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令和她的三个清华室友

朱令和她的三个清华室友 博客天下 12/28/2023   朱令走了,她到底还是没有等到“那一天”。   ——题记   这是一段被反复提及的青春,尽管当事者已经或即将进入人生的第50个年头,但人们一次又一次把她们拉回到近三十年前的那个现场——   4个清华女生,一间宿舍,如诗的年纪,如梦的大学时光,如歌的同学友情……   如果不是一起铊投毒案,这将是她们人生中最为美好的回忆之一,可残酷的现实改变了一切。   活着但已失去了曾经的姣好面容和聪明伶俐,取而代之的是大脑萎缩、基本语言能力丧失、双目近乎失明以及100公斤体重的朱令,以及,这些年来则屡屡被强大的民间舆论所包围她的三位室友。   4人的青春镶嵌在民意汹汹的时代里,伴随朱令案的每一次发酵,不断显影。每一个人都在竭力寻找真相,却从未离真相更进一步。   笔者历时一个月,近距离接触朱令案中十几位知情者,为我们还原了多年前尘封时光中的交集悲欣。   (一)   1992年9月的一天晚上,29位清华大学物化2班新生席地而坐在校园内荷塘边的草坪上,新生们开始自我介绍。   这很可能是孙维和朱令第一次一起参与集体活动,这是看不清人脸的一夜。   来自北京的学生张利记得,老师让每个人用家乡话介绍自己从哪里来。从内蒙古迁来北京多年的张磊顺口说了句“丫挺的”,孙维立刻说:“这是骂人的话!”   这是孙维第一次在全班同学前亮相。   “孙维很耀眼。”这是张利对这位北京老乡的最初印象——那天晚上张利没有记住跟孙维同宿舍的另一位北京老乡朱令。   在自我介绍前,物化2班学生在清华校园内的主楼广场举行了开学典礼,当天的校报记载,他们听一位新同学代表全校师生做了一场关于如何做好社会主义接班人的发言。   当天白天,这群92级新生刚刚完成了他们的开学报到。   郑智化的《水手》和《星星点灯》在新生入学的过程中循环播放,并不是所有人都喜欢听这样的流行歌曲,多年过去,张利仍用“哭腔”形容这两首不断滚动播放的歌。   这一年的上半年,***刚刚完成了对南方的视察,而更早一年,一群从大学出来的知识分子下海经商:   失意者俞敏洪离开北大英语系,酝酿创办“新东方”;冯仑和合作者则分头借钱,筹得3万块,成立了海南农业高技术联合开发投资公司。待这批人取得在商业上的巨大成功后,他们被统一冠以“92派”这个称呼。   在当年清华2143名报到的本科新生中,陕西宝鸡的王琪、新疆昌吉的蒙古族女生金亚、北京的朱令和同样来自北京的孙维,在缴纳完5年的住宿费125块钱并领到一床新被褥后,终于来到了她们将要生活5年的寝室——清华6号楼的114寝室。   据去过寝室的朱令母亲回忆,推开114的宿舍门,两张双层架子床靠着两面墙。北京女孩孙维和朱令都选择了上铺,新疆的金亚住在孙维的下铺,陕西的王琪则最终选择住在朱令下铺。   朱令在床铺上支起了一个小架子,经常参加文艺表演的她会在架子上摆放各种化妆品,例如一支口红。 …

微信支付宝用不惯?中国出台赴华支付解决方案

微信支付宝用不惯?中国出台赴华支付解决方案 海报新闻  12/28/2023   中国民众普遍喜欢也习惯使用移动支付,但外国赴华旅行者大多使用银行卡和现金等支付方式,存在不适应的情况。据“海报新闻”报道,对此情况,中国央行副行长张青松周四在中国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回应称,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央行会同有关部门,已经建立了专项工作机制,下发了指导意见,正在组织各单位有序推进各项工作。这个解决方案概括来讲就是“大额刷卡、小额扫码、现金兜底”。   他解释,中国央行组织各分支机构摸排辖内商户外卡受理情况,会同商务、文旅等部门划定重点商圈、机场、火车站等主要涉外场所,指导商业银行、支付机构加快推动重点商户开通外卡受理。这是“大额刷卡”。   央行已经指导支付宝、财付通、中国银联等推出“外卡内绑”、“外包内用”、云闪付旅行通卡等产品,创新研发数字人民币解决方案,满足境外赴华者的移动支付需求。这是“小额扫码”。   央行组织银行开展ATM外卡受理改造,提升支持外卡取现的ATM覆盖率。持续开展拒收人民币现金专项整治工作。这是“现金兜底”。   此外,他介绍称,央行还持续优化账户服务。引导银行实施账户分类分级管理、优化开户流程,提升有需求的境外赴华者开银行账户的便利化水平。 Source 中国驻美大使馆宣布调低对华签证费用 侨报网 12/09/2023 12月8日,中国驻美大使馆发布通知,宣布对赴华签证费进行调减。早些时候,中国外交部刚刚宣布阶段性减免赴华签证收费,按现行收费标准的75%收取。 根据大使馆官网的通知,为便利中外人员往来,自2023年12月11日至2024年12月31日,中国驻美国使领馆对赴华签证费进行调减。使馆发布了调减后费用表格。 中国驻美国使领馆签证费用表。 根据使馆的几项说明,该费用比表的有效期是2023年12月11日至2024年12月31日。部分第三国公民申请中国签证的收费标准不同,具体要以使领馆解释为准。此表中的费用适用于普通件签证申请,加急件每件加收25美元。另外,2023年12月11日前受理的签证申请,仍按原标准收费。 旅客在北京首都国际机场航站楼内办理相关手续。(图片来源:新华社资料图) 8日早些时候,中国外交部刚刚宣布,下调赴华签证费至当前费用的75%。根据中国外交部发布的消息,作为临时措施,中国驻外使领馆自今年12月11日至明年(2024年)12月31日,按现行收费标准的75%收取赴华签证费。 消息称,这是中国政府今年年初对新冠疫情实施“乙类乙管”后,官方持续优化外国人赴华签证和入境政策,促进中外人员往来的措施。最近一段时间,中国陆续宣布,开放多国公民赴华免签。(完) Source 外国公民赴华签证费用下调25% 早报网 12/08/2023 中国开放多国公民赴华免签后,再下调赴华签证费至当前费用的75%。 中国外交部领事保护中心官方微博“领事直通车”星期五(12月8日)发布消息称,作为临时措施,中国驻外使领馆自今年12月11日至明年12月31日,按现行收费标准的75%收取赴华签证费。 …

俄媒:俄罗斯计划与中国更新互免团体游签证协定

俄媒:俄罗斯计划与中国更新互免团体游签证协定 环球网 12/26/2023 “俄罗斯与中国计划通过新的免签团体旅游协议。”俄塔社23日报道称,俄罗斯经济发展部多边经济合作和特别项目司司长尼基塔·康德拉季耶夫当天在中国40家最大旅行社在俄进行考察活动期间表示,俄经济发展部正在努力进行关于签署俄中新的互免团体旅游签证协定的筹备工作,计划在2024年完成所有审议程序。 《中俄政府关于互免团体旅游签证的协定》签署于2000年,允许由5至50人组成的旅游团体无需签证即可访问对方国家,并最多停留15天。据报道,俄罗斯旅游业联盟22日表示,俄中政府间协定中的一些条款将得到更新,包括团体最少人数将从目前的5人减少到3人,在对方境内最长停留时间将从目前的15天增至21天。 自今年2月6日起,中国试点恢复中国公民赴有关国家出境团队旅游,俄罗斯位列首批20个试点国家名单之中。8月1日,俄中免签证团体交流机制启动,俄罗斯对中国等55个国家公民推出电子签证服务。 康德拉季耶夫表示:“中俄双向旅游交流的积极态势是推出免签团体旅游取得的成果。我们的数据显示,4个月内,双向免签旅游总人次超过15万人次,其中4.2万人次入境俄罗斯,从俄罗斯出境人数为11.2万人次。”他提到,俄中之间的直飞航班数量正逐步增加,飞行范围也正在扩大,不久将开通直飞海南的航班。康德拉季耶夫还表示,今年前9个月,超过30.5万中国游客前往俄罗斯,同时超过45万俄游客前往中国,预计2023年中俄旅客互访次数将超过100万人次。他表示,这些积极的进程以及简化签证和免签证入境的条件将有助于两国双向游客数量增长,2019年这一数字曾达到400万人次。 俄《莫斯科共青团员报》24日报道称,俄中友好、和平与发展委员会专家阿谢利∙斯莫利亚尔认为,明年俄罗斯将是中国游客最受欢迎的目的地之一,俄旅游业需为此做好准备,采取新方法吸引中国游客。 Source 中国驻美大使馆宣布调低对华签证费用 侨报网 12/09/2023 12月8日,中国驻美大使馆发布通知,宣布对赴华签证费进行调减。早些时候,中国外交部刚刚宣布阶段性减免赴华签证收费,按现行收费标准的75%收取。 根据大使馆官网的通知,为便利中外人员往来,自2023年12月11日至2024年12月31日,中国驻美国使领馆对赴华签证费进行调减。使馆发布了调减后费用表格。 中国驻美国使领馆签证费用表。 根据使馆的几项说明,该费用比表的有效期是2023年12月11日至2024年12月31日。部分第三国公民申请中国签证的收费标准不同,具体要以使领馆解释为准。此表中的费用适用于普通件签证申请,加急件每件加收25美元。另外,2023年12月11日前受理的签证申请,仍按原标准收费。 旅客在北京首都国际机场航站楼内办理相关手续。(图片来源:新华社资料图) 8日早些时候,中国外交部刚刚宣布,下调赴华签证费至当前费用的75%。根据中国外交部发布的消息,作为临时措施,中国驻外使领馆自今年12月11日至明年(2024年)12月31日,按现行收费标准的75%收取赴华签证费。 消息称,这是中国政府今年年初对新冠疫情实施“乙类乙管”后,官方持续优化外国人赴华签证和入境政策,促进中外人员往来的措施。最近一段时间,中国陆续宣布,开放多国公民赴华免签。(完) Source 外国公民赴华签证费用下调25% 早报网 12/08/2023 中国开放多国公民赴华免签后,再下调赴华签证费至当前费用的75%。 中国外交部领事保护中心官方微博“领事直通车”星期五(12月8日)发布消息称,作为临时措施,中国驻外使领馆自今年12月11日至明年12月31日,按现行收费标准的75%收取赴华签证费。 …

陷入多重危机 哈佛教职工吁董事会解决问题

陷入多重危机 哈佛教职工吁董事会解决问题 侨报网 12/26/2023 哈佛大学(Harvard)教职员工和最高管理机构的一些关键成员近日被曝在上周举行了一次特别会议,以解决这一知名高等学府此前从未遇到过的一系列问题。 盖伊5日在国会山举行的听证会上发言。(图片来源:美联社) 根据英文媒体报道,哈佛大学目前面临的问题包括:校园内反犹主义的抬头以及该校对此的争议性回应,校长克劳丁·盖伊(Claudine Gay)的抄袭丑闻,以及最高法院平权行动裁决给该大学留下的不确定未来。 哈佛医学院(Medical School)前院长杰夫·弗利尔(Jeff Flier)、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史蒂文·平克(Steven Pinker)和其他两名教职员工都参加了上周举行的特别会议。弗利尔表示,他们与哈佛集团成员、非营利组织创始人特雷西·帕兰迪(Tracy Palandjian)和私募股权高管保罗·芬尼根(Paul Finnegan)进行了“非常亲切和坦率”的讨论。 弗利尔说:“我们被要求讨论对学校面临问题的看法,以及随着时间的推移可以采取什么措施来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很努力——他们问了很多问题,我们都尝试回答了他们。” 弗利尔透露,他敦促哈佛大学最高管理委员会的成员以更直接的方式解决学校面临的大量问题。哈佛集团几乎还没有对目前的情况发表任何声明——不论是支持盖伊,还是反对校园内的反犹主义,或是反对盖伊的抄袭行为。 弗利尔表示,哈佛集团对教职员工们的坦诚评论做出了积极回应,还提出了一些问题。他们还表示,他们会与同事们分享反馈意见,并继续与员工们沟通。 哈佛大学发言人乔纳森·斯温(Jonathan Swain)表示,这次特别会议是“关于学术自由、公民话语和知识多样重要性的建设性和积极对话”,并补充说“关于‘代际变化’的讨论就是在这种背景下进行的,不过解决这样一个至关重要且复杂的社会问题不能一蹴而就,需要时间。而这与哈佛的任何个人都无关。” 据悉,哈佛大学两周前曾表示,该校的早期申请人数下降了17%,降至4年来最低水平。造成这一情况的原因尚不得而知,因为与哈佛同样陷入反犹风波的宾夕法尼亚大学(Penn)申请人数并没有变少,甚至比前一年有所增加。(完) Source 哈佛大学宣布深陷反犹言论的校长留任 凤凰网 12/13/2023 Source …

2018年美科学家检测朱令头发 提出三个不同观点

2018年美科学家检测朱令头发 提出三个不同观点 萨沙1928 12/25/2023   2023年12月23日,50岁的朱令女士去世。   对于饱受折磨20多年的朱令女士来说,死亡未必是恐怖的,也许是一种解脱。   萨沙写过朱令的文章,今天不再多说案情,主要说一说新的科学证据。   2018年美国大学发布了一篇学术论文(作者中有一名华裔科学家),被认为是利用最新科技,分析朱令头发后提出的新证据。   当年的朱令留着长发,头发数量很多。她的头发曾经全部脱落,很快又长出一些短发。女孩子的卧室里面,想要找到一些头发是不困难的,这才留下了重要的证据。   这篇论文有三个新的观点:   第一个观点,受害者不是之前认为的两次急性中毒,而是在长达4个月内反复慢性中毒。   最初认为朱令是两次急性中毒,第一次中毒是1994年11月24日前后中毒,肚子疼、胃疼、头发全部掉光,在12月初被迫住院治疗。第二次中毒1995年3月6日前后,朱令出现腿疼、眩晕症状,在3月15日陷入重度昏迷长达5个月,失去了自主呼吸,差点死去。   2018年美国科学家对朱令头发检测表明,之前的推测是错误的。   投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1994年8月底到10月。   根据检测显示,这2个月时间内朱令体内的铊含量,有过高达9次峰值(高于基本值20倍以上)。   前8次大体一致,第9次出现了一个远高于之前的峰值(是基本值的200倍)。   这就解释了,之前让大家迷惑不解的一个现象:朱令曾经在1994年10月出现了不明原因的两次短暂失明,为此还去北医三院眼科检查,但没查出原因。   第二个阶段是从1994年10月开始到1994年12月,铊从较低的多次峰值(比第一阶段还低),突然出现猛增情况。   尤其在11月底到12月初,出现了连续多次的高峰值,为基本值的50到80倍,相当惊人。此时朱令出现明显症状,被迫住院1个月之久,头发也全部掉光。   第三个阶段是从1995年3月初开始,铊含量连续出现更高的峰值,尤其最后几次创造了峰值记录,这是致死量。   通过朱令后来长出的一根短发,我们发现铊最高峰的数值,竟然是基本值的180倍。   而朱令因此陷入重度昏迷长达5个月,命悬一线。如果不是贝志诚通过互联网向国外医学专家求救,她早就死了。   检测表明,从1994年10月到1995年3月,朱令体内的铊含量共有25次峰值,持续时间长达4个月。   这不是急性投毒,而是反复的慢性投毒,数量可能有18次之多。   中毒次数如此之多,可以肯定是恶意投毒,不存在第二种可能。 …

清华铊中毒案 李昌钰:亲近者才有机会投毒

清华铊中毒案 李昌钰:亲近者才有机会投毒 早报网 12/25/2023 清华大学铊中毒案受害者朱令在冬至当天逝世,媒体近期翻出国际知名的华裔刑事鉴识专家李昌钰多年前受访讲话,称清华大学铊投毒案要侦破困难很大,并指出只有亲近者才有机会投毒。 清华大学上星期六(12月23日)在官方微博发布朱令逝世的消息。综合《南方都市报》《凤凰周刊》等报道,朱令的父亲受访时说,朱令在上星期五(22日)晚上10时59分去世,将安葬在北京。 清华大学校友朱令疑似在1994年被人蓄意投毒,今年冬至当天在北京离世。这起历经了近30年的投毒案至今还没找到凶手。 李昌钰2013年接受《南方都市报》访问时说,他们将多年未破的案子称为“冷案”,要侦破朱令案难度很大,但如果能有原始案卷和物证“仍有机会”。 李昌钰说,以他的经验,要侦破涉及毒物的陈年旧案,要先追查毒物来源,有谁能接触到毒物,并与被害者有交集。其次是根据血液中毒物的含量测定中毒具体时间,找出谁在那段时间与被害者一起,“这种投毒案件,通常要跟她接近的人才有机会”。 他也说,要追查投毒途径,可从被害者生活物品中找到凶手的蛛丝马迹。另外要调查谁投毒的动机,被害者是否与他人发生争执或矛盾等,同时也对嫌疑人测谎。 另据极目新闻报道,朱令遗体告别仪式星期天(24日)在北京八宝山公墓举行,朱令生前亲友、同学前往八宝山为她送别。告别仪式选择的哀乐,是朱令21岁时曾演奏过的《广陵散》,这也是朱令中毒后,最后一次弹奏这首曲子。 Source 朱令案 | 凤凰卫视对孙维的专访:我哪知道有毒 非虚构故事 12/24/2023   因为朱令案的特殊性,有关文章广为流传,或许对受害者及家属多少会有所帮助。这样也算略尽绵薄之力,同时也便于广大网友查阅。   至于文中所述内容的真实性,以及对案件的理解,大家见仁见智,请自行判断。   一、凤凰卫视一职员的发帖   我是凤凰卫视的一名职员, 有幸和孙维在北京见面了4个多小时。   那次和孙维预约采访,一见面,她就要求签“保密协议”。大家来前,也略微了解了一些,所以不是很惊讶。   然后,就开始了“聊天”。   公平地讲,孙维蛮随和的,怎么看,也不像那种能杀人后无动于衷的人。 …

朱令案 | 凤凰卫视对孙维的专访:我哪知道有毒

朱令案 | 凤凰卫视对孙维的专访:我哪知道有毒 非虚构故事 12/24/2023   因为朱令案的特殊性,有关文章广为流传,或许对受害者及家属多少会有所帮助。这样也算略尽绵薄之力,同时也便于广大网友查阅。   至于文中所述内容的真实性,以及对案件的理解,大家见仁见智,请自行判断。   一、凤凰卫视一职员的发帖   我是凤凰卫视的一名职员, 有幸和孙维在北京见面了4个多小时。   那次和孙维预约采访,一见面,她就要求签“保密协议”。大家来前,也略微了解了一些,所以不是很惊讶。   然后,就开始了“聊天”。   公平地讲,孙维蛮随和的,怎么看,也不像那种能杀人后无动于衷的人。   起初,我们还是比较同情孙维的,因为她的确显得很无辜,而且说得很有条理,激动处还开始哭泣。   但我们总觉得怪怪的,觉得哪里不对劲,但一时又说不出哪里不对劲,反正觉得她像是在演戏,有点生硬。   慢慢地,我们发觉了,只要和案件无关的情况,孙维回忆得非常详细,甚至她在几年前一次心情不好去了什么地方,当时的天气是什么样子,休息的大树什么样子,都很细。   但是一涉及案情,孙伟就理直气壮,例如剧组最关心的是到底谁能接触到铊,孙维就含而糊之地说:那一瓶子溶液就放在桌子上,谁都能动,而且我哪知道那是有毒的啊……   到最后,我们剧组所有人都感觉孙维就是凶手。   她也发现了和我们话越来越不投机,最后拒绝继续接受采访,并要求刚才的谈话不得公开, 随后便和哥哥、丈夫匆匆离开了。   二、网上的一个评析   凤凰密谈:孙说,我哪知道那是有毒的。   1994年春,物化2班在分析化学课上知道了铊的毒性。   物化2班同学“倾斜的边” 曾发贴说: …

一文回顾朱令案: 她是怎样被投毒的? 是否有人….

一文回顾朱令案: 她是怎样被投毒的? 是否有人…. 三联生活周刊  12/23/2023 朱令与母亲朱明新在家中(摄于2009年)   朱令是怎样被投毒的?   朱令第一次出现中毒症状是在1994年11月24日,那天正好是她21岁生日。这天晚上,朱令和父亲吴承之在校外吃饭时,出现了腹痛。12月5日,朱令除腹痛外,腰、四肢关节开始疼痛。12月8日,症状进一步加剧,朱令不仅吃不下饭,而且开始掉头发。但为了不耽误“一二·九”文艺演出,朱令没有去就诊,也没有回家休息。直到12月23日,母亲朱明新才将朱令送至北京同仁医院,入消化内科。此时,朱令的头发已经掉光。   朱令第一次中毒的症状与发作时间非常符合铊中毒的特点。时任北京市劳动卫生职业病研究所教授陈震阳是铊中毒研究专家,根据我们对陈震阳的采访及他的论文(《严重铊中毒3例的启示》),恶心、呕吐、腹泻等消化道症状是铊中毒初期的非典型症状。急性中毒在经过5~10天的潜伏期后,开始出现典型症状,包括皮肤异常感和肢体疼痛,疼痛通常由脚底、脚趾开始。另一项研究(周清平等:《铊的应用及对人体的危害》)指出,铊中毒10天左右开始出现脱发。   1995年1月23日 ,朱令担心学校落下的考试和功课,病情稍有好转就坚决要求出院。这年2月20日,新学期开学,朱令坚持要上学。此时她已经长出了短短的头发。陈震阳据此判断,朱令体内的铊已经基本自行排除。   此时朱令仍旧很虚弱。根据朱令家人的描述,她只上过三次课,大部分时间都躺在上铺,包括吃饭也是从食堂买回来在床上吃的,此外就是每天到乐队同学宿舍加热中药。这一点与朱令同学后来的回忆略有出入,一位同学在邮件中曾谈道:“朱令首次出院后上课次数,我和一些同学共同回忆过,肯定不止三节课……”但可以肯定的是,这段时间朱令的活动空间基本上以清华校园和宿舍为主。 朱令的家庭生活情景之一:母亲在为其梳理头发,父亲在准备早餐(摄于2009年)   朱令母亲后来告诉我们,朱令新学期上课的第一周内就出现了身体不适,第二个周一(2月27日)就出现了比较剧烈的双脚疼痛。3月7日,朱令再次去医院就诊,此后病情加重,一直住院。陈震阳由此肯定地认为,朱令经历了两次中毒。那么第二次中毒很可能发生在返校第一周内,即2月20日至2月24日。   朱令中毒过程是分析案情的重要出发点,关系到投毒者的划定范围与确切描述。目前可以较为确定的是,朱令是急性铊中毒,而非慢性,经历了前后两次被投毒。2006年,嫌疑人孙维与其同学的通信被黑客盗取后披露。在这些信中,孙维多次委托其他同学寻找国外相关铊中毒的案例资料,而且是中毒后1~3个月没有治疗的案例。这样做似乎是希望证明朱令存在一次中毒的可能性。假设朱令是一次性中毒,那么其偶然性就会较大,从而减轻自己的嫌疑。但从通信内容看,她并没有找到这方面的相关案例。 朱令早期照片   陈震阳认为,根据后来的化验结果也无法反推出“少量多次被投毒”的情况,因为化验本身无法做到如此细致。由于朱令的腹痛、肢体痛以及脱发、视力受损等表现,都是铊急性中毒的症状,因而,并不能证明,投毒渠道包括隐形眼镜水和洗发水的介质。罪犯未必是通过这些私用性较强的物品进行投毒。   投毒次数越多、投毒方式的私人性越强,则罪犯与朱令的关系越近,生活彼此交织的空间也越多。朱令被投毒是否能确定是在宿舍内?是否存在其他地方被投毒的可能性?投毒者与朱令的交往密切到何种程度?这些也还需要更直接的证据揭示。 躺在病床上的朱令依然带着笑容   1995年2月20日至3月7日之间,朱令身边和宿舍内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有何异常情况?朱令的室友及同学至今也没有给出有价值的信息。今年5月10日,朱令同学童宇峰在接受凤凰Uradio电台采访时说:“我那时(指2006年)还不清楚是怎么回事,我说大家(班上同学们)一起促进公安办案,大家一起回忆把事情搞清楚,当年到底发生了什么。我们当初搞了个联名信息,打算2月份递交上去。我开头把稿子写好后,他们就说,‘你的稿子这里信息不对’。他们又提出了好多版本,最后截止日期过了都没有提交。”   我们也曾先后联系到多名朱令班上的同学,包括她的室友、当年的班干部,遗憾是,他们中没有一人愿意接受采访,都采取了回避态度。   为什么怀疑孙维?   朱令宿舍还有另外三名室友,同为北京生源的孙维,以及来自新疆的王琪和陕西的金亚。她们住在6号楼114室。在朱令身边的人中,只有孙维是当时唯一能“合法”接触铊的人。所谓“合法”,是指孙维当时参与一个课题使用了铊。这一课题由化学系老师童爱军、李隆弟负责,孙维也因此一度被警方列为嫌疑人。   2005年底,孙维曾在天涯网站以“孙维声明”的身份首次对朱令案进行了回应。她坚称自己清白无辜,同样是这一案件的受害人。在声明中,孙维并不否认她接触了铊,但她说接触的是铊溶液,而不是固体铊盐,而且绝不是学校里唯一能接触到铊的人。   “我绝不相信自己是唯一能接触到铊的学生,因为我帮老师做实验使用的铊溶液是别人已经配好了放在桌上的。为此我查阅了文献,事实上,化学系在实验中使用铊试剂有很长历史了。仅我查到的论文就有若干篇,收稿日期分别为1991年10月16日(那时我还没入学),1994年12月20日,1995年8月16日,1995年10月2日,1995年11月8日和1996年2月16日。直到1997年公安部门开始调查,化学系才禁止使用铊。此外,系领导后来也说除了化学系,其他系实验室也有铊。最重要的是学校对于有毒试剂没有严格管理,铊溶液和其他有毒试剂在桌上一放就是好几年,实验室有时也不锁门。很多同学课余时间下实验室帮老师做实验,实验室也对外系学生开放。做实验的时候,同学们互借仪器药品也是常有的事。这种情况多年来一直如此,即使在朱令中毒确诊后也没有太大改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