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媒:美国调旧式攻击机往中东 转移新机至亚欧 3/23/2023 (早报讯)美国将调遣旧的A-10攻击机往中东,以便把较为先进的战斗机转移到太平洋和欧洲,以威慑中国和俄罗斯。 路透社引述《华尔街日报》星期四(3月23日)报道说,美国官员说,定于4月展开的A-10部署计划是一个更广泛计划的其中一部分,该计划还包括在中东地区保留适度的海军和地面部队。 Source 美空军部长:不存在中国大陆攻台威胁迫在眉睫情况 3/23/2023 美国空军部长肯德尔星期四(3月23日)在新加坡说,美国不认为会出现中国大陆攻台威胁迫在眉睫的情况,但美国已做好准备,防卫台湾。 据路透社报道,肯德尔(Frank Kendall)在国防科技会议场边说:“我当然不觉得出现威胁迫在眉睫的情况,希望永远不会实现。” 他说:“任何人如果考虑展开涉及美国的侵略行为,就是犯下非常严重的错误。” 肯德尔称,中国做了一些相当具有侵略性的事,例如将南中国海军事化。 他也认为,2月发生在美国上空的气球事件属于侵略行为,但不构成严重军事威胁,类似事件不太可能再次发生。 肯德尔呼吁美中两国展开合作,并说:“我们应该努力加强合作,而不是减少。” Source 美太平洋舰队司令:阻解放军攻台 命令一到就驰援 中央社 3/21/2023 美国海军太平洋舰队司令帕帕罗(Adm. Samuel Paparo)表示他们会做好准备,只要协防台湾阻止解放军入侵的命令一到,会快速部署至西太平洋地区驰援台湾。 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新闻网(CBS News)节目「60分钟」(60 …
Category: Japan
西班牙首相桑切斯将访华 与习近平讨论乌克兰问题 3/23/2023 (早报讯)西班牙首相桑切斯将于下周到北京会见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讨论中国所提出的乌克兰和平计划,协助乌克兰实现持久和平。 法新社报道,桑切斯是三年前冠病疫情暴发以来,继德国总理朔尔茨2022年11月的访问之后访华的第二位欧洲国家领导人。 西班牙政府的声明说,桑切斯将于3月30日在中国海南省参加博鳌亚洲论坛,再前往北京会见习近平。桑切斯是接受习近平的正式邀请,到北京访问。 西班牙议会事务部长博拉诺斯(Felix Bolanos)告诉公共电视台TVE,中国可以在俄罗斯和乌克兰之间的斡旋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 路透社报道,到布鲁塞尔参加欧洲联盟峰会的桑切斯对记者说。“我们将讨论乌克兰问题,其中最重要的是能够保证乌克兰稳定和持久的和平。” 桑切斯补充道:“重要的是要直接了解他对乌克兰和平的立场,并告诉他,乌克兰人自己将为迈向和平定下条件。” 习近平近日结束对莫斯科为期三天的访问,他在访问中称,中国在这场冲突中的立场是“中立的”。在俄罗斯入侵乌克兰的一周年当天,中国外交部发布《关于政治解决乌克兰危机的中国立场》文件,坚持劝和促谈。 Source 布林肯:中国正观察世界对俄乌战争的反应 3/22/2023 (早报讯)美国国务卿布林肯说,中国正非常仔细地观察美国和世界对俄罗斯入侵乌克兰的反应,但还没有越过向俄罗斯提供致命援助的界限。 路透社报道,布林肯星期三(3月22日)向参议院外交关系委员会作证时说,如果允许俄罗斯在不受惩罚的情况下攻击邻国,这将为可能的侵略者“打开潘多拉的盒子”,一个“冲突的世界”就此而来。 布林肯说,乌克兰的利害关系远超出乌克兰本身,对亚洲有着深刻影响;他指出,日本和韩国在俄乌冲突中一直是乌克兰的主要支持者。 布林肯还说,他不认为中国一直在向俄罗斯提供致命援助。“就在我们今天发言时,我们还没有看到他们越过那条线。”这是他本周将向参议院外交关系委员会作证的四次中的首次。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和俄罗斯总统普京在克里姆林宫会晤时以“亲爱的朋友”相称,并讨论了中国关于解决乌克兰冲突的建议。布林肯说:“他们(中俄)的联姻是权宜之计,我不确定这是否是信念。俄罗斯在这段关系中很大程度上是一个小伙伴。” 布林肯说,中国对俄罗斯的政治和物质支持违背了美国的利益。他告诉立法者,美国国务院和美国国际开发署(USAID)需要总统拜登的全部预算要求来面对俄罗斯和中国带来的威胁,比去年增加11%。“冷战后的世界已经结束,目前正在进行一场激烈的竞争,以决定下一步该怎么走。” 布林肯敦促国际刑事法院(ICC)的每个成员遵守对普京发出的逮捕令。美国不是国际刑事法院的缔约国。 Source 习近平告诉普亭:让我们共同推动百年变局 中央社 3/22/2023 …
美国耳念珠菌感染病例持续上升 3/23/2023 (早报讯)美国耳念珠菌感染病例数每年持续上升,其中2020至2021年在医疗保健机构以“惊人速度”传播。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日前发布公报说,这种病菌对多种抗真菌药物具有耐药性,已成为紧迫的公共卫生威胁。 新华社报道,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CDC)星期一(3月20日)介绍说,耳念珠菌(Candida auris)不会对健康人构成威胁,但患重病、接受侵入性医疗设备治疗以及长期或频繁在医疗保健机构住院的人群感染风险增加。它可引发严重的侵入性感染,包括血流感染、伤口感染和耳部感染等。耳念珠菌对多种抗真菌药物具有耐药性,容易在医疗保健机构中传播,并可能导致高死亡。 据介绍,美国于2016年发现首个耳念珠菌感染病例,此后临床病例数每年持续增长。2019年全美报告耳念珠菌感染病例476起,2021年感染病例达1471起,2022年病例数继续增加。2019年至2021年,全美共有17个州首次发现耳念珠菌病例。 美疾控中心流行病学家梅根·莱曼指出,耳念珠菌病例数的快速增长及其传播地域范围的扩大令人担忧,这凸显了开展持续监测、增强实验室能力、提高诊断效率以及加强感染防控的重要性。 Source 中国每日核酸阳性4000以上 专家:冠病没消失 处低水平流行 3/22/2023 上海、北京、山东、安徽等多地网民近期在社交平台发文称自己于近日感染冠病,据中国疾控中心最新发布的数据,自3月3日以来,中国每日报告冠病核酸检测阳性数仍保持在4000人以上。中国卫健委全国新型冠状病毒专家组成员、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流行病学与卫生统计学系研究员刘珏说:“新冠没有消失,只是处于低水平流行状态。” 根据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消息,一位北京居民表示:“以为自己终于挺进‘决赛圈’了,结果在3月份还是中招了。” 家住河南郑州的陈雪(化名)说:“感染过程基本和第一次感染一样,最开始是咽喉不适,当天下午开始发热,第二天退烧后开始嗓子疼、咳嗽,一周后转阴。” 一月已感染过一次冠病的陈雪说,“此次感染是因为家人首次感染了,在家人感染后的六七天才出现了症状,说明还是有一些抵抗力的,可能还是因为接触病毒太多了。” 据中国疾控中心最新发布的全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情况,自3月3日以来,中国冠病核酸检测阳性数呈波动下降趋势,每日报告核酸检测阳性数仍保持在4000人以上。 南方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生物安全研究中心主任赵卫受访时表示,从群体水平看,大暴发后6个月内一般不会再次暴发,但也有例外,如冠病病毒发生大的变异,从个体看,不能完全排除二次感染的可能性。“尤其是一些免疫力较弱或免疫反应不持久的人群,包括有免疫缺陷、基础病等,另外还与进入体内的病毒量有关,如果一次性进入体内的病毒量大,也会更容易发生二次感染。” 赵卫提醒,考虑到目前叠加流感的形势,建议公众继续保持密闭场所戴口罩、勤洗手和开窗通风、保持社交距离和咳嗽礼仪等卫生习惯。听从防疫部门的提示和指引,是正确应对的好方法。 Source 第二波?杭州中小学生再传新冠阳性 多为首次感染 世界新闻网 02/17/2023 校州西湖区某小学传出多名学生新冠阳性确诊,西湖教育官方微博发通报称,经调查,2月19日(周日)学校陆续接到班别学生周一(20日)请假的申请,截止当天傍晚6时,该班共计10位学生出现发热症状,在家抗原检测显示阳性,初步考虑为新冠感染。学校根据乙类乙管处置预案,向疾控部门进行了报告并发布了班级停课4天的通知。 另外,浙江日报2月19日报导,杭州多个家长群中流传着一张西湖区某公办小学二(3)班的家长通知书。该通知称,根据上级文档决定,2月20日至23日(周一至周四)停课4天,无身体不适症状并且抗原或核酸检测为阴性的学生于2月24日回校上课。 …
美空军部长:不存在中国大陆攻台威胁迫在眉睫情况 3/23/2023 美国空军部长肯德尔星期四(3月23日)在新加坡说,美国不认为会出现中国大陆攻台威胁迫在眉睫的情况,但美国已做好准备,防卫台湾。 据路透社报道,肯德尔(Frank Kendall)在国防科技会议场边说:“我当然不觉得出现威胁迫在眉睫的情况,希望永远不会实现。” 他说:“任何人如果考虑展开涉及美国的侵略行为,就是犯下非常严重的错误。” 肯德尔称,中国做了一些相当具有侵略性的事,例如将南中国海军事化。 他也认为,2月发生在美国上空的气球事件属于侵略行为,但不构成严重军事威胁,类似事件不太可能再次发生。 肯德尔呼吁美中两国展开合作,并说:“我们应该努力加强合作,而不是减少。” Source 美太平洋舰队司令:阻解放军攻台 命令一到就驰援 中央社 3/21/2023 美国海军太平洋舰队司令帕帕罗(Adm. Samuel Paparo)表示他们会做好准备,只要协防台湾阻止解放军入侵的命令一到,会快速部署至西太平洋地区驰援台湾。 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新闻网(CBS News)节目「60分钟」(60 Minutes)播出2月在关岛附近登上尼米兹航舰(USS Nimitz)对帕帕罗的采访。太平洋舰队规模占整个美国海军约6成,有200艘左右的舰艇、15万官兵与文职人员。 帕帕罗表示,美国海军目前约有300艘各式舰艇,1/3处于经常战备与部署状态,当下就有约100艘舰艇在全球各地运行任务。 他指出,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在本世纪之初只有约37艘舰艇,如今对方舰队规模已达350艘。帕帕罗还说,自从去年8月时任众议院议长裴洛西访台后,解放军作战舰艇的活动如今更靠近台湾。 节目主持人欧唐纳尔(Norah O’Donnell)问若中国武力攻台,美国海军将如何应对。 …
「潘朵拉盒已打开…」欧盟仍不希望脱钩中国 世界新闻网 3/23/2023 中国对待俄乌战争的态度,令布鲁塞尔的官员感到不满,然而迄今为止欧盟仍不希望与中国脱钩。 虽然立陶宛外长声称,习近平「与战犯交朋友,我们有责任严肃对待中国」,但并非欧盟所有人都认为有必要采取如此强烈行动。一位未具名的官员指出,习近平与普亭早已会晤多次,两人表现出的一致在意料之中。 德国墨卡托中国研究所(Mercator Institute for China Studies)布鲁塞尔办事处分析师斯特克(Grzegorz Stec)认为, 欧盟目前面临经济不稳定,它的利益在于暂时与中国稳定关系。 他又说,中国取消新冠清零政策并重新开放经济,欧中关系处于外交重新开放及稳定时期。假如此时要重新给欧中关系定位,在政治上就像打开潘多拉盒子。 消息人士指出,欧盟目前没有太大兴趣重新讨论对中国立场,只让各成员国持有不同的立场,有些继续专注贸易关系,有些则跟随美国对中国的政策。 这就说明了将于23日及24日召开的欧盟峰会议程上,没有出现中国议题的原因,这也解释了欧盟不愿意加入美国遏制中国行列的原因。 尽管拜登政府一直游说欧盟共同对抗中国,荷兰也已禁止向中国出售先进的微芯片技术,德国要对中国华为及中兴的手机关键组件展开安全审查。但整体来说,许多欧盟国家对退出中国市场仍犹豫不决;尤其是德国,它最大的贸易伙伴就是中国。 被视为对中国强硬的欧盟委员会主席范德赖恩(Ursula von der Leyen)1月在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上也表示,欧盟希望与中国去风险而不是脱钩,这凸显了欧盟不愿放弃中国的意愿。 斯特克认为,新任中国驻欧盟大使傅聪今年1月向范德赖恩递国书时,强调中欧的友好合作,表现出北京的善意姿态。 但欧洲议会对中关系代表团团长包瑞翰( Reinhard Bütikofer)表示,欧洲目前对中国的怀疑态度仍为数十年来最严重。 Source …
宏国外长访中 台外交部召回驻洪都拉斯大使 世界新闻网 3/23/2023 外媒报导,洪都拉斯总统府秘书长3月22日证实,宏国外交部长雷伊纳依照总统卡斯楚指示,当天率团出访中国,与中国外交部长秦刚会面,准备建交的可能很高。台湾外交部下午立即召回驻洪都拉斯大使,表达中华民国的强烈不满。 台湾外交部发言人刘永健表示洪都拉斯政府罔顾两国超过80年传统邦谊,漠视台湾长年援助宏国的合作成果,与协助解决宏国问题的善意,坚持派遣外长到中国洽商建交,严重伤害台湾政府与人民感情,政府决定立即召回驻宏大使,以表达强烈不满。 Source 台媒:洪国特使团赴北京 27日极有可能与中国大陆建交 3/22/2023 台湾媒体报道,洪都拉斯外交部长雷纳星期四(3月23日)率领特使团,启程前往北京。洪都拉斯极有可能选在台湾总统蔡英文27日出访过境美国时宣布,与中国大陆建交。 据台湾中时新闻网引述消息人士报道,特使团从洪都拉斯国际机场出发前往中国大陆,与中国大陆商讨建交事宜。 消息人士称,大陆应该会买下洪都拉斯国债,未来也会提供用在建水坝的贷款。 洪都拉斯星期三(22日)否认在宣布寻求与中国大陆建交前,曾要求台湾提供25亿美元(33亿新元)的援助。 Source 中俄深化合作 北京背后盘算包含台湾? 中央社 | 纽约 3/21/2023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本周访问莫斯科,推动深化中俄关系。分析家研判,北京在俄罗斯侵略乌克兰而遭西方国家制裁时伸出援手,可能以台海爆发危机时莫斯科支持当作交换条件。 习近平到访莫斯科第2天,与俄罗斯总统普亭(Vladimir Putin)正式会谈。根据会后发布的中俄深化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联合声明,俄方重申恪守一中原则,承认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反对任何形式台独,坚定支持中方维护本国主权和领土完整的举措。 与去年2月俄乌战争爆发前普亭访问北京期间中俄发布的新时代国际关系和全球可持续发展联合声明相比,最新声明涉台部分多了俄方「坚定支持中方维护本国主权和领土完整的举措」。 …
如何有个舒适的长途飞行?资深空服员传授5秘诀 世界新闻网 3/23/2023 搭机旅行难免有压力,尤其是长途旅行更可能是一场噩梦。有24年工作经验的英国空服员梅杰(Kris Major),长期忍受待在狭小机舱、14小时的高空飞行和无以计数的转机,让他成为随时可在3万英呎高空打个小盹、迅速恢复体力的专家。 以下为CNN旅游频道访问梅杰,请他提供有个舒适的长途旅行的诀窍。 .搭夜晚班机前该不该吃东西 梅杰建议最好吃点东西,尤其是长途飞行时尤其重要,例如从纽约到伦敦,若希望睡个5、6小时,搭机前先进食,便有更多时间可以休息。 梅杰说,多数商务旅客都会在一上飞机就把眼睛闭上,等飞机起飞后,他们几乎都已进入梦乡。他也承认不见得每次飞行前都能吃点东西,尤其碰上长长的安检队伍和拥挤忙碌的航站,最后可能是随便抓个三明治便得奔向登机门。 除了头等舱与商务舱外,一般经济舱供餐时间多在起飞后2小时,多少会干扰到休息的时间,如果是长途飞行,可能供餐不只一次。若是跨时区飞行,用餐时间更是混乱,到底该不该在有供餐时就吃,还是继续睡觉等饿了再吃? 梅杰认为,旅客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来决定,如果太累就继续睡,不要强迫自己非在凌晨3点用餐。 .无法入睡怎么办 许多人在飞机上难以入睡,可能是因为邻座的鼾声、座椅不舒适或空间太小,但如果长途飞行无法入眠,又恐会影响下飞机后情绪与体力,这时该继续想办法入睡或是看部电影? 梅杰说,没必要勉强自己入睡,尤其你的生理时钟可能认为现在是中午、一点也不疲倦。但他提醒说,若是下飞机后需要开车或开会,就最好强迫自己睡上一会。 .飞行中醒来后如何恢复活力 许多人都有这样的经验,在飞机上醒来时全身头晕无力,走到洗手间试图让自己清醒过来。梅杰说,每个人让自己清醒的方法不一,但刷牙可能适用于每个人;多数空服员在服勤时,都会花5-10分钟便让自己保持清醒;这个时间足够着装、清洁,甚至梳头发、化妆。 .长途飞行途中需要做点运动吗 长时间被固定在座位上,任何人都会感觉不舒服,但想要伸展四肢,也不是那么方便,有许是系上安全带的灯还亮着,或是不想打扰到邻座的乘客。 梅杰说,即使坐在位子上动动脚指头也好,并尽可能活动双腿、扭动身躯,让血液循环顺畅。 .长途飞行时选哪个座位较佳 梅杰说,如果担心乱流,预定机位时最好选靠近飞机的前段。他说,有时可能站在飞机前段毫无异状,但后半段却已鸡飞狗跳了。梅杰也建议,高个子的旅客最好坐在逃生口旁,会有较大的伸展空间,但记得不能把行李放在脚下,因为需要保持净空。有时航空公司也会对较大的座位空间多收费。 长途飞行时,梅杰通常选坐在靠窗的位子,他说这纯属个人喜好,可以把头靠在旁边、更易入睡,这是走道位或坐在中间无法办到的。万一不幸被画到中间座位,梅杰建议可多付点钱换成走道位或靠窗,「尤其是长途飞行需要睡眠时」。 Source 美拟禁赴美中航班飞越俄领空 这几个航班将受影响 …
中国批美英澳胁迫国际原子能机构批准三国核潜艇协议 3/23/2023 中国常驻国际原子能机构代表在星期二(3月21日)的一份外交文件中,严厉批评英国和美国采取最新举措向澳大利亚提供装备常规武器和核动力潜艇。 据彭博社星期四(23日)报道,中国常驻国际原子能机构代表李松在文件中说,美英澳协议将削弱全球遏制武器级核燃料扩散的努力,为其他国家打开新的扩散通道。伊朗和韩国等国家也在探索获取核动力潜艇,巴西已致力于建造一支核动力潜艇舰队。 在星期二晚于维也纳分发的上述通函中,中国代表写道,如果美英澳伙伴坚持一意孤行,其他一些国家将不可避免地效仿,最终可能导致国际核不扩散机制的瓦解。 本月较早时,美国、英国和澳大利亚的领导人宣布了数十亿美元核动力潜艇舰队计划,潜艇将在太平洋往来,以遏制中国。 中国代表在通函中指责美英澳“胁迫”国际原子能机构批准该协议。国际不扩散协议中的一个法律漏洞允许原子能机构豁免视察为在海上行驶船只提供动力的武器级铀,前提下该材料随后可得到核证。 国际原子能机构总干事格罗西本月较早时说,这个过程涉及严肃的法律和复杂的技术问题。最终机构必须确保上述项目不会造成扩散风险。 Source 习近平告诉普亭:让我们共同推动百年变局 中央社 3/22/2023 外电报导,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21日晚间在莫斯科向俄罗斯总统普亭道别时说,「(当今全球局势)这是百年变局之一部分,我们共同来推动」。报导说,这句话势必会在西方国家敲响警钟。 这项来自英国每日邮报的报导还提到,习近平作上述表态后,普亭(Vladimir Putin)回应「我同意」。接着,习近平紧握着普亭的手说「请保重,亲爱的朋友」;普亭则祝他「一路平安、一路顺风」。 根据报导画面,习近平和普亭在莫斯科时间21日深夜步出克里姆林宫,两人在门口道别时,说出了上述的对话。 习近平已于美东时间今天上午2时过后飞离莫斯科,准备返回中国。在此之前,他与普亭21日签署「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俄罗斯联邦关于深化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联合声明」。 声明指出,俄方欢迎中方愿为通过政治外交途径解决「乌克兰危机」发挥积极作用,欢迎「关于政治解决乌克兰危机的中国立场」文档中阐述的建设性主张。 双方指出,解决「乌克兰危机」必须尊重各国合理安全关切并防止形成阵营对抗、「拱火浇油」。而「负责任的对话」是稳步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双方反对任何未经联合国安理会授权的单边制裁。 声明更形容,中俄视彼此为「优先合作伙伴」,并愿进一步深化两国关系和发展各领域对话机制。还点名关切美国加快全球反导体系建设,并敦促美方停止为维持自身单方面军事优势,破坏国际和地区安全与全球战略稳定的行为。 Source 中俄联合声明 将在8重点方向展开双边经济合作 世界新闻网 3/21/20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