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县首家拿了就走的无人商店Amazon Go开幕




洛县首家拿了就走的无人商店Amazon Go开幕

世界新闻网

9/18/2022

Amazon Go主张「拿了就走」不用排队付费的购物体验(亚马逊官方YouTube截屏)

知名电商亚马逊公司(Amazon)提出的无人便利商店Amazon Go,主张「拿了就走」,只要选好想要的商品就可以直接离开,不用排队结帐。南加州的第一个分店9月13日早上6点开张,在洛杉矶县惠提尔(Whitter)的惠提尔大道(Whitter Blvd)上。

Amazon Go因为结合云计算、机器学习、电脑视觉,以及感应侦测器等高科技,能达成无人看管。在消费者走入店内后,将有相机、感应监测机,以及背后机器算法识别消费者选取的商品,来达成走出店便自动扣款结帐的结果。

想要在Amazon Go里面购物,就必须拥有亚马逊的帐号,因为在进入店面时要在入口处扫描Amazon Go软件的二维码,进行身份确认,连接绑定银行帐户或信用卡,随后就可以进行选购。



位在惠提尔的店面一共有4100平方呎,提供多懂商品,包括方便携带的零食、饮料,以及其他日常必需用品。还有每天新鲜烹制的早餐和午餐,例如:墨西哥卷饼、冷三明治、烤三明治、沙拉,以及各式餐点,让消费者挑选。

不过由于店面是由AI识别营运,难免会有对真人行为的不确定性。例如,如果在货物架A上拿一瓶汽水,系统将认定消费者购买此商品。所以即使消费者之后决定不购买汽水,将汽水放在货物架B上,那系统还是认定购买汽水。除非消费者将物品放回原处,不然汽水的价钱将会在离开店面时进行扣款。

其他超商也紧追亚马逊的脚步,纷纷打开无人经营模式。美国常见的沃尔玛(Walmart)以及山姆俱乐部(Sam’s Club)在付费时,也都提供消费者使用手机付费,而不是由店员一一扫码结帐。

而南加州第二家分店将在托伦斯(Torrence)开业。

只要在入口处扫描QR码就能在离开时自动付款(亚马逊官方YouTube截屏)

Source


实测马斯克星链计划:如何从一个成功率为0的生意,变成一场太空争霸赛? Aug 31, 2022
硅谷 101 有趣的前沿科技深度视频


被窃损失大增…Wegmans自助结帐 被不诚实打败

世界新闻网

9/18/2022

连锁超市韦格曼斯全自助结帐难敌行窃,声明停用。图为韦格曼斯一角。(Getty Images)

备受欢迎的东北地区连锁超市韦格曼斯(Wegmans)2019年推出全自助结帐行动应用程序,充分给顾客方便,却被滥用行窃,上周声明停用。

这套应用程序Wegmans SCAN宣称加速结帐,顾客选购商品时可自行扫描、打包和付款,完全不必排队,而且购物过程不断更新累计购物金额,有助于控制在预算范围内。

店家一片好意却引来猖獗行窃。

韦格曼斯通过声明说,遭窃损失导致无法继续采用全自助结帐系统,决定在找到满足客户和业务需求的改进之道前关闭该应用程序。




韦格曼斯是在亚马逊(Amazon)开始扩大无收银员商店Amazon Go时推出「扫描即走」(scan-and-go)应用程序,其他传统零售商也争先恐后跟进;韦格曼斯说这是在「对的时间」推出「对的技术」,没想到,这项便民系统带来的入店行窃、欺诈和其他损失比传统结帐系统高得多。

英国莱斯特大学(University of Leicester)名誉教授贝克(Adrian Beck)在2018年自助结帐系统损失报告中说,「扫描即走」不似专人结帐或自助结帐机可彰显风险和加强检测。

全自助结帐行窃手法主要包括完全不扫描、或仅扫描单价较低商品。

这份报告共分析1.4 亿次「扫描即走」应用程序交易,贝克说,全自助结帐滥用者觉得「(盗窃诈欺)轻而易举、可获丰厚积点,而且即使被逮到,也不太会、甚至压根不受制裁。」

一家零售商与贝克教授分享数据,比较使用和不使用「扫描即走」应用程序的结果,采用该技术的店面损失率比不采用的店面高18%。

Source




“求助!我被杀猪盘骗走了210万美元!”

纽约人 

9/16/2022

纽约布鲁克林宾臣墟区近来发生一起诈骗案,一名57岁华裔男子遭到通过社交媒体认识的华裔女子骗走210万美元,令人震惊。目前辖管警局以及布碌仑南区警署重窃罪案组警探均已介入此案展开追查。

据警方的消息称,本月11日接到了报住布鲁克林十四大道交80街的一名57岁卢(Lu)姓华裔男子的报案,说他遭遇诈骗被骗走210万美元。

据悉,该华裔男子在今年6月间先后通过社交媒体WhatsApp和Linkedin认识了自称叫陈爱琳(Ailin Chen,音译)和吴爱琳(Ailin Wu,音译)的华裔女子,随后彼此之间展开热聊,在相信了对方的美言后,卢姓男子先后多次按照华女提供的各种各样的虚假链接(Link)向对方转账。

据受害者向警方表示,在不知不觉中他已向对方总计转账210万美元。在发现自己被骗后,惊醒的卢姓华男于本月11日赶紧去当地警局报了案,并将手上的证据全部交给了警方。




对于受害者是因“情”还是“投资”之名被骗走如此巨额款项,警方并没有详细披露。但受害者接受警方调查时承认对方曾对他做出许多虚假的承诺(False Promise)。但究竟何种“承诺”,警方报告中也没有详述。

目前除了当地警局展开调查外,布鲁克林南区警署重窃罪案组警探亦已介入此案。但对于涉案骗徒是在美国境内还是境外,对方的名字是真或是假?以及“陈爱琳”、“吴爱琳”是两个人还是同一个人,警方也没有进一步详情。但连日来警探已从上述两个社交媒体上取得了文书上的证据,案件还在调查中。

近一段时间以来,纽约接连发生多起令华人受害的诈骗案,有的人遭到骗徒冒充中国公安局或驻外使领馆,以受害者涉案或欠钱为由威胁他们汇款;还有华人在社交媒体上认识陌生人后,轻信通过投资能赚大钱而上当,蒙受损失从几万元到数十万元不等。但像卢姓男子被诈骗走超过二百多万美元,此案实属鲜见。

Source




冒充沃尔玛客服电话诈骗 华女识破

侨报

9/14/2022

尽管多国联手打击电话诈骗,但这类骗局依旧是层出不穷。近日布碌仑一名高知华女遭到骗徒冒充美国最大的零售商Walmart客服打来电话,声称她申请信用卡买奶粉寄中国欠下卡债,且还准确地说出她的姓名、电话、邮箱及地址。起初华女信以为真,后来她改用英语交谈,一句英文都不会的骗徒由此漏了馅。

家住布碌仑湾脊区的魏太太本月4日下午手机响了,她见是一个免费的800电话便没接。随后她查看发现该号码是Walmart的客服电话,等此号码再打过来时她就接了电话。魏太太说,电话中一名持普通话的男子告诉她,前段时间其在Walmart申请信用卡并进行了消费,购买了三十箱奶粉寄去中国四川,由此欠下2000多元卡债,同时对方还准确地说出她的姓名、电话、邮箱以及家庭地址。

起初魏太太信以为真,因为前段时间她刚好有一张信用卡出现异常消费,被银行发现后马上通知了她,她赶紧让银行冻结了这张信用卡。因此,接到“Walmart客服电话“后,她还真的以为自己的身份信息又被盗,并申请了信用卡又盗刷。




但随后和那男子继续交谈时,魏太太越听越觉得不对劲。她说,那男子全程不会英文,就连邮编的英文Zip Code都不会说。后来对方又假装去敲门,说要跟经理汇报,而此过程中也是用中文和所谓的经理对话!至此魏太太明白了,对方是一名骗子。于是她就开始用英语和对方交流,而那骗子完全听不懂,还谎称自己是Walmart的华语部门,说自己的办公室在阿肯色州。听到这儿,魏太太笑了,她告诉对方你找错人了,还是去骗自己吧,于是挂断了电话。

对此魏太太说,现在电话诈骗真是防不胜防,来电显示号码居然都能改成大公司官方客服号码,连自己都差点上当了,也难怪老人容易上当!她希望自己的经历能让更多人知道,以提醒大家不要上当受骗。

记者随后查看了Walmart官网,发现在显著位置上就有“欺诈警告”(Fraud Alerts),列有包括礼物卡、税务局(IRS)、电话诈骗等多项内容,教育民众小心提防,其中的一条就写道“不要总是相信你的来电显示,诈骗者可以操纵来电显示,使其看起来像合法的公司或政府机构。”同时Walmart还建议,若民众觉得自己被骗了,可联系联邦贸易委员会https://reportfraud.ftc.gov/#/?orgcode=WMT报告欺诈,或联系所在州的总检察长办公室消费者欺诈部门(Consumer Fraud Division)。

Source



单亲妈坠求职骗局 半天痛失1.5万元积蓄

新明日报

9/14/2022

张小姐受访时忍不住落泪。(潘丰源摄)

36岁单亲妈妈陷求职骗局,12小时内痛失1万5000多元积蓄,银行户头仅剩17.06元。

单亲妈妈张小姐(36岁)公开自身遭遇,希望借此提醒公众,慎防骗局。

她受访时表示,上周突然收到一个马国号码发出的手机简讯,称可提供兼职工作,时间自由,每天能赚50至500元。该简讯上还附带了一张显示网购平台虾皮(Shopee)商标的照片,联络人自称是平台的招聘人员。

张小姐回复说有意参与后,上个星期六(9月10日)早上9时许被转介联系另一名“招聘人员”,随即开始“上班”。

她先按照要求在虾皮网购平台上点赞指定的商品,每点赞一样,就可获得2或3元的回报。



“点赞几次之后,对方说我通过了‘试用期’,可以进入下一阶段,在亚马逊网购平台当‘买手’,预先垫付下单后,不仅能获得全额退款,还可收到商品价值20%的佣金。”

根据要求,张小姐必须先把货物的标价转账到指定的银行账户,然后点开对方提供的链接,到网页中下单。打开网页后,张小姐就能看见已有一笔等值的余额让自己下单。不过,记者发现,该网页的网址与亚马逊官方网址有别。

张小姐按照指示“工作”后,前面几次数百元的订单,确实收到了退款和佣金,不过之后对方却以订单出错为由,要求她购买更贵的商品“补救”,才能取回之前的钱。为了取回本钱,张小姐一再下单,而对方每次都承诺是“最后一次”。

短短12小时内,张小姐转了1万5610元给对方,当对方还是继续要求“加码”时,她已无能为力,也不再相信对方了。

张小姐怀疑自己坠入了骗局,于是报警。警方受询时证实接获报案,并已展开调查。

完整报道,请翻阅2022年9月12日的《新明日报》。

Source



警惕!北美华人圈“杀猪盘”的话术和防骗指南

倍可亲

9/04/2022

  一种名叫“杀猪盘”的诈骗方式最近在北美华人圈中频繁出现。通过营造“人设”、运用话术,诈骗集团成员设下骗局,引诱对方进行“投资”。

  “你是Sandy吧,这周六我想让你做我的私家厨师,”这是记者于上个月收到的一条手机短信。对方在两个小时内连续发了三条短信,让记者快点回复,并质问记者为什么收到短信不回复。

  当记者回复自己并不叫Sandy,并礼貌询问对方是否打错了电话之后,对方表示要和自己的助理确认下,接着又道歉说是助理给自己找私家厨师时提供了错误的电话。

  “认识皆是缘”,对方继续发来短信,希望和记者保持联系。并开始询问年龄、工作背景、来美国多久了。记者没有及时回复,而对方则在短时间里把自己的身份、背景、职业、年龄、收入等通通讲了出来。对方给自己塑造的形象是一位成功的中年商人,“助理”等字眼在对话中出现了好几次,目前在洛杉矶居住,是为了“开拓海外市场”。

  记者一周后试图再次联系这位商人,但对方显然对记者失去了兴趣,也不再回复记者的问候短信。又过了一段时间,记者发现连这个电话号码都不复存在。




  这样的短信这几个月在美国频频出现,记者的朋友中几乎都收到过类似的消息,消息来自手机短信、Whatspp、telegram、LinkedIn私信等,不一而足。

  许多时候,短信发来的时候会用一个莫须有的人名,比如记者就收到过内容为“好久没见,威廉姆斯先生,你还好吗(Long time no see, Mr. Williams. How are you?)””伊万,我上次把笔记本电脑落在你那里了,我现在能去你那里拿电脑吗?(Evan, I left my laptop with you last time. Can I go over and get it now?)”的短信 。许多对这些骗术不熟悉的人出于好意,会回复短信提醒对方发错了电话号码。但实际上,这些短信不过是希望起一个话头,当你说出自己不是威廉姆斯先生或者伊万之后,对方会表示认错人了,会道歉,但也会接着这个机会继续聊天。

  “履历完美”的骗子

  记者的朋友G先生则经常在LinkedIn上面收到私信。他是一位资深的工程师,目前在初创企业工作,所以他经常收到头像是年轻美女的人的私信,对方说希望“向他请教”,又希望“和他在生意上有所合作“。点进去,会发现那些美女的履历几乎完美:顶尖名校毕业,任职过的公司几乎都是知名头部企业,而且目前已经在谷歌、亚马逊、微软等公司做到颇为资深的职位。“你算一下她从大学毕业的年龄,和她在公司里的职位,就会发现这么短的时间里,根本不可能晋升到这么高的职位,”G先生对记者表示,这是他总结出来的识别骗子的经验,“因为平时真的会有潜在客户发LinkedIn私信给我,所以我也不敢直接删掉陌生人的私信”。第一次收到这类私信时,他也曾以为对方真的是要和自己探讨工作上的合作,但发现对方总是聊自己的个人生活,隐隐约约显示出自己生活的高级和奢侈。如果G先生不及时回复,对方还会用嗔怪的语气埋怨G先生。几次聊天之后,谈话的方向很快就转到了区块链上——对方提到自己有名额参与仅限富豪参加的投资项目,稳赚不赔,问G先生是否有兴趣,G先生才醒悟到这是骗局。时至今日,G先生再打开LinkedIn,却发现这位女士的主页已经荡然无存。



  “什么都聊就不聊色,聊色他不会去注意投资”——凤凰网一篇文章中揭露了这种被称为“杀猪盘”的骗局的话术。“杀猪盘”是一种流传在东南亚地区的诈骗方式,诈骗方式将受害者称为“猪”,把交友工具称为“猪槽”,把聊天话术称为“猪饲料”,把聊天或者假恋爱真敛财的过程称为“养猪”,把最后诈骗钱财称为“杀猪”。在北美华人社群中,曾经也有其他的诈骗方式,例如声称是就职于中国驻美使馆等政府机构的人员,指责对方参与犯罪案件,要求对方向某指定账户汇款;或者声称是DHL等快递公司的工作人员,告诉对方有贵重包裹被海关扣押,要求对方向某账户补缴税款。与这些“简单粗暴”的电信诈骗相比,“杀猪盘”的骗术持续时间更久,骗子顶着伪造出来的虚假身份,扮演着爱人、富豪、商业大佬等角色,通过每天不间断的联系和受害者建立起感情,让受害者很难识别骗局的存在。

  快速筛选有价值“客户”

  “杀猪盘”的其他的话术还包括:“在第一次聊天中,必须拿到“猪”的八大信息,并备注:姓名、年龄、工作、居住城市、家庭背景、兴趣爱好、作息时间和投资经历。”这也解释了为什么记者一周后再试图那位“商人”,对方却不再回复,因为这些骗子需要在短时间快速筛选出值得深聊的客户,挖掘这些客户身上的价值。有时候聊几百几千个人中,才有一个人会上钩,所以更不会在明显不合适的对象上浪费时间。而骗子们通常都会引导对方加微信之后进行联系,一方面是可以看对方是否有戒心和有继续聊天的意愿,另一方面也因为如LinkedIn这样的平台经过举报之后,账号很容易被封锁,不利于长期深入交谈。



Subscribe to our newsletter!

* indicates required

  记者在网络上搜索后发现,“杀猪盘”的话术非常详尽,仅仅在一个名为“精聊话术素材馆”的网站上,就有上百个总结好的话术文档。除去各类聊天的小常识,甚至还有“九型人格分析”等知识性文档,帮助骗子在和受害者聊天时,开拓新的话题,同时营造一个博学多才的形象。记者点进名为“海外案例”的文档,发现其中又有更多的内容。有素材库可以让骗子把自己包装成在海外的女性或男性,也有他们在网上找到的真实在海外生活的人的社交账户的资料,让骗子在包装时进行参考。也有教材,指导“隔着屏幕如何让两个人感情升温”,“学会在适当的时候进行道歉”“趁客户疏忽大意的机会攻下”等等。

  在几个相关telegram群组中会发放从Instagram, 小红书,朋友圈等盗来的图片,让骗子可以包装自己的朋友圈。有不少受害者在网上贴出的聊天记录里都有对方身着西装,品尝红酒,享用大餐等照片,这些也都是骗局的一部分。

  分工明确的诈骗集团

  在诈骗团伙中,负责物料和话术的只是一小部分。知乎网络安全话题答主谢幺写道:“此类骗局分工明确,有供料组、话术组、技术组和洗钱组”。




  “杀猪盘”的骗局在中国已经发生了许多起,从2019年开始被广泛报道,还成为了“2019年度中国媒体十大新词语”,但是在北美却还是一种比较新的骗局。一位不会讲中文的华裔Manda(化名)就曾经差点上钩。“一开始收到这样的短信,以为对方真的是朋友”,她回忆道。对方用英语发来Whatsapp信息,说手机坏了,通讯录的人名备注都不见了,问Manda是谁。“他们的英语不算地道,但是也不是很差,所以我以为他确实像他说的那样,是刚来美国生活不久的华人”。对方似乎是察觉到了Manda的善良,营造了一个带着女儿的单身爸爸的角色,常常和Manda探讨如何照顾女儿的话题,有时候也会让Manda为他的女儿出谋划策。对方提出投资时,Manda也不疑有他。好在对方在聊到洛杉矶的某个社区时说错了关键的细节,而Manda经常去洛杉矶,因此识破了对方话术中的漏洞,而对方为了弥补这个漏洞,反而漏出了更多的马脚。

  有消息人士向记者透露,很多这类骗子都是在柬埔寨等地的中国人,他们并不会英语,而是把中文话术用翻译软件翻译成英文,再用翻译软件把英文翻译回中文,检查一下翻译的质量。所以他们最后发出的英文消息不会特别离谱,也不会特别地道。

  综合来看,骗子的行骗过程基本是通过“存错号码”这样的“误会”建立联系,塑造或者美丽富有,或者温柔体贴的“人设”,在长时间无微不至的关心和聊天之后,再切入到让对方跟着自己投资“稳赚不赔”的项目。骗子的各种“话术”和“套路”会不断进步,包装自己的素材包也时有更新。对于不少北美华人而言,如何透过这些包装之后的假象看到本质,防止自己上当受骗,成了一门新的学问。

Sour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