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显龙总理谈中美关系与台海局势 文 / 黎康 11/19/2021 李显龙总理星期三(17日)在彭博创新经济论坛(Bloomberg New Economy Forum)的晚宴上,接受了彭博社总编辑米思伟(John Micklethwait)的访问。 在长达45分钟的对谈中,李总理回答了关于国际形势、冠病疫情和新加坡相关的多个问题,尤其是就中美关系和台海局势问题展开了20分钟的交流。 中美思维方式的根本区别是什么?如何看待“东方崛起西方衰落”论?台海局势又是否一触即发?点击视频,听李显龙总理回答。 以下是文字实录: 米思伟:总理,如同迈克所说的,非常感谢你让我们来到这里,也感谢你再次与我对话。 李显龙:感谢你来,也感谢你再次组织这次对话。这是我们的第四次或第五次了。 米思伟:我想我们从国际形势开始,然后再具体谈冠病疫情以及新加坡。首先,中国和美国,今年早些时候或去年年底,你曾呼吁休战。我想知道,过去一周我们在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COP)上看到了关于气候变化的协议,现在看到了习近平和拜登的谈话,这算得上是你呼吁的休战吗? 李显龙:我认为这是个必要的开始,两国之间的分歧多且深。分歧并不局限于个别课题,而是涉及到基本的思维方式。这不是一场会议或一份协议就能解决或缓解的。但美国和中国能在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COP)达成一些共识是好事。两位领导人能够举行这次视讯会议并坦率交谈,也至关重要。 米思伟:你如何描述这两种不同的思维方式?你看到的根本区别是什么? 李显龙:这两个国家看待世界的方式非常不一样,看待彼此的方式也非常不同。对美国人来说,中国不仅是一个潜在的威胁,而是一个挑战者以及一个严重的问题,几乎是一个对手,这已成为两党非常强烈的共识。我不是说行政部门都是这样想的,但我认为这是美国社会的普遍看法,至少智库是这样想的。 与此同时,与中国的关系不仅是对抗性的战略平衡问题,它还涉及道德层面——对与错,我维护民主,你不是,我是人权,你不是。如果你以这样的方式定义问题,要过渡到谈共存,谈大家都生活在同一个地球上,就变得很困难。 在中国方面,我认为他们的许多记者和民众都有一个已经固定的观点,我想象一些领导也是一样,就是美国要拖慢中国并阻止中国崛起,以及美国后曾经帮助中国,给予他们永久最惠国待遇(MFN),允许他们加入世贸组织,促进了投资增长,让他们变成今天的样子。 第二点,他们有一种感觉,中国的时代已经到来,将在世界上占据应有的位置,这是可以理解的。但是,你以何种方式在世界上占据你应有的位置,作为一个非常大的玩家为许多不太大的玩家留出空间,这是一种敏感度和艺术,而它不是与生俱来的。 米思伟:你描述的这种有问题的思维方式,是否也涉及中国的时代已经到来,而美国的时代即将逝去? 李显龙:是的,也有那方面。有一种强烈的感觉,认为东方正在崛起,西方正在衰落,美国尤其是一个衰落的大国。我认为这是错误的。我可以了解什么让他们这样想。其他人有时也会这样想。但如果你从长远来看,你真的必须押注美国会从它对自己做的事情中恢复过来。 米思伟:我们可以看看它现在对自己做的其中一件事情吗?我们早些时候在会议上听到了雷蒙多的谈话。她在这里,非常卖力地推销美国印太经济框架。这是没有贸易协议的贸易协议,背后没有贸易协议。我猜想像新加坡这样的国家会更希望现在称为《跨太平洋伙伴全面进展协定》(CPTPP)的《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能重启。美国在推销一个你们很难自然就倾向的概念。 李显龙:这些都是政治现实。《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原本是理想的作法。美国花了一些时间才认识到这一点,去决定这就是它希望与这个区域接触的方式,并推动这个旗舰性的实质性项目,它将不仅展示而且实际上深化美国与亚洲的接触和关系。 …
Category: OPINIONS
华裔女学生费城地铁遭非裔群殴 警:4嫌将被控种族恐吓 世界新闻网 11/18/2021 宾州东南捷运(SEPTA)17日发生一起暴力事件,四名非洲裔年轻女性在费城捷运列车上辱骂殴打三名亚裔学生,口出种族歧视语言,更将另一名上前劝阻的华裔女性暴打在地;费城东南捷运警方18日表示,此案属于基于种族的犯罪,四名施暴者将面临多项指控,包括种族恐吓(ethnic intimidation)和恶性攻击(aggravated assault)。 事件发生在17日下午3时30分左右,Broad Street线列车行驶在Erie Station附近时,四名站立在车厢中部的非洲裔青少年不停地向对面坐在座位上的三名亚裔男性青年挥拳、咆哮,不时口出歧视性语言,喊叫「Fxxxing China」,遭遇攻击的亚裔男性并未反击;一名华裔女性出面劝阻,却被施暴的非裔拽到车门处,将华裔女性的头部撞向车门,随后将她暴打在地,其中一人脱下鞋子砸向华裔女性的头部。 另据CBS报导,其中一名被攻击的华裔男生是14岁的费城中央中学(Central High School)一年级学生,而见义勇为的华裔女生则是该高中三年级华裔女生,施暴的几名非裔学生来自特许学校,其中一名施暴者的家长看到视频后已经联系警方合作;受害华裔女生的家属说,女生名叫Tina。 Authorities are investigating after video captured a violent assault involving students …
护士薪资今年至少涨4% 平均年薪超8.1万元 世界新闻网 11/17/2021 新冠肺炎疫情导致医疗需求大增,护士薪资今年上涨至少4%,平均年薪超过8万1000元;尚未给护理人员加薪的医疗机构也不得不跟进,以免员工流失。 全美最大的连锁医院HCA健康照护公司人力资源部说,各大医院给护士加薪的幅度「每年好几千元」;密苏里州一家小医院因为需人孔急,本月也替护士加薪5%。 密苏里州玻利瓦市公民纪念医院护理长莎拉‧汉娜克(Sarah Hanak)说;「我们被逼得非涨薪不可。我们绝对需要保持竞争力。」 健保业顾问公司Premier Inc.分析 6万名护士薪资数据,说今年前九个月护士的薪资,不含加班费等,平均增加4%,年薪达8万1376元。 根据劳工部数据,2020年护士年薪才增3.3%;新冠疫情来袭前的2019年,涨幅为2.6%。 美国经济受疫情冲击,营业额上兆的医疗保健业,是其中最大的行业之一,开始施打疫苗以及经济逐渐复苏之后,医疗人力的需求顿时喷发;零售业、交通运输业和观光旅游业也有类似情况,纷纷替员工加薪。 在确诊病患充斥加护病房及普通病房之际,护士的作用益形重要,因为她们除了要照顾一般病人,还要看护已经感染新冠病毒的患者,自己也得提防染疫。 医院主管及人力仲介业者说,有些护理人员干脆辞职待聘,在各大紧急招聘机构间跳槽来跳槽去,反而赚更多。此一现象益加提高医院护士离职率以及空缺额,导致不少医院主管,为接纳一波又一波的新冠病患以及传统病患而焦头烂额。 华盛顿州任顿市Providence医院系统人力主管提尔(Greg Till)说:「我们目前聘用的护士,比任何时候都多,准备的疫苗,也比任何时候都多。」Providence在美西七州经营52家医院。 这行业的顾问公司Premier说,今年护士的离职率高达22%,2019年为18%;有些医院经营者被迫缩减服务,或提高收费,来弥补人事经费的额外支出。 Source 南亚人受主流青睐 华人职场升迁面临「竹子天花板」 世界新闻网 11/15/2021 在美国大公司,华人高管数量远少于印度裔,华人在职场升迁面临「竹子天花板」(bamboo ceiling);哥伦比亚大学商学院日前公布研究报告,发现「竹子天花板」并非存在于所有亚裔群体,而是主要影响东亚裔(中国、日本、韩国等),而非南亚裔(印度、巴基斯坦等),且在进行亚裔群体内部比较后发现,造成这一差异的根源与魄力(Assertiveness)息息相关,鼓励东亚裔大胆转变沟通方式,勇敢争取升迁机会。 …
米尔斯海默:不可避免的对抗——美国、中国与大国政治悲剧 By 米尔斯海默 (John J. Mearsheimer) 芝加哥大学政治学教授,《大国政治的悲剧》 11/16/2021 【导读】 今年是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20周年。 1999年11月15日,中美签订协议;2001年11月10日,世界贸易组织批准我国为正式成员;12月11日,中国正式加入。对中国具有重要意义的“入世”,年底将迎来纪念活动的高潮。 但20年后的今天,中美关系却处于低谷。美国政界、学界在进行所谓的“反思”:接触政策究竟出了什么问题? 美方近期一方面屡屡挑战中国核心利益,另一方面又表示美中关系“不是新冷战”,不再寻求改变中国体制,应该如何理解这种对“接触”政策核心目标的背离? 著名现实主义学者米尔斯海默在《外交》杂志11/12月刊上发表文章《不可避免的对抗——美国、中国与大国政治悲剧》,批评“接触”政策,认为美国迷信“自由民主必胜”,违背了现实主义逻辑。 然而,这位现实主义学者,并未能从当时国际与美国国内政治、经济的现实出发,客观分析中国融入全球市场的过程,只是一味归结于政策失误。他还将中国入世,视为美国的“允许”,而无视那是艰苦谈判后、至少在当时看来互惠互利的结果。 米尔斯海默作为严肃学者,长期坚持其“现实主义”理论,但也要看到,部分美方政客试图进一步恶化中美关系,有可能借用其理论作为“依据”。了解其新近论述,仍有现实意义,观察者网翻译本文,谨供读者参考。 The Inevitable Rivalry America, China, and the Tragedy of Great-Power …
欠债3千亿破产!昔日民族品牌为何沦为反面教材? 文章来源: 金错刀 11/15/2021 上个月,新方正集团悄无声息地成立了。 很多年轻人可能会有疑问,方正集团是谁? 微软雅黑用过吧?方正集团旗下的。 在它破产重组前,有公司拿它的微软雅黑字体商用,结果被方正起诉,差点把公司赔破产。 因为字体侵权到处告人,方正集团被戏称为字体界的“视觉中国”。 但这个听着挺不着调的企业,曾经可是国内首屈一指的科技巨头。 它最牛逼的发明,让央视怒捧:只要中国人读书、看报就得感谢他。 它辉煌时,是全球第七大的 PC 供应商,国内PC市场的第二名,第一是联想。 2018年,它更是达到人生巅峰,年入1333 亿元,旗下6家上市公司。 但就是这么牛的民族企业,说倒就倒。 去年,因为负债3000亿,方正集团宣布破产重组,这才有了今天无人问津的新方正集团。 方正的倒下,是得了大公司最容易得的病。 日本也没做到的事, 方正用三年就搞定了 1986 年,北京大学投资了40万元,注册成立了一家“北京大学理科新技术公司”,它就是方正集团的前身。 现在没人搭理的新方正集团,当年被誉为“中国之光”,妥妥的民族希望。 而这主要得益于它的技术奠基人——王选。 他解决了一个让全中国受益至今的难题:让中文进入信息化的世界。 …
南亚人受主流青睐 华人职场升迁面临「竹子天花板」 世界新闻网 11/15/2021 在美国大公司,华人高管数量远少于印度裔,华人在职场升迁面临「竹子天花板」(bamboo ceiling);哥伦比亚大学商学院日前公布研究报告,发现「竹子天花板」并非存在于所有亚裔群体,而是主要影响东亚裔(中国、日本、韩国等),而非南亚裔(印度、巴基斯坦等),且在进行亚裔群体内部比较后发现,造成这一差异的根源与魄力(Assertiveness)息息相关,鼓励东亚裔大胆转变沟通方式,勇敢争取升迁机会。 「尽管东亚裔在美国的人口总数是南亚裔的1.6倍,但杰出的东亚裔高管十分少见;在我们研究结束后的两个月里,谷歌(Google)、IBM和WeWork等知名企业都迎来了南亚裔CEO。」哥伦比亚大学商学院领导管理课程教授莫里斯(Michael W. Morris)表示,进行亚裔族群内部的分析和研究非常重要,这将帮助人们更好的理解为何「竹子天花板」会存在,以及如何解决因此带来的晋升问题。 研究人员将样本聚焦于在美国出生的亚裔,和在其他国家出生但熟练掌握英语的亚裔,围绕偏见(Prejudice)、动力(Motivation)、魄力(Assertiveness)三个因素,探究为何升迁壁垒仅存于东亚裔而非南亚裔。首先,研究人员发现南亚裔比东亚裔受到更多的偏见,例如,非亚裔群体更喜欢和东亚裔交朋友(共用办公空间或是做邻居),但是在选领导时,非亚裔更愿意将票投给南亚裔;在动力方面,研究显示东亚裔和南亚裔都对工作和升职拥有超强的野心,说明动力问题并不是导致升迁壁垒的关键。 而缺乏魄力则成为影响东亚裔成为职场领袖的关键,两个族裔对于魄力的文化教育不同,导致东亚裔在沟通自信(敢于表达、建设性否定、冲突中坚持自己立场)层面得分较低。「受儒家思想的影响,东亚人更注重谦逊和谐,不太愿意发表自己的观点;而南亚人鼓励辩论和竞争,美国主流文化也鼓励自信和交流,这就导致当东亚裔和南亚裔同时对一个领导机会表示兴趣时,东亚裔会被认为不适合担此职务。」一同参加该研究的麻省理工大学斯隆商学院(MIT Sloan School of Management)教授陆冠南(Jackson Lu)表示。 「印度同事都非常的咄咄逼人(aggressive),会自然向上司表达自己的功劳,加上他们的母语就是英语,哪怕说得一股「咖喱味」,也特别敢表达,所以职场上比东亚裔更容易占主导。」就职于纽约巴克莱银行的安女士说,「而且南亚人总是非常团结,他们从不会单个出现,总是成群结伴,能把一个组都招成自己的同胞。」在金融界工作多年的安琦表示,虽然大银行的东亚人也很多,但升迁到合伙人这类高管的非常少,而南亚人则非常多,总体感觉是因为他们的文化和美国主流更接近,语言沟通上也没有东亚人的顾虑和不自信。 「东亚人的沟通方式与美国领导力的期望不一致,缺乏魄力的风格总被认为是没自信和没动力的表现。」莫里斯教授建议,可以学习多样的沟通方式并根据情况灵活切换,随着美国组织进化地更加多样,主流社会也应该超越仅就「魄力」评估领导力,发掘更多元地领导能力凭证。 Source Asian American leaders find ‘bamboo ceiling’ …
普京:难民问题的根源错在西方国家而非白罗斯 文 / 陈慧璋 11/13/2021 (早报讯)俄罗斯总统普京周六(13日)说,俄罗斯与白罗斯-波兰边界的移民危机毫无关联,并指此次移民危机的最终责任在西方国家,而非白罗斯。 MIGRANT crisis goes ‘from bad to worse’ says humanitarians, as harsh conditions at the Poland and Belarus border have led …
中国统一的实力条件 By 神采 11/12/2021 沙利文昨天发表讲话,称“放弃改变中国,只谋求与中国共存”,听起来跟习近平的“太平洋足够大,可以容下中美两国”蛮靠近。中美关系从阿拉斯加,天津,苏黎世,罗马,一系列会议开下来,美国的口气越来越软,这说明它正在从对中国崛起的应激反应中恢复,回归现实和理性。 话说回来,回归需要时间和过程,需要中国实力持续增长。只有实力才能让美国让步。这次沙利文说话放软,跟中国实力的两个进步有关。第一,中国刚实验了亚轨道高超音速导弹,可以突破美国的防御系统,并且得到了米利的证实。第二,拜登政府最近开会,布林肯和沙利文主张行使霸权,对华关税该取消的取消,该增加的增加,不用理会中国。反对派戴琪认为首先得跟中国谈谈,再决定关税政策。克里同意,因为气候问题还靠中国。耶伦则认为没啥可谈的,应该直接取消所有关税。这个分裂是中国实力的份量造成的。从沙利文讲话的内容看,最后让步派的意见占了上风。 解决问题归根到底靠实力。如果志愿军没本事守住上甘岭,美军就不会停战。中国实力进步,美国才会实质让步。让步成常态了,美国就会把对抗改为合作。中国老谈统一,但统一的大豪斯需要用实力的砖瓦垒出来,谈是谈不出来的。只有当中国实力积累到美国扣台湾弊大于利时,美国才会放弃台湾。所以统一的关键不在美国而在中国。 中国实力要发展到哪一步,美国才会放弃台湾?我看必须能自己造出所需的芯片,航空发动机,潜艇用的高效核反应堆,并且可以保证能源和矿石等资源供应。如果美国禁运中国资源,芯片,和航空发动机,中国想发展就够呛了。没资源没发展,这就是中国为啥应该跟澳大利亚解扣。 其他方面,美国还真拿中国没什么辙。贸易战打过了。制造业美国基本没有。金融战,美国最多禁用美元,但中国不是俄国和伊朗,自己能造商品,流通手段多的是,用不用美元无所谓。军事上,只要中国导弹和核弹够先进而且够用,美国就不敢跟中国开战。航母再多,不打仗也只是漂浮的美元焚化炉而已。顺便说,中国为了保持第二次核打击力量必须发展核潜艇,但除了显摆军工科技实力,也没别的必要发展航母。体制上,美国的低效分权体制没法跟中国的国家资本主义集权体制抗衡。人民的组织度,世界大国中国最高。市场是中国强,不仅规模大,而且潜力大。教育上,中国年产的理工大学生是美国的四倍。上穷碧落下黄泉,美国比中国强的也就是科技的一些领域,而且外交经验丰富,盟友。美国有六十多个盟友,中国就一个朝鲜。问题是美国这六十多盟友水分大,喊反华可以,但至今还没一个跟中国贸易脱钩的。中国反倒威胁要跟立陶宛和澳大利亚脱钩。日本命好,被联合国宪章明确规定为二等国家。为了恢复正常国家地位,豁出小命要涉足台湾。被中俄联合舰队津轻海峡“到此一游”之后,音量也立马拧小了。所以,尽管中国不懂外交,没有盟友,目前还不致命。要命的只有科技和资源。 李显龙喊话中国不要低估美国的实力,别以为很快就能战胜,很有道理。最近美国通胀,美债高企,大外宣宣传美国挺不住了。但摩根大通的投资副总裁不以为然。她跟我说,摩根内部专家认为通胀是由于疫情造成供应链暂时问题引起的,不足为患。借债也是常规操作。美国投资界倒是更担心中国恒大问题。我觉得她说的对。我的投资一直在增值,美国大街上还没有见到抗议通胀的人群,美国的恩格尔指数是18%(中国40+%),食品涨价50%对民生冲击不大。提高美债上限则搞了几十次,已经成为美国自然景观的一部分了。所以,美国目前的经济问题,离心脏还很远。大外宣称目前中美形势,类似三大战役之后国共局势,太过乐观了。二十四小时内美国不会放手台湾,对华政策也还会出现多次翻烧饼。我以前估计美国放弃台湾还需要5-10年,就是因为掌握芯片和航发技术大约需要这么多时间。要开出塞拉利昂,几内亚,蒙古和俄国的铁矿,满足中国需要,也需要时间。世界货币基金组织估计中国GDP超过美国需要7年,也就是2028年,那时候,台湾这一枚自家后院的果实,也差不多熟透了。现在没满八十岁,有养生常识的华人,到时都能尝到点甜味。 Source 卫星图像显示中国用美航母模型进行导弹目标练习 11/08/2021 卫星图像显示,中国军方正在西部偏远沙漠的武器试验场地,使用美国航母的模型作为打击目标。 彭博社引述美国海军研究所新闻网站报道,卫星图像显示,新疆塔克拉玛干沙漠一个测试设施有一艘航空母舰和两艘阿利伯克级导弹驱逐舰形状的靶标。这两种类型的舰艇均由美国第七舰队部署,该舰队在包括台湾周边海域在内的西太平洋巡逻。 这些图像是由Maxar Technologies Inc. 于10月拍摄的,该公司是一家拥有80多颗卫星在轨的美国公司。Maxar在周一通过电子邮件发送给彭博新闻的声明中说,该设施还有两个约75米长的矩形目标,都安装在轨道上。 报道称,该设施被卫星捕捉得很清晰,这表明北京正试图向华盛顿展示其导弹部队的能力。 去年8月,中国军方在南中国海协调试射“航母杀手”东风-21D导弹,美国印太司令部前司令、海军上将菲尔戴维森后来告诉参议院小组,这是中国针对美军“明确无误的信号”。 Source China constructs fak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