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不防 10途径塑料微粒轻易溜进体内

若不防 10途径塑料微粒轻易溜进体内 世界新闻网 6/26/2024 少用免洗餐具,减少将塑料微粒吃下肚。(Unsplash / Volodymyr Hryshchenko) 健康专家长年来警告,塑料微粒(microplastics)有害健康,但你可能不知道,塑料微粒到底有多少。自1950年代人类开始使用塑料后,迄今制造了83亿吨的塑料,专家预测,趋势不变的话。2050年时海里的塑料微粒会比生物还多。 人类生活环境中的塑料微粒一样无所不在,食物、水、空气都含有5毫米以下的塑料微粒,虽然难以根除,但还是可以避免大量吸入或吃进肚子。以下是十个减少生活中塑料微粒的方法: 一,微波食物时不要用塑料容器:换用陶瓷或玻璃器皿会更好。 二,不用免洗餐具:免洗餐具固然省事,但在进食过程中也在不知不觉地吃进塑料微粒。 三,使用天然材质的砧板:人们往往使用塑料砧板处理食材,但切切划划的过程中也使塑料维粒进到食物中。 四,多喝过滤的自来水:瓶装水里往往有很多塑料微粒,自来水也可能有铅或其他物质,因此自来水最好经过滤净。 五,泡茶时用原片:用塑料材质(尼龙)制成的茶包,在经过加热,释出的塑料微粒会更多。 六,少吃贝类:因为牠们多半是底栖动物,吃进塑料微粒的机会比鱼类大很多。 七,多买有机材质的衣服:绵、丝、麻、羊毛等材质的衣服,塑料微粒会比尼龙等人工材料少很多 。 八,避免用烘干机:研究发现,烘衣机的塑料微粒产量是洗衣机的40倍,能够自然风干是最好的。 九,不用含有塑料的美妆品:原料含有PE(聚乙二醇)、PP(聚丙烯)、PET或 PETE(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MMA(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尼龙等成分的,千万敬而远之。 十,最好每周吸尘一次:家中的灰尘有39%是塑料微粒,因此定期吸尘很重要。另外也可以用空气滤净器,以及换用硬质地板,因为地毯更容易窝藏塑料微粒。 Source 夏季新冠提早到 LB.1或成主流 …

夏季新冠提早到 LB.1或成主流 西部养老院疫情升

夏季新冠提早到 LB.1或成主流 西部养老院疫情升 世界新闻网 6/24/2024 西部地区的养老院近几周的新冠病例增加。(图/123RF) 联邦疾病防治中心(CDC)数据显示,夏季新冠肺炎疫情比去年更早抵达;全美多处传出确诊病例,LB.1新型变异株可能成为这波疫情主流。 CDC估计,过去一周以来,各州或地区的疫情都未出现趋缓迹象,这是数月来首次;西部一些州,疫情月初开始出现,而主要病毒指针迅速恶化。 西部地区的废水病毒检测已经接近CDC认定的「高」感染风险值,废水病毒量往往是疫情飙升的初期信号;此外,近几周,西部地区的养老院病例也有所增加。 急诊室就诊病患人数中,约1.23%是来自联邦卫生部(HHS)第九区的新冠肺炎患者,第九区横跨亚利桑纳州至夏威夷州;这也是该数值自2月初以来,因为染疫挂急诊表现最差劲的平均值。 疫情以来,CDC在春季病例平静期后,发现病例走扬的趋势,但温暖月分曾出现多次疫情回温的状况。 去年,全美疫情到7月底才开始回温;病患挂急诊的情况则在8月底、9月初达高峰,而当时官员正准备推出新的新冠疫苗。 CDC新冠疫苗有效性小组负责人林克-盖勒斯(Ruth Link-Gelles)在本月的联邦食品暨药物管理局(FDA)会议上表示,「对于流行性感冒(flu,俗称流感)和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我们有多年数据,多年趋势相近。虽然说不准确切起始时期,但可以预测得很接近;然而,新冠肺炎截然不同。」 CDC科学家追踪KP.3和LB.1两种新变病毒株之际,确诊数据也随之增加。 CDC于21日发布的「即时预测」(Nowcast)显示,KP.3病毒变异株已占全美约33%病例,高于两周前的25%,至于LB.1则占总病例的17.5%。 KP.3和LB.1变异株正在取代近亲毒株、即「FLiRT」变异,称作KP.2;KP.2变异株5月已成为染疫主流病毒;这三种变异株的共同祖先,就是去年冬季掀起疫情的JN.1病毒株。 CDC预测,LB.1当今增长速度已比KP.3快,这表示LB.1可能超越KP.3变异株。 Source 极端高温下朝觐 麦加朝圣死亡人数破千 世界新闻网 6/20/2024 伊斯兰教年度盛事麦加「朝觐」在极端高温下举行,根据法新社统计数据,朝圣者死亡人数今天累计超过1000人。(美联社) 伊斯兰教年度盛事麦加「朝觐」(Hajj)在极端高温下举行,根据法新社统计数据,朝圣者死亡人数今天累计超过1000人,其中逾半数未向沙特阿拉伯官方登记朝觐。 …

埃及数百朝觐者高温下丧命 当局宣布开罚16间旅行社

埃及数百朝觐者高温下丧命 当局宣布开罚16间旅行社 世界新闻网 6/22/2024 伊斯兰教年度盛事麦加「朝觐」(Hajj)在极端高温下举行,死亡人数累计突破千人,其中多数来自埃及。(美联社) 伊斯兰教年度盛事麦加「朝觐」(Hajj)在极端高温下举行,死亡人数累计突破千人,其中多数来自埃及。埃及当局今天宣布吊销16间旅行社的经营许可证,并指控它们应为上述死亡事件负责。 路透社报导,埃及医疗和安全消息人士表示,至少有530名埃及民众在今年麦加(Mecca)朝觐期间死亡,而本月20日成立、由埃及总理马德布利(Mostafa Madbouly)领导的危机处理部门发布声明称,已确认有31人因慢性病而丧生。 声明指出,为死者安排朝觐行程的旅行社没有向他们提供任何类型的服务,包括医疗援助,惟该部门并未透露相关旅行社的名称。 这些旅行社被控以个人签证安排沙特阿拉伯的朝觐之旅,而非向沙国官方登记朝觐。 沙国当局针对朝觐者提供的医疗服务,不包括持个人签证入境者。声明称,死亡的朝觐者必须步行穿过沙漠进入麦加,以避免被捕或遭驱逐出境。 埃及当局还表示,这些旅行社没有为朝觐者提供「适当住宿」,导致他们「因极端高温而疲惫不堪」。 根据声明,多数埃及朝觐者皆未向沙国当局登记朝觐。 来自世界各地的大约180万人参加本月14日至19日举行、以户外为主的朝觐活动,许多人年迈体弱。沙国今年夏季炎热,当地伊斯兰教圣城麦加本月17日气温飙升至摄氏51.8度。 Source 极端高温下朝觐 麦加朝圣死亡人数破千 世界新闻网 6/20/2024 伊斯兰教年度盛事麦加「朝觐」在极端高温下举行,根据法新社统计数据,朝圣者死亡人数今天累计超过1000人。(美联社) 伊斯兰教年度盛事麦加「朝觐」(Hajj)在极端高温下举行,根据法新社统计数据,朝圣者死亡人数今天累计超过1000人,其中逾半数未向沙特阿拉伯官方登记朝觐。 法新社报导,今天通报的新死亡案例包括58名埃及朝圣者,根据沙特阿拉伯外交人员,埃及累计有658人死亡,其中630人未向沙国政府登记朝觐。 总共约有10个国家通报本国人在今年麦加朝觐中死亡,死亡人数累计至1081人。 统计数据来自这些国家的官方声明,或该国负责回应相关事务的外交人员。 来自世界各地大约180万人参加为期数天、以户外为主的朝圣活动,许多人年迈体弱。沙特阿拉伯今年夏季炎热,当地伊斯兰教圣城麦加(Mecca)本月17日气温飙至摄氏51.8度。 …

酷热延烧北半球 全美多处高温恐飙破100度

酷热延烧北半球 全美多处高温恐飙破100度 世界新闻网 6/21/2024 高温将持续到周末,全美有一亿人笼罩在高温底下,许多城市温度都突破华氏90度,向三位数迈进。(美联社) 夏至首日,美东从芝加哥到缅因州卡里布(Caribou)逾一亿人笼罩在这波热穹(heat dome)之下,许多人收到极热警报,但未来还会更热。致命热浪延烧北半球,近几日屡刷新纪录的高温可能在亚洲和欧洲夺走上百人甚至数千人的性命。 气象学者表示,这波炙热受到强烈高压困住热空气所致,高压阻隔冷空气,让地面温度持续偏高。 未来几天,席卷东北地区的炙热高温将抵达大西洋中部;华府地区23日高温上看华氏100度,未来两周高温也会突破90度。  国家气象局(NWS)表示,波士顿地区已连两日高温逾华氏98度,19日高温纪录打破过去维持逾百年的96度纪录。 无独有偶,麻州渥斯特(Worcester)和罗德岛州普洛维登斯(Providence)的高温先后粉碎百年纪录;康乃狄克州首府哈特福(Hartford)测得华氏97度,刷新1995年以来的95度高温纪录。  中部和东部持续高温,对户外工作者产生致命的威胁。(美联社) AccuWeather气象专家芮妮·达夫(Renee Duff)表示,「数百万人受到持续性的华氏90度高温影响,长时间的高温会对人们和电力基础设备造成额外压力。」 气象局表示,全美多处地点的「酷热指数」可能超过华氏100度,预料多处会刷新过往高温纪录,连夜高温会让环境无法自然冷却;当局提醒,即便在室内,也可能出现热伤害,呼吁待在无空调环境的民众设法降温。 纽约市长亚当斯(Eric Adams)通过X平台宣布开放冷气中心,呼吁民众「寻找安全的方式避暑」。  宾州匹兹堡及其周遭地区即起至22日的体感温度预料达华氏110度,另在俄亥俄州西北部与印第安纳州北部的酷热指数时至21日可能落在华氏102度。 辛辛纳提的骄傲游行(Pride parade)主办单位表示,22日登场的庆祝活动受到极端高温影响,高温上看华氏95度;主办单位将分发防晒乳、电解质运动饮料、水和扇子,并架设水雾设备与补水站因应。 新泽西州部分学区本周考量高温,让学生提早下课;克利夫顿高中(Clifton High School)20日将原订下午登场的毕业典礼改到傍晚举行,以避免高温伤害师生及家长。 北半球甫迎夏至,致命热浪便肆虐四大洲多城,连日高温频频缔造新纪录,可能导致欧亚地区上百人或数千人死亡。 约200万名穆斯林朝觐者本周将在麦加大清真寺(Grand …

极端高温下朝觐 麦加朝圣死亡人数破千

极端高温下朝觐 麦加朝圣死亡人数破千 世界新闻网 6/20/2024 伊斯兰教年度盛事麦加「朝觐」在极端高温下举行,根据法新社统计数据,朝圣者死亡人数今天累计超过1000人。(美联社) 伊斯兰教年度盛事麦加「朝觐」(Hajj)在极端高温下举行,根据法新社统计数据,朝圣者死亡人数今天累计超过1000人,其中逾半数未向沙特阿拉伯官方登记朝觐。 法新社报导,今天通报的新死亡案例包括58名埃及朝圣者,根据沙特阿拉伯外交人员,埃及累计有658人死亡,其中630人未向沙国政府登记朝觐。 总共约有10个国家通报本国人在今年麦加朝觐中死亡,死亡人数累计至1081人。 统计数据来自这些国家的官方声明,或该国负责回应相关事务的外交人员。 来自世界各地大约180万人参加为期数天、以户外为主的朝圣活动,许多人年迈体弱。沙特阿拉伯今年夏季炎热,当地伊斯兰教圣城麦加(Mecca)本月17日气温飙至摄氏51.8度。 Source 夏季持续高温 印度报4万多起疑似中暑病例 早报网 6/20/2024 在炎热夏日的高温中,一名男子在流经瓦拉纳西(Varanasi)的恒河中休息。(法新社) 印度今年夏天持续的热浪导致全国100多人死亡,印度还报告了4万多起疑似中暑病例。 今年夏天,亚洲数十亿人正在与极端高温搏斗,科学家指出,这种趋势因人类活动引起的气候变化而加剧,印度北部的气温飙升至近50摄氏度(122华氏度),这是有记录以来持续时间最长的热浪之一。 路透社报道,由于极端高温,鸟儿从空中坠落,医院报告了大量中暑患者。自3月入夏以来,最近几周白天和夜间的气温都达到了最高点。 卫生部下令联邦和州机构确保“立即关注”患者,同时,同样面临缺水问题的首都德里的医院也不得不增添病床。 卫生部一名官员说,3月1日至6月18日期间,印度西北部和东部记录的热浪天数是平常的两倍,有4万多起疑似中暑病例和至少110起死亡病例。 6月19日,新德里居民排队领取市政府水罐车提供的水。(法新社) 气象局也预测本月气温将高于正常水平,当局指出,由于不平衡的增长,印度城市已成为“热陷阱”。 非营利组织野生动物SOS(Wildlife SOS)的联合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卡提克·萨蒂亚纳拉扬(Kartick …

夏季持续高温 印度报4万多起疑似中暑病例

夏季持续高温 印度报4万多起疑似中暑病例 早报网 6/20/2024 在炎热夏日的高温中,一名男子在流经瓦拉纳西(Varanasi)的恒河中休息。(法新社) 印度今年夏天持续的热浪导致全国100多人死亡,印度还报告了4万多起疑似中暑病例。 今年夏天,亚洲数十亿人正在与极端高温搏斗,科学家指出,这种趋势因人类活动引起的气候变化而加剧,印度北部的气温飙升至近50摄氏度(122华氏度),这是有记录以来持续时间最长的热浪之一。 路透社报道,由于极端高温,鸟儿从空中坠落,医院报告了大量中暑患者。自3月入夏以来,最近几周白天和夜间的气温都达到了最高点。 卫生部下令联邦和州机构确保“立即关注”患者,同时,同样面临缺水问题的首都德里的医院也不得不增添病床。 卫生部一名官员说,3月1日至6月18日期间,印度西北部和东部记录的热浪天数是平常的两倍,有4万多起疑似中暑病例和至少110起死亡病例。 6月19日,新德里居民排队领取市政府水罐车提供的水。(法新社) 气象局也预测本月气温将高于正常水平,当局指出,由于不平衡的增长,印度城市已成为“热陷阱”。 非营利组织野生动物SOS(Wildlife SOS)的联合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卡提克·萨蒂亚纳拉扬(Kartick Satyanarayan)说:“热浪持续,我们接到的大多数鸟类救援电话都是因为鸟从天上掉下来。”他说,在过去两周里,每天在德里及其周边地区接到的35个至40个求救电话中多数为鸟类救援请求。 Source 到沙特朝觐者900多人失联 亲友急赴医院或上网探消息 早报网 6/20/2024 到麦加朝觐者当中,有人为了节省费用,未获官方朝圣签证仍前往麦加,导致他们无法享用当局提供的冷气设施,难以承受持续的高温。(路透社) 沙特阿拉伯圣地麦加(Mecca)气温一度升高至51.8摄氏度,在酷热中参加年度朝觐仪式者多达900多人失联,他们的家人与朋友急切地到医院和上网寻找。 法新社报道,麦加气温星期一(6月17日)升至51.8摄氏度(125 华氏度),亲属们到各处医院查问亲人状况并在网上探消息。 来自世界各地的约180万人参加了为期数天、大部分是在户外进行的朝觐,其中约160万人来自国外。今年,沙特的夏天酷热,其中许多朝觐者又年老体弱。 …

到沙特朝觐者900多人失联 亲友急赴医院或上网探消息

到沙特朝觐者900多人失联 亲友急赴医院或上网探消息 早报网 6/20/2024 到麦加朝觐者当中,有人为了节省费用,未获官方朝圣签证仍前往麦加,导致他们无法享用当局提供的冷气设施,难以承受持续的高温。(路透社) 沙特阿拉伯圣地麦加(Mecca)气温一度升高至51.8摄氏度,在酷热中参加年度朝觐仪式者多达900多人失联,他们的家人与朋友急切地到医院和上网寻找。 法新社报道,麦加气温星期一(6月17日)升至51.8摄氏度(125 华氏度),亲属们到各处医院查问亲人状况并在网上探消息。 来自世界各地的约180万人参加了为期数天、大部分是在户外进行的朝觐,其中约160万人来自国外。今年,沙特的夏天酷热,其中许多朝觐者又年老体弱。 一名阿拉伯外交官告诉法新社,仅埃及人的死亡人数就从前一天的300多人跃升至“至少600人”,大部分死于酷热。 根据法新社对各国公布的数据的统计,截至目前,已报告的死亡人数已达922人。 这位外交官后来补充说,驻沙特的埃及官员已收到“1400起朝觐者失踪报告”,其中包括600名遇难者。 此前,新华社引述约旦外交部18日的声明说,41名约旦人在沙特阿拉伯参加朝觐期间因高温热浪而死亡。声明说,这些人不属于约旦官方朝觐团,也没有参加其他沙特批准的正规朝觐路线。约旦外交部登记失踪的朝觐者有106人,目前已经找到84人。他们的健康状况不一,一些人处于危险状态。 Source 圣城麦加气温飙破摄氏50度 逾550名朝圣客被热死 世界新闻网 6/19/2024 沙国公布,今年有180万人到圣城麦加朝圣。(路透) 沙特阿拉伯的圣城麦加举行一年一度的伊斯兰朝圣活动,当地时间17日纪录到摄氏51.8度高温,已有至少550名朝圣者在酷热天气下死亡。 法新社报导,阿拉伯外交官透露,死者中有超过323人来自埃及,另外至少60人来自约旦。称所有埃及人都是被热死,除了1人因推挤受到致命伤。 埃及外交部18日表示,正与沙国当局合作,找寻在朝圣期间失踪的埃及人。 沙国当局证实,截至16日有超过2000人须接受治疗,但未透露死亡人数。据报导,去年至少有240名朝圣者死亡,其中大多数是印尼人。 沙国当局早前公布,今年有180万人到当地朝圣,其中有160万人来自国外。当地有研究显示,朝圣活动地区的气温每10年上升摄氏0.4度。 至少550名前往沙国圣城麦加的朝圣者被热死。(路透) …

圣城麦加气温飙破摄氏50度 逾550名朝圣客被热死

圣城麦加气温飙破摄氏50度 逾550名朝圣客被热死 世界新闻网 6/19/2024 沙国公布,今年有180万人到圣城麦加朝圣。(路透) 沙特阿拉伯的圣城麦加举行一年一度的伊斯兰朝圣活动,当地时间17日纪录到摄氏51.8度高温,已有至少550名朝圣者在酷热天气下死亡。 法新社报导,阿拉伯外交官透露,死者中有超过323人来自埃及,另外至少60人来自约旦。称所有埃及人都是被热死,除了1人因推挤受到致命伤。 埃及外交部18日表示,正与沙国当局合作,找寻在朝圣期间失踪的埃及人。 沙国当局证实,截至16日有超过2000人须接受治疗,但未透露死亡人数。据报导,去年至少有240名朝圣者死亡,其中大多数是印尼人。 沙国当局早前公布,今年有180万人到当地朝圣,其中有160万人来自国外。当地有研究显示,朝圣活动地区的气温每10年上升摄氏0.4度。 至少550名前往沙国圣城麦加的朝圣者被热死。(路透) Source 热浪来袭 中西部、华府逾90度高温将持续1周 世界新闻网 6/17/2024 芝市即日起连续约一周时间高温将超过华氏90度,千禧公园的小水池涌入许多民众戏水消暑。(特派员黄惠玲/摄影) 芝加哥16日高达华氏92度的气温,拉开芝城今夏首波热浪序幕,国家气象局表示,这波高温将持续一周,预测要到下周日才会降到90度以下。 同样位于中西部的俄亥俄州是这波高温天气的中心,气象局对俄州发布了过热预警(excessive Heat Watch),预测到本周五,当地每天下午的炎热指数都将超过100度。 华府一带也从即日起出现高温天气,预计到本周末炎热潮湿的气候才会有所缓解。 国家气象局气象学家金大卫(David King)说,芝城17日、18日两天因为天气潮湿将让人感到特别炎热,体感温度可能会接近100度。 高温天气让许多民众、游客纷纷涌入密西根湖戏水,在湖畔从事小皮艇(kayak)出租生意的沙佛尔(Olivia …

热浪来袭 中西部、华府逾90度高温将持续1周

热浪来袭 中西部、华府逾90度高温将持续1周 世界新闻网 6/17/2024 芝市即日起连续约一周时间高温将超过华氏90度,千禧公园的小水池涌入许多民众戏水消暑。(特派员黄惠玲/摄影) 芝加哥16日高达华氏92度的气温,拉开芝城今夏首波热浪序幕,国家气象局表示,这波高温将持续一周,预测要到下周日才会降到90度以下。 同样位于中西部的俄亥俄州是这波高温天气的中心,气象局对俄州发布了过热预警(excessive Heat Watch),预测到本周五,当地每天下午的炎热指数都将超过100度。 华府一带也从即日起出现高温天气,预计到本周末炎热潮湿的气候才会有所缓解。 国家气象局气象学家金大卫(David King)说,芝城17日、18日两天因为天气潮湿将让人感到特别炎热,体感温度可能会接近100度。 高温天气让许多民众、游客纷纷涌入密西根湖戏水,在湖畔从事小皮艇(kayak)出租生意的沙佛尔(Olivia Shafer)说,还好他们的商店位在树荫下,否则实在太热了,不过高温也让其出租生意热络,沙佛尔说,下午2时开始,不到两小时就有25位顾客下水。除了湖边人潮不断外,包括华埠贩售消暑商品的商家几乎都大排长龙。 金大卫说,这波高温是大西洋沿岸预测出现「热穹」(heat dome)造成的影响,这是高压将热气困在一个地区时的天气现象。他说,芝加哥并非受到这波热浪影响最严重的地区,俄亥俄州部分地区以及底特律一带才是最主要受波及范围。 他表示,气象局本周应该不会对芝加哥地区发布任何高温预警,一般温度超过华氏105度时,气象局才会发布高温预警。不过,他提醒,在户外活动时应该小心谨慎,因为高温会对身体造成伤害,他鼓励人们在阴凉处或室内休息,并随身携带水及防晒霜,尽量减少户外活动,尤其是对高温敏感的婴儿以及老人。 金大卫说,虽然气象局没有发布高温警告,但不意味着人们不应采取防范措施。 面对高温气候,芝市府17日宣布,室内六处降温中心即日起周一到周五上午9时开放到傍晚5时。此外,全市50个户外游泳池以及27个室内游泳池都将全部开放。详细各泳池夏日运作时间,可查找公园管理局官网:https://reurl.cc/OMoVeR。 国家气象局气象学家米切尔(Brian Mitchell)说,本周俄州的气温从17日一开始的70多度,逐渐上升到最高92度,而炎热指数将达100度,且接下来到周末前,每天高温都将超过90度,由于湿度大,炎热指数将更高,由于连续几天的炎热,与高温有关的疾病也将明显增加。 气象局将连续三天或三天以上气温超过90度的天气定义为「热浪」,俄州克利夫兰曾出现过连续五天高温超过90度的纪录,最近一次则发生在2020年7月6日到10日。米切尔说,今年热浪比往年来得更早,一般热浪本来是出现在7月、8月及9月初。 华府地区气温也从17日开始爬升到90度,由于湿度随着增加,气象局预测18日当地将进入高温警报,许多地区的高温指数也将超过95度并接近100度。 气温预计在19日会下降几度至90度出头。气象局称,这股热浪的高峰将在本周晚些时候到达,直到本周末才会有所缓解。 Source …

最高100℉!纽约新泽西周二起迎危险热浪 专家建议避免外出

最高100℉!纽约新泽西周二起迎危险热浪 专家建议避免外出 侨报网 6/16/2024 【侨报纽约讯】本周,一股危险的热浪将从中西部州蔓延至东北部州,纽约市区将迎来90华氏度的高温天气。 根据abc7ny报道,美国国家气象局发布了康涅狄格州南部、新泽西州东北部和纽约州东南部的危险天气警报。 热浪被定义为持续至少三天的90度或更高的高温。 三州地区最早可能在周二达到90华氏度,并至少在夏至也就是周四(6月20日)超过90度。 在费城和南泽西等更南边的地方,连续90度的天气可能会持续几乎整整一周。 不断上升的湿度会让天气感觉更热几度,热指数值有时接近100华氏度。在一些地方,夜间的温暖气温只降至70多度,几乎无法缓解热浪。 专家建议避免在下午和晚上进行户外活动,因为这通常是一天中最热的时候。必须外出的人应该多喝水,并在阴凉处休息一下。 比起其他任何类型的恶劣天气,热浪对美国人的致死率要高得多。有关保持凉爽和安全的信息,请访问https://www.weather.gov/safety/heat。 纽约市官员说,每年夏天,估计有350名纽约人因高温过早死亡,一年中死于热浪的美国人比死于其他所有自然灾害的总和还要多。 纽约市正试图通过更新其24/7“冷却中心”地图、增加冷却中心合作伙伴、提供宠物友好的冷却中心、为弱势群体提供“凉爽工具包”、分发室内温度计和提供防暑信息,让纽约人更容易找到凉爽的落脚点。 Source 中国酷热蔓延东北华北 辽宁和济南气温上看华氏107.6度 世界新闻网 6/16/2024 拿阳伞抵挡艳阳的中国民众。(美联社) 干旱高温笼罩中国北方,更进一步向高纬度的东北蔓延。辽宁省气象台今天下午发布高温蓝色预警,预测17至18日该省部分地区最高气温将达42度(摄氏,下同,约华氏107.6度);山东省济南市气象台更发布高温橙色预警,预测20至21日该市部分地区最高气温也将达42度。 此外,山东省气象台及北京市气象局今天下午也同时发布高温橙色预警,预测18至21日山东省部分地区最高气温将达40度;而北京市17至18日的平原地区,下午1至5时的最高气温将达37度以上。 相较于中国华南及华中省区出现豪雨,进而出现城市严重淹水及河川水位上涨,中国华北地区则出现高温干旱天气,其中属产粮大省的河南省,部分地区已有连续1个月未出现有效降雨的现象,导致部分农田严重龟裂,甚至有农民因此集体跪地求雨。 综合中国媒体报导,辽宁省气象台今天表示,位处中国东北的辽宁省,今天下午4时有多个城市气温超过30度。经过分析,本周辽宁全省将出现今年第一个大范围高温天气。 辽宁省气象预测,17日锦州、阜新、朝阳、盘锦、葫芦岛地区及台安气温将达35到39度,局部地区更可达40到42;18日沈阳、鞍山、锦州、阜新、辽阳、朝阳、盘锦、葫芦岛及抚顺市区气温将达35到39度,其中阜新、朝阳、葫芦岛局部地区更可达40到42度,省内其他地区也在30到34度;19日全省气温虽可望回落,但最高温仍在38度左右。 …

中国酷热蔓延东北华北 辽宁和济南气温上看华氏107.6度

中国酷热蔓延东北华北 辽宁和济南气温上看华氏107.6度 世界新闻网 6/16/2024 拿阳伞抵挡艳阳的中国民众。(美联社) 干旱高温笼罩中国北方,更进一步向高纬度的东北蔓延。辽宁省气象台今天下午发布高温蓝色预警,预测17至18日该省部分地区最高气温将达42度(摄氏,下同,约华氏107.6度);山东省济南市气象台更发布高温橙色预警,预测20至21日该市部分地区最高气温也将达42度。 此外,山东省气象台及北京市气象局今天下午也同时发布高温橙色预警,预测18至21日山东省部分地区最高气温将达40度;而北京市17至18日的平原地区,下午1至5时的最高气温将达37度以上。 相较于中国华南及华中省区出现豪雨,进而出现城市严重淹水及河川水位上涨,中国华北地区则出现高温干旱天气,其中属产粮大省的河南省,部分地区已有连续1个月未出现有效降雨的现象,导致部分农田严重龟裂,甚至有农民因此集体跪地求雨。 综合中国媒体报导,辽宁省气象台今天表示,位处中国东北的辽宁省,今天下午4时有多个城市气温超过30度。经过分析,本周辽宁全省将出现今年第一个大范围高温天气。 辽宁省气象预测,17日锦州、阜新、朝阳、盘锦、葫芦岛地区及台安气温将达35到39度,局部地区更可达40到42;18日沈阳、鞍山、锦州、阜新、辽阳、朝阳、盘锦、葫芦岛及抚顺市区气温将达35到39度,其中阜新、朝阳、葫芦岛局部地区更可达40到42度,省内其他地区也在30到34度;19日全省气温虽可望回落,但最高温仍在38度左右。 至于山东方面,济南市气象台今天下午将高温黄色预警升级为橙色预警。预计全市17至21日将出现大范围持续性高温天气,全天最高气温可达37度左右。其中,20至21日最高温将达39度左右,部分地区更可达42度以上。 济南市气象台并表示,17至21日这波高温天气「时间长、范围广、温度高」,且与前一波大范围持续性高温间隔时间短。根据高温风险普查结果,这波高温气象「风险等级高」。 山东省气象台今天下午也发布高温橙色预警,指17至21日全省大部地区将没有明显降雨,省内西北部、中部和南部地区将持续出现高温,高温气象「风险等级高」。其中18至21日中西部地区最高气温将达37至39度,包括济南在内的局部地区更将达40度。 Source 慎防莱姆病 夏天户外活动小心蜱虫 世界新闻网 5/31/2024 蜱虫(tick)。美联社 夏季来临,全美各地蜱虫(tick)生长旺季也即将开始;研究人员表示,又一次的暖冬和其他有利因素,都意味着2024年的蜱虫数量,会与2023年持平或更多。 联邦疾病防治中心(CDC)的苏珊娜.维瑟(Susanna Visser)表示:「情况很糟,且只会变得更糟。」 且有越来越多新地区也开始出现蜱虫,像是纽约和其他北部各州,都发现了墨西哥湾蜱(Gulf Coast Tick) …

美独有自然奇观 13年蝉和17年蝉在伊利诺州「世纪大相会」

美独有自然奇观 13年蝉和17年蝉在伊利诺州「世纪大相会」 世界新闻网 6/15/2024 一对正在交配中的蝉。(美联社) 两批在地底分别蛰伏13年和17年的周期蝉,近期同时破土而出;上次两种周期蝉同时现身,是在1803年。这场相隔逾221年的「世纪大相会」,是只有在美国才得见的自然界奇观,而且重叠地区也仅局限于伊利诺州中部,因此吸引世界各地蝉爱好者,前来观赏这场「蝉斗」。 两大周期蝉最近的「世纪相会」,与4月的日全食及5月的北极光,并列为美国近期三大自然奇观。目前美国南部和中西部都可听到夏蝉争鸣;总数多达上兆只。 尽管「双蝉乱斗」持续时间,比日全食和北极光要来得长,但周期蝉一生大部分时间都在地底下度过,在土壤温度达到华氏65度左右时破土而出后,从幼虫脱壳蜕变为成虫、鸣叫、交配、产卵乃至死亡,生命期通常只有三到六周。 生物学家克里茨基(Gene Kritsky)50年来追踪周期蝉,对于芝加哥北部瑞尔森保护区(Ryerson Conservation Area)一小片土地聚集竟300到500万只蝉仍感到惊讶。 克里茨基说,北伊利诺州的蝉17年出现一次,被称为「13号蝉」(Brood XIII)又名「北伊利诺蝉」(Northern Illinois Brood),主要聚集在瑞尔森保护区等地。每13年出现一次的「19号蝉」(Brood XIX)又名「大南方蝉」(The Great Southern Brood),范围东起维吉尼亚州西到密苏里州,并从伊利诺州南部延伸到乔治亚州。 当雄蝉为求偶鸣叫、等待雌蝉拍翅膀回应时,制造的声响比割草机还大;伊利诺州有些地方的蝉鸣甚至高达101分贝。 尽管有很多人对数以万亿计的飞虫感到害怕或恶心,但它们交配后很快就会死掉。杜佩奇郡森林保护区(DuPage County Forest Preserve)昆虫生态学家雷德泽斯基(Jennifer …

海外旅游饭店水能生饮吗? 专家:取决于你去的地方

海外旅游饭店水能生饮吗? 专家:取决于你去的地方 世界新闻网 6/15/2024 很多人到海外旅游时不确定饭店的水是否能生饮,专家教你判断方式。示意图,和本新闻无关。(取材自pexels.com@ Nithin PA) 美国大部分地区自来水可生饮,人们到海外旅游时可能也会直接喝水龙头流出的水,但专家建议,饭店水龙头的水是否能生饮取决于你旅行的国家,饭店也可能是决定因素。 Verywellhealth报导,加州大学尔湾分校公共卫生教授巴特尔(Scott Bartell)说,不同国家和地区对水的品质有不同等级的规定,处理设备和过程也不尽相同,有些饭店有符合标准的净水设备,但有些地方的设备不合格或疏于维护,有些处于偏远地区的饭店有自己的供水系统,但没有被严格规范。 巴特尔说,在一些较老旧的旅馆,水龙头的水可能被铅管污染。若旅行的国家建议水煮过再喝,他建议旅客可以向饭店要瓶装水,或要热水壶把水煮过再喝。 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公卫学者埃克萨姆(Natalie Exum)说,在美国生饮水龙头的水通常是安全的,因为受到安全饮用水法案(Safe Drinking Water Act)保护,但她还是提醒民众,每个地区的水品质不同。 报导指出,若喝下被污染的水会导致不同疾病,包括肠道、生殖系统等问题,婴幼儿、孕妇、老人和免疫系统较弱者有较高风险罹病,其他还可能出现胃痛、呕吐、腹泻、头痛、肾衰竭等状况,严重程度会随着喝下的污染物而有不同。 如何判断饭店的水能不能生饮?埃克萨姆说,若水颜色不对、混浊或是有明显悬浮物,可能是管路系统有问题,若水有气味或味道,表示没有处理好,民众可以查看当地的水质报告,或是查找政府是否针对当地发布旅游健康警示。 巴特尔说,瓶装水几乎随手可得,或许是解决饮水问题最简单也最快的方法。 Source 感染病毒 数十游客造访亚利桑纳州网红瀑布后集体生病 世界新闻网 6/14/2024 近日,不少去过哈瓦苏瀑布的旅客表示感染不明病毒。(美联社) …

感染病毒 数十游客造访亚利桑纳州网红瀑布后集体生病

感染病毒 数十游客造访亚利桑纳州网红瀑布后集体生病 世界新闻网 6/14/2024 近日,不少去过哈瓦苏瀑布的旅客表示感染不明病毒。(美联社) 亚利桑纳州大峡谷国家公园附近有一个风光如画的知名景点哈瓦苏瀑布,但最近有几十名游客到访之后,纷纷出现了身体不适。 哈瓦苏瀑布(Havasupai Falls)以蓝如宝石的池水闻名,可谓是当地的网红景点,但据美联社报导,一名32岁的游客玛德琳·梅尔基奥斯(Madelyn Melchiors)到瀑布游玩露营后表示,她出现了严重腹泻、连续发烧几日的情况。最后她强撑虚弱的身体,在高温之中返回她的车中。梅尔基奥斯来自亚利桑纳州,是一名兽医,经常背包露营。返家后,梅尔基奥斯表示她连续睡了16个小时并且不断补充电解质,但身体仍然没有恢复,「我到现在嘴里还有苦味。」 梅尔基奥斯回忆,露营期间它从景区一个被列为经过检测、水源可饮用的泉水处取了水喝;此外,她也有使用水源过滤器,但表示她的过滤器可以过滤细菌和原虫,但无法过滤病毒。她还表示,在肥皂和饮用水不是随手可得的露营情况下,她还有注意经常使用免洗洗手液。 当地科科尼诺县(Coconino County)郡卫生官员表示,本周二他们收到了一份来自一群旅客的报告,表示去完哈瓦苏瀑布之后他们集体出现了「肠胃疾病」,但目前未知受到影响的确切人数。瀑布位于原住民保留区,不属于该郡的管辖范围之内。 尽管如此,该郡的健康部发言人提醒旅客,出发之前要密切留意诺罗病毒(Norovirus)感染的早期症状,比如胃痛、恶心。诺罗病毒在露营过程中很容易传播,特别是在水源和清洁设施有限的情况下。一旦发现团体中有人患病,要记得及时隔离。 哈瓦苏瀑布每年吸引几千旅客前来观赏和露营,但是路途遥远,只能通过徒步、坐直升机,或者骑马、驴前往。要从入口走到第一处瀑布,全程约8英里,途径蜿蜒步道和沙漠景致。继续向前会来到苏派村落,常年有大约500名部落原住民居住。最后再走2英里,才会来到露营地,看见第二处瀑布。 虽然旅游业是哈瓦苏部落的主要经济来源,但是游客也给当地带来问题。露营地基础设施有限,每天在该地过夜的几百旅客可以在该地使用堆肥厕所,但是用完后必须把废物带走。最近,社群媒体上盛传步道不堪重负的现状描述,旅客看见路上充满垃圾,包括洗手间用品、塑料瓶和燃料罐。 联邦印第安健康服务局13日表示,当地诊所正密切关注哈瓦苏保留区的状况,会给身体不适的游客提供及时的帮助。此外,环境健康官员也正在对该景区的疾病传播状况进行调查,试图控制其继续传播。 哈瓦苏部落旅游办公室表示,上周从一个本地水源检测的样本显示水源安全可饮用。 福斯电视台最早在本周三报导了这一事件,表示有的游客因为病得不轻,无法自行走出景区,只好调用直升机服务。此外,另有几十人在社群媒体分享表示,去完景区之后出现肠胃病。 Source 能装死1个多小时…「横带人面蜘蛛」入侵美东 一路朝北方蔓延 世界新闻网 6/11/2024 横带人面蜘蛛(Joro spider)已入侵美国东岸地区,并一路往北蔓延。(欧新社) …

能装死1个多小时…「横带人面蜘蛛」入侵美东 一路朝北方蔓延

能装死1个多小时…「横带人面蜘蛛」入侵美东 一路朝北方蔓延 世界新闻网 6/11/2024 横带人面蜘蛛(Joro spider)已入侵美国东岸地区,并一路往北蔓延。(欧新社) 人类手掌大小的横带人面蜘蛛(Joro spider,又称棒络新妇、小人面蜘蛛、女郎蜘蛛等)已入侵美国东岸地区,并一路往北蔓延。 路透报导,原产于东亚的横带人面蜘蛛以日本传说中的妖怪「络新妇」(Jorogumo)命名,络新妇可以变成美丽女子,用蛛丝困住男人。横带人面蜘蛛有着蓝黑色和黄色条纹、长腿,有时还带点红色,看起来或许很吓人,其实很害羞。 洛克斐勒大学(Rockefeller University)副教授克洛诺尔(Daniel Kronauer)说:「牠们并不危险,攻击性也不强。即使惊扰到牠会咬人的程度,也不会有问题。」 乔治亚大学(University of Georgia)研究人员发现,大多数蜘蛛在遭到干扰时会假死,持续时间不到一分钟,但横带人面蜘蛛能装死一个多小时。 横带人面蜘蛛10年前首次在美国乔治亚州现踪,雌蛛身长可达20公分,雄蛛则可达10公分。 克洛诺尔说,横带人面蜘蛛原产于中国、日本和韩国,可在喜马拉雅山麓生存,可能跟随贸易路线来到美国。「这些入侵物种大多是经由人类活动传播,通常是通过作为压载物的船运货柜。」 他说,从那时起,横带人面蜘蛛就在卡罗来纳州、维吉尼亚州和马里兰州逐渐繁殖并蔓延,「牠们非常耐寒…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可以预期牠们会向北移动」。 克洛诺尔指出,目前还无法确定横带人面蜘蛛对美国生态系统的影响,往往会在公园、花园和停车场看见牠们的身影,「今年夏天,我们有机会在纽约看见一些横带人面蜘蛛」。 他说,大家不必担心,横带人面蜘蛛不太可能咬人或宠物,牠们喜欢捕食恼人的蚊子、蟑螂、黄蜂和其他昆虫。 Source 男童吃糖卡喉无呼吸 华人区警员用「神器」救命 世界新闻网 6/09/2024 …

男童吃糖卡喉无呼吸 华人区警员用「神器」救命

男童吃糖卡喉无呼吸 华人区警员用「神器」救命 世界新闻网 6/09/2024 警察只用「 LifeVac」按压两下,便把男童喉咙中的糖果取出。(艾尔蒙地警局) 南加艾尔蒙地市(El Monte )警方,3日成功救回一名八岁男孩生命;当时他被糖果噎住,已经失去呼吸和意识。警方表示,此次急救成功的关键,在于他们使用一种能够帮助清除呼吸道阻塞的设备。 据艾尔蒙地警局消息,警官Raul Vega、Dennis Chiu和警目(Corporal)Carlos Tello在当晚8时左右赶到一户人家。Vega第一个到达现场,发现八岁男孩已失去意识, 他的呼吸道被一颗糖果堵住。Chiu迅速做出回应,并为Vega使用一种名为「 LifeVac」的急救设备,用它成功清除呼吸道中的糖果。 Vega称,该设备是「救星」,只需60至70元,就能在危急时刻挽救生命——当时他只按压两下,便把男孩呼吸道中的糖果取出。他还表示,他们很幸运能够凭借队友间的合作与所接受过的培训,把糖果取出。 警方表示,今年4月采购200个「LifeVac」,这是一种便携式呼吸道清除设备,用于应对窒息紧急情况。艾尔蒙地警局局长Jake Fisher在声明中说,为警员配备「LifeVac 」,是在分秒必争的关键时刻拯救生命的宝贵一步,他为警官感到自豪,他们能够利用该设备在几秒钟内挽救一名儿童的生命。 这个名为「 LifeVac」的产品,是一种用于取出呼吸道中的异物的急救设备,在亚马逊的售价为79.99元。据商家介绍,糖果导致19%的呼吸道紧急求诊,其中65%是由硬糖引起的,35%由软糖、巧克力、焦糖等引起。此外,硬币是导致18%的一至四岁儿童紧急求诊的原因。 在糖果卡住喉咙后,如果没有及时救治,可能会导致脑损伤,损伤程度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增加:0-4分钟的脑损伤可能性较小;4-6分钟脑损伤可能性较大;6-10分钟的脑损伤可能性很高;10分钟以上脑死亡可能性很高。 Source 慎防莱姆病 夏天户外活动小心蜱虫 …

中国登革热已跨过长江逼向黄河 恐扩散至北方

中国登革热已跨过长江逼向黄河 恐扩散至北方 世界新闻网 6/07/2024 WHO全球登革热监测网站(Global dengue surveillance)。(图/取自WHO官网) 随着全球气候暖化,登革热疫情有逐渐北移趋势。专家指出,中国登革热已跨过长江、逼向黄河。 中国中疾控病媒生物首席专家刘起勇接受新京报专访时表示,受气候形式及圣婴现象影响,全球各地今年出现异常高温,登革热流行强度超过历史水平。中国的登革热输入病例已超过往年平均值,仅次于2019年纪录。 刘起勇指出,登革热原本是典型的热带传染病,后来从中国东南沿海不断向内路,向西向北扩展,并已在黄河北岸发生过一次小规模爆发。当记者问及登革热是否会传到中国北方时,他回应,「的确有这种担心,这个趋势是存在的。」 记者问到随着全球变暖,季节性的登革热是否会成为四季流行的常态病种,刘起勇表示,中国南方的海南、云南等热带地区最有可能创建病毒本地化循环,近年偶尔会发现跨年度的传播,且越来越具备持续循环的条件。 根据WTO统计,截至4月30日,2024年已有760万例登革热病例,340万确定病例,1.6万重症病例,及3,000多例死亡病例。WHO全球登革热监测网站数据显示,中国2024年的登革热病例为107例。WHO也指出,许多登革热流行的国家没有强大的检测和报告机制,因此全球登革热的真正负担被低估了。 中国登革热已跨过长江、逼向黄河。(新华社) Source 慎防莱姆病 夏天户外活动小心蜱虫 世界新闻网 5/31/2024 蜱虫(tick)。美联社 夏季来临,全美各地蜱虫(tick)生长旺季也即将开始;研究人员表示,又一次的暖冬和其他有利因素,都意味着2024年的蜱虫数量,会与2023年持平或更多。 联邦疾病防治中心(CDC)的苏珊娜.维瑟(Susanna Visser)表示:「情况很糟,且只会变得更糟。」 且有越来越多新地区也开始出现蜱虫,像是纽约和其他北部各州,都发现了墨西哥湾蜱(Gulf Coast Tick) …

佛奇承认防疫规定多「编造」 6呎社交距离、儿童戴口罩都没科学根据

佛奇承认防疫规定多「编造」 6呎社交距离、儿童戴口罩都没科学根据 世界新闻网 6/03/2024 新冠疫情期间,佛奇是联邦政府防疫指挥官,经常在白宫记者会上发布防疫指南。(美联社) 众院听证会 民主党不再力挺佛奇 新冠疫情余波荡漾,联邦众院3日将举行听证会,邀请前国家过敏及传染病研究院(NIAID)院长佛奇(Anthony Fauci)到场,由于佛奇已经坦承抗疫防疫规定多数是编造,不知道社交距离、幼童戴口罩等都没有科学依据,让社会付出重大成本,连原本力挺佛奇的民主党人也不再袒护。   访谈纪录曝防疫英雄跌下神坛 根据每日邮报(Daily Mail)报导,佛奇出席国会听证会前,众院共和党人率先公布今年1月份佛奇访谈的完整纪录,内容令外界震惊不已。 疫情期间,联邦规定全民都须戴口罩,连幼童也不例外。(美联社) 疫情期间,联邦规定民众须保持6呎社交距离,以防病毒传播。(美联社) 被问如何制定措施「不记得了」 根据访谈纪录显示,佛奇坦承疫情期间「编篡」(made up)的防疫措施对于「减缓病毒传播」并没有多大效果;对于社交距离措施,佛奇回答:「我已经不记得了,它就这样出现。」还进一步坦承「不知道有哪些研究」主张社交距离,并指出此类研究「非常困难」。 当佛奇被问到:「是否记得任何支持儿童戴口罩的研究或数据?」佛奇表示不记得读过任何主张儿童戴口罩有助防疫的报告;他说:「可能有,但我不记得我有没有确实这么做。」并坦承疫情过后,没有追踪任何关于强制戴口罩对儿童影响的研究。 NIH报告戴口罩不利学习 社交距离让学生焦虑 国立卫生研究院(NIH)公布的研究报告显示,戴口罩对于学生的读写与学习能力带来「极为负面」的影响;根据NIH另一项研究发现,社交距离还导致学生出现「忧郁、广泛性焦虑、急性压力与思维混乱」等心理问题。 2020年拜登总统上任后,指派佛奇担任联邦防疫指挥官,负责发布防疫政策,但是共和党人却将佛奇提出的防疫措施弃之如敝屣,成立众院新冠特别小组委员会(House Select Subcommitte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