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过去12个月全球平均增加26天极端高温天气




报告:过去12个月全球平均增加26天极端高温天气

早报网

5/28/2024

报告指,过去12个月,全球约63亿人口经历了至少31天的极端高温天气。图为5月23日,墨西哥出现热浪,人们外出时撑伞避暑。(法新社)

一份星期二(5月28日)发表的报告指,在过去12个月,全球平均增加了26天的极端高温天气,并称若没有气候变化,这些极端高温天气或许不会发生。

法新社报道,这份报告还指,全球变暖增加了全球极端天气发生的频率和强度。

这项研究中,科学家们利用1991年至2020年的数据,来确定每个国家在这段期间哪些气温属于最高的10%。

下来他们研究过去12个月,截至今年5月15日的数据,以确定有多少天的气温在之前的范围之内或以外。随后,他们研究气候天花对这些高温天数的影响。




他们的结论是,人类造成的气候变化在全球各地平均增加了26天的极端高温天气。

报告也指,过去12个月,全球约63亿人口经历了至少31天的极端高温天气。

除了南极洲以外,各大洲共有90个国家初显了76次极端热浪。其中五个受影响最严重的国家位于拉丁美洲。

报告说,如果没有气候变化的影响,估计南美洲国家苏里南(Suriname)只会出现24天的极端高温天气,不是182天;厄瓜多尔会出现10天极端高温,不是180天;而巴拿马会出现12天极端高温,而不是149天等。

这份报告由红十字会与红新月会气候中心、国际科学研究机构世界天气归因组织(World Weather Attribution)和非营利研究组织气候中心发布。

Source




高温下工作恐致命 新法要求雇主改善工作环境、增加休息时间

世界新闻网 

5/28/2024

夏季到来,炎热气温下在户外工作者容易中署,图为在屋顶工作的工人。(美联社)

过去两年多,美国政府健康专家、经济专家和律师,一直致力于解决一项日益严重的公共卫生危机,那就是因酷热而在工作中丧命。

接下来几个月内,一个由职业安全卫生管理局(Occupational Safety and Health Administration)约30人组成的团队将提出一项新规则,要求雇主保护约5000万名在工作时暴露于高温之下的劳工,这些劳工包括了农场和建筑工人,以及仓储包裹分类员工、机舱清洁人员和商业厨房厨师等。

该措施将会是联邦政府第一个保护美国劳工免受工作场所高温影响的主要法规;法规预计将会遇上一些商业和工业团体的强烈抵制,这些团体反对在某些情况下,必需提供更多休息时间、饮水、阴凉处和空调给劳工的规定。

但专家指出,即使该规定生效,政府的紧急应变系统也不足以应付当前的紧急情况。

2023年是有纪录以来最热的一年,且在整个「阳光带」(Sun Belt)的气温已经开始急遽上升的情况下,研究人员预计2024年夏天温度将会继续创下新高;迈阿密(Miami)上周气温达到华氏112度,较单日高温纪录高了11度。




卫生部负责气候变迁与健康公平问题的副助理部长巴尔布斯(John M. Balbus)博士指出,高温造成的死亡人数激增,已经成了气候变迁对人类健康的最大威胁。

巴尔布斯博士受访时表示:「极端高温对人类的威胁,已经到了我们必须要重新思考,各级政府该如何准备并制定与问题严重程度相符的回应;这是个全新的领域。」

根据估计,2023年美国有2300人死于与高温有关的疾病,这是2004年至2018年间年平均人数的三倍;且研究人员表示,这数字很可能被低估了,部分是因为死亡证明上死因注明的方式。

联邦疾病防治中心(CDC)一项研究显示,与前五年相比,2023年夏天全美各地因中暑而急诊的人数大幅激增。

而根据国家气象局(National Weather Service)数据,每年因高温死亡的人数,多于因飓风、洪水和龙卷风等其他天灾造成的死亡人数总和。

Source




印度北部遭受高温热浪袭击,多地缺水缺电

凤凰网

5/27/2024

Source



巴基斯坦气温超过52摄氏度 接近历史最高纪录

早报网

5/27/2024

夏日的热浪侵袭巴基斯坦,图为一名工人5月26日在雅各布阿巴德的户外砖窑厂工作时,用空麻袋遮住头部避暑。(路透社)

巴基斯坦气象局说,巴基斯坦南部信德省的气温升至52摄氏度以上,这是今年夏季目前最高的气温,也接近巴基斯坦的历史最高纪录。

路透社报道,巴基斯坦气象局高级官员星期一(5月27日)称,信德省的摩亨霍达罗小镇过去24小时内气温高达52.2摄氏度,这是今年夏季迄今录得最高的温度。

巴基斯坦有记录的最高气温是在2017年,当时位于西南部俾路支省的图尔巴特市气温升至54摄氏度。

专家说,过去一个月亚洲各地的极端气温变得更加严重,这很可能是人类造成的气候变化的结果。

Source




云南禄丰发现1.2亿年前恐龙足迹化石

早报网

5/27/2024

中国云南省禄丰市恐龙山镇梨园村发现足迹清晰的恐龙足迹化石。(央视新闻)

中国云南省禄丰市发现400多枚超过1.2亿年的恐龙足迹化石。

据央视新闻星期一(5月27日)报道,研究人员在云南省禄丰市恐龙山镇梨园村,发现数量众多的白垩纪早期恐龙足迹化石。

现场测定地层年龄显示,恐龙足迹所在岩石层距今虽然已经超过1.2亿年,但现场很多足迹保存却依然十分清晰。

这些恐龙足迹化石最早由两名当地村民上山牧羊时发现,再报告给了自然资源部门。随着勘测调查范围扩大,越来越多的恐龙足迹化石持续被发现,截至5月26日,研究人员共发现恐龙足迹化石400多枚。

禄丰市恐龙化石保护研究中心主任王涛介绍,“这些脚印有三个类型的,一个是大型的蜥脚类,类似梁龙这个类型踩的;另外一个是类似霸王龙这个类型踩的;还有一个类型看上去像甲龙、剑龙这个类型踩的脚印化石。”

禄丰市恐龙山镇是恐龙足迹化石的集中发现地,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邢立达、吕君昌等中国知名古生物学家和地质学家先后在当地贝壳山、竹箐口水库、大栗树村和李家村等地发现恐龙足迹化石。

报道称,此次发现很大程度上证明,白垩纪时期,依然有种类丰富、种群庞大的恐龙族群在禄丰地区生活过。目前,现场勘测和相关研究还在进行中。

Source




中国最大通用精密测量望远镜落户青海

早报网

5/27/2024

中国最大通用精密测量望远镜将落户青海海西州茫崖市冷湖镇。

据中国新闻网报道,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与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政府星期天(5月26日)签署“4.2米地基专用天体测量望远镜”项目合作协议。这标志着中国最大通用精密测量望远镜落户青海海西州茫崖市冷湖镇。

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正高级工程师平一鼎介绍,中国目前尚没有4米级别口径的天文望远镜,规划中也没有大口径通用精测设备。“4.2米地基专用天体测量望远镜”项目投资约3亿元(人民币,5590万新元),建成后将是中国最大的通用精密测量望远镜和国际上最大的天体测量专用望远镜,可广泛服务于各类天文科学目标。

冷湖天文观测基地位于海西州茫崖市冷湖镇赛什腾山区域,平均海拔约4000米左右。中外天文界认为,青海冷湖赛什腾山在地理位置、气候、空气洁净度和海拔高度等方面,具有开展天文观测研究的独特优势,满足光学/红外大天文设备科学研究需求。

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与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政府当天还签署了“2.5米多终端通用望远镜”项目合作协议。

Source




抢先美军…解放军「机器狗」扛枪亮相中柬军演 将成巷战利器

中国新闻组

5/25/2024

解放军机器狗扛枪亮相中柬联演。(视频截屏)
解放军机器狗扛枪亮相中柬联演。(视频截屏)

在近日举行的中柬联合军演中,中国解放军首次对外公开展示了两款机器狗,一种擅长侦察,另一种战斗机器狗能负重80公斤,身背步枪仍能快速前进并灵活调整枪口方向,分析称这意味着中国的机器狗研发又抢先美国一步,且可能已大量列装,成解放军巷战利器。另针对英国国防大臣称中国正准备向俄罗斯提供军事「致命援助」,中国驻英使馆昨驳斥称是无中生有。

解放军机器狗扛枪亮相中柬联演。(视频截屏)

综合中华网、腾讯新闻报导,在近日举行的「金龙2024」中国和柬埔寨联合军演中,解放军首次公开展示了其列装的机器狗。

演示的机器狗分为两类,一种是侦察机器狗,在众多参演官兵面前做出横卧、跳跃和倒退等动作,还与士兵握手;另一种是战斗机器狗,主要是对房屋内的目标进行搜索和打击,能负重80公斤,身上携带一把步枪也能在士兵的控制下快速前进,灵活调整枪口的方向,展示了强大的巷战能力。

解放军机器狗扛枪亮相中柬联演。(取材自微博)




据演习视频,小型侦察机器狗能适应多种环境进行情报收集,动作敏捷,为后方实时发送高清影像与热成像数据,极大提升了战场透明度和指挥决策的精确性;AI设计使它们能自主绕过障碍,选择最优侦察路径,确保任务高效完成。

战斗型机器狗不仅运行侦察使命,还能携带多样武器直接参战,成为移动的火力点;在巷战场景下,它们能从隐蔽处发起突袭,减少人员暴露风险。机器狗高机动性、自主行动能力和综合战斗性能,使传统防御策略面临严峻挑战。

另针对英国国防大臣夏普斯称中国正在或准备向俄罗斯提供「致命援助」,中国驻英国大使馆发言人在回应记者提问时表示,英方政治人物有关言论完全是无中生有,「我们奉劝英方停止无端指责中国,停止在乌克兰问题上一味火上浇油」。

解放军机器狗扛枪亮相中柬联演。(视频截屏)

分析指出,机器狗现身军演现场,充当士兵运行任务,或许意味着其已经大量列装解放军,或改写未来战争的规则。而最早研发机器狗的并不是中国而是美国,但美国的机器狗因噪音大且系统复杂目前放弃研发,率先实现批量列装的却是解放军。

另针对英国国防大臣夏普斯称中国正在或准备向俄罗斯提供「致命援助」,中国驻英国大使馆发言人在回应记者提问时表示,英方政治人物有关言论完全是无中生有,「我们奉劝英方停止无端指责中国,停止在乌克兰问题上一味火上浇油」。

Source




中学者:美中若为台海爆发冲突 站队美国的盟友屈指可数

世界新闻网 

5/19/2024

陆学者认为美中若为台海爆发冲突,不会有多少盟国站队美国。图为解放军某炮兵旅进行实弹演习。(中新社数据照片)

赖政府即将上台,两岸关系备受考验,中国学者就美中若为台湾爆发冲突分析指出,美国在全球虽有60多个盟友和伙伴,但当最坏情况发生时,站队美国的盟友,恐怕一只手都数得过来。

观察者网翻译北京清华大学战略与安全研究中心研究员周波在南华早报的英文评论「在台湾问题上与中国发生战争,美国到底能指望谁?」指出,华盛顿指望盟国站队参战,可能是最佳状态,但更有可能是一厢情愿。结盟乃权宜之计。美国在本地区的联盟更像是萧伯纳对婚姻的描述—一个关窗就睡不着的男人和一个开窗就睡不着的女人的结合。

周波举了美国多个盟友的例子,一是泰国。一百多年来,泰国的外交政策一直是「随风折腰」。如今,北京和曼谷的关系被官方描述为「中泰一家亲」,中国已经超过美国,成为泰国坦克和船坞登陆舰等军事装备的主要供应商。

二是南韩。首尔对拥核的朝鲜深感担忧,但不能对北京表现出任何敌意。看似顽固的亲美总统尹锡悦。2022年,时任美国众议院议长裴洛西访问台湾引发解放军在台湾边实弹演习。之后,裴洛西访韩,尹锡悦决定不见,充分说明首尔在中美之间如履薄冰,极力平衡。




三是日本,日本按照条约有义务向冲突中的美国军队提供后勤支持,也可能会让美国使用其基地,但自己参战的可能性不大。日本舆论普遍反对卷入台海冲突。「朝日新闻」去年的一项民意调查,只有11%的日本受访者表示,日本自卫队应该在战斗中加入美方;27%的人表示日本自卫队根本不应该与美军合作。

四是澳洲,自二战以来,澳洲参与了每一场美国卷入的战争,看起来是最可靠的盟友。近年来,澳洲带头联合华盛顿打压华为,并支持创建安全组织,如AUKUS(澳洲、英国和美国的三方军事联盟)以及重振「四方会谈」(美国、日本、澳大利亚和印度组成的多边安全协商机制,QUAD)。若台海冲突,澳洲也可能让美国使用其军事基地。但坎培拉方面已明确表示,它没有向美国承诺一定参与台海冲突,以换取美国核动力潜艇。

五是菲律宾,菲总统小马可仕似乎铁了心要加入美国阵营,不仅让美国在菲部署九个军事基地,还让美陆军在演习中部署中程陆基导弹系统。但菲律宾外交部长马纳洛去年4月也表示,菲律宾不会让美国囤积武器用于任何对台行动,也不会允许美军在这些地点加油、维修和重新装弹。时间会证明这些承诺是否可靠。

六是印度,印度虽加入「四方会谈」,它有安全因素考虑,但印度的存在使它不会成为军事联盟。印度作为一个正在崛起的大国和不结盟运动的发起者之一,它不需要依附于任何大国,它的雄心是有朝一日成为像中国一样的全球大国。印度应该不希望被外界视为与经济和军事实力远超自己的北方邻居做对。




周波说,美国的盟友是否加入美国与中国的对抗,首先取决于美国自己是否参战。如果华盛顿认为台湾最新领导人是一个「麻烦制造者」,像之前传言美国前总统布希称呼台湾前领导人陈水扁一样,美国人凭什么要用自己的鲜血为台湾开一张空白支票呢?

俄乌冲突也让人三思。由32个国家组成的北约不敢与俄罗斯直接较量。俄罗斯的核弹的确比中国多,但中国军队的规模是俄罗斯军队的两倍,国防开支是俄罗斯的三倍多。众所周知,中国人民解放军还拥有更先进的无人机、预警机和其他力量倍增器,如高超音速武器。

为什么美国会有信心联合几个三心二意的盟友对抗中国呢?美国的「战略模糊」已经说得够多了。该战略没有明确表示是否会在冲突中向台湾提供军事援助。但对华盛顿来说,最大的战略模糊来自北京:一个越来越强大的中国会对最终的和平统一更有信心,还是会越来越不耐烦并诉诸武力?

好几个美国将军已经公开预测了一些最坏的情况,但迄今为止,尽管民进党再次上台,北京仍在强调和平统一。

Source




军用无人驾驶潜水车 南加海域测试完成

世界新闻网 

5/08/2024

无人驾驶潜水车完成南加州附近海域测试。(DAPPA)

据KTLA5电视报导,一款名为魔鬼鱼(Manta Ray)的无人驾驶水下车辆已于三月间在南加州海岸附近完成水中测试,该车辆由高科技公司Northrop Grumman制造,提供一种新型的「长时间、长距离、具有有效载荷能力的水下无人载具」,以支持海上作战。

根据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署(Defense Advanced Research Projects Agency,DARPA)魔鬼鱼计划经理沃尔纳(Dr. Kyle Woener)博士的说法,一旦部署,无人驾驶潜水车辆将利用高效的浮力驱动技术在水中快速移动。这款车型设计有多个不同大小和类型的有效载荷舱,以支持各种海军任务。

根据报导,这款「鱼形无人潜艇」能够在海底停留很长时间而无需加油,为海上作战提供了长时间的支持。




此外,该潜水车辆在南加州海岸附近的测试还展示了其优异的运输、组装和快速部署能力。魔鬼鱼原型机被分段从马里兰州(Maryland)运送到南加州海域进行测试,这一过程中展示了其可靠的运输和组装流程,以及快速投入使用的能力。

美国海军将参与该车辆的未来测试,并期待能够在海上作战中发挥重要作用。随着无人驾驶技术的不断发展,魔鬼鱼潜水车将为美国军方提供更多的战术选择和增强海上作战能力。

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署简称DARPA,是美国国防部下属的一个机构,成立于1958年,使命是在国家安全和国防领域中推进前沿科技和创新。DARPA的宗旨是为了确保美国军事的科技优势,并应对未来的威胁和挑战。

DARPA以其大胆的科技项目和创新性的研究闻名于世。该机构致力于推动高风险、高回报的创新研究,鼓励科学家、工程师和创业家探索和开发各种前沿技术,这些技术包括人工智能、生物技术、太空技术、无人系统、网络安全和先进的武器系统等领域。

Source




海试只是开始 福建舰服役前还需各类试验才能交付

世界新闻网 

5/01/2024

航舰的海试过程中,最具画面感的是最小半径转弯测试。图为山东舰最小半径转弯测试「摊煎饼」。(中国央视)

中国第三艘航空母舰福建舰,1日上午8时从上海江南造船厂码头解缆启航,赴相关海域开展首次航行试验。根据航舰建造工程进展,这次海试主要检测验证福建舰动力、电力等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香港电台报导,有军事专家表示,航舰的海试阶段主要由海军官兵和工厂人员共同完成,在真实的海况下进行,甚至要经历一些大风大雨等高速、机动的情况;待海试期间发现的问题解决,下一步才交付给海军使用。

中国军事专家宋晓军认为,福建舰的海试估计会比辽宁舰和山东舰的时间更长,原因在舰上新技术非常多,特别是电磁弹射,要求成功率在4,000次或5,000次出现一次失误。

澎湃新闻报导,海试的过程十分复杂,通常包括动力系统测试、航行性能测试、舰载设备测试、舰载机运作测试、武器系统测试、舰员训练和适应性测试、管损和消防系统试验、综合系统测试等方面。

航舰的海试过程中,最具画面感的是最小半径转弯测试。正如字面意思,最小半径转弯测试的目的,是确定航舰在进行180度转向时所需的最小转弯半径。


Screenshot


因为这项测试中,航舰的尾流会在海面上滑出了一个大圆圈,也被中国网友戏称为「摊煎饼」。这一测试的目的是确定航舰在进行180度转向时所需的最小转弯半径,可以测试航舰在紧急规避或需要快速改变航向时的性能,评估航舰的机动性和在狭窄水域中的操控能力。

根据辽宁舰和福建舰以及美国航舰的建造、试验经验,海试一般为期1到2年,分为多个阶段逐步完成。海试代表一艘航舰即将完成建造周期,即将进入交付部队的阶段。

即使航舰完成全部海试工作,也并不代表已经具备战斗力,航舰在正式交付部队服役后,还需要与驱逐舰、护卫舰、潜艇和补给船等进行编队联合训练,才能形成包括实施对陆攻击、空中防御、反潜作战的作战能力。

交付后,按照国际经验,航舰形成战斗力大致需要2到5年的时间。但此类经验一般是同一型号航舰的普遍试验周期,每当新型航舰研发成功时,海试周期可能会有所延长。

福建舰,舷号「18」,也被称为「003型」航空母舰,是中国自行设计建造的首艘弹射型航舰,采用平直通长飞行甲板,全舰设有3条弹射跑道,满载排水量8万多吨。 在2022年6月下水,并命名为福建舰。

Source




军事专家:福建舰可让中国海军时刻在重要海域保持一艘航母存在

早报网

5/01/2024

中国军事专家说,中国海军进入三航母时代,意味中国海军可以时刻在相关重要海域保持一艘航母存在。

中国第三艘航空母舰福建舰星期三(5月1日)开启首次海试。中国军事专家宋晓军星期三(5月1日)接受央视新闻访问时作出上述研判。

宋晓军说,三航母意味着可以一艘在厂里维修,一艘维持训练状态,再有一艘进行作战值班,这样使得中国海军可以时刻在相关重要海域保持一艘航母存在。

宋晓军也提出,由于福建舰采用了电磁弹射,它的舰载机的出动率会比前两艘航母更高。这样在一些重点海域执行重点任务时,可能更适合它来承担。宋晓军说,因为采用了这样的技术,而且在海上经过一段试验,包括通过填平补缺的修复,技术会更加成熟。




他说,这对中国海军的下一步建造同类型甚至可能更大类型的航空母舰,会提供一个非常好的实践经验的总结。

宋晓军也提到,这次福建舰的海试之所以备受关注,因为和之前两艘辽宁舰、山东舰不同。他说,福建舰是在一个零基础的起点上,完全国产化的设计和建造。而前两艘航母确实有一个苏联航母作为模板,所以并不是零基础。此外,福建舰的吨位会比之前的辽宁舰、山东舰要大很多,容纳的设备和具有的功能也更多。

他说,与前两艘航空母舰相比,福建舰的新技术力度会更高一些。比如说有代表性的电磁弹射,因为一旦采用电磁弹射,它整个链条上有很多新的技术,比如电力系统等等,这些新技术也要进行海上的测试,所以这也是福建舰海试备受关注的原因。

福建舰的海试时间会比之前辽宁舰和山东舰的时间更长。宋晓军说,比如说电磁弹射,要求成功率在4000次或者5000次出现一次失误,那么必须达到这样一个标准,所以需要更长时间。

Source





中进入3航母时代 福建舰启航海试 验证动力稳定性

世界新闻网 

5/01/2024

中国第三艘航空母舰福建舰,1日从上海江南造船厂码头解缆启航,展开首次航行试验。(新华社)

上海海事局4月30日接连发布两则禁航令,称5月1日有大型船舶出入,对长江口航道进行交通管制;第二则禁航令指东海部分海域将进行军事活动,这是航空母舰福建舰即将海试的重大信号。5月1日8时许,福建舰从上海江南造船厂码头解缆启航,赴相关海域进行验证动力稳定性等相关航行试验。

综合媒体报导,福建舰是中国完全自主设计建造的首艘弹射型航空母舰,能携带8-10架直20、直18直升机,实际总载机数量可能超过70架,可媲美美国核动力航母。

上海海事局4月30日公布第一则禁航令是从5月1日凌晨4时30分开始,对长江口深水航道进口船只进行交通管制,从8时30分开始,对出口船只进行交通管制。军事专家称,福建舰驶出长江口的时间,应该就是在8时30分之后。

海事部门对长江口船只出入进行管控,主要是因为相关航道虽然不算太窄,但日常出入的船只较多,留给福建舰这种8万吨级的大型船只航行的空间有限。




上海海事局发布第二则禁航令是从5月1日到9日,东海部分海域将会进行军事活动,禁止无关船舶驶入。由此可以推断福建舰在驶入东海后,便会立刻前往这一海域,进行一系列测试。

专家称,在上海海事局发布禁航公告前,官方就对福建舰将在近期开始首次海试做出过预告。先是在不久前有关中国海军成立75周年的报导中,出现了福建舰的最新画面,显示甲板上的电磁弹射器遮盖罩被去除,舰载机模型也放到甲板上。

中国第三艘航空母舰福建舰,1日从上海江南造船厂码头解缆启航,展开首次航行试验;图为拖船正在将福建舰拖离码头。(新华社)

依照惯例,航母首次海试为船厂海试。这是航母在接受海军验收测试前,为使航母硬件和机械等达到要求而进行的测试。首次海试一般由厂家组织实施,海军人员参与和监督,主要检测验证动力系统等机械设备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福建舰从去年以来先后完成了配重小红车弹射测试,1比1舰载机模型的上舰调度试验。系泊试验期间还安装了雷达和电子设备,近防砲武器系统也安装到位,舷侧救生筏已安装,甲板涂层敷设完毕。出海试航前的工作都完成。

专家称,舰船海试分为三部分,包括系留试验,船厂海试和军方海试。据估计,福建舰海试时间约需一年多时间,如果顺利,福建舰将于2025年末或2026年初入列解放军海军服役。

大公报报导,今年1月,继下水仪式之后,福建舰在央视再次亮相,相比此前画面,其电磁弹射设备上的施工棚已经拆除,三条弹射轨道清晰可见。

上海海事局4月30日接连发布两则禁航令,显示第三艘航母福建舰即将进行海试,声明中国将进入三航母时代。(取材自央视新闻)

Sour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