须先在线申请庇护 无证客命运不一 谁能入境美国? 世界新闻网 5/13/2023 11日过后,前总统川普依1944年公共卫生法颁布的防疫遣返令失效,拜登政府实施的新规定指出,移民申请庇护者,若未先在在线申请,也未在自己行经国家申请庇护,则一律遣返;联邦政府表示,若先在线申请,拉丁美洲几个国家人民搭机、有金主或有家人在美者,每月有13万人可以申请庇护。 未在线申请将遣返、审查也费时 美联社12日报导,依美国及国际法,任何人来到美、墨边界都可申请庇护。接下来进行查核,判定他们在母国有遭迫害之虞是否属实。移民申请庇护案件接下来移送移民法院系统,以决定他们可否留在美国,但审理过程经常耗时数年;移民通常得进入美国等候判决。 有金主、有家人在美 可争取名额 联邦政府表示,委内瑞拉、海地、尼加拉瓜及古巴四国民众只要搭机、有金主、先在线申请,每月得接受达3万人;另危地马拉、萨尔瓦多及洪都拉斯三国民众,先在线申请又有家人在美,准许达10万人。不符规定者,边界官员将予以遣返,包括委内瑞拉、海地、尼加拉瓜、古巴每月的3万人,将由陆路遣返到墨西哥。 其他移民如果通过CBP One应用程序申请,也容许入境;目前凡使用该App者得入境者为740人,逐渐增加到每日1000人。 举家非法入境 家长要戴电子脚镣 举家非法越界入美者,要接受宵禁,家长必须戴上电子脚镣监视器。移民官员30天内将判定一户人家能否留在美国还是该递解出境;这项流程过去通常要花费数年。 不具名官员表示,拜登政府本考虑,除非移民家庭通过最初的庇护检查,否则将被拘禁,但后来选择改采宵禁,由夜里11时到隔晨5时。没现身接受检查约谈的移民全家,移民单位将挑出来递解出境。 人满为患 边界开始放人 60天报到 边界巡逻站本想暂时收容移民,但目前移民数量太大,已无力收留,一些巡逻站人满为患;因此边界巡逻员开始把移民放入美国,但规定他们60天内要来移民官署报到,不然就面临递解。 干员们也接获通知,任何设施收容量达125%,或平均拘留时间超过60小时,都开始放人;另外,若整个边界抓到单日7000移民,移送拘留,就开始放人。 Source 无证者达阵 技术移民心难平 …
Category: US & Canada
俄极音速飞弹炸「美制爱国者」 美官员曝:反被乌军用爱国者拦截 世界新闻网 5/13/2023 乌克兰空军日前宣称,他们利用美制爱国者防空系统,在首都基辅上空击落了一枚俄罗斯的极音速飞弹。2位美国官员告诉CNN,俄罗斯会发射极音速飞弹,目的是要试图摧毁乌克兰境内的爱国者防空系统。 根据CNN在12日发布的报导,透露消息的官员们表示,俄方此次攻击失败了,乌军则反过来使用爱国者系统拦截了那枚飞弹,也标志着爱国者防空系统送抵乌克兰仅仅几周时间,就出现了第一个已知的成功运用案例。 一位官员表示,乌克兰防空部队从爱国者系统发射多枚飞弹,在不同的角度拦截俄军的极音速飞弹,证明了乌军这么快就变得善于运用这款强大的系统。美方官员还认为,俄军捕捉到了爱国者系统发出的信号,让他们能够用「匕首」(Kinzhal)极音速飞弹进行锁定。 不同于乌克兰取得的一些短程防空系统具备机动能力而难以瞄准,大型的爱国者是固定式系统,让俄军有可能随着时间推移锁定位置。美方官员表示,有一些方法可以在某种程度上伪装爱国者系统的雷达信号,但俄军显然能够找出驻扎在基辅市郊的爱国者系统大概位置。 Source 将展开激战?俄撤离乌南1600人 扎波罗热核站陷「疯狂恐慌」 世界新闻网 5/09/2023 乌克兰预计即将展开反攻,俄罗斯当局宣布撤离乌南扎波罗热地区的18个居住点约1600人,一名乌克兰官员表示,俄罗斯军方在扎波罗热(Zaporizhzhia)核电站附近的一个城镇时,引发「疯狂的恐慌」。 综合媒体报导,流亡在外的乌克兰梅利托波尔(Melitopol)市长费多罗夫(Ivan Fedorov)公开一张大塞车的照片指出,表示由于有多达数千辆汽车须撤离,车龙堵塞长达五小时,位在撤离区域的商家已无商品与药物存货,医疗院所把病患转移至街头,他担心攻击一旦来袭,水电供应可能中断。 联合国国际原子能总署(IAEA)署长葛罗西(Rafael Grossi)指出,核电站附近居民的疏散表明「俄罗斯和乌克兰军队可能在核电站周围发生激烈战斗」,并提到「尽管核电厂反应堆没有发电,但仍装载着核材料」,他还补充说自己数周前参访该电厂时不得不「穿越雷区」。 国际原子能总署稍早的声明中警告称「扎波罗热核电站的情况正变得越来越不可预测,而且存在潜在危险」,呼吁采取措施确保电厂安全运转。葛罗西说,「我非常担心这座电厂面临的核安全和保安风险,我们必须立即采取行动,防止一场严重核事故的威胁,以及其对居民和环境造成的相关后果。」 早前有亲俄媒体报导指出,扎波罗热核电站运作已完全停止,对此,乌克兰国营核电公司Energoatom日前在Telegram澄清,强调核电站运作未变,核电站虽没发电,但通过乌克兰电网取得电力应付所需。 俄罗斯任命的地区负责人巴里特斯基(Yevgeny Balitsky)在社群媒体上称「我决定首先疏散儿童、父母、老人、残疾人和住院病患」。巴里特斯基7日指出,目前也有约1679名平民、包括660名儿童已撤离核电站附近地区,获安置到别尔江斯克的临时收容中心。 另外,乌克兰南部赫松州(Kherson)州长普罗克丁(Oleksandr Prokudin)指出,俄罗斯8日对赫松州的砲击导致8人受伤,包括一名9岁的男孩。乌克兰国家能源公司也表示,俄国夜间的砲击损坏了五个区域的配电网。 乌克兰的能源系统数月来在俄国的飞弹和无人机袭击中幸存,冬季期间,这类空袭曾导致数百万人没有电力和热能可使用。不过,乌克兰靠着快速的维修、西方伙伴提供的设备和对水力发电站有利的天气,使得基辅当局能够恢复供电,甚至小规模地将电力出口到邻国。 …
妻子赚钱更多夫妻比例上升 美婚姻更稳固离婚率不升反降 星岛日报 5/13/2023 数据显示,有女性养家者的夫妻比例在过去50年已提升了两倍。与过去相比,妻子比丈夫赚钱多的夫妻不仅更为常见,而且不大可能最终以离婚收场。 根据《华尔街日报》的报道,根据来自于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和宾夕法尼亚大学两位社会学家施瓦茨(Christine Schwartz)和哥纳隆-彭斯(Pilar Gonalons-Pons)的研究,在上世纪60年代后期及70年代结婚的夫妻,若妻子所赚的钱等于或略多于丈夫,比起丈夫所赚的钱更多的夫妻,离婚的几率要高出70%。可是,对于上世纪90年代结婚的夫妻而言,有女性养家者的那些夫妻的离婚率已经下降了。 施瓦茨教授指出,这些夫妻的婚姻更加稳固,看来既有文化又有经济的原因。女性在教育及职业方面的成长已给丈夫们消除了低收入某些污名,而 手打造美好生活的高成本则已令更多的夫妻将两人的收入达到最大化成为一种迫切需要。 根据来自皮尤研究中心(Pew Research Center)的数据,在过去50年中,女性所赚的钱多于丈夫的夫妻在所有异性婚姻中所占的比例已从5%提升至16%。 斯德哥尔摩大学瑞典社会研究院教授里克纳 (Johanna Rickne)指出,男性过去常常担心有一位取得更大财务成功的妻子可能不利于自身的职业生涯,身处高位的女性比起其他女性更有可能离婚,而且更不太可能结婚,里克纳教授进而指出,“情况正在发生变化,现在对于各种关系内部女性经济赋权的敏感性方面已有所进步。” 尽管人们对于女性养家者的看法正在发生转变,但依然存在着两性薪酬差距 。根据皮尤研究中心一项分析,在2022年时,女性所赚的钱平均为男性所赚钱的82%,而根据联邦疾控中心(CDC)的数据,在同一时期,总体离婚率已经下降了,而且年轻夫妇是在较大年龄时首次步入婚姻殿堂的。 德州大学奥斯汀分校教授、当代家庭理事会执行主任格拉斯(Jennifer Glass)认为,对于许多夫妻来说,依靠单个养家者不再是一种可持续模式,“今天,传统的家庭结构令你陷于贫困。” Source 大饥荒后首见 中国人口去年减85万人 61年首下滑 世界新闻网 …
中国官媒批G7峰会:沉迷搞“小圈子” 影响力会变更弱 5/13/2023 有消息称下周举行的七国集团(G7)峰会将针对中国发布相关声明,中国官媒《人民日报》星期六(5月13日)对此发表评论文章说,一国或一个国家集团号令天下的时代已经过去了,沉迷于搞“小圈子”,七国集团的影响力只会更趋式微。 文章指出,从七国集团近期一系列部长级会议以及美日媒体提前释放的信息看,即将在日本广岛举行的七国集团峰会跳不出挑动阵营对立的冷战思维,改不了大国富国霸凌欺压小国弱国的行事方式,摆脱不了非常浓厚的美式霸权“小圈子”色彩。 文章说,尽管七国集团仍旧习惯于摆出一副代表国际社会的架势,但随着国际格局深刻调整,七国集团全球影响力持续下降的态势难以改变。 文章认为,七国集团想向全球强推其价值观和标准,完全没有道义基础和现实支撑。美国治理乱象迭出,政治极化、社会撕裂、枪支暴力、贫富差距等痼疾加重,美式民主和人权让人大跌眼镜;日本不但一再突破“专守防卫”原则,背离日本宪法的和平理念,还违背国际法义务强推核污染水排海计划;加拿大原住民寄宿学校丑闻不断发酵。文章引述德国柏林普鲁士协会名誉主席福尔克尔·恰普克犀利指出,从全球视角来看,七国集团是一个旧时代的集团。 文章说,面对影响力下降危机,七国集团非但不反思自身问题,反而热衷于强刷存在感,附和炒作美国为打压他国而制造的种种议题,给世界增添分裂和对立。七国集团还配合美国编织所谓“民主对抗威权”虚假叙事,妄图在全球煽动意识形态对立,引发国际社会普遍反感。 文章提到,在世界经济下行压力增大之际,今年的七国集团峰会抛出了一个议题——“经济安保”。从媒体报道分析看,所谓“经济安保”无非是要继续把经济问题泛安全化、意识形态化、武器化,打着“安全”的幌子推进“小院高墙”“脱钩断链”,根本目的是为了维护自身优势,千方百计遏制打压别国正常发展。 文章批评,在事关世界经济、全球发展的重大议题上,七国集团表现得无力、无能,不仅经常口惠而实不至,反倒把心思用在试图垄断发展权利、给他国发展使绊上,大搞“经济胁迫”,只能让其在国际社会更加不受待见。 文章还点名批评美国抱持冷战思维,沉迷于拉帮结派、挑动阵营对立,七国集团中部分国家投美国所好、唯美国马首是瞻,导致其日益沦为美国打压异己的工具。 文章最后说,一国或一个国家集团号令天下的时代已经过去了。一个团结而非分裂、和平而非动荡的世界符合全人类共同利益。七国集团的未来在于与国际社会携手,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共促和平发展。沉迷于搞“小圈子”,七国集团的影响力只会更趋式微。 日本媒体早前透露,本月19日至21日在日本广岛举行的七国集团峰会,联合声明中拟首次点名中国,内容将呼吁中国采取负责任行动,反对使用武力改变现状和经济胁迫。 路透社也引述一名美国官员透露,七国集团领导人将在下周峰会发表一份声明,对中国在海外交易中使用“经济胁迫”表示担忧。另有一份“经济安全声明将更多地谈到用于应对中国这些行为的工具”,包括规划和协调措施。 Source 最新!这个国家,拟用人民币向俄罗斯买石油 每日经济新闻 5/08/2023 据参考消息援引今日俄罗斯电视台网站5月6日报道,巴基斯坦媒体6日援引政府消息人士的话称,巴基斯坦可能用人民币支付从俄罗斯进口的原油。预计首批75万桶原油最早将于6月靠岸。 报道称,巴基斯坦能源部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官员说,这笔交易将由中国银行促成。 据报道,这位消息人士没有提供有关支付方式或巴基斯坦将获得的确切折扣的细节,称公开这些信息不符合买卖双方的利益。 多国启用人民币结算 今年以来,人民币国际化进程有序推进。 今年2月,伊拉克央行宣布放弃美元,允许以人民币直接结算对华贸易。一是通过该国银行在中国的银行开设人民币账户增加人民币储备;二是通过伊拉克央行在摩根大通和新加坡星展银行的账户增加该国银行美元储备,用于兑换人民币。 今年3月,中国工商银行(巴西)有限公司成功办理首笔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在这笔业务中,工银巴西支持贸易双方成功实现直接使用人民币进行结算。这笔业务在清算效率、汇兑成本以及资金流和信息流的安全性等方面均体现出显著优势。 …
环时评中美会谈:中国人对美已心凉 吁美以行动救信誉 世界新闻网 5/13/2023 中国中共中央外事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主任王毅10日至11日,与白宫国家安全顾问苏利文于维也纳会晤长达8小时。虽国际舆论普遍认为此次会谈有助纾缓紧张的美中关系,但中共党媒「环球时报」13日发布社评却指出,中国反应之所以「不冷不热」,是因为美国长期以来损害中国利益的作为,已让中国民众「心凉」,并借此呼吁美方不能仅通过口头表态,而该以实际行动证明,重组美国在中国社会已接近破产的信誉。 环球时报13日发表题为「华盛顿光拿话焐不热中美关系」的社论,文章指出,此次中美高层会晤吸引国际关注,虽外界普遍认为是缓解双方紧张,并释放一定积极信号,但中国的反应没有美国强烈,好似「不冷不热」,这都归咎于「美国在中国社会的信誉已经无限接近破产」。 文章提到,美国很长一段时间以来的所作所为,一次又一次让本来对美国怀有善意和好感的中国社会失望、愤慨,让中国民众的心越来越凉。许多中国网友都不相信美国能「改弦易辙」,大量网友表示不相信华盛顿会改变对华敌视态度,尤其是在台湾问题上。 文章直言,美国既然干了这么多损害中国利益的事情,就不可能指望中国人无动于衷,甚至对你热情。中国并不是故意冷落美国,而是中国民意的真实反映就是这样。文章更说,既然华盛顿经常把中国人民挂在嘴边,那么中国对美民意的巨大变化,就更值得美方深刻反思。 文章再指,中国民众眼中的美国有着三个印象:一是不愿意看到中国繁荣富强,遏制打压中国不择手段;二是不尊重、挑衅中国内核利益,阻止中国实现统一;三是言行不一,说一套做一套。文章强调,是美方不断用实际行为证实、强化着中国人的这三个印象,中国人想不这么认为都不行。 它说,这一次的会晤是在中美之间的互信已经受到严重伤害的背景下进行的,美国在中国社会的信誉已经无限接近破产,需要进行「破产重组」。因此美方不可能仅仅通过口头上的表态,就到中国社会来套现(获利)。 文章进一步指,如果是中国人误会了美国,那么就请美方拿出证据证明它是个误会,否则,这既是中美关系缓和的障碍,也可能成为中美关系更加糟糕的激化因素,「人的心凉了,再把它焐热起来就要费些功夫」。 文章最后提到,美方此前接连放出风声,抱怨中方不接他们的电话,想在舆论上制造「美方想谈但中方冷淡」的印象,这让中国人更加确信,美国发出的沟通提议「目的不纯」,无非是想把「搞坏中美关系的锅」扣到中国头上。 文章强调,中美关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中方一直从负责任大国的立场出发,苦口婆心地劝诫美方端正对华认知,回归理性,扣好中美关系的第一粒钮扣。我们也希望,美方能拿出实际行动,证明自己的确在「负责任地管理竞争」,而不是以机会主义方式与中国打交道。「华盛顿需要清楚的是,那种想要『吃干抹净』的美式外交,在中国这里一定捞不到任何油水」。 Source 最新!这个国家,拟用人民币向俄罗斯买石油 每日经济新闻 5/08/2023 据参考消息援引今日俄罗斯电视台网站5月6日报道,巴基斯坦媒体6日援引政府消息人士的话称,巴基斯坦可能用人民币支付从俄罗斯进口的原油。预计首批75万桶原油最早将于6月靠岸。 报道称,巴基斯坦能源部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官员说,这笔交易将由中国银行促成。 据报道,这位消息人士没有提供有关支付方式或巴基斯坦将获得的确切折扣的细节,称公开这些信息不符合买卖双方的利益。 多国启用人民币结算 今年以来,人民币国际化进程有序推进。 今年2月,伊拉克央行宣布放弃美元,允许以人民币直接结算对华贸易。一是通过该国银行在中国的银行开设人民币账户增加人民币储备;二是通过伊拉克央行在摩根大通和新加坡星展银行的账户增加该国银行美元储备,用于兑换人民币。 今年3月,中国工商银行(巴西)有限公司成功办理首笔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在这笔业务中,工银巴西支持贸易双方成功实现直接使用人民币进行结算。这笔业务在清算效率、汇兑成本以及资金流和信息流的安全性等方面均体现出显著优势。 3月底,巴西中央银行宣布,人民币已超过欧元,成为该国第二大国际储备货币。 …
网传400名中国游客滞留不回 意大利疑停发团签 世界新闻网 5/13/2023 近日有消息传出意大利驻中国大使馆疑似暂停所有中国的团体签证,原因是疑似多达400名团体客抵达意大利后,就开始以各种方式非法滞留,成为非法居留者。 根据中国媒体报导,近日一则意大利签证暂停办理的消息在社交媒体上流传,PO文者称,收到旅行社内部通知,意大利使馆停止受理团签,目前所有意大利的产品全部停止售卖,已经收客的旅游团需要为客人办理退团,待使馆开放团签后才能开始收客。对此,意大利签证服务中心回应,上海区域的意大利签证预约已满,暂时无法预约。 知情人士爆料,意大利领事馆突然停掉中国旅游团签,与近期滞留意大利的温州旅游团有关,该团通过上海众信旅游送签,传出滞留当地的中国旅客达400人。 此外,上个月也传出一起北京出发前往欧洲的旅行团中,一名60岁中国妇女在意大利旅游行程中,擅自脱队失踪的事件。 这些人滞留不回的原因尚不清楚,有中国网友分析,这些人目的地可能并非是意大利或是欧洲,而是将意大利当作跳板,转往其他国家。 Source 无证者达阵 技术移民心难平 世界新闻网 5/07/2023 寻求庇护的难民从南部边境涌入大量美国并非新闻,不过在从去年开始的最新一轮难民潮中,来自中国的边境客比上一年度暴增了近十倍。 「润」的汉语拼音写法与英文的逃跑「Run」相同,因而在中国审查严苛的网络中,「润」就逐渐被用作了指代「逃离中国」的说法。 近几年中国的经济凋敝、失业遽增和政治环境的日益高压是导致「走线润美」人数暴增的主要原因。四川人王爱军疫情三年在东欧某国的中资项目建筑工地打工,在没有防火墙的网络上看到中国国内的真实情况后,便决定不回去,直接飞到厄瓜多尔去「走线」闯美国。 「珠三角的工厂倒闭了那么多,时薪降到7块钱(人民币),回去让我怎么活?」重庆人陈俊荣和武汉人李文山都是为了给孩子创造一个更好的生长环境而拖家带口「走线」来到美国,陈俊荣说,像他一样在中国工厂里上班的年轻人,很多其实都很希望去外面闯闯,而不是留在厂里看不见希望地卖命。 王爱军在难民拘留所内看到,同监的中国人中,有因市场不景气而找不到工作的健身教练,还有失业的培训教师和游戏工程师,这两个行业正是近年在中国被反复无常政策打击最严重的。 有趣的是,不只一名受访者都提到,启蒙他们「润」的,是抖音从去年开始大量推送的「走线」者拍摄的短影音内容。原本为阻止中国民众受到自由启蒙而建设的「网络防火墙」,竟然出了如此大的一个漏洞,令很多原本不知出逃门路的中国人有了新发现。 「走线润美」的成本并不高昂。陈俊荣和李文山的全家花费都在20万元人民币(不到3万美元)左右,由于带着孩子,所以他们的行程还会为了舒适而成本更高些。「走线」者估算,一个较能吃苦的单身年轻人也许4至5万人民币(约7000美元)就能走下来。这个数字对于不少有能力出国的中国家庭来说并非遥不可及。 开始「润美」的不只有「走线阶层」。从事艺术工作的王维去年秋天成功申请到了为杰出人才而设的美国EB1绿卡资格,但递件成功后,律师告诉他,这个此前已很长时间名额都未用满的类别,从2022年开始也要排期了,他需要再等半年。据报导,2022年上海封城结束后,上海的二手房出售量和与移民有关的网络搜索量都有显著增加。根据2023年3月的数字,中国出生者申请EB1绿卡的排期已经超过了一年。 通常,「走线」者在进入美国后都能很快获得合法居留和工作身分。代理大量「走线」案件的律师陈闯创表示,无证者成功入境后,一般会选择等待海关及边境保护局(CBP)的执法人员、主动被捕。 被捕后,只要通过两轮问话及面谈,就能很快获得上移民法庭的机会,如果法官认可申请庇护的理由,便大功告成、得到工作许可,并在一两年之后就能拿到绿卡。这是一个技术性策略。 陈闯创透露,中国人只要在美国境内被捕,基本不用担心遭遣返,因为中国近年日益严酷的统治令申请者很容易找到寻求庇护的理由,而且即使一次申请未通过,也可用「延期递解」的身分一边上诉,一边留在美国合法工作生活,整个申诉过程通常需要很多年。 …

秦刚:“新冷战”只会带来更大灾难 5/13/2023 中国国务委员兼外长秦刚星期五(5月12日)在奥斯陆说,“新冷战”只会带来更大灾难,严重损害中欧人民和世界人民的利益。中欧应共同反对“新冷战”,带头推进大国协调和良性互动,把力量和资源用到促进共同发展和繁荣上来。 根据中国外交部官网发布的新闻稿,秦刚当天同挪威外交大臣维特费尔特共同会见记者时说,中国和欧洲是具有世界影响的两大力量、两大市场、两大文明。通过此次访问,他深切感到欧方加强对华沟通协调、推进互利合作的积极意愿。 对于中欧关系如何持续稳定发展,秦刚提出,一是要坚持包容的世界观。中欧应该尊重和支持各国人民自主选择的发展道路,共同积极回应国际社会的普遍关切。战后国际秩序必须维护,真正的多边主义必须坚持。 二是坚持进步的历史观。秦刚指出,国际社会最需要的是和平发展,是公平正义,是前进而不是倒退。冷战是人类的悲剧,“新冷战”只会带来更大灾难,严重损害中欧人民和世界人民的利益,严重冲击多边主义和全球治理。中欧应共同反对“新冷战”,带头推进大国协调和良性互动,把力量和资源用到促进共同发展和繁荣上来。 三是坚持互利共赢的合作观。秦刚说,中国是欧洲应对风险挑战的伙伴,中国向欧洲和世界输出的是保险而非风险。中挪、中欧一致反对“脱钩断链”,要共同坚持经济全球化的正确方向,加强宏观经济政策协调,深挖合作潜力,妥善解决彼此重要关切,共同维护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畅通。 根据中国外交部新闻稿,秦刚表示,他同维特费尔特外交大臣进行了友好坦诚的会谈,他们都对发展中挪关系有信心、有期待。中挪关系稳健发展的最重要经验,在于坚持相互尊重、平等相待、互利共赢的相处之道,求同存异。 秦刚强调,乌克兰危机的当务之急是停火止战,最终要通过谈判方式政治解决危机。中方将始终站在和平一边,坚持劝和促谈。希望危机相关各方保持冷静克制,共同为谈判解决危机作出努力,并着眼欧洲长治久安,推动构建均衡、有效、可持续的欧洲安全框架。 秦刚还说,中国政府为保护人权做出了不懈努力。涉港、涉疆、涉藏问题不是人权问题,而是事关维护中国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的问题。中方坚决反对外部势力利用这些问题在中国制造不稳定。台湾问题本质是反分裂斗争,中国希望台海和平稳定,希望实现和平统一。破坏台海和平稳定的正是“台独”分裂势力和有的国家对“台独”的纵容支持。中国政府和人民捍卫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决心坚定不移。 秦刚表示,中方愿同挪方携手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以国际法为基础的国际秩序、以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为基础的国际关系基本准则,加强和平和解事务协作,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 Source 最新!这个国家,拟用人民币向俄罗斯买石油 每日经济新闻 5/08/2023 据参考消息援引今日俄罗斯电视台网站5月6日报道,巴基斯坦媒体6日援引政府消息人士的话称,巴基斯坦可能用人民币支付从俄罗斯进口的原油。预计首批75万桶原油最早将于6月靠岸。 报道称,巴基斯坦能源部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官员说,这笔交易将由中国银行促成。 据报道,这位消息人士没有提供有关支付方式或巴基斯坦将获得的确切折扣的细节,称公开这些信息不符合买卖双方的利益。 多国启用人民币结算 今年以来,人民币国际化进程有序推进。 今年2月,伊拉克央行宣布放弃美元,允许以人民币直接结算对华贸易。一是通过该国银行在中国的银行开设人民币账户增加人民币储备;二是通过伊拉克央行在摩根大通和新加坡星展银行的账户增加该国银行美元储备,用于兑换人民币。 今年3月,中国工商银行(巴西)有限公司成功办理首笔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在这笔业务中,工银巴西支持贸易双方成功实现直接使用人民币进行结算。这笔业务在清算效率、汇兑成本以及资金流和信息流的安全性等方面均体现出显著优势。 3月底,巴西中央银行宣布,人民币已超过欧元,成为该国第二大国际储备货币。 3月28日,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和法国道达尔能源公司通过上海石油天然气交易中心平台,用人民币结算完成了5.6万吨的进口天然气采购交易。 当地时间4月26日,阿根廷经济部长马萨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阿根廷将停止使用美元、转而使用人民币来结算从中国进口的商品。 …
俄军认「撤至巴赫穆特以北」 瓦格纳首脑批溃败 世界新闻网 5/12/2023 乌克兰12日宣布,乌军在乌东城市巴赫穆特(Bakhmut)取得突破。对此,俄军承认已撤退至巴赫穆特市以北,俄罗斯佣兵集团「瓦格纳」(Wagner Group)领导人普里格津(Yevgeny Prigozhin)批评这是「溃败」。 俄罗斯国防部发言人科纳申科夫(Igor Konashenkov)表示,乌克兰动用1000多名士兵和多达40辆战车,在巴赫穆特北部发动一次进攻,如果得到证实,这将是乌克兰自去年11月以来最大规模的攻势。 科纳申科夫说,俄军已经击退了26次进攻,但一个地区的部队已经撤退,在巴赫穆特西北部的贝尔赫夫卡(Berkhivka)水库附近更有利的位置重新集结。 俄罗斯佣兵集团瓦格纳领导人普里格津则说,「不幸的是,科纳申科夫描述的情况是『溃败』,而不是重新集结。」 普里格津在另一个影片中说,乌克兰人已经夺取了俯瞰巴赫穆特的高地,并打开了从西部进入城市的主要公路。 他表示,「贝尔赫夫卡水库的损失,就在今天他们放弃的这片领土,有5平方公里。敌人已经完全突破我们封锁的Chasiv Yar-Bakhmut公路。敌军现在能够使用这条道路,其次,他们已经占领了巴赫穆特的战术高地。」 Source 将展开激战?俄撤离乌南1600人 扎波罗热核站陷「疯狂恐慌」 世界新闻网 5/09/2023 乌克兰预计即将展开反攻,俄罗斯当局宣布撤离乌南扎波罗热地区的18个居住点约1600人,一名乌克兰官员表示,俄罗斯军方在扎波罗热(Zaporizhzhia)核电站附近的一个城镇时,引发「疯狂的恐慌」。 综合媒体报导,流亡在外的乌克兰梅利托波尔(Melitopol)市长费多罗夫(Ivan Fedorov)公开一张大塞车的照片指出,表示由于有多达数千辆汽车须撤离,车龙堵塞长达五小时,位在撤离区域的商家已无商品与药物存货,医疗院所把病患转移至街头,他担心攻击一旦来袭,水电供应可能中断。 联合国国际原子能总署(IAEA)署长葛罗西(Rafael Grossi)指出,核电站附近居民的疏散表明「俄罗斯和乌克兰军队可能在核电站周围发生激烈战斗」,并提到「尽管核电厂反应堆没有发电,但仍装载着核材料」,他还补充说自己数周前参访该电厂时不得不「穿越雷区」。 国际原子能总署稍早的声明中警告称「扎波罗热核电站的情况正变得越来越不可预测,而且存在潜在危险」,呼吁采取措施确保电厂安全运转。葛罗西说,「我非常担心这座电厂面临的核安全和保安风险,我们必须立即采取行动,防止一场严重核事故的威胁,以及其对居民和环境造成的相关后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