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大解说】中共二十大看什么

【世界大解说】中共二十大看什么 编导 / 林琬绯 10/08/2022 中共二十大即将在10月16日召开,中共最高领导人习近平将迈入第三个任期。 这是中共五年一次的重要会议,将产生新一届的中央领导班子,并且通过未来五年中国的大政方针,因此受到全球高度关注。 本期《世界大解说》,由《联合早报》特派员黄小芳、新加坡国立大学李光耀公共政策学院助理教授陆曦、台湾政治大学东亚研究所特聘教授王信贤,共同解析中共二十大值得关注的看点。 一、科普小知识:什么是“二十大” 二十大,全称 “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会举行多少天?哪些人参加?整个过程又会发生哪些事?一窥中共党内金字塔权力结构形态,选举程序又是怎么进行。 二、习近平连任态势已定,在位多久才是关键 2018年,中国修改宪法,取消国家主席只能做两届的任期限制,为习近平任满两届十年后再连任铺平了道路,也预示了习近平必然会连任。关键在于他还会争取多少个任期,会在位多久。这是两位受访学者的共同观察和结论。 熟悉中国内部政治的陆曦从当前中共中央人事布局做了番精辟分析,认为迄今还看不出任何一丝培养接班人的迹象,由此推断,习近平”不是要再做第三任五年,而至少是10年,很有可能会是15年,甚至朝终身形式发展”。 他也认为,中共从最早的毛泽东时代、邓小平时代,到如今正式进入习近平时代。他预见到中国未来的政治风向会朝集权和个人威权化方向发展:“这未必符合投资者、观察家或者平民百姓的期望,却会使中国未来的整个政治经济前景,都更具确定性,观察家和学者有必要改变评价思维,去理解中国的这个转型。” 视频内容: 01:05  科普小知识:什么是“二十大”04:05  习近平连任态势已定,在位多久才是关键05:49  迟迟不见“储君”人选,习近平寻求终身连任?07:44  习近平定于一尊的时代,中国和世界如何因应?10:23  李克强卸任,新总理谁来接棒13:15  台湾问题,五年内解决?14:04  和统“隐约有时间表”,武统“没有时间表” Video Chaptering: 01:05 Understanding the 20th National Congress of the …

NASA昨晚测试撞击小行星成功 供日后地球防御做准备

NASA昨晚测试撞击小行星成功 供日后地球防御做准备 世界新闻网 9/27/2022 联邦太空总署(NASA)通过航天器撞向小行星以保护地球的「行星防御」系统,成功于美东时间26日晚上7时14分撞击目标小行星迪莫弗斯(Dimorphos),此次任务的数据将为日后监测到有小行星可能撞击地球的情况预先做好准备。 太空总署表示,本次任务目标是一个由较大的迪迪莫斯(Didymos)与迪莫弗斯组成的「双小行星系统」,这两颗小行星质量、引力相差不多,难以判断何者为「行星」及「卫星」,不过因为迪莫弗斯较小,直径仅525呎,NASA将之定义为卫星;航天器所撞击的就是迪莫弗斯,是典型会对地球构成重大威胁的小行星。 代号为Dart的「双小行星改道测试」(Double Asteroid Redirection Test)任务,是人类史上首次实验能否以人力干预太阳系引力,使预定会撞上地球的小行星偏离轨道的测试,验证日后若有小行星或彗星对地球构成威胁时,撞走小行星救地球是否可行。 根据NASA数据,航天器以时速1万5000哩的速度撞击迪莫弗斯,落地时重力约1210磅,理论上足以在该行星地表上造成一个陨石坑,将其速度改变1%,但不会粉碎;不过此次撞击是否确实改变迪莫弗斯的轨迹、改变幅度多少,还需要数天甚至数周的观察才能确定。 太空总署首席科学家、资深气候顾问凯萨琳.卡尔文(Katherine Calvin)表示,这次任务除了测试可否用航天器撞击小行星并改变其轨迹外,还可更全面地了解太阳系及地球的历史。 卡尔文说:「小行星若撞击地球,必然会改变生态系统并导致物种灭绝;恐龙时代可没有太空计划帮牠们预知小行星撞击,但我们有,因此DART的测试,为我们演示了未来如何避免潜在危险及保护地球免受影响。」 Source NASA将测试撞击小行星 供日后地球防御准备 中央社 | 华盛顿 9/24/2022 美国国家航空暨太空总署(NASA)一架太空飞行器将于26日撞击一颗小行星以微幅改变它的轨道周期,这项测试有助未来建构地球防御遭星体撞击。 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报导,NASA进行这项名为「双小行星改道测试」(Double Asteroid Redirection …

中国成功发射试验14号和15号卫星

中国成功发射试验14号和15号卫星 世界新闻网 9/25/2022 中国周日以「一箭双星」方式,成功发射试验14号和试验15号卫星。 据央视新闻报导,北京时间9月25日早上6时55分,中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使用快舟一号甲运载火箭,成功将试验14号和试验15号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成功。 试验14号卫星主要用于开展科学试验、新技术验证等领域,试验15号卫星主要用于国土普查、城市规划和防灾减灾等领域。 此次任务是快舟一号甲运载火箭的第18次飞行。 Source NASA将测试撞击小行星 供日后地球防御准备 中央社 | 华盛顿 9/24/2022 美国国家航空暨太空总署(NASA)一架太空飞行器将于26日撞击一颗小行星以微幅改变它的轨道周期,这项测试有助未来建构地球防御遭星体撞击。 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报导,NASA进行这项名为「双小行星改道测试」(Double Asteroid Redirection Test,DART)任务,用意在了解这种人为发射飞行器对小行星撞击,能否有助改变对地球有威胁星体的轨道。 负责DART任务的NASA科学家史泰勒(Tom Statler)说:「我们是要推移一个小行星,改变太空里一个自然天体的运动状况,这是人类破天荒头一遭。」 负责DART任务测试的飞行器约为一辆巴士大小,2021年11月发射升空朝目标小行星飞行,26日将飞抵目标小行星,预计撞击时间为美东时间26日晚间7时14分。 飞行器朝向的是一个双小行星系统,由较大的迪迪莫斯(Didymos)与较小的迪莫弗斯(Dimorphos)构成,迪莫弗斯犹如月亮般绕行迪迪莫斯。 迪迪莫斯直径约780公尺,迪莫弗斯直径约160公尺,虽然撞击任务当下它们距地球为相对接近的1100万公里(距地球4830万公里内属近地星体),但无论撞击任务前、后都不会对地球构成威胁。 DART任务测试是要飞行器以时速2万1600公里的速度迎头撞较小的迪莫弗斯,由于飞行器体积小约100倍,迪莫弗斯被撞后不会粉碎,这犹如拿高尔夫球车砸大金字塔,顶多撞出一个坑。 …

NASA将测试撞击小行星 供日后地球防御准备

NASA将测试撞击小行星 供日后地球防御准备 中央社 | 华盛顿 9/24/2022 美国国家航空暨太空总署(NASA)一架太空飞行器将于26日撞击一颗小行星以微幅改变它的轨道周期,这项测试有助未来建构地球防御遭星体撞击。 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报导,NASA进行这项名为「双小行星改道测试」(Double Asteroid Redirection Test,DART)任务,用意在了解这种人为发射飞行器对小行星撞击,能否有助改变对地球有威胁星体的轨道。 负责DART任务的NASA科学家史泰勒(Tom Statler)说:「我们是要推移一个小行星,改变太空里一个自然天体的运动状况,这是人类破天荒头一遭。」 负责DART任务测试的飞行器约为一辆巴士大小,2021年11月发射升空朝目标小行星飞行,26日将飞抵目标小行星,预计撞击时间为美东时间26日晚间7时14分。 飞行器朝向的是一个双小行星系统,由较大的迪迪莫斯(Didymos)与较小的迪莫弗斯(Dimorphos)构成,迪莫弗斯犹如月亮般绕行迪迪莫斯。 迪迪莫斯直径约780公尺,迪莫弗斯直径约160公尺,虽然撞击任务当下它们距地球为相对接近的1100万公里(距地球4830万公里内属近地星体),但无论撞击任务前、后都不会对地球构成威胁。 DART任务测试是要飞行器以时速2万1600公里的速度迎头撞较小的迪莫弗斯,由于飞行器体积小约100倍,迪莫弗斯被撞后不会粉碎,这犹如拿高尔夫球车砸大金字塔,顶多撞出一个坑。 任务目的是要改变迪莫弗斯的速度与运行,预计撞击后仅会改变迪莫弗斯绕行速度的1%,也会微幅改变轨道周期,撞击也会让迪莫弗斯与迪迪莫斯间的重力更紧密。科学家表示,在太空中仅需微幅改变,就足以让小行星偏离,与地球擦身而过。 虽然目前并无直朝地球而来的小行星,但太空中各种形状、大小的近地星体有超过2万7000颗。 这次任务搜集的珍贵数据有助建构防止「彗星撞地球」的防御策略,尤其可以知道何种力道能让会撞上地球的近地星体偏离。 欧洲太空总署(ESA)则会在2024年发射太空飞行器研究NASA这次撞击的后续,量测这两个小行星的物理特性、撞击坑与迪莫弗斯的轨道。 Source 中国火星探测 证实10亿年来火星曾有大量液态水 世界新闻网 …

中国火星探测 证实10亿年来火星曾有大量液态水

中国火星探测 证实10亿年来火星曾有大量液态水 世界新闻网 9/18/2022 中国国家航天局探月与航太工程中心表示,着陆火星并进行火星表面探测的祝融号火星车带回丰富的科学成果,证明在距今10亿年(晚亚马逊纪时期)以来,着陆区存在过大量液态水活动。 央视新闻今天(18日)报导,中国发射探测火星的天问一号,截至2022年9月15日,天问一号环绕器已在轨运行780多天,着陆的火星车「祝融号」累计行驶1921米,完成既定科学探测任务,获取原始科学探测数据1480GB。 科学研究团队通过对着陆区分布的凹锥、壁垒撞击坑、沟槽等典型地貌的综合研究,揭示了上述地貌的形成与水活动之间存在的重要联系,获取一手科学数据。 央视报导称,通过「祝融号」火星车相机影像和光谱数据,在着陆区附近的板状硬壳岩石中发现含水矿物,证明了在距今10亿年(晚亚马逊纪时期)以来,着陆区存在过大量液态水活动。 结合相机影像和火星车移动车辙等资讯,发现着陆区土壤具有较强承压强度且摩擦参数较低,存在与水活动相关并经历风沙磨蚀的特征。这些新成果,揭示了火星风沙与水活动对地质演化和环境变化的影响,为火星乌托邦平原曾经存在海洋的猜想提供了有力的支撑,丰富了人类对火星地质演化和环境变化的科学认知。 报导说,有关成果已在《Nature Astronomy》、《Nature Geoscience》、《Science Advances》、《中国科学》等海内外权威学术期刊发表。 中国于2020年7月23日在海南文昌发射长征五号遥四运载火箭搭载「天问一号」前往火星进行探测,2021年 5月22日「祝融号」火星车到达火星表面,开始巡视探测。「祝融号」为天问一号任务火星车。高度1米85,重量达到240公斤左右。 Source 2025年中国有望打开太空旅行 要价30万美元 9/16/2022 中国航太科技集团所属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研制的「长征十一号」火箭首任总指挥杨毅强近日表示,随着商业模式的完善,2025年,中国有望开始亚轨道旅行,票价约200万到300万人民币(约28.67万到43万美元)。 杨毅强表示,具体到太空旅行,目前可分三种:第一种是进入空间站,这对游客的身体、心理素质等有严格要求;第二种是以英国维珍银河(Virgin Galactic)公司的「白色骑士」为代表的通过双机身航空运载飞机将游客带入太空,但该模式舒适感和安全性较差;第三种就是目前技术较为成熟的亚轨道旅行,适合大部分人群。 杨毅强对环球时报表示,在商业航太领域,已形成一定市场规模的就是中国和美国。美国在20世纪80年代开始推进航太商业化,马斯克成立太空探索技术公司(SpaceX)时,该产业在美国已发展得较为成熟。 他指出,中国商业航太虽起步较晚,但在政策扶持、资本加持和市场需求牵引下,发展态势风起云涌,2015年是中国航太商业化元年,2021年的一份报告显示,中国商业航太的注册企业已逾370家。过去7年间,在运载火箭、卫星应用等领域均已出现头部企业,已形成国家队与民营派互补的格局,发射次数、发射载荷品质和在轨卫星规模均居世界前列。 他认为,目前,中国的商业航太已从1.0时代进入2.0时代,并有望在5年内进入3.0时代,期间需要将火箭运力提升至5吨到14吨、建设全球性卫星星座、实现火箭可回收并降低成本。 …

2025年中国有望打开太空旅行 要价30万美元

2025年中国有望打开太空旅行 要价30万美元 9/16/2022 中国航太科技集团所属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研制的「长征十一号」火箭首任总指挥杨毅强近日表示,随着商业模式的完善,2025年,中国有望开始亚轨道旅行,票价约200万到300万人民币(约28.67万到43万美元)。 杨毅强表示,具体到太空旅行,目前可分三种:第一种是进入空间站,这对游客的身体、心理素质等有严格要求;第二种是以英国维珍银河(Virgin Galactic)公司的「白色骑士」为代表的通过双机身航空运载飞机将游客带入太空,但该模式舒适感和安全性较差;第三种就是目前技术较为成熟的亚轨道旅行,适合大部分人群。 杨毅强对环球时报表示,在商业航太领域,已形成一定市场规模的就是中国和美国。美国在20世纪80年代开始推进航太商业化,马斯克成立太空探索技术公司(SpaceX)时,该产业在美国已发展得较为成熟。 他指出,中国商业航太虽起步较晚,但在政策扶持、资本加持和市场需求牵引下,发展态势风起云涌,2015年是中国航太商业化元年,2021年的一份报告显示,中国商业航太的注册企业已逾370家。过去7年间,在运载火箭、卫星应用等领域均已出现头部企业,已形成国家队与民营派互补的格局,发射次数、发射载荷品质和在轨卫星规模均居世界前列。 他认为,目前,中国的商业航太已从1.0时代进入2.0时代,并有望在5年内进入3.0时代,期间需要将火箭运力提升至5吨到14吨、建设全球性卫星星座、实现火箭可回收并降低成本。 另有数据显示,从2015年到2020年,中国商业航太市场规模年复合增长率达到22.09%,这与中国拥有完整的自主知识产权、人才机制以及国家扶持有关。但从商业航太的经济规模和整体企业估值来看,体量还相对较小,真正靠火箭和卫星盈利的企业较少,目前中国商业航太企业整体仍处于「积累」阶段。 Source 中国宣布「探月工程4期」 将建国际月球科研站 9/10/2022 中国探月工程三期进行完后,目前第四期工程传出已经获得官方批覆,未来将会在月球上面创建国际科研站。 央视新闻10日引述中国国家航天局探月与航天工程中心主任刘继忠指出,探月工程四期任务已获官方批覆,目前进展顺利。刘强调,嫦娥六号产品基本上已经生产完毕,探月工程四期目前进展顺利,嫦娥七号正在研制中,后续将对月球南极进行探测,还将创建国际月球科研站的基本型。 根据中国航天局计划,对月球南极的探索将由嫦娥六号和七号来完成,而嫦娥八号则将进行一些关键技术的月面试验,为建设月球科研基地做一些前期探索。对于未来会针对月球背面采样,刘继忠称,「考虑到为了我们对月球能有更好的认知,结合嫦娥四号第一次到月背,因此我们经过前期的工程师、科学家论证,我们也考虑到月球的背面采样返回,那这个样品也是更加的珍贵」。 而背面采样将会面临通信难题,中国探月工程三期总设计师胡浩指出,在月球背面无法实现电波传输,需要借助中继卫星,这意味着资讯传输要「拐个弯」才能到达地球,传输环节增加,可能会导致一定误差。另外,嫦娥五号约48小时的「挖土」、「打包」过程中,月地通信始终畅通,地面可以即时监测探测器情况,这在月球背面难以实现,中继卫星不可能始终位于上方将资讯传回,地面科研人员无法每时每刻掌握嫦娥六号的运行情况,这些都可能给任务带来风险。 据了解,中国探月工程的国产化率已经逐步上升,嫦娥一号任务的国产化率超80%,但进口器件所占经费也超80%;嫦娥五号任务中,国产化率达95%以上,引进器件所占经费大幅下降,约20%左右。而探月工程的中长程目标,是2030年实现载人登月任务,目前正在积极研制新一代载人火箭。 此前中国官方9日宣布嫦娥五号探测器在月球上发现一种呈柱状晶体的磷酸盐矿物,将其命名为「嫦娥石」,该矿物是人类在月球上发现的第六种新矿物,中国也成为世界上第三个在月球发现新矿物的国家。 Source 谷歌将裁员20% 通膨经济不稳、厂商减少广告 世界新闻网 9/08/2022 …

中国宣布「探月工程4期」 将建国际月球科研站

中国宣布「探月工程4期」 将建国际月球科研站 9/10/2022 中国探月工程三期进行完后,目前第四期工程传出已经获得官方批覆,未来将会在月球上面创建国际科研站。 央视新闻10日引述中国国家航天局探月与航天工程中心主任刘继忠指出,探月工程四期任务已获官方批覆,目前进展顺利。刘强调,嫦娥六号产品基本上已经生产完毕,探月工程四期目前进展顺利,嫦娥七号正在研制中,后续将对月球南极进行探测,还将创建国际月球科研站的基本型。 根据中国航天局计划,对月球南极的探索将由嫦娥六号和七号来完成,而嫦娥八号则将进行一些关键技术的月面试验,为建设月球科研基地做一些前期探索。对于未来会针对月球背面采样,刘继忠称,「考虑到为了我们对月球能有更好的认知,结合嫦娥四号第一次到月背,因此我们经过前期的工程师、科学家论证,我们也考虑到月球的背面采样返回,那这个样品也是更加的珍贵」。 而背面采样将会面临通信难题,中国探月工程三期总设计师胡浩指出,在月球背面无法实现电波传输,需要借助中继卫星,这意味着资讯传输要「拐个弯」才能到达地球,传输环节增加,可能会导致一定误差。另外,嫦娥五号约48小时的「挖土」、「打包」过程中,月地通信始终畅通,地面可以即时监测探测器情况,这在月球背面难以实现,中继卫星不可能始终位于上方将资讯传回,地面科研人员无法每时每刻掌握嫦娥六号的运行情况,这些都可能给任务带来风险。 据了解,中国探月工程的国产化率已经逐步上升,嫦娥一号任务的国产化率超80%,但进口器件所占经费也超80%;嫦娥五号任务中,国产化率达95%以上,引进器件所占经费大幅下降,约20%左右。而探月工程的中长程目标,是2030年实现载人登月任务,目前正在积极研制新一代载人火箭。 此前中国官方9日宣布嫦娥五号探测器在月球上发现一种呈柱状晶体的磷酸盐矿物,将其命名为「嫦娥石」,该矿物是人类在月球上发现的第六种新矿物,中国也成为世界上第三个在月球发现新矿物的国家。 Source 谷歌将裁员20% 通膨经济不稳、厂商减少广告 世界新闻网 9/08/2022 网络巨擘「谷歌」(Google)母公司Alphabet Inc.首席执行官皮查伊(Sundar Pichai)6日晚间在洛杉矶举行的代码大会(Code Conference)上发表谈话时表示,过去几年快速招聘人手后,可能将裁撤20%人力,以便让公司更有效率。 CNBC新闻频道报导,50岁的皮查伊在演说中表示,创下数十年新高的通膨问题导致经济不稳定,加上厂商减少广告支出,希望公司能通过精简人力变得更有效率。 Alphabet Inc.在今年的例行报告中指出,受到通膨高涨影响,2022年底之前,招聘速度都将放慢。 到目前为止,包括优步(Uber)、脸书(Facebook)母公司Meta、推特(Twitter)在内等科技巨擘,都已陆续宣布将缩减招聘规模,并且裁撤某些包商职务;国际影音串流平台网飞(Netflix)则裁撤了某些全职员工。 皮查伊在演说中指出,由于过去五年来大幅招兵买马,导致公司生产力因此变慢,如果要提高效率,解决办法之一就是合并某些原本相互竞争的产品,例如YouTube Music与Google Play …

RSM

俄中天然气交易 改用卢布、人民币 引发结盟联想

俄中天然气交易 改用卢布、人民币 引发结盟联想 世界新闻网 9/07/2022 俄罗斯国营「俄罗斯天然气工业公司」(Gazprom)和「外贸银行」(VTB)6日均宣布改变支付方式,Gazprom将改用人民币和卢布交易,而非美元;VTB则成为俄国首家以人民币转帐给中国的银行,不再采用全球银行金融电信协会(SWIFT)支付系统;此举可望绕过国际制裁,给外界产生中俄结盟之虞。 俄国国营能源巨擘Gazprom6日宣布签订一份协议,天然气支付货币将从美元转换成人民币和卢布。 有线电视新闻网(CNN)报导,俄国此转变可望降低对美元、欧元等其他强势货币的依赖,这也是俄国自侵略乌克兰并遭西方制裁以来便持续加强的行动。 Gazprom首席执行官米勒(Alexei Miller)表示,以俄币卢布和中国人民币支付,对Gazprom和中国国营的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均有利,「能简化计算、成为其他企业的优良示范,还能进一步带动双边经济发展。」 Gazprom并未提供此计划的细节,也未谈论何时开始转换支付货币。 有鉴于俄国因乌克兰战争遭西方制裁,限制其进入美元和欧元市场,俄国对人民币的需求自2月24日以来持续攀升。俄国一直试图加强与中国和其他非西方国家的经济关系;俄国在入侵乌克兰前夕,和中国签订金额3750亿元的标志性协议,延长对中国的天然气供应。 遭西方制裁的VTB也在6日宣布,VTB已设置一套对中国的转帐系统,不采用支持全球交易的SWIFT支付系统。 VTB首席执行官科斯丁(Andrei Kostin)在声明中指出:「新方式将使大量实体拒以美元和欧元进行国际付款,人民币转帐系统激活后,将大幅简化俄国企业和中国伙伴的作业,提高人民币在俄国的普及度。」 国防情报局(FIA)前情报官员蕾贝卡‧柯弗勒(Rebekah Koffler)告诉福斯数字新闻网(Fox News Digital):「这是中俄战略伙伴关系升温的另一个例子。」 柯弗勒表示,俄国开始对中国以人民币交易,等于协助中国在2049年前达到取代美元,成为国际主要货币和交易货币的目标。 柯弗勒警告,拜登政府政策促使美国两大敌手更团结靠近,俄国制裁虽然具道德吸引力,但却不切实际,因为这些制裁长期下来将对美元在国际金融系统的地位造成破坏性影响。 柯弗勒指出,俄国发展出可取代美元和SWIFT支付系统,恐在中俄以外的国家引发回响,例如印度也考虑使用SWIFT以外的支付系统。 Sour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