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秘三角洲」闻名的百慕达 为何房子屋顶都是白色?

联合新闻网 6/30/2021 如果有机会到访以「神秘三角洲」闻名的百慕达,会发现每栋房子的屋顶都是白色,这样的设计实际上是当地人民传承数百年的生活智能。 百慕达人口密度位居全球排名第9,属于英国海外领地。虽然位于热带地区但缺乏像是河流或湖泊这类淡水来源,为了解决当地供水问题,17世纪出现了白色梯田形状的屋顶以聚集雨水, 雨水一旦落到石灰岩屋顶,就会流到地下水库中,作为岛民的主要淡水来源。而坚实的屋顶足以抵御飓风,还能保持房屋凉爽。 英国广播公司BBC报导,屋顶使用石灰砂浆制成,上头的白色涂料有助于反射紫外线及净化雨水。 终生都住在百慕达的居民吉伯特(Guilden Gilbert)表示:「百慕达的屋顶代代相传。我家的房子屋龄95年、隔壁邻居房子已有200年历史,都保留原来的屋顶。」 吉伯特说百慕达的孩子从小就被耳提面命要保护屋顶,并要留意水箱里的水保存量确保供水无虞,但是近年来旅游业兴盛让他们开始思考必须寻找其他水源满足需求。 百慕达目前除了利用屋顶集水,还使用海水淡化厂去除海水中的盐分和矿物质以获得淡水。

漫游新西兰 纯净如身处天堂

漫游新西兰 纯净如身处天堂 文/树春;图/梅芳 6/20/2021 有一种纯蓝,就在新西兰。一位去过西藏和新西兰的游客比喻:「在西藏是身在地狱,心在天堂;而在新西兰是身在天堂,心也在天堂。」纯净的新西兰,天空是湛蓝的、白云是飘逸的、牧场是碧绿的、湖水是多情的,仿佛空气中都带着甜甜的味道。 地热温泉 气势磅礡 新西兰有26座活火山、数百座休眠火山,其中最著名的罗特鲁阿市,坐落在火山多发区,被喻为「火山上的城市」。全市热泉遍布,森林蓊郁,湖光潋滟,山色迷离;空气中硫磺弥漫,热泉灰黄泥浆沸腾,加之毛利文化多姿多彩,前来观光的游客终年络绎不绝。 世界上最著名的TePuia喷泉,TePuia为毛利族语,意为「飞溅的」喷泉,和美国的黄石公园和冰岛的地热间歇喷泉一起被称为世界上最著名的三大地热喷泉。远远就闻到一股浓浓的硫磺味,走进地热中心,首先看到一个冒着大气泡的泥浆池,地热中心在阳光的照射下,有时如银蛇泻地,有时如白虎腾空,有时如莲花盛开,有时如蛟龙出海,气势磅礴、斑斓多姿,令人瞠目结舌。 走上木制的观赏桥,只见到处雾气缭绕,置身其中,令人有一种腾云驾雾的感觉,左侧是烫得可以煮鸡蛋的地热水,右侧却是从山上流下来有游鱼的山泉水。沸腾的地热泉,不停冒烟的地孔,大自然能量源源不断地从地球内部释放出来,使人惊叹。看!约30米高的大喷泉冲天而起,擎天水柱喷涌倾泻而出,蔚为壮观。 库克山冰河湖 山光水色 库克山国家公园是一个狭长的公园,南起亚瑟隘口,西接迈因岭,正处于南阿尔卑斯山景色最壮丽的中段。群山间有两个宁静的冰河湖──普卡基湖和蒂卡波湖,新西兰最漂亮的冰河湖,背景是库克山以及周围群峰,湖水源于冰川,在阳光映照下闪烁着奶蓝色的光芒。 库克山,海拔达3724米,仍然在生长中,在毛利语中被称作「穿云之山」,是大洋洲最高的山峰,位于南岛中西部的南阿尔卑斯山脉中,终年积雪,有「新西兰屋脊」之称。库克山周围有诸多湖泊、瀑布和冰川,湖水清澈翠绿,气象万千,是滑雪、爬山、狩猎的理想处所,沿岸有许多盛开的鲁冰花。放眼望去,雪山环绕着湖泊,群峰镶嵌在蓝天,蓝天碧水,天水一色,构成了一幅素雅、淡彩的风景画。 皇后镇 四季缤纷 好牧人教堂坐落在新西兰南岛的蒂卡波湖畔,是一座尖顶石砌的小教堂,建材全部就地取用,由岩石块垒砌而成,教堂面积很小,约20平多平方米,所以也被称为是新西兰最小的教堂。走进教堂从窗口向外望去,近处静静的湖水与远处壮美的南阿尔卑斯山,一览无遗。 教堂虽小,但在新西兰居民和游客中的名气却大得惊人。教堂所在的地方由于地广人稀,没有灯光污染,是新西兰非常著名的观星地。每逢天气晴好的夜晚,尤其是夏夜,漫天繁星仿佛触手可及,银河好似随时会坠落人间;由于能够观测到很多北半球难以发现的星光,这里也是世界星空保护区之一。 皇后镇是一个被南阿尔卑斯山包围的美丽小镇,也是一个依山傍水的美丽城市。夏季蓝天艳阳;秋季,鲜红与金黄的叶子染成缤纷多彩的面貌;冬天的气候清爽晴朗,还有大片覆盖白雪的山岭;而春天是百花盛开的日子。 市区附近的瓦卡蒂普湖是座深蓝的高山湖,为冰川融水湖,潮汐涌动,与环湖的雪山冰川、蓝宝石一样的天空和圣洁的白雪构成一幅至美的画面,置身其中宛如在地球外星体,萌生「既有瑞士琉森、何有皇后镇」之感慨。壮丽的山脉上,几座覆盖白雪的绿棕色山点缀于背景中。 米尔福德峡湾 世界奇迹 南岛的峡湾国家公园是新西兰最大国家公园,公园内有14个冰川峡谷组成的峡湾,目前只有2个被开发为观光景点:米尔福德峡湾(Milford Sound),神奇湾(Doubtful Sound)。在所有宣传新西兰旅游的书籍和画册中,米尔福德峡湾是被使用频率最高的图片。它位于南岛地势较低的西海岸沿岸,因冰川流动切割而成,享有「世界第八大奇迹」的美誉。 …

绝美!摄影师在四川甘孜拍摄到白腹锦鸡求偶清晰视频

肖宵 四川在线记者 兰珍 5/16/2021 一只仿佛腰间挂着翡翠、身体镶着红黄宝石的雄鸟,拖着黑白相间的云状斑纹尾羽,围绕着棕褐色的雌鸟飞快转圈。这段自然界的“霓裳羽衣曲”发生在康定市雅拉乡二道桥村观鸟基地上方山坡上,是摄影爱好者在甘孜州境内拍摄到的观赏雉求偶的清晰画面。 视频拍摄于5月11日下午,拍摄者叫朱任超,是农行甘孜分行的职工,在工作之余,他经常挎着相机拿着脚架到康定城区附近拍摄。 康定市雅拉乡境内,野生鸟类种类繁多,是朱任超和国内一些“鸟类摄影师”的首选之地。“这里的鸟类多种多样,但我觉得最漂亮的还是白腹锦鸡!”朱任超说,每次从长焦镜头里观察白腹锦鸡,他都忍不住为自然界的美丽称奇。 拍摄白腹锦鸡的清晰照片并非易事,这种野生鸟类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听觉灵敏、行动速度极快,一发现人类出现,便立即不见踪影。因此拍摄它们需要用到至少200mm以上的长焦镜头。 在多次用长焦镜头“打鸟”后,朱任超慢慢积累了一些摄影经验。“这是一只断了尾巴的白腹锦鸡,去年有好几次我们喂食它都会出现,后来就不怎么怕人了。”朱任超说,当习惯被拍后,这只白腹锦鸡甚至当起了“模特儿”,摆出各种姿势让大家拍摄。 奔跑、飞行、争斗、觅食……虽然已经捕捉到了很多白腹锦鸡的相关动作,但拍摄到求偶视频实属罕见。 “等了大概10小时,没想到看到了两只白腹锦鸡。”朱任超回忆拍摄过程,觉得这次拍摄到求偶视频”纯属偶然”,“居然是一雌一雄,而且雄鸟正极力展示。” “除白腹锦鸡,雅拉乡二道桥村还有高原山鹑、花彩雀莺等鸟类近百种。”雅拉乡乡长冯继忠介绍,“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白腹锦鸡的种群数量达到数百只,是康定白腹锦鸡的重要繁衍、栖息地。” 2020年3月,全州首个野生鸟类野摄基地“康定·银鸡野摄基地”在二道桥村揭牌,此后各地的“鸟类摄影师”慕名前来。如今,这里已经是全国较为知名的鸟类摄影基地,一种以行摄旅拍为主的旅游新业态,正在此悄然壮大。 图片视频由朱任超提供 原文链接>>

IPPPR小组报告:冠病大流行原可避免

IPPPR小组报告:冠病大流行原可避免 文 / 许禄艺 5/12/2021 (早报讯)由国际专家组成的独立小组今天(5月12日)在报告中指出,2019冠病大规模疫情原本可以避免,但各国政府未能即时因应,以及协调不足,以致疫情失控。 冠病大流行防范和应对独立小组(IPPPR)在外界期待已久的最终报告中指出,现行体制“未能保护人民”,而一些领导人视科学如无物,动摇了民众对公卫处理的信赖。 IPPPR小组指出,2019年12月外界对在中国武汉发现疫情的初期反应“欠缺急迫性”,各国直到2020年2月都未能注意警讯,错失应对这一疫情的时机。 该小组呼吁最富裕国家捐出10亿剂疫苗给最贫穷的国家,以对抗目前的疫情。同时也呼吁全球最富裕的国家,出资成立新组织,专责应对下一次大流行疫情。 世界卫生组织(WHO)去年5月决议成立独立小组,针对冠病大流行下国际卫生及世卫应对工作启动公正、独立和全面评估。 原文链接>> CDC公布建议指南:已完成疫苗接种民众 可免戴口罩聚会 (早报讯)距世界卫生组织(WHO)宣布冠病疫情全球“大流行”将届一年,部分欧美人士仍在怪中国隐瞒疫情,但世卫8日直言,根本是有些国家对世卫所发紧急警示置若罔闻。 法新社报道,世卫2020年1月30日宣布冠病疫情构成“国际关注公共卫生紧急事件”(PHEIC);PHEIC是国际卫生条例中最高级别的警戒。然而,直到世卫3月11日使用“大流行”一词,许多国家才开始有所行动。 世卫总干事谭德塞说,世卫宣布PHEIC后,一些国家仍没意识到冠病带来的风险,当时中国以外地区的确诊例不到100起,也无人病故。 Six Spaces Home Staging 他坚称世卫当时不断提醒“全球有一丝机会做好准备,防范潜在的大流行病”,但随越来越多国家沦陷与确诊例不断飙升后,世卫只能在3月11日宣布冠病疫情已发展成全球“大流行”。他强调:“必须搞清楚,我们并不是到这时才发出最高级别警戒。” 至于为何有些国家没在冠病疫情被归为大流行前采取行动,世卫公共卫生紧急计划执行主任莱恩直言,太多国家认为疫情与己无关。 莱恩表示,公众可能未必对宣布PHEIC有感这他可以理解,但他要强调,世卫194个成员国可是很早以前就已同意将其当作“触发集体行动以应对并遏止危机”的机制。https://921543beaa32fe3449a90cb3f26341a8.safeframe.googlesyndication.com/safeframe/1-0-37/html/container.html 莱恩说:“很多国家确实有听进去并有所行动,然而我怕是太多国家觉得自己住在山顶可以看戏,根本没意识到水也会淹上来吞掉他们。” 原文链接>> COVID-19 …

成群麋鹿在草地上栖息觅食

4月22日,在湖北石首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成群的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麋鹿在草地上栖息、觅食。麋鹿起源于距今200万年至300万年前,是中国特有的野生动物,因其角似鹿,面像马,蹄似牛,身如驴,而俗称“四不像”。 石首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主要保护对象是野化麋鹿及其栖息的淡水沼泽生态系统,经过努力,这里的麋鹿种群数量由1993年的94头繁衍到目前的近2000头,形成了世界最大的麋鹿自然野化种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