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公安部:去年4.1万名缅北电诈嫌疑人移交中方 早报网 1/09/2024 中国公安部称,去年缅北地方执法部门共向中方移交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嫌疑人4.1万名。 据中国央视新闻报道,记者星期二(1月9日)从中国公安部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2023年,全国查处治安案件数与2022年基本持平,刑事案件立案数比2022年下降4.8%。 中国公安部介绍,2023年公安机关依法打击查处网络谣言等各类涉网违法犯罪活动,侦办相关案件19.2万起。 推进扫黑除恶常态化,打掉涉黑恶犯罪组织1900余个,破获各类刑事案件2.9万起;针对缅北电信网络诈骗犯罪,部署推进边境警务执法合作,连续开展多轮打击行动,缅北相关地方执法部门共向中方移交犯罪嫌疑人4.1万名。 持续开展“昆仑2023”专项行动,破获食品药品安全犯罪案件1.9万起,抓获犯罪嫌疑人2.8万名。深入开展禁毒“清源断流”行动,侦破毒品案件3.9万起,抓获犯罪嫌疑人6.6万名,缴获各类毒品243吨。 部署开展夏季治安打击整治行动,破获刑事案件56.6万起,查处治安案件204.2万起,抓获违法犯罪嫌疑人97.5万名。严打遏制严重暴力犯罪,现行命案破案率保持在99.9%。 中国公安部还组织部署打击地下钱庄犯罪“十大战役”、打击信用卡套现违法犯罪“十省会战”等专项行动,依法严厉打击、密切防范各类经济犯罪活动,共破获经济犯罪案件8.4万起。深入推进“国门利剑”联合行动,侦办各类走私犯罪案件4950余起。侦办破坏生态环境资源犯罪案件5.6万起,其中非法占用农用地案件5400余起。 Source “虚拟绑架”诈骗频发 海外中国留学生如何防范? 侨报网 1/08/2024 远程“洗脑”中国留学生,按“剧本”诱骗其父母钱财……最近一段时间,中国留学生在美国和澳大利亚频遭“虚拟绑架”诈骗,引发留学生群体及民众的广泛关注。鉴于此,多个中国驻外使领馆发布安全提醒,建议海外留学生筑牢反诈“防火墙”。 警方发布的庄凯照片。(图片来源:里弗代尔警局) 诈骗分子用电话“洗脑”涉案学生 北京《法治日报》8日报道, “虚拟绑架”是一种专门针对留学生群体的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是利用留学生与家长相隔万里、沟通不畅,精心设计的一个双向骗局。在这种较新型的电信诈骗中,犯罪分子往往会让留学生在中国的父母陷入一种认识错误,误以为子女在境外遭遇绑架和人身威胁。实际上在境外的子女并未遭遇绑架,而是犯罪分子通过其他手段造成留学生和家人沟通不畅,以这种“两头骗”的方式,利用留学生父母联系不上子女的时间差勒索赎金。 据媒体此前报道,犹他州警方去年12月29日表示,一名来自中国的留学生庄凯(音)疑似在当地被绑架。“绑匪”向他在中国的父母发送了“学生被绑架”的照片并勒索8万美元,该学生父母向“绑匪”支付了赎金。 今年1月1日,中国驻美国使馆发言人表示,在当地警方、中国驻美使馆和中国警方等多方努力下,在犹他州疑似遭绑架的中国留学生已被找到。据当地警方介绍,该名留学生系遭遇了“虚拟绑架”电信诈骗。 不仅在美国,近年来针对中国留学生的“虚拟绑架”类电信诈骗案件在全球多国时有发生。 北京《新京报》报道,中国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发布消息称,近日,中国驻澳大利亚墨尔本总领馆领区一名中国留学生卷入一起典型的“虚拟绑架”诈骗案。 据中国驻墨尔本总领馆发布的案例,诈骗分子通过电话和社交软件远程“洗脑”涉案学生,该生按照诈骗分子编造的“剧本”谎称自己被英国知名大学录取,需要父母尽快筹集4年学费数百万人民币并马上转账。在家长多方查证产生怀疑后,该生又称自己在澳大利亚涉赌,需要父母帮助尽快还钱。同时,该生还在诈骗分子诱骗下,主动离境前往第三国,在诈骗分子指定的酒店住下以逃离澳警方追踪。 在该生离境后,诈骗分子通过该生微信账号直接同其父母沟通,发送其受伤流血虚假照片和贩卖人体器官恐怖图片,威胁家长尽快转账,令家长陷入极度恐慌。最终,该学生在酒店住宿期间,意识到自己被骗,中断与诈骗分子联络后,自行返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