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中最困难的一年:中国人的35岁门槛

一生中最困难的一年:中国人的35岁门槛 联合早报 7/15/2023   北京多家青年旅舍拒绝接待35岁以上住客的消息,再次在中国互联网上引发了对35岁这个年龄的讨论。   据《重庆日报》新媒体上游新闻7月11日的报道,北京的多家青年旅行社拒绝35岁以上旅客入住。一名化名李先生的旅客称,他好不容易在网上找到一家没有备注年龄要求的,对方却在电话中又提了这个条件,称年龄大的住客爬上青旅二层的床不安全。他感到十分不解,称自己还能做50个俯卧撑,跑5公里,“翻2米的牆也可以,怎么就危险了呢?”   他的话在中国网上引起了共鸣。有网民称,原以为35岁只是难找工作,现在看来,连便宜旅店都住不了了。还有网民总结:“35岁是中国人一生中最困难的一年。”   事实上,35岁门槛,在中国社会已讨论了一段时间,而之所以每次有相关新闻都能激发争议,不仅因为35岁的年龄限制存在于生活的各方面,更因为三年疫情后,中国经济增速放缓,就业压力增加,这道年龄的门槛,变得更为打眼。   35岁以上人群还面临哪些坎儿?   在“青旅不接待35岁以上人群”的热搜下,网民历数了35岁的各种风险和限制。从落户、工作、买房、结婚到生育,35岁限制无处不在。   比如深圳、杭州和成都的人才落户政策,都要求申请人在35周岁以内。消费投资谘询公司青山资本1月发佈的《35岁,中国式中年》报告也提到,多个地方的买房政策也偏心35岁以下人群。   婚育也有35岁的警戒线。据该报告,在农村婚介市场,超过28岁就被视为大龄,28岁至35岁男性仍有结婚机会,而35岁以上的未婚男性,则几乎没市场。在各类医学研究中,35岁也是高龄产妇分界线。   但讨论中,大家还是最关心35岁人的失业风险和再就业难。据《工人日报》报道,中华全国总工会2022年的一项调查显示,35岁至39岁年龄组职工中,有54.1%担心失业,70.7%担心技能过时。   这样的焦虑情绪,在疫情三年、经济增长放缓的背景下,显得更严重。去年以来,多家互联网公司爆出裁员消息。以腾讯为例,从去年到今年第一季度,该公司已裁员一万馀人。其中47岁的腾讯技术专家黄希彤被裁员的新闻在3月衝上热搜。网民感慨,黄希彤作为高级技术专家也被裁员,看来年龄已是硬标准了。   在互联网大厂裁员过程中,优先考虑裁掉35岁以上的员工,已不是秘密。一名互联网公司的HR(人事部门职员)告诉《中国新闻週刊》,裁员主要考虑人力成本,35岁以上的员工资历老,薪资高,却不如大学毕业生能适应不断变化的互联网,以及高强度的工作,所以常成为被“优化”的对象。   除了裁员风险,35岁以上人群的再就业,也不容易。据中国求职平台“前程无忧”去年发佈的报告,多数企业把招聘岗位门槛限定在35岁,而要求10年以上工作经验、也就是更适合35岁以上人群的岗位,才不到市场总需求的一成半。相较之下,一至三年、三至五年工作经验要求的招聘岗位量佔比超过六成。报告说,在当前複杂的就业竞争环境之下,35岁已俨然成为职场的“生死线”。   年轻劳动力有限供给   从需求看,企业喜欢年轻人能加班、薪酬低、好培养,但从供给来看,这与中国社会的人口红利,有分不开的关係。1998年大学扩招以来,中国高校毕业生人数不断刷新。财经作家吴晓波在“被嫌弃的35岁中国人”一文中指出,中国的人口红利让企业习惯了优中选优的用人方式,要承担家庭责任的35岁职场人,往往败给无事一身轻的年轻人。   但长期来看,这个红利注定会消逝。目前,中国已经出现劳动人数减少,年龄增长的趋势。中央财经大学发佈的《中国人力资本报告2021》称,中国城镇劳动人口的平均年龄从1985年的33.03岁上升到了2019年的38.63岁。   一边是年轻劳动力减少,一边是老员工再就业困难。专家认为,这看似矛盾,实际与中国产业结构有关。上海财经大学公共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吴一平在接受澎湃新闻採访时说,与欧洲发达国家不同,中国还在依靠规模人口的需求来推动上游产业的发展,而“只有当产业升级到一定层次后,对经验与技术才会更加重视”。   湖南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教授朱国玮也认为,35岁以上就业人士面临的就业难题,和中国目前经济结构发展水平直接相关。就风险而言,他认为,如用人模式长期不变,会让企业无法具备产业转型升级所需要的人力和资源经验储备,反过来拖累中国企业和经济。   不仅如此,据新华社报道,中国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发展部的报告还指出,“35岁+”群体有家庭有房贷,一旦失业,家庭财务状况会变得十分脆弱乃至恶化,容易引发区域性银行按揭贷款违约等连带风险。   消除35+门槛?   在经济和社会风险之下,今年“两会”(全国人大与全国政协年会)期间,多名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都提出放宽公务员录用年龄限制的建议。   事实上,35岁的年龄划分,本就最先出现于政府系统中。从1994年起,中国要求公务员报考的年龄条件,是35周岁以下。此后,这一标准被公务员以外的职场不断引用,国企、事业单位的报考,也延续35岁以下的要求。   据《中国新闻週刊》报道,多个省市在今年的公务员招考中,也的确放宽了年龄限制,但梳理下来,该刊却发现,放宽限制的岗位,要么针对硕士、博士高学历人才,要么是乡镇基层岗位。可见,政府在带头消除歧视方面,也仅仅是刚开始尝试。 …

年仅38岁,国防科技大学副教授冯旸赫因公牺牲

年仅38岁,国防科技大学副教授冯旸赫因公牺牲 中国人工智能学会 7/15/2023 沉痛悼念 2023年7月1日我国著名指挥控制和人工智能领域专家、国防科技大学系统工程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冯旸赫先生在北京因车祸不幸逝世,英年38岁。 个人简介 冯旸赫,1985年3月3日出生于甘肃省平凉市,2003年9月考入国防科学技术大学指挥自动化工程专业本科,2011年至2013年赴美国哈佛大学统计系、爱荷华大学高性能计算实验室联合培养,兼任助理研究,2014年6月从国防科技大学博士毕业后留校任教,先后任讲师、教研室副主任、副教授、某省部级实验室副主任、博士生导师。 研究方向 · 主要从事强化学习、智能博弈、智能规划、兵棋推演技术、贝叶斯理论的研究,在指挥控制、智能辅助决策方面取得重要创新突破。 · 瞄准复杂对抗环境下多智能体智能决策问题,提出构建兵棋推演环境中辅助决策的“最强大脑”——“战颅”。“战颅”的研发基于智能系统工程思想,融合知识推理、监督学习、半监督学习、集成学习和强化学习等一系列方法构建智能决策模型,充分利用人人对抗产生的优质数据和机机自打产生的大数据对智能体进行训练,实现了各要素协同密切、信息处理高效、决策精准快速,解决了兵棋推演中的传统任务规划专家经验依赖性强、应对不完整信息的能力弱、动态临机调整困难等难题。 · 率队凭借“战颅”智能体以全胜战绩赢得2019年第三届、2020年第四届全国兵棋推演大赛“人机对抗赛”冠军,凭借战法更灵活、决策更智能的 “战颅二号” 2020年第四届全国兵棋推演大赛首次设立的“机—机”智能博弈专项赛中勇夺冠军。 · 紧贴技术发展前沿,精益求精砥砺创新,带领团队完成了“战颅”系统从智能博弈平台到任务规划智能辅助决策平台的成功迭代,研究成果在工业界、学术界产生热烈反响,得到一致好评。 学术成果及荣誉 · 我国人工智能和指挥控制领域著名的青年科学家、入选国家级人才计划(国防科技卓越青年科学基金项目获得者)、智能辅助决策平台“战颅”首席设计师、军队青年科技英才培养对象、中国指控学会青年科学家奖获得者、湖南省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 · 参与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战略国防应用部分的论证与规划工作,主持和参与国家及省部级科研项目30余项。 · 担任某工程专家组组长、某重点项目首席科学家、多个军内重大工程分系统主任设计师。 · 先后获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三等奖、中国指挥与控制学会青年科学家奖、吴文俊人工智能科技进步一等奖、中国指挥与控制学会科技进步一等奖、国防科技大学青年创新奖一等奖等奖项。 · 发表论文60余篇,出版著作4部,累计引用1000余次。 社会兼职及贡献 · 中国人工智能学会机器学习专委会第七届、第八届通讯委员。 · 中国指挥与控制学会智能博弈与兵棋推演专委会总干事。 · 中国运筹学会智能计算分会副理事长。 · 担任多个国际期刊编委。 …

印度登月火箭升空 最快8月抵达

印度登月火箭升空 最快8月抵达 大公报 7/15/2023   【大公报讯】据路透社报道:当地时间14日下午,印度“月船3号”月球探测器发射升空。   当天14时35分,搭载轨道器、着陆器和月球车的“月船3号”,从印度安得拉邦斯里哈里科塔航天中心发射升空。不久之后,印度空间研究组织负责人宣布,“月船3号”进入预定轨道。该探测器大概需要耗费1个月的时间抵达月球附近,其着陆器预计在8月23日至24日抵达月球,在月球表面开展14天科学活动。   科学家们将在未来几周内开始降低火箭的速度,使其达到允许软着陆的程度。如果一切按计划进行,“月船3号”上的六轮月球车将被弹射出来,在月球表面的岩石和陨石坑周围漫游,收集关键数据和图像,并发回地球进行分析。据报道,“月船3号”还有一个次要任务,即表明印度对私营部门太空竞赛持开放态度。自2020年印度允许私人发射火箭以来,印度太空初创公司数量增加了一倍多,2022年底更是发射了印度首枚私人制造火箭。   印度登月之旅并非一帆风顺。印度曾于2008年10月发射首个月球探测器“月船1号”,但原计划运行两年的“月船1号”在2009年8月失联。“月船2号”月球探测器在2019年7月22日发射,但在同年9月7日其着陆器尝试在月球表面软着陆时失联。 Source 印度月球探测器“月船3号”顺利升空 7/14/2023 印度月球探测器“月船3号”(Chandrayaan-3)于星期五(7月14日)下午发射升空。这是印度发射的第三个月球探测器。 如果这次任务成功,印度将成为继美国、苏联和中国之后,第四个实现受控落月的国家。中国通讯社报道,“月船3号”耗资约7300万美元(约9683万新元),是印度第二次尝试进行月面软着陆的探测器。 法新社报道,由印度空间研究组织开发的“月船3号”航天器包括一个名为Vikram(梵语意为“勇敢”)的着陆器和一个名为Pragyan(梵语意为“智慧”)的漫游车。 期刊《自然》的报道,“月船3号”火箭从印度南部安得拉邦东岸的斯里哈里科塔发射场发射升空,前往月球南极附近的一个着陆点。着陆器着陆后,印度空间研究组织(ISRO)的科学家计划部署月球车来研究月球的性质。如果成功,该任务将首次登陆月球南极,而以前的月球任务都是在低纬度地区着陆。 “月船3号”将收集图像并发回地球进行分析。 目前正在法国访问的印度总理莫迪通过社交媒体发文说,这次访问承载着“我们国家的希望和梦想”。 “月船3号”是继2008年成功发射的“月船1号”和2019年部分成功的“月船2号”之后的第三次发射任务。第二次任务成功发射了一个载有八个有效载荷的月球探测器,但携带月球车的着陆器在下降的最后时刻坠毁。ISRO主席斯里德哈拉·索马纳特(Sreedhara Somanath)说,坠毁是软件出现错误导致的。 Source 中国载人登月初步方案公布:将使用两枚运载火箭 侨报网 7/12/2023 随着中国航天事业不断发展,中国人“上九天揽月”的步伐正在稳步推进。12日,中国载人登月初步方案公布,引发各方关注。 大陆央视新闻报道,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副总师张海联北京时间12日上午在武汉举办的第九届中国(国际)商业航天高峰论坛上披露,中国计划在2030年前实现载人登陆月球开展科学探索,其后将探索建造月球科研试验站,开展系统、连续的月球探测和相关技术试验验证。 目前,中国载人登月的初步方案是:采用两枚运载火箭分别将月面着陆器和载人飞船送至环月轨道在轨交会对接,航天员从飞船进入月面着陆器。其后,月面着陆器将单独下降着陆于月面预定区域,航天员登上月球开展科学考察与样品采集。 …

零的突破!中国造飞机第一次拿到欧盟型号合格证

零的突破!中国造飞机第一次拿到欧盟型号合格证 快科技 7/15/2023 7月13日,中国航空工业哈飞研制的双发涡桨通勤类飞机Y12F,拿到了欧盟航空安全局颁发的型号合格证。 这也是国产飞机第一次取得欧洲的型号认可。 Y12F飞机于2015年12月10日获得中国民用航空局的型号合格证,2016年2月22日获得美国联邦航空局的型号认可。 经过6年多的审查后,Y12F飞机终于在欧洲过关,有助于全面进入国际市场。 Y12F型飞机是一款轻型通用/支线涡轮螺旋桨飞机,上单翼、单垂尾设计,可收放前三点起落架,安装两台加拿大普惠公司的PT6A-65B涡轮螺桨发动机、哈泽尔公司的5叶金属螺旋桨,而驾驶舱采用玻璃座舱,配置有先进的综合航电系统。 最大平飞速度430公里/小时,经济巡航速度380公里/小时,最大航程2255公里,续航时间6.8小时,单发升限4600米,双发升限7000米。 最大停机重量8450公斤,最大起飞重量8400公斤,最大着陆重量8000公斤,最大零油重量7750公斤,最大燃油重量2454公斤,最大商载3000公斤。 客运型可搭载19名乘客,货运型可装载3个标准LD3集装箱,军用型可运载26人。 该飞机具有飞行速度快、客舱容积大、装载能力强、构型灵活多样、航电信息显示交互能力强、客舱噪音低、首翻期和翻修期长、运营维护成本低、机场适应能力强、用途广泛,可快速转换,实用性高、选装丰富等优势。 可广泛应用于客货运输、海洋监测、空投伞降、航空摄影、地质勘探、医疗救护、人工降雨等领域。 值得一提的是,与此同时,中国民航局也完成了对空客直升机公司EC175B直升机的型号认可审查,并颁发证件。 Source 中国载人登月初步方案公布:将使用两枚运载火箭 侨报网 7/12/2023 随着中国航天事业不断发展,中国人“上九天揽月”的步伐正在稳步推进。12日,中国载人登月初步方案公布,引发各方关注。 大陆央视新闻报道,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副总师张海联北京时间12日上午在武汉举办的第九届中国(国际)商业航天高峰论坛上披露,中国计划在2030年前实现载人登陆月球开展科学探索,其后将探索建造月球科研试验站,开展系统、连续的月球探测和相关技术试验验证。 目前,中国载人登月的初步方案是:采用两枚运载火箭分别将月面着陆器和载人飞船送至环月轨道在轨交会对接,航天员从飞船进入月面着陆器。其后,月面着陆器将单独下降着陆于月面预定区域,航天员登上月球开展科学考察与样品采集。 在完成既定任务后,航天员将乘坐着陆器上升至环月轨道与飞船交会对接,并携带样品乘坐飞船返回地球。 为完成这项任务,中国科研人员正在研制长征十号运载火箭、新一代载人飞船、月面着陆器、载人月球车等装备。 据中新社此前报道,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新闻发言人今年5月曾宣布,中国载人月球探测工程登月阶段任务已启动实施,总的目标是:2030年前实现中国人首次登陆月球,开展月球科学考察及相关技术试验,突破掌握载人地月往返、月面短期驻留、人机联合探测等关键技术,完成“登、巡、采、研、回”等多重任务,形成独立自主的载人月球探测能力。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六院6月2日曾表示,该院研制的中国载人登月火箭主力发动机,130吨级泵后摆液氧煤油发动机,成功完成上台后的第六次试车。发动机累计试车时长达到3300秒,再次创造中国百吨级发动机单台试车新纪录。(完) …

加拿大拟加快简化采矿审批 削弱中国主导地位

加拿大拟加快简化采矿审批 削弱中国主导地位 7/14/2023 随着美国及盟友推动加快北美关键矿产生产,加拿大特鲁多政府希望在今年年底前公布一项简化采矿项目许可的计划。 彭博社报道,由于美国正加大努力获取生产电动汽车、太阳能电池板和风力涡轮机所需金属,加拿大面临与美国保持同步的压力。美国立法者正在讨论一项可能会显著加速资源项目审批的立法。 虽然加拿大坐拥大量关键矿产资源,但矿山投产可能需要五至25年时间,这对加拿大希望参与美国牵头取代中国在关键矿产领域主导地位的行动构成重大挑战。 加拿大商业理事会特别顾问埃克斯纳-皮罗说,美国对出台许可改革立法的讨论,增加了加拿大加速矿产建设的紧迫性。 她说:“大宗商品价格上涨了,一些关键金属开始短缺,这显示美国对许可程序改革的认真态度。如果我们想在关键矿产领域有所作为,就必须采取行动。” 另据一知情官员透露,最理想情况是加拿大政府在秋季预算更新前完成简化采矿项目许可的计划。 这名官员说,特鲁多政府将寻求执行2019年通过的扫除采矿项目监管障碍立法,这些障碍可能使加拿大相关计划被拖延超过10年。 许可证的积压主要是因为负责审批的机构资金不足,以及联邦政府与各省对口部门之间缺乏协调。加拿大2019年通过的《影响评估法》(Impact Assessment Act),旨在通过设定评估时限,将许可审批时长缩短至最多5.6个月,但实际项目延误时间仍远超过这一时限。 Source 中国造出首台核心部件完全国产化高端晶圆激光切割设备 7/11/2023 中国高新技术企业华工科技制造出中国首部核心部件完全国产化的高端晶圆激光切割设备。 “中国光谷”微信公众号星期二(7月11日)公布上述消息。 华工激光半导体产品总监黄伟说,机械切割的热影响和崩边宽度约20微米,传统激光在10微米左右;此外,切割线宽的减少,意味着晶圆能做到更高的集成度,从而使得半导体制造更经济、更有效率。 黄伟称,该设备在半导体激光设备领域攻克多项中国第一。 晶圆切割机是一种使用机械或雷射等方式切割芯片的高精度设备,属于半导体封测后段关键环节,切割的品质与效率会直接影响芯片的封装品质和生产成本。 据《星岛日报》,该机器广泛用于矽基集成电路、分立器件、光电器件、传感器等多种半导体产品的划切工艺。目前机械切割应用最广泛,占市场80%,主要用于较厚晶圆切割;雷射切割则应用于较薄晶圆切割,市占20%。 消息称,华工激光正在研发具备行业领先水平的第三代半导体晶圆激光改质切割设备,计划今年7月推出,同时也正在开发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第三代半导体晶圆激光退火设备。 Source 中国加强对自媒体管理 …

印度月球探测器“月船3号”顺利升空

印度月球探测器“月船3号”顺利升空 7/14/2023 印度月球探测器“月船3号”(Chandrayaan-3)于星期五(7月14日)下午发射升空。这是印度发射的第三个月球探测器。 如果这次任务成功,印度将成为继美国、苏联和中国之后,第四个实现受控落月的国家。中国通讯社报道,“月船3号”耗资约7300万美元(约9683万新元),是印度第二次尝试进行月面软着陆的探测器。 法新社报道,由印度空间研究组织开发的“月船3号”航天器包括一个名为Vikram(梵语意为“勇敢”)的着陆器和一个名为Pragyan(梵语意为“智慧”)的漫游车。 期刊《自然》的报道,“月船3号”火箭从印度南部安得拉邦东岸的斯里哈里科塔发射场发射升空,前往月球南极附近的一个着陆点。着陆器着陆后,印度空间研究组织(ISRO)的科学家计划部署月球车来研究月球的性质。如果成功,该任务将首次登陆月球南极,而以前的月球任务都是在低纬度地区着陆。 “月船3号”将收集图像并发回地球进行分析。 目前正在法国访问的印度总理莫迪通过社交媒体发文说,这次访问承载着“我们国家的希望和梦想”。 “月船3号”是继2008年成功发射的“月船1号”和2019年部分成功的“月船2号”之后的第三次发射任务。第二次任务成功发射了一个载有八个有效载荷的月球探测器,但携带月球车的着陆器在下降的最后时刻坠毁。ISRO主席斯里德哈拉·索马纳特(Sreedhara Somanath)说,坠毁是软件出现错误导致的。 Source 中国载人登月初步方案公布:将使用两枚运载火箭 侨报网 7/12/2023 随着中国航天事业不断发展,中国人“上九天揽月”的步伐正在稳步推进。12日,中国载人登月初步方案公布,引发各方关注。 大陆央视新闻报道,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副总师张海联北京时间12日上午在武汉举办的第九届中国(国际)商业航天高峰论坛上披露,中国计划在2030年前实现载人登陆月球开展科学探索,其后将探索建造月球科研试验站,开展系统、连续的月球探测和相关技术试验验证。 目前,中国载人登月的初步方案是:采用两枚运载火箭分别将月面着陆器和载人飞船送至环月轨道在轨交会对接,航天员从飞船进入月面着陆器。其后,月面着陆器将单独下降着陆于月面预定区域,航天员登上月球开展科学考察与样品采集。 在完成既定任务后,航天员将乘坐着陆器上升至环月轨道与飞船交会对接,并携带样品乘坐飞船返回地球。 为完成这项任务,中国科研人员正在研制长征十号运载火箭、新一代载人飞船、月面着陆器、载人月球车等装备。 据中新社此前报道,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新闻发言人今年5月曾宣布,中国载人月球探测工程登月阶段任务已启动实施,总的目标是:2030年前实现中国人首次登陆月球,开展月球科学考察及相关技术试验,突破掌握载人地月往返、月面短期驻留、人机联合探测等关键技术,完成“登、巡、采、研、回”等多重任务,形成独立自主的载人月球探测能力。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六院6月2日曾表示,该院研制的中国载人登月火箭主力发动机,130吨级泵后摆液氧煤油发动机,成功完成上台后的第六次试车。发动机累计试车时长达到3300秒,再次创造中国百吨级发动机单台试车新纪录。(完) Source 卫星互联网试验卫星成功发射!你猜干啥用的? 快科技 7/10/2023 …

“亿万富翁夏令营”开幕: 巴菲特妻子嫌4美元咖啡贵

“亿万富翁夏令营”开幕: 巴菲特妻子嫌4美元咖啡贵 红星新闻 7/14/2023   7月盛夏,美国爱达荷州一个人口只有1500人的小镇“太阳谷”又迎来了热闹的场面。   修建在山谷中的当地小型机场上挤满了私人飞机,这个平均每天起降不到一架次的弗里德曼纪念机场罕见地遇到“空中堵车”的场景,在一天内迎来了比平时高40多倍的运输量。据报道,比尔·盖茨、巴菲特、库克、贝索斯和扎克伯格等顶级富豪都在当地时间12日前后来到了太阳谷,参加一年一度的“亿万富翁夏令营”。   去年成为全场焦点的马斯克今年缺席盛会,让外界感到“遗憾”,也正好回避了和扎克伯格正面冲突的尴尬场面。今年年初因ChatGPT一战成名的OpenAI创始人山姆·阿尔特曼这次也来到了太阳谷,并就AI技术的热门议题发表了一番讲话。   在亿万富翁们交流切磋的同时,美国媒体还报道了一件趣事:巴菲特妻子阿斯特丽德被人听见抱怨4美元(约合人民币28.5元)一杯的咖啡售价太高,尽管巴菲特的个人资产高达1148亿美元(约合人民币8185亿元)。   马斯克缺席   避免与扎克伯格碰面?   在滑雪胜地太阳谷,私募基金公司Allenamp;Co每年夏天都会举办一场容纳科技、传媒、金融和公共政策领域顶级大佬的盛会,被人戏称为“亿万富翁夏令营”。今年的会议在当地时间12日至14日举行。这些富豪们除了享受悠闲的度假时光,还会开展炉边谈话等活动交流业务观点,以往也有很多著名的并购案是在太阳谷会议期间谈成的。   尽管在太阳谷的私人会议都是严格保密的行动,不对公众开放,但由于会议本身也邀请了一些传媒业大佬和知名记者,因此盖茨、巴菲特等人在幕后放松休闲的照片也会传出会场。   由于美国经济表现不佳,加上科技行业正在经历“裁员潮”的痛苦,今年的太阳谷会议气氛较往年沉重,会场里再也见不到以前热烈讨论业务并购的场景了。其实在历史上,太阳谷的闭门会谈曾经促成过多笔收购,比如迪士尼1995年收购ABC广播公司、贝索斯2013年收购华盛顿邮报、电信巨头威瑞森2017年收购雅虎等,去年马斯克在风口浪尖的时刻也在太阳谷向在场的其他富豪们讲述了自己收购推特背后的具体逻辑。   迪士尼CEO艾格当年在生意场上意气风发,被称为“并购狂魔”,但今年出现在太阳谷的他显得有些憔悴。迪士尼今年初宣布的大裁员计划还在持续进行中,而在全球各地迪士尼乐园的入园游客数量持续下滑,对艾格造成了很大的压力。同在传媒娱乐行业的华纳兄弟·探索公司CEO大卫·扎斯拉夫也和艾格“同病相怜”,其旗下的CNN收视率表现不佳,被传出有可能被母公司选择出售。   虽然今年的太阳谷会议期间没有了往日热火朝天的收购邀约,但处于困境中的富豪们依然将目光放在了长远的未来,AI成为今年最热门的主题。OpenAI创始人阿尔特曼发表了主题讲话,背后注资支持其发展的微软也派出CEO纳德拉“助阵”。   在元宇宙领域投资失败的Meta创始人扎克伯格今年也来到了太阳谷,而去年的焦点明星马斯克则缺席了今年的会议,避免了两人之间尴尬的碰面。在2022年,马斯克对推特的收购演变成了一场旷日持久的纠纷,他也借助太阳谷的“舞台”表达了自己的观点。一年过去了,推特产品在马斯克的“骚操作”之下逐渐式微,用户流失严重。而就在几天前,扎克伯格的公司推出了对标推特的社交媒体应用程序Threads,直接挑战马斯克的“主场”。Threads在上线五天之后就拥有了超过1亿用户,成为历史上用户破亿速度最快的应用软件,为此马斯克还威胁要对扎克伯格的“抄袭”行为采取法律行动。   除此之外,苹果CEO蒂姆·库克 、谷歌CEO桑达尔·皮查伊、FaceBook前著名CEO谢丽尔·桑德伯格、“名嘴”奥普拉·温弗瑞和派拉蒙全球董事长莎莉·雷石东也都来参加了今年的会议。   巴菲特妻子节俭   抱怨4美元咖啡太贵   传奇投资家沃伦·巴菲特的妻子被人听到向度假村工作人员抱怨一杯咖啡要竟然要花4美元。   据福布斯榜单实时数据,截至7月14日,92岁的巴菲特身家高达1148亿美元,不过这并不影响妻子阿斯特丽德·巴菲特“吐槽”太阳谷度假村的物价。她对工作人员说道,“如果是在一个更平常的地方,4美元可以买到一磅(约0.9斤)咖啡了”。   这段对话发生在度假村内部的一家咖啡馆,该咖啡馆因其奥地利主题糕点和咖啡而颇受客人欢迎。据报道,4美元已经是整个度假村里最便宜的含咖啡因的饮品了。在这家店里,一杯冷萃咖啡起价为5.5美元,而像“Fire Trail”等高级特调饮品(其特色是浓缩咖啡配以黑巧克力、辣椒、肉桂、肉豆蔻和蒸牛奶)的售价则是6美元起步。   除了对咖啡价格表达不满,阿斯特丽德也对媒体透露了巴菲特的近况。这位传奇投资家虽然今年8月就将年满93岁,最近一直在与身体平衡状况不佳作斗争,但他还是依然坚持着一辈子的早起习惯。在今年会议的前两天早上,巴菲特每天都穿着印有“太阳谷2023”字样的红色羊毛衫,乘坐高尔夫球车去宽阔的球场打球。 …

美国好莱坞演员发起数十年来最大规模罢工

美国好莱坞演员发起数十年来最大规模罢工 7/14/2023 代表美国16万电视和电影演员的工会星期四(7月13日)宣布罢工,这意味着美国好莱坞影视工业全面停摆,美国编剧工会已经罢工70多天。 《纽约时报》报道,美国电视和广播艺人联合会(SAG-AFTRA)要求流媒体巨头,为他们提供更公平的利润分配和更好的工作条件。 SAG-AFTRA工会的其他要求,包括要求制片公司保证不会以人工智能(AI)和电脑生成面孔和声音来替代演员。 工会领袖星期四(7月13日)与制片公司的谈判破裂后,以投票通过从当天午夜起罢工,引发了好莱坞63年来首次全行业停工状态。 担任SAG-AFTRA工会主席的女演员法兰·德瑞雪(Fran Drescher)说:“我们的遭遇正发生在各个领域的劳工身上。老板们眼中只有华尔街和贪婪,他们忘记了让机器运转的重要贡献者,这就是我们面对的问题。” 德雷雪说,工会仍然愿意谈判,但前提是制片公司“愿意以尊重我们的工作的态度,与我们进行正常的对话。” 演员罢工将于洛杉矶时间星期四午夜开始。罢工启动一小时后,演员将到加利福尼亚的美国流媒体巨头网飞(Netflix)总部外聚集抗议。过后,罢工演员将转移到派拉蒙影业(Paramount Pictures)、华纳兄弟和迪士尼公司外进行抗议。 代表好莱坞公司进行谈判的“电影和电视制片人联盟”(Alliance of Motion Picture and Television Producers,简称AMPTP)发表声明,对SAG-AFTRA工会的决定表示“遗憾”,指电视和电影演员罢工“将导致数以千计、依赖好莱坞工业的人陷入经济困难”。 美国电视和广播艺人联合会此前与好莱坞制片公司签署的三年合同,于星期三晚上11时59分到期。双方过后同意将这份合同延长到6月30日,以便继续谈判。但双方在一系列问题上存在分歧,包括薪酬和人工智能的使用,导致谈判破裂。 Source 中国将对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实行包容审慎和分类分级监管 7/13/2023 中国国家网信办等七个部门联合公布《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管理暂行办法》,对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实行包容审慎和分类分级监管。 据“网信中国”微信公号7月13日消息,中国国家网信办联合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广电总局公布《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称《办法》),自今年8月15日起施行。 网信办有关负责人说,出台《办法》,旨在促进生成式人工智能健康发展和规范应用,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公共利益,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