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本研究证实云层中存在微塑料 早报网 9/30/2023 日本一项最新研究发现,除了海洋存在塑料污染物外,云层中也存在微塑料,它们可能以人类尚未完全了解的方式影响气候。 新华社星期五(9月29日)报道,日本早稻田大学研究团队在新一期国际学术期刊《环境化学快报》上发表的研究论文指出,研究团队在日本富士山等地采取了云水样本,然后利用先进的成像技术分析样本,以确定样本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结果发现,山顶空气中存在微塑料,所采集样本中包括九种不同类型的聚合物和一种橡胶,直径从7.1微米到94.6微米不等。每升所采集云水样本中含有6.7到13.9粒微塑料。而且,其中“亲水”聚合物非常丰富,表明这些颗粒在云的快速形成过程和气候系统中起着重要作用。 早稻田大学在新闻公报中援引研究人员的话说:“如果不积极应对‘塑料空气污染’问题,气候变化和生态风险可能成为现实,未来将对环境造成不可逆转的严重破坏。” 研究员介绍称,当微塑料到达高层大气并暴露在紫外线辐射下,它们的降解速度会比在地面时更快,降解过程中会释放温室气体。因此他们认为,未来在进行全球变暖相关研究时,云层中存在微塑料的情况也应该考虑进去。 Source 天外来新土!美国首个小行星采样任务返回地球 凤凰网 9/24/2023 太空飞行7年后,NASA小行星探测器奥西里斯-REx(OSIRIS-REx)的样本返回舱于北京时间今天(9月24日)晚间在美国西部沙漠着陆。这是美国首个小行星采样返回任务。 耗资10亿美元的奥西里斯-REx 任务是2016年9月8日从佛罗里达州卡纳维拉尔角发射的,近两年后抵达小行星贝努(Bennu)周围,然后又花了两年时间对其表面进行扫描和成像。 2020年10月20日,从轨道上对贝努的地形进行仔细观察后,探测器降落到这颗平均直径490米的小行星表面,收集了约250克样本,存入探测器的样本返回舱中。2021年5月,探测器推进系统点火,开始返回19亿公里之外的地球。 刚刚,它的样本返回舱完成了任务最困难的环节之一:地球大气层再入与着陆。 贝努是1999年发现的一颗小行星,以古埃及神话中的不死鸟命名,其形状大致呈球形,像一个旋转的陀螺。奥西里斯-REx 探测器的高分辨率数据显示,它的表面很粗糙,有200多块直径大于10米的巨石,其中最大的一块直径为58米。巨石中含有长达1米以上的碳酸盐矿物。 有着45亿年历史的贝努小行星,就像来自太阳系演化早期的时光胶囊。它的碳有机分子中包含了地球生命的必要成分,以及在有水存在时能发生变化的矿物质。研究人员认为,地球上至少有一部分水和有机分子来自小行星。因此,贝努这样的小天体很可能为生命的起源提供线索。 NASA决定探测这颗小行星的另一个原因在于,2178年至2290年间,贝努撞击地球的总几率高达1800分之一,是最危险的小行星之一。 两年4个月的返回飞行中,奥西里斯-REx 探测器基本上处于低功耗模式。随着探测器逐渐接近地球,NASA唤醒了它的某些系统,提高了探测器的功率,确保其轨道和方向能准确抛下样本返回舱。最小的错位也可能导致任务失败,让返回舱以毁灭性的速度坠落或者完全错过地球,飞向太空。 在地球上空约10万公里高度,样本返回舱与探测器分离。探测器启动发动机以偏离地球,朝着新的任务目标——阿波菲斯小行星(Apophis)飞行。它将更名为奥西里斯-APEX(“奥西里斯-阿波菲斯探测器”的缩写),计划2029年进入阿波菲斯小行星的轨道,执行为期18个月的探测任务。 样本返回舱在分离约4小时后进入地球大气层。随着空气密度越来越大,它完全被包裹成一个火球。防热层能吸收和消散再入过程中产生的热量,其形状减缓了返回舱的下降速度,让它不会因空气燃烧摩擦而解体。在减速最激烈的阶段,返回舱将承受32倍于自身重量的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