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高法:四名不到14岁罪犯被判监禁10至15年 早报网 4/16/2024 中国最高人民法院星期二(4月16日)公布,有四名年龄不到14岁的未成年罪犯被判处10至15年有期徒刑。 据中国央视新闻报道,最高人民法院发布了涉妇女儿童案件情况,并说已满12、不满14周岁未成年人杀人、重伤害犯罪追究刑事责任的讨论近期引发广泛关注。截至目前,人民法院共审结此类案件四件四人,犯罪人年龄在12至13岁之间,被依法判处10至15年有期徒刑。 最高人民法院说,问题孩子的出现既有家庭原因,也有社会原因,是多种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对此在审理婚姻家事、侵权等案件时,要注重强化监护责任和教育引导工作,引导父母依法履行监护职责。 最高法强调,应当尽快改变对低龄未成年人专门矫治机构力量薄弱的局面,加快专门学校建设,逐步推动建立独立的少年司法系统,让实施了严重危害社会行为但尚未构成刑事犯罪的未成年人得到应有的矫治教育。 中国检察机关早前核准追诉河北邯郸初中生被害案件三名未成年犯罪嫌疑人。三名嫌犯张某某、李某及马某某作案时已满12周岁不满14周岁。 2021年3月施行的《刑法修正案》在《刑法》新增规定,已满12周岁不满14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罪,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情节恶劣,经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追诉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最高人民法院也提出,推动特殊经营场所管控责任落实,并引述抽样数据称,长期游荡于娱乐场所的未成年人犯罪或被侵害的概率更高。2023年全国法院受理组织未成年人进行违反治安管理活动罪的案件1205件,较2020年增长5.28倍。其中未成年人被组织在酒吧、歌厅从事有偿陪侍的占绝大多数,反映相关经营场所违反未成年人保护法的行为未受到有效监管和及时查处。 最高法说,近三年来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数量总体呈上升趋势,2021年至2023年,人民法院共审结未成年人犯罪案件7万3178件,判处未成年人罪犯9万8426人,占同期全部刑事罪犯的2%至2.5%。报道并没有透露升幅数据。 此外,最高人民法院也提出从严从早处理校园欺凌。在各类案件审理中发现存在校园欺凌问题的,要积极进行协调处理,避免发展成恶性案件,并积极联动家庭、学校、社会和政府,健全完善预防校园欺凌联动工作机制。 Source 中国女留学生在英国被刺身亡,凶手为同校24岁美籍男生 腾讯网 4/15/2024 据英国BBC27日报道,一名中国女留学生近日在伦敦东南部一处公寓内被刺身亡。目前,嫌疑人已被捕。 报道称,20日23时15分许,警方接到报警称在公寓发生一起持刀伤人事件。警方赶到后暴力破门,发现一名女子已重伤,最终抢救无效身亡。 BBC称,遇害女子名为王喆(音),是一名31岁的中国女留学生。有消息称,她正在伦敦大学金史密斯学院学习,而嫌疑人为同一所学校的乔舒亚·米查尔斯(Joshua Michals)。 警方称,受害人与嫌疑人互相认识。 据报道,24岁的乔舒亚·米查尔斯是一名美国公民,已于22日被捕并被控谋杀,27日在伦敦中央刑事法庭出庭受审。 Source 悉尼持刀行凶事件死伤中国公民均为留学生 早报网 …
Category: US & Canada
中国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为14.14% 早报网 4/16/2024 中国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为14.14%,呈现提速增长趋势。 据中国央视新闻报道,中国科协星期二(4月16日)发布的第13次中国公民科学素质抽样调查结果显示,2023年中国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达到14.14%,比2022年的12.93%提高了1.21个百分点,呈现提速增长趋势。 多项数据显示,中国公民科学素质水平不平衡情况明显缓解,东、中、西部地区公民科学素质水平差距首次缩小,女性科学素质持续快速提升,性别差距进一步缩小,农村居民科学素质增速高于城镇,城乡不平衡情况进一步缓解。 中国央视的报道称,公民科学素质整体水平实现新提高,为中国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夯实了人力资源基础。 Source 中国官媒:导师不必是师父更不是老板 早报网 4/14/2024 针对北京邮电大学15名学生联名举报自己的导师事件,中国官媒央视网星期天(4月14日)发表评论文章说,导师就是导师,不必是“师父”,更不该是“老板”。 文章说,北京邮电大学生联名举报导师看似是“极端”个案,背后折射的“导生关系”失序确属不争的事实。高校中有相当一部分导师在追求个人学术利益最大化时,与研究生之间的关系正“沦为”功利性的雇佣关系,是比较普遍的现象。不少硕士、博士研究生成为科研廉价劳动力,给导师干活往往“不求回报”,成为导师的“黑工”。 文章指出,早在2006年,时任中国科学院院长的路甬祥院士,就曾公开批驳“科研老板”现象。但近20年过去,高校科研院所里的导师还是“老板”。特别是对理工科的学生来说,每日考勤打卡、在实验室“九九六”,和普通打工族没什么区别。 但如果纯粹是职场,你出钱我办事,彼此互不相欠、清清爽爽,倒也还好。可是,劳动法并不保护在高校和科研院所里的研究生。 文章指出,尽管《研究生导师指导行为准则》明确指出,导师不得要求研究生从事与学业、科研、社会服务无关的事务,不得违规随意拖延研究生毕业时间;同时规定,对导师的师德失范行为,培养单位可视情况,采取约谈、限招、停招、取消导师资格、清除出教师队伍等措施,但现实是,这些规定很难落实。 文章分析,导师对学生拥有绝对“权力”。学生何时开题、答辩、毕业,完全由导师直接决定;科研补贴给不给、给多少,也完全由导师说了算。如果想毕业、有补助,学生自然得听导师的话。 此外,由于实验室环境相对封闭,导师“压榨”研究生时,“家丑”往往很难外扬;学生即便想“维权”,可有些“穿小鞋”行为,如拖延指导、拒绝签字等,导师也能以“是学生能力不足”轻易否认。 文章还说,有时校方哪怕知道了,也宁愿“睁只眼闭只眼”。因为一个学术“大佬”会直接影响学科排名、国家实验室、国家课题基金和SCI论文等考核申报硬指标,高校也得罪不起,即便“闹大了”也倾向“轻拿轻放”。 中国教育部曾要求,高校应建立师德监督体系、投诉举报平台,但人情、面子和利益捆绑,让高校对导师的监督制度往往流于纸面。 文章提到,无论是欧洲的“导师制”还是美国的“老板制”,导师都是相对强势方,保护学生都需要一定的制度倾斜。 在欧洲的“导师制”下,学生类似学徒,校方则通过严格的协议,规定导师的权责,比如德国有高校的《辅导协议》,会细化到规定导师的辅导内容、与学生见面讨论的次数等;而在美国的“老板制”下,学生类似雇员,有合同薪资和工会,比如加州大学的研究生屡屡通过相关渠道要求“涨工资”。 但中国有些导师就很“双标”:一会像“老板”,不停地拉项目、给学生派活,要求必须出成果;一会像“师父”,要求学生执弟子礼、感恩戴德。 文章指出,问题关键在于让学生有说“不”的权利。从长远来看,需完善研究生导师制度及管理制度的建设,对“导生关系”不规范行为形成红线意识。同时,研究生培养单位有必要将导师的道德品行与研究生的培养质量作为导师评聘考核的主要依据。这也是中国的导师和学生之间关系“现代化”的必然,先谈平等尊重,再论师生之谊。 在清晰的制度规范下,导师与学生之间,双向选择、互惠共赢。学生在研究中精进学业,导师发现并培养更优秀的科研助手,彼此良性互动、正向循环,多些坦荡、少点苟且,这才是搞学问、做研究的人该干的正经事。 …
伊朗:若国家利益受损 将做出严厉回应 早报网 4/16/2024 图为伊朗总统莱西3月20日在德黑兰为庆祝波斯新年向全国发表讲话。(法新社) 据伊朗学生通讯社报道,伊朗总统莱西星期二(4月16日)警告,伊朗将对任何损害该国利益的行动做出回应。 路透社报道,莱西说:“我们明确声明,即便是针对伊朗利益的最小行动,也肯定会遭到(伊朗)对任何肇事者的严厉、广泛和痛苦的回应。” 在莱西发出警告的一天前,以色列国防军总参谋长哈莱维星期一(15日)称,伊朗对以色列发动的导弹和无人机袭击将“遭到回应”。 星期一晚些时候,伊朗副外长卡尼 (Ali Bagheri Kani)对国家电视台说,若以色列采取任何报复行动,德黑兰的反攻将“在几秒钟内完成,因为伊朗不会再等12天做出回应”。 以色列外交部长卡茨星期二在X平台发文称:“今天早上,我致信了32个国家,并与世界各地数十位外交部长和领导人通话,呼吁他们对伊朗导弹项目实施制裁,并将伊斯兰革命卫队宣布为恐怖组织。” 不过,卡茨并未具体透露致函了哪些国家,称“现在必须阻止伊朗,以免为时已晚”。 伊朗伊斯兰革命卫队上星期六(13日)凌晨发表声明说,向以色列目标发射了数十枚导弹和无人机,此举是针对以色列本月1日袭击伊朗驻叙利亚大使馆领事部门等行为。以色列军方发言人说,超过300个无人机和导弹射向以色列,其中“99%”被拦截。 这是伊朗首次从境内向以色列发动大规模袭击,国际社会尤其关注以色列接下来是否会以牙还牙,对伊朗发起反击行动,进一步升级中东的紧张局势。 一些分析人士认为,伊朗此次袭击更多是武力展示,一是保全在中东地区的颜面,驳斥德黑兰是纸老虎的说法,另一方面是要避免在经济岌岌可危的情况下,和以色列陷入全面开战的窘境。 Source 以色列就中国对伊朗攻击行动的回应表示失望 早报网 4/15/2024 以色列星期一(4月15日)表态称,他们就中国对伊朗向以色列开展报复性攻击行动的回应表示失望。 据香港《南华早报》报道,以色列驻中国副大使尤瓦尔(Yuval Waks)在记者会上说:“我们希望能看到更强烈的谴责,并明确承认以色列自卫的权利。” 尤瓦尔也说:“令人遗憾的是,我们并没有看到这一点,这就是为什么我们不满意(中国外交部)的声明。” …
劳工统计局:2023年全美工人年收入中位数为4.8万美元 侨报网 4/16/2024 根据劳工统计局(Bureau of Labor Statistics)的数据,2023年,全美所有工人的年收入中位数为4.806万美元,与南部和中西部的一些州相比,东北部和西部地区的人口收入往往更高。其中马萨诸塞州位居榜首,个人工资中位数最高,为6.069万美元,而密西西比州的工资中位数最低,为3.75万美元。 一个钱包里散开的现金。(图片来源:美联社) 根据英文媒体14日报道,一个地区的工资通常与当地的生活成本相关,这意味着许多工人收入高的州也是生活成本高的州。 例如,根据密苏里经济研究和信息中心(MERIC)以社区和经济研究委员会(Council for Community and Economic Research)的调查数据为基础得出的各州生活成本指数,马萨诸塞州的生活成本是全美第二高的,而密西西比州的生活成本是全美第二低的。 不过,有几个州是例外。比如,在怀俄明州,工人的工资中位数排名第26位,但生活成本排名第18位。以下是各州工人的平均年薪(按各州英文首字母先后排序): 阿拉巴马州:4.135万美元 阿拉斯加州:5.614万美元 亚利桑那州:4.768万美元 阿肯色州:3.906万美元 加州:5.403万美元 科罗拉多州:5.405万美元 康涅狄格州:5.613万美元 特拉华州:4.928万美元 佛州:4.507万美元 …
乌前总理爆料:泽连斯基早已做好全身而退的准备 天下事 4/16/2024 阿扎罗夫曾于2010年-2014年担任乌克兰总理 乌克兰前总理阿扎罗夫4月16日在自己的电报账号上写道,“泽连斯基这些年来一直在向境外汇出通过各种舞弊和腐败获取的资金。” 阿扎罗夫透露,“这一切都是通过他最亲密的朋友谢菲尔操作的,他最近辞去了总统第一助理的职务。这是一个很高的职位!所有的这些离岸账户都记在谢菲尔的名下,因为泽连斯基无法自己完成这一切。” 阿扎罗夫称,“泽连斯基很早以前就做好了全身而退的准备,有人给他某种保证,很可能是英国方面。因为在泽连斯基制造那种大规模的犯罪的情况下,他一定会给自己留好后路。” 谢菲尔(左)与泽连斯基一同出席活动 进入政坛之前,谢菲尔是乌克兰知名编剧。2003年,他与泽连斯基共同创立了“95街区”(Kvartal 95)喜剧工作室,并搭档拿下了多项演艺大奖。泽连斯基就任乌克兰总统后,即任命谢菲尔为乌克兰总统第一助理。2024年3月30日,泽连斯基解除了谢菲尔的总统第一助理职务。 Source 乌军总司令:俄军正集中进攻,试图在5月9日前占领一乌东重镇 凤凰网 4/15/2024 Source 美媒:炮弹短缺问题或将乌军推至崩溃边缘 欧亚新观察 4/15/2024 近日,美彭博社刊发多篇报道称,乌军正面临严重的炮弹短缺问题,或已在崩溃边缘。我们对其进行了编译,以飨读者。本文观点仅供参考,不代表欧亚新观察工作室立场。 俄罗斯对乌克兰电力系统的导弹袭击、对乌克兰第二大城市的轰炸以及沿前线的推进加剧了人们对乌军已接近崩溃边缘的担忧。据了解情况的西方官员称,在长达1200公里(930英里)的战线上,弹药和人力严重短缺,防空也存在漏洞,这表明乌克兰正处于两年多战争中最脆弱的时刻。有官员指出,乌克兰面临防线崩溃的风险,这将使俄军自冲突初期以来首次有机会大举进攻。 据一位官员称,俄罗斯军队正从乌军方面不断扩大的弹药供应缺口中获益,莫斯科今年将通过提高产量以及从伊朗等国获得供应来确保600万发炮弹。而据据爱沙尼亚国防部估计,俄罗斯今年预计将生产或翻新约450万枚炮弹,这还不包括从伊朗等国获得的弹药。俄罗斯军队现在发射的炮弹数量是乌军的七倍。这一数字是一月底的两倍多,当时基辅警告盟友,其火力正以一比三落后。 相比之下,欧盟预计到2024年仅能生产140万枚炮弹,2025年产量扩大到200万枚。美国正努力在2025年底前生产120万枚炮弹,但这一努力还取决于国会通过援助计划。欧洲企业正在与乌克兰合作提高产量,但这一努力也需要时间才能取得成果。西方官员表示,一旦美国和欧洲的产量在今年晚些时候和明年增加,基辅的供应应该会开始稳定。但主要问题是能否在那之前缩小差距。 泽连斯基此前曾对《华盛顿邮报》表示,如果弹药短缺情况得不到缓解,乌克兰军队将被迫撤退,并将领土拱手让给俄罗斯,而俄军推进后则兵峰将直指乌克兰主要城市。“如果你每天需要8000发炮弹来保卫前线,但你只有2000发子弹,那么你就必须少做一些……具体怎么做呢?当然是要撤回去。让前线变得更短。” 据熟悉战场情况的官员说,鉴于乌克兰使用的现代武器系统比俄罗斯的更精确,乌克兰的炮弹供应不一定要达到俄罗斯的水平,但他们确实需要更接近俄罗斯的水平。其中一人表示,即使将俄乌的弹药消耗量仅仅从7比1提高到7比3,也会产生重大影响。 由于众议院共和党人要求拜登总统在移民问题上作出让步,美国600亿美元的援助计划成为内讧的牺牲品。这些官员说,如果这些资金不能到位,乌克兰在最黑暗的时刻将别无选择。 …
美一政府机构工作人员在以色列被边防警察枪杀,美官方和媒体这次沉默了…… 环球时报 4/16/2024 12日,美国政府机构一名工作人员在以色列雅法被当地边防警察枪杀。反常的是,一向对涉本国案件极为强势的美国官方,在案发后多天始终没有就此事公开质询以色列,绝大多数美国媒体也默契地对此事“绝口不提”。 雅各布·图克希 资料图 据《以色列时报》13日报道,这名工作人员是阿拉伯裔以色列公民雅各布·图克希,他供职的美国国际开发署是受命于美国国会的联邦政府机构,负责管理美国民间的对外援助及海外战争救援工作。 报道援引目击者的话称,图克希当时驾驶着摩托车经过马路时,因挡了一名以色列边防警察的路导致双方发生冲突。在冲突升温后,这名边防警察对图克希连开数枪导致其死亡。 报道指出,图克希被枪杀时身着医护人员工作服,而该边防警察当时处于休班状态,且“身上有明显的酒味”。目前这名边防警察已被逮捕,案件正在调查中。 射杀图克希的警察被逮捕 视频截图 《以色列时报》在报道此事时,淡化了图克希的身份,标题仅称“因交通纠纷,阿拉伯裔雅法居民被枪杀”。而美国媒体方面,除了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在信息流中简单提到此事外,没有其他主流媒体报道这一消息。 14日,美国驻以色列大使馆在X平台发布讣告,证实了图克希的死讯并对他表示“最深切的哀悼”。但和CNN一样的是,美国大使馆这则帖子也并未说明案发经过和打死图克希的人的身份。 美国官方和媒体的报道尺度,居然远小于以色列媒体,这种做法激起了许多网民的愤怒。有人在美国大使馆的帖子下添加了附注,专门补充了射杀图克希嫌疑人的身份。 而在评论区,许多网民愤怒地质问:图克希是被谁杀死的?说出来!也有人呼吁:是另一个以色列人杀死了图克希,美国应该停止保护这样的人。 Source 以色列就中国对伊朗攻击行动的回应表示失望 早报网 4/15/2024 以色列星期一(4月15日)表态称,他们就中国对伊朗向以色列开展报复性攻击行动的回应表示失望。 据香港《南华早报》报道,以色列驻中国副大使尤瓦尔(Yuval Waks)在记者会上说:“我们希望能看到更强烈的谴责,并明确承认以色列自卫的权利。” 尤瓦尔也说:“令人遗憾的是,我们并没有看到这一点,这就是为什么我们不满意(中国外交部)的声明。” 伊朗星期六(13日)向以色列展开空袭,以报复约两星期前伊朗驻叙利亚外交馆舍遇袭。在这之后,中国外交部星期天(14日)在官网上说,中国对当前事态升级深表关切,呼吁有关方面保持冷静克制,避免紧张局势进一步升级。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说:“这一轮形势升级是加沙冲突外溢的最新表现。当务之急是切实落实联合国安理会第2728号决议,尽快平息加沙冲突。中方呼吁国际社会特别是有影响力的国家,为维护地区和平稳定发挥建设性作用。” …
中国国安部回顾黄宇间谍案 据报向美出售机密资料 早报网 4/16/2024 中国国家安全部星期天(4月14日)在微信公众号发布视频,回顾涉嫌间谍罪、已被执行死刑的黄宇案。视频出现美国国旗和美国国会大厦的画面,被解读为黄宇涉嫌向美国出售机密资料。 中国国安部在《创新引领·国安砺剑》上集中指某国间谍情报机关公开网站一天收到一段来自中国的投靠信息,同时还有一段短波密码,并说:“他们迅速确认,这段短波密码确实是中国军队使用的高级密码。”担任中国某涉密科研单位工作人员的黄宇是神秘投靠者。 国安部在视频中说:“一次单位改革末位淘汰,黄宇被通知待岗,他认为是领导在排挤自己,出于怨恨心理,他决定出卖自己掌握的核心机密,报复单位,同时攫取巨额利益。” 黄宇也被指欺骗在同一单位工作的妻子拷贝涉密材料,以换取更多报酬。黄宇在2016年5月被执行死刑。 《新京报》报道,央视《焦点访谈》栏目在2016年4月播出的节目中,详细披露黄宇案细节。国家安全机关2011年决定对黄宇实施抓捕。 黄宇间谍案告破后,他原来就职的单位有29人受到不同程度的处分。黄宇的妻子唐某、姐夫谭某也因过失泄露国家机密罪,被分别判处五年、三年有期徒刑。 路透社报道,这是中国首次公布黄宇曾向美国出售机密资料。视频虽然没有明确提及美国,但是出现了美国国旗和美国国会大厦的画面。 美国大使馆尚未回应路透社的置评请求。 今天,国家安全部官方微信公众号推出4·15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重磅专题《创新引领·国安砺剑》上集,总结回顾总体国家安全观提出十年来,特别是党的二十大以来国家安全机关破获的十个重大间谍案件。通过这十大典型案例,起底境外间谍情报机关渗透、窃密、策反的各式卑劣手法,树牢人民群众的反间防谍意识,让间谍“无处遁形”。 Source 中国国安披露:“叛国者”黄宇,已执行死刑! 红星新闻 4/15/2024 4月14日,国家安全部官方微信公众号推出4·15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重磅专题《创新引领·国安砺剑》上集,总结回顾总体国家安全观提出十年来,特别是党的二十大以来国家安全机关破获的十个重大间谍案件。 其中披露了一起“科研人员因出卖核心机密被判死刑”的案件——“可耻的叛国者——黄宇案”。 据报道,一天,某国间谍情报机关公开网站收到来自中国的投靠信息,同时还有一段短波密码。该间谍机关迅速确认,这段短波密码确实是中国军队使用的高级密码。这位神秘的投靠者,正是中国某涉密科研单位的工作人员黄宇。 原来,因在单位改革末位淘汰中被通知待岗,黄宇认为领导在排挤自己,出于怨恨心理他决定出卖自己掌握的核心机密,以报复单位,同时攫取巨额利益。 黄宇用国家机密情报作“投名状”,被外国间谍情报机关接纳。在香港、曼谷接受外国间谍培训的黄宇彻底沦陷,开始出卖自己在单位工作期间,非法留存的核心机密。更为恶劣的是,他还欺骗在同一单位工作的妻子拷贝涉密材料,以换取更多报酬。 我国党政机关、军队和金融、电信行业有关保密通信、信息安全的信息机密,就这样落入了外方手中,给国家安全带来了严重的危害。 国家安全机关依法对黄宇采取了刑事强制措施。经查,黄宇出卖的涉密文件材料,包括众多保密通信设备系统的设计思路、技术参数、秘密算法、源程序、源代码等核心机密,数量巨大,令人震惊。 2016年5月,黄宇被执行死刑。 …
北京半马组委会将调查比赛结果问题 早报网 4/16/2024 北京半程马拉松赛上非洲选手疑似放水让中国选手夺冠,组委会将展开调查。 据中国央视新闻报道,北京国际长跑节-北京半程马拉松组委会星期一(4月15日)发布通报称,关于网友反映男子组比赛结果的问题,组委会已成立专项调查组正在开展调查,调查处理结果将及时向社会公布。 蒙牛2024北京国际长跑节-北京半程马拉松赛星期天(4月14日)举行。在男子组比赛中,中国马拉松全国纪录保持者何杰以1小时3分44秒的成绩夺冠,第二至第四名为三名非洲选手。 然而,网上流传的视频显示,三名非洲选手本来占据优势,最后阶段疑似故意放水。 视频显示,非洲选手最后明显留力,其中一人甚至伸出手,一边把何杰让到更有利于冲刺的道路左侧位置,一边拦住其他两名队友,示意他们放慢步伐。最终,何杰率先冲过终点线,累得弯下腰来,而三名非洲选手则并排同行,不快不慢地紧随他身后过线,三人均神色轻松,向何杰道贺。 视频在网上热传,引起争议。有网民批评,竞技体育应当全力争胜,这种行为是对马拉松运动的侮辱;也有网民质疑,非洲选手拿了中国主办方的好处,因此故意放水。 Source 非洲选手放慢等他…北京半马中国选手争议下夺冠 世界新聞網 4/14/2024 北京市今天举行半程马拉松赛,男子组由马拉松中国全国纪录保持者何杰夺冠,但赛事末段却出现原本领先的3名非洲选手疑似「护送」何杰的情况,引发放水质疑,网友讽称半程马拉松变「伴程」马拉松。 综合中国媒体报导,北京半马上午在天安门广场起跑,这项国际级比赛共2万人参赛,分男女组,冠军可获人民币4万元(约5527美元)奖金。 报导描述,出现争议的男子组赛事在最后冲刺阶段,夺冠的何杰与3名非洲跑手已抛开其他对手,但赛事影片显示,在最后100公尺,原本非常接近的4人出现3人疑放水何杰的「诡异画面」,3名非洲选手冲刺欲望一致消失,「放软手脚」傍在何杰旁边跑,完全感受不到最后阶段的发力和争先的企图心。 更受质疑的是,画面显示其中1名非洲跑手给争冠对手何杰指着终点方向,另1人则直接摆手,让何杰来到左侧位置,以便更加方便地第一个冲过终点,随后还伸手拦住非洲队友,示意让何杰先跑,「护送」何杰首先过终点的「让赛」情况明显。 参赛的网友看过部分冲刺影片后在社群媒体表示,由4人的步频来看,3名非洲跑手临尾是明显留力,完全不想夺冠,而身在其中的何杰不可能感受不到「受让」。 许多网友也纷纷质疑赛事「简直违背比赛的精神」、「半程马拉松变『伴程』马拉松」,甚至认为类似赛事应该取消「和足球一样,没所谓」。 3名被指「保送」何杰冲线的非洲跑手分别来自埃塞俄比亚和肯尼亚,3人成绩均为1小时3分45秒,仅落后何杰1秒,夺得第二、三及四名。 中国网上有评论说,近期中国境内举行的马拉松赛可说丑闻不断,北有大连马拉松赛,南有杭州马拉松赛,都出现一些非常争议性的画面,但基本上都是官方发表道歉声明就结束,所以类似行为才一再出现。 评论认为,「如果不像中国足球那样,查查背后谁在搞鬼,用第三方机构对他们进行处罚,未来在中国境内举行的马拉松比赛,类似事情将会层出不穷」。 中国跑者何杰(左)。(新华社) Source 媒体披露李铁落网细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