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驻美使馆:入境中国10年签证 3月15日起恢复

中驻美使馆:入境中国10年签证 3月15日起恢复 世界新闻网 3/14/2023 中国驻美大使馆13日发布通知,中国驻外签证机关将从3月15日起,恢复2020年3月28日前签发且仍在有效期内的签证入境功能,这意味着原来因为新冠肺炎疫情停用,持美国护照者所持有的十年多次入境签证,将可从北京时间2023年3月15日零时起重新使用。 华尔街日报(Wall Street Journal)指出,这是中国驻美大使馆自新冠肺炎疫情以来,放宽旅游限制的重大举措。 中国驻美大使馆通知指出,为进一步便利中外人员往来,决定自北京时间2023年3月15日零时起,就外国人赴华签证及入境政策作如下调整:恢复2020年3月28日前签发且仍在有效期内的签证入境功能、驻外签证机关恢复审发外国人各类赴华签证、口岸签证机关恢复审发符合法定事由的各类口岸签证,以及恢复海南入境免签、上海邮轮免签,港澳地区外国人组团入境广东免签、东盟旅游团入境广西桂林免签政策。  此外,中国驻外签证机关恢复审发外国人各类赴中国的签证,包括旅游、就医事由签证,都将可恢复使用。 2020年3月以来,北京政府受新冠疫情影响,暂停核发多种签证并停止多项签证服务,几乎对旅客关上大门并让大多数外国人无法入境,仅少数商务人士与学生例外;疫情期间,中国关闭驻美签证办公室、取消面谈,并要求邮寄护照等各项申请数据,入境者还须隔离多日,访华人数急遽下降。 中国曾实施全世界最严格的防疫措施,不仅拖累经济,且让当地与外国商务人士备感挫折。 去年秋季历经多次抗议,加上新冠病毒传播力受到控制、疫情好转,北京政府2022年12月突然取消严格的清零政策,如今至中国的旅客无须隔离;近几个月来,中国逐步放宽外国人入境限制,2023年1月重启疫情以来关闭的国门,让商务人士更容易入境,如今则重新开放观光签证申请,13日的官方宣布也没有提及任何新冠肺炎疫情相关的筛检政策。 Source 赴美核酸要求取消 中美航班短期难增加 票价仍维持万元以上 界面新闻 3/12/2023 当地时间3月10日,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CDC)宣布,美国从当日4点开始取消针对中国赴美旅客的强制性新冠病毒检测要求。这意味着,北京时间3月11日凌晨4点后,国内搭乘直飞航班赴美的旅客,不再需要提交新冠阴性证明或康复证明。 自今年1月8日起,我国正式对新冠病毒感染实施“乙类乙管”,实行近三年的“五个一”、入境集中隔离等国际客运航班管控措施也悉数取消。限制放开后,中外航司纷纷宣布恢复或增加国际及地区航班。 从恢复进度来看,港澳台地区、东南亚地区的航班恢复速度最快;日本、韩国等东北亚国家及欧洲国家次之,而美国、加拿大航班恢复进程最为缓慢。其中,中美航班仍和“乙类乙管”前的航班量保持一致,没有任何新增。 过去三年时间,受新冠疫情影响,中美航班大范围削减。2020年1月底,由于中国疫情较为严重,美联航、达美航空、美国航空等先后暂停了中美航线运营。国内航空公司在民航局“五个一”政策限制下,只保留少量中美航班的运营。 随着疫情缓解,中美双方为复航做出政策调整。2020年6月16日之后,中美航班由每周4班扩容至每周8班;8月中旬中美航班继续增加,在此前基础上翻番,达到每周16班;而在当年的11月中旬,中美航班量再度提升,从每周16班增加至每周20班。 承运航司方面,美国共有美联航、达美航空、美国航空三家航司执飞;中国由国航、东航、南航、厦航等航司执飞。从班期密度来看,截止目前,中美直飞航班大多为每周1班、部分达到每周2-5班,天天班尚无。但在2019年,仅达美航空一家在中国运营的航班就达到每天6班。 …

中国不再强制要求师生佩戴口罩

中国不再强制要求师生佩戴口罩 3/14/2023 中国官方印发文件,明确高校、中小学、幼托机构开学后不强制要求师生佩戴口罩。 据央视新闻客户端报道,中国教育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疾病预防控制局星期一(3月13日)联合印发文件。文件明确,开学后,师生在校期间不强制要求佩戴口罩,可根据个人健康状况和意愿选择是否佩戴口罩,但学校校医、保安、保洁、校车司机和食堂工作人员等上岗时应佩戴医用外科口罩。 文件称,若师生员工出现发热、干咳、咽痛等冠病感染相关症状,应尽快进行抗原或核酸检测,就医排查,不得带病工作或学习;若为阴性,在校期间应当佩戴医用外科口罩,直至症状消失。如学校发现冠病感染者,该感染者所在班级学生、与该感染者密切接触的师生员工应连续五天佩戴口罩,做好健康监测;提倡其他班级学生、老师佩戴口罩。 文件也要求学校配齐配足专兼职健康教育教师,开设健康教育课程,将冠病感染和校园常见传染病防控知识与技能等纳入健康教育内容,帮助师生员工掌握传染病防控基本知识和技能。 Source 美澳放宽中客入境 取消筛阴证明要求 中国新闻组 3/10/2023 中国疫情趋缓,多国已取消对来自中国旅客的核酸检测。美国10日起撤销中客入境提供病毒检测证明的要求,但仍会在机场邀请旅客自愿检测,澳洲11日起也跟进取消,中国外交部对此表达欢迎。而早前就对中客敞臂欢迎的越南,15日起被中国列入出团试点,料将迎来更多旅客。 澎湃新闻报导,美国自今年1月初开始,因应中国放宽防疫限制,要求两岁或以上香港和澳门出发的旅客,入境时必须出示病毒检测阴性证明。当时曾引起中国政府抨击这是对中国的歧视性行为,并扬言会采取反制措施。 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8日宣布取消对来自中国的旅客实施的新冠检测规定时说,当时实施那项规定是为了保护美国公民和社区,同时努力查明中国新冠疫情飙升的规模并更好地了解当时的新冠病毒变异情况。 美国10日正式撤销要求中国入境旅客必须出示检测阴性证明,包括港澳台地区。CDC表示会继续监测中国和世界各地的新冠疫情。 澳洲联邦卫生部官网9日发布消息指,澳洲卫生和老年护理部长马克.巴特勒表示,澳政府决定,将取消对从中国内地、中国香港特区和中国澳门特区抵达乘客的行前新冠病毒检测要求,自3月11日起生效。 巴特勒指出,感谢所有来自中国的旅行者和遵守此前检测安排的航空公司。根据澳大利亚1月5日生效的现行政策,由中国抵澳旅客需要在旅行前48小时内接受核酸检测,并在行前出示检测阴性的结果证明。 中国外交部一名发言人对这一宣布表示欢迎,称期待更多国家与中国一道为中国和各国公民的出行提供方便。 另据越通社报导,中国驻越南大使馆文化参赞彭世团在与越南文化体育与旅游部国际合作局会谈中通报了中国政府决定于3月15日起将越南列入试点恢复出境团队游国家名单的消息。 彭世团指出,越南近段时间以来恢复国际游客人数的旅程令人印象深刻,希望今后越南接待国际游客人数将实现强劲增长。越南将是优先考虑恢复直航的国家之一。同时,越南取消了须持有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的要求,入境旅客只需提供快速检测结果或对2%的旅行者进行随机检测。中方愿继续同越方密切合作,共同维护两国游客的合法权益。 越南文化体育与旅游部国际合作局局长阮芳和感谢中方在旅游合作活动中与越方保持沟通并作出相应的调整。这是双方各级各部门为解决上述问题作出努力的成果。 Source 有效10年中国签证…芝加哥中领馆:恢复后可直接赴中 世界新闻网 3/07/2023 …

中国第三艘航母福建舰最新画面曝光 透露一信息

中国第三艘航母福建舰最新画面曝光 透露一信息 世界新闻网 3/14/2023 「央视军事」微信公众号13日发布陆制首艘弹射型航母「福建舰」的最新画面,专家从其中一个画面中分析「福建舰」目前已经进行了辅助动力的测试,系泊试验进展顺利,海试的日子指日可待。 舷号18的「福建舰」是大陆第三艘航母,采用平直通长飞行甲板,配置电磁弹射和阻拦设备,满载排水量8万余吨,2022年6月下水。 环球时报报导称,「央视军事」公众号发布的短视频只有8秒,但却透露一个关键资讯。画面从一侧展示了「福建舰」的船体,甲板上的电磁弹射施工单元依旧罩着施工厂房,与从前相比没有变化,但在水线附近红色油漆上有一处排水口正在排水,周围发黑。 军事专家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这可能是柴油发电机的排烟口,这进一步表示福建舰目前进行的系泊实验非常顺利,已经进行了辅助动力的测试,福建舰海试的日子指日可待。 军事专家宋忠平表示,福建舰正按计画展开系泊试验,系泊试验期间最重要的一个环节是对航母进行动力试验。动力试验指对航母的液路系统、气路系统、电路系统进行测试,其中包括通过辅助电力系统对全舰进行配电,各系统需要通电进行测试。 辅助动力系统本身是全舰动力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可以作为应急保障式,辅助动力一般指的是发电机组,比如用柴油发电机为航母上的一些系统来供电,这个环节的测试通俗来讲就是螺旋桨不转,船不会移动,但其他系统都能达到正常运作。 宋忠平看过视频后认为,这个黑色的印痕非常可能是辅助动力柴油机已经进行了点火测试,当整个液路系统、气路系统、电路系统都经过完整的测试之后,各系统、各模块都可以正常运转的情况下,就可以出海进行海试。 海试期间首先要进行的也是动力系统的测试,比如动力系统满负荷试验,航母机动性测试等,其他还包括通信系统、导航系统等。 他表示,从官方释放的资讯来看,系泊试验进行的非常顺利,已经为不久之后的海试做好了准备。 报导称,此前海军政治工作部宣传文化中心的微信公众号「人民海军」发布2023年海军招收飞行员宣传片,片末的新型战机被军事专家辨识出是最新型的隐身舰载战斗机歼-35(该型号尚未得到官方确认)。片中航母舰载战斗机飞行员已经接受了新任务,暗示配属于福建舰新型战斗机的训练工作已经开始进行。 Source 中国潜水器“奋斗者”号完成首次环大洋洲载人深潜科考任务 3/11/2023 中国载人潜水器“奋斗者”号完成了首次环大洋洲载人深潜科考任务。 据中新社报道,记者星期六(3月11日)从中国科学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下称“深海所”)获悉,完成任务后,“探索一号”科考船携“奋斗者”号载人潜水器3月11日返抵三亚。 本航次中,科考队先后在西南太平洋克马德克海沟、东南印度洋蒂阿曼蒂那深渊和瓦莱比-热恩斯深渊开展系统性载人深潜综合科考,将中国载人深潜科考由马里亚纳海沟拓展到全球多个深渊海沟。 其间,“奋斗者”号总共完成了63次有效下潜作业。其中在克马德克海沟完成下潜31次,四次下潜深度超万米,最大深度10010.9米(温盐深仪测量数据)。在蒂阿曼蒂那深渊完成下潜30次,下潜站位几乎全覆盖了蒂阿曼蒂那深渊轴部的不同构造单元。此外,在瓦莱比-热恩斯深渊完成下潜两次,到达了该海域最深点。 除了“奋斗者”号载人深潜作业之外,科考队还完成了着陆器布放回收、温盐深仪采水和重力柱取样等常规作业任务,是国际上首次在克马德克海沟区域开展的大范围、系统性的载人深潜调查,也是历史上人类首次抵达蒂阿曼蒂那深渊和瓦莱比-热恩斯深渊底部开展实地观察和取样。 新西兰国家水和大气研究所和奥克兰博物馆的五名外籍科研人员参加了科考并跟随“奋斗者”号下潜。新西兰国家水和大气研究所科学家Kareen Schnabel博士和中国科学院深海所潜航员邓玉清同时成为人类历史上首次到达克马德克海沟最深点的女性。Kareen Schnabel博士也成为了“奋斗者”号的首位国际乘客。 …

Russian School of Mathematics

乌军反攻后逃进废弃大楼 俄士兵「躲藏6个月后遭逮捕」

乌军反攻后逃进废弃大楼 俄士兵「躲藏6个月后遭逮捕」 世界新闻网 3/14/2023 一名俄罗斯士兵在哈尔科夫地区(Kharkiv)被乌克兰军队解放后只能躲藏在一栋废弃建筑物中,没想到这一藏就是约6个月,最终才在近日被乌克兰警方逮捕。 卫报报导,这名42岁士兵隶属于俄罗斯第27独立近卫机动步枪旅,身着便服的他13日被正在库比安斯克武兹洛维伊(Kupiansk-Vuzlovyi)地区巡逻的警方发现,目前处于拘留状态。 警方在声明中表示「在进行搜身后,我们发现这名来自莫斯科地区的男子是俄罗斯联邦第27近卫机动步枪旅的一名士兵」,这名俄兵声称自乌克兰部队解放该地以来便一直躲藏着,他表示自己是在去年9月逃离乌克兰的反攻时与部队失散。目前尚未厘清他是如何在俄罗斯撤退后躲藏长达6个月,乌克兰警方也未公布更多细节。 在哈尔科夫地区被解放后不久,乌克兰当局对被留下或留下来担任破坏者的俄军进行大规模、挨家挨户搜查行动。 Source 坚守巴赫姆特战到底 乌总统顾问:为牵制俄军菁英战力 世界新闻网 3/11/2023 乌俄两军持续在乌克兰东部城市巴赫姆特(Bakhmut)激战,乌克兰总统顾问波多利雅科(Mykhailo Podolyak)表示,巴赫姆特聚集一批训练有素的俄国军人,在即将到来的春季进攻前将他们牵制在此处相当重要。 路透报导,波多利雅科接受意大利媒体La Stampa专访时解释,「俄罗斯已经改变了战略。他们让训练有素的军人、专业陆军残部和私人企业聚集在巴赫姆特。」 波多利雅科表示,「因此我们有两个目标:一是尽可能削减他们的可用之兵,把他们限制在几个关键的艰困战场,扰乱他们的进攻,同时为了应对春季进攻集中我们在各处的资源。因此,如今的巴赫姆特相当举足轻重,重要性甚至超出原先的一些关键任务。」 报导指,波多利雅科的言论是基辅当局本周决定继续保卫巴赫姆特的最新信号,莫斯科正试图在此地夺下过去半年多以来的首场重大胜利。 Source 泽伦斯基称军方挺坚守 巴赫姆特前线官兵向乌媒吐战况 世界新闻网 3/07/2023 乌克兰总统泽伦斯基6日表示,受围困的东部城市巴赫姆特(Bakhmut)防卫行动将「继续进行」,且得到军方高级将领的支持。不过,「基辅独立报」前一天刊登的长篇采访指出,虽然俄军对当地的无止尽攻击正在牺牲一波又一波毫无准备的官兵送死,但多位受访的守军也表示,他们感觉自己也处于同样的困境。 …

官宣…入境中国10年签证 3月15日起恢复使用

官宣…入境中国10年签证 3月15日起恢复使用 世界新闻网 3/13/2023 中国驻美大使馆13日发布通知,中国驻外签证机关将从3月15日起,恢复2020年3月28日前签发且仍在有效期内的签证入境功能,这也意味着原来因为疫情停用,持美国护照者所持有的十年多次入境签证,将可从15日起重新使用。 通知指出,为进一步便利中外人员往来,决定自北京时间2023年3月15日零时起,就外国人来华签证及入境政策作如下调整:恢复2020年3月28日前签发且仍在有效期内的签证入境功能;驻外签证机关恢复审发外国人各类赴华签证;口岸签证机关恢复审发符合法定事由的各类口岸签证;恢复海南入境免签、上海邮轮免签,港澳地区外国人组团入境广东免签、东盟旅游团入境广西桂林免签政策。 据指出,包括中国驻外签证机关恢复审发外国人各类赴华签证,包括旅游、就医事由签证,都将可恢复使用。 Source 赴美核酸要求取消 中美航班短期难增加 票价仍维持万元以上 界面新闻 3/12/2023 当地时间3月10日,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CDC)宣布,美国从当日4点开始取消针对中国赴美旅客的强制性新冠病毒检测要求。这意味着,北京时间3月11日凌晨4点后,国内搭乘直飞航班赴美的旅客,不再需要提交新冠阴性证明或康复证明。 自今年1月8日起,我国正式对新冠病毒感染实施“乙类乙管”,实行近三年的“五个一”、入境集中隔离等国际客运航班管控措施也悉数取消。限制放开后,中外航司纷纷宣布恢复或增加国际及地区航班。 从恢复进度来看,港澳台地区、东南亚地区的航班恢复速度最快;日本、韩国等东北亚国家及欧洲国家次之,而美国、加拿大航班恢复进程最为缓慢。其中,中美航班仍和“乙类乙管”前的航班量保持一致,没有任何新增。 过去三年时间,受新冠疫情影响,中美航班大范围削减。2020年1月底,由于中国疫情较为严重,美联航、达美航空、美国航空等先后暂停了中美航线运营。国内航空公司在民航局“五个一”政策限制下,只保留少量中美航班的运营。 随着疫情缓解,中美双方为复航做出政策调整。2020年6月16日之后,中美航班由每周4班扩容至每周8班;8月中旬中美航班继续增加,在此前基础上翻番,达到每周16班;而在当年的11月中旬,中美航班量再度提升,从每周16班增加至每周20班。 承运航司方面,美国共有美联航、达美航空、美国航空三家航司执飞;中国由国航、东航、南航、厦航等航司执飞。从班期密度来看,截止目前,中美直飞航班大多为每周1班、部分达到每周2-5班,天天班尚无。但在2019年,仅达美航空一家在中国运营的航班就达到每天6班。 疫情以来,中美直飞航班的增减一直遵循对等原则,在对等原则下两国航空公司的航班数量保持一致。未来中美航班能否突破瓶颈、实现量的增加,还要视双方航权谈判情况而定。 目前出入境限制大幅度放宽,中国赴美旅客强制性核酸要求也已取消,旅客出行需求相比之前更加旺盛。 携程数据显示,2月10日至3月9日,内地游客赴美的商旅订单量环比前一个月增长超过70%,酒店预订量增长超过10%。美国宣布对中国赴美旅客取消强制核酸后,美国签证搜索量环比前一日增长超1倍。 但是供给端,中美航班短期内增班无望,且时常面临航班取消的不确定性。据《第一财经日报》报道,本周东航、厦航、南航等航司在向美国交通运输部提交最新航班计划时,撤回了原本的增班计划;2月下旬,美联航针对10月底前不会新增直飞中国航班一事也做出回应,“美国和中国大陆之间的航班继续受到美国交通部的管辖,该命令限制了中美之间的航班量”。 运力供给受限的背景下,中美航班万元票价仍是常态。 在去哪儿平台上,3月底至4月,北京、厦门、广州、深圳飞往洛杉矶,上海飞往旧金山、底特律、西雅图、达拉斯、纽约,广州飞往纽约的直飞机票在售,含税价格在8000-12000元之间,返程价格在10000元以上,部分航班甚至高达20000元。 …

传习近平下周会普亭后 拟与泽伦斯基视频对谈

传习近平下周会普亭后 拟与泽伦斯基视频对谈 中央社 | 新加坡 3/13/2023 根据熟悉内情的消息人士,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计划与乌克兰总统泽伦斯基进行俄罗斯全面入侵乌克兰以后的首次对谈,可能会是在习近平下周访问莫斯科与俄国总统普亭会面之后。 「华尔街日报」(The Wall Street Journal)独家报导,其中一些消息人士说,习近平分别跟普亭(Vladimir Putin)与泽伦斯基(Volodymyr Zelenskyy)会谈,反映出北京努力在斡旋结束俄乌战争一事上,扮演更积极的角色。预期习近平会以视频方式与泽伦斯基会谈。 根据消息人士,习近平也考虑趁着出访俄罗斯之际,访问其他欧洲国家,不过他的全部行程尚未确定。 华尔街日报指出,若习近平真的与泽伦斯基直接对话,将代表北京在劝和俄乌方面迈出重大一步,欧洲迄今仍以怀疑态度看待北京的和平方案。 在中国上周出人意料促成沙特阿拉伯与伊朗复交后,劝和俄乌也将提升北京作为全球权力掮客的资格。 路透社稍早报导,习近平最快下周可能就会访问莫斯科。华尔街日报2月曾报导,习近平准备在未来几个月内造访莫斯科。 这也会是习近平获得空前第3任国家主席任期之后首次出访;值此之际,这位69岁领导人正试图改善自己作为全球政治家的地位,并顺利因应中国与美国及其盟邦之间日益升高的竞争局面。 中国外交部并未立即回应置评请求。 华尔街日报分析,俄乌战争已令北京陷于不利的处境,以致北京积极促使俄乌停止冲突。由于中国与俄罗斯缔结「无上限」的伙伴关系,习近平自己也与普亭关系紧密;另一方面,美国及其盟邦却是对中国的不信任感与紧张程度与日俱增。在此情况下,迫使习近平在两者之间求取平衡。 中国外交部2月发布「关于政治解决乌克兰危机的中国立场」。这份文档共有12项,包含停火止战、启动和谈、保护平民和战俘、核武器用不得和战争打不得等,被视为中国版「乌克兰和平计划」。 Source 中国促成沙伊复交后 马尔代夫跟进与伊朗复交 世界新闻网 …

中国自主研制太赫兹探测设备首次在南极成功运行

中国自主研制太赫兹探测设备首次在南极成功运行 3/13/2023 由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牵头的南极内陆太赫兹天文试观测和通信收发等实验,在中国第39次南极科学考察期间完成。这是中国自主研制的太赫兹探测设备首次在南极内陆极端环境下成功运行。 据中新社星期一(3月13日)报道,科研人员介绍,中国南极昆仑站所在的冰穹A是地面太赫兹天文观测的优良台址,也是具有重要意义的科学考察地。中国第39次南极科学考察队于2022年10月先后从上海出发赴南极,并在时隔三年后再次派遣内陆队赴昆仑站、泰山站考察。 紫金山天文台科研人员参加了此次南极内陆科学考察,并携带一套中国自主研发的南极太赫兹探测实验系统,其中包括太赫兹超导接收机、太赫兹信号源和小型高精度天线等自主研制的核心设备。 科研人员分别在昆仑站和泰山站开展了太赫兹天文试观测和通信收发演示实验,首次实现中国自主研制太赫兹探测设备在南极内陆极端环境下的成功运行,并精确测定冰穹A地区0.5太赫兹波(THz)观测窗口大气透过率,进一步完善了前期太赫兹天文台址测量结果,对未来南极内陆太赫兹天文观测具有指导意义。 这次实验还首次实现南极内陆地区公里级0.5太赫兹波(THz)频段太赫兹信号收发实验,为今后在南极深入开展下一代通信技术研究和实验验证奠定了基础。 这次实验由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和中国极地研究中心联合组织实施。相关工作得到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和中国科学院的支持,以及中国第39次南极科学考察队的通力协作。 Source 中国潜水器“奋斗者”号完成首次环大洋洲载人深潜科考任务 3/11/2023 中国载人潜水器“奋斗者”号完成了首次环大洋洲载人深潜科考任务。 据中新社报道,记者星期六(3月11日)从中国科学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下称“深海所”)获悉,完成任务后,“探索一号”科考船携“奋斗者”号载人潜水器3月11日返抵三亚。 本航次中,科考队先后在西南太平洋克马德克海沟、东南印度洋蒂阿曼蒂那深渊和瓦莱比-热恩斯深渊开展系统性载人深潜综合科考,将中国载人深潜科考由马里亚纳海沟拓展到全球多个深渊海沟。 其间,“奋斗者”号总共完成了63次有效下潜作业。其中在克马德克海沟完成下潜31次,四次下潜深度超万米,最大深度10010.9米(温盐深仪测量数据)。在蒂阿曼蒂那深渊完成下潜30次,下潜站位几乎全覆盖了蒂阿曼蒂那深渊轴部的不同构造单元。此外,在瓦莱比-热恩斯深渊完成下潜两次,到达了该海域最深点。 除了“奋斗者”号载人深潜作业之外,科考队还完成了着陆器布放回收、温盐深仪采水和重力柱取样等常规作业任务,是国际上首次在克马德克海沟区域开展的大范围、系统性的载人深潜调查,也是历史上人类首次抵达蒂阿曼蒂那深渊和瓦莱比-热恩斯深渊底部开展实地观察和取样。 新西兰国家水和大气研究所和奥克兰博物馆的五名外籍科研人员参加了科考并跟随“奋斗者”号下潜。新西兰国家水和大气研究所科学家Kareen Schnabel博士和中国科学院深海所潜航员邓玉清同时成为人类历史上首次到达克马德克海沟最深点的女性。Kareen Schnabel博士也成为了“奋斗者”号的首位国际乘客。 Source 视中为假想敌 美陆战队演训 为太平洋岛链爆冲突做准备 世界新闻网 3/07/2023 …

Russian School of Mathematics

路透:习近平计划最快下周访俄与普京会晤

路透:习近平计划最快下周访俄与普京会晤 3/13/2023 路透社报道,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计划最快下个星期访问俄罗斯,并与俄国总统普京会晤。 路透社星期一(3月13日)引述不愿具名的消息人士报道,习近平计划最快下周前往俄罗斯首都莫斯科。 俄罗斯克里姆林宫拒绝就此事置评,中国外交部尚未回应路透社的置评请求。 Source 乌东战况激烈 乌克兰、俄罗斯皆声称重创敌军取得战果 世界新闻网 3/13/2023 乌克兰和俄罗斯12日纷纷报告自己在乌东顿巴斯地区(Donbas)取得重大战果,而此处也正是莫斯科当局长期推进的重点地区。 多家外媒报导,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Volodymyr Zelensky)表示在巴赫姆特(Bakhmut)附近不到一周的战斗中已造成俄军1100多人死亡,他称「在不到一周的时间里,从3月6日开始,我们光是在巴赫穆特地区就杀死超过1100名敌军士兵,这是俄罗斯不可逆转的损失」。 此外,泽伦斯基还提到俄军遭受多达1500人的「卫生损失」:士兵伤势严重到无法采取进一步行动,同时数十件敌方装备和10多个俄罗斯弹药库被摧毁。 另一方面,俄罗斯国防部表示其部队正在顿涅茨克(Donetsk)开展进一步军事行动,并提到「俄军过去24小时内杀死超过220多乌克兰士兵,并摧毁包括1辆步兵战车、3辆装甲战车、7辆汽车以及一门D-30榴弹砲」。 目前无法独立核实任何一方的陈述。 Source 坚守巴赫姆特战到底 乌总统顾问:为牵制俄军菁英战力 世界新闻网 3/11/2023 乌俄两军持续在乌克兰东部城市巴赫姆特(Bakhmut)激战,乌克兰总统顾问波多利雅科(Mykhailo Podolyak)表示,巴赫姆特聚集一批训练有素的俄国军人,在即将到来的春季进攻前将他们牵制在此处相当重要。 路透报导,波多利雅科接受意大利媒体La Stampa专访时解释,「俄罗斯已经改变了战略。他们让训练有素的军人、专业陆军残部和私人企业聚集在巴赫姆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