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人口去年减104万 为历来最大降幅 文 / 李月霞 01/29/2022 (早报讯)俄罗斯全国人口在2021年大幅减少了104万。这是自上世纪90年代苏联解体以来的历史性跌幅。 俄罗斯原本就存在出生率长期偏低、国民寿命缩短等连串不利人口增长的因素,冠状病毒疫情令问题加剧。俄罗斯统计局(Rosstat)周五(1月28日)公布最新数字显示,自报告首起冠病确诊病例以来,已累计66万多人死亡。 法新社报道,与去年相比,新数据继续呈下降趋势,当时俄罗斯人口减少了50万以上。 统计局每个月发布的冠病死者数目远远高于另一个负责发布疫情数据的政府网站的数目。这些政府网站的数据仅纳入尸检后确定冠病为主要死因的患者数目,所报告的数目为32万9443人因冠病身亡。 俄罗斯的出生率一直下降,因为现时处于适婚及生育年龄的人,都是在上世纪90年代出生的,他们大多数都因为苏联解体后经济前景不明朗,不敢生孩子。 俄罗斯平均每名妇女诞下1.5个子女,远远低于一个社会更新人口所需的2.1。 Source 疫情影响 美国今年人口仅成长0.1% 创下新低纪录 世界新闻网 12/21/2021 美国的人口今年仅成长0.1%,是历来最低,显示了疫情的影响力。 华尔街日报引述普查局21日发布的数据报导,在截至7月1日的1年里,美国人口增加39.3万到3.319亿人。其中包括出生比死亡多14.8万人,其他增加24.5万人,出生超过死亡的成长人数首见低于海外净迁入。 新冠疫情是全美第三大死因,但人口成长在疫前已放缓,即使过去10年间,一年仍平均增逾200万人,例如2016年成长230万人。 出生率自2007-2009年经济衰退以来稳步下滑。死亡率走高,尤其是在鸦片类药物泛滥问题严重的州。近几年又因为川普政府订定的政策致使移民减少。 新罕布夏大学教授Kenneth Johnson说:「新冠肺炎使困难情势恶化。」 In our …
Category: Russia
美官员:俄已将血浆调往前线 备战关键指针 世界新闻网 01/29/2022 3名美国官员告诉路透,俄罗斯在乌克兰边境附近的军事储备,已扩大到血浆和医材等,以利未来治疗伤兵,这是俄国备战的关键指针。 美国现任和前任官员表示,判定莫斯科是否准备开战,血浆是一项具体的关键指针。 The Russian foreign minister says his country does not want war, but will not allow its interests to be …
淡化俄侵略威胁 乌总统热线拜登 怨美制造恐慌 世界新闻网 01/29/2022 乌克兰总统泽伦斯基(Volodymyr Zelenskyy)28日公开淡化俄罗斯即将侵略的威胁,他的谈话加深乌国政府与美国官员评估的差异,他抱怨美国一再警告造成社经恐慌,美国需要稳定乌国经济;乌国安全理事会主席达尼洛夫(Oleksii Danilov)表示,美国与其盟友应提供可供乌国可自卫的武器,不然就保持沉默。 ‘Protect your body from viruses, your brain from lies, your heart from panic,’ said Ukrainian President Volodymyr …
释出最强烈和解信号 俄表明愿就美安全建议解决乌克兰危机 来自 / 联合早报 01/28/2022 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周五在接受俄罗斯电台采访时说:“如果这取决于俄罗斯,就不会有战争……但我们也不会允许本身利益被粗暴地践踏,被忽视。” (华盛顿/莫斯科综合电)俄罗斯表明,它不希望发生战争,愿意就美国针对乌克兰危机所提的安全建议进行接触。这是迄今俄方最强烈的和解信号。此前,美国和德国警告俄罗斯,其侵略行动会致连接俄德的天然气管道北溪-2号不会启动。 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周五在接受俄罗斯电台采访时说:“如果这取决于俄罗斯,就不会有战争……但我们也不会允许本身利益被粗暴地践踏,被忽视。” 他说,俄方已经收到美国和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有关安全保障条约草案的回复,正准备回应。拉夫罗夫说,美国和北约周三提交的回应至少有“一些内容”,还说美国的反建议好过北约的。 虽然这些回应都没公开,但两方面都表示愿意与莫斯科就军备控制和建立信任措施进行接触。他们排除接受其他要求(包括绝不允许乌克兰加入北约)的可能性。 拉夫罗夫称,预计未来几周将再与美国国务卿布林肯会面。 他强调,正如俄罗斯总统普京之前所说,如果无法达成协议,俄罗斯将根据军事专家的建议来应对。 克里姆林宫周五的声明说,普京同法国总统马克龙通电话时指出,美国和北约的回应并未解决莫斯科关切的主要问题。 此前,德国外长贝尔伯克周四向国会说,德国政府正与盟友合作制定一套涵盖连接北溪2号(Nord Stream 2)项目的“强有力制裁措施”。在美国,华府高官有信心,只要俄罗斯侵略乌克兰,德国将不会启动这个数十亿美元的天然气管道。该管道已在去年9月完工,但仍须经过测试和监管机构核准才能投入运作。 美国国务院负责政治事务的副国务卿努兰说:“如果俄国侵略乌克兰,北溪2号将不会运作。”白宫也宣布,德国新任总理朔尔茨将在2月7日访问白宫,与总统拜登讨论乌克兰危机。 针对北溪2号会否启动的问题,欧洲联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周四接受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采访说:“我要清楚表明:没有什么是不可能的。” 美促中国利用对俄影响力 协助化解乌克兰危机 她表示,欧盟委员会将会在金融、经济及科技领域拟定对俄制裁的内容。欧盟是俄罗斯最大的贸易伙伴,俄罗斯的外来直接投资中,四分之三来自欧盟。冯德莱恩说:“这些数据说明,我们占有优势,俄一旦入侵,将会非常痛苦。” 美国总统拜登周四与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通电话,誓言美国和盟友及伙伴国家会合力维护乌克兰领土主权完整。 美国周四也敦促中国利用其对俄罗斯的影响力,协助化解乌克兰危机,努兰说:“一旦乌克兰爆发冲突,对中国也没好处。” 但政策专家怀疑北京会否在这场对峙中支持华盛顿。华盛顿智库德国马歇尔基金会专家葛来仪认为,如果美国及盟友试图让俄罗斯付出代价,中国可能会阻挠。葛来仪说:“在乌克兰问题上,美国不太可能获得中国的支持。北京不会赞同使用武力,但支持俄罗斯对北约的看法。” Source …
中俄将签协定合建月球科研站 分析:联手在航天领域与美国竞争 来自 / 联合早报 01/28/2022 中国国家航天局副局长吴艳华形容这个月球科研站就像一个小城镇一样,有能源系统、通信导航系统、远程运输系统、天地往返系统、地面支持系统等。 (北京综合讯)中国国家航天局官员昨天透露,中国正与俄罗斯共同发起国际月球科研站计划,双方已基本达成共识,今年有望签署协定。国际月球科研站预计将于2035年进入使用阶段。 综合央视新闻、新华社与彭博社的报道,中国国家航天局副局长吴艳华昨日在《2021中国的航天》白皮书发布会上,透露上述消息。 吴艳华说,“国际月球科研站是2016年提出的一个概念,国际上很多国家也在响应这个概念。总体来说,像地球的南极站、北极站一样,未来倾向于在月球南极建成地面科考设施,在月轨、月表建设科研实验设施,开展多学科、多目标的科研工作。” 他形容这个月球科研站就像一个小城镇一样,有能源系统、通信导航系统、远程运输系统、天地往返系统、地面支持系统等。如果远期有人驻留,还要有生命保障系统,预计2035年会完成建设,之后进入使用阶段。 中俄两国政府去年3月签署了科研站的合作谅解备忘录,4月两国航天机构发布了联合声明,6月双方还向国际社会发表了路线图和国际合作伙伴指南。 吴艳华说,国际月球科研站协定签署后,中俄航天机构将正式向全世界发布合作宣言。 中国已批复建设科研站探月工程四期任务,包括已发射并落在月球背面的“嫦娥四号”,及接下来的“嫦娥六号”“嫦娥七号”和“嫦娥八号”。“嫦娥七号”已和俄罗斯的“luna-26”签订了协议,共同进行探测,2025年前后将完成相关工作。 中俄这一合作被视为两国决定在航天领域联手与美国竞争。根据彭博社,美国“阿尔特弥斯”(Artemis)登月计划下个月将展开一项重要测试。 《2021中国的航天》白皮书提出,中国航天接下来五年将推动空间科学、空间技术、空间应用全面发展,将继续实施月球探测工程、行星探测工程,完成月球极区采样返回,完成火星采样返回、木星系探测等关键技术攻关,论证太阳系边际探测等实施方案。 中国还将继续实施载人航天工程,全面建成并运营中国空间站,深化载人登月方案论证。 太原卫星发射中心去年10月14日成功发射“羲和号”卫星,是中国首颗太阳探测的科学技术实验卫星,标志着中国正式迈入了空间探日的时代。 中国国家航天局对地观测与数据中心主任赵坚表示,“羲和号”登天探日,是继“嫦娥五号”成功实现月球采样返回,“天问一号”成功实现对火星的“绕、落、巡视”探测之后。“在一年的时间之内,我们对太阳系中的地球、行星以及太阳这颗恒星的探测实现了全覆盖。” 白皮书中也特别提到,中国将培育发展太空旅游、太空生物制药、空间碎片清除、空间试验服务等太空经济新业态,提升航天产业规模效益。其他内容包括鼓励引导商业航天发展、强化航天工业基础能力、开展航天科普教育和文化建设等。 Source 中国卫星与俄卫星碎片险相撞 01/19/2022 中国国家航天局空间碎片中心19日在其官方微信公众号通报了一起俄罗斯卫星碎片与中国清华科学卫星擦肩而过的事件,两者最近距离仅为14.5米。 据通报,中国国家航天局空间碎片监测与应用中心预警计算发现,在这场“极危险交会事件”发生在1月18日晚上10时49分29秒左右,中国的清华科学卫星与俄罗斯的一块卫星碎片碰撞概率为3.71×10-4,最近距离14.5米,相对速度5.27公里/秒,交会角40.52°。 报道中称,清华科学卫星于2020年8月6日发射入轨,而碎块则是俄罗斯去年11月15日进行反卫星实验产生的解体碎片。该实验估计产生了1600个尺寸大于10厘米的解体碎片,分布在400到1000公里轨道高度的范围内,对该区域运行的航天器都可能产生碰撞风险。 …
2021年07月15日 普京亲笔《论俄罗斯人和乌克兰人的历史统一》 Article by Vladimir Putin “On the Historical Unity of Russians and Ukrainians” 来源 | 克林姆林宫 作者 | 弗拉基米尔·普京 译者 | 康雅琦、吴博晋 导语: 2021年7月12日,克里姆林宫官网刊登俄罗斯总统普京万字署名长文《论俄罗斯人和乌克兰人的历史统一》。 在文章中,普京回顾了俄罗斯与乌克兰在历史上的紧密联系。自古罗斯时代直至二十一世纪,在近两千年的时间中,俄罗斯与乌克兰在经济、文化、宗教等方面有着密切关联。面对近来日益疏远的俄乌关系,普京呼吁两国应重新团结起来,共同抵制西方各国有关地缘政治博弈的怂恿。普京称,只有“只有在与俄罗斯的伙伴关系中,乌克兰才有可能获取真正的主权”。 该文章为俄罗斯与乌克兰之间的历史联系、当代的纠纷缘由以及俄乌未来关系走向给出了详尽的阐述。与此同时,该篇文章由俄罗斯总统亲自执笔,其内容对国际与地区关系研究也提供了洞察与借鉴意义。 (注:乌克兰是古时马洛罗西亚的一部分) …
乌克兰战局“四国演义” 来源:华尔街见闻 01/27/2022 近日,俄罗斯与乌克兰之间剑拔弩张,战事一触即发。 乌克兰的冲突由来已久。 国际上乌克兰是西方和俄罗斯角力的棋子,国家内部亲俄派和亲欧美派矛盾也十分突出。这注定了乌克兰似乎永无宁日。 对这片领土广阔、资源丰富的土地,美国、欧洲、俄罗斯都有着自己的想法。 而乌克兰的想法似乎已经不重要了。 因为靠实力得不到的东西,靠“盟友”也得不到,靠战争更得不到。 01 来自“乌克兰危机”的爱恨情仇 乌克兰位于欧洲东部,东接俄罗斯、南濒黑海,北与白俄罗斯毗邻、西与波兰、斯洛伐克、匈牙利、罗马尼亚和摩尔多瓦诸国相连。乌克兰的地理位置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它可以称得上是俄罗斯“战略收缩的底线”和北约“战略扩张的前沿”。 同时乌克兰内部的民族矛盾也十分突出。乌克兰共有130多个民族,其中乌克兰族占77.8%,主要集中在中西部,俄罗斯族占17.3%,主要集中在东南部。在历史地理背景下,乌克兰西部地区偏西方,东南部地区偏俄罗斯。 1991年苏联解体,乌克兰宣布独立之后,便一直在西方和俄罗斯的角力中摇摆,成为北约和俄罗斯相互牵制的一个棋子。乌克兰国内东西分化也日趋严重。由于为了获得西方援助,亲西方派逐渐掌握政权。 在这样的矛盾中,2014年“乌克兰危机” 爆发了。 2013年底亲俄派总统亚努科维奇为了强化和俄罗斯的关系,中止了与欧盟签署政治和自由贸易协议。乌克兰亲西方派随即在基辅展开反政府示威,抗议活动愈演愈烈并不断升级成民族矛盾。在亲西反对派的压力下,2014年2月亚努科维奇被议会罢免总统职务。然而事情远未因此结束,反而刚刚开始。 随着乌克兰政权的更迭,乌克兰东南部两个地方发生重大事变,一个是克里米亚危机,一个是顿巴斯战争。 克里米亚是一个半岛,在这里由于俄罗斯族占多数,所以更倾向于俄罗斯。由于不满亲西派的镇压,亲俄武装人员占据了克里米亚自治议会和政府大楼。2014年3月克里米亚的乌克兰空军基地宣布效忠亲俄罗斯的克里米亚政府,正式脱离乌克兰的领导。 此时,外部势力也加入了战局,使得克里米亚地区瞬时紧张。 3月4日俄罗斯议会上院联邦委员会通过支持普京对乌克兰动武的决议。俄罗斯天然气工业公司宣布将停止向乌克兰供应优惠天然气。同时,美国宣布援助乌克兰10亿美元,美国海军驱逐舰“特鲁斯顿号”开入黑海,准备与盟国演习,美军也派战机至立陶宛和波兰。当然,俄罗斯也不甘示弱,同一天再度增兵以及200辆军车开入克里米亚。 3月11日,错综复杂的克里米亚局势出现了神进展。克里米亚议会以81票中78票赞同的结果,通过了克里米亚独立宣言。 乌克兰议会立马心急火燎地请求美、英等国保护乌的领土完整。然而6天后,由于96.6%的选民赞成克里米亚加入俄罗斯,克里米亚就此重归俄罗斯怀抱。 事情依然没完,克里米亚的独立在乌克兰引起了连锁反应。 4月7日,乌克兰东南部顿涅茨克州爆发民众集会,部分议员宣布组建“顿涅茨克独立共和国”。5月11日,顿涅茨克州和卢甘斯克州也举行独立的全民公投。结果支持独立的选票分别高达89%和96%。随后,两州宣布成立独立“主权国家”。 …

宾州实验用猕猴趁车祸逃脱 路人帮忙后疑染病 据报已无恙 中央社 | 华盛顿 01/27/2022 宾州一辆货车21日车祸,车上一些送往实验室的猕猴逃脱,事后虽大多寻回,但一名好心帮忙找猴子的妇人却出现咳嗽、眼睛充血等症状,接受抗病毒药物治疗,直呼倒楣。 「纽约时报」报导,宾州州警表示21日一辆加挂拖车的皮卡与另一卡车相撞,导致拖车里送往佛罗里达州一间实验室的100只长尾猕猴有部分逃脱。 长尾猕猴在这次COVID-19疫情之初因疫苗研发而供不应求,部分科学家一度呼吁应比照石油与谷物,长尾猕猴在这次COVID-19疫情之初因疫苗研发而供不应求,部分科学家一度呼吁应比照石油与谷物,创建长尾猕猴的战略储备。 A woman is now experiencing health problems after coming into close contact with lab monkey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