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击升级 乌方无人机袭克里米亚弹药库 7/22/2023 乌克兰无人机星期六(7月22日)再次对克里米亚发起攻击,导致俄军一处弹药库被炸毁,当局已疏散了方圆五公里内的人员,并短暂关闭克里米亚大桥和铁路。 综合路透社和法新社报道,五天前,俄罗斯横跨刻赤海峡的象征性桥梁遭遇袭击,克里米亚大桥曾一度关闭通行。星期六,克里米亚再次成为乌军的袭击目标,当地一处俄军弹药库遭炸毁。 乌总统泽连斯基明确表明:“我们的目标是(让俄方)归还克里米亚。” 他说,基辅将俄总统普京于2018年开通的克里米亚大桥视为“敌方目标”,并希望将它“中立化”。 这一说辞发出后的24小时内,克里米亚领导人阿克肖诺夫通报,一架敌方无人机袭击了一个弹药库,他已下令在周边五公里内疏散居民。 据俄卫生部消息,至少有12人需要医疗救助,四人送院救治。 一名乌军消息人士事后证实,基辅是这次袭击的幕后黑手。他说:“对克里米亚临时被占领土上军事设施的袭击是由乌克兰军队实施的。” Source 俄国防部:数名俄记者遭炮击 酿一死三伤 7/22/2023 俄罗斯国防部称,在乌克兰东南部扎波罗热地区前线附近,一名俄罗斯新闻社的战地记者遭到炮击身亡,另有三名俄罗斯记者受伤。 路透社报道,俄国防部星期六(7月22日)称,这几名记者是在乌军的炮击中受伤的。 当局还透露,事发后已将这几名记者从战场撤离,但俄罗斯新闻社(RIA)的一名记者珠拉夫乐夫(Rostislav Zhuravlev)在途中身亡。其他人的伤势严重,但情况稳定,“没有生命危险”。 俄罗斯新闻社则证实,旗下的一名记者在位于前线的一个村庄皮亚季哈特基(Piatykhatky)报道时遇难,一名摄影师也受伤。 俄方声称,乌克兰在这次的袭击中使用了集束炸弹,但并未提供相关证据。 集束炸弹由数十枚小炸弹组成,可在大范围内投掷弹片,但由于对平民构成潜在危险,许多国家都禁止使用这种武器。乌克兰一再重申,这种武器只会使用在战场上。 Source 普京:波兰侵白罗斯等同攻俄 德与北约准备支援波兰 7/21/2023 …
Category: WORLD
美中关系紧张 美媒:越来越多华裔专家离美返中 中央社 7/22/2023 (中央社台北19日电)研究报告显示,在美中政治气氛紧张下,越来越多的美国华裔研究人员选择离开美国,转往中国或香港等地任职。不久前离开华盛顿智库的资深华裔学者李成认为,“麦卡锡主义”正在美国卷土重来。 美国外交政策杂志(Foreign Policy)日前报导提到上述现象,并指这对华盛顿来说是个坏消息。专家警告,如果这种人才流失趋势持续下去,长期来说可能对美国的科研工作造成重大打击。 报导指出,几十年来,华裔科学家为推动美国科技发展做出了贡献。但随着美中政治关系恶化、美国政府针对中国及华裔研究人员的审查增加,导致他们越来越多人离开美国。 报导指出,6月间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发表的研究报告指出,2010到2021年,离开美国的华裔科学家人数有所上升,其中2018至2021年离开的速度尤其快,很多人选择回到中国。 这项报导提到,上述现象与时任美国总统川普(Donald Trump)推出的 “中国行动计划”(China Initiative)不无关系,但这为华裔研究人员及与中国的相关合作造成寒蝉效应。 报导引述亚利桑那大学高等教育研究中心的教授李伊(Jenny Lee)对此表示,目前在美国,与中国合作正面临污名化。 上述研究报告指出,在对1304名美国华裔研究人员进行调查发现,89%的受访者希望为美国科技领先地位做贡献。但却有72%认为身为研究人员在美国“感到不安全”,有61%因此考虑在美国以外寻求工作机会。 哈佛大学费正清中国研究中心的前主任墨菲(Daniel Murphy)表示,他担心美国在处理这个问题时,过分关注风险而没有充分考虑益处。而且,这种情况在美国两党都存在。 根据报导,在越来越多华裔研究人员离开美国的同时,中国政府正努力吸引科学家回国。上述报告指出, 2010年离开美国的华裔科学家中,将近一半迁往中国和香港,近几年来迁往中国的比例不断上升。 2022年11月,着名结构生物学家、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颜宁宣布将从普林斯顿大学辞职,返回中国协助创建深圳医学科学院,就曾引起关注。今年6月,在美国布鲁金斯学会工作17年的学者李成离职,7月1日起转往香港大学任教,并将领导港大新成立的“中国与世界治理中心”。 南华早报先前报导,李成曾表示,他已经准备好离开华盛顿,因为他觉得华盛顿“越来越陌生”,麦卡锡主义正在美国卷土重来,像他这样的华裔美国人在美国生活变得“不那么自在”。 李成提到,越来越多的人要求他澄清,他是在为哪一方说话。 “当我说‘我们’时,人们会问,‘我们’指的是谁”? 外交政策报导认为,随着美中关系跌到历史低点,双方的鹰派论调和沟通困难似乎成为新常态。虽然拜登(专题)政府结束了“中国行动计划”,但阴影仍然笼罩着美国的华裔科学家。 …
被视为优待富人与白人 美国卫斯理大学称将终结“传承录取” BBC中文 7/22/2023 美国精英文理学院卫斯理大学(Wesleyan University,维思大学)表示,将不再向具有家庭或捐赠者关系的入学申请人给予录取优待。 这所位于康涅狄格州的学府表示,终止所谓的传承录取是“重要的”,它长期以来被批评为白人和富人的特权福利。 该学校引用了美国最高法院最近的裁决,即种族不能再被视为录取的一个因素。 绝大多数美国人都反对传承录取的作法。 支持传承录取的人辩称,这种做法有助于建立活跃的校友社群,并鼓励对大学的捐赠。 周三,卫斯理大学校长迈克尔·罗思(Michael Roth)在一份声明中表示,“申请人与卫斯理毕业生的联系与申请人取得成功的能力关系不大”。 他说,出于这个原因,这类关系在大学录取程序中所产生的作用“可以忽略”。 罗思还表示,卫斯理将会继续珍视“多个世代入读卫斯理所带来的持续关系”。 但是,他说,从现在开始,选拔过程将不再有因为传承关系而出现的“排挤”。 卫斯理加入了一些美国大学行列,拒绝传承录取,这当中包括约翰霍普金斯大学(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目前尚不清楚每年有多少学生从传承录取政策中受益,但研究显示,这个数字相当大。 美联社对美国一些顶级大学的评估发现,大学一年级生中,传承录取的比例在4%至23%之间。 美联社还发现,在一些知名大学——包括圣母大学(The University of Notre Dame …
纽约时报:“原子弹之父”奥本海默的悲剧 纽约时报 7/22/2023 1954年春的一天,罗伯特·奥本海默在新泽西州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的办公室外偶遇阿尔伯特·爱因斯坦。奥本海默自1947年起担任该研究院院长,而爱因斯坦自1933年逃离德国以来一直是这里的教员。两人会就量子物理学争论不休——爱因斯坦忿忿不平地说,他就是不相信上帝会掷骰子——但他们是好朋友。 奥本海默借此机会向爱因斯坦解释,他要离开研究院几个星期。他被迫要在华盛顿的一场秘密听证会上为自己辩护,因为有人指控他构成安全威胁,甚至可能背叛国家。爱因斯坦认为,奥本海默“没有义务让自己成为政治迫害的对象,他为国家做出了很好的贡献,如果这就是她(美国)提供的奖励,他应该抛弃她”。奥本海默表示反对,说他不能背弃美国。“他爱美国,”他的秘书、目击了这次谈话的维尔纳·霍布森说,“这种爱就像他对科学的热爱一样深沉。” “爱因斯坦不明白,”奥本海默告诉霍布森。但当爱因斯坦走回办公室的时候,他朝奥本海默的方向示意,对自己的助手说,“那是个傻瓜。” 爱因斯坦是对的。奥本海默愚蠢地把自己送上了一个不公正的法庭,他的安全审批权限很快被剥夺,并受到公开羞辱。这些指控站不住脚,但原子能委员会的安全小组以2比1的投票结果认为,奥本海默是一名忠诚的公民,但仍存在安全隐患:“我们发现,奥本海默博士的持续行为和往来反映出他严重无视安全系统的要求。”这位科学家不能再有接触国家机密的资格。1945年,他曾被誉为“原子弹之父”;九年后,他成为麦卡锡主义大漩涡的主要名人受害者。 奥本海默可能是天真了些,但他对抗指控的做法是正确的——他也正确地利用了自己作为美国杰出科学家之一的影响力,大声疾呼反对核军备竞赛。在安全听证会之前的几个月乃至几年里,奥本海默一直在批评制造“超级”氢弹的决定。令人惊讶的是,他甚至说广岛原子弹被用来“对付一个基本上已经被打败的敌人”。他警告称,原子弹“是侵略者的武器,其意外和恐怖的元素就像可裂变的原子核一样,是它固有的特性”。这些公然与华盛顿国家安全机构主流观点相左的态度给他引来了强悍的政治敌人。这正是他被指控不忠于国家的原因。 克里斯托弗·诺兰震撼人心的新片讲述了奥本海默复杂难明的传奇,我希望它能够引发全民热议——不仅是关于我们与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之间关乎存亡的关系,同时还关于我们的社会多么需要科学家也担任公共知识分子。诺兰这部时长三小时的电影讲述了一段引人入胜的惊悚悬疑故事,深刻揭露了美国究竟对其最著名的科学家做过什么。 悲哀的是,奥本海默的人生与我们当前的政治困境息息相关。他被一场充斥着无知、反智和仇外煽动者的政治运动所摧毁。当年的猎巫者正是如今这些心怀某种偏执的参政者的直系祖先。我想到了参议员约瑟夫·麦肯锡的首席法务顾问罗伊·科恩,后者曾在1954年试图传唤奥本海默,结果被人提醒称,这和奥本海默即将出席的安全听证会可能有冲突。是的,正是这位罗伊·科恩塑造出了前总统特朗普那狂妄十足的政治风格。只要回顾一下前总统对疫情或气候变化事实的质疑即可。那是一种傲慢蔑视科学的世界观。 在美国最著名的科学家被诬告和公开羞辱之后,奥本海默事件给所有科学家敲响了警钟,那就是不要以公共知识分子的身份站上政治舞台。这才是奥本海默真正的悲剧所在。他遭遇的一切也损害了我们的社会开诚布公讨论科学理论的能力,而这正是我们现代世界的根基。 量子物理学彻底改变了我们对宇宙的理解。它也为我们带来了一场计算能力革命,以及生物医学的惊人创新,延长了人类寿命。但我们还是有太多的国民依然不信任科学家,不理解科学追求和通过实验来检验理论是否成立的试错机制。看看我们公共卫生部门的公务员在最近这场疫情中的经历就知道了。 我们正处于另一场技术革命的风口浪尖,人工智能将改变我们的生活和工作,但我们还没有与它的创造者们展开一种有见地、有修养的对话,从而让我们做出明智的监管决策。我们的政客需要更多地听取萨姆·奥特曼这样的科技创新者,以及基普·索恩和加来道雄等量子物理学家的意见。 奥本海默曾极力想要发起关于核武器的讨论。他试图警告我们的将军们,核武器不是战场武器,而是纯粹的恐怖武器。但我们的政客选择让他闭嘴;结果就导致我们在“冷战”中被卷入了代价高昂且危险的军备竞赛。 而今,普京毫不掩饰地威胁要在乌克兰战争中部署战术核武器,这是触目惊心的警醒,要我们绝不能盲目乐观地与核武器共存下去。奥本海默并不后悔他在洛斯阿拉莫斯的所作所为;他明白,谁都无法阻止好奇的人类探索他们周遭的现实世界。科学探索的脚步不会停止,原子弹的问世也不能被撤回。但奥本海默始终相信,人类可以学会管控这些技术,并将之融入到可持续的人道文明之中。我们只能希望他没有看错。 Source 拜登:为乌提供集束炸弹是艰难决定 基辅承诺谨慎使用 7/08/2023 美国宣布向乌克兰提供被100多个国家禁止使用的集束炸弹。 美国总统拜登说,这是一个艰难的决定,但他相信基辅需要这种弹药,这样俄罗斯才无法抵挡乌克兰的反攻行动。 路透社报道,美国星期五(7月7日)宣布,为乌克兰提供8亿美元(约10亿8000万新元)的新军事援助配套,其中包括集束缚炸弹。 自2022年2月俄罗斯入侵乌克兰至今,美国为乌克兰提供的军援总额已超过400亿美元。 拜登接受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访问时,指俄军“正在试图穿过战壕,阻止坦克行驶。这不是一个容易的决定”。 白宫国家安全顾问沙利文说:“乌克兰已向我们提供书面保证,他们承诺将会非常谨慎的使用这些弹药”,以尽量降低平民面临的风险。 …
乌投集束弹致俄记者1死3伤 大公报 7/22/2023 【大公报讯】综合路透社、俄新社报道:俄罗斯国防部22日通报称,乌克兰武装部队当天使用集束弹轰炸扎波罗热地区前线,造成1名俄新社战地记者身亡,另有3名俄记者受伤。乌克兰方面尚未对此作出回应。 俄国防部称,当地时间22日中午12时许,乌军使用集束弹对俄新社和《消息报》等媒体记者发动炮击,当时这些记者正准备就乌军使用集束弹炮击扎波罗热做相关报道。 遇袭记者随即被转移至俄国防部战地医疗机构救治。其中俄新社记者茹拉夫廖夫在撤离途中身亡,另外3人伤势严重但情况稳定。 白宫20日证实,乌克兰已在战场使用美国提供的集束弹,声称对俄军防御部署及机动性造成影响。 俄交通部22日发布公告指,克里米亚大桥暂停行车,呼吁桥上和检查区内人员保持冷静,听从交通安全人员指挥。但不久后大桥即恢复通车。 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21日表示,克里米亚大桥不仅仅是一条物流通道,“而且是一条用来为战争提供弹药的道路,因此可以理解,这是一个(军事)目标,任何会带来战争的目标都必须被摧毁”。他表示,乌方反攻的进展比预期要慢,因为行动开始的时间比原计划晚。 Source 普京:波兰侵白罗斯等同攻俄 德与北约准备支援波兰 7/21/2023 俄罗斯总统普京对波兰发出警告,指任何针对白罗斯的侵略行动,都将被视为对俄罗斯的攻击。德国国防部长随后宣布,已和北约做好准备,支援波兰保卫东翼国土。 路透社报道,普京星期五(7月21日)在安全委员会会议上发表电视讲话时说,白罗斯是俄罗斯联盟国的一部分,莫斯科将“以所掌握的一切手段”应对西方针对白罗斯的任何侵略。 普京引述媒体消息指控波兰和立陶宛部队计划在乌克兰西部开展行动,并最终占领那里的领土。 他说:“众所周知,他们也梦想着白罗斯的土地。”不过,针对这一说法,普京并未提供更多证据作依据。波兰也否认有任何侵占白罗斯领土的企图。 普京的警告发出不久后,德国防长皮斯托瑞斯便在布拉格宣布,德国和北约准备支援波兰保卫东翼国土。他说:“波兰是北约的盟友,波兰需要支援时,就会得到北约的支援,我们可以自信地说,我们已做好了准备。” 波兰通讯社星期五引述华沙安全委员会秘书指出,在俄罗斯瓦格纳雇佣军成员抵达白罗斯后,华沙安全委员会星期三(19日)决定将波兰军事部队调往东部边境地区。 此前一天,白罗斯曾表明,瓦格纳雇佣军已开始在距离波兰边境几英里的一个军事靶场训练白罗斯特种部队。 Source 乌克兰称反攻行动漫长且艰难 7/19/2023 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的高级顾问波多利亚克说,基辅上个月发起的反攻行动很艰难,可能会很漫长。 法新社报道,波多利亚克告诉记者,反攻行动的进展比基辅希望的要慢。他说:“毫无疑问,这次行动将非常困难,漫长并将耗费相当多的时间。” …
英特尔CEO:若无中国订单 最大芯片基地没必要建 观察者 7/22/2023 多家外媒援引消息称,7月17日,美国三大芯片巨头英特尔、高通和英伟达的首席执行官(CEO)与国务卿布林肯等美高官会面,游说拜登政府放弃对华半导体新限制政策。 据彭博社21日报道,有知情人士透露,英特尔CEO帕特·基辛格(Pat Gelsinger)在17日的会上告诉美官员,针对中国的限制政策没有达到预期效果,反而会限制美企在华业务。他警告说,如果没有来自中国的订单,英特尔在俄亥俄州建设“全球最大芯片制造基地”的计划就没啥必要了。 6月底,多家外媒放出“拜登政府将扩大对华芯片出口限制”的消息,称继去年10月对出口中国的人工智能(AI)芯片施加限制后,美商务部或最快在今年7月底前采取行动,进一步扩大相关出口管制,禁止英伟达等芯片制造商在事先未获得许可证的情况下,向中国和其他相关国家的客户出口芯片。 彭博社称,这一举动发生在中美关系紧张之际,美国政府以国家安全为由,迫使企业限制对其最大市场的芯片出口。不过,在17日的会议上,美国三大芯片巨头英特尔、高通和英伟达CEO告诉布林肯、沙利文等美国高官,此举损害了它们在中国开展业务的能力。 知情人士称,其中,英特尔CEO帕特·基辛格直言不讳,称若进一步限制英特尔在华业务,将危及拜登政府“将芯片生产带回美国”的一项关键政策。他警告说,如果没有中国客户的订单,英特尔计划在俄亥俄州建设工厂等项目的必要性就会大大降低。 去年1月,英特尔宣布将在美国俄亥俄州哥伦布市外新建两家芯片工厂,计划投资至少2000亿美元,以扩大英特尔的芯片制造业务。路透社称,建成后,这将成为“全球最大芯片制造基地”。 在场的英伟达创始人兼CEO黄仁勋也说,限制英伟达在华芯片销售,只会给其他品牌提供机会。 黄仁勋曾指出,中国占据了美国科技产业约三分之一的市场,其作为半导体零部件来源地和产品终端市场的地位让其无法取代,美官员在对华实施进一步限制时须“深思熟虑”,退出中国市场不是一种可行选项。 彭博社总结道,在17日的讨论会上,三大芯片巨头高管们都认为,拜登对华半导体的限制政策没有达到预期,并没有显著减缓中国发展人工智能的速度。他们认为,中企使用软件的可用性和质量足以弥补任何硬件限制。有知情人士称,拜登政府官员听取了简报,但没有做出任何承诺。 关于此次会谈,彭博社日前报道称,英特尔等公司牵头此次会谈,目的是确保政府官员了解到,若进一步收紧对华销售芯片的规定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三家芯片巨头并不指望此举能起到阻止美政府所有行动的作用,但他们感受到了一个“机会窗口”,希望通过游说的方式让拜登政府相信,如果事态进一步升级,将伤害白宫在对华接触政策上所做的一切外交努力。 当地时间21日,白宫国家安全顾问沙利文和英特尔CEO基辛格共同出席美国智库阿斯彭安全论坛会议。 谈到美国三大芯片巨头的游说时,沙利文回应称,他同意高管们的观点,即对华芯片限制措施的做法需做到“在小院修建高墙”(small yard, high fence),即在有限的领域施加有效的做法。 沙利文同时为拜登政府至今的行动做辩护,声称这些对华限制措施对大多数中美芯片贸易几乎没有影响,“美国设计的芯片绝大部分销往中国的势头有增无减”。他还暗示将继续出台更多限制措施,但在与相关美企讨论后,这些措施才会实施。 对于沙利文的辩解,英特尔CEO基辛格并不买账。他直白地表示:“目前,中国占半导体出口的25%至30%。如果我们公司的市场减少了20%或30%,我就需要减少工厂的建设。” 基辛格强调,总的来说,允许美国芯片公司进入中国市场符合美国的利益,因为来自中国的收入有助于推动研发,而这对于保持美国在量子计算等新技术方面的领先地位是必要的。 彭博社指出,拜登政府对华芯片出口限制,令美国应用材料公司等芯片设备制造商的营收受到巨大冲击,被迫将营收预期下调了数十亿美元。 7月17日,美国半导体行业协会发表声明,呼吁拜登政府“不要进一步限制”对华芯片销售,允许该行业继续进入中国市场,因为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半导体商业市场”。根据该协会数据,去年在中国半导体采购额为1800亿美元,超过全球总额5559亿美元的三分之一,是最大单一市场。 …
硅谷出差24小时内被抢两次 事主:不会再来 世界日报 7/22/2023 近日,一位网名为treyday22的Reddit用户分享了在湾区硅谷出差24小时内被抢劫两次的经历。 据世界日报报道,treyday22声称,他从Enterprise租车,某日下午3时左右在山景城市政厅外被破窗,车内的行李,其中包括医务、药品以及重要文件被盗。 事发后他报了警,从Enterprise换了一辆车,并吸取经验,随身保管财务。谁知第二日在屋崙机场In-n-Out快餐店遭遇抢劫。 根据treyday22的描述,3个戴著滑雪面具的人,驾驶一辆挂著假车牌的黑色克莱斯勒(Chrysler),用金属棍打破了他的车窗,拿走了他的背包。里面装有他的重要物品,包括信用卡、身分证、和电脑。劫匪还在他准备上车离开时威胁他,并从一名女子手中抢走了一个包。 treyday22指出,无论是租车公司Enterprise还是警察,对这类事情已经见怪不怪。Enterprise员工称他们每天都会处理至少10多起汽车破窗盗窃。警察表示无能为力,并说夏天就像战区,建议在秋冬之前不要来湾区。 treyday22在贴文中的最后写道:“我认为一段时间内不会因为工作或任何原因回到湾区。 这两件事在不到24小时内发生,真是一次紧张的经历。” Source 男子Google搜索订机票险被骗! 警惕”改号码”骗局 美国中文网 7/18/2023 美国中文网报道 又到夏季旅游旺季,但是通过电话改签机票时要格外小心。最近,骗徒们变更了Google搜索中出现的几家主要航空公司的订票号码,试图在一些客户拨打这些电话时骗取钱财。 布鲁克林软件设计师埃弗斯(Shmuli Evers)在推特上分享了自己的遭遇。他表示,自己从肯尼迪国际机场(JFK)起飞的达美航班被取消,找客服改签机票的队伍又很长,他因此在Google上搜索了达美航空的电话号码,试图重新预定航班。 埃弗斯说,他并没有联系到达美航空的员工,而是和一个口音很重的男子交谈。该男子挂断电话,从另一个号码给他回电话,随后要求他支付改签航班的费用。埃弗斯最终意识到这是个骗局,于是放弃了整个行程。 之后,埃弗斯研究了其他六家主要航空公司在Google上列出的电话,包括美国航空、西南航空公司和法国航空,发现号码都不正确。 埃弗斯曝光此事后,包括达美航空在内的所有航空公司的搜索结果都已被更正。目前尚不清楚这些号码是如何更改的,也不清楚是谁更改的。 这一号码变更骗局发生之际,美国各地的机场出现了大面积的延误和取消,部分原因是恶劣的天气和人员短缺。 网络诈骗和犯罪变得越来越普遍,每年造成的损失也越来越高。联邦调查局(FBI)的年度互联网犯罪投诉中心报告发现,去年受害者报告的网络损失达到创纪录的103亿元。 …
俄国防部:数名俄记者遭炮击 酿一死三伤 7/22/2023 俄罗斯国防部称,在乌克兰东南部扎波罗热地区前线附近,一名俄罗斯新闻社的战地记者遭到炮击身亡,另有三名俄罗斯记者受伤。 路透社报道,俄国防部星期六(7月22日)称,这几名记者是在乌军的炮击中受伤的。 当局还透露,事发后已将这几名记者从战场撤离,但俄罗斯新闻社(RIA)的一名记者珠拉夫乐夫(Rostislav Zhuravlev)在途中身亡。其他人的伤势严重,但情况稳定,“没有生命危险”。 俄罗斯新闻社则证实,旗下的一名记者在位于前线的一个村庄皮亚季哈特基(Piatykhatky)报道时遇难,一名摄影师也受伤。 俄方声称,乌克兰在这次的袭击中使用了集束炸弹,但并未提供相关证据。 集束炸弹由数十枚小炸弹组成,可在大范围内投掷弹片,但由于对平民构成潜在危险,许多国家都禁止使用这种武器。乌克兰一再重申,这种武器只会使用在战场上。 Source 普京:波兰侵白罗斯等同攻俄 德与北约准备支援波兰 7/21/2023 俄罗斯总统普京对波兰发出警告,指任何针对白罗斯的侵略行动,都将被视为对俄罗斯的攻击。德国国防部长随后宣布,已和北约做好准备,支援波兰保卫东翼国土。 路透社报道,普京星期五(7月21日)在安全委员会会议上发表电视讲话时说,白罗斯是俄罗斯联盟国的一部分,莫斯科将“以所掌握的一切手段”应对西方针对白罗斯的任何侵略。 普京引述媒体消息指控波兰和立陶宛部队计划在乌克兰西部开展行动,并最终占领那里的领土。 他说:“众所周知,他们也梦想着白罗斯的土地。”不过,针对这一说法,普京并未提供更多证据作依据。波兰也否认有任何侵占白罗斯领土的企图。 普京的警告发出不久后,德国防长皮斯托瑞斯便在布拉格宣布,德国和北约准备支援波兰保卫东翼国土。他说:“波兰是北约的盟友,波兰需要支援时,就会得到北约的支援,我们可以自信地说,我们已做好了准备。” 波兰通讯社星期五引述华沙安全委员会秘书指出,在俄罗斯瓦格纳雇佣军成员抵达白罗斯后,华沙安全委员会星期三(19日)决定将波兰军事部队调往东部边境地区。 此前一天,白罗斯曾表明,瓦格纳雇佣军已开始在距离波兰边境几英里的一个军事靶场训练白罗斯特种部队。 Source 乌克兰称反攻行动漫长且艰难 7/19/2023 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的高级顾问波多利亚克说,基辅上个月发起的反攻行动很艰难,可能会很漫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