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会见马英九一行: 都是中国人 没什么心结不能化解

习近平会见马英九一行: 都是中国人 没什么心结不能化解 央视新闻  4/10/2024 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10日下午在京会见马英九一行。 习近平表示,两岸同胞同属中华民族。中华民族是世界上伟大的民族,创造了源远流长、辉煌灿烂、举世无双的中华文明,每一个中华儿女都为之感到骄傲和荣光。中华民族5000多年的漫长历史,记载着历代先民迁居台湾、繁衍生息,记载着两岸同胞共御外侮、光复台湾。中华民族一路走来,书写了海峡两岸不可分割的历史,镌刻着两岸同胞血脉相连的史实。 两岸同胞都是中国人,没有什么心结不能化解,没有什么问题不能商量,没有什么势力能把我们分开。海峡的距离,阻隔不断两岸同胞的骨肉亲情。制度的不同,改变不了两岸同属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客观事实。外部的干涉,阻挡不了家国团圆的历史大势。两岸同胞一路走来,始终一脉相承、心手相连、守望相助。 青年是国家的希望、民族的未来。两岸青年好,两岸未来才会好。两岸青年要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共创中华民族绵长福祉,续写中华民族历史新辉煌。 习近平强调,两岸同胞有共同的血脉、共同的文化、共同的历史,更重要的是我们对民族有共同的责任、对未来有共同的期盼。我们要从中华民族整体利益和长远发展来把握两岸关系大局。 第一,坚定守护中华民族共同家园。中华民族、中华文明几千年来历经沧桑、饱受磨难,却生生不息、绵延不断,关键在于中华民族始终有着国土不能分、国家不可乱、民族不可散、文明不可断的共同信念。一个坚强统一的国家始终是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全体中华儿女的命运所系。两岸同胞要坚决反对“台独”分裂活动和外部势力干涉,坚定守护中华民族共同家园,共同追求和平统一的美好未来,把中华民族的命运牢牢掌握在中国人自己手中。 两岸同胞都盼望家园和平安宁、家人和谐相处,为此就必须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关键是坚持体现一个中国原则的“九二共识”,核心是对两岸同属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基本事实有共同的认知。只要不分裂国家,只要认同两岸都是中国人、一家人,两岸同胞完全可以坐下来,就家里人的事先接触交流起来,增进了解,累积互信,化解矛盾,寻求共识。 第二,坚定共创中华民族绵长福祉。为两岸同胞谋福祉是我们发展两岸关系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共创中华民族绵长福祉,这个目标很宏伟,也很朴素,归根到底就是实现两岸同胞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让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全体中国人过上更好的日子,共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我们有能力带领14亿多大陆同胞过上好日子,也完全有能力同台湾同胞一起共创美好未来。 我们始终以台湾同胞福祉为念,率先同台湾同胞分享中国式现代化发展机遇,共享祖国大陆发展进步成果,积极为台湾同胞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让台湾同胞利益更多、福祉更实、未来更好。 第三,坚定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华民族在漫长历史中,共同建设了包括宝岛台湾在内的祖国疆域,共同书写了中国历史,共同创造了中华文化,共同培育了民族精神。两岸同胞从来都是一家人,应该常来常往,越走越近、越走越亲。我们将采取更有力措施积极推动两岸交流交往交融,让两岸同胞在交流中交心,在交往中增信,促进心灵契合。我们热诚邀请广大台湾同胞多来大陆走一走,也乐见大陆民众多去祖国宝岛看一看。 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两岸同胞共同的精神家园。两岸同胞要坚定中华文化自信,自觉做中华文化的守护者、传承者、弘扬者,增强中华民族的归属感、认同感、荣誉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第四,坚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经过百年奋斗,我们成功走出了一条中国式现代化道路,迎来了民族复兴的光明前景,不仅实现了孙中山先生当年描绘的蓝图,而且创造了许多远远超出孙中山先生设想的成就。民族复兴的历史车轮滚滚向前,凝结着两岸同胞的奋斗和汗水,需要两岸同胞同心共创、接续奋斗,也终将在两岸同胞的接力奋斗中实现。两岸青年必将大有可为,也必定大有作为。我们欢迎台湾青年来祖国大陆追梦、筑梦、圆梦,持续为两岸青年成长、成才、成功创造更好条件、更多机遇。希望两岸青年互学互鉴、相依相伴、同心同行,跑好历史的接力棒,为实现民族复兴贡献青春力量。 习近平说,4月3日,花莲县海域发生7.3级地震,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我对遇难同胞表示哀悼,对灾区民众表示慰问。 马英九表示,坚持“九二共识”、反对“台独”,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共同政治基础。两岸人民同属中华民族、都是炎黄子孙,应深化交流合作,共同传承中华文化,提升两岸同胞福祉,携手前行,致力振兴中华。 与会台湾青年代表作了发言。 王沪宁、蔡奇等参加会见。 Source 习近平:制度不同改变不了两岸同属一个国家的事实 早报网 4/10/2024 …

新吹哨人警告787或“空中解体” 波音再陷危机!

新吹哨人警告787或“空中解体” 波音再陷危机! 美国中文网 4/10/2024   美国中文网报道 在上一名波音吹哨人据信自杀身亡后,又一名吹哨人现身,指控波音787梦想型飞机存在结构性缺陷,最终可能导致机身解体,这加剧了这家航空巨头面临的前所未有的危机。   据《纽约时报》周二报道,联邦航空管理局(FAA)正在调查波音工程师萨利普(Sam Salehpour)提出的最新指控。在一份冗长的回应中,波音公司强烈反驳了这一说法,并表示对787“充满信心”。   新指控出现之际,波音公司正处于困境。两周前,在一系列有关飞机安全性的破坏性报道之后,波音首席执行官卡尔霍恩(Dave Calhoun)和其他高管宣布将于年底辞职。   卡尔霍恩表示,今年1月阿拉斯加航空的“空中破洞”事故是“波音的分水岭时刻”。自此之后,波音的安全问题受到关注,监管机构也加强了对其生产流程的审查。   新的吹哨人萨利普控诉称,波音787改变了建造过程,在其中引入了捷径,导致飞机机身的部分部件被错误地固定在一起。他警告说,经过数千次飞行后,这些部件可能会散架。   此前为波音工作了10多年的萨利普告诉《纽约时报》,这架飞机的机身由来自不同制造商的几大块组成,在一条装配线上被固定在一起。   波音787的安全问题最早于2019年曝光。《纽约时报》当时采访了波音在南卡查尔斯顿工厂的其他举报人,他们声称,工人们被迫快速组装机身,而他们的担忧被忽视了。   其中一名举报人巴内特(John Barnett)是波音公司前质量检查员,特别对查尔斯顿工厂的安全问题提出担忧。今年3月,在他对波音采取法律行动期间被发现死亡。一位法律专家表示,巴内特的诉讼可能会在他死后继续进行。   新的吹哨人举报浮出水面后,波音再次被迫为其安全记录和规程辩护。   波音公司反驳称,萨利普的指控与全面测试的结果相反,“不准确”。该测试发现,787在需要“保守的维护程序”之前可以安全运行。波音强调,一架飞机可以服役40到50年。   2011年推出的787是第一架主要结构由复合材料制成的商用飞机,这些复合材料主要是碳纤维增强塑料,比铝等金属轻。对于新材料可能在反复飞行压力下失效的具体指控,波音称:“787复合结构的另一个好处是,这种材料不会像传统金属那样疲劳或腐蚀,从而减少了数十年的服务维护。”   萨利普的律师卡茨(Debra S. Katz)则告诉《纽约时报》,这名工程师向波音提出安全担忧后,却被忽视和边缘化了。她说,他被调到另一种机型777上工作,也发现了那架飞机的结构问题。   对此,波音回应称:“我们将继续根据既定的监管协议监控这些问题,并鼓励所员工在问题出现时直言不讳。波音公司严禁报复行为。”   FAA也在一份声明称:“无需担心报复的自愿报告是航空安全的关键组成部分。我们强烈鼓励航空业的所有人分享信息。我们会彻底调查所有报告。” Source …

CIA虐囚丑闻爆料者:CIA参与了“北溪”管道的破坏任务

CIA虐囚丑闻爆料者:CIA参与了“北溪”管道的破坏任务 天下事 4/10/2024 今日俄罗斯网站(RT)4月10日报道,前美国中情局(CIA)特工、CIA虐囚丑闻爆料者约翰·基里亚库(John Kiriakou)称,CIA参与了对“北溪”管道的破坏任务,但他们永远不会承认这一点。 约翰·基里亚库在谈到与一位前中情局同事的对话时说,我曾问他:“这肯定是我们干的吧?很明显是我们爆破的吧?” 约翰·基里亚库称他得到了肯定的答复。对方说,“当然是我们!只是我们永远不会承认的。” 美国知名调查记者西摩·赫什2023年2月爆料,“北溪”管道系遭美国情报部门和美军秘密破坏,但美国政府对此予以否认。 Source 俄驻美大使:乌克兰加入北约对俄来说绝对不可接受 侨报网 4/10/2024 据俄罗斯卫星通讯社9日报道,俄罗斯驻美国大使阿纳托利·安东诺夫称,乌克兰加入北约对俄罗斯来说绝对不可接受,俄方永远不会接受“乌克兰参与敌对集团”。 阿纳托利·安东诺夫资料图。(图片来源:大陆央视新闻) 中新网报道,安东诺夫表示,(如果)乌克兰加入北约,将“是对俄罗斯国家安全的威胁”。 安东诺夫还称,即使俄方2021年12月已向西方国家提出了具体的安全保障建议,美方也没有考虑俄方立场,“华盛顿完全拒绝听取我们关于坚决不接受基辅加入北约的声明。” 安东诺夫补充说:“美国对乌克兰加入北约的渲染只会证明:对我们来说,唯一正确的选择是俄罗斯武装力量在战场上绝对获胜。” 据此前报道,乌克兰方面已签署了该国加入北约的申请。(完) Source 开战后最强攻击 俄狂轰乌80%火力电厂遇袭 世界新闻网 4/09/2024 俄军最近几周狂轰电网,已对乌克兰的发电和输电设施造成重大破坏。图为乌国中部高压变电站遭袭受损。(路透) 乌克兰能源部长加卢申科8日说,俄罗斯军队最近几周袭击了乌克兰80%的燃煤及燃气发电厂与超过一半的水力发电厂,这是俄乌战争开打以来对于乌克兰能源系统的最大规模攻击。 …

哈马斯领导人哈尼亚的3个儿子在以方袭击中丧生

哈马斯领导人哈尼亚的3个儿子在以方袭击中丧生 凤凰网 4/10/2024 据半岛电视台和以色列《国土报》当地时间10日报道,巴勒斯坦伊斯兰抵抗运动(哈马斯)政治局领导人伊斯梅尔·哈尼亚的三个儿子和几个孙子在以色列对加沙地带的袭击中丧生。 哈尼亚在接受半岛电视台采访时已证实自己的三个儿子和几个孙子在以色列袭击中丧生。 以色列方面尚未对此做出回应。 Source 以色列跳脚 巴勒斯坦申请入联合国正式成员 世界新闻网 4/09/2024 巴勒斯坦驻联合国代表曼苏尔(中)在联合国安理会会议。(新华社) 联合国安全理事会8日表示,将于本月就巴勒斯坦申请成为联合国正式成员一案做出决定。一般认为,在美国反对下,这项申请案不太可能通过。 法新社报导,在以色列与巴勒斯坦伊斯兰主义组织哈玛斯(Hamas)于加萨地区(Gaza)交战已迈入第7个月之际,联合国安全理事会(UN Security Council)将进行这项审理案,巴勒斯坦人视为「历史性」行动,以色列则愤而谴责。 联合国安理会轮值主席国马尔他驻联合国大使佛瑞泽(Vanessa Frazier)宣布:「安理会已决定必须在4月进行这项审议。」 要成为联合国正式成员必须先通过安理会这一关,接着须获得联合国大会支持。但以色列的盟邦美国在安理会握有否决权。 巴勒斯坦自2012年起享有联合国观察员国地位,多年来不断争取成为正式成员国。一旦如愿,将等同巴勒斯坦的国家地位获得承认。 巴勒斯坦上周重新递交2011年提出过的联合国正式成员申请案后,安理会便成立临时委员会展开审议程序。巴勒斯坦驻联合国代表曼苏尔(Riyad Mansour)对媒体记者说:「今天是历史性的一刻。」 曼苏尔也在联合国大会上表示:「我们要求的不过是在国家群体中拥有我们应有的位置,与其他国族和国家一样获得平等对待,以及在我们祖传的土地上自由、有尊严、和平与安全地生活。」 不过观察家预测,自2011年以来就反对巴勒斯坦成为联合国正式成员的美国,这回也会动用否决权。 美国驻联合国大使汤玛斯-葛林斐德(Linda …

日媒:中国大规模取消美国等小麦进口,改变行情

日媒:中国大规模取消美国等小麦进口,改变行情 国际财闻汇 4/10/2024 自3月份以来,中国大量取消美国和澳大利亚产进口的情况浮出水面。此举被认为是为了避免高价购买。日本经济新闻报道指出,作为世界第一大粮食进口国,中国的举动正在改变小麦行情。 作为国际指标的美国芝加哥市场的小麦期货4月9日徘徊在约5.5美元/蒲式耳。虽然与2020年8月以来创出最低点的3月中旬相比逐步走高,但仍处于年初以来下跌1成的水平。 上行压力沉重的部分原因在于中国的动向。美国农业部3月中旬表示,面向中国已签约的美国产小麦出口的合计50.4万吨被取消。这相当于2022年美国对华全年出口量的一半左右,创出1999年开始统计以来最大规模的进口取消。路透社报道称,已签约的澳大利亚产小麦对华出口也有约100万吨供货被取消或延期。 很多观点认为,在大量取消的背后,“是为了避免以过去签约的高价购买,正在低价重新购买”。 日本丸红经济研究所的高级分析师李雪连指出,“中国抑制粮食进口的举动并非暂时性的,今后在中长期内持续的可能性很大”。这是因为中国在粮食价格上涨和如今的国际环境下,自2023年起已经转向重视粮食安全保障。 中国2023年底通过了经过多年讨论的粮食安全保障法,该法将于今年6月施行。计划扩大粮食的国内生产,抑制进口量,实现采购来源的多样化。特别是作为主食的小麦,与大米一起,均提出“绝对安全保障”,与玉米等主要用于饲料的粮食相比,减少进口的压力也将加大。 Source 【视频】东南亚态势报告2024:五年来首超美国 更多受访者选边中国 早报网 4/09/2024 新加坡尤索夫伊萨东南亚研究院亚细安研究中心4月2日发布《东南亚态势报告:2024》。报告集中分析了1994名来自亚细安十国的受访者对中美两国的观感与信任度,并针对多个备受关注的东南亚地缘政治课题进行意见调查。这是该研究中心连续第六年发布这份报告。 今年的调查结果显示,若被迫在中美之间选边,有更多东南亚受访者选择中国。这是中国的受青睐程度首次在年度的东南亚态势调查中超越美国。此次调查结果也发现,以哈冲突是东南亚受访者最受关注的课题,关注度甚至高于自家门前的南中国海紧张局势。 新加坡尤索夫伊萨东南亚研究院4月2日上午举行线上论坛,邀请中美两国以及本地的国际政治专家学者解读调查结果。《联合早报》为你整理《东南亚态势:2024》报告重点以及学者们对调查结果的解读。 Source 耶伦重申不与中国脱钩 凤凰网 4/08/2024 历经5天访华行程后,美国财长耶伦在4月8日下午于北京举行发布会,她再次表示:不寻求与中国脱钩,中美两国经济联系密切,脱钩会带来灾难性后果。(CGTN记者董雪 李明) Source 叶伦示警 …

新加坡前外长:美国以己度人,认为中国占据主导地位的行事方式会和他们一样

新加坡前外长:美国以己度人,认为中国占据主导地位的行事方式会和他们一样 观察者网 4/10/2024 当地时间9日,新加坡前外交部长杨荣文接受美媒CNBC采访时称,他相信美国与中国之间的实力较量势必将持续至少数十年,因为美国认为中国是对其全球主导地位的威胁。 杨荣文直言美方以己度人,“我不认为中国有取代美国成为全球霸主地位的野心。基于中华文明的历史,这不是他们看待自己的方式。但是美国不相信,因为他们认为当中国在世界经济占据主导地位时,中国的行事方式会和美国一样。” 据CNBC报道,杨荣文当天在节目上参与关于美国总统大选的话题讨论。谈到前总统特朗普若重返白宫,可能对亚洲产生什么影响时,杨荣文说,他不清楚中国更喜欢特朗普还是拜登,中国并不想卷入其中,但亚洲必须考虑到特朗普回归时可能发生的情况,并且习惯这种假设,届时人们将进入一个完全不同的局面。 主持人继而追问道,无论是民主党还是共和党,如今的美国政治现实似乎认为向中国表现出软弱或宽容是不受欢迎的举动,这是否是东南亚乃至整个亚洲在未来必须适应的“新常态”,并且中美关系是否不会再像过去那般紧密,甚至还有升级摩擦的可能。 杨荣文对此回答道,他认为亚洲以及东南亚必须习惯中美之间长期的实力较量,这一过程预计将持续许多年,“也许10年、20年,甚至30年”。他说,究其原因是美国担心中国取代其全球霸主的地位,并且以己度人地认为到那时中国的行为方式会像今天的美国一样,尽管中方根本无意于此。 就中美两国对国内经济问题的态度,杨荣文还说道,大选周期内,美国所有人都在关注利率、通胀问题,但中国的运行节奏则完全不同。他进一步表示,在应对内部失衡方面时,中国表现得非常稳健,会对路线进行校准,并且行事有分寸。 “有时候我们可能会对中国经济感到焦虑,但中国的经济运行并不是随心所欲的,他们不以股市指数为基础。从短期来看,中国稳定了与美国的关系,并且让这种关系仍然存在,这就已经消除了一个非常重要的不确定因素。”他说。 杨荣文曾在2004年至2011年担任新加坡外交部长。即便在退出政坛后,他在地缘政治问题上的观点仍然引人关注,近来频频就中美关系发表看法。 据港媒《南华早报》报道,去年年底,他在中国香港发售新书时曾指出,目前扰动世界的紧张局势不是衰落的迹象,而是从美西方主导的秩序向多极秩序过渡的一部分,美中关系等地缘政治问题是一个新世界诞生时的“阵痛”,虽然这个新世界的完整形态尚不清楚,但已经可以看出大致形状。 杨荣文说,他不认为中国的崛起会对美国构成威胁,并且相信这种崛起对于世界其他地方而言会成为一种启示,即“中国可以做到独立,那我们也可以”。而这正是一贯相信自己天然处于优越位置的美国和更广泛的西方国家所不喜欢的,“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这是第一次有人直视着他们的双眼说:‘不,我们不同意你们的观点。我们有自己的价值观。’” 而对于中美角力令东南亚地缘政治局势日益复杂的说法,杨荣文则对地区和平稳定前景表示乐观。 迈入2024年,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迎来发表70周年。4月以来,东南亚国家掀起了一波高层访华热潮。印尼当选总统普拉博沃首次出访首站即选择中国。上周,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外交部长王毅在广西分别会见老挝副总理兼外长沙伦赛、越南外长裴青山、东帝汶外长贲迪拓。本周,泰国公主诗琳通、越南国会主席王庭惠、新加坡副总理王瑞杰亦到访中国。 4月8日,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毛宁在例行记者会上表示,近日多位东南亚国家领导人和外长相继访华,显示了有关国家对发展对华关系的高度重视。周边是中国外交的优先方向,中国和东南亚国家是命运与共的好邻居、好朋友、好伙伴。今年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发表70周年。中方愿同周边国家一道,传承弘扬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践行亲诚惠容理念,深化利益融合,携手构建和平安宁、繁荣美丽、友好共生的亚洲家园。 Source 【视频】东南亚态势报告2024:五年来首超美国 更多受访者选边中国 早报网 4/09/2024 新加坡尤索夫伊萨东南亚研究院亚细安研究中心4月2日发布《东南亚态势报告:2024》。报告集中分析了1994名来自亚细安十国的受访者对中美两国的观感与信任度,并针对多个备受关注的东南亚地缘政治课题进行意见调查。这是该研究中心连续第六年发布这份报告。 今年的调查结果显示,若被迫在中美之间选边,有更多东南亚受访者选择中国。这是中国的受青睐程度首次在年度的东南亚态势调查中超越美国。此次调查结果也发现,以哈冲突是东南亚受访者最受关注的课题,关注度甚至高于自家门前的南中国海紧张局势。 新加坡尤索夫伊萨东南亚研究院4月2日上午举行线上论坛,邀请中美两国以及本地的国际政治专家学者解读调查结果。《联合早报》为你整理《东南亚态势:2024》报告重点以及学者们对调查结果的解读。 Source …

腾讯高级管理人员酬金10年来首降

腾讯高级管理人员酬金10年来首降 早报网 4/10/2024 中国互联网巨头腾讯发布财报显示,该公司高级管理人员的酬金自2013年起连年增长,但在2023年却减少,是10年来首次出现下降。 第一财经报道,腾讯星期一(4月8日)发布完整版2023年财报,并披露了腾讯董事及首席执行官酬金情况。其中,去年酬金最多的是腾讯总裁刘炽平,为5247.8万元(人民币,下同,约995.49万新元),其次是腾讯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马化腾4292.3万元。 马化腾去年酬金同比增加了422.9万元,增长幅度9.9%,主要是薪金和花红增加。刘炽平去年酬金同比减少了1.35亿元,减少幅度72%,主要是因股份酬金开支减少。 据第一财经统计,腾讯高级管理人员酬金自2013年的2.59亿元连年增长至2022年的52.72亿元,2023年减少至46.1亿元,是10年来首次出现下降。 腾讯财报也披露了股东持股的信息。2023年年底,腾讯南非大股东Naspers Limited通过Prosus控制的MIH Internet Holdings B.V.持有腾讯股份23.67亿股,相比上一年减少了2.1亿股,持股比例从2022年年底的26.93%下降到2023年年底的24.96%。 大股东减持的同时,腾讯自2021年起每年都在回购公司股份,且回购力度有所增强。 上游新闻报道,腾讯在财报中披露,计划将腾讯股份回购规模至少翻倍,从2023年的490亿港元(约84.14亿新元)增加至2024年的超1000亿港元。报道称,2023年腾讯回购金额490亿港元,超过去10年回购金额总和。根据年报,2023年腾讯共计回购1.5亿股,这些股份均被注销,股本减少有利于提高上市公司股票的内在价值。 Source 阿里巴巴蔡崇信:中国AI落后2年 高端芯片断供影响业务 世界新闻网 4/06/2024 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蔡崇信近日表示,中国在人工智能(AI)发展上,可能比美国OpenAI公司落后2年。(新华社) 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蔡崇信近日表示,中国在人工智能(AI)发展上,可能比美国OpenAI公司落后2年。美国限制辉达等公司向中国提供高端芯片,短期或中期确实影响了阿里的云业务。 综合华尔街见闻等媒体报导,挪威主权财富基金3日发布其投资总监坦根(Nicolai Tangen)与蔡崇信的专访影片。 当被问及与美国公司相比,中国在AI发展方面处于什么位置?蔡崇信说,他认为中国有些落后,很明显,像OpenAI这样的美国公司已经超越了其他公司,但中国正试图追赶。 至于有多落后,蔡崇信表示,可能比顶级的大型语言模型(LLM)落后2年。 …

习近平:制度不同改变不了两岸同属一个国家的事实

习近平:制度不同改变不了两岸同属一个国家的事实 早报网 4/10/2024 中国大陆国家主席习近平与台湾前总统马英九今天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东大厅会面,这是习近平在开场时的三分钟发言(节录): 尊敬的马英九先生,各位朋友大家好,我和马英九先生第二次见面了。这个对于我们第一次见面,我想很多人都记得,刚才你说了在2015年,过了很快的一段时间。这一次你们到大陆来,大陆现在是一个春光美好的季节,更可谓是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我看到我们来的那些年轻的朋友,都是焕发着青春的风采,现在我们都很高兴。我对于你们一行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 马先生素有民族情怀,坚持九二共识,反对台独,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促进两岸青年交流,致力振兴中华,我对此高度评价。两岸同胞同属中华民族,中华民族是世界上伟大的民族,创造了渊源流长,辉煌灿烂,举世无双的中华文明。每一个中华儿女都为之感到骄傲和荣光。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漫长历史,记载着历代先民迁居台湾繁衍生息,记载着两岸同胞共御外侮,光复台湾。中华民族一路走来,书写了海峡两岸不可分割的历史,镌刻着两岸同胞血脉相连的事实。两岸同胞都是中国人,没有什么心结不能化解,没有什么问题不能商量,没有什么势力能把我们分开。海峡的距离阻隔不断两岸同胞的骨肉亲情,制度的不同改变不了两岸同属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客观事实。外部的干涉,阻挡不了家国团圆的历史大势。两岸同胞一路走来始终一脉相承,心手相连,守望相助。 青年是国家的希望,民族的未来。两岸青年好,两岸未来才会好,两岸青年要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共创中华民族绵长福祉,续写中华民族历史的新辉煌。我先说这些,借此机会啊,听听马英九先生和台湾青年朋友的意见和建议。 Source 习马二会马英九开场谈话全文 早报网 4/10/2024 备受关注的“习马二会”星期三(4月10日)下午4时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东大厅正式登场。中国大陆国家主席习近平与台湾前总统马英九重演“世纪之握”后,双方先后各发表三分钟致词。 根据台媒电视直播,马英九在发言开始后不久,讲到“中华民族过去经历了百年屈辱”这句话时,口误说出“中华民国”,之后再更正为“中华民族”。 以下为马英九办公室提供的“习马二会”马英九开场谈话全文: 习总书记好!大陆的各位朋友,我们代表团同仁与学员,以及在场的媒体朋友们,大家好! 这次我带着台湾的青年学子访问大陆,感谢大陆方面的热忱接待,这几天的行程,同学们深刻了解中华文化的根源,体验大陆实际发展的面貌,更感受到两岸之间血浓于水的情感。 中华民族过去经历了百年屈辱,最近三十年,在两岸中国人的努力之下,一步一步迈向共同振兴中华之路。虽然两岸在不同的体制下发展,但两岸人民同属中华民族、都是炎黄子孙,应该互助合作,致力振兴中华。这也是2015年我与习先生会面时,双方达成重要的共同信念。 去年我带着台湾的青年学子来访,并邀大陆高校师生回访,两岸大学生那种自然的水乳交融,可说是“浑然天成,欲罢不能”。两岸的年轻人代表中华民族的未来,能够在人生较早的阶段建立友谊,一定可以为两岸永续和平繁荣打下更为坚实的基础。 看着两岸青年学子眼里的热情与善意,我进一步思考到中华民族后代子孙的幸福。对台湾来说,没有稳定和平的两岸,就没有安定进步的台湾。对中华民族来说,没有和平共荣的两岸,也不会有璀璨光明的未来。我诚挚地希望,双方都应该重视人民所珍惜的价值与生活方式,维护两岸和平,以中华文化蕴涵的智慧,确保两岸互利双赢。 最近两岸情势紧张,引发不少台湾民众不安,但我始终记得鲁迅先生说过,“渡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两岸如果发生战火,对中华民族都是不可承受之重,两岸的中国人,绝对有足够的智慧,和平处理各项争端,避免走向冲突。 两岸在1992年达成“各自以口头方式表述‘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共识。未来两岸应该以确保人民福祉为最大目标,坚持“九二共识”、反对“台独”,求同存异,搁置争议,共创双赢,共同追求和平发展。 我诚挚期盼:两岸互利共荣,携手合作,振兴中华,让中华民族在全世界面前抬头挺胸! Source 习近平与马英九会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