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者报告:这5件事 洗衣专家从来不做

消费者报告:这5件事 洗衣专家从来不做 世界新闻网 8/19/2022 里奇.韩德尔(Rich Handel)是「消费者报告」网站的测试工程师与洗衣专家。他在小时候经常帮父母洗衣服,里奇说,这不代表他很会洗衣服,他通常不会先把衣服上的污渍除去,只让它们泡在洗衣机里几个小时,然后注入洗衣精,这样衣服自然洗不干净。 在测试过上百款洗衣机后,现在的里奇已是洗衣高手,他说有几件事是自己在洗衣服时绝对不会做的。为了让你的麻质衣物保持光泽、洗衣机与烘干机的寿命更长久,不妨参考以下他的说法。 1. 不用衣物柔软精 「我从来不用衣物柔软精,那只是浪费钱。」里奇说,除了可能会引起皮肤过敏,它还会残留在衣物上,减低毛巾的吸水性。 谁需要柔软的衣服呢?一件刚从烘衣机拿出来的温热T恤,在洗涤时还加入了衣物柔软精,看起来确实不错—柔软、平顺、舒适。但这并不值得,因为衣物柔软精会残留在洗衣机内、导致霉菌滋生,长期下来会让寝具和衣物变得更易燃。烘衣纸可能比柔软精好一些,但他们同样会产生残留物,影响烘衣机对湿度的感应能力,所以最好还是不要使用。   2. 不要将衣服分开放浴缸洗 「我不会将衣服放在浴缸洗」,里奇说,将洗衣机设置为慢速、轻揉,也有同样的效果。疫情期间,因为洗衣店关闭,许多人不得不用浴缸洗衣服,这种经验最好不要再经历一次。除了毛衣与礼服外,相信很多人乐于采纳里奇的建议。  即使这样做可能伤害某些布料或让衣物染上其他颜色,最重要的是可以避免浪费时间;此外,将衣物另外放一个地方,将需要更多遍的清洗工作。里奇表示,如果衣服特别脏,在洗涤之前可以多一道手续,将洗衣机按钮调到清洗-旋转 (rinse-and-spin) 或浸洗-旋转 (soak-and-spin) 即可。   3. 不要使用过量的洗衣精 「我从来不使用超过中等分量的洗衣精」,里奇说,现在的洗衣精都是浓缩的,用量太多会导致化学物质残留在衣物上,为了省钱起见,用最少的量即可。 多数人在使用洗衣精时,会倒比需要的分量多一倍,这样不只浪费金钱,也会让洗衣机易滋生霉菌,还会让清洗时间增加,甚至让皮肤容易发痒、长疹子。选择好的洗衣精,遵照用量说明和使用量杯,可以避免上述缺失。 …

天普市入室盗窃 1贼疑先蹲点连窃2户

天普市入室盗窃 1贼疑先蹲点连窃2户 世界新闻网 8/19/2022 天普市的两户邻居17日同时间疑似遭同一窃贼入室盗窃,可怕的是该贼似乎先蹲点和观察,特别待至两家人都正巧出门时,连续盗窃。两家都各自损失一些珠宝首饰。 遭到盗窃的两家人,位于天普市El Monte街西侧的Freer街上,两栋屋子都是在两条社区街道的十字路口。其中一户遭到盗窃的是菲律宾裔家庭,据这家女儿Melissa表示,17日傍晚近7时,父母驾车出门前往亚凯迪亚商场用餐。8时刚过时,家人手机收到提示拍到前门有一陌生男子从屋里走出来,一家人赶紧回家发觉被盗于是报警。 这家母亲Dulce Lopez表示,这贼「很挑剔」,家里所有的抽屉以及柜子里的物品都被翻出来,值钱的首饰、珠宝都被拿走,还有名牌包,总共价值上万元。而普通品牌的包,以及平板电脑、笔电等相对体积大一些,又没有那么值钱的物品都被留下了。 Lopez表示这贼非常「专业」,房屋正门以及后门都有摄像头,前院没有栅栏,贼却选择从后院一段很矮的栅栏处翻进来,因为那一侧比较不太会被路人看到,且没有使用更靠外且开着的窗户进屋。想见窃贼观察到那处窗户上方有摄像头,而是绕到更靠里面一点、另一个关着的窗前。而这处窗户是全家唯一一扇锁不太好用的窗户,贼踩在一个后院的椅子上,打碎了玻璃一角从里面打开锁,从而进入窗户,因此后屋的摄像头完全没有捕捉到他。在完成盗窃后,则从正门离开,以致正门的摄像头只拍到一段此人侧影的有限画面。 同时,街对面的邻居华裔胡女士家也遭窃,疑似同一人所为。胡女士表示,她也是差不多时间出门吃晚饭,回家刚进屋就发现家里乱七八糟,她害怕贼还在屋中于是报警。警察很快赶到,却去了对面的屋里,她还以为警察找错了地址,上前询问才发现邻居也被窃。 胡女士展示家中三个卧室中全部被翻得乱七八糟,每一个抽屉和柜子都无一幸免。她表示贼也是从屋子后方的客房打碎窗户进屋的,家中一些现金和珠宝都被贼拿走。她表示在该屋已住了20多年,从来没有遇到过这样的事情,原本她也没有安装任何安保设备或摄像头,此事后她决定要安装安保系统。 Melissa和母亲Lopez分析认为,贼看起来针对社区里的亚裔中老年家庭,应是观察了一阵子了。理由是她们家里通常都有人在,难得全家人一起出门这么一会儿,却被盗窃。其次这贼似乎非常熟悉屋子情况,有几口人甚至哪一个窗户比较好进等。Lopez还猜测,此人可能曾假扮机构员工上门来敲门寻求捐款过,因为她觉得此人身形熟悉,似乎像是日前见过的一人。 Lopez一家从90年代就在天普市居住,从未遇到过这种事,因为邻里一向安全,所以连前院栅栏都没有安装过。像这样一贼连偷相邻两户的情况,胆子非常大,连警察都表示以往未听说过。对于如今治安不靖感到震惊之余,也希望提醒其他民众务必小心。 Source 女警创业负责命案现场清理消毒 年收入逾1500万 世界新闻网 8/18/2022 堪萨斯市警察局(Kansas City Police Department)前任女警萝拉‧史波林(Laura Spaulding),当年值勤时因为死者家属一句提问,无意间点燃创业动机,辞职后经营生物危险物质清洁公司,公司仅有的一名员工就是她自己,专门从事命案现场各种清理消毒(decontamination)。17年过后,史波林的公司在全美各地设有50多个据点,平均年收入约为1500万元。 48岁的史波林在新闻周刊(Newsweek)专栏撰文写道,从小在佛罗里达州坦帕(Tampa)成长,由于父亲是警察,大学毕业后决定追随父亲脚步,1997年加入了堪萨斯市警察局。她说,在暴力犯罪率偏高的城市服务,让刚从警察学院毕业没几周的她,便有机会见识到第一具尸体。一名男子被人发现陈尸旅馆房间,死亡多日,身体严重肿胀。 …

APlus

长江快晒干、鄱阳湖「瘦成河」 中国「饭碗」拉警报

长江快晒干、鄱阳湖「瘦成河」 中国「饭碗」拉警报 中国新闻组 8/19/2022 中国持续高温,中央气象台时隔九年后昨天再发布干旱预警,不仅冲击生态,中国「饭碗」也拉警报。据统计,川渝等6省市耕地受旱面积已达1232万亩,由于距秋粮收获期不到50天,水利部正调度水库群,中央也急拨防汛抗旱资金13亿元人民币(约1.91亿美元),确保秋粮灌溉用水。另干旱也造成中国最大淡水湖鄱阳湖大幅缩减3000平方公里「瘦成河」,居民称「长江都快被晒干了」。 第一财经报导,大气环流形势,特别是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异常,是本轮超强高温天气的「幕后推手」。中央气象台继连续七天发布高温红色预警,18日再发布今年首个气象干旱预警。国家气候中心说,这样的局部高温事件综合强度,是1961年有完整气象观测纪录以来最强。 同时,降雨也在减少。气象部门数据显示,今年7月以来,长江流域降雨量较常年同期偏少四成,部分地区小型水库蓄水严重不足。目前,长江干流及洞庭湖、鄱阳湖水位较常年同期偏低4.5到6米,均为有实测纪录以来同期最低。 7月以来长江流域降雨量较常年同期偏少4成,鄱阳湖因高温少雨大缩水,水体面积只剩803平方公里,比丰水期大减3000平方公里,创1951年有纪录以来最早进入枯水期的纪录,媒体形容鄱阳湖已瘦成河。 另「重庆嘉陵江被晒干」也在网络上引发热议。据央视新闻报导,流经重庆主城的长江重要支流嘉陵江的部分河段河床已露出,出现「汛期反枯」现象。 高温也导致雪山消融现像出现。吉林一号卫星发现,位于四川省、有「东方阿尔卑斯山」之称的四姑娘山,山顶上终年不化的积雪从5月以来出现大面积消融。四姑娘山海拔在5000米以上的雪峰有80多座,其中主峰四姑娘山海拔6250米。  「今天又是40℃(约104℉)。」重庆市民李德刚(化名)说,「长江都快被晒干了。」经历将近10天40℃以上的高温后,重庆目前至少有66条河流断流,24座水库干涸。而这样的「火炉」模式,还将继续「烧烤」着重庆和其他部分省份。 另据澎湃新闻报导,高温干旱天气时值秋收前,也冲击着中国饭碗。水利部17日指出,截至目前,川渝等6省市耕地受旱面积1232万亩,水利部正调度水库群为下游补水14.8亿立方米,确保旱区群众饮水安全,保障秋粮作物灌溉用水。目前部分菜价也因蔬菜遇高温致生长停滞而上扬。 截至目前,财政部、应急部已预拨地方防汛抗旱资金13亿元,其中防汛救灾资金10亿元、抗旱救灾资金3亿元,全力支持做好防汛抗旱工作。 Source 挡不住…四川突发山洪冲走游客 已知7死多人失踪 世界新闻网 8/13/2022 四川省成都市彭州市龙门山镇午后大雷雨,引起龙漕沟区域突发山洪,导致多名群众被洪水冲走。截至14日已造成7人死亡,还有多人失踪待援。 央视新闻报导,成都市应急管理局和彭州市应急管理局,已派出直升机、消防救援队伍67人3艇、成都市安全生产专业救援队伍和社会救援力量88人10艇参与救援。 彭州市政府的「彭州应急」微博表示,13日14时37分,彭州市龙门山镇接到气象预报,辖区有对流云团生成,将伴有短时强降雨(大雷雨)。接报后,龙门山镇政府干部立即到辖区内河道沿线戏水游客进行劝离。 极目新闻援引亲历者说法,山洪水来得太快,导致有多人撤离不及被冲走。几秒钟回头一看自己露营的天幕与车子就被都冲走了;此外,也有不少人被冲走,其中还有小孩。 从现场的视频看到,部分游客来不及撤走站在较高的石头上,但最终因体力不支都被洪水冲走,恐多凶多吉少。 Source 中国将加速半导体产业本土化 …

RSM

9/17博物馆日 全美近千家博物馆免费参观

9/17博物馆日 全美近千家博物馆免费参观 世界新闻网 8/19/2022 一年一度的博物馆日又快到了,今年全美有近千家博物馆在9月17日(周六)当天参与这项由史密森尼杂志 (Smithsonian magazine) 所主办的活动,包含飞行、航太博物馆、艺术博物馆、儿童、历史、自然史、自然科学、动物园和乐园等,喜爱逛博物馆的人千万不要错过这个难得的机会。 民众可以先上Smithsoniamag.com网站查找附近或想去的博物馆,是否有参加这项活动。接着在各博物馆资讯下方,按「GET A TICKET (取得门票)」,再输入个人邮箱地址及姓名,即可获得提供两人入场的免费票券。 申请免费门票可不限于一家博物馆,入场时只要出示手机里的电子邮件即可,但要注意有些博物馆会要求将票券印出来。带小孩的父母,要注意孩子是否会占用免费票券的名额,最好事先上网查找该博物馆是否有孩童免门票的优惠。 有别于每年5月18日的国际博物馆日,这个由史密森尼学会主办的活动,范围仅限于美国。史密森尼媒体部门主管爱咪‧威金斯(Amy Wikins)表示,今年是第18届博物馆日,主题为「美国经验 (America Experience)」,将聚焦于各地举办的艺术、文化、科学与历史类的展览,而这些正是让美国如此不同的原因。 博物馆日免费门票不包含特展、停车场、IMAX电影放映等,更多资讯详见 https://www.smithsonianmag.com/museumday/search/ Get a Ticket for Saturday, September 17, …

领了社安金 是否还有资格拿粮食券?

领了社安金 是否还有资格拿粮食券? 世界新闻网 8/19/2022 根据社会安全局(Social Security Administration,SSA)统计,领取社安金、社会安全生活补助金(Supplemental Security Income,SSI)或两者皆领的美国民众超过7000万人,其中绝大多数是65岁以上、靠社安金过日子的年长者。 领取俗称粮食券(food stamps)的「营养补充援助计划」(Supplemental Nutrition Assistance Program,SNAP),是美国规模最大的反饥饿倡议计划,补助对象约有4200万人。低收入与弱势家庭仰赖粮食券购买日常用品与食物。 社安金与粮食券造福数千万民众,得以避免遭受贫穷、三餐不济的冲击,但领取社安金的民众是否有资格也获得粮食券,则让某些民众颇为困惑。 虽然坊间流传不实消息,某些符合资格的民众也基于某些因素而无法领取,基本上粮食券也可发给领取社安金的年长者。 Register NOW 对于60岁以上民众来说,申请粮食券时有特殊规定,让领取资格略为放宽。举例来说,领取粮食券的一般家庭,持有现金或银行存款等可计算资源 (countable resources) 必须在2500元以下,但如果家庭成员当中包括身心障碍人士或老年人,可计算资源的金额上限便调高到3750元。 美国农业部(USDA)以家庭人数多寡,推算申请粮食券的家庭收入上限;家庭收入则包括所有来源,例如工作收入( earned income)以及子女抚养费、现金补助、社安金等非工作收入(unearned …

俞敏洪:我有两个孩子,一个在宾大,教育经验就几句话

俞敏洪:我有两个孩子,一个在宾大,教育经验就几句话 俞敏洪 8/19/2022 我本人就是两个孩子的父亲,女儿在宾夕法尼亚大学读大三,儿子才只有初二,正是让我焦头烂额的年龄,所以也有很多的体会。   根据我个人经历,父母其实很难当,但是其实又很好当。     我觉得当家长要讲以下4个要点: 面对孩子成长   要保持心平气和与正能量的状态   我回忆自己,父母都是农民,但把我培养到北大。   培育孩子的成功,其实跟知识水平没有太大的关系,我也发现不少家庭,条件特别好,父母文化水平很高,但把孩子培养的乱七八糟。   面对孩子的成长,一定要永远保持心平气和的状态,保持给孩子正能量的状态。   这件事情说起来容易,但是真的做起来不那么容易。   现在所有的家长和老师们琢磨一下,自己平时讲话多少是正能量的?多少是负能量的?   我发现百分之七八十的家长,说话一直都是负能量的、抱怨的口气。   我们在孩子面前不自觉地评价社会不好的东西,习惯于把自己在社会中间的失落,所得到的不公平转化成怨气再散发出来。   负面态度一定会影响到孩子,孩子看世界也是负面的。 比如说孩子考试回来考了70分,第一个反应就是你怎么这么笨?怎么只考了70分?   你的孩子考到了95分,孩子回来说:“妈妈,我今天考了第二名,前面还有第一名。” 你有可能说:“我相信你,下次一定能考到第一名。”   你觉得这句话是鼓励吗?   其实是特别充满负能量的话,其实孩子从内心希望得到你百分之百的肯定、你的赞扬。   希望得到你说:“考第二名真不容易,你太完美了,不一定非要第一名。”   结果你却说:“下次一定要考第一名。”   这样孩子就充满压力了,你对他传递的是对他的失望。   到最后,慢慢积累起各种各样的负能量。 …

“双减”一年后,海淀爸妈们:躺不下去、卷不起来

“双减”一年后,海淀爸妈们:躺不下去、卷不起来 8/19/2022 立秋刚过,天气马上凉爽了许多。一到傍晚,小区里到处都是嬉戏玩耍的孩子,家长们则仨一群、俩一伙的在旁边闲聊。2021年7月24日,“双减”落地。如今,一年已过去。身边,肉眼可见的变化正逐渐发生:孩子们的课外班少了,学校的作业减了量,户外活动明显增多……野外拓展、山林徒步、手工制作、科技夏令营……,今年暑假,许多家庭为孩子安排了更多的素质类活动。 家长们的教育焦虑,真的放下了吗? “双减”政策得到普遍赞同今年3月,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与社会发展研究院发布《全国“双减”成效调查报告》(下称《报告》)。《报告》显示,“双减”得到学生和校长高度赞同,83.5%的学生未参加校外学科培训,63.3%的学生未参加非学科类培训,学生校外培训负担有效减轻。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与社会发展研究院教育国情调查中心课题组对“双减” 改革进行了问卷调查和个别访谈。问卷调查覆盖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和新疆建设兵团的213 个区县、3564所学校的校长、教师、学生、家长,合计有效样本总量168.9万;一对一访谈 12个省份、36个区县的105位校长、316位家长。学生作业负担方面,《报告》显示,88%以上的教师自觉严格控制书面作业总量,75.3%的学生感受到作业量比上学期减少,83.4%的学生基本能在学校完成书面作业或完成大部分书面作业。学生的睡眠时间方面,《报告》称,68.2%的家长认为孩子的睡眠时间明显增加,小学平均睡眠时间为9.3小时,初中为8.5小时。但,挑战依然存在。《报告》重点提到了五个方面的困难和挑战,涉及作业设计、课后服务经费保障、教师负担加重等方面。尤其是,“家长对教育期望值较高”。《报告》显示:91.2%的家长希望孩子将来能取得本科或本科以上的学历,其中,希望硕士、博士的比例分别为 25.0%、22.5%。50%以上的学生认为家长期望太高是学习压力的最大来源。高收入与低收入两端的家长参加校外培训的占比高,社会经济地位高的家庭担心孩子成绩的比例高达93.7%。32.6%的家长为让孩子上好学校常常感到很焦虑,30.2%的家长不愿意自己的孩子上职业学校。 佛系父母 Vs 鸡娃爸妈?“我们开学四年级,卷不动躺不下”。媛媛妈是北京某互联网大厂高管,作为地道的老北京人,她跟自己的父母那一辈一样,教育方面基本是按照孩子的兴趣“放养”。“我们主要是发展她的合唱、舞蹈、钢琴,目前这三项是她自己选的”,“校内知识,我们只是把数学超前学了一年,身边孩子的英语都按照初中高中的语法上了,我姑娘不懂语法,她就看不懂句子,阅读就存在障碍”。没办法,即便将来打算走国际学校、留学这条路,小学阶段的对比和竞争仍然随时存在。媛媛妈对目前的政策还是比较认可的:“我觉得还是放长远点看,不能因为一时上学的问题,去左右孩子,限制孩子,咱就这一个孩子,还是希望孩子能健健康康,心智成熟”。如果说媛媛妈这样的佛系父母愿意尽量听取孩子的意愿、保护孩子的积极性,那么一个典型的海淀妈妈想法肯定会有所不同。 而对于海淀的小学生来说,暑假中标准的一天应该是这样的:早上8:00,从数学网课开始。然后是,英语、阅读、作文、写字……。网课的报名通道只有老用户知道,指定时间报名成功,链接立刻生效。今年5月疫情期间,北京中小学线下停课,尽管学校也有网课,老师也尽心尽力,但每个学科半小时的授课时间,远远达不到许多家长期望的效果。“我们身边的孩子基本都在继续补课,有的是在线上机构,也有的找家教一对一偷偷补课”。珊珊妈无奈的说道。珊珊妈当然知道“双减”允许和不允许的范围,但她认为,“培优”、“海淀六小强”才是家长们迫切关注的重点,除非上述这些不需要选拔和考试。“我认识一个孩子,小学从西城毕业,然后转学到海淀的,通过所谓当年的海淀六小强点招,他考进去的,他到了海淀之后,发现初一的时候,其实大家都已经学完了初中三年的课程,尤其是语数英物理这种科目,所以,他们家长大概用了三个月的时间,把家教请上了门儿,才补齐了海淀的进度”。“这孩子其实已经非常聪明了,只用了三个月就追齐了”。珊珊妈认为,双减的初衷是好的,减轻学生和家长在校内外的负担和焦虑感。可在现实语境下,以分数为主导的选拔机制依然存在,家长对分数、名校甚至学区房的追求就很难得到真正缓解。就像有位网友的留言:“高考指挥棒在那,明着不会,暗的不断” 一位初中一线老师的压力和困惑“‘双减’之后,作为初中老师:依然会觉得教学压力大,依然会担心孩子们的竞争压力大,依然会担心孩子们考不上好的高中”。来自北方某地级市一所重点初中的骨干教师舒云这样描述自己现在的心境。与此同时,今年的中考成绩普遍偏高。得知分数后,有考生家长就表示:“查分的时候感动的想跟娃抱头痛哭,得知分数段后又万念俱灰”。媒体分析,“双减”之后,政策导向就是要“降低中考难度,淡化中考选拔功能”。然而,这一良好初衷却带来了一个意外的效果。朋友的孩子小峰,初中三年统考一直都在全市前100名以内,但今年中考却没能保持住这个排名,以重点高中的统招线擦边的分数惊险过关。原因就是大家分数都很高。而全市排第一的重点高中的录取线,相较去年高出了将近10分。“比750分满分就扣10多分,这样的分数线,我们该怎么办?”许多家长们私下的结论:还得继续更卷。“淡化选拔后,中考试题对那些一向比较细心、谨慎的孩子更有利,这样就逼得很多家长和学生向‘更多刷题以确保不出错’的方向上使劲,初中学生学业上的压力反而更大了”。“明的课外补习没有了,但是各种其他形式的课外补习暗流涌动,而且费用更高”。学校间的竞争也“刀光剑影”。据舒云了解,身边一些私立初中为了提升重点高中升学率,即便是在疫情期间,也采取了班主任视频监督全班学生居家网课和作业的模式,从早上7:00开始早课,一直到晚上11点左右完成全天作业,所有学生的一举一动,都在教师的视频监控之下。“政策是好的,而且有利于孩子的成长和发展,但是不少家长却不买帐,现在感觉需要培训的是家长而不是孩子”,“现在已经有一部分家长在自学家庭教育,但是大部分还是依靠学校和社会,这是一个教育上的巨大缺失,也是教育上存在的最大问题”。舒云的困惑正是来源于多年一线教学的深入反思。 前述北师大《报告》中,也建议全面提高家庭教育素养。《报告》显示,87.1%的家长最想“提高自身家庭教育素养”,82.5%的家长家庭教育有困难。《报告》建议各级政府承担起家庭教育公共服务的法定责任,加快建立机构、平台、课程、社会和学校“五位一体”的家庭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强化学校在家庭教育指导中的主体地位,加强教育理念引领、学生生涯教育、学生考后学情和课后服务沟通、家庭教育指导等。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崔保师认为,在教育功利化倾向影响下,家庭教育最根本的育德功能被忽视,存在目标功能错位等问题。有的家庭教育,已经异化为在家庭空间内开展的学校教育,家长异化为协助教师监督家庭作业的角色,而有益于学生身心健康和综合素养的各类教育活动则难以排上日程。然而远水解不了近渴,当下你随便进一个家长群,随时听到的都可能是“今年谁家孩子又考入某重点中学”、“学校开学一节课上完了教材里一章的内容”等等这样的话题,随之而来的焦虑情绪迅速蔓延。“学校可以以‘双减’为标准,把压力推给家长,家长可以推给谁?”“就说海淀的中产吧,但凡有条件的,普遍采取了私教,关起门来自己在家卷”。“而我们是四十五度角人生:躺不下去,卷不起来”。媛媛妈的话里透着无奈。 为什么教育孩子要妈妈说了算?看看这些例子你就明白了 8/17/2022 曾看到一位宝妈写的吐槽帖子: 她有一个5岁大的女儿,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因为孩子的爸爸及爷爷奶奶跟她的教育观念不同,一家人总是为此发生争吵。 孩子5岁了,吃饭还要大人喂,她坚持让孩子自己吃,自己不动手就别吃。可爷爷奶奶却坚持要喂,爸爸也说:“孩子那么小,不要饿着,饿坏了怎么办?” 女儿学跳舞,经常偷懒不想练习,她告诉女儿:“坚持就是胜利,只有努力练习才能学到本领。”而爸爸却说:“不想练就不练,不要逼孩子。” 她教育孩子要少吃零食,爸爸却让孩子想吃就吃,还说:“谁家孩子不吃零食?” 时间一长,孩子就会发现爸爸比妈妈“好说话”,当自己的愿望在妈妈那里得不到满足时,她就会跑去向爸爸求助,或者向爷爷奶奶求助。 教育中,家长意见不统一,孩子也会左右摇摆,不利于养成好习惯,影响孩子健康成长。 所以,好的教育,一定要有一个人说了算。 …

Russian School of Mathematics

美中关系走下坡 秦刚:裴洛西访台 伤害中国尊严

美中关系走下坡 秦刚:裴洛西访台 伤害中国尊严 世界新闻网 8/19/2022 中国驻美大使秦刚近日接受外媒访问时表示,美国众院议长裴洛西访台「伤害了中国人民的民族尊严和感情」,他也强调中美关系正在走下坡,双方互信程度低是因为美国「中国恐惧症泛滥」。 据中国驻美大使馆官网消息,秦刚16日接受半岛电视台英文频道「底线」(The Bottom Line)节目主持人、「国会山报」特邀编辑克莱门斯(Steve Clemons)专访,秦刚表示,裴洛西(Nancy Pelosi,前译波洛西)访台是「鲁莽的挑衅之举,是对美台实质关系的升级,违背美方在中美三个联合公报中作出的承诺」。 他强调,中国反对强烈还因为裴洛西访台时,「宣称美国和蔡英文当局站在一起,而蔡英文所属的民进党把谋求『台独』明确写入了党纲,美方这就是在为『台独』分裂势力撑腰打气」。 对于主持人提问,美国国安系统都曾对裴洛西访台表达关切,认为会触发紧张,陆方是否感到欣慰?秦刚则回应,「我们只看结果」。 他指出,国会是美国政府的一部分,有义务遵守和履行美国的外交政策,「任何国家都只有一套外交政策,总不能行政部门有一套,国会另有一套吧。我们对已经发生的事态强烈不满,认为美国行政部门没有为劝阻她窜访尽力」。 对于台湾问题,秦刚反驳主持人认为是美国人民更支持「自由」的论点,他强调台湾问题「从根本上说不是民主和自由的问题,而是中国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问题,是中国人民的民族尊严问题」。 他并指出,「当中国人民看到佩洛西窜访台湾,给『台独』分裂势力站台时,反应非常强烈。这是公然挑衅,伤害了中国人民的民族尊严和感情」。 对于中国与美国关系,秦刚强调「现状非常令人担忧,正在走下坡路」。他认为美国确实存在「中国恐惧症」,而且还在蔓延,「中国科学家、中国留学生在美越来越感到不安全。我们各领域正常交流合作也受到这种恐惧的负面影响」。 对于双方如何恢复互信,他指出需要回到最本源的东西,「即美方应公正客观地看待中国的发展意图,牢记两国共同利益和责任远大于分歧。不应让差异或分歧阻碍双边关系发展,成为对抗和敌视的理由」。 Source 「八一勋章」得主钱七虎:防核打击 中国不止一套 中国新闻组 8/17/2022 今年获得「八一勋章」的中国工程院院士钱七虎,是中国著名防护工程专家和现代防护工程理论奠基人,数十年来,在他指导下构建一系列「地下钢铁长城」防御工程。钱七虎说,对敌人的任何打击,包括核打击,「我们是能够防得住的,而且防的手段不只一套」。 央视新闻报导,85岁高龄的钱七虎表示,「我们国家积极防御战略,我们不打第一枪,意味着我们要承受敌人的第一枪。我把我们的战略武器撒手锏保护好了,才能实施第二次反击,所以防护工程显得特别重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