7日,全美平均每日新增超过24万宗确诊个案,接近去年冬天的峰值。美媒指,确诊数字骤增到50万与圣诞假期检测结果大量积压有关,但同时反映Omicron的传染性极高。   航空界频吁缩短隔离期   然而,在Omicron带来新一波感染潮之际,美国CDC却颁布最新指引,将新冠肺炎无症状患者的隔离天数从10天减半至5天,之后5天内与他人相处时应佩戴口罩。有症状的确诊者隔离5天后,病情有好转就可以外出,发烧者则要待完全退烧。CDC同时更新针对密切接触者的规定,若已接种新冠疫苗加强剂,相关人士将毋须自我隔离,但要戴口罩10天;未接种疫苗及未接种加强剂人士要隔离5天,再佩戴口罩5天。   早前,航空业游说团体公开呼吁CDC缩短隔离日期,因而达美航空等各大航企对最新决定表示欢迎。根据flightaware网站数据,圣诞节周末美国约2300个航班被取消,主要是因为大批机师和机组人员染疫被迫隔离。商界警告,若不改变指引,Omicron的强传播性将令企业无法继续运营。 The omicron variant of the coronavirus has upended plans to put the pandemic behind …

我是一名ICU医生,关于疫情我这样看的…

我是一名ICU医生,关于疫情我这样看的… 文章来源: 纽约时报  12/28/2021 差不多就在一年前,我和同事们兴奋地排队接种了第一针新冠疫苗。虽然推迟了假日聚会,但我们在社交媒体上发布了接种疫苗的照片,向自己承诺2021年将会有所不同。 事实也确实如此。疫苗以及不断下降的病例数让我们当中最脆弱的人也能重新进入这个世界,谨慎地计划旅行,并且对生活抱有希望。但现在,随着传染性极强的奥密克戎变异株席卷全国,人们很容易产生挫败感。当我在手机上浏览新闻时,我发现自己在疲惫的冷漠、焦虑和沮丧情绪之间摇摆。 但奥密克戎并不等于疫苗的失败,也不意味着我们的生活必须永远被这种病毒主宰。恰恰相反。我们现在的情况虽然与一年前的想象有所不同,但我们仍有理由抱有希望。我们拥有的工具和知识应该使我们能够保持安全并保护他人,尽管这种病毒依然继续存在。更大的挑战可能是在未接种疫苗的人群中再次出现疾病激增的情况下,如何保持我们的集体人性。 科学发展很快,过去两年,就算是我们当中最自信的人,也学会了在做预测时保持谦卑。我们还不知道是不是奥密克戎本身主要导致轻症,或者我们观察到的轻症是不是疫苗接种和以前感染的免疫所带来的结果。但迄今为止的所有证据表明,我们中的大多数人如果完全接种了疫苗(包括加强针),并且在其他方面是健康的,就将面临相对轻微的疾病。 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就什么也不用担心了,因为还有很多东西是未知的,我们做出的每一个决定都会影响到无数人。但是,有了疫苗接种、高质量口罩和快速检测手段,我们可以更好地管理风险,而不必让生活彻底暂停。 我们现在也知道,暂停自己的生活需要付出巨大的代价。当我想到这种病毒造成的痛苦时,我不仅想到我的新冠病毒患者,还想到一位老人,他被发现独自在公寓里,被带到我的医院时,他严重营养不良,已经好几个月没跟别人说过话了。我想到养老院的老人们,他们被剥夺了与人接触的机会,他们的失智症正在恶化。我想到了药物过量、酗酒和未获治疗的精神疾病,这些都是两年来的隐性疫情。 我们生性就不适合长时间的独处,我不相信我们会愿意回到那个残酷的现实。虽然各地的限制措施可能有所不同,但我们的政策应该在优先保证人们的安全的同时,保护人与人之间的联系。 但这种风险对我们所有人来说是不一样的。由于全国只有超过60%的人接种了疫苗,这种变异株的日益流行意味着医院预计会收治大量未接种疫苗的危重病人。而那些因癌症或移植而免疫力低下的人,以及因年龄或慢性疾病而身体虚弱的人,他们患病的风险仍然更高。这就导致了一系列越来越复杂的问题需要解决,这些问题没有简单的答案。我们的生活都是相互关联的。然而,当我自己的健康不再像以前那样受到威胁时,我该如何平衡个人选择和对他人的责任之间的矛盾? 不久前的一个下午,我在重症监护室巡视时,看到了一个熟悉的景象——六名已经插管和接受镇静麻醉的病患,无人陪伴,大都趴在床上。一名护士走出一间病房,迅速摘下N95口罩,换上外科医用口罩。“他们都没有接种疫苗,”她说。我因为这个事实而感到安心——可能我到底还是安全的——但我也在想,也许接下来将会大量增长的最大风险之一将是同情心疲劳——对未接种疫苗者产生同情的能力不断下降。 在走廊尽头,一个同事叫我过去看一位几周前一个晚上曾经照顾过的患者。她是一位30多岁的母亲,感染了冠状病毒,有严重的呼吸衰竭,如今终于要被转往一个长期重症监护医院了。我隔着帘子往里看。她是清醒的,身体极其虚弱,但还活着。 那天早些时候,我的同事向她解释了在她长期住院期间发生的事情,以及接下来在康复中心可能会发生的事情。然后他停顿了一下,改变了语调,告诉他的病人,她应该放下因为没有接种疫苗而带来的内疚或羞愧之情。她犯了一个错误,但医院就是一个这样的地方,我们在这里不加评判地照料人类易犯错误这一天性所带来的诸多后果,不是吗?她听后开始哭泣,然后问他自己能不能接种疫苗。不久她就接受了第一针疫苗。 当我和重症监护室的同事查房时,谈起病人,我们会把他们浓缩成一句话,包括他们的姓名、年龄和相关既往病史。现在,我们通常会把疫苗接种情况也包括在内。“40岁未接种男子,患有新冠肺炎重症。”我在想这个问题,想它会有什么影响。尽管将病人归类为已接种疫苗或未接种疫苗并不会改变呼吸机的设置或我们的用药,但我担心我们的沮丧会带来潜移默化的影响,以及我们如何用同情心来平衡这种真实而可以理解的愤怒。如果我们的病房里再次挤满新冠病毒患者,使得处于严重人员短缺边缘的卫生保健系统更加难以为继,应对这种紧张关系就将变得更为艰巨。 冬至那天的下午,一小群护士和医生聚集在一起,把一名新冠病毒患者绑在轮床上,准备推她离开病房,前往康复中心。我记得早些时候,每个病人离开时,医院广播系统里经常会放音乐,我们都会挤进大厅鼓掌、唱歌。值得庆幸的是,现在从这种病毒引发的危重疾病中存活下来已经不是什么稀罕事了。不过,医生和护士们还是鼓掌庆祝了一会儿,然后才回到工作中去。 战胜这种病毒会是什么样子?我曾经认为总有一天,我会照顾最后一个新冠病毒患者,但我现在意识到事实并非如此。这种病毒会像某些病毒一样成为地方病,每年冬天来临时,就会有一些新冠病毒患者,他们病得很重,最终会被送进重症监护室,其中有未接种疫苗的人,有免疫功能低下的人,也有特别不幸的人。我们会按照过去两年摸索出的方案来医治他们。没有人会惊慌、恐惧或愤怒;这会是预料之中的,就像流感或其他呼吸道病毒一样。现在的情况还不是这样。但我们会实现的。 Daniela Lamas是一名观点作者,也是波士顿布莱根妇女医院的肺部和重症医学医生。 Source 温麟衍医师:布口罩对防御Omicron毫无帮助 世界新闻网 12/26/2021 CNN报导,CNN医学分析家、乔治华盛顿大学急诊医师兼公卫学院卫生政策与管理客座教授温麟衍(Leana Wen)指出,布口罩对防御新冠病毒Omicron变异株毫无帮助,建议配戴医用口罩。 …

乌克兰训练平民「打游击战」 招募10万志愿军抗俄

乌克兰训练平民「打游击战」 招募10万志愿军抗俄 世界新闻网 12/28/2021 俄罗斯与乌克兰之间仍垄罩开战阴影,纽约时报报导,乌克兰军方正仿效伊拉克和阿富汗战争时当地人的做法,训练平民打游击战对抗俄军;军方高层直言希望招募到10万志愿大军。早前有报导指出,美国情报官员已暗中同意训练乌军进行游击战。 纽时26日报导,乌克兰政府和私营民兵组织合作,打算由军方新成立的「地方防卫部队」(Territorial Defense Forces)统合,去年开始每逢周末为数以千计报名参加游击队训练课程的平民进行军训。他们有时会安排在首都基辅附近的松木林内训练,包括听从指挥官各项指令、身穿迷彩衣在林间学习躲避、安装和引爆地雷、医护学习上前线救治伤员等。 据报导,训练平民参与游击战,可在俄国入侵后带来干扰和抵抗,具有震慑作用。 乌克兰地面部队副指挥官巴希利维奇说,政府目标是在发生军事冲突时能够动员10万名志愿者。乌克兰军方表示,约有50万民众拥有军事经验;今年秋天一项民调显示,有24%乌克兰人表示,如果俄罗斯入侵,将会持械抵抗,男性比率接近四成。 报导指出,这种「全民皆兵」做法,于长年备受俄罗斯威胁的波罗的海3国——爱沙尼亚、拉脱维亚和立陶宛都正实行,这些国家都有自己计划鼓励部分民众拥枪,并训练他们万一国家被侵占的时候如何战斗。 与此同时,国际传真社27日引述俄罗斯西部军区报导,俄罗斯军方举行一项演习,演练击退对手的大规模空袭,约1000名士兵参与这场演习。 Source 俄罗斯国防部:超过百名美国僱佣兵携化学武器现身乌东 大公报 12/22/2021   综合今日俄罗斯、塔斯社、路透社报道:美俄关系因乌克兰问题日趋紧张。俄罗斯国防部长绍伊古21日称,目前有120多名美国僱佣兵在乌克兰东部活动,且准备利用化学武器挑起事端。俄罗斯总统普京同日警告,在咄咄逼人的北约面前,俄方已“退无可退”;如果西方国家继续挑衅,俄方将采取军事措施来回应。   普京21日在俄罗斯国防部会议上表示:“自90年代以来,北约步步进逼,情况不断恶化……美国在乌克兰做的事情就在我们家门口,他们应该明白,我们已经退无可退了。”他指出,美国和北约沉浸在赢得冷战的喜悦中,不断向东扩张;如果西方继续采取侵略性路线,俄方将采取足够的军事技术措施回击。   俄海军新增两艘核潜艇   普京并未具体说明会采取何种措施。路透社称,普京过去几周虽多次指责北约蓄意挑起俄边境地区的紧张情绪,但今次是他首次暗示可能发生军事冲突。报道指,普京的措辞与俄副外长里亚布科夫此前的发言相呼应。里亚布科夫近日警告北约说,俄罗斯可能会在欧洲重新部署中程核导弹。   另外,普京21日通过视频会议,出席了核潜艇“奥列格大公”号和“新西伯利亚”号入列仪式。这两艘核潜艇当日交付俄海军太平洋舰队。普京称赞说,它们携带的武器是“令人生畏的打击力量”。   自上月白俄罗斯与波兰边境爆发难民危机至今,美国和北约多次指控俄罗斯向乌克兰边境增兵,有意发动“全面入侵”。俄方否认相关指控,并指责美国和北约才是图谋挑起冲突的一方。绍伊古21日表示,120多名美国僱佣兵正在乌克兰东部顿涅茨克地区的阿夫杰夫卡和普里阿佐夫西克活动。   俄警告乌勿“头脑发热”   绍伊古称,这些美国僱佣兵在居民楼和公共设施内建起发射阵地、训练乌克兰特种部队和激进武装分子,还将“不明化学品”运到当地,准备策划挑衅行动。但他并未提供进一步的细节或证据。美国国务院发言人普赖斯随后在推特发文,要求俄方停止发表“煽动性和不实言论”。   有分析指,美英等国2018年曾以“叙利亚政府军用化学武器伤害平民”为由,对叙发动空袭,但西方媒体当作证据传播的视频后被证实是人为导演拍摄。若今次美僱佣兵在乌东活动的消息属实,或说明美国打算故伎重施,栽赃俄罗斯。 …

加国联邦技术移民停一年 恢复无期引争议

加国联邦技术移民停一年 恢复无期引争议 12/28/2021   加拿大移民部圣诞节前宣布达成今年接受新移民40.1万人的目标。但是以海外申请人为主体的“联邦技术移民”(Federal Skilled Worker Program,简称FSWP)项目,已停止审批整整一年,何时恢复审批目前仍不得而知。随著暂停时间的增长,与之有关的争议将会越来越多。   设立于1967年的联邦技术移民项目是本国历史最长的经济移民类别。在2008年增设“加拿大经验类移民”(Canadian Experience Class,CEC),以及2013年增设“联邦熟练工人移民”(Federal Skilled Trades Program,FSTP)两个新类别之前,联邦技术移民无疑是本国经济类移民的最主要来源。   移民部在2015年宣布设立“快速入境”(Express Entry,EE)机制,以评分、抽签及向申请人发出邀请信的方式统筹上述3大经济类别移民的审批。即使由那时起,FSWP技术移民仍是3大类别中的大头,2019年收到邀请的人中有45%属这一类别。   但在2020年12月23日EE系统进行最后一次FSWP申请人抽签时,几乎没有人知道这一类别随后会停止审批超过一年时间。进入2021年,移民部在疫情期间交通、边境管制情况下,仍要达成年度接收40.1万移民的目标,因此将审批重点转移到以境内申请人(留学生、外国劳工、工签持有者)为主的CEC及省提名移民等。   加大面向CEC申请人抽签   为了配合这一政策转变,移民部在2021年全年没有进行FSWP海外技术移民申请人抽签,同时加大了CEC申请人抽签的次数及每次抽出的人数。在2021年2月的抽签中,一次抽出27,332名CEC申请人。此外,移民部在2021年还颁布临时政策,增加接受9万名国际留学毕业生和紧要行业工作人员移民。   对境外申请人和境内申请人“厚此薄彼”,势必会引发利益相关者的反弹。支持这项政策的人表示,在疫情衝击之下,不转向境内申请人为主就无法达到每月平均接受4.5万人、全年接受40.1万人的目标。此外,疫情之下本国劳工市场出现人力短缺,很多行业迫切需要人手,由境内申请人中就近选择移民,可以有针对性地解决人手问题,特别是疫情中紧要行业人手短缺。   此外,加拿大统计局的研究显示,由长远看有加国学历和工作经验的移民申请人,在语言及工作经验上的优势令他们能更快适应本地劳动力市场,更快融入加拿大社会。   质疑此一政策的人士则表示,FSWP海外技术移民申请人由收到邀请信到实际抵埠加拿大,中间通常要经过一年时间。即使移民部为达到2020年的移民目标而接收更多境内申请人落地,也不妨碍在该年下半年继续审批FSWP海外技术移民申请。因为不论有没有疫情影响,他们都不会在2020年内入境。实际上在移民部内部文件中曾讨论过这种做法,但不清楚因何没有选择实施。   积压情况无疑会全面恶化   长时间停止海外技术移民审批的另一个弊端,是令这类移民申请人对本国移民制度的透明度产生信任危机。加拿大一向标榜其移民制度是开放及透明的,但是对于2021年全年停止FSWP申请审批,以及此计划何时重开,移民部对申请人都没有确切说法。   非官方移民资讯网站CIC News指这种情况并非公平。许多FSWP申请人在2020年怀著诚挚的心情将自己的申请登录至EE数据库,等待有机会被抽签选中。移民部中止审批,犹如将申请人请进了餐馆,却不给他们上菜。移民部不如开诚布公地将自己的计划告知申请人,让他们了解自己的申请前景,并早做不同打算。 …

台民调:若两岸开战 过半民众不愿上战场

台民调:若两岸开战 过半民众不愿上战场 12/28/2021 台湾民调显示,若两岸开战,超过半数受访台湾民众认为台湾政府未做好准备,也不愿意亲自或让家人上战场。 据台湾《联合报》报道,《远见》一年一度的“台湾民心动向调查”结果显示,两岸若开战,有52.1%受访民众认为台湾政府未做好准备,35.2%认为政府有做好准备。进一步询问发现,有51.3%受访民众不愿意亲自或让家人上战场,40.3%受访民众愿意。 进一步交叉分析显示,越认为政府未做好开战准备者,越不愿意让自己或家人参战。此外,愿意上战场的民众,以30至39岁男性且为民进党支持者意愿最高,而20至29岁女性泛蓝支持者或中立选民,最不乐见自己或家人上战场。 针对两岸开战的结果,有42.8%受访民众认为会“双方协议和谈”,另有17.2%认为“大陆很快获胜”,也有13.3%认为“大陆最终获胜”。与2020年9月相比,认为“大陆很快获胜”的比例增加了5.6%。 针对美、日、韩等国家谁会在两岸开战之际给予援助,最多民众认为美国、日本会给予协助,分别有62.9%和57.5%,第三名则是澳大利亚,有6.8%。与2020年9月相比,认为美国会援助的比例增加了5.4%,认为日本会提供援助的比例增加了11.6%,认为澳大利亚会提供援助的比例则增加了5.5%。 至于两岸开战后,美国将会采取何种方式协助台湾,33.7%受访民众认为美国会“卖武器给台湾”,19.8%认为会“派出军舰巡航”,13.0%认为会“口头或书面谴责大陆”,10.2%认为会“在台湾共同作战”。 针对台湾与中国大陆的关系,41%受访民众认为彼此是竞争对手,25.2%认为是生意伙伴,同时有60.1%认为两岸应增加互动;对美国的关系看法,有60.2%认为是生意伙伴,有16.4%则认为是“亲朋好友”。 Source 拜登签署2022国防授权法 与中竞争、助台自我防卫 世界新闻网 12/27/2021 美国总统拜登27日签署预算规模7700亿美元的2022财年国防授权法(NDAA 2022),除了替军人加薪2.7%,美国明年度将投资至少71亿美元与中国竞争,并遵循台湾关系法,支持台湾自我防卫,发展不对称战力及寻求美台军事合作,如邀请台湾加入环太平洋军演。 拜登在签署后,对国会表达感谢,但拜登并未在声明中提及任何一个外国国家;联邦众议院军事委员会首席议员罗杰斯(Mike Rogers)通过声明表示,美国正面临中国与俄罗斯等「近侪敌手」(near-peer adversary)的威胁,这部法案提供美国军方有应对威胁所需的工具,展望下一年度,应对这些威胁仍是美国首要任务。 这部法案扩大太平洋威慑倡议(Pacific Deterrence Initiative),注资71亿美元,增加在印太地区的部署、能力和与盟友伙伴合作进行的行动。 国会要求总统向国会提出「中国大战略」的机密报告,说明美国将如何应对挑战。 此外,国会要求国防部着手研究分析美中在关键军事科技的发展,限制国防部采购来自新疆地区的商品。 …

尼加拉瓜媒体:尼国总统没收台湾捐赠资产 转交北京

尼加拉瓜媒体:尼国总统没收台湾捐赠资产 转交北京 世界新闻网  12/28/2021 据尼加拉瓜「新闻报」(La Prensa)报导,尼加拉瓜总统奥蒂嘉(Daniel Ortega)下令没收台湾政府捐赠的资产,并转移给中华人民共和国。 报导附上奥蒂嘉政府的声明,指尼国在当地9日承认中国,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拥有所有不动产、家具、设备等,没有所谓交易、转让或捐赠。 该报导为西班牙文,经翻译,内文提及台湾政府将位于马拿瓜的外交馆处捐给天主教马那瓜总教区,然而不久后,奥蒂嘉便将该资产交给北京。 尼加拉瓜政府于当地9日决定片面终止与台湾外交关系,台方也决定全面停止双边合作及援助计划,撤离大使馆及技术团人员,并依对等原则,已通知尼国驻台使馆人员于12月23日前离境。 外交部发言人欧江安21日曾表示,有关台湾购置的驻尼国大使馆的后续处置,外交部将在处理告一段落后及待台方人员撤离后进一步分享相关资讯。 Source 尼加拉瓜与台湾断交后 中国赠100万剂疫苗 世界新闻网  12/13/2021 英国广播公司(BBC)报导,尼加拉瓜在与台湾断交转与北京建交数日后,获赠100万剂COVID-19(2019冠状病毒疾病)中国国药疫苗,首批20万剂已经送达。 尼加拉瓜政府代表当地时间12日带着获赠中国疫苗的消息回国。当地媒体播放片段显示,中国国际航空班机载着首批20万剂中国国药疫苗抵达尼国。 报导称,尼加拉瓜成年人口中,目前只有38%完整接种COVID-19疫苗,但有67%已施打一剂。尼国官员表示,他们「极其感谢」能与北京当局恢复外交关系。 尼国总统奥蒂嘉之子暨顾问劳雷亚诺.奥蒂嘉(Laureano Ortega Murillo)表示:「我们带着好消息回国,我们获得中国100万剂捐给尼国人民的疫苗。」 Source 中国同尼加拉瓜签署联合公报:商定将尽早互派大使 来源:中国新闻网 …

纽约爆多宗加密货币投资骗局 华男遭骗数十万元

纽约爆多宗加密货币投资骗局 华男遭骗数十万元 世界新闻网 12/27/2021 布碌仑(布鲁克林)班森贺华社日前又发生与加密货币投资骗局相关的案件,至少两名华人中招,且损失金额巨大;据警方数据,一名华男因轻信陌生人的话,将39万元积蓄放入对方推荐的交易户口中,不久后钱全部不翼而飞,至今讨不回来。 市警62分局纪录显示,报住在23大道交88街的64岁华男于本月16日到警局报案,他在11月26日网络上结识一名男子;对方不断游说投资加密货币已成为现在最赚钱的方法,推荐他开始投资,而自己能从中协助。 华男表示,对方帮他设立一个叫「比特币钱包」(Crypto Wallet)的交易帐户,原本没有行动,但在对方再三保证下便投入资本;他将39万元积蓄放入户口中,几日后检查时发现余额归零,急得他马上联系对方,但已惨遭拉黑。 第二起案件中,报住在西1街交17大道的40岁华女,于本月1日在微信上结识一名自称居住在旧金山的男子,两人几周以来传信息聊天,直到对方透露自己是名投资顾问,可帮助其通过投资加密货币赚钱。 华女深信不疑,将一笔10万8000元的款额电汇给对方,同时在一个名为CKCOIN的应用程序开了一个帐户;可不久后该帐户遭封锁,她联系对方时,男子表示需再注入3万元资金才能激活。 这时受害者相信自己已遇上骗徒,未继续汇钱,而是将数据交给警局处理;这两起案件被骗的数额都很大,目前警方已介入调查,但始终没有进展。 当地警员曾表示,手机和网络诈骗在华社最为频繁发生,损失的数额从几百块到数十万元不等,警方多次提醒也未能起到防范作用。 在社区安全讲座中,警员提到很多骗徒采用「杀猪盘」手法与受害者套近乎,获取信任后游说他们进行投资,结果一步步让其掉入陷阱中;要谨记「天下没有白吃的午餐」,如果对方提出的建议很诱人,说明有问题,民众若无法自行判断,一定要求助身边的人再三确认。 Source 经中间人兑换本票 华人被跳票逾50万元 世界新闻网 12/14/2021 布碌仑(布鲁克林)近日有数名华人因买房或其他之需而通过中间人兑换银行本票(Cashier’s Check),不料却遭遇跳票,其中仅通过同一个中间人兑换的银行本票就有51万元被跳票。 数名受害者日前到美国亚裔社团联合总会求助,据陈氏夫妇讲述,因要购置房产,所有通过朋友介绍认识了以现金兑换银行本票的中间人张某,在将5万元现金交给对方后,于11月24日拿到本票,但因第二天是感恩节,他们在26日才前往银行,但不料再查帐户时发现跳票。 受害者石先生表示,他也是通过中间人张先生兑换了近2万元本票,然后在感恩节前后通过银行的ATM机存入,随后也遭跳票。 中间人张先生也场,他表示,自己至多从中赚取一个百分点,此次他是通过一名居住在新泽西州李堡(Fort Lee)的一华裔男子去当地银行兑换的本票。 张先生说,为保险起见,他还专门安排了一名司机带着45万元现金亲至李堡的银行,当面看着那名华裔男子将钱兑成本票并清点清楚后,才带着本票回到布碌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