哀牢山4人遇难: 4人系文职人员从办公室临时抽调
文章来源: 红星新闻
11/28/2021
接近该调查中心的人士称,此次林调行动,从各个办公室抽调了 100 多人参与,4 名调查人员也在其中。据他所知,参与此次林调的人员,没有专门的标准和门槛,主要是“年轻人上”。每个小组都有固定样地点号,需要自己去分析,研究进山路线。
↑4 名遇难队员此前曾在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黄金部队服役,来自江西、重庆、四川宜宾及昆明四地
红星新闻消息,中国地质调查局 4 名野外调查人员在云南哀牢山牺牲后,他们所属的昆明自然资源综合调查中心被推到风口浪尖。
遇难者的遗物被发现后,就有不少声音质疑,这样的食物和装备,是否是 4 名队员完成一次野外地质调查所要做的准备?是否能帮助他们应对哀牢山特殊地理环境、气候带来的各种风险?红星新闻记者多次致电昆明自然资源综合调查中心党委书记范忠禹,但他均以“暂时无法回答媒体”为由婉拒。
4 名队员是否具备足够的野外勘查经验,行前物资装备是否齐全,相关单位是否存在管理问题,从事自然资源调查是否有章可循等,成为此次事故关注的重心。红星新闻记者对话有着 20 多年地质调查经验的专家龚波(化名),详解野外勘探的行业现状和规范,试图厘清此次哀牢山悲剧背后的种种疑问。
01
4 名遇难队员均为临时抽调?
11 月 13 日,中国地质调查局昆明自然资源综合调查中心 4 名队员,从云南普洱市镇沅县进入哀牢山腹地野外作业后失联。
按照原计划,4 名队员 13 日徒步进入哀牢山,翻过山脉到达玉溪市新平县完成预定任务,会在 13 日下午或 14 日上午下山。但是,在计划时间内他们并未下山。11 月 22 日,4 名队员被搜救人员找到,均已遇难。
红星新闻记者从搜救前线指挥部确认,4 名遇难队员分别是张金榜、张瑜、刘宇、杨明,此前曾在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黄金部队服役,他们最大的 32 岁,最小的 25 岁,都曾当过兵,来自江西、重庆、四川宜宾及昆明四地。
公开资料显示,武警黄金部队成立于 1979 年 3 月 7 日,是一支应国家黄金战略储备迫切需要而诞生的部队,担负着黄金地质普查、勘探和生产任务。
2011 年,武警黄金部队任务职能做出重大调整,中心任务由寻金找矿,向区域地质调查、矿产远景调查和多金属勘查、地质灾害救援转变。2018 年,武警黄金部队转为非现役专业队伍,并入自然资源部,承担国家基础性公益性地质工作任务和多金属矿产资源勘查任务。有资料显示,武警黄金十支队驻哀牢山半坡工作区开展探矿采样的工作。
哀牢山位于中国云南中部,是云贵高原和横断山脉的分界线,其为西北 —— 东南走向,起于大理州南部,止于红河州南部。而哀牢山自然保护区是全国最大的原始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区,其森林覆盖率 85.1%,最高海拔达 3156.9 米。
2020 年 8 月,由原武警黄金部队转隶组建的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自然资源综合调查指挥中心在京挂牌成立。官网显示,中国地质调查局自然资源综合调查指挥中心统一管理全国 13 个专业地质调查中心,中国地质调查局昆明自然资源综合调查中心是其中之一。
4 名调查人员遇难后,各方质疑他们是否拥有丰富的野外勘探经验。在接受红星新闻采访时,云南省登山户外运动协会副会长表示,4 人能力强,具备丰富的野外生活经验。而资深地质专家王宇则认为,4 人对哀牢山当地气候、自然地理特点和变化规律了解不够,他们的危机和应急意识不强,面临生命危险时,缺乏预见性和估计不足。
有接近该调查中心的人士透露称,4 名调查人员于 2018 年 8 月进入昆明自然资源综合调查中心从事自然资源调查工作,参与进行了一两年野外勘探,进行过短暂的仪器操作培训,听过野外安全讲座。
该人士称,此次林调行动,从各个办公室抽调了 100 多人参与,4 名调查人员也在其中。据他所知,参与此次林调的人员,没有专门的标准和门槛,主要是“年轻人上”。每个小组都有固定样地点号,需要自己去分析,研究进山路线。
该人士透露,该中心曾为队员配发过手电、充电宝、登山背包等物资,但是此次临时组织的行动并没有专门给相关人员配背包和冲锋衣、鞋等用品,也没有专门对天气和线路进行预先的分析与研判,“没什么技术含量”。
该人士还告诉红星新闻记者,4 名调查人员只知道 RTK 是到达样地点位后,用来定位样地的坐标的,到点才会开机采坐标,“并不知道这个装置在途中有定位功能,还有求救功能。”
对于以上疑问,红星新闻记者多次致电昆明自然资源综合调查中心党委书记范忠禹,但他均以“暂时无法回答媒体”为由婉拒。据《玉溪日报》报道,此前,范忠禹曾在设立于新平县境内的一线指挥部,与玉溪市的领导共同研究对 4 名失踪人员的救援工作。
据中国地质调查局官网,在 2021 年 5 月 6 日,中国地质调查局昆明自然资源综合调查中心曾临时组建由 18 名员工、6 个小组构成的“突击队”,进入哀牢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开展土地质量调查样品采集任务,上山和下山分别用时 6 小时和 5 小时,随后完成样品采集。
多名自然资源调查领域的专家均向红星新闻记者强调,自然资源调查本身是一项具有危险性的工作。
据国土资源报报道,在新中国成立初期,云南大红山铁矿会战期间,几千名地质队员在哀牢山深处的原始森林中开展工作,仅云南第九地质队一个队就在会战期间牺牲了 34 名职工,平均年龄 39 岁。
02
4 人是否有野外勘查经验?
有 20 多年地质调查经验的专家龚波介绍,森林调查、地质调查、物种调查等都属于自然资源调查,三者有相同之处。本次哀牢山进行的样方调查,是指在出发前选好调查植物群落数量的样方地块,到了选定区域后再打开 RTK 定位仪开始调查、采集数据,“是对点的调查,而地质调查是 ‘ 线 ’ 的调查。”他说。
在龚波看来,一般野外地质勘查当天去当天回,技术难度不大,主要靠调查员自己的经验,不进行天气和路线分析很正常,“此前他们所在部队就是搞地质勘探的,后来转入单位也从事同样工作,不能说他们不专业,应该是专业对口。”
龚波认为,造成此次悲剧最主要原因,可能是 4 名调查人员比较大意,对困难预知不足,相应准备也不足。在最终调查结果出来前,龚波对以下几个问题比较疑惑:他们为什么没有往山下走?他们带了汽油可以生火,为什么还会失温?
此前有媒体报道,因罗盘失灵,4 名调查人员一直围着简易营地跑。龚波说,有可能是 4 人当时已经很冷了,为了不失温,他们想保持自己的体温,只能绕圈跑,但是最终体力不支倒下。
龚波有过山上迷路的经历。当年他们两人上山,遇大雾白茫茫一片,什么也看不见,罗盘只能告诉他们营地和目的地大致方位,但找不到具体的路。到下午三四点,他们没有继续前进,而是立刻找一条山沟,沿着山沟走,最终在晚上 12 点半找到村子。
03
所带物资装备是否齐全?
除了 4 名调查人员的野外勘探经验,网友质疑最多的是他们的物资装备。有人甚至认为,4 名调查人员可能存在项目资金被克扣、单位配备的装备老旧、物资不足。
据红星新闻此前报道,进入哀牢山前,4 人携带的食物包括:2 包蛋黄派、4 个八宝粥、1 包巧克力、1 包瓜子、4 包鸡翅、4 瓶饮料;香烟若干;穿的包括:张金榜(黄色冲锋衣 + 保暖内衣),杨敏、张瑜(迷彩服 + 保暖内衣),刘宇(羽绒服 + 配发的冲锋衣)。
作业工具包括:RTK 定位仪,森林罗盘,2 把工兵铲,3 把砍刀,油漆,排笔,树牌,卷尺,皮尺,钉子,一次性雨衣,1 个 2 万毫安充电宝,1 矿泉水瓶汽油(驾驶员何某某担心他们晚上下不了山,从备用油桶里给他们倒的 1 矿泉水瓶汽油,供生火取暖、防野兽、稀释油漆用);张瑜背了 1 个迷彩大包(吃的和作业工具),张金榜背了 1 个灰色蓝色双肩包(罗盘、平板)。
龚波告诉红星新闻记者,野外勘探项目的经费一般较为充裕,单位会配发野外装备,比如背包、雨衣、羽绒服等,一般也不存在克扣资金情形。因为上山的装备需要自己背,所以很多人会选择轻装前行,“我们发的雨衣很厚很重,所以一般都不愿背上山。”
对于野外作业的经费与补助,据接近昆明自然资源综合调查中心的人士表示,单位给队员的补助是 300 元食宿包干,由他们自己准备食物和水,“领导在这块不会做强调,下雨最多带件一次性雨衣。”
龚波也表示,他们行前的食物准备,一般是由单位下发经费,由个人自行采购,“我们有任务时,早上四五点钟起床,然后必须吃干的东西,比如很多肉、米饭。之后带上干粮,一般是压缩饼干、火腿肠、巧克力、奶糖,主要是高热量的食物。”
“他们准备的食品像是自己喜欢吃的,不像是山上所需要的。”龚波想不明白,既然知道有可能要在山上住一晚,为什么物资没有带够?
根据龚波的经验,在外出进行地质勘探时,一般情况下他不会在野外露营露宿,“都是当天上去,当天下来。因为晚上在野外住是非常危险的,没有特殊情况就当天必须回来。”
如情况特殊,需要留宿山中,怎么办?
龚波称,在下午 4 点左右,就需要趁着天色未黑,为过夜做准备,“马上找露营地,比如山洞、岩墙,把树砍下来搭个窝棚,提前把柴火找好”,晚上露宿时需有人值夜,看好柴火,“火一熄,人就容易失温,所以生火特别重要。”
此外,很多人不理解 4 名调查人员的联络装备 RTK 为何失效?RTK 设备是一种非常先进的定位仪器,只要打开,就能通过卫星将实时数据传送至后方指挥中心,后方指挥中心也能够通过相关数据准确定位出设备所在的位置,差别属于“厘米级”。
但是,4 名调查人员携带的 4 台 RTK 设备,进山后并没有被打开过。据媒体报道,4 名调查人员 13 日进山后,13 日中午 12 点 59 分,曾最后一次与外界通话;14 日 7 时 30 分,哀牢山附近基站最后一次收到队员的手机信号。
龚波则表示,有时候高科技产品在原始森林没法用,RTK 设备也有可能没办法接受信号,“原始森林和开发过的森林不一样。如果建的基站离得远,打开了也无法接收信号。”
04
自然资源调查是否有行业规范?
实际上,对于自然资源调查工作的指导,国内不乏规范和标准文件。
以地质调查为例,由中国地质调查局等单位起草、于 2005 年 5 月 1 日实施的《地质勘探安全规程》(下称“安全规程”),对地质勘探单位的制度健全、从业人员相关技能等均作出相关规定。
比如,地质勘探项目组每年野外工作出队前或变换工作地区前,应对从业人员进行安全教育;从业人员应熟悉工作地区人文、地理和危险因素,掌握当地野外生存、避险和相关应急技能。
《安全规程》还提到,地质勘探单位应了解和掌握工作区的自然环境、人文地理和安全情况等信息,并且需将安全信息和预防措施及时向野外从业人员告知。此外,地质勘探单位应为野外从业人员配备野外生存指南、救生包、无线电通讯设备等装备。
此外,在森林资源调查上,由国家林业局调查规划设计员起草、于 2011 年 6 月 1 日实施的《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技术规程》,对森林调查范围、内容、调查准备等有所规范,比如其中提到,要根据调查人员数量、外业工作量准备调查必要的调查仪器和设备。
红星新闻记者查询发现,一些地方政府在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方案的制定上则做了进一步细化,如浙江省的文件中规定,委托调查承担单位必须持有相应的林业调查规划设计资质证书;调查员实行持证上岗制度。为统一技术方法,调查单位在开展调查工作前,应对调查人员进行技术培训。经考核合格后的调查人员方可参加调查工作。
此外,据红星新闻记者了解,野外作业人员也会参考《野外地质工作实用手册》、《野外地质工作生存教程》等书目。
龚波告诉红星新闻记者,对于野外自然资源调查工作,目前没有强制性的规定,而像《野外地质工作生存教程》这类参考内容比较详细,但实际工作情形千变万化,如怎么选营地,严格按照参考书上做法,工作或难以进行。
龚波指出,野外调查工作的开展,更依赖于专业人员的经验,“ ‘ 传帮带 ’ 很重要。”龚波表示,地质调查工作以前常出现安全事故,因此在执行任务的人员组织会考虑让年纪大、经验丰富的工作人员带年轻人,“上山前,有经验的老地质人就会反复叮嘱年轻人该注意哪些事项,甚至会检查我们的包。”
《安全规程》中提到地质勘探项目组(车间、分队)应设置专职或兼职安全员。龚波表示,在实际工作中,会根据工作单位数量来配备安全员,比如一个项目或十几人的小分队便配有专门的安全员,但是 4 人的工作小组是否配备安全员则“不好说”。
根据长期地质工作的经验,龚波总结到,现在无论外出作业时间长短,他们都会请当地向导陪同,“已经是我们内部的铁律”,因向导熟悉当地地形,比如知道何处有山洞、有岩窝可以用来扎营,并且向导一般野外生存能力较强,“还可以帮忙背一些物资,有向导能避免很多问题。”红星新闻记者在哀牢山采访发现,无消息或证据显示 4 名调查人员聘请了当地向导。
中国地质调查局自然资源综合调查指挥中心一工作人员称,目前正对 4 名遇难者“善后”。该中心及上述单位中国地质调查局的官网已经变为灰色,两个网站头条内容,均向 4 名野外地质调查人员“致以沉痛的哀悼!”
中国公务员考试今开考 报考首破200万、平均68人争1职
世界新闻网
11/27/2021
中国2022年度公务员考试(国考)笔试今天拉开帷幕,本次计划招录3.12万人,而报名过审人数首次突破200万,达到212.3万人。平均68人争取1职位。
据澎湃新闻,按照本次招录公告,今日,大陆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2022年度公务员考试笔试将在中国各直辖市、省会城市、自治区首府和个别较大城市开考。
本次招考共有75个部门、23个直属机构参加,计划招录3.12万人。截至报名资格审查结束时,共有212.3万人通过了用人单位的资格审查,通过资格审查人数与录用计划数之比约为68:1。
本次报名阶段,西藏阿里地区邮政管理局「一级主任科员及以下」一职吸引众多考生报考,截至报名信道关闭时,此职位报录比就已接近「两万选一」。
自2009年起,中国国考报名人数已连续14年超过百万,今年报名人数更是突破200万。苏州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钱玉英表示,国考之所以热,一方面是因为公务员发展前景广阔,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公务员考试公信力强,具有制度化、规范化的特点。
观察笔试阶段的竞争程度,华图教育研究院专家郑文照表示,从报名过审人数和录用规模的比例观察,近三年来,国考平均竞争比在60:1左右,今年达到了68:1,竞争程度提升明显。从历年数据看,报录比呈平稳上升趋势,与此同时,考生的成绩也在整体提升,大陆国考竞争程度在增加。
今年笔试前夕,由于受到疫情的影响,不少地区发布疫情防控通知,对防疫工作进行周密部署。不少地区要求考生除提供考试所在地健康码、行程码之外,还要提供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
如北京、上海、湖南、江苏等地要求所有参加考试的考生均需提供核酸检测阴性证明。以北京为例,在北京参加国考笔试的考生,需持本人首场考试前48小时内采样的核酸检测阴性报告。
华为首次公布“天才少年”成果
11/27/2021
中国科技巨头华为含金量颇高的“天才少年”项目一直备受关注,获聘者的背景、薪酬段位也是公开的,但他们的工作内容却很神秘。华为日前罕见地公布了其中一位“天才少年”钟钊取得的成果:在入职不足一年的时间里,钟钊与团队开发的技术被应用到数千万台华为手机上。
据每日经济新闻微信号昨天(26日)报道,华为员工网络社区11月初发布的一篇题为《种下一颗种子,繁衍成一片森林》的文章,介绍了拿到华为“天才少年”最高档年薪201万(人民币,43万新元)的钟钊博士事迹,以及他入职华为后的成绩。
文章介绍,在入职不到一年的时间里,钟钊与团队把AutoML技术应用到数千万台华为手机上,做到了在业界第一次将AutoML大规模商用的突破。此后,又研发端到端像素级AutoML流水线,成功将视频摄影原型算法的复杂度降低百倍,再次突破业界与学术界的极限。
AutoML(Automated Machine Learning),简单来说就是“用AI设计AI”,在钟钊来到华为之前,华为诺亚方舟实验室已经在进行AutoML方向的相关研究。
钟钊说:“通过两个月的拼搏,我们的攻关取得了显著成效。2019年到2021年,我们的拍照算法在M、P系列多款手机中不断取得突破,AutoML这套系统或者说算法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天才少年”计划由华为创始人任正非于2019年发起,旨在吸引顶尖人才。三年来,华为已招募17名“天才少年”,这些人才的工资按年度工资制度发放,共有三档,最高年薪达201万元。
华为“天才少年”的招聘标准也非常严格,一般需要经历七轮左右流程:简历筛选、笔试、初面、主管面试、若干部长面试、总裁面试、HR面试。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或表现不佳都有可能失败。
公开资料显示,钟钊出生于1991年,从小受父亲影响,在幼儿园和小学阶段便已接触电脑的游戏和基础编程。钟钊博士毕业于中科院自动化所,研究方向为“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
BBC前高管入职华为
9/30/2021
华为创始人任正非公开发言说要专门去找“高鼻子”(全世界优秀人才)后不久,BBC(英国广播公司)新闻前高管艾伦(Gavin Allen)就在领英宣布已入职华为,并发布了在华为公司门口的自拍照。
据证券时报网报道,艾伦当地时间9月28日在领英写道:“你好,华为,很高兴今天能加入这家全球科技公司担任执行主编…作为一家世界级的信息技术公司的一员,我感到非常自豪。华为是真正重视合作和创新的公司,这是一种永远的创造力。”
艾伦的领英简历显示,他2004年起加入BBC到2021年9月离职,共有17年的BBC工作经历。在这期间,艾伦担任过多档BBC新闻节目的负责人,硕士毕业于剑桥大学历史系的艾伦于2020年完成了哈佛大学肯尼迪学院的学习项目。
值得一提的是,在艾伦加入华为之前,9月1日,法国高等科学研究所(Institut des Hautes Études Scientifiques,简称 IHES)在官网上宣布,法国数学家、菲尔兹奖得主拉福正式加入华为技术法国公司。
公开资料显示,菲尔兹奖是数学领域的国际最高奖项之一,因诺贝尔奖未设置数学奖,菲尔兹奖被誉为“数学界的诺贝尔奖”。早在2017年,洛朗·拉福格就曾与华为研究人员的交流合作。
早在2019年5月,任正非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华为在全世界有26个研发能力中心,拥有在职的数学家700多人,物理学家800多人,化学家120多人。
任正非9月28日在华为心声社区签发《敞开胸怀,解放思想,敢于吸引全世界最优秀人才一-任总在2022年优秀人才&“高鼻子”获取工作汇报会上的讲话》一文。
任正非表示,公司处在战略生存和发展的关键时期,华为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敢于敞开胸怀吸引全世界最优秀的人才。
任正非指出,华为要成立高级人才定薪科,遵循人才市场竞争规律,要转变过去统一的薪酬体系去招聘全球人才的思路,要对标当地的人才市场薪酬,对高级人才给出又足够吸引力的薪酬包。吸引美国的顶尖人才,就要遵循美国人才市场的薪酬标准。
任正非提出目标:“华为要招一些会使“洋枪洋炮”的“高鼻子”进来,用三五年时间,从以前的“土八路”逐渐走向国际化。”
任正非:华为要招会使“洋枪洋炮”的“高鼻子”
9/29/2021
中国科技巨头华为昨天发出一份创办人任正非的内部讲话,他称华为要招募一些会使“洋枪洋炮”的“高鼻子”外国人才,并用三五年时间,从以前的“土八路”走向国际化。
华为内部员工社区平台“华为心声社区”昨天公布任正非8月12日在公司内部的讲话。
任正非首先指出,华为处在战略生存和发展的关键时期,要更加积极进取获取全世界最优秀的人才,除了在中国国内“坚持舀到最上层的那瓢油”,加大海外留学生招聘力度,也要关注“高鼻子”人才的获取,并给予海外研究所更多预算。
他进一步说,由于美国对部分硕博留学签证申请进行限制,未来在美留学回中国的优秀人才将逐渐减少,因此,华为要另辟途径,吸引在欧美读书和工作的其他国家人才。
任正非要求,华为的海外研究院所要承担招贤纳才的责任和使命,“我们要把北美研究所转成一个人才招聘所,去看看论文,去找找人才,喝喝咖啡。一杯咖啡吸收宇宙能量。不仅是所长,各级专家都要参与进来”。
他强调,不仅是北美,华为各海外研究所都一样,要为华为共同构建全球人才网络。
任正非说,要招一些会使“洋枪洋炮”的“高鼻子”进来华为,并用三五年时间,把华为从以前的主“土八路”逐渐走向国际化。同时,也要专门去找“高鼻子”,尤其是在美国欧洲留学或工作过的各国优秀人才,吸引来中国工作。
他表示,华为的海外研究所是以研究为主体,不是以产品开发为主体,对于一些从事产品开发的人才,要动员他们来中国工作一段时间。
任正非还强调,支持一些欧美优秀博士,到中国进入华为与高校联合的博士后工作站进行研究,“也可以(写)推荐信给高校,肥沃国家土地”。
另据新华社报道,中共总书记兼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昨天在中央人才工作会议上提出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人才,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为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人才支撑,为2050年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打好人才基础。
Huawei founder urges to recruit more foreign talent through North America research center
By Global Times
9/29/2021
Huawei founder Ren Zhengfei said in a company internal memo that the company should recruit more foreign talent and turn its North America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R&D) center into a recruitment platform, according to a screenshot of the memo circulating online on Tuesday.
In the memo dated August 21, Ren urged to transfer Huawei’s R&D center in North America into a talent recruitment center, which is a notable move given the major difficulties and hurdles the company face in the US.
Huawei’s North American R&D center was initially located in the US, but Ren said in December 2019 that the company would move the center to Canada, according to several media reports at the time. It was not immediately clear whether the center had been moved.
While Ren’s internal memo became public several days after his daughter and Huawei CFO Meng Wanzhou safely returned to China after reaching a deferred prosecution agreement with the US Justice Department, it appears to be issued before her high-profile release and safe return.
In the internal memo, Ren stressed that Huawei will attract skilled talent from across the world amid a crucial period for the company’s “strategic survival and development,” saying that as long as they are talented, they can join our “fight” with a “surgical knife.
Ren also urged to build bonds with foreign talent in order to draw them to China for work, adding that the company should encourage foreign talent in product development to come to work in China and support European and US doctoral students to come to China for research.
Global Times
中国高校毕业生薪酬榜 对外经贸大学最高 超越清华北大
6/22/2021
(上海22日讯)中国薪酬指数研究机构发布报告显示,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毕业生平均薪酬最高,达到了11032元(人民币,下同,约7080令吉),超过了清华和北大。
据中国媒体报道,中国薪酬指数研究机构发布《2021全国高校毕业生薪酬指数排行榜》。前10名高校有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北京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央财经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同济大学、中山大学、复旦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均为211高校,985高校也有7所。
其中,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毕业生平均薪酬最高,达到了11032元,也是唯一一所毕业生平均月薪超过11000元的高校。
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和北京大学的毕业生平均薪酬分别为10992元、10602元和10690元。
和去年相比,中央财经大学从第八位上升至第五位,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同济大学、中山大学、复旦大学均今年新入榜前十。其中,中山大学上升幅度最大,从去年的17位跃升至今年的第八位,毕业生平均薪酬也上涨了125元。
单从平均薪酬来看,毕业生月薪能超过10000元的高校有24所。北京交通大学、中央美术学院和东南大学虽然薪酬指数排名在30名之后,但毕业生平均薪酬仍然过万。另外,平均薪酬在9000-10000元的高校有31所,8000-9000元的高校有24所,7000-8000元的高校有21所。
需要注意的是,位于经济发达城市的高校毕业生拥有更多的就业机会和更高的薪资待遇。比如,在毕业生月薪超过一万元的24所高校中,只有浙江大学、南京大学和东南大学没有在北上广超一线城市,但是也在杭州、南京等经济发达的新一线城市。
(联合早报)
全国高校毕业生薪酬排行公布:对外经贸超过清华北大 位列第一
6/22/2021
原标题:高校毕业生平均月薪酬是多少?清华北大均过万,对外经贸全国最高
每到毕业季,各大高校毕业生们的就业去向和到手工资都备受关注。6月18日,中国薪酬指数研究机构发布《2021全国高校毕业生薪酬指数排行榜》(以下简称“排行榜”)显示,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和北京大学位列三甲,毕业生平均薪酬分别为10992元、10602元和10690元。
中国高校毕业生薪酬指数来源于全国各高校毕业生进入用人单位满一年的基础数据,按照工资水平、就业率、人才成长率、薪酬增长率等四个要素,以相应权重,通过统计学模型计算得出。北京大学毕业生在平均薪酬这一项上虽然高于上海交通大学,但是综合统计后,薪酬指数排名较去年落后一位,被上海交通大学超越。
纵观排行榜,前十名高校有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北京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央财经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同济大学、中山大学、复旦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均为211高校,985高校也有七所。其中,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毕业生平均薪酬最高,达到了11032元,也是唯一一所毕业生平均月薪超过11000元的高校。
和去年相比,中央财经大学从第八位上升至第五位,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同济大学、中山大学、复旦大学均今年新入榜前十。其中,中山大学上升幅度最大,从去年的17位跃升至今年的第八位,毕业生平均薪酬也上涨了125元。
单从平均薪酬来看,毕业生月薪能超过10000元的高校有24所。北京交通大学、中央美术学院和东南大学虽然薪酬指数排名在30名之后,但毕业生平均薪酬仍然过万。另外,平均薪酬在9000-10000元的高校有31所,8000-9000元的高校有24所,7000-8000元的高校有21所。
需要注意的是,位于经济发达城市的高校毕业生拥有更多的就业机会和更高的薪资待遇。比如,在毕业生月薪超过一万元的24所高校中,只有浙江大学、南京大学和东南大学没有在北上广超一线城市,但是也在杭州、南京等经济发达的新一线城市。
并且,同为985、211重点高校,武汉大学和湖南大学在前一百的高校中,排名相对落后,分别在84位和92位;毕业生平均薪酬也相对较低,仅为7517元和8096元。位于东三省的985高校吉林大学和东北大学更是不在前百强排行榜上,被众多在一线城市的双非院校超过。
双非院校中,排名最高的是国际关系学院和上海对外经贸大学,薪酬指数均为85.2,毕业生平均薪酬分别为10045元和10066元。外交学院、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北京电影学院和中央美术学院的毕业生平均薪酬也在一万元以上。
2021全国高校毕业生薪酬指数排行榜前一百位。图片来源:中国薪酬网
排行榜指出,受疫情影响,2021年部分高校毕业生薪酬指数、薪酬水平及排名相较2020年有较大波动。
百强榜中,中央美术学院排名上升最快,2020年排名第47名,今年排名第32名;浙江财经大学在去年排名第70名,今年上升15位;中南大学由去年第58上升至第45名。其他一些排名显著上升的高校,因专业设置符合当前经济环境和行业需求,毕业生的工资水平、就业率、人才成长率、薪酬增长率相对增幅均较为明显。
2021全国高校毕业生薪酬指数增幅前三十。图片来源:中国薪酬网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高职院校毕业生因其专业更符合市场需求,满足用工单位实际需要,薪酬水平呈现总体趋好态势。
根据全国高职院校毕业生薪酬指数排行榜可以发现,毕业生平均薪酬集中在6000-7000元。其中,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排名第一,薪酬指数为79.2,毕业生平均薪酬为7242元。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和上海旅游高等专科学校紧随其后,毕业生平均薪酬为6926元和7140元。
2021全国高职院校毕业生薪酬指数前三十。图片来源:中国薪酬网
报告:近九成中国民众倾向理工科职业
6/19/2021
3M公司发表报告显示,疫情暴发一年多以来,中国民众对科学的信任程度显著上升,近九成中国民众更倾向于追求STEM(科学、技术、工程、数学)职业。
据21世纪经济报道,3M公司发表科学现状指数年度调查报告显示,与全球69%的数据相比,绝大部分(91%)的中国民众认为,年轻人在疫情后对科学和科学相关议题的参与度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高,预示着将迎来一个充满希望的后疫情时代。年轻人对科学与日俱增的热情表明,科学在人们心目中的形象将持续提升。
调查显示,97%的民众认为科学为他们带来了未来的希望,而相应的全球比例为89%;96%的中国民众认为不重视科学将对社会产生负面影响,全球比例是85%。
疫情暴发一年多以来,中国民众对科学的信任程度显著上升,创下了3M科学现状指数调查开展四年以来的新高。如今,中国有97%的人信任科学,在受访的17个国家中拥有最高的科学信任度。
对科学的高度信任影响着人们的行为,并在很大程度上促使日常生活重回正轨。大多数中国民众在公共场合会佩戴口罩(86%)、勤洗手(81%),并尽可能避免参加大规模集会(75%)。若有人质疑科学,大部分中国民众(中国85%对全球75%)都会捍卫科学,而在中国Z世代的成年人中,这一比例更是高达90%。
3M大中华区研发运营总经理熊海锟说:“2021年度的3M科学现状指数调查报告表明,中国民众对科学的兴趣度比大多数的国家都高,并且仍在不断增长。人们认为科学对社会的未来大有裨益,也因此愈发重视STEM教育等领域。”
调查报告显示,人们对STEM教育怀有浓厚兴趣,几乎所有中国民众都认为这个世界需要更多人投身到STEM相关职业中去(中国96%对全球90%)。由于疫情的影响,近九成(88%)的中国民众更倾向于追求STEM职业。与此同时,全球只有60%的民众表达了这一想法。
另外,为倡导STEM平等,96%的中国民众认为促进STEM领域的多元和包容非常重要。事实上,无论男女,都一致同意需要做更多的工作来解决女性面临的STEM不平等问题。为此,人们相信必须营造公正平等的环境。在中国,81%的民众承认少数弱势群体经常无法获得平等的STEM教育机会(全球73%)。
中国民众认为,解决STEM不平等问题离不开来自企业的助力。97%的中国民众(全球89%)认为,企业在推动STEM多元化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在那些认为企业应当为STEM教育提供支持的民众中,他们希望企业优先考虑的举措包括为孩子和老师创造更多STEM教育资源(45%)、投资于激发孩子们对科学热情的项目(43%)以及帮助确保弱势的学生有平等的机会接受 STEM 教育(40%)。
擅长数学 挑选什么专业可以发挥自己的专长?
4/28/2021
很多同学在学习中都有自己擅长的领域,今天来分享一下对于数学好的同学,挑选什么专业可以最大发挥自己的专长。
数学类专业
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与空间形式的科学,是现代科学与技术的基础。数学是忽略了物质的具体运动形态和属性,纯粹从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角度来研究现实世界的,具有超越具体科学和普遍适用的特征,具有公共基础的地位。
数学与应用数学包括基础数学和应用数学两方面。统计学是应用数学的一个分支,很多高校的数学学院除了有数学系、信息科学系外,还设有统计、精算、金融数学等科系。
人工智能类专业
人工智能发展的核心趋势之一,就是通过深入研究人工智能的理论模型,让人工智能拥有越来越强的学习能力,最终实现自主学习。而数学也正是建立人工智能模型最重要的基础之一。如果考生将来想向人工智能领域发展,又喜欢理论研究,除计算机科学外,数学专业也同样是一个不错的切入点。
建筑学专业
每一幢建筑的背后,都有一群建筑设计师在为它挠心挠肺地算各种数据。除了想象力,建筑设计师还必须了解建筑材料、力学、结构问题等一系列的建筑知识。他们也需要学代数、微积分、线性规划、统计学、三角学……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是研究各种工业机械装备及机电产品从设计、制造、运行控制到生产过程的企业管理的综合技术学科。除了自然科学知识,也需要技术理论基础知识。
计算机专业
计算机专业一直是理科生报考的热门专业,开设该专业的院校分布在各个层次。计算机科学专业涉及的课程包括: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高级语言程序设计(如C、C++)、离散数学、数据结构等,似乎门门课都有数学的影子。
通信工程
通信工程是电子工程的一个重要分支,电子信息类子专业,同时也是其中一个基础学科,关注的是通信过程中的信息传输和信号处理的原理和应用。对数学、物理的要求很高。一般在一所理工类院校中,除了数学专业外,计算机的数学算是最多最难的了。学习该专业不仅仅需要你有数学的思维能力,还需要实实在在掌握数学知识。
金融类专业
金融类专业对学生数学的要求大都非常高。从当前的金融学科专业分布来看,较有发展前景的专业方向有:公司财务、风险管理与控制、保险精算、证券投资等。学过高等数学的金融类人才更受欢迎,尤其是证券、保险类。
北美法律公益讲座安排
时间:周二到周五 晚间
5:30-7:00(西部)
8:30-9:30(东部)
第二天西部时间早上9:00重播
周二: 如何准备遗嘱文件(遗嘱workshop)
周三: 数据泄露和个人身份保护&事业机会说明会
周四: 移民和留学生常见法律问题
周五:小企业企业常见法律问题&事业机会说明会
Zoom 6045004698,
密码:进群获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