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国务卿季辛吉:促成沙伊复交 中国迈出重要一步

前国务卿季辛吉:促成沙伊复交 中国迈出重要一步 世界新闻网 3/18/2023 美国前国务卿季辛吉就中国促成沙特阿拉伯与伊朗的复交评论表示,这是中东战略格局的重大变化,且「中国迈出了重要一步」,堪比1970年代美国总统尼克森秘访中国。 华盛顿邮报16日以「中国如何预示中东多极化的开始」为题发表评论文章,季辛吉受访表示,这一外交成果与1970年代自己和美国总统尼克森相继访华一事作了对比,称这两段外交进程非常相似。 季辛吉表示,从长远来看,中国以和平缔造者的角色而出现,改变了国际外交的职权范围。他说,中国近年来宣布,它需要成为创建国际秩序的参与者。现在它已经朝这个方向迈出了重要一步。 环球时报引述文章作者伊格内修斯称,「美国不再是这个地区(中东)不可或缺的力量,(不再是)那个唯一强大或灵活到能够促成和平协定的国家。中国也拥有了这种号召力」。 文章最后指出,一个多极化的中东正在出现,以往长期对峙的中东地区正在变成一场「平衡游戏」。正如季辛吉所言,这将是一场有着新规则的新游戏。 环时报导,在中国的斡旋下,沙国和伊朗这对中东地区的宿敌握手言和。本月10日,中沙伊三方签署并发表联合声明,宣布沙伊双方同意恢复外交关系。联合声明一发出,国际社会反响热烈,纷纷对中东地区两个大国实现和解表示欢迎,为中国积极劝和促谈的角色点赞。 Source 中促成沙伊复交 专家:在美主导中东地区取重大胜利 世界新闻网 3/11/2023 断交七年的中东宿敌伊朗和沙特阿拉伯,10日在中国的斡旋下宣布包括同意恢复双方外交关系,两个月内重开双方使馆和代表机构,撼动中东地区的地缘政治。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外办主任王毅说,沙伊北京对话取得重要成果,宣布恢复两国外交关系。这是对话的胜利、和平的胜利,为当前动荡不安的世界提供了重大利好消息,传递了明确信号。 王毅意有所指地表示:「中东是中东人民的中东,中东地区的命运应该掌握在中东各国人民手中。相信中东各国将进一步弘扬独立自主精神」。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去年12月访沙,从那时起有了斡旋两国复交的想法。沙伊两国代表在北京历经四天辟室密商后宣布达成协议。白宫国安会发言人柯比表示:「沙国全程都有知会美国会谈进度」。 华尔街日报分析,这项协议显示北京在美国长期主导的中东地区影响力大幅提升,且可能让美国和以色列在伊朗扩大核武计划之际,难以强化区域联盟对抗德黑兰当局。美国一直试图促成沙国和以色列间的和平协议,现在前景不明。 中国近年来与伊朗和沙国创建更亲近的经济关系,这两国对中国而言都是重要原油供应国。但中国是首度这么直接介入中东政治。 曾任美国驻沙国大使,也是两岸关系专家的傅立民表示,北京能够促成宿敌沙伊大和解,一大启示就是证明当初看轻中国调停俄乌冲突和平方案的人错了。 国际危机组织资深波斯湾分析师安娜.雅各表示,这个突破对中东地区而言是好消息。她说,伊朗和沙国间的协议表明中国以新的方式加强在中东地区扮演的角色,特别是斡旋,「对中国而言,这是重大胜利」。 英国智库「皇家联合三军研究所」副研究员史蒂芬斯也同意这项说法。他说,「这对中东地区本身而言是重大时刻,该地区两大强权都承认北京当局作为中东地区重要仲裁者的影响力」。 史蒂芬斯表示,「现在,这不意味美国正在失去影响力」,美国在中东地区的军事足迹仍大于中国,且美国与以色列的关系仍比中国和以色列的深厚。他说:「众所周知,没有人在挑战美国的力量和他们可以做的事,他们挑战的是美国的主导地位,美国长期以来是区域不可或缺的强权,现在中国也是。」 …

解释为何与中国建交 洪都拉斯外长:是全球趋势

解释为何与中国建交 洪都拉斯外长:是全球趋势 世界新闻网 3/16/2023 洪都拉斯外交部长雷依纳(Eduardo Reina)当地时间15日表示,总统卡斯楚(Xiomara Castro)决定与中国建交,是促进洪都拉斯与世界主要大国的经贸关系。「政府的计划中提到了这个意图,我们迟迟没有加入全球趋势,我们正寻求更多的投资与贸易,几乎所有国家都与中国有联系。」 洪都拉斯先驱报、路透等报导,雷依纳接受洪都拉斯电视节目「Frente a Frente」采访,详细介绍了洪都拉斯为何寻求与中国建交。 「我们需要投资,我们需要合作。」雷依纳指出,洪都拉斯寻求与中国正式建交是出于「实用主义」,而非「意识形态」。 当地时间3月14日,卡斯楚在个人推特上发文透露,她已指示雷依纳处理与中国正式创建外交关系的相关事宜。 卡斯楚出身洪都拉斯左翼政党「自由和重建党」,当选总统前就表示将与台湾断交,并与中国创建外交关系。表态也受到美国政府「关切」。 去年11月,美国务院不具名高官在一次电话记者会上表示,美国务院西半球事务助卿尼科尔斯(Brian Nichols)率团访问洪都拉斯,向宏国两名总统候选人说明宏国与台湾关系重要性,称美国希望洪都拉斯保持现状,并警告中美洲国家注意中方做法给该地区带来的「风险」。 雷依纳在节目中还表示,「我们不是在寻求与美国决裂。恰恰相反,我们正在为一个主权国家寻求最大的利益,使它能够从与中国、美国、巴西、古巴、委内瑞拉、墨西哥的关系中获益……在一种互相支持、有尊严和独立自主的关系中。」 雷依纳指出「……这个世界应该是多极的、多边的。因此,我们必须和世界上最大的国家合作,这是最合乎逻辑的事。」 新华社报导,中宏尚无外交关系。根据据中国海关统计,2022年中宏贸易额为15.89亿美元,其中中方出口额15.6亿美元,进口2,923.9万美元,年减1.6%、1.3%和14.3%。 自2021年12月10日中美洲国家尼加拉瓜和台湾断交后,目前台湾仅剩14个邦交国,除了洪都拉斯之外,分别为中美洲的伯利兹、危地马拉;加勒比海的海地、圣基茨和尼维斯、圣卢西亚、圣文森特和格林纳丁斯,和太平洋的马绍尔群岛、瑙鲁、帕劳、图瓦卢,以及南美洲的巴拉圭、非洲的斯威士兰、欧洲的梵蒂冈。 路透报导,台湾的另一个邦交国巴拉圭,将于今年4月举行总统大选,届时若反对派胜选,台湾可能会再失去一个拉美盟友。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15日表示,同中国建交是顺应历史发展大势和时代进步潮流的正确选择。中方愿在一个中国原则基础上,同包括洪都拉斯在内的世界各国发展友好合作关系。 Source 中促成沙伊复交 专家:在美主导中东地区取重大胜利 世界新闻网 …

抢中东话语权 中国、伊朗、俄罗斯在阿曼湾联合军演

抢中东话语权 中国、伊朗、俄罗斯在阿曼湾联合军演 中国新闻组 3/16/2023 中国持续增强在中东地区的话语权,继日前促成伊朗、沙特阿拉伯恢复外交关系后,中国国防部发布,3月15日至19日,中国、伊朗、俄罗斯等国海军将在阿曼湾举行「安全纽带—2023」海上联合军事演习。此外,阿拉伯官员私下透露,是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亲自斡旋促成两国协定。 国防部指出,据中、伊、俄等国军队共识,3月15日至19日,中、伊、俄等国海军将在阿曼湾举行「安全纽带—2023」海上联合军事演习。 通报称,「安全纽带—2023」海上联演由2019年、2022年先后两次举行的中伊俄海上联演发展而来,中方派出南宁号导弹驱逐舰参演,主要参加空中搜索、海上救援、海上分列式等科目演练。 国防部表示,此次演习有助于深化参演国海军务实合作,进一步展示共同维护海上安全、积极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的意愿与能力,为地区和平稳定注入正能量。 值得注意的是,在更靠近中国的南海,美国与菲律宾14日才刚宣布,将于4月在此进行大规模的联合军事演习,双方将有1万7600人员参加,其中有约1万2000人来自美国;法广网报导引述菲律宾军方指称,这次演习被命名为Balikatan,菲律宾语意为并肩作战,订于4月11日至28日举行,包括首次在南海的实弹射击,是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联合军事演习。澳洲也预计参加,剑指对抗中国扩增的区域影响力。 据法媒报导,一位匿名阿拉伯官员15日详细描述阿拉伯和伊朗之间的关键协议是如何达成的,「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表示,他希望中国能够成为阿拉伯和伊朗之间的桥梁,王储殿下对此表示欢迎」。 这位官员也补充,利雅德认为北京处于一个「独特」的位置,可以在海湾地区发挥无可比拟的影响力,「特别是对于伊朗来说,就其国际合作伙伴而言,中国是数一数二的。因此(中国)在这方面的杠杆作用很重要,因为找不到同等重要的替代者」。 Source 中促成沙伊复交 专家:在美主导中东地区取重大胜利 世界新闻网 3/11/2023 断交七年的中东宿敌伊朗和沙特阿拉伯,10日在中国的斡旋下宣布包括同意恢复双方外交关系,两个月内重开双方使馆和代表机构,撼动中东地区的地缘政治。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外办主任王毅说,沙伊北京对话取得重要成果,宣布恢复两国外交关系。这是对话的胜利、和平的胜利,为当前动荡不安的世界提供了重大利好消息,传递了明确信号。 王毅意有所指地表示:「中东是中东人民的中东,中东地区的命运应该掌握在中东各国人民手中。相信中东各国将进一步弘扬独立自主精神」。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去年12月访沙,从那时起有了斡旋两国复交的想法。沙伊两国代表在北京历经四天辟室密商后宣布达成协议。白宫国安会发言人柯比表示:「沙国全程都有知会美国会谈进度」。 华尔街日报分析,这项协议显示北京在美国长期主导的中东地区影响力大幅提升,且可能让美国和以色列在伊朗扩大核武计划之际,难以强化区域联盟对抗德黑兰当局。美国一直试图促成沙国和以色列间的和平协议,现在前景不明。 中国近年来与伊朗和沙国创建更亲近的经济关系,这两国对中国而言都是重要原油供应国。但中国是首度这么直接介入中东政治。 曾任美国驻沙国大使,也是两岸关系专家的傅立民表示,北京能够促成宿敌沙伊大和解,一大启示就是证明当初看轻中国调停俄乌冲突和平方案的人错了。 国际危机组织资深波斯湾分析师安娜.雅各表示,这个突破对中东地区而言是好消息。她说,伊朗和沙国间的协议表明中国以新的方式加强在中东地区扮演的角色,特别是斡旋,「对中国而言,这是重大胜利」。 英国智库「皇家联合三军研究所」副研究员史蒂芬斯也同意这项说法。他说,「这对中东地区本身而言是重大时刻,该地区两大强权都承认北京当局作为中东地区重要仲裁者的影响力」。 …

俄称黑海谷物出口倡议续签60天 乌克兰坚持需续120天

俄称黑海谷物出口倡议续签60天 乌克兰坚持需续120天 3/14/2023 (早报讯)俄罗斯说,黑海谷物出口倡议已延长60天,但乌克兰表明,将坚持延长120天。 路透社报道,自俄罗斯和乌克兰去年7月22日在土耳其签署联合国支持的黑海谷物出口倡议以来,数百万吨粮食和其他食品已从乌克兰港口出口。 俄罗斯副外长韦尔希宁星期一(3月13日)提议允许续签协议,但续签期限为上次的一半。 塔斯社星期二(14日)引述俄罗斯外交部副部长格鲁什科的话说:“的确,这项协议已被延长,已商定延长60天。”目前还不清楚如何能将交易延长至之前续约的一半。 联合国人道主义办公室发言人说,联合国将与黑海谷物协议各方继续就延长协议进行非正式对话。联合国主管人道主义事务的副秘书长格里菲思和高级贸易官员格林斯潘星期一在日内瓦与韦尔希宁会面。 乌克兰政府一位高级官员告诉路透社,乌克兰将坚持之前达成的协议条款。这名不愿具名的官员说:“我们将严格遵守协议。” Source 中促成沙伊复交 专家:在美主导中东地区取重大胜利 世界新闻网 3/11/2023 断交七年的中东宿敌伊朗和沙特阿拉伯,10日在中国的斡旋下宣布包括同意恢复双方外交关系,两个月内重开双方使馆和代表机构,撼动中东地区的地缘政治。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外办主任王毅说,沙伊北京对话取得重要成果,宣布恢复两国外交关系。这是对话的胜利、和平的胜利,为当前动荡不安的世界提供了重大利好消息,传递了明确信号。 王毅意有所指地表示:「中东是中东人民的中东,中东地区的命运应该掌握在中东各国人民手中。相信中东各国将进一步弘扬独立自主精神」。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去年12月访沙,从那时起有了斡旋两国复交的想法。沙伊两国代表在北京历经四天辟室密商后宣布达成协议。白宫国安会发言人柯比表示:「沙国全程都有知会美国会谈进度」。 华尔街日报分析,这项协议显示北京在美国长期主导的中东地区影响力大幅提升,且可能让美国和以色列在伊朗扩大核武计划之际,难以强化区域联盟对抗德黑兰当局。美国一直试图促成沙国和以色列间的和平协议,现在前景不明。 中国近年来与伊朗和沙国创建更亲近的经济关系,这两国对中国而言都是重要原油供应国。但中国是首度这么直接介入中东政治。 曾任美国驻沙国大使,也是两岸关系专家的傅立民表示,北京能够促成宿敌沙伊大和解,一大启示就是证明当初看轻中国调停俄乌冲突和平方案的人错了。 国际危机组织资深波斯湾分析师安娜.雅各表示,这个突破对中东地区而言是好消息。她说,伊朗和沙国间的协议表明中国以新的方式加强在中东地区扮演的角色,特别是斡旋,「对中国而言,这是重大胜利」。 英国智库「皇家联合三军研究所」副研究员史蒂芬斯也同意这项说法。他说,「这对中东地区本身而言是重大时刻,该地区两大强权都承认北京当局作为中东地区重要仲裁者的影响力」。 史蒂芬斯表示,「现在,这不意味美国正在失去影响力」,美国在中东地区的军事足迹仍大于中国,且美国与以色列的关系仍比中国和以色列的深厚。他说:「众所周知,没有人在挑战美国的力量和他们可以做的事,他们挑战的是美国的主导地位,美国长期以来是区域不可或缺的强权,现在中国也是。」 Source …

传习近平下周会普亭后 拟与泽伦斯基视频对谈

传习近平下周会普亭后 拟与泽伦斯基视频对谈 中央社 | 新加坡 3/13/2023 根据熟悉内情的消息人士,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计划与乌克兰总统泽伦斯基进行俄罗斯全面入侵乌克兰以后的首次对谈,可能会是在习近平下周访问莫斯科与俄国总统普亭会面之后。 「华尔街日报」(The Wall Street Journal)独家报导,其中一些消息人士说,习近平分别跟普亭(Vladimir Putin)与泽伦斯基(Volodymyr Zelenskyy)会谈,反映出北京努力在斡旋结束俄乌战争一事上,扮演更积极的角色。预期习近平会以视频方式与泽伦斯基会谈。 根据消息人士,习近平也考虑趁着出访俄罗斯之际,访问其他欧洲国家,不过他的全部行程尚未确定。 华尔街日报指出,若习近平真的与泽伦斯基直接对话,将代表北京在劝和俄乌方面迈出重大一步,欧洲迄今仍以怀疑态度看待北京的和平方案。 在中国上周出人意料促成沙特阿拉伯与伊朗复交后,劝和俄乌也将提升北京作为全球权力掮客的资格。 路透社稍早报导,习近平最快下周可能就会访问莫斯科。华尔街日报2月曾报导,习近平准备在未来几个月内造访莫斯科。 这也会是习近平获得空前第3任国家主席任期之后首次出访;值此之际,这位69岁领导人正试图改善自己作为全球政治家的地位,并顺利因应中国与美国及其盟邦之间日益升高的竞争局面。 中国外交部并未立即回应置评请求。 华尔街日报分析,俄乌战争已令北京陷于不利的处境,以致北京积极促使俄乌停止冲突。由于中国与俄罗斯缔结「无上限」的伙伴关系,习近平自己也与普亭关系紧密;另一方面,美国及其盟邦却是对中国的不信任感与紧张程度与日俱增。在此情况下,迫使习近平在两者之间求取平衡。 中国外交部2月发布「关于政治解决乌克兰危机的中国立场」。这份文档共有12项,包含停火止战、启动和谈、保护平民和战俘、核武器用不得和战争打不得等,被视为中国版「乌克兰和平计划」。 Source 中国促成沙伊复交后 马尔代夫跟进与伊朗复交 世界新闻网 …

中国促成沙伊复交后 马尔代夫跟进与伊朗复交

中国促成沙伊复交后 马尔代夫跟进与伊朗复交 世界新闻网 3/13/2023 中国促成沙特(沙特阿拉伯)与伊朗和解复交效应正在显现,马尔代夫政府10日宣布,鉴于沙特在七年后与伊朗和解,马尔代夫决定恢复与伊朗的外交关系。 参考消息引述据马尔代夫「这一期」新闻网3月11日报导,马尔代夫政府决定恢复与伊朗的外交关系。报导称,在中国牵头的谈判后,沙特和伊朗恢复了外交关系。两国重申尊重各国主权、不干涉别国内政的政策。 报导说,马尔代夫外交部10日发表声明,对沙特、伊朗和中国发表的三方联合声明表示欢迎。 沙特和伊朗达成的协议还规定,两国将重开使领馆。 报导提到,2016年5月17日,在前总统阿卜杜拉.亚明执政期间,马尔代夫与伊朗断绝外交关系,理由是其破坏中东和平与稳定。当年1月,沙特断绝了与伊朗的关系。 2017年6月5日,在沙特决定与卡塔尔断交后,马尔代夫政府断绝了与卡塔尔的关系。然而,2021年1月6日,现政府与卡塔尔重新创建关系。‘ 报导称,与国际社会恢复关系是马尔代夫总统易卜拉欣.穆罕默德.萨利赫竞选时最重要的承诺之一。 Source 中促成沙伊复交 专家:在美主导中东地区取重大胜利 世界新闻网 3/11/2023 断交七年的中东宿敌伊朗和沙特阿拉伯,10日在中国的斡旋下宣布包括同意恢复双方外交关系,两个月内重开双方使馆和代表机构,撼动中东地区的地缘政治。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外办主任王毅说,沙伊北京对话取得重要成果,宣布恢复两国外交关系。这是对话的胜利、和平的胜利,为当前动荡不安的世界提供了重大利好消息,传递了明确信号。 王毅意有所指地表示:「中东是中东人民的中东,中东地区的命运应该掌握在中东各国人民手中。相信中东各国将进一步弘扬独立自主精神」。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去年12月访沙,从那时起有了斡旋两国复交的想法。沙伊两国代表在北京历经四天辟室密商后宣布达成协议。白宫国安会发言人柯比表示:「沙国全程都有知会美国会谈进度」。 华尔街日报分析,这项协议显示北京在美国长期主导的中东地区影响力大幅提升,且可能让美国和以色列在伊朗扩大核武计划之际,难以强化区域联盟对抗德黑兰当局。美国一直试图促成沙国和以色列间的和平协议,现在前景不明。 中国近年来与伊朗和沙国创建更亲近的经济关系,这两国对中国而言都是重要原油供应国。但中国是首度这么直接介入中东政治。 曾任美国驻沙国大使,也是两岸关系专家的傅立民表示,北京能够促成宿敌沙伊大和解,一大启示就是证明当初看轻中国调停俄乌冲突和平方案的人错了。 国际危机组织资深波斯湾分析师安娜.雅各表示,这个突破对中东地区而言是好消息。她说,伊朗和沙国间的协议表明中国以新的方式加强在中东地区扮演的角色,特别是斡旋,「对中国而言,这是重大胜利」。 英国智库「皇家联合三军研究所」副研究员史蒂芬斯也同意这项说法。他说,「这对中东地区本身而言是重大时刻,该地区两大强权都承认北京当局作为中东地区重要仲裁者的影响力」。 …

北京下一步或斡旋以巴 「中医可解西医难题」

北京下一步或斡旋以巴 「中医可解西医难题」 世界新闻网 3/12/2023 在中国全国两会召开之际,北京外交高层一连五天斡旋沙特阿拉伯、伊朗的「北京对话」,成功促成两国复交,引发国际极大关注。中国学者预测,下一步北京或将在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推动外交斡旋。 中国外交部于10日习近平连任中国国家主席当天深夜宣布上述外交突破,旋即受到中国涉外学者的热议。 复旦大学中东研究中心主任孙德刚分析指,北京一直在中东劝和促谈,除沙国与伊朗外,北京接下来可能会在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推动外交斡旋工作,「巴以两国和沙伊两国的共同点是,矛盾双方都认为中国是个可靠的、值得信赖的伙伴」。 上海外国语大学中东研究所教授丁隆则指出,这是中共总书记习近平的「全球安全倡议」一次成功实践。 他透露过去几年,北京奔走于沙伊和中东多个冲突方之间,先后多次提出海湾安全框架和解决巴以冲突倡议。「沙伊两国最终修成正果,说明中方提出的和平、安全理念,具有很强的现实可操作性」。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事务研究所所长王义桅认为,这证明了「西医」解决不了的问题「中医」可以解决。此次两大中东国家能够握手言和,或为未来解决诸多中东问题打开新局面。他认为,以前美国顶多只能做到让中东国家不再这么敌视以色列,但都是以美国军事输出、卖武器、对外援助等「大棒加胡萝卜」起的作用,并没有真正实现和平。 复旦大学中东研究中心研究员邹志强则分析,沙国和伊朗的正式和解无疑将对地区局势产生重大影响,带动伊朗与其他中东国家关系的改善,推动地区国际关系的整体缓和,对于解决也门等其他地区热点问题具有积极意义。 不过他也表示,此举对美国、以色列构建反伊朗联盟的努力构成新打击,以色列可能也会采取新的对冲性外交行动。 Source 中促成沙伊复交 专家:在美主导中东地区取重大胜利 世界新闻网 3/11/2023 断交七年的中东宿敌伊朗和沙特阿拉伯,10日在中国的斡旋下宣布包括同意恢复双方外交关系,两个月内重开双方使馆和代表机构,撼动中东地区的地缘政治。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外办主任王毅说,沙伊北京对话取得重要成果,宣布恢复两国外交关系。这是对话的胜利、和平的胜利,为当前动荡不安的世界提供了重大利好消息,传递了明确信号。 王毅意有所指地表示:「中东是中东人民的中东,中东地区的命运应该掌握在中东各国人民手中。相信中东各国将进一步弘扬独立自主精神」。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去年12月访沙,从那时起有了斡旋两国复交的想法。沙伊两国代表在北京历经四天辟室密商后宣布达成协议。白宫国安会发言人柯比表示:「沙国全程都有知会美国会谈进度」。 华尔街日报分析,这项协议显示北京在美国长期主导的中东地区影响力大幅提升,且可能让美国和以色列在伊朗扩大核武计划之际,难以强化区域联盟对抗德黑兰当局。美国一直试图促成沙国和以色列间的和平协议,现在前景不明。 中国近年来与伊朗和沙国创建更亲近的经济关系,这两国对中国而言都是重要原油供应国。但中国是首度这么直接介入中东政治。 曾任美国驻沙国大使,也是两岸关系专家的傅立民表示,北京能够促成宿敌沙伊大和解,一大启示就是证明当初看轻中国调停俄乌冲突和平方案的人错了。 国际危机组织资深波斯湾分析师安娜.雅各表示,这个突破对中东地区而言是好消息。她说,伊朗和沙国间的协议表明中国以新的方式加强在中东地区扮演的角色,特别是斡旋,「对中国而言,这是重大胜利」。 …

促沙伊复交 习近平要重塑世界新秩序 力拚取代美国

促沙伊复交 习近平要重塑世界新秩序 力拚取代美国 世界新闻网 3/11/2023 美国等西方国家一直认为,中国想要重塑全球秩序以维护自身利益及实现自身价值观。而中国成功斡旋沙特阿拉伯与伊朗这个宿敌恢复外交关系,佐证了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不仅在这方面的信心,还要在与美国不断升级的竞争中,将自己提升为全球政治家的形象。 「纽约时报」报导,通过斡旋沙、伊复交的成功,为海湾地区创造和平氛围,赢得全球普遍的赞誉,习近平是抓住美国在这个地区影响力下降的机会,展示中国了极有可能取代美国主导世界新秩序。这也是中共中央外事办主任王毅将成功归功于习近平的领导,称展示了大国气度。 华府智库史汀生研究中心中国项目主任孙韵在评论这次被视为中国外交胜利时指出,这是一场关于国际秩序未来的叙事之战,「中国现在可以说,世界陷入混乱是因为美国的领导失败了」。 有分析认为,中国试图重塑国际秩序的想法,早在习近平之前就已存在。但史丹福大学胡佛研究所前高级研究员易明(Elizabeth Economy)认为,习近平对于推动实现这个野心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因为他不仅有推动发展实现这个野心的能力,而且是首位明确表达出这样一种愿景的中国领袖。 习近平的愿景是从华盛顿手中夺过主导权,支持多边主义及实行互不干涉。中国认为不应藉批评侵犯人权来干涉其他国家内政。沙、伊复交协议,正是反映及切合这个愿景。 上海复旦大学国际关系学院院长吴心伯指出,「美国(对沙、伊)支持一方而打压另一方,但中国则希望让双方靠得更近,这是完全不同的模式」。 中国外交部上月发布「全球安全倡议」,正好阐释了习近平为重塑全球新秩序的思路及举措。 尽管外界当时主要关注其中支持通过「对话谈判政治」解决乌克兰危机等热点问题,但分析人士指出,这个倡议实质上是通过取代华盛顿作为世界警察来促进中国的利益, 重申毛泽东时代促进「和平共处」的说法,呼吁创建一种新的范式,让全球的分配更加平等,更要拒绝美国的「单边主义、集团对抗和霸权主义」。 Source 中促成沙伊复交 专家:在美主导中东地区取重大胜利 世界新闻网 3/11/2023 断交七年的中东宿敌伊朗和沙特阿拉伯,10日在中国的斡旋下宣布包括同意恢复双方外交关系,两个月内重开双方使馆和代表机构,撼动中东地区的地缘政治。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外办主任王毅说,沙伊北京对话取得重要成果,宣布恢复两国外交关系。这是对话的胜利、和平的胜利,为当前动荡不安的世界提供了重大利好消息,传递了明确信号。 王毅意有所指地表示:「中东是中东人民的中东,中东地区的命运应该掌握在中东各国人民手中。相信中东各国将进一步弘扬独立自主精神」。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去年12月访沙,从那时起有了斡旋两国复交的想法。沙伊两国代表在北京历经四天辟室密商后宣布达成协议。白宫国安会发言人柯比表示:「沙国全程都有知会美国会谈进度」。 华尔街日报分析,这项协议显示北京在美国长期主导的中东地区影响力大幅提升,且可能让美国和以色列在伊朗扩大核武计划之际,难以强化区域联盟对抗德黑兰当局。美国一直试图促成沙国和以色列间的和平协议,现在前景不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