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媒:俄罗斯最大输油管线遭乌克兰无人机攻击

俄媒:俄罗斯最大输油管线遭乌克兰无人机攻击 世界新闻网 5/27/2023 图于德鲁兹巴(Druzhba)输油网络运抵白俄罗斯的储油槽。路透 俄罗斯媒体报导,乌克兰周六深入俄罗斯对输油设施接连发动无人机攻击,其中包括由西伯利亚输送至欧洲的德鲁兹巴(Druzhba)输油网络的一处供应站。 最近几周,乌克兰频频向俄罗斯境内发动的无人机攻击。纽约时报报导,美国情报机构认为,本月初克里姆林宫遭到无人机攻击,乌克兰就是幕后主使者。乌克兰迄未公开承认对俄罗斯境内的目标发动攻击。 俄媒「商业报」报导,位于莫斯科西北的特维尔(Tver)地区,两架无人机攻击德鲁兹巴管线的一个站口。德鲁兹巴是 最球最大的输油管线。 特维尔当地议会表示,其中一架无人机在与乌克兰边境约500公里处的Erokhino村附近坠毁。 德鲁兹巴石油管道建设于苏联时期,每天可泵送超过2百万桶原油。但俄罗斯总统普亭去年派兵入侵乌克兰后,欧洲试图减少对俄罗斯能源的依赖,此管道的利用率自此严重下降。 Source 瓦格纳首脑:俄国只见穷人儿战死 权贵孩置身事外享乐 世界新闻网 5/25/2023 在瓦格纳集团25日发布的影像中,该集团领袖普里格津站在两具棺材前,一覆盖美国国旗,一覆盖土耳其国旗。(路透) 俄罗斯佣兵组织「瓦格纳集团」领袖普里格津(Yevgeny Prigozhin)表示,俄乌战争凸显俄国社会的不平等,穷人儿子的遗体从前线送回,躺在棺材里,肉体遭撕成碎块,沦为「土夹肉」,母亲为孩子战死哭泣;但俄国权贵的儿女,却照样在阳光下快乐地「摇着屁股」、「往身上涂防晒霜」,例如俄国国防部长萧依古女婿,将自己的美照放到Instagram与YouTube等社群媒体上。 瓦格纳集团25日发布影像,指俄乌双方在交换囚犯。(路透) 普里格津还说,他收到一段短片,记录一名父亲在战死儿子的棺材旁幽幽地讲,俄国总统普亭给俄军将领颁发勋章,那普亭「能给我儿什么?」 他并警告,除非莫斯科领导高层开始「认真对待这场战争」,否则俄国恐面临类似1917年的革命。 俄国该年陷入第一次世界大战泥淖,军事进展不顺引发政局不稳,接连爆发二月及十月革命,最终导致沙俄被推翻和苏俄创建。 瓦格纳集团25日发布影像,指俄乌双方在交换囚犯。(路透) 普里格津认为,如此鸿沟恐像1917年般,以一场革命做收。首先会有士兵们站出来,接着他们所爱的亲人们也会站出来;别以为这些人才几百人,如今已成千上万了,加上死去士兵的亲戚们,预估可能达10万人,这势不可免。 他25日在社群媒体Telegram影片中表明,瓦格纳自当天凌晨5时起至6月1日,正撤离巴赫姆特,并将阵地移交俄军。 …

乌克兰准备好了?瓦格纳正撤离巴赫穆特 乌国防高官曝「反攻俄时间点」

乌克兰准备好了?瓦格纳正撤离巴赫穆特 乌国防高官曝「反攻俄时间点」 世界新闻网 5/27/2023 在乌克兰东部城市巴赫穆特(Bakhmut)作战的乌国士兵。数据照片。(美联社) 乌克兰国家安全与国防事务委员会秘书长丹尼洛夫(Oleksiy Danilov)日前受英国广播公司(BBC)访问时表示,乌国已准备好发动外界预期已久的反攻。丹尼洛夫虽并未点明日期,但表示夺回俄军占领地的行动可能在「明天、后天、或一周后开始。」 BBC指出,丹尼洛夫是乌克兰政府战争事务的内核人物之一。他表示,乌克兰在反攻相关决定上没有犯错的权利,因为这是只能赢不准输的「历史机会」。而对于俄罗斯开始布属核武到白俄罗斯的消息,丹尼洛夫淡然以对,称「对我们来说,这不是什么新闻。」 丹尼洛夫受访时也证实,一些俄国佣兵组织「瓦格纳集团」(Wagner)人员正在从重要战事地点、乌东城市巴赫穆特(Bakhmut)撤离,但他表示瓦格纳集团正到「其他三个地点重新集结」,并称撤离之举「不代表他们(瓦格纳)将停止与我们作战。」 乌克兰反攻的筹备已长达数个月,而俄国也在准备防御。BBC指出,乌国当局希望有充足的时间训练部队,并接收来自西方盟友的军事援助;乌克兰会需要向国内人民和西方盟国证明,该国有能力突破俄国防线,终止当前的战事僵局并夺回部分领土。 BBC专访进行途中,因为乌克兰总统泽伦斯基通过电话消息,召集丹尼洛夫开会讨论反攻事宜,访谈遭到打断。 Source 瓦格纳首脑:俄国只见穷人儿战死 权贵孩置身事外享乐 世界新闻网 5/25/2023 在瓦格纳集团25日发布的影像中,该集团领袖普里格津站在两具棺材前,一覆盖美国国旗,一覆盖土耳其国旗。(路透) 俄罗斯佣兵组织「瓦格纳集团」领袖普里格津(Yevgeny Prigozhin)表示,俄乌战争凸显俄国社会的不平等,穷人儿子的遗体从前线送回,躺在棺材里,肉体遭撕成碎块,沦为「土夹肉」,母亲为孩子战死哭泣;但俄国权贵的儿女,却照样在阳光下快乐地「摇着屁股」、「往身上涂防晒霜」,例如俄国国防部长萧依古女婿,将自己的美照放到Instagram与YouTube等社群媒体上。 瓦格纳集团25日发布影像,指俄乌双方在交换囚犯。(路透) 普里格津还说,他收到一段短片,记录一名父亲在战死儿子的棺材旁幽幽地讲,俄国总统普亭给俄军将领颁发勋章,那普亭「能给我儿什么?」 他并警告,除非莫斯科领导高层开始「认真对待这场战争」,否则俄国恐面临类似1917年的革命。 俄国该年陷入第一次世界大战泥淖,军事进展不顺引发政局不稳,接连爆发二月及十月革命,最终导致沙俄被推翻和苏俄创建。 瓦格纳集团25日发布影像,指俄乌双方在交换囚犯。(路透) 普里格津认为,如此鸿沟恐像1917年般,以一场革命做收。首先会有士兵们站出来,接着他们所爱的亲人们也会站出来;别以为这些人才几百人,如今已成千上万了,加上死去士兵的亲戚们,预估可能达10万人,这势不可免。 …

季辛吉百岁寿辰 环球时报:他证明了中美可以双赢

季辛吉百岁寿辰 环球时报:他证明了中美可以双赢 世界新闻网 5/27/2023 27日是美国前国务卿季辛吉100岁寿辰,中国官媒「环时」发出社评大赞季辛吉证明了「中美可以双赢」。(路透数据照片) 27日是美国前国务卿季辛吉100岁寿辰,中外媒体纷纷撰文回顾他在国际政坛上的经历与成就。中国官媒「环球网」发出一篇社评指,季辛吉能超过价值观与政治羁绊,务实理性地从真正的美国国家利益出发,推动大胆而有想像力的外交,「是今天美国最欠缺的」。文章并指,季辛吉式的现实主义不仅没有过时,反而是当前中美两国需要的一剂良药,季辛吉证明了「中美可以双赢」。 文章指,虽外界对季辛吉的外交评价两极,但仅凭其促成时任美国总统尼克森访中、结束越战以及缓和美苏关系等三件「改变历史的世界性大事件」,季辛吉也足以加载史册。1971年,季辛吉赴中国进行秘密访问,与时任中国总理周恩来会晤,为尼克森次年访华做准备。中美两国则在1979年1月1日正式建交。 文章称,季辛吉从白宫权力中心退出后,结束了政治和外交生涯,却打开了作为思想家和战略家的人生。当前复杂动荡的国际局势引起世人担忧,很多人更加关注、重视季辛吉的看法,甚至寄希望于这个百岁老人,能为眼下的僵局和难题指出一条行之有效的解决办法。「这既说明了季辛吉作为战略学家的巨大成功,同时也反映了人们对这样的战略学家在美国后继无人的失望」,「美国的思想断层已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文章指,季辛吉致力于尽可能地去了解其他国家,不仅是政治层面,还有文化和哲学,而这一点被认为是许多当代美国领导人所缺乏的。这两年,季辛吉对中美「新冷战」反复发出强烈警告,他还提醒华盛顿不应误判了中国的想法。「他的政策主张有很强的理性和务实特征,这一缺失恰恰是美国在冷战结束之后,外交中最大的不足和缺陷,也是美国在对外政策中反复出错的根本原因」。 文章称,对如今「网红政治」泛滥、听不进去季辛吉忠告的华盛顿感到遗憾。半个多世纪以来,季辛吉先后近百次地往返于中美之间,他也是迄今访问中国最多的美国政界人士,但他对中美历史现实的敏锐观察和务实建言事实上被华盛顿置之不理,反而是许多连台湾、西藏在地图哪里都指不出来的国会议员,赢得了最多的聚光灯,用激进的反华提案逐渐影响甚至主导了美国的国家政策方向,「这是当下美国政治的悲哀」。 文章指,季辛吉常常提出很多人想都不敢想的大胆主张,「与社会主义中国建交」就是最突出的例子,这成功证明了「中美可以双赢」,一个忠实的美国爱国者也可以成为中国人民的老朋友、好朋友,这一点其实到今天并没有改变,但华盛顿已经没有了这样的勇气。华盛顿政客争相展示对华强硬的时候,他们实际上表现出的是一种政治怯懦。 此前,季辛吉于「经济学人」采访中表示「人类的命运取决于美中两国能否和平相处」,文章称,虽今时中美关系和国际形势与半个世纪前已完全不同,但这并不意味着和平与繁荣的根本逻辑发生了变化。「如果说50年前,共同挑战让中美超越分歧,那么50年后的今天,中美之间巨大而广泛的共同利益让双方有足够的理由避免对抗」。文章强调,对头脑发热的华盛顿来说,季辛吉式的现实主义不仅没有过时,反而是它现在需要的一剂良药。 文章最后写道,季辛吉是美国利益的坚定维护者,但因其睿智、理性和深刻,赢得了中国人的尊敬。「全世界都希望这样的美国人能更多一些,美国也将因此获得更多的尊敬,也希望华盛顿能在这样的历史关头,多想一想这位老人带来的启示」。 Source 瓦格纳首脑:俄国只见穷人儿战死 权贵孩置身事外享乐 世界新闻网 5/25/2023 在瓦格纳集团25日发布的影像中,该集团领袖普里格津站在两具棺材前,一覆盖美国国旗,一覆盖土耳其国旗。(路透) 俄罗斯佣兵组织「瓦格纳集团」领袖普里格津(Yevgeny Prigozhin)表示,俄乌战争凸显俄国社会的不平等,穷人儿子的遗体从前线送回,躺在棺材里,肉体遭撕成碎块,沦为「土夹肉」,母亲为孩子战死哭泣;但俄国权贵的儿女,却照样在阳光下快乐地「摇着屁股」、「往身上涂防晒霜」,例如俄国国防部长萧依古女婿,将自己的美照放到Instagram与YouTube等社群媒体上。 瓦格纳集团25日发布影像,指俄乌双方在交换囚犯。(路透) 普里格津还说,他收到一段短片,记录一名父亲在战死儿子的棺材旁幽幽地讲,俄国总统普亭给俄军将领颁发勋章,那普亭「能给我儿什么?」 他并警告,除非莫斯科领导高层开始「认真对待这场战争」,否则俄国恐面临类似1917年的革命。 俄国该年陷入第一次世界大战泥淖,军事进展不顺引发政局不稳,接连爆发二月及十月革命,最终导致沙俄被推翻和苏俄创建。 …

珍珠港事变时年仅20 亚利桑纳号101岁幸存者:只剩我了

珍珠港事变时年仅20 亚利桑纳号101岁幸存者:只剩我了 世界新聞網 5/27/2023 101岁老兵康特经历珍珠港事变,是亚利桑纳号战舰上最后幸存的老兵,图为去年11月他在加州家中。(美联社) 1941年12月7日珍珠港事变时,当时年仅20岁的亚利桑纳号战舰水手康特(Lou Conter)不仅逃过一劫,还从燃烧的船舱中救出了不少同袍;但他不愿意被称为英雄,「我认为那些献出生命,永远无法回到家人身旁的人,才是真正的英雄。」 如今高龄101岁的康特,是当年亚利桑纳号上目前唯一在世的幸存者;上个月,另一名幸存者波茨(Ken Potts)以102岁高龄辞世,康特成为那段悲壮历史仅存的目击者。 亚利桑纳号由于弹药库中弹爆炸,损伤严重,沉没在港中,至今残骸仍躺在当年位置,从后来在舰体上方所兴建的「亚利桑纳号纪念馆」俯视水下,依然可以清晰看到战舰的轮廓与砲塔基座。 珍珠港事变中,美国共有2403名军民遇难,光是亚利桑纳号上牺牲的人数就多达1117人,仅334人获救。康特在2021年出版的「康特故事」书中写道,「我们协助将这些受伤的人移到安全地点的时候,他们被灼伤的皮肤常常会掉在我们手上。」 康特经常自忖,他为什么能够幸免于难。他告诉自己,「那时,上帝还不要你走,你还要替这个国家做很多事。」 珍珠港恐怖经历后一个月,康特申请进入飞行学校,每天拚命工作学习12到14小时,以免想起亚利桑纳舰上的死亡与毁灭情景。「不去想它,真的很有帮助。」 1942年11月,康特取得飞行员资格,加入「黑猫」行动,驾驶PBY飞艇,在南太平洋夜袭敌军。他运行任务时,座机于1943年9月和12月两度遭击落,幸好都靠救生艇划到海岸获救。 二战结束,他回到加州,转入后备部队;1950年初,他又投入韩战战场,直到1967年,才以少校官阶从海军退伍;解甲归田后,他在加州经营地产开发,现在仍住在加州。 当年舰上300多名幸存者剩下30人时,他们开始定期聚会缅怀昔日同袍,而人数逐年减少,到13人、5人、两人,「如今剩下我一人了」。 他在亚利桑纳号战舰上服役时,还不认识波茨,数十年后两人变成好友,他每三周会打电话询问舰友近况如何?挂电话时不忘加一句「保重啊。」 他打算今年12月回去夏威夷,单独凭吊;医生劝阻他「这是趟九小时的航程」,但他说,「我还想再去一次。」 Source 华尔街日报:韩提供数十万枚砲弹 经由美运往乌克兰 中央社 | 首尔 5/25/2023 …

俄罗斯在占领区强推护照 意图消灭乌克兰国家认同

俄罗斯在占领区强推护照 意图消灭乌克兰国家认同 中央社 | 基辅 5/27/2023 俄罗斯总统普亭。(美联社) 俄罗斯侵略乌克兰后在占领区强推护照,有专家指出,这是为了证明俄罗斯占领的正当性并加强控制,同时也是为了抹除乌克兰人的身分认同。 法新社报导,43岁的维多利亚(Victoria)逃离俄罗斯在乌克兰的占领区前遭到强迫申请俄罗斯护照,但她表示,自己从来不想要这么做,因为「我是乌克兰公民」。 街上的军人曾警告她要取得护照,否则就无法提交重要文档。她还听说过当局逐户检查,没有俄国文档的民众遭到驱逐出境的故事。 专家指出,莫斯科当局一直不断地强制推行俄国护照,试图证明俄国占领的正当性并加强控制,同时也是为了破坏乌克兰人的身分认同。 维多利亚在乌克兰札波罗热(Zaporizhzhia)告诉法新社:「我绝对不想这样做。」 但当需要登记房屋和汽车等所有权时,她不再抗拒了。莫斯科扶植的当局要求进行房产和汽车交易时须提交俄国文档。 她开始为乌克兰结婚证书和出生证明办理必要的俄文翻译,今年1月逃离乌克兰东部时并未完成相关程序。 她还说:「即使我拿到俄罗斯护照,我依然是乌克兰人。对我而言,什么都不会改变。」 多年来,俄罗斯一直在亲莫斯科分离主义分子所控制的乌克兰东部顿巴斯地区(Donbas)以及俄国并吞的克里米亚(Crimea),对乌克兰人发放护照。 但自从俄罗斯总统普亭(Vladimir Putin)于15个月前侵略乌克兰以来,这项推行护照的行动逐渐变得更加激进。 专家和当地居民告诉法新社,许多日常生活需求,例如领取政府福利、求职或保住工作以及寻求医疗服务,都需要俄国当局发放的证件。 普亭甚至于今年4月签署法令,如果占领区的乌克兰人没有在2024年7月1日之前取得俄罗斯护照,可能遭到驱逐出境。 莫斯科当局去年11月下旬公布数据指出,从普亭去年9月声称并吞乌克兰4个地区的领土以来,已发出8万本护照。 Source 瓦格纳首脑:俄国只见穷人儿战死 权贵孩置身事外享乐 世界新闻网 …

中国特使抵俄罗斯推动俄乌停火 欧洲国家意见不一

中国特使抵俄罗斯推动俄乌停火 欧洲国家意见不一 世界新闻网 5/26/2023 中国欧亚事务特别代表李辉26日抵达「五国行」最终站、俄罗斯首都莫斯科。欧新社 华尔街日报26日独家披露,赴欧洲「五国行」推动北京当局对乌克兰和平计划的中国欧亚事务特别代表李辉传达了明确消息,指美国在欧洲的盟友应该维护他们的自主,并敦促立即停火,让俄罗斯管有现在占领的乌国国土。 此前新闻报导,李辉已先后访问欧盟总部、乌克兰、波兰、法国与德国,26日抵达最终站莫斯科,并会晤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Sergei Lavrov)。根据熟知商谈的西方官员说法,李辉敦促欧洲各国政府把中国视为美国的经济替代方案,并称他们应该迅速采取行动,在俄乌冲突蔓延之前就让其结束。 虽然这些官员表示,现在就否定北京当局的努力还为时过早,但考虑到中俄关系如此密切,他们质疑中方在任何谈判充当诚实调解人的能力。这些官员还说,在俄军撤出乌克兰之前,他们不认为可能实现和平。 中国外交部没有立即回应置评请求。一位跟李辉交谈过的外交官透露,「我们解释,除非俄军撤出,否则冻结冲突不符合国际社会利益」,李辉也被告知「欧洲不可能自美国分裂」,而且欧洲不会撤回对乌克兰的支持。 另一位外交官表示,「他们可能是在测试西方的团结,并试图展现主动」。还有一位人士认为,中国的主要利益似乎是确保俄罗斯不会输掉这场战争跟莫斯科不会使用核武。 Source 瓦格纳首脑:俄国只见穷人儿战死 权贵孩置身事外享乐 世界新闻网 5/25/2023 在瓦格纳集团25日发布的影像中,该集团领袖普里格津站在两具棺材前,一覆盖美国国旗,一覆盖土耳其国旗。(路透) 俄罗斯佣兵组织「瓦格纳集团」领袖普里格津(Yevgeny Prigozhin)表示,俄乌战争凸显俄国社会的不平等,穷人儿子的遗体从前线送回,躺在棺材里,肉体遭撕成碎块,沦为「土夹肉」,母亲为孩子战死哭泣;但俄国权贵的儿女,却照样在阳光下快乐地「摇着屁股」、「往身上涂防晒霜」,例如俄国国防部长萧依古女婿,将自己的美照放到Instagram与YouTube等社群媒体上。 瓦格纳集团25日发布影像,指俄乌双方在交换囚犯。(路透) 普里格津还说,他收到一段短片,记录一名父亲在战死儿子的棺材旁幽幽地讲,俄国总统普亭给俄军将领颁发勋章,那普亭「能给我儿什么?」 他并警告,除非莫斯科领导高层开始「认真对待这场战争」,否则俄国恐面临类似1917年的革命。 俄国该年陷入第一次世界大战泥淖,军事进展不顺引发政局不稳,接连爆发二月及十月革命,最终导致沙俄被推翻和苏俄创建。 瓦格纳集团25日发布影像,指俄乌双方在交换囚犯。(路透) 普里格津认为,如此鸿沟恐像1917年般,以一场革命做收。首先会有士兵们站出来,接着他们所爱的亲人们也会站出来;别以为这些人才几百人,如今已成千上万了,加上死去士兵的亲戚们,预估可能达10万人,这势不可免。 …

弯曲角度超过360度 中国研发「可卷式」太阳能电池

弯曲角度超过360度 中国研发「可卷式」太阳能电池 世界新闻网 5/26/2023 柔性太阳能电池硅片能弯曲半径小于5毫米。(取自央视新闻) 你能想像太阳能电池能薄如纸张任人随意卷起吗?中国研究人员开发了一种边缘圆滑处理技术,其技术研发的柔性单晶硅太阳能电池轻薄如纸,厚度仅60微米,可以让人轻易地弯曲、折叠。此项技术的研究论文,已于24日在国际学术期刊《自然》(Nature)发表。 上观新闻报导指,柔性单晶硅太阳能电池组件成功应用于临近空间飞行器、光伏建筑一体化、车载光伏等领域上面。而单晶硅太阳能电池则是当前开发最快的一种太阳能电池,具有多个优点,如使用寿命长、制备工艺完整以及转化效率高,是光伏(太阳光电系统)市场的主导产品。 中科院上海微系统所副所长狄增峰表示,「目前,单晶硅太阳能电池在光伏市场的占有率达到95%以上」。他称,现阶段,单晶硅太阳能电池主要应用于分布式光伏电站与地面光伏电站,「如果将其做成可以弯曲的柔性太阳能电池,就可以广泛应用于建筑、背包、帐篷、汽车、帆船甚至飞机上」,为房屋、各种便携式电子及通信设备、交通工具等提供轻便的清洁能源。 中国科研人员开发了一种薄如纸张,可弯曲、折叠的太阳能电池。相关研究成果5月24日在线发表于《自然》杂志,并被选为封面文章。(取自科技日报) 央视新闻特别强调,目前,该团队已经可以实现将硅片的厚度减薄为50至60微米。基于此技术生产的柔性单晶硅太阳电池与传统太阳能电池相比,光电转换效率基本上维持不变。 论文共同通信作者刘正新则提到,此次研究通过简单工艺处理实现了柔性单晶硅太阳能电池制造,并在量产线验证了批量生产的可行性,为轻质、柔性单晶硅太阳能电池的发展提供了一条可行的新路线。同时,研究团队开发的大面积柔性光伏组件已经成功应用于临近空间飞行器、建筑光伏一体化和车载光伏等领域。 另,狄增峰补充,柔性太阳电池将极大拓展太阳能光伏的应用场景,将更好地服务国家重大工程和国家「碳达峰碳中和」战略。 Source 解放军「圆边新军帽」亮相 晴雨两用还能伪装 中国新闻组 5/10/2023 央视新闻报导,近日解放军配发的圆边帽已陆续发放,圆边帽曾在特战队等相关单位使用,在实战中作用非常突出,宽大的圆边在沙漠可以遮阳,在雨林可以挡雨及飞虫。帽身有一圈编织带,插上花草可用来潜伏伪装。 圆边帽轻便透气,无论是长时间潜伏还是敌后轻装渗透都更为方便。 Source 中国专家:国产航舰已具备近海防御与远海护卫能力 5/08/2023 中国山东舰航母编队完成远海战备训练返回母港,有中国军事问题专家指出,这说明国产航母已具备近海防御与远海护卫能力。 据中国央视军事报道,军事专家曹卫东受访时说,航母出去不是单打独斗,而是编队出动,无论是防空反导还是争夺海上制海权,都比几艘驱逐舰组成的编队能力要大得多。 他认为,山东舰航舰编队出岛链进行远海训练,符合中国当前的海军战略,即近海防御与远海护卫,航舰编队很显然是执行远海护卫任务。山东舰航母编队完成远海训练,说明中国国产航母已具备近海防御与远海护卫能力。 …

中国东航C919型客机周日首飞商业航班

中国东航C919型客机周日首飞商业航班 5/26/2023 中国东方航空公司引进的中国国产窄体飞机C919型客机将于星期天(5月28日)首飞商业航班。 据澎湃新闻报道,飞常准APP数据显示,东航首架C919客机预计于星期天北京时间上午10时45分从上海虹桥国际机场起飞,于下午1时10分飞抵北京首都机场,航班号为MU9191。 C919型客机由中国商用飞机公司(COMAC)制造,是中国自2008年启动“大飞机”研制以来,首款按照最新国际适航标准研制、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干线民用飞机,座级158至168座,航程4075至5555公里。 东航与中国商飞公司在2021年3月正式签署C919大型客机购机合同,成为国产大飞机C919的全球首家启动用户。根据协议,东航首批将引进五架C919飞机,去年12月9日接收了首架交付的C919飞机。 东航星期四(5月25日)在业绩说明会上宣布,首架C919飞机已于去年底交付公司,预计将于近期投入实际运营。C919将以上海为主要基地商业运营。 Source 解放军「圆边新军帽」亮相 晴雨两用还能伪装 中国新闻组 5/10/2023 央视新闻报导,近日解放军配发的圆边帽已陆续发放,圆边帽曾在特战队等相关单位使用,在实战中作用非常突出,宽大的圆边在沙漠可以遮阳,在雨林可以挡雨及飞虫。帽身有一圈编织带,插上花草可用来潜伏伪装。 圆边帽轻便透气,无论是长时间潜伏还是敌后轻装渗透都更为方便。 Source 中国专家:国产航舰已具备近海防御与远海护卫能力 5/08/2023 中国山东舰航母编队完成远海战备训练返回母港,有中国军事问题专家指出,这说明国产航母已具备近海防御与远海护卫能力。 据中国央视军事报道,军事专家曹卫东受访时说,航母出去不是单打独斗,而是编队出动,无论是防空反导还是争夺海上制海权,都比几艘驱逐舰组成的编队能力要大得多。 他认为,山东舰航舰编队出岛链进行远海训练,符合中国当前的海军战略,即近海防御与远海护卫,航舰编队很显然是执行远海护卫任务。山东舰航母编队完成远海训练,说明中国国产航母已具备近海防御与远海护卫能力。 “央视军事”5月6日在官微发布消息称,山东舰航母编队赴台岛以东海空域开展远海战备训练,演练历时近月,近日返回母港。 报道还称,此次训练,山东舰航母编队首次成体系、成规模远赴西太平洋海域,参加了环台岛战备警巡和“联合利剑”演习,同步开展战斗值班、课题演练、飞行训练,并在岛链外与多军兵种开展联合演练。 路透社5月5日就中国航母实力发表深度解析报道说,中美若因台湾问题发生冲突,中国大陆航母在冲突中能发挥的作用值得怀疑,目前更像是一件宣传品。 报道引述多名军事和国防分析人士指出,中国海军的航空母舰目前只能展示尚未完全掌握的能力,而要在远离中国海岸的地区发挥实质性威胁,可能还需要十多年的时间。 Sourc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