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今6700年 浙江余姚发现最大面积「史前古稻田」 世界新闻网 12/02/2021 中国国家文物局1日在北京召开「考古中国」重大项目重要进展工作会,公布五大重要考古成果,其中包括位于浙江省余姚市距今约6,700年至4,500年的施嶴遗址古稻田。这是世界上发现的面积最大、年代最早、证据最充分的大规模稻田。 根据中国国家文物局微信公众号发布的消息,施嶴遗址古稻田是一处河姆渡文化和良渚文化的稻田,初步勘探总面积约90万平方公尺,于2020年至2021年展开考古发掘。 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馆员王永磊表示,河姆渡文化时期稻田因发掘面积较小,仅发现少量稻田、田埂、河沟遗存。良渚文化时期稻田结构清晰,发现了凸起田埂组成「井」字形结构的路网,以及河道、水渠和灌排水口组成的灌溉系统。 经考古发掘,还出土陶釜口沿、鱼鳍形鼎足、平底罐底和石刀、石锛、石犁残片等器物,以及一艘残损的独木舟被埋入田埂中。 经检测,稻田堆积中含有较多水稻小穗轴、颖壳、稻田伴生杂草等遗存,植硅体分析结果显示,稻田堆积中水稻植硅体密度远高于一般古代稻田的认定标准。 王永磊说,「施嶴遗址古稻田是目前世界上发现的面积最大、年代最早、证据最充分的大规模稻田,良渚文化的稻田已经出现了比较完善的路网和灌溉系统,这种大规模稻田起源年代可能早至距今6,500年以上,并一直延续发展。」 专家认为,此次发现表明,稻作农业是河姆渡文化到良渚文化社会发展的重要经济支撑,进一步深化了对长江下游地区史前社会经济发展和文明进程的认识。 中国国家文物局公布的另外四个大重要考古成果分别为:广东英德岩山寨遗址、甘肃庆阳南佐遗址、甘肃张家川圪垯川遗址,以及河北张家口邓槽沟梁遗址。 Source 研究所违规发掘阜阳古城遗址文物遭破坏 9/27/2021 中国安徽一家研究所被发现违规发掘阜阳古城遗址,现场发掘人员动用大型机械挖掘,破坏文物。 中国国家文物局本月17日在官网上公布,国家文物局组织的工作组在检查遗址考古发掘项目后发现,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去年4月至12月在遗址考古发掘过程中,项目负责人长期不在考古工地,现场发掘人员也擅自变更考古发掘计划。 国家文物局认为此事暴露出考古项目组织管理混乱、危害文物安全等问题,性质严重,影响十分恶劣。 国家文物局已向安徽省文化和旅游厅、文物局反馈了检查情况,并责成加强考古管理、严肃追责问责,强化文物安全,并要求各地文物行政部门、考古发掘资质单位深刻吸取教训,引以为戒,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强考古管理,避免类似事件再次发生,确保文物安全。 南昌县融媒体中心网站的信息显示,阜阳古城遗址位于阜阳市颍泉区中北社区古中市街道办事处古城村。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于2020年4月对古城遗址进行发掘。 Source 石家河遗址考古揭示早期中国文明基因 3/20/2021 近日,国家文物局“考古中国”重大项目重要进展工作会发布了五项考古工作新成果包括河北康保兴隆遗址浙江余姚井头山遗址、山西襄汾陶寺遗址湖北天门石家河遗址陕西石峁及寨山石城遗址等。 五项考古工作新成果从聚落组织、信仰习俗、动植物遗存、出土遗物、宫城建筑、古城遗址等方面的考古研究,填补了史前考古中国的多项空白,多维度揭示了早期中国的文明基因,对研究中华文明进程具有重要意义。 …
Tag: Fuyang Ancient City
研究所违规发掘阜阳古城遗址文物遭破坏 9/27/2021 中国安徽一家研究所被发现违规发掘阜阳古城遗址,现场发掘人员动用大型机械挖掘,破坏文物。 中国国家文物局本月17日在官网上公布,国家文物局组织的工作组在检查遗址考古发掘项目后发现,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去年4月至12月在遗址考古发掘过程中,项目负责人长期不在考古工地,现场发掘人员也擅自变更考古发掘计划。 国家文物局认为此事暴露出考古项目组织管理混乱、危害文物安全等问题,性质严重,影响十分恶劣。 国家文物局已向安徽省文化和旅游厅、文物局反馈了检查情况,并责成加强考古管理、严肃追责问责,强化文物安全,并要求各地文物行政部门、考古发掘资质单位深刻吸取教训,引以为戒,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强考古管理,避免类似事件再次发生,确保文物安全。 南昌县融媒体中心网站的信息显示,阜阳古城遗址位于阜阳市颍泉区中北社区古中市街道办事处古城村。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于2020年4月对古城遗址进行发掘。 Source 石家河遗址考古揭示早期中国文明基因 3/20/2021 近日,国家文物局“考古中国”重大项目重要进展工作会发布了五项考古工作新成果包括河北康保兴隆遗址浙江余姚井头山遗址、山西襄汾陶寺遗址湖北天门石家河遗址陕西石峁及寨山石城遗址等。 五项考古工作新成果从聚落组织、信仰习俗、动植物遗存、出土遗物、宫城建筑、古城遗址等方面的考古研究,填补了史前考古中国的多项空白,多维度揭示了早期中国的文明基因,对研究中华文明进程具有重要意义。 石家河遗址 石家河遗址是长江中游新石器时代规模最大、等级最高的都邑性聚落,在距今约5900至3800年主体时段内,遗址的文化与聚落经历了初兴、强盛、渐变、突变及衰落等阶段性变化。 ▲谭家岭城垣与城壕 2014至2019年,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等联合组成石家河考古队,对石家河遗址群及外围9平方公里的区域进行了系统勘探,相继在石家河遗址群的印信台、谭家岭、三房湾、严家山、朱家坟头、蓄树岭、罗家柏岭、周家湾等遗址进行了重点发掘,共计发掘面积6212平方米。根据考古发掘,以谭家岭大型城址、印信台大型祭祀场所、谭家岭高等级敛玉葬、三房湾专业制陶作坊等重大发现最为瞩目。 ▲谭家岭W8虎座双鹰佩 谭家岭古城城垣内面积达17万平方米,远大于同时期同文化性质的其他遗址,是石家河作为长江中游文化中心的重要开端,也是后来的石家河古城形成的重要基础。印信台大型祭祀场所揭露了石家河文化晚期5座人工堆筑的黄土台基,在台基周围还发现多组套缸遗迹及100多座含瓮棺、扣碗、倒扣缸等特殊的祭祀遗迹,是迄今长江中游发现的规模最大的祭祀场所。谭家岭高等级敛玉瓮棺的发现,填补了过去在敛玉葬等级划分上的中间缺环,9号瓮棺代表了目前已发现的最高等级,玉器组合中包含了神人头像。三房湾遗址揭示的陶窑、黄土坑、洗泥池、蓄水缸等遗存多与制陶有关,同时还发现数摞陶杯套叠烧结的现象,显示出制陶作坊的典型特征,可以确认为石家河文化晚期至后石家河文化时期以烧制红陶杯为主的大型专业窑场。 ▲三房湾遗址废弃红陶杯局部 除上述四个遗址以外,朱家坟头、蓄树岭、罗家柏岭、周家湾等遗址的发掘也取得了重要突破。朱家坟头揭露了一片从屈家岭文化早期延续至晚期的一片小型家族墓地。蓄树岭遗址清理了一批后石家河文化与居址相关的房基、灰烬层、烧土堆积、灰坑、灰沟等遗迹。罗家柏岭遗址揭露了一处石家河文化晚期的黄土堆积台基。这些发现为深入了解石家河遗址的宏观结构与组织分层提供了坚实的支撑,表明了遗址群存在功能区划,同时揭示了生产专业化与社会阶层化的总体趋势。 专家认为: 谭家岭古城的发现,将石家河遗址作为长江中游文化中心的年代提前至距今5500年,而后石家河文化玉器的发现,提示遗址的中心地位可能延续至新石器时代末期和夏纪年时期。以谭家岭为代表的多批精美玉器的发现,表明后石家河文化阶段,文化发展呈现出一定程度的多元融合与中兴强盛的态势。后石家河文化阶段的聚落中心与文化格局仍是今后发现与研究的重大攻关课题之一。 (转自天门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