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专家:中俄无需理会拜登在G20峰会上的“失望”

俄专家:中俄无需理会拜登在G20峰会上的“失望” 文 / 潘万莉 11/01/2021 (早报讯)俄罗斯国际事务委员会总经理安德烈·科尔图诺夫认为,在二十国集团(G20)领导人气候问题峰会上,美国总统拜登称对俄中领导人缺席峰会表示“失望”,对此俄中不值得予以理会。 此前,拜登称,俄罗斯和中国事实上缺席G20领导人气候问题峰会。他说,G20国家就应对气候变化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这需要“G20”国家关注“什么事情中国没干,什么事情俄罗斯没干”。 科尔图诺夫向卫星通讯社表示,俄中领导人没有参加G20峰会说明,他们没有期待在这次会议上会有什么突破,也没准备提出各自具有深远意义的建议,因此各自派出了外长与会。专家同时指出,墨西哥总统和日本首相也没有参加G20峰会。 专家补充表示,“我觉得,拜登这不是在直接指责,他说得很委婉,对此不值得予以理会。但是,两次峰会后要具体落实会议决定、把共同的政治宣言变为具体计划还面临很多工作,当然,毫无疑问,无论是俄罗斯,还是中国在这方面也都需要做很多工作。” 科尔图诺夫称,面对美国总统的牢骚,俄罗斯和中国“应通过制定具体能源转型计划以使所承担义务不至于悬而未决”来进行回应。 G20领导人第十六次峰会10月31日在罗马闭幕,为期两天的峰会以线上线下相结合方式举行。会议通过《G20领导人罗马峰会宣言》,重申多边主义和国际合作在应对疫情、推动实现绿色公平增长等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 Source G20联合公报:核准全球最低公司税率 全球变暖遏制在1.5摄氏度 来自 / 联合早报 | 整理 / 傅慧云 10/31/2021 二十国集团(G20)领导人核准了设定全球最低公司税率的计划。他们也同意需要将全球变暖遏制在1.5摄氏度,但没有对实现净零排放做出预期承诺。 G20领导人在意大利首都罗马召开的两天峰会昨天落下帷幕,领导人们按惯例在闭幕前发表了联合公报。 根据媒体取得的最终公报文本,G20领导人虽然同意有必要将全球升温幅度控制在工业化前的1.5摄氏度以内,但公报几乎没有包含任何具体行动,也没有提到实现净零碳排放的具体日期,只说应该“在本世纪中叶左右”实现。 公报说:“我们认识到,1.5摄氏度升温造成的气候变化冲击,远低于2摄氏度。确保1.5摄氏度可以达成,需要所有国家采取有意义和有效的行动和遵守承诺。” 把气温升幅控制在1.5摄氏度,是2015年达成的《巴黎协定》中最雄心勃勃的目标。专家说,要实现1.5摄氏度的目标,意味着到2030年全球排放量须减少近一半,而且要在2050年实现净零排放。 G20国家包括了巴西、中国、印度、德国和美国等,它们的碳排放总量占全球的80%。这20个主要经济体面临着在气候问题上采取果敢行动的压力,以便为昨天起在苏格兰格拉斯哥召开的第26届联合国气候大会(COP26)提供急需的动力。 …

中国七高校跻身泰晤士大学排名百强

中国七高校跻身泰晤士大学排名百强 10/28/2021 英国泰晤士高等教育27日公布2021年度世界大学声誉排行榜,中国大陆七所高校跻身百强。 据新华社报道,这七所内地高校分别是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复旦大学、中国科技大学和南京大学。其中,清华大学位居榜单第10位,为排名最高的亚洲高校。北京大学位列第15位,上海交通大学和浙江大学并列第50位,复旦大学和中国科技大学位于51至60组别,南京大学位居91至100组别。 此外,香港和台湾共有三所大学入选百强,其中香港大学位列第48位,香港科技大学位居91至100组别,台湾大学位于61至70组别。 泰晤士高等教育从2011年开始发布世界大学声誉排行榜。今年该机构共邀请全球万余名学者参与投票调查,共有来自29个国家和地区的202所高校上榜。 Chinese mainland claims 7 of world’s top 100 universities in latest THE ranking Xinhua 10/28/2021 Times Higher Education on …

高达84%新冠感染者出现后遗症

可怕!高达84%新冠感染者出现后遗症 包括这些 文章来源: 红星新闻 10/25/2021 随着新冠病毒继续在全球各国肆虐,感染新冠病毒后的后遗症,已经引起了科学家们的关注。所谓新冠后遗症,即在首次感染新冠病毒后可能出现的一系列新的、复发或持续的健康问题。 其中,根据美国疾控中心(CDC)的官方信息,感染新冠病毒的长期影响之一是出现“脑雾”,即思维和注意力难以集中。事实上,新冠病毒对大脑的影响并不仅仅是出现脑雾。此前的一项研究发现,高达84%的新冠感染者出现了神经症状、味觉或嗅觉丧失、癫痫发作、中风、意识丧失及意识混乱等“新冠后遗症”。但令科学家们迟迟未能找到这一问题背后的答案,这些新冠后遗症究竟为何出现? 据外媒10月24日报道,一项发表于《自然神经科学》上的最新研究或许解开了这一谜题,因为新冠病毒除了攻击肺部外,还能杀死脑细胞。 【后遗症表现】 近四分之一感染者康复后 出现认知障碍,大脑无法正常工作 《美国医学会杂志网络公开(JAMA Network Open)》10月22日发布的一项新研究表明,新冠感染者在感染的几个月后出现了记忆问题,甚至“无法思考”。研究人员对纽约西奈山医疗系统740名新冠肺炎住院患者进行了研究发现,近四分之一的人在感染的几个月后大脑无法保留信息和集中注意力。 “在这项研究中,我们发现患者在感染新冠病毒几个月后出现认知障碍的频率相对较高。在住院患者中,执行功能、处理速度、分类流畅性、记忆编码和回忆方面的障碍最为明显。”纽约西奈山伊坎医学院的杰奎琳·贝克尔解释道。 该研究称,曾因新冠肺炎住院的人最有可能出现认知障碍迹象,但在医院急诊科接受治疗的一些感染者也出现了脑功能下降。这些患者通常在感染新冠病毒约7、8个月后,表现出认知障碍的迹象,包括记忆、回忆和存储新记忆、做出判断及计划当面的问题。 精神病学教授海伦·拉夫雷茨基博士表示,有些病人“大脑甚至完全无法正常工作”,无法思考、记忆受损;当他们开车出行的时候,会感到困惑,不知道自己究竟是如何到达目的地的。 【最新研究】 新冠病毒杀死内皮细胞 导致“幽灵血管”出现 尽管在新冠疫情后不久,科学家们便逐渐注意到了新冠感染者在康复后出现了各种大脑及神经问题,但始终未能找到症结。而现在,一项发表于《自然神经科学》上的最新研究表明可能揭开了这一谜题。 据报道,这项由德国、法国和西班牙科学家联合进行的研究表明,新冠病毒除了攻击肺部外,还能杀死一种被称为内皮细胞的脑细胞。内皮细胞位于大脑周围,负责保护小脑,促进血液流动。研究人员指出,内皮细胞受损可能会导致大脑血管损伤,损害认知功能。他们表示,这一发现或许可以解释,为何高达84%的新冠感染者都出现了神经症状、味觉或嗅觉丧失、癫痫发作、中风、意识丧失及意识混乱等“新冠后遗症”。 研究人员通过扫描新冠肺炎死者尸体的大脑发现了一种极为细小的“幽灵血管”,这是一种让血液无法流动的死细胞,也是认知障碍的标志,并可能产生众多风险,比如微中风等等。 【专家解释】 这一问题或许是可逆的 但长期影响仍然无法确定 …

港专家:香港没条件与冠病病毒共存

港专家:香港没条件与冠病病毒共存 10/24/2021 香港政府专家顾问、中大呼吸系统科讲座教授许树昌说,香港整体的冠病疫苗接种率目前仅约六成,加上长者的接种率低,不但难达到“绝对清零”,目前也没有条件采取“与病毒共存”的策略。 综合网媒“香港01”、香港电台、文汇网报道,许树昌今早在商台节目上说,香港整体疫苗接种率大约六成,但长者接种率低;此外,有约四成接种者选择注射中国大陆的科兴疫苗,有数据显示其抗体于接种两针六至八个月后,降至低水平。因此,他认为香港没有条件采取“与病毒共存”的策略。 许树昌也说,英国等国家决定采取“与病毒共存”的策略后,冠病确诊个案严重暴发,加上冬季即将来临,他预估未来将会有更多变量。 许树昌还提到,如果民众首两剂接种灭活平台的疫苗,第三针转为接种另一平台的疫苗、例如核酸疫苗会较好,因为可刺激产生更多抗体。他相信,可能每一至两年,民众或要接种冠病疫苗加强剂一次。 Source 康希诺:两剂灭活加强一剂吸入 抗体最高升300倍 10/17/2021 中国康希诺生物公司发布吸入式冠病疫苗研究成果,临床数据显示,两剂灭活加强一剂吸入,中和抗体水平最高可上升300倍。 据澎湃新闻报道,康希诺生物股份公司首席科学官朱涛在第21届中国生物制品年会期间进行了《腺病毒载体疫苗研发历程——如何与病毒赛跑》的主题演讲。 在介绍吸入式腺病毒载体新冠疫苗克威莎加强免疫的临床数据解读时,朱涛提到,接种两剂灭活疫苗后6个月,序贯加强一剂克威莎吸入剂型,中和抗体水平相比加强之前升高250-300倍;若同源加强一剂灭活疫苗,中和抗体水平相比加强前升高30倍。 康希诺生物在其微信公众号上发文称,以吸入型腺病毒载体新冠疫苗进行异源序贯加强,相较第三针灭活疫苗加强更有优势,抗体升高倍数,约是以一剂灭活疫苗加强的7-8倍。另外,吸入序贯免疫可获得针对原型株、Alpha、Beta、Gamma、Delta株的高效中和抗体。 文章还提到,数据显示,接种两针次灭活新冠疫苗后,用不同疫苗加强免疫,腺病毒载体疫苗加强效果最好,mRNA疫苗效果接近腺病毒载体,灭活或者亚单位疫苗加强显著低于腺病毒和mRNA疫苗,其中和抗体水平差异接近10倍。 对于雾化吸入式疫苗的有效性,12日晚间,江苏省疾控中心副主任、临床疫苗专家朱凤才在一次分享中也提到,雾化吸入可获得粘膜免疫、细胞免疫、体液免疫“三重保护”,在病毒入侵位置预防感染和阻断传播,保护自己也保护他人。雾化吸入新冠疫苗在加强、序贯免疫效果显著,适用于风险人群的大规模加强免疫。 Source Inhalable vector-based COVID-19 vaccine increases antibodies 300-fold, better …

普京:资本主义已走到尽头 从小灌输性别选择权很可怕

普京:资本主义已走到尽头 从小灌输性别选择权很可怕 文章来源: HK01 10/23/2021 俄罗斯总统普京(Vladimir Putin)10月21日说资本主义模式已走到尽头,欧洲能源危机便是其所导致的后果。 普京21日在索契(Sochi)举行的瓦尔代国际辩论俱乐部(Valdai International Discussion Club)第18届年度全会上发表讲话。活动由这个俄罗斯知名智库举办。 资本主义已耗尽自身 他说:“所有人都说,现在的资本主义模式,即大多数国家的社会结构的基础,它已耗尽自己,并且不再为一系列日益复杂的分歧提供解决方案。” 普京举例称,现时在能源市场上所目睹的状况,显示资本主义并不奏效。 西方从小灌输选择性别权 真正可怕 普京提到,西方向孩子灌输他们有选择自己性别的权利是很可怕的一种情况。他形容,西方这是打着进步的幌子犯下几乎反人类的罪行。 他说:“孩子从小被教导说男孩很容易成为女孩,反之亦然。实际上,这是老师给他们(孩子)灌输一项全部人都应该有的选项,撇开父母并强迫孩子做出能破坏其生活的决定。” 西方支持乌克兰威胁俄罗斯 普京表示,西方支持乌克兰军事发展,对俄罗斯构成严重威胁。 他告诉记者与俄罗斯专家,美国国防部长奥斯汀(Lloyd Austin)19日访问乌克兰时表明,没有第3国有权否决乌克兰希望成为北约(NATO)成员国,这番话有效地在为乌克兰加入北约铺路。 普京指,无论乌克兰是否成为北约成员国,俄罗斯的利益都会受到影响,“(乌克兰成为)北约正式成员国可能不会发生,但其军事发展已在进行。这真的会对俄罗斯构成威胁,我们已注意到这点。” Source 普京: 若取消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否决权 …

新冠痊愈后就不用担心了?英国1.5%痊愈者再度感染

新冠痊愈后就不用担心了?英国1.5%痊愈者再度感染 韩国中央日报 10/23/2021 英国感染过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病毒或接种过疫苗的人群复发第二、第三次感染的病例大增,对该国实施的“与新冠共存”防疫政策构成了挑战。认为在大部分人口接种疫苗并形成抗体后疫情即可结束的乐观预期也变得日益渺茫。 据英国《卫报》10月19日(当地时间)报道,英国当日新增新冠死亡病例223人,创下7个月以来的新高,新增确诊4.3738万人,连续七天超过4万,比前周增加16%,新增住院人数921人,比周初增加10%。报道称,新冠病毒不仅在未接种疫苗的中学生群体中大规模扩散,脆弱的老年群体感染病毒的病例也持续增加。 帝国理工学院的丹尼·爱德蒙教授(免疫学)说,“现在二次感染的情况比以往更加常见”,“以前感染过新冠病毒或者已经完成两针疫苗接种、抗体浓度仍处于中间水平的人员中,也出现了不少有症状的二次感染病例”。10月6日英国统计厅发布的消息显示,去年7月至今年9月感染过新冠病毒的2.0262万人中,共有296人二次感染。《卫报》表示,这与去年同期全球只有24个二次感染病例的情况形成了鲜明对比。 美国耶鲁大学医学院的杰弗里·汤森德教授团队通过近期在医学杂志《柳叶刀》上发表的论文中提出,研究结果显示,感染过新冠病毒的人员如果不接种疫苗、也不保持距离,将会在3个月至5年内再次感染,感染间隔的中间值是16个月,这一结果由感染者的抗体减少导致。研究团队预测,随着感染人数增多,二次感染的情况将越来越常见。 英国利兹大学病毒学副教授斯蒂芬·克利文表示,“即便接种过疫苗,如果经常暴露在病毒环境中,再次感染的可能性也会增大”。二次感染的情况在医生群体中也频繁出现。     美国自今年5月德尔塔变异毒株成为优势毒株以来,二次感染率增加了350%。拥有390万人口的俄克拉荷马州9月份共报告了5229例二次感染病例。英国南安普敦大学卫生学副教授尼斯林·埃尔瓦表示,“认为在所有年轻人都形成抗体后疫情就会结束的理论可能性正变得越来越渺茫”。 为防止冬日疫情大爆发,现在英国启动了日均为大约3000人接种加强针、为12-15岁青少年接种第一针,同时建议人们在拥挤的室内场所佩戴口罩的A计划。但科学家们普遍认为应当立刻启动强制佩戴口罩并强化居家办公的B计划。 Source 诚招美国和加拿大法律服务代理 因公司发展需要,诚招美国和加拿大法律服务代理。 要求: 懂英语、或西班牙语、或法语。 能合法工作有社安号或工号。 无需改行, 可以兼职。 大学生和有销售经验优先考虑。 自雇生意公司发美国报税1099,加拿大T4A 有意了解详情, 请扫码加微信, 非诚勿扰! 最新研究:逾三成冠病康复者出现“长期后遗症” …

今年诺贝尔奖研究:学历和收入到底有多大关系?

今年诺贝尔奖研究:学历和收入到底有多大关系? 来源:帝呱呱星球  10/18/2021    今年诺贝尔奖研究:学历和收入到底有多大关系?    前天揭晓的诺贝尔经济学奖我猜很多家长会感兴趣。    因为他们用自己开创的一个全新的实证研究方法,研究了几个家长颇为关心的话题,比如:     多读一年书到底能带来多少收入?     名校毕业生是否赚的更多?     要不要拼命鸡娃把孩子送入“六小强”这样的重点中学?    哈哈,是不是每一个问题你都想了解?    我朋友调侃说诺奖得主估计也是为娃操碎了心的家长(开个玩笑~)。    不过,诺贝尔奖评委会委员也说了,表彰的是教授们的研究方法,而不为他们的研究结论背书。所以今天这篇文大家除了关注结论之外,重点更应该是他们的研究方式和思维方式。     多读一年书到底能带来多少收入?   在今年诺奖没出来之前,浙江财经大学经济学系教授李井奎在《现代经济学中的因果推断革命》就介绍过获奖人乔舒亚·安格里斯特和克鲁格的研究了。   李井奎在书中说:   2018年深圳市公布的学历工资指导价位:   ◆ 研究生(含博士、硕士)学历工资指导价位平均值为12389元/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