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拜登使用川普的美墨边境手段 却未奏效 世界新闻网 6/12/2024 新闻周刊分析,拜登总统虽然采用了前总统川普的美墨边境手段,但似乎没有奏效。图为在美墨边境等待入境的移民。(欧新社) 新闻周刊(Newsweek)12日分析,拜登总统虽然采用了前总统川普的美墨边境手段,但新规上路之后,似乎没有奏效。 移民问题成为连任包袱,拜登上周颁布限缩美墨边境无证移民申请庇护的行政命令。根据新规,每日非法移民人数如果超过2500人门槛,则停止接受无证移民的庇护申请,由于行政命令实施当天非法入境人数已超过门槛,因此规定立即生效。 川普上台初期曾经使用行政权限,对穆斯林国家旅客颁布旅游禁令。报导指出,拜登行政命令公布后引起反对声浪,也被拿来与川普任内政策做比较。 NewsNation新闻网站指出,根据初步统计,拜登行政命令上路之后,对于美墨边境非法入境人数,并没有产生太多遏阻效果。海关与边境保护局(Customs and Border Protection,CBP)消息来源提供数据显示,拜登行政命令颁布之前三天,在美墨边境遭到查缉的无证移民每天平均已超过3500人,6月5日行政命令生效首日,边境巡逻员在美墨边境累计查缉非法入境移民约4000人,接下来三天每日遭查缉人数只出现微幅减少,遭拘留的无证客人数则有增加。 康乃尔法学院(Cornell Law School)教授叶尔-罗尔(Stephen Yale-Loehr)对新闻周刊指出,总统对于管制边境地区的非法入境人潮,「能做的就只有这么多」。 叶尔-罗尔说,民众远走他乡的理由很多,包括受到迫害、战争、气候变迁、贫穷等,「总统公告(presidential proclamation)没办法阻止这些状况」,唯有通过多管齐下的策略才能有效解决问题,例如与区域伙伴合作、创建行动办公室对尚未离开家园的民众宣导申请签证的选项、增加外援以改善经济环境好像民众不必离乡背井求生存。 叶尔-罗尔表示,这些措施虽然拜登政府都有采取,但需要时间才能看到具体成果。 哥伦比亚法学院(Columbia Law School)移民权益诊所(Immigrants’ Rights Clinic)主任穆克吉(Elora Mukherjee)受访时说,解决边境问题需要国会拿出行动。 …
Category: CHINA
最新民调:今年大选不投票的美国人将比2020年多 世界新闻网 6/12/2024 根据哥伦比亚广播公司新闻部(CBS News)与民调机构YouGov公布的最新联合民调,不参加2024年总统大选投票的美国人,人数可能比2020年大选来得多。(美联社) 根据哥伦比亚广播公司新闻部(CBS News)与民调机构YouGov公布的最新联合民调,不参加2024年总统大选投票的美国人,人数可能比2020年大选来得多。 某些政治观察家表示,2024年大选堪称美国近代史上最重要的一场选举,寻求连任的拜登总统将与前总统川普再次对决,选举季节开跑以来,两人在经济、堕胎权、以色列-哈玛斯战争与民主等议题相互较劲。 然而,民调结果却显示,许多美国选民宁可坐壁上观。 哥伦比亚广播公司新闻部与YouGov联合民调在6月5日至7日之间进行,针对1615名登记选民完成调查。统计显示,回答11月一定会投票的受访者约有80%。 相较之下,2020年大选之前完成的相同民调,则有较高比例受访者说一定投票。2020年4月28日至5月1日对2200名成年人完成的调查显示,83%受访者说大选一定会投票;2020年7月21日至24日对2008名成年人完成的调查,有89%受访者回答一定去投票。 新闻周刊(Newsweek)分析,看起来虽然只有微小差异,但选民投票率的少数差别,却可能对选举产生巨大影响,不相上下的得票率可能决定少数摇摆州的最终胜负。 根据哥伦比亚广播公司新闻部(CBS News)与民调机构YouGov公布的最新联合民调,不参加2024年总统大选投票的美国人,人数可能比2020年大选来得多。 某些政治观察家表示,2024年大选堪称美国近代史上最重要的一场选举,寻求连任的拜登总统将与前总统川普再次对决,选举季节开跑以来,两人在经济、堕胎权、以色列-哈玛斯战争与民主等议题相互较劲。 然而,民调结果却显示,许多美国选民宁可作壁上观。 哥伦比亚广播公司新闻部与YouGov联合民调在6月5日至7日之间进行,针对1615名登记选民完成调查。统计显示,回答11月一定会投票的受访者约有80%。 相较之下,2020年大选之前完成的相同民调,则有较高比例受访者说一定投票。2020年4月28日至5月1日对2200名成年人完成的调查显示,83%受访者说大选一定会投票;2020年7月21日至24日对2008名成年人完成的调查,有89%受访者回答一定去投票。 新闻周刊(Newsweek)分析,看起来虽然只有微小差异,但选民投票率的少数差别,却可能对选举产生巨大影响,不相上下的得票率可能决定少数摇摆州的最终胜负。 2020年大选时,拜登取得胜利的三个州,是以不到1%的得票率差别险胜,另外有三州是以不到5%的得票率差距获胜。 芝加哥大学(University of Chicago)政治政策教授富勒尔(Anthony Fowler)对新闻周刊表示,选民投票率的微幅改变,对于决战州可能带来关键影响,最近几场总统选举的几个决战州,胜败结果都只有非常小的差距,选民是否参加投票,可能让选举结果因此转为对某一方有利。 富勒尔表示,美国民众今年投票意愿降低,可能与拜登、川普同样具有争议性也同样不受欢迎有关,许多选民对于能够投票的选项有限感到失望,特别是中间派选民与独立选民。 …
史无前例猛攻…真主党「狂射逾160枚火箭」 报复高层命丧以军袭击 世界新闻网 6/12/2024 真主党在一位高端指挥官12日据报命丧以色列军方袭击后,首度朝着以国北部发射以哈战争爆发后最大的火箭弹幕攻击。图为以方消防员与一名男子前一天在以国占领戈兰高地,努力控制火箭袭击后引发的火势。(路透) 以色列媒体报导,在以国跟巴勒斯坦武装团体哈玛斯的战争仍在持续之际,以军12日的袭击导致真主党一位高端指挥官丧命后,真主党首度朝着以国的加利利(Galilee),发射了哈玛斯跨境袭击后最大的火箭弹幕攻击。 以媒Ynetnews指出,真主党自以哈战争爆发以来,朝以色列北部发射数千枚火箭,大都集中在以黎边境区域,但在12日的报复行动中,真主党对加利利跟上加利利(Upper Galilee)发动了史无前例的攻击。 据报导,真主党整个上午朝以国城镇发射了数十枚火箭。新闻宣称,真主党发射超过160枚火箭,导致多个地点起火。以色列公广公司(Kan)新闻部和网友在社群媒体「X」发布的影片显示,数座「铁穹」拦截系统迅速回应,成功拦截十几枚火箭。 以色列时报在即时更新指出,真主党在第一波袭击发射大约90枚火箭,第二波袭击则发射至少70枚火箭,以军随后还以颜色,击中真主党的火箭发射器。目前尚未传出有人受伤,以黎边境的Zarit社区则传出本日第三次空袭警报。 Source 哈玛斯回应停火协议 传已提修正案、美方评估中 世界新闻网 6/11/2024 哈玛斯11日就联合国安理会通过的停火协议做出回应,但据传提出部分修订。(新华社) 针对联合国安全理事会10日通过美国提出的加萨停火协议,哈玛斯11日表示已做出回应,但包括一些修订,涉及确认停火、撤军、重建,以及交换囚犯等,但未透露详情。 半岛电视台报导,哈玛斯与伊斯兰圣战组织发表联合声明称,「准备积极」达成结束加萨战争的协议,强调所做回应是优先考虑巴勒斯坦人民,以及结束对加萨的持续攻击。 美联社报导,哈玛斯发言人塔哈(Jihad Taha)表示,回应中包括一些修订,涉及确认停火、撤军、重建,以及交换囚犯等,但未透露详情。 协助调解的卡塔尔和埃及都确认,已收到哈玛斯的正式答复,会继续与美国合作,推动达成协议。 路透报导,埃及和卡塔尔的声明皆未透露回应内容,但一名不具名官员指出,哈玛斯就停火以及以军撤出加萨,包括南部的拉法市,提出新的时间表。 白宫发言人柯比表示,已收到哈玛斯对停火协议做出的正式答复,称回应对事件「很有帮助」,美国官员目前正评估哈玛斯回应。 Source 红新月会:救援卡车掩护 …
硅谷科技业去年薪资下跌15% 有人「洗澡不敢洗太久,尽量少用电」 世界新闻网 6/12/2024 最新调查数据显示,与其他科技中心相比,硅谷2022年至2023年的科技薪资降幅最大。(取自Pexels) 47岁的德威斯(Krista DeWeese)在过去八年里四次被解雇。她每日早上醒来时都会感到焦虑,担心会不会再次被解雇,或有没有钱付房租。 在硅谷,像德威斯这样的劳工很多。过去一年,湾区有数以万计的人遭到企业解雇。自2022年以来,湾区科技业已裁员约4万人,随着每一波裁员,就业市场变得愈来愈不友善。 科技倡议组织「女性影响科技」(Women Impact Tech)最近进行了一项研究,分析2020年到2023年全美的就业和薪资数据,进一步证实了大家已经知道的事实:企业在正在勒紧腰带,大幅削减职务数量和薪资。 「女性影响科技」称,尽管硅谷拥有美国最高的科技业薪资,但与其他科技中心相比,硅谷的薪资降幅最大,从2022年到2023年,已下降了15%。这个数字与德威斯的年收入减少幅度相符,自2016年被雅虎解雇以来,她的年收入已减少了15%。她说:「我觉得我的职业生涯被冻结了,一直处于停滞状态。」 德威斯说:「我很久没有去度假了。我洗澡不敢洗太久,尽量少用电,还会去一元商店买东西。」 「女性影响科技」总裁拉特利夫(Paula Bratcher Ratliff)表示,由于性别薪资差距一直存在,薪资缩水对女性的打击尤其严重。她说:「女性约占科技业劳动力的28%,湾区是遭受打击最严重的地区之一。」 对于刚毕业的大学生而言,找工作的经验也同样令人害怕。 2022年毕业自康乃尔大学的圣荷西居民理查兹(Genevieve Richards)表示,她实习结束后申请过300个工作,虽然获得一些科技和公关工作的面试机会,但提供的薪资一个比一个低,有的低至6万元,让她很难在湾区生存。 理查兹说:「我决定先去国外读研究所,想等就业市场改善后再回来湾区,因为我觉得这里是我的家。不过,我目前还不太确定,将取决于这个国家未来的走向。」 Source 这10个硕士学位 毕业后薪水最高 世界新闻网 6/10/2024 …
大熊猫「福宝」返中后首度公开亮相 好奇张望新家院子 世界新闻网 6/12/2024 北京时间12日上午,大熊猫「福宝」在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卧龙神树坪基地正式与公众见面。 上午9点,40余名「熊猫粉丝」和20多家中外媒体早已在「福宝」圈舍外的游客参观区域,翘首以盼「福宝」出场。9点35分,当通往外运动场的小门打开后,「福宝」从内舍缓缓走出,在新家院子里好奇地四处张望、嗅闻,在探索了一圈以后,准确找到了摆放在运动场的食物,随即悠闲享受美味的竹笋。 从6月12日起,为保障园区正常参观秩序,卧龙神树坪基地将根据游客接待量,适时对「福宝」圈舍实行限流限时参观,每轮参观时间为5分钟。 福宝入住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卧龙神树坪基地熊猫幼儿园2号馆。 (中新社) 大熊猫「福宝」是中韩大熊猫合作交流的成果之一。熊猫中心自1996年开展大熊猫国际合作以来,先后与美国、俄罗斯等国家的保护机构开展大熊猫保护合作交流,成功繁育了31只大熊猫幼崽。其中,已有23只幼崽先后回到中国。 截至目前,熊猫中心有32只大熊猫旅居海外。大熊猫是中国的国宝,也是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旗舰物种和伞护物种,通过开展大熊猫国际合作,不仅有利于提高大熊猫保护水平,还将呼吁更多人加入野生动物保护行列,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 Source 定了!大熊猫“福宝”将于12日正式与公众见面 侨报网 6/10/2024 【侨报网综合讯】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9日宣布,经过2个多月的隔离检疫和过渡适应后,经饲养团队的观察和评估,旅韩返华大熊猫“福宝”适应情况整体较好,于近日搬入新居,并将于本月12日在熊猫中心卧龙神树坪基地正式与公众见面。 5月27日,大熊猫“福宝”在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卧龙神树坪基地的繁育园里活动。(图片来源:新华社) “顶流”复出 多平台已无法购票 中新社微信公众号报道,据介绍,为做好“福宝”见面会安全保障工作,卧龙神树坪基地(简称基地)将于北京时间11日12时至17时、12日9时至12时实施闭园,其余时间可正常入园参观。 基地专家程建斌表示,“如果没有特别情况的话,‘福宝’近期都会对外展出,大家可以错峰出行。” “福宝”复出的消息一出,中国网民都十分期待,纷纷表示“期待我们的福公主”“7月放假我来看你”等。 据成都红星新闻客户端报道,消息发布后,还有网民称,“12号的票已经买不到了”。包括抖音、去哪儿旅行、大众点评、美团等多个购票平台也显示,12日当天的卧龙神树坪基地入园门票均无法购买。 基地工作人员对此表示,因为12日上午临时闭园,所以下午12点时17点才可以参观,“如果公众号上还能买到票,就还有票”。 与邻居交流 …
华裔民主党州众议员参选人尹导 涉选举欺诈 世界新闻网 6/12/2024 据纽约时报报导,民主党参选人尹导被指竞选欺诈,对此尹导回应,不认为自己和团队的竞选行为有违规之处,不惧怕任何选举委员会的调查。图为此前尹导(右)在法拉盛举办的选举造势活动。(记者尤昱程 / 摄影) 距离纽约州初选日仅剩两周,法拉盛所属州众议会第40选区民主党初选风云再起:据纽约时报调查报导,民主党华裔参选人尹导被指竞选欺诈,冒用他人姓名为自己筹集小额捐款以获得市竞选财务委员会的公共匹配基金;对此尹导回应称,不认为自己和团队的竞选行为有违规之处,不惧怕任何选举委员会的调查。 尹导曾在2020年竞选皇后区长、2021年竞选市议员,今年将在民主党初选中面临寻求连任的金兑锡(Ron Kim)以及另一名挑战者陈熠。纽约时报共调查了55名显示曾给尹导捐款现金的选民,发现至少19人实际并未捐款,11人目前没有住在纪录显示的住址,还有人多年前早就搬离纽约市;55人中,只有七人表示的确给尹导小额捐款。 被冒名捐款的选民,包括出租车司机扎德蓝(Ahmad Zadran)和他的弟弟和儿子,纪录显示,三人各捐款40元、25元和50元,但经过调查,三人表示从未给尹导捐款,甚至从未听过他的名字。另有一位纪录显示曾在去年12月3日给尹导捐款50元的选民巴特(Fazia Butt)表示,自己五年前就离开了法拉盛搬往宾州,而且从未给任何政治人物捐款。 根据纽约州竞选财务规定,参选人若收到五至50元的小额捐款,每一元捐款可匹配12元的公共匹配资金。而正是因为更多的小额捐款,尹导目前是接受匹配基金的州级民代岗位的参选人中现金捐款比率最高者,超过一半为小额现金捐款,比率远超州众议会竞选人平均的5.2%;这也让他在只有不到2万8000元捐款的情况下,就获得了16万2800元匹配基金,是获得金额最多的参选人之一。 据纽约时报统计,目前发现尹导的捐款中至少有725元为冒名的虚假捐款,这些虚假捐款共让他获得8460元匹配基金,所有虚假捐款均为20至80元的小额现金。 ●「这是政治攻击」 根据州竞选法规,参选人如果向公共竞选财务委员会(Public Campaign Finance Board)提供虚假信息,可能面临最高1万5000元的罚款并放弃所有公共匹配基金,同时移交执法机构调查。而且,法律专家表示,在知情的情况下向公共机构提交虚假信息是重罪,可能面临大盗窃罪或提供虚假文档罪的指控。 尹导在回应本报询问时表示,对此事完全不知情,而且自己作为参选人,和竞选筹款团队的行为没有关系,自己无法解释为何会出现冒名捐款人的问题,可能是团队成员的疏漏所致,「这么多人帮我筹款,犯错误的可能性是有的,我对此一概不知。」 他认为,这篇报导是竞争对手发起的政治攻击,「我有4、500个小额捐款人,里面有18个有问题,就说我的筹款有问题,很明显是夸张了;而且,为什么纽约时报放着几百个参选人不管,只盯着我?我估计是竞争对手有针对性地搞鬼,应该把所有参选人都查一遍才公平。」 他认为,这篇报导是竞争对手发起的政治攻击,「我不认为这个调查报导是懂竞选的人写出来的,这种调查是特地选我一个人开刀;我认为,这个时间点对我发起攻击,如果媒体只针对我一个人,那就是是政治攻击,希望抹黑我的形象来赢得更多华人及广大社区的选票。」 ●「不担心任何调查」 州法律规定,参选人必须向州选委会提供每笔捐款带有签名的捐款卡,才能获得匹配基金,但纽时表示,目前尹导和州选委会都未能提供捐款卡副本作证明;州选委会发言人麦克格雷斯(Kathleen …
托儿费负担重 拜登川普政策截然不同 世界新闻网 6/12/2024 学者指出,由于民主党人与共和党人在这个问题上存在显著分歧,未来儿童照护政策的面貌,将取决于谁会赢得总统及国会选举。(美联社) 随着11月大选临近,通货膨胀成为选民关注的首要问题,多年来一般通膨焦点都放在汽油、面粉、住房等必需品的价格,但对托儿费用飙升却极少触及,如今事实正导致数百万个家庭每月的预算出现捉襟见肘的象象。 倡议组织Child Care Aware早在2022年就已指出,美国家庭平均每年花在托儿的费用高达1.1万元。近几个月,物价上涨速度加快,联邦劳工统计局的数据显示,截至今年4月的一年里,托儿费用上涨了4.1%,超过整体通膨率达半个百分点以上。 有学者指出,由于民主党人与共和党人在这个问题上存在显著分歧,未来儿童照护政策的面貌,将取决于谁会赢得总统及国会选举。 皮策学院(Pitzer College)政治学教授范西克尔-沃德(Rachel VanSickle-Ward)指出,民主党的拜登与共和党的川普,各自提出截然不同的方法。 拜登的作法是由联邦政府资助,他2021年提出的「重建更美好」(Build Back Better)支出计划,就包含了托儿补贴,但未能在国会获得足够支持。他在今年3月的国情咨文里计划开征「富豪税」,声称将用于支持有托儿需要的家庭。 至于川普的作法,他在2016年竞选期间提议为儿童照护提供1200元税收抵免,入主白宫后将每名儿童的税收抵免额度扩大到2000元。但无党派「预算和政策优先事项中心」(Center on Budget and Policy Priorities)分析指出,2500多万个低收入家庭,根本无法获得该项税赋优惠。 拜登竞选团队将两人政策作了对比,指拜登是要让每个家庭都能负担得起托儿照护,相反川普则是让每个家庭开支增加,同时削减社会安全和医疗保险。 但川普团队反击说,由于拜登支出失控,造成物价上涨,实际工资下降,川普是要减轻拜登所造成的通货膨胀负担,让所有美国家庭负担得起儿童照护。 范西克尔-沃德表示,无论11月选举结果如何,儿童照护负担能力都将对美国的未来产生重大影响。 …
60岁华人夫妇回中国养病, 再返加被拒入境 加国无忧 6/12/2024 前不久,我们报道过,一位81岁的中国老人回国探亲,当她再次返回加拿大并申请永久居民旅行证件(PRTD)时,被加拿大移民部拒绝,原因是她没有在加拿大居住足够的时间。 无独有偶,多伦多一对60多岁的中国夫妇也面临相似的情况。 他们于2017年成为加拿大的永久居民。随后,丈夫邢先生确诊患病,为了能够得到更好的照料,他们决定回国养病。然而,当他们再次想要返回加拿大时,却被拒绝入境。 如今,他们以人道主义和同情理由提起上诉,但是所有理由均被驳回。 据法律文件显示,尚女士和邢先生夫妇是中国公民,他们于2017年7月成为加拿大永久居民并登陆,随后于2017年11月20日离开加拿大。从那时起,他们就一直居住在中国。 之后,他们于2022年9月申请前往加拿大的永久居民旅行证件(PRTD),但是被拒绝入境。签证官称这对夫妇没有遵守居留义务,即要求永久居民在五年内至少在加拿大实际居住730天。 然而,对于尚女士和邢先生来说,他们在2017年9月至2022年9月的5年期间,只在加拿大居住了69天。 医生曾建议回中国养病 邢先生表示,他在第一次来到加拿大后不久,就被诊断出患有肾上腺功能不全的疾病。虽然他之前在国内的时候也出现过健康问题,但始终没有确诊,直至入境加拿大一个月后,他才被诊断出患病。 随后,医生给他开了药,并开具了护理计划,包括每三个月进行一次检查。 然而,在他生病期间,体重下降了很多,医生口头建议他返回中国养病,因为那里的食物更有助于他增重,对于他的健康也更有帮助。 在加拿大的时候,邢先生和尚女士居住在安省多伦多的一个华人社区。因为刚落地人生地不熟,他们虽然知道这里有中餐馆,但却不知道能在哪些店里买到食物。 邢先生的女儿和女婿称:“父亲在中国比在加拿大吃中餐更方便。他们在加拿大的家人工作很忙,不能经常去购物。”因此,他们在中国更容易买到所需的食物。 紧接着,又过了一个月,邢先生和付女士决定一起离开加拿大。 但是法官认为,他们并非出于“被迫”的原因离开加拿大,返回中国时也没有充分考虑在加拿大居住的义务。 “因疫情无法及时返回加拿大” 邢先生称自己回国后不久,大概是2019年的时候,感觉自己病情好些了,以为可以返回加拿大了。然而,新冠疫情却给他们的返加计划带来了新的阻碍。之后,他还在2022年7月和8月接受了两次肾结石手术。 据称,邢先生女婿的母亲曾于2020年底来到加拿大,不幸感染了肺炎,并于2020年11月去世。也就是这件事情给全家人带来的创伤,让邢先生的女儿和女婿决定劝阻父母在疫情期间返回加拿大的决定。 法官对子女出于疫情原因不希望父母长途旅行的理由表示理解,特别是考虑到邢先生的健康问题,以及夫妇俩都已经60多岁了。 但同时也指出:邢先生女婿的母亲去世时,他们已经在加拿大境外待了大约三年,没有第一时间返回加拿大才是事情的关键。 在中国和加拿大均有子女照应,但退休金不够生活开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