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通史100集.由古至今的朝代興衰,可以看看參考。 只要花75小時,即可看盡中國四千年歷史的興衰,非常非常值得,我個人十分推薦。全部100集都在這裡了,按照目錄,想看那一集,隨挑隨看。 CCTV6纪录片《中国通史》目录第01集 中华道路第02集 中华先祖第03集 农业起源第04集 文明起源第05集 邦国时代第06集 夏王朝觅踪第07集 殷商兴亡第08集 商代文明第09集 武王克商第10集 周公摄政第11集 周王室的衰落第12集 春秋争霸第13集 孔子第14集 列国变法第15集 战国七雄第16集 诸子百家第17集 秦国崛起第18集 秦始皇统一中国第19集 楚汉战争第20集 郡国并行第21集 文景之治第22集 汉武帝第23集 …
Category: WORLD
The Economic Ruin of the Roman Empire Posted by Hannah S. Bowers in Ancient History By Nick Anderson 4/08/2021 Throughout the centuries historians have tried to explain why the Roman Empire …
What will 80,000 closed stores mean for America’s retailers? By George Anderson 4/06/2021 If you look up, do you see the retail sky falling, or is …
01 中美之间真正的差距是什么? 对于中美两国的科技实力,我认为国人应该要有一个清醒的认识。 现代科学的发展,是一个立体架构,包含着三方面:1. 基础研究。2. 应用研究。3. 面向市场的开发研究。一个国家的综合科技实力,也是由这三个方面所决定的。但凡有一项存在短板,那么它的科技实力就是偏颇的。 二十世纪三个伟大的发现,无线电、计算机和互联网为什么都出现在美国,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它的基础、应用以及开发研究都非常强大。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在基础研究方面,美国一直保持着高度关注并不惜重金投入。 二战后,美国创办了国家科学基金会(NFS),为其基础研究提供了源源不断的资金支持。为什么美国这么重视基础研究?因为基础研究决定了它在原创科学研究领域的发展水平,决定了它能诞生多少原始创新,当“原始创新”不断滚雪球壮大,后面的应用和开发研究也会随之壮大。如此一来,美国的科技实力自然会日益增长。 而中国的短板,恰恰就在于对基础研究和基础学科缺乏正确的认识。 我们的文化中,缺少对科学、真理和创造的支持。整个近代史和现代化转型中,我们所强调的科学,很少单纯地是为了追求真理、展现个人创造力、好奇宇宙的奥秘,大部分强调的是为了救国救民、为了振兴中华、为了一些文化诉求。 这就导致我们更多的会从一种功利角度、实用角度来看待科学。在一些人看来,你搞科学,要么像陈景润一样为国争光,要么像钱学森一样保家卫国,要么像袁隆平一样解决吃饭,什么效果都没有,那还能叫科学? 所以,我们的科技创新,从骨子里就包含着“应用性目的”。这几年科技领域的创新,尤其如此:像国家看准的,以国家财力为支撑的,集中力量办起来的工程,它们的发展都是比较明显的,比如我们的高铁、航空航天。 但如果缺少了基础研究的部分,我们更多的还是偏向于一些追赶型的科技创新,也就是在别人已有的技术基础之上做一些局部突破,反正目标在那,不惜代价,举国之力,大概怎么都能取得一些成绩。 可真正的原始创新是需要想象力的,基础研究薄弱,我们的原创能力就始终上不来,就好比别人是从头做起,而你只能拿过来做一些局部上的改进,但这是暂时的、是不可持续的。 当然,在国家一开始的阶段,我们需要这种模仿、这种迭代,需要这种“从1到100”的创新。但是今天,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国,我们更需要的是“从0到1”的原始创新。这才是决定一个国家竞争力的根本。 所以,我认为我们与美国的科技差距还是比较大的,唯有从根本上扭转我们对科学、对基础研究、对创造性文化的看法,才能真正缩小二者之间的科技差距。 当然,这个路途很可能道阻且长。 02 三个因素掣肘了中国的创新能力 从长远来看,中华民族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培育起我们的科学文化。 在中国文化里,很容易把科学和技术相等同。其实这二者有本质的区别: 技术其实是一个重赏之下必有勇夫的事情。 而科学则是含有创造性的,最终是根植于人性自由的维度,没有自由发展的个性,没有自由的空间,创新和创造就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 这需要教育界、科学家们,以及全社会的共同努力。而其中至少存在三大问题,我觉得也必要和大家阐释清楚。 1. 教育方面 首先是教育方面,在科学文化的培养上,主要有3大症结: 1)当下的教育,与创新、创造的思维模式要求相悖 目前这种死记硬背、单纯记忆和服从型的教育方式需要加快改革,郑也夫老师有一句话我觉得讲得特别好,他说:“拉磨一年,终生无缘千里马。” 千里马必须在自由辽阔的境地中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而拉磨的那些驴、骡子从事的是比较单纯的简单劳动,现在我们的教育就有这样一种可怕的趋势,力图把孩子们都变成骡子、驴,不让他们成为千里马。 郑老师还有一个预言,他说:“凡是在中国接受过初等教育和大学教育的学生,将来都不可能成为原创性的科学家。”尽管这个说法可能有些惊悚,但背后折射的问题,我认为是非常严重的。 我们的教育思想中如果不能极大程度地发挥少年儿童的个性,那么中国的科技创新就是没有根基的。就像我们开玩笑说,从小到大都是让他听话,循规蹈矩,读到博士了突然让他创新,他能创新什么,又怎么去创新? 2)不能把学校当作“官场”来办 现在,我们的书记和校长中,有很多人按照官场那一套系统来办学校,这也是一个大问题。 学校应该和文化机构一样,有一套自己的运作逻辑,但我们现在的情况是把文化机构当“官场”来办,比如校长一般都会有任期,但校长为什么要有任期的限制呢?校长是一个特有的文化职业,一个好校长可以干一辈子,这样他才能更好的把教育理念持续地贯彻在学校的经营建设之中。 如果把校长当作科级干部、处级干部,像训练官员一样不断地让他调岗、轮岗,学校怎么可能办得好,办得再好也不过就是一个进行流水线生产的工厂。 3)教师的思想不够开放、明朗 说实话,教育思想的转变还是比较难的。我们现在的教师队伍中,有很多人就是在僵化、守旧的教育思想下培养出来的。尽管社会上一直在呼吁,但具体执行的还是这些老师,他们如果不从自身改变,这件事就会一直很难。 现在高教领域向先进教育理念看齐做得还是不错的,但初等教育还是比较封闭,死角特别多,像最近暴露出来的体罚、儿童自杀等事件,就反映出了我们初等教育的问题,这还只是冰山一角。 2. 科学家共同体方面 科学家共同体要呼吁科学文化,现在有一个很不好的迹象,就是我们的科学家共同体内部也慢慢养成了准官僚化的配置。 比如院士成了学术资源的主要提供和接受方,成了一个巨大的利益焦点。这其实是一个很大的问题,院士手上的钱用不完,天天想着怎么花钱,而年轻的科学家找不到钱,没有钱可用,共同体内部需要一些机制来变革。 当然,国家这几年也在做出改变,像中国自然科学基金这个机构做得就不错,它有一整套匿名评审机制和同行评价制度。国家应鼓励这样的自我调整,而不应该不闻不问,甚至是打压,总之,科学家共同体内部要形成一个合理的资源分配机制。 3. 社会层面 社会上要对科学有正确的认识,这个认识会在某种意义上渗透在教育和科学家共同体里。 我认为社会上要有一种正确的风气,不要一窝蜂,好像重视一个科学家,某个领域的科学研究就要有重大的突破,如果科学家失败了,就觉得这个人有问题或者怎么样。 过去我们一谈创新,就强调要面向市场、面向科学前沿,而一个好的科学文化还要面向全民,要让全体公民有科学意识,要在社会上营造一种对创新的容错和鼓励氛围。 03 功利主义害了中国的创新 在当下,社会中广泛存在的功利主义,对于创新的氛围是一种极大的损伤。 从科学的根本来说,一切创造性的发现和研究本质上都是非功利的。保持一颗超越功利之心才能进入创造的状态,不能老想着做出来有什么好处,有什么用处——因为有好处的事情都是根据既往的经验总结出来的,而创造性是要打破既往的约束,开拓出新的东西,所以功利心太重了不可能做出非常好的创造性工作。 而这一点也是中国的文化比较欠缺的一部分,我们功利文化的倾向实在太重了。 我举一个最典型的例子,学术共同体内部的荣誉头衔,其实就是人为制造的一种科学界功利系统。一些发达国家科学的发展中也有荣誉系统的存在,但它是科学共同体自发组织起来的。 打个比方,西方评奖走的不是申报制度,没听说需要哪个诺奖得主先填写一张申请表。而中国的奖项基本都要事先申报,是求出来的,在我看来这就是一种人格侮辱,因为申报本身就把一个科学家变成了功名利禄之徒。 而且申报往往还会造成浮夸的风气,就是自己吹自己,科技界和学术界也有很多例子,一些造假的事件不就是这么来的吗?明知是假的也要吹,吹着吹着自己就当真了,最后造成了很恶劣的影响。 另外,我们在评奖的时候还要讲究地区平衡、行业平衡以及人际关系平衡,长此以往,你获了奖大家也不会认为你真的达到某个水平,而是归为平衡的结果。这里面往往还存在一些诀窍,以至于有些人就专门玩起了这种奖,比如相互串通,这次你评我,下次我评你,完全起不到什么激励的作用了。 …
随着全世界接种疫苗的人口不断增大,“疫苗护照”将在不久后成为国际旅行的最新绿色通行证。美国与G7国家,以及中国都在紧急磋商推出疫苗护照,尽快实现全球解封。 近日,以美国为首的G7国家正在研究推出疫苗护照,以有序的人员流动开放世界的交流。 而另一边中国官方也放出消息称,在接种疫苗问题上,中国将与世界各国合作并承认对方国家注射的疫苗。现在仅仅只有接种过国产疫苗者回国才能免检。此前就有新闻报道称以色列、泰国等多国将与中国互认“疫苗护照”。 一旦中国和泰国的双边数字“疫苗护照”达成协议,持有疫苗护照的游客在泰国将不再隔离。 8月暑假前,估计将会有60多个国家/地区,与中国取得疫苗护照的互认。对于华人来说,自然是希望美国不久后也会与中国互认疫苗。届时对于已在美国接种了辉瑞、牛津、强生等疫苗但想要前往中国的人,或是希望接种国内疫苗的海外同胞,都将不再是一个难题。中国或允许各国疫苗接种者入境根据中国外交部网站消息,本周二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主持例行记者会。 英国广播记者:你刚才提到了“疫苗民族主义”,中方要求入境中国的人员接种中国疫苗,但也许还有些国家难以接种到中国疫苗,有人说这也是“疫苗民族主义”。中方对此有何回应? 华春莹:疫苗是抗击病毒的利器,也是拯救生命的希望。无论是中国疫苗,还是外国疫苗,只要安全有效,就是好疫苗。中方从没有要求所有人都接种中国疫苗。实际上,疫苗是稀缺物资,我们自己也非常需要。中方之所以愿意和大家分享,向60多国提供援助,为40多国购买疫苗提供便利,或者为在华外国人接种疫苗,都是在尽力照顾他们的需求,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英国广播公司记者:这是否意味着,今后接种了其他国家疫苗的人士也能入境中国?如果是,大概是什么时候?华春莹:这个问题需要由专家来回答。中方愿意在充分照顾彼此关切和友好协商的基础上,与各国探讨建立灵活多样的互惠机制。在互认内容和互惠措施上,中方持开放立场,将根据专家论证的意见做出妥善安排。事实上,中方正在跟有关国家探讨就各自相关人员接种新冠疫苗作出对等安排。只要有利于疫情防控,有利于便利人员往来,我们都持开放积极态度。 除了介绍新冠病毒疫苗安全性以及有效性的情况,也解答了海外华人最关心的问题:打完疫苗回国究竟需不需要隔离?答案是:暂时还需要隔离。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冯子健表示,目前全球疫情仍然持续流行,中国疫苗的接种率仍然比较低,离较高的人群免疫保护水平还有很大距离。来自高流行地区的人员入境或者物品入境仍然有导致中国境内传播的风险。即便是在高流行国家已经感染过了,或者已经接种过疫苗,这也不能完全避免出现感染,虽然发病风险会大大降低,但仍然有再感染的风险。 因此,入境隔离仍旧是国内对于海外输入性病例防控的重要手段。 冯子健还指出,境外出现了几个特别令人关注和担心的变异病毒,有些变异病毒对疫苗的保护效果造成了一些影响。 综合考虑这些因素,中国现阶段常态化防控工作还要继续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各项措施,根据全球的疫情形势和全球的接种情况,也包括中国的疫苗接种情况,有序地对部分措施进行调整优化。他强调,在外防输入方面,中国将继续严格实施远端防控措施,做好入境人员的卫生检疫、集中隔离观察和核酸检测。中国将推出“春苗行动”为海外同胞接种国产或外国疫苗3月7日下午,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新闻发布厅举行记者会,邀请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长王毅就“中国外交政策和对外关系”相关问题回答中外记者提问。 王毅在会议上表示,我们将推出“春苗行动”,积极协助和争取为海外同胞接种国产或外国疫苗。50多个国家正陆续将中国公民纳入本国接种计划,还有不少中国公民正在当地依法接种中国疫苗。下一步我们还准备在具备条件的国家设立国产疫苗地区接种点,为周边国家有需要的同胞提供服务。目前,美国和盟等国家也在研究推行疫苗护照,世界全面开放已在眼前了。
The Fall of Chile Is a Warning to America By Stephen Moore 3/25/2021 Back in the 1970s, the nation of Chile embarked on one of …
2021年3月19日,美国移民和海关执法局(USCIS)下属的学生与交流访问者项目(Student and Exchange Visitors Program)最新发布(2020年度)美国境内留学生和访问学者统计报告。 报告主要摘要: 一、新冠肺炎影响 2019年爆发的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了2020年美国的国际学生入学人数。2020年,现F-1和M-1学生的SEVIS记录总数为1,251,569, 比2019年减少了17.86%。 – 从2019年到2020年,从幼儿园到12年级(K12)学校的国际学生人数下降了24.6%(19,247人)。 – 与2019年相比,2020年美国学校的新国际学生入学人数下降了72% – 2020年8月,美国学校的新F-1国际学生入学人数减少了91%,新M-1国际学生入学人数减少了72%。 二、其他趋势 2020年国际学生入学的其他显著趋势包括: – 总共有四所SEVP认证的学校招收了15,000多名国际学生。 – 在2020年,8,369所SEVP认证的学校有资格招收国际学生,比2019年减少了280所学校。 – 来自中国和印度的学生数量使亚洲成为最受欢迎的原籍地。尽管如此,与2019年(91,936人)相比,2020年中国派出的学生较少,印度也是如此(-41,761人)。 – 2020年,加州接待了227,191名国际学生,是美国各州中国际学生比例最高的州(18.2%)。 – 2020年,美国有256,944名活跃的交流访问学者。 1 美国国际学生人数总体下降18.64%,中国留学生下降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