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大汽车被曝员工半薪轮休:都在刷简历

恒大汽车被曝员工半薪轮休:都在刷简历 出处:快科技 10/03/2021 日前,据晚点LatePost报道,十一节后,恒大汽车的很多员工将带薪轮休。 多位恒大汽车的员工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他们所在的部门通知十一假期后继续休假到10月底。与恒驰5、恒驰6两款车无关的研发人员,上海和广州南沙制造基地的大部分生产人员都将参与轮休。 虽然恒大汽车通知休假是“带薪”的,但多位员工表示,他们与恒大签的劳动合同,薪资结构由底薪加绩效构成,每月5日、20日各发一半。“带薪”的最低发放标准实际上是半薪。 一位上海的员工表示,现在办公室里人心惶惶,“大家都在刷简历。” 报道称,恒大汽车今年上半年有6个车型项目在同步开发,但不久前停止了其他项目,只保留进展最快的恒驰5、恒驰6。原计划用来生产这两款车的广州、上海工厂,目前已经停止投产准备。一部分负责生产的外包工程人员已经被遣散。恒驰5 从广州运到天津继续生产,上海和广州基地的生产人员也被分批抽调到天津支援。 相关资料显示,恒大汽车分别在天津、上海、广州都设有工厂和研究院。而值得注意的是广州和上海工厂均不但不具备生产资质。 而天津工厂是由恒大汽车收购的NEVS国能汽车兴建,其具备生产资质。不过天津工厂的生产设备是依照之前的国能“NEVS 93”车型设计的,现在如果用于生产恒驰5,可能需要重新对生产线进行改造。因为恒大集团近期的债务危机,恒大汽车的发展也充满了未知。 值得注意的是,9月26日晚间,港股恒大汽车发布《终止建议根据特别授权发行人民币股份》公告,恒大汽车在公告中表示,经慎重考虑后,本公司与海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双方同意终止上市辅导协议,并将会向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深圳监管局报告。因此,建议发行人民币股份将不再继续进行。 按早前恒大汽车的计划,旗下的恒驰系列产品将在今年上半年启动试生产,下半年开始陆续实现量产。 然而从目前来看,天津基地确实是成为恒大汽车能否顺利量产的重要一步,不过有基地只是其中的一步,资金才是重头。 Source 恒大徘徊在违约边缘 全球债主考虑追索选项 9/29/2021 据律师和知情人士透露,深陷泥潭的房地产巨头中国恒大上周未能支付8350万美元利息后,持有中国恒大美元债的全球投资者正设法确定他们有哪些追索选项。 据《华尔街日报》报道,资金捉襟见肘的中国恒大周三还有另一笔4500万美元利息到期需支付,投资者认为,鉴于中国恒大迄今就其国际债券一直缺乏公开沟通,该公司拿出这笔钱的可能性不大。 中国恒大有30天的偿付宽限期,之后再不付款将构成债券违约事件。律师们认为,上周的拖欠是中国恒大进行复杂债务重组的前奏。中国恒大背负着价值约合3040亿美元的债务,包括逾190亿美元的未偿付美元债券。 据报道,持有这些债券的投资基金已经在设法弄清楚自己有何选择,正与多位律师和顾问进行探讨。一位知情人士表示,过去一周,一些美国资产管理公司高管与他们在中国政府的连络人进行了非正式接触,希望更好地了解中国政府对中国恒大的终极目标,以弄清楚下一步如何行动。 而悬而未决之处在于,中国政府将如何处理这家开发商可能倒闭的问题。 伦敦律师事务所Addleshaw …

从蚂蚁到滴滴再到恒大:严监管时代来了!

从蚂蚁到滴滴再到恒大:严监管时代来了! 9/23/2021 李光满说冰点 很长时间以来,中国对互联网经济、房地产经济一直是轻监管,互联网平台巨头和房地产巨头一直处于野蛮生长、无序扩张状态,于是出现了马云在2020年外滩金融峰会上对中国金融监管开炮,称中国不存在系统性金融风险,不应该用监管传统银行的思维监管现代互联网金融,不能用当铺贷款思维从事现代互联网金融贷款。按照马云的想法,中国金融监管不仅不需要加强,而且还要弱化甚至取消。与此同时出现了恒大高达1.97万亿元、接近中国全年GDP总量2%的负债,面临破产危机。无论是互联网巨头还是房地产巨头都对中国经济和社会形成一定程度的绑架。2020年10月26日,蚂蚁集团确定并公布发行价,以A股每股68.8元、香港H股每股80.00港元,如果上市成功,蚂蚁集团的总市值将达到2.1万亿元,同样是一个相当于中国全年GDP2%。10月29日,蚂蚁集团在A股申购,认购金额超19.05万亿元,这个金额更是接近中国2020年全年GDP总量的20%,创下了A股认购历史新纪录。11月2日,中国人民银行等四家机构约谈蚂蚁集团实际控制人马云等,11月3日,上海证交所宣布“暂缓”蚂蚁集团上市。像蚂蚁这样一家将杠杆放大100多倍、将30亿本金放大到3000亿的互联网金融平台的一个2%和一个20%,对我国意味着什么?如果说政府在最后一刻阻止了蚂蚁集团上市算是幸运,那么滴滴却以“严重违法违规”的手法绕过中国监管部门,悄无声息地成功在美国上市则很可能对中国已经造成重大损失。2021年6月30日,滴滴公司正式在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滴滴出行发行2.88亿股,募资总额达到40.3亿美元,上市首日市值678亿美元。滴滴上市没有发布宣传新闻,没有在纽交所敲钟,静悄悄地让生米做成熟饭。两天后的7月2日,国家网信办对“滴滴出行”实施网络安全审查,审查期间“滴滴出行”停止新用户注册。7月4日,国家网信办再次宣布,“滴滴出行”App存在严重违法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问题,通知应用商店下架“滴滴出行”App。7月16日,网络安全审查办公室通告,按照网络安全审查工作安排,国家网信办会同公安部、国家安全部、自然资源部、交通运输部、税务总局、市场监管总局等部门,即日起联合进驻滴滴公司,开展网络安全审查。以国家网信办为主、包括国家安全部、公安部在内的六个国家部门对一家赴美上市公司进行审查,说明事态非常严重。今年9月,中国最大的房地产开发商恒大面临巨额债务危机,恒大负债高达1.95万亿元,出现资金链断裂风险。这一事件影响到购买恒大理财产品的大量客户,影响到众多与恒大有供应链关系的供应商、施工企业,还会对已经购买恒大房产项目的购房者造成影响。恒大危机如果爆发,影响的可能还不是一个恒大,还可能对一批负债率过高的房地产开发商造成冲击,由此对中国整个房地产的产业生态造成影响。在事件发生前,已经预感到恒大危机的恒大内部部分高管提前赎回恒大财富投资产品,加速了大众对恒大失去信心。恒大和蚂蚁一样,都是万亿级民营企业,不同的是,停止蚂蚁上市会使许多先期进入蚂蚁的马云核心圈子里的人瞬间失去巨额财富,而恒大如果破产,影响所及除了恒大的股东,更多的是中国房地产的稳定、 购房者的资金损失、购买恒大理财产品客户的血本无归以及更多产业链上的供应商和施工企业农民工的工资,一家民营企业大到能够动摇中国经济和社会,能够动摇中国发展之国本,这正常吗?从停止蚂蚁上市到对滴滴审查,再到恒大面临债务危机,为什么我们的金融监管部门没有及早监管排雷,而是一直等到蚂蚁已经上市申购、滴滴已经在境外上市、恒大危机开始爆发的时候,监管部门才出手或至今仍然没有出手?我想主要还是长期以来,我们在互联网、房地产等经济领域一直奉行自由市场经济理论,放任其野蛮生长和无序扩张,任其跑马圈地,任其张开血盆大口吞噬我们国家和国民的财富,直至其大到不能倒,直至其要动摇我们的经济基础、监管机构,直至其成为大资本集团的造富机器、成为中国中小企业的掠 杀者。当中国开始反垄断和反无序扩张的时候,当中国停止蚂蚁上市、严厉处罚阿里、调查滴滴在美上市的时候,有人立即就说,你们这是反对对外开放,是要搞闭关锁国,是要堵住国际资本向中国投资,是要劫富济贫,是要打击民营经济发展。我要问的是,如果我们还不停止蚂蚁这样的庞然大物上市造富、还不对阿里这样除了阿里能够赚钱、其它商家都难以赚钱的庞然大物进行处罚和监管,还不对滴滴这样吃里扒外、绕过国家监管到美国上市的公司进行审查,中国的经济还能算健康吗?中国的共同富裕还能实现吗?中国的公平公正还有保障吗?中央并不是今天才重视防范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问题,每次召开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财经委员会会议都特别强调防范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每次都要对防范和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提出要求并进行部署,可金融领域依然险象环生,危机事件不时发生。中国房地产的风险一直都处于高位,“房住不炒”已经提了几年,为什么房价仍然疯狂上涨?为什么房地产企业仍然大规模扩张,丝毫不顾房地产泡沫十分严重的风险?我们不禁要问,对互联网行业和房地产行业的监管为什么会失位失效?这里不仅有监管缺失的问题,更有我们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始终抱着自由市场经济不放、始终对大资本集团不敢监管、不愿监管、不能监管的问题。 当前,中国金融领域的开放不断加大,越来越多的境外大资本集团、金融机构进入中国境内,未来境外金融机构到中国境内独资经营的会越来越多。美国在控制疫情失败后,无限量印刷美元,这些超发美元随着中国加大金融开放和境外大资本集团、大金融机构进入中国而对中国金融进行渗透,中国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压力越来越大,如果没有强有力的政府监管,蚂蚁、阿里、滴滴、恒大事件只会越来越多,中国经济和社会就会被架上火山口,随着都可能被点燃。中国高房价从何而来?中国高房价的成因一是中国实施住房市场化改革,搞房地产自由市场经济;二是土地出让金对地方财政的绑架,三是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之后大搞量化宽松,中国房地产受美国大量印钞冲击而产生房地产金融泡沫,整个房地产变成了房地产金融,房价大幅上涨,几代中国老百姓变成了房奴,中国经济也因此而开始脱实向虚,高房价严重抑制了中国制造业的竞争力。当前,对中国经济、社会形成绑架态势的主要有两个产业,一个是互联网平台巨头以新的商业形态对中国商业构成强有力的垄断,抽空甚至摧毁了中国经济底层商业生态。另一个是房地产巨头的大跃进式扩张,整个房地产巨头搞高负债扩张,对整个金融系统形成债务绑架,中国房价一飞冲天,成了中国经济和社会的毒瘤,已经到“大到不能倒”的地步,一旦崩塌,影响将十分严重,正因为如此,像恒大这样的巨型房企才敢借1.97万亿元的负债。以上互联网巨头和房地产巨头对中国经济和社会造成的最大伤害是随着互联网平台垄断和房地产金融泡沫的形成,中国经济整体由实向虚转型,严重拟制了实体经济发展,拟制了制造业发展,中国老百姓深陷其中而无法摆脱。如果说我们社会对停止蚂蚁上市是一片叫好,对滴滴违法赴美上市深感愤怒,那么现在对恒大爆发危机则是一种复杂心态,大家对恒大本身没有任何同情,恒大债务危机是恒大贪欲膨胀、野蛮生长、无序扩张造成的,是中国房地产过度市场化造成的,当然也是自由市场经济理论造成的。大家对可能遭受恒大危机影响的那些购买恒大理财产品的人、对那些购买恒大房产可能受影响的人、对恒大危机影响的恒大产业链上的供应商、施工单位,对那些在恒大项目工地上打工的农民工可能会领不到工资而感到忧心,如果这场恒大债务危机蔓延到中国整个经济,那影响将会更加严重。为什么我们没有在恒大负债率达到危险状态的时候对恒大进行约谈,对恒大划出红线?为什么我们一直没有对这些房企的规模进行控制,而是任其野蛮生长和无序扩张?为什么没有在恒大债务进入危险线的时候,发出警示,并要求所有金融机构停止对恒大贷款,从而提前化解风险?为什么在中小企业融资十分困难的情况下,恒大却能够贷到几乎相当于中国全年GDP2%的1.97万亿元的贷款?到底有没有政府监管部门做过中国房地产风险评估报告?对当下中国房地产进行过预警,或进行过房地产金融风险一旦爆发如何应对的演练?我们一直都坐在一座火山口上,却依然风清云淡,丝毫感觉不到火山即将爆发,危机即将临近。如果蚂蚁上市,将对中国互联网金融产生什么样的影响?中国金融体系会不会在马云的影响下摇一摇?滴滴到底将在国内运营的海量数据提供给美国没有?如果按美国的要求已经提供给了美国,那将对中国和中国人造成多么巨大的损失?如果恒大最终破产并在中国引发一场金融危机和社会混乱,那将是一种怎样的情景?阿里已经对中国经济造成巨大的负面影响,蚂蚁几乎就要上市,滴滴则已经在美国上市,现在恒大又面临巨大的债务风险,我们本来可以不让事态发展到这一步,可事态就是这样发展的,我们无法假设,我们可以从现在开始弥补,亡羊补窂,犹未晚矣。补牢,补什么牢?补监管的牢。我们现在应该放弃的是继续将自由市场经济理论奉为圭皋,不能让互联网平台企业、互联网金融企业、房地产企业成为政府严格监管的法外之地,自由市场经济理论可以休矣。在中国,没有什么企业,不管是互联网平台企业、互联网金融企业,还是房地产企业都永远不能用“大而不能倒”去绑架政府,企业永远是企业,代表着股东的利益,政府永远是政府,代表着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无论这些企业多么庞大,都只是经济体中的一个细胞,永远不要想企业大过国家,这些企业受惠于政府政策,自然也应该受到政府监管。现在大家都在讨论恒大面临债务危机,国家要不要出手救恒大。其实我们要问的是,救恒大到底是要救谁?是要救恒大的股东?是要救许家印?是要救恒大这家公司?还是要救中国房地产的正常秩序?是要救那些在这场危机中面临严重损失的普通老百姓?我们要弄清楚,恒大是民营企业,这么多年,恒大在中国房地产市场获得了多少红利?这些红被谁拿走了?全都被股东分红了。不能说你大块吃肉的时候,就忘了政府,就要摆脱政府监管,而一旦面临危机,就想起了政府,要政府拿钱出来救你,这显然不符合逻辑。 那么如果恒大真的破产了,对中国经济和社会造成了巨大的震荡和破坏,那么政府是否就真的会看着恒大倒闭而不管呢?恐怕也不是。政府救恒大的前提应该是,恒大必须自救,自己的屁股必须自己擦。恒大必须吐血自救,股东和高管必须将这些年从恒大分的红利吐出来自救,必须将这些年转移到境外的财富拿回来自救,必须想办法将现有房产、地产、总部大楼、足球俱乐部等等等等变现还钱。你不能一边将获得的巨额财富转往境外、享受着帝王般的生活,一边等待政府拿老百姓的钱去救你,这是绝对不可以的。为了不让恒大危机给中国经济、给投资者造成更为严重的破坏和更大的损失,政府可以派出工作组进驻恒大,先摸清恒大的真实情况,看看其资产到底还能值多少钱,看看这些年股东们从恒大分走了多少利润,然后在股东全部吐血、将转往境外的财富转回来用于自救的情况下,再研究救恒大的问题,否则就不要谈什么救恒大的事。蚂蚁事件、滴滴事件、恒大事件都告诉我们,根本没有什么自由市场经济,也不要想大资本集团就可以不受政府监管,必须对市场、资本进行监管,特别是对大资本集团进行严格监管,否则必然造成市场失序、财富分配失衡、社会秩序混乱。对中国经济、金融、社会中的一些重大危机隐患,我们的监管是否能够做到提前预测、提前防范、提前化解?我认为必须抛弃自由市场经济理论,必须对大资本集团特别是互联网平台、大型房地产企业进行严格监管,否则一个又一个爆雷是迟早的事。从蚂蚁到滴滴再到恒大,一个严监管时代正在到来! 原文链接 Asia Markets引述消息來源報導,中國大陸當局打算將恒大集團分為三個實體,進行重組。方案可能會在幾天內公布。 報導指出,重組方案將以國有企業為基礎,實際上就是將這家地產開發商變成一家國企。 當局希望保護向恒大買房的購屋者和理財產品的投資者,更重要的是消除這家公司若無力償債會對中國大陸經濟造成的廣泛效應。 彭博資訊報導,離岸人民幣一度應聲升值0.38%,至6.4567元兌1美元。 Source China government set to take control of Evergrande in an imminent …

深圳千万豪宅业主集体请愿退房,专家:或与二手房指导价有关

深圳千万豪宅业主集体请愿退房,专家:或与二手房指导价有关 来源:极目新闻 9/20/2021   极目新闻消息,近日,均价超10万元的深圳高端楼盘龙华金茂府,多位业主发布“集体退房请愿书”,要求开发商集体退房,引发关注。   相关请愿书显示,业主们认为该项目交付现状与开发商作出的承诺存在严重出入。同时,他们指出,开发商存在乱收品质提升费、利用学位营销、装修品质低劣等问题。   请愿书提出配套学校、建筑质量等问题   公开资料显示,龙华金茂府是金茂集团在深圳的高端楼盘,均价在10万元至11万元,户型面积在155至240平米,每套总价都在1500万元以上。   这次的请愿书中,业主退房理由的第一条,是当初开发商宣传入学的华东师范大学附属学校目前办学进度不明,已出现延迟开学的现状。   请愿书指出,龙华金茂府广大购房者之所以愿意接受高价,是开发商当初宣传的华东师范大学附属龙华学校。开发商在营销过程中承诺,学校将于2021年秋季开学,购房即可入学。但今年初,业主却被告知无法如期开学。   极目新闻记者查询“金茂深圳”相关公众号发现,该项目确实曾在早期发布与该校相关的文章,但并没有直接文字证明其购房即可入学。   2021年3月,龙华区教育局曾发布声明称,华东师范大学附属龙华学校因疫情等原因延误工期,今年秋季无法按时交付使用,计划于2022年秋季正式开办,于2022年上半年开始招生。同时,该声明还表示,该校的学区划分工作将于2022年初启动。   业主的第二条退房理由,则是收取品质提升费的问题。业主表示,在购房时,开发商曾收取100万元至200万元不等的房屋品质提升费用。   9月20日下午,极目新闻记者联系了该楼盘销售处,工作人员表示,品质提升费并非强制缴纳。“这个费用主要是在装修这一块。”销售表示,缴纳了品质提升费的房子,在装修时用材用料会更加高级。   除此之外,业主还指出楼盘存在漏水、漏烟、返臭、甲醛超标、设计缺陷、施工质量糟糕等情况。销售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业主确实对楼盘装修品质存在疑惑,目前开发商正在与业主积极磋商中。   “二手房指导价政策”或是原因之一   对业主们集体请愿退房,网友们看法不一。不少网友表示质疑:“房子买贵了就要退,那要合同做什么?”“如果房子涨价了,开发商要求退房你会答应吗?”   极目新闻记者了解到,2019年11月20日,金茂府以10.3万元的均价刷新了龙华新房价格的纪录,有网友称其为“龙华第一豪宅”。   尽管价格比同区域的房子高了2万至3万元,但该楼盘仍吸引了不少人抢购。销售人员告诉极目新闻记者,截至9月20日,该楼盘仅有50套房在售卖。   为何当初如此火爆的楼盘,会面临如此退房热潮?是否真的与业主们提出的问题存在必然关联?极目新闻记者就此询问深圳一房产经纪人。   “部分业主购买这个房子确实是为了孩子可以上名校。”该经纪人表示,业主提出的学位及质量问题合理,但二手房指导价政策应该也是一个原因。   今年2月8日,深圳住建局发布《关于建立二手住房成交参考价格发布机制的通知》,在二手房网签价格的基础上,结合周边新房价格,对深圳3595个小区编制了“成交参考价”。在一系列强力调控措施下,深圳的房价已经出现明显降温和回调。   相关数据显示,深圳在今年2月率先成为全国首个发布二手房指导价的城市之后,二手住宅成交量一路狂降。在8月,深圳二手房仅成交2043套,同比下降约81.96%。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也显示,今年8月,深圳二手房均价环比下降0.4%,已连续4个月下降。   “高价购入后难以卖出,部分业主可能害怕投资亏损,因此才希望退房。”该房产经纪人表示。 Source 总价超1500万一套的深圳豪宅,业主要求集体退房!什么情况? …

中国: 80家上市房企手持现金五年来首次下降,有息债规模逾7万亿

80家上市房企手持现金五年来首次下降,有息债规模逾7万亿 来源: 澎湃新闻 9/19/2021 9月19日,克而瑞研究中心发布的一则关于2021年上半年房企偿债能力报告显示,克而瑞监测的80家重点上市房企2021年上半年手中的现金持有量出现五年来首次下降,总有息负债增速也持续下降,规模较2021年初基本持平。 报告称,2021年上半年末80家重点上市房企的现金持有量为31977亿元,较2021年初微降0.2%,这是近五年来首次出现下降。随着近几年“房住不炒”的政策调控基调稳步推进,行业进入缓慢增长期,房企持有现金的增速呈现下降的趋势,由2017年、2018年的20%以上的增速下降到2019年、2020年的10%以上的增速。而自2020年下半年三条红线出台以来,房企持续加强降杠杆,融资性现金流出增加;叠加房贷集中度管理制度的“两条红线”出台,房企的销售回款周期加长,上半年部分房企的销售回款率有了一定程度的下降,从而导致了2021年上半年末房企整体现金持有量减少。 从各个梯队的表现来看,TOP10房企的现金持有量仍有优势,持有现金12662亿元,较期初下降1.48%。TOP11-30梯队以及TOP51+梯队的房企现金持有量较期初实现增长,其中TOP11-30的房企增长相对较高,增速为2.88%。 但需要注意的是,今年上半年只有50%的房企现金持有量较期初增长,而2020年这个数字为81%,占比较2020年减少了31个百分点。现金增长的企业中,仅有6%的企业增幅超过50%,而2020年末有占比25%的企业现金增幅超过50%。克而瑞认为,在降杠杆的大环境下,加上销售回款受到影响,企业现金增速下降在所难免。 有息负债方面,克而瑞统计的数据显示,截至6月末,80家重点房企的总有息负债规模为71185亿元,有息债规模保持7万亿元以上,较期初增长0.4%,增速较2020年的5.4%继续下滑。 克而瑞认为,房企的有息债增速在2017年到达高点后,近几年来,随着行业调控持续,并表债务增速持续下滑,特别是三条红线以来,受限于降档要求和政策对各档企业有息债增幅的限制,房企对自身的债务增量控制得相对较严,大部分房企维持“量入为出”的状态。 从有息债的期限结构来看,2021年上半年末80家房企的短期有息债20014亿元,较期初下降9.3%,这是继2020年末首次出现同比下降后,保持下降的趋势,并且降幅较2020年的2.8%扩大了6.5个基点;同时,2021年上半年末长期有息债51170亿元,较期初增长4.8%,增幅较2020年末增长了1.5个基点。房企净负债率同比下降4.53个百分点至66.54%,有约六成的房企净负债率实现了下降。通过调整优化,2021年上半年末有33家房企居绿档,较2020年末增加3家,橙档11家,增加3家,红档则减少了一半至4家。 自从2020年8月底政府颁布三条红线监管指标以来,三条红线就成为房企改善财务状况的一个重要衡量标准,上半年大多数房企都将改善三条红线指标作为财务工作的一个重点。 克而瑞统计的数据显示,从80家重点房企2021年中期的财务情况来看,其现金短债比的算数平均值为1.7,中位数为1.55;净负债率的算数平均值为80.42%,中位数为72.54%,现金短债比和净负债率两项指标基本都能达标。仅有剔除预收款后的资产负债率无论是算术平均还是中位数都均超70%。报告强调,虽然相较于期初有所改善,但多数企业仍然在此指标上踩线,未来将是房企改善的重点。 另外,今年上半年受制于融资环境的影响,加上三条红线的制约,不少开发商加大了债务偿还的力度。房企的短期有息负债在2020年末实现首次下降后,今年上半年继续下降,使得行业平均现金短债比在0.15至1.6,短期安全边界加强。2021年上半年末,80家房企现金短债比的加权平均值相较期初增长了0.14至1.6,达到近四年来最高值,房企流动性和安全边际有所提升。长短债比加权平均值较期初上升0.34至2.56,中位数较期初增加0.34至2.49,也是近四年来的最高值,债务结构优化成效持续显现,短期偿债风险有所降低。  Source 中国房企大洗牌:今年平均每天1家破产,知名企业也难幸免 来源:时代周报 9/07/2021 房地产行业集中度持续提升,小微房企加速退出市场。 9月5日,据人民法院公告网公告,包头市昆都仑区人民法院根据申请人的申请,裁定受理包头市天意房地产开发有限责任公司(下称“包头天意”)破产清算一案。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显示,包头天意成立于2007年,主营业务为房地产开发,注册资本为1000万元,目前经营状态为吊销。 时代周报记者不完全统计,今年以来,截至9月5日,共有274家房企发布破产文书,平均每天就约有一家房企破产。 “从比例上看,中国房地产开发企业数量在10万家左右,9个月破产270多家,属于正常的优胜劣汰。”9月6日,一名地产分析师告诉时代周报记者,破产房企主要以小微房企为主,“这类企业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都较弱,融资能力也远低于大中型房企。” 不过,时代周报记者梳理上述名单发现,破产房企虽主要以小微房企为主,但也不乏部分知名房企。房地产行业正进行新一轮洗牌重塑。 不乏知名房企破产 今年3月,佛山市南海区人民法院根据龙元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申请,裁定受理佛山颐盛房地产有限责任公司(下称“佛山颐盛”)破产清算一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