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发布第三份历史决议全文 11/16/2021 根据中国官方媒体新华社消息,中共第十九届六中全文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今天发布,全文如下: 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 (2021年11月11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通过) 序言 中国共产党自一九二一年成立以来,始终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自己的初心使命,始终坚持共产主义理想和社会主义信念,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为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而不懈奋斗,已经走过一百年光辉历程。 一百年来,党领导人民浴血奋战、百折不挠,创造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成就;自力更生、发愤图强,创造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成就;解放思想、锐意进取,创造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自信自强、守正创新,创造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党和人民百年奋斗,书写了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上最恢宏的史诗。 总结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是在建党百年历史条件下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需要;是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做到坚决维护习近平同志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确保全党步调一致向前进的需要;是推进党的自我革命、提高全党斗争本领和应对风险挑战能力、永葆党的生机活力、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继续奋斗的需要。全党要坚持唯物史观和正确党史观,从党的百年奋斗中看清楚过去我们为什么能够成功、弄明白未来我们怎样才能继续成功,从而更加坚定、更加自觉地践行初心使命,在新时代更好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一九四五年党的六届七中全会通过的《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一九八一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实事求是总结党的重大历史事件和重要经验教训,在重大历史关头统一了全党思想和行动,对推进党和人民事业发挥了重要引领作用,其基本论述和结论至今仍然适用。 一、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伟大胜利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面临的主要任务是,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根本社会条件。 中华民族是世界上古老而伟大的民族,创造了绵延五千多年的灿烂文明,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一八四〇年鸦片战争以后,由于西方列强入侵和封建统治腐败,中国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中华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劫难。为了拯救民族危亡,中国人民奋起反抗,仁人志士奔走呐喊,进行了可歌可泣的斗争。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接连而起,各种救国方案轮番出台,但都以失败告终。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但未能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和中国人民的悲惨命运。中国迫切需要新的思想引领救亡运动,迫切需要新的组织凝聚革命力量。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在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伟大觉醒中,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紧密结合中,一九二一年七月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中国产生了共产党,这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中国革命的面貌从此焕然一新。 党深刻认识到,近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进行反帝反封建斗争。 建党之初和大革命时期,党制定民主革命纲领,发动工人运动、青年运动、农民运动、妇女运动,推进并帮助国民党改组和国民革命军建立,领导全国反帝反封建伟大斗争,掀起大革命高潮。一九二七年国民党内反动集团叛变革命,残酷屠杀共产党人和革命人民,由于党内以陈独秀为代表的右倾思想发展为右倾机会主义错误并在党的领导机关中占了统治地位,党和人民不能组织有效抵抗,致使大革命在强大的敌人突然袭击下遭到惨重失败。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党从残酷的现实中认识到,没有革命的武装就无法战胜武装的反革命,就无法夺取中国革命胜利,就无法改变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命运,必须以武装的革命反对武装的反革命。南昌起义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战争、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的开端。八七会议确定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起义的方针。党领导举行秋收起义、广州起义和其他许多地区起义,但由于敌我力量悬殊,这些起义大多数失败了。事实证明,在当时的客观条件下,中国共产党人不可能像俄国十月革命那样通过首先占领中心城市来取得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党迫切需要找到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 从进攻大城市转为向农村进军,是中国革命具有决定意义的新起点。毛泽东同志领导军民在井冈山建立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党领导人民打土豪、分田地。古田会议确立思想建党、政治建军原则。随着斗争发展,党创建了中央革命根据地和湘鄂西、海陆丰、鄂豫皖、琼崖、闽浙赣、湘鄂赣、湘赣、左右江、川陕、陕甘、湘鄂川黔等根据地。党在国民党统治下的白区也发展了党和其他革命组织,开展了群众革命斗争。然而,由于王明“左”倾教条主义在党内的错误领导,中央革命根据地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红军不得不进行战略转移,经过艰苦卓绝的长征转战到陕北。“左”倾路线的错误给革命根据地和白区革命力量造成极大损失。 一九三五年一月,中央政治局在长征途中举行遵义会议,事实上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党中央和红军的领导地位,开始确立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开始形成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开启了党独立自主解决中国革命实际问题新阶段,在最危急关头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并且在这以后使党能够战胜张国焘的分裂主义,胜利完成长征,打开中国革命新局面。这在党的历史上是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抗日战争时期,九一八事变后,中日民族矛盾逐渐超越国内阶级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在日本帝国主义加紧侵略我国、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关头,党率先高举武装抗日旗帜,广泛开展抗日救亡运动,促成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对推动国共再次合作、团结抗日起了重大历史作用。七七事变后,党实行正确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坚持全面抗战路线,提出和实施持久战的战略总方针和一整套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开辟广大敌后战场和抗日根据地,领导八路军、新四军、东北抗日联军和其他人民抗日武装英勇作战,成为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直到取得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最后胜利。这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斗争,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重要组成部分。 解放战争时期,面对国民党反动派悍然发动的全面内战,党领导广大军民逐步由积极防御转向战略进攻,打赢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和渡江战役,向中南、西北、西南胜利进军,消灭国民党反动派八百万军队,推翻国民党反动政府,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党领导的人民军队在人民支持下,以一往无前的英雄气概同穷凶极恶的敌人进行殊死斗争,为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建立了历史功勋。 在革命斗争中,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对经过艰苦探索、付出巨大牺牲积累的一系列独创性经验作了理论概括,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革命道路,创立了毛泽东思想,为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指明了正确方向。 在革命斗争中,党弘扬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实施和推进党的建设伟大工程,提出着重从思想上建党的原则,坚持民主集中制,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和自我批评三大优良作风,形成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三大法宝,努力建设全国范围的、广大群众性的、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完全巩固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党从一九四二年开始在全党进行整风,这场马克思主义思想教育运动收到巨大成效。党制定《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使全党对中国革命基本问题的认识达到一致。党的七大为建立新民主主义的新中国制定了正确路线方针政策,使全党在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达到空前统一和团结。 经过二十八年浴血奋斗,党领导人民,在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积极合作下,于一九四九年十月一日宣告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彻底结束了极少数剥削者统治广大劳动人民的历史,彻底结束了旧中国一盘散沙的局面,彻底废除了列强强加给中国的不平等条约和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一切特权,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也极大改变了世界政治格局,鼓舞了全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 实践充分说明,历史和人民选择了中国共产党,没有中国共产党领导,民族独立、人民解放是不可能实现的。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以英勇顽强的奋斗向世界庄严宣告,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中华民族任人宰割、饱受欺凌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中国发展从此开启了新纪元。 …
Tag: The Overall Picture of the China-US Relations
分析:习拜会上中美对双方关系的表述稍有改变 文 / 黄小芳 11/16/2021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习拜会上提出“巨轮论”,指中美是“两艘在大海中航行的巨轮”,美国总统拜登也在开场白中称中国和美国都是“世界主要领导人”。有学者认为,拜登和习近平对中美关系的界定稍有改变,此次会晤标志着中美关系已进入缓和期。 习近平今年3月6日中国“两会”期间在全国政协医药卫生界、教育界委员联组会议上以“平视世界”来形容中国现在的国际地位。中国国务委员兼外长王毅7月会见美国常务副国务卿舍曼时提出的“三条底线”中也警告美国不得试图阻挠甚至打断中国的发展进程。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成晓河接受《联合早报》访问时解读,拜登在开场的讲话中对中国作为世界大国的地位,给予了明确的肯定。对中国而言,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表述”,意味着中国和美国平等的大国地位得到了拜登的确认,而习近平提出的“巨轮论”也与拜登的表述相呼应。 拜登在开场中阐述为中美关系设置“防护栏”的重要性时说,中美应该在分歧的问题上清晰坦诚,并在利益交汇点上合作,尤其是在气候变化这类关键的国际议题上。他接着说,中美为彼此做的事不是给彼此帮忙(favor),而是负责任的世界领导。 他对习近平说: “你是世界主要领导人,美国也是”。(you’re a major world leader, and so is the United States.) 中国外交部发布的新闻稿则指出,习近平在会上以“巨轮”比喻两国关系。他说,“中美两国是两艘在大海中航行的巨轮,我们要把稳舵,使中美两艘巨轮迎着风浪共同前行,不偏航、不失速,更不能相撞”。 成晓河认为,尽管中美竞争的基调没有改变,但美国一再强调管控分歧,习近平提出的“巨轮论”也表明中国希望两国避免碰撞。因此,此次会晤相信标志着中美关系已经进入和缓和期。 不过,美国西东大学和平与冲突研究中心主任汪铮认为,会晤可能在短期内稳定双边关系,但长期来看双边关系依然不容乐观。 他说,这次会晤是两国关系近几年在遭受民族主义和民粹主义的巨大冲击之后,回归理性和管控危机的一次重要会议。但两国关系积重难返,美国国内的对华情绪并没有任何变化,拜登政府面临着明年的中期选举的压力,很难想象拜登政府能在今后的对华关系中做出真正的全面性调整。“所以说,人们恐怕难以对这次视频会晤抱有太大的希望”。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退休教授时殷弘也认为,美国对华的基本政策纲领和态势没有变,再加上中国在一系列最重大的问题上,立场也丝毫没有变化,因此应对此次峰会产生的结果抱持谨慎的评估态度。 …
【视频】拜登:须确保中美关系不滑向冲突 习近平强调相互尊重 11/16/2021 中美两国元首在拜登政府上任10个月后,今早(16日)首次举行视频会晤。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强调,中美应该加强沟通和合作,既办好各自国内的事情,又承担起应尽的国际责任。中美也应该相互尊重、和平共处、合作共赢。美国总统拜登则认为,两国领导人必须确保美中关系不滑向冲突。 综合中国央视新闻、新华社、路透社、美国公共电视台(PBS)以及美国全国广播公司商业频道(CNBC)报道,中美两国元首视频会晤早上8时46分许开始,习近平和美国总统拜登就中美关系和双方共同关心的问题交换意见。会晤分上下半场举行,下午12时24分全部结束。 会议开场的气氛友好,拜登首先发言,他面带笑容地说,很高兴见到习近平,并希望两人下一次能面对会议开场的气氛友好,拜登首先发言,他面带笑容地说:“很高兴见到你,主席先生。我希望下次就能够像以前一样,就是我到中国访问的时候,能够亲自面对面地跟您交谈。因为我们过去已经有很多对话的机会,我希望今天我们也能够本着这样的这个做法,进行开诚布公的对话。” 拜登接着低头看着笔记,说:“我期望继续我们好像以前那样的坦诚直率的讨论。就好像以前我也曾经说过的,做为美中两国的领导人,也应该做到的就是,我们的责任是确保竞争不会滑向冲突,无论有意的或是无意的,我们的竞争应该是坦率、直接的。” 他强调,美中需要建立涉及竞争的、合乎常理的护栏,“清晰坦诚地对待我们之间的分歧,在我们利益交汇的领域一道努力,特别是在诸如气候变化等重大的全球问题上。这样做其实并不是给对方施舍什么恩惠,或者是卖什么人情,而是我们对世界的责任担当。作为两个大国,美国的领导和中国的领导,都应该做到这一点。” “因为我们两个大国之间的关系,不但是攸关于我们两个国家,也攸关于全世界。我们的责任不单是对我们各自两国的人民,也对于世界。也就是为什么今天我们在对话的时候,我们也认识到,所有的国家都必须恪守同样的道路规则,为什么美国永远捍卫我们的利益和价值观,捍卫我们的盟友和伙伴们。也因此我们将讨论存在我们之间的一些关切的领域,从人权到经济,以及确保一个自由开放的印太地区。” 拜登说到“捍卫我们的利益和价值观,捍卫我们的盟友和伙伴们”时,左手拿起桌子上的黄色荧光笔,将之抓紧。 他把黄色荧光笔从左手转到右手,放到桌上文件的右边,接着说:“我其实跟世界不同的领导说到我们两国关系时,我都说到这一点,也就是,非常重要的就是对我们之间的问题,关乎我们双边关系的问题,进行坦诚直接的沟通和讨论,我们从不回避问题。我们在进行对话之后,对于各自的想法都是非常清晰的。对于我们的当务之急和意图,我们有非常直接坦诚的对话。因此,我期待着今天晚上跟你着手围绕着广泛而实质的议程展开讨论。” 习近平在开场时也是面带笑容地说:“看到老朋友我感到很高兴”。他接着说,当前中美发展都处在关键阶段,人类的“地球村”也面临诸多挑战。中美作为世界前两大经济体和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应该加强沟通和合作,既办好我们各自国内的事情,又承担起应尽的国际责任,共同推进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这是中美两国和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愿景,也是中美两国领导人的共同使命。 习近平强调,推动中美各自发展,维护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包括有效应对气变、冠病疫情在内的全球性挑战,都需要一个健康稳定的中美关系。中美应该相互尊重、和平共处、合作共赢。他愿同拜登一道,形成共识,积极行动,引领中美关系积极向前发展。这是造福两国人民的需要,也是国际社会的期待。 习近平发言时全程抬头,面向视频中的拜登,没有看稿。 央视新闻在习拜会结束后报道,习近平在会上强调,中美两国是两艘在大海中航行的巨轮,“我们要把稳舵,使中美两艘巨轮迎着风浪共同前行,不偏航、不失速,更不能相撞。 ” 习近平提出新时期中美相处应该坚持的三点原则:一是相互尊重,二是和平共处,三是合作共赢。地球足够大,容得下中美各自和共同发展。要坚持互利互惠,不玩零和博弈,不搞你输我赢。 双方也就事关中美关系发展的战略性、全局性、根本性问题以及共同关心的重要问题进行了充分、深入的沟通和交流。 美国记者获准在习拜会开始时观察10分钟,记者们在白宫西厢会议室观察。 习拜会中国会场则位于北京人民大会堂。央视新闻引述消息人士报道,陪同习近平出席的中国官员有中共中央办公厅主任丁薛祥、副总理刘鹤、中央外事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主任杨洁篪、外长王毅、副外长谢锋。 美国方面则有国务卿布林肯、国家安全顾问沙利文、财长耶伦、国家安全委员会印太政策协调员坎贝尔(Kurt Campbell)、国家安全委员会中国事务高级主任罗森伯格(Laura Rosenberger),以及国家安全委员会中国事务主任乔恩·钦(Jon Czin)。 …
中国学者和美国前政要警告 以“竞争”定义中美关系加剧冲突风险 来自 / 联合早报 | 文 / 杨丹旭 10/26/2021 中国军方学者、退役少将姚云竹在香山论坛专家视频会上,抨击美国以“竞争”定义中美关系,“是一个消极的以零和逻辑推导出来的互动模式”,也令其他国家面对更大的选边站压力。美国前驻华大使芮效俭也重申不认同以“竞争”定义中美关系的立场。 中国学者和美国前政要呼吁,避免以“竞争”定义中美关系,否则将加剧两国冲突风险,令其他国家面对更大的选边站压力。 中国军方学者、退役少将姚云竹前晚在北京香山论坛专家视频会上,抨击美国以“竞争”定义中美关系,“是一个消极的以零和逻辑推导出来的互动模式”。 她指出,受竞争框架影响,双方都会担心合作产生的好处会对对方更有利,因此很难有合作意愿。“即使在符合双方共同利益、符合全球利益的问题上,中美也会倾向于各行其是,而不是协调合作。” 美国拜登政府提出对华关系“竞争、合作、对抗”三分法,但主张要确保两国之间的竞争是负责任的;北京则反对用“竞争”定义中美关系,也拒绝拜登政府提出的三分法,而是强调两国关系应为互利共赢。 姚云竹批评美国以“竞争”凝聚国内共识,刺激中国的民意向负面方向发展,导致政策选择余地缩小。“如果要采取任何合作的政策,都会不得不面对更多、更大的国内压力。” 她也指,中美的所谓战略竞争已引起很多国家紧张和忧虑,担心中美关系越紧张,其他国家同中美各自发展双边关系会越困难,“难道中美真的要逼得其他国家选边站吗?” 中美元首9月通话时,讨论了两国确保竞争不演变为冲突的责任,为日益加剧的中美博弈设下护栏。 姚云竹认为,相较于竞争,双方合作的状态和对合作的期待,会更有利于避免冲突、预防和管理危机,因此中国反对以“竞争”来定义中美关系。 美国前驻华大使芮效俭(Stapleton Roy)在同一场围绕“大国关系与亚太安全”的讨论中也提出:“如果我们任由战略竞争主导双边关系,这会造成巨大伤害,不仅损害两国利益,也会更广泛地损害东亚地区乃至世界的利益。” 芮效俭:任何大国都负有特殊责任 芮效俭在1991年至1995年担任美国驻华大使。他在问答环节中,重申不认同以“竞争”定义中美关系的立场。芮效俭说,所有大国关系都会有竞争元素,但任何大国都负有特殊的责任,不应简单地掉入以“战略竞争”定义大国关系的模式。 中美关系目前正处于两国建交42年来的低谷。芮效俭不讳言,美国民众现在对中国有强烈敌对情绪,中国对美国所做的行为也让美国民众更易敌视中国,并倾向认为中国正与美国对抗,目标是把美国赶出西太平洋。 芮效俭认为,当前的局面双方都有责任,未来中美关系往哪个方向发展,取决于两国领导人,尤其是他们在管控分歧和构建共同利益上的技巧。 芮效俭说:“如果华盛顿和北京无法调和各自的利益和雄心,军事冲突的风险将加剧,资源会从经济发展转移至危险、昂贵的军备竞赛,也有可能导致核扩散,让东亚国家面对更大的选边站压力。” (记者是《联合早报》北京特派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