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纽约州大学「传承招生」制 民团群起吁终结
世界新闻网
5/09/2025

来自亚裔、非洲裔、拉丁裔社区的近60个团体日前联名致信州议会领袖,呼吁通过「公平大学录取提案」。图为皇后学院毕业典礼。(记者高云儿╱摄影)
纽约州的「传承招生」(Legacy Admissions)制度近日再度引发广泛争议。由教育改革组织(Education Reform Now New York)与纽约民权联盟(NYCLU)领头,来自亚裔、非洲裔、拉丁裔社区的近60个团体近日联名致信州议会领袖,呼吁通过「公平大学录取提案」(Fair College Admissions Act),全面禁止大学在招生过程中优先录取校友子女。
这项提案由纽约州众议员沃克(Latrice Walker)与州参议员古纳德斯(Andrew Gounardes)提出,目前已获得两会超过24位州议员支持。支持者希望借由立法,终结这项被视为「制度性不公」的招生标准,让升学回归公平与实力竞争。
所谓传承招生,是指学生申请大学时,若其父母或直系亲属为该校校友,便有机会获得优先录取。长期以来,这项制度被一些学校视为延续传统与校友关系的方式,但也因为只对特定族群有利,遭到愈来愈多批评。尤其在当前讲求平等与多元的社会氛围中,传承招生所带来的「特权优势」显得格外不合时宜。

据教育改革组织统计,目前纽约州仍有55%的私立四年制大学使用这类标准,甚至部分公立大学也未完全排除类似作法,使纽约成为全美传承招生比率第五高的州。该组织首席执行官马特尔(Jacquelyn Martell)直言:「传承招生奖励的不是学生的努力,而是家庭的背景,这样的制度早该淘汰。」
纽约民权联盟副主任马丁尼兹(Jake Martinez)则指出,这种偏袒校友子女的做法,让许多实力相当却没有家世背景的学生被挤出录取名单,对第一代大学生、低收入家庭或移民社群的学生极为不利。
除了政策倡议者,亚裔与移民社区的组织也明确表态支持法案。亚美法律援助与教育基金会首席执行官李贝珊表示,传承招生制度无形中替少数族裔学生设下门槛,对那些来自工薪阶层、语言能力有限或缺乏校友网络的学生尤其不公平。
各方倡议团体也呼吁,联邦最高法院对平权政策的收紧更凸显州层级改革的必要性。目前,「公平大学录取提案」仍待纽约州参众议会进一步审议。倡议者期盼,2025年能成为改革的一年,让所有学生都能在公平、公正的起点上争取自己应得的机会。

清朝老照片: 120个英俊少年出国留学, 长大后全成才
鉴古知今阁
4/28/2025
中国最早的留学生,包括詹天佑、唐绍仪。

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出国留学生,是在什么时候呢?
有的人会想到,上世纪20-30年代,民国年间很多赴欧美、日本的中国青年学生。不过,其实在更早的半个世纪前,清朝就已经有留美学生了!
1872年,在曾国藩和李鸿章的大力安排下,先后安排了120个长相英俊的小朋友,越过太平洋到美国留学。
为什么要选英俊少年?因为清廷认为,他们代表大清的颜面,必须风度翩翩、仪表堂堂。
在美学留学期间,这120个不辱使命,在美国不但熟练掌握了美式英语,而且对于西方的光电声色、城市繁荣有了切身的感受。
他们学成归国,多年长大之后,成为各个行业的栋梁之材!下面,就来看看中国这批最早的留学生,到底是什么样子吧。


1872年,中国史上最早一批留学生,赴美出发之前,在招商局拍了一张合影。这批孩子,大多来自沿海的广东省。

毕竟是人生第一次出国,梁如浩和唐绍仪拍了一张合影。他们长大之后,都成为顶级人才,梁如浩担任过邮传部副大臣等职务,唐绍仪更是著名活动家、外交家,担任过山东大学校长。

1872年,抵达美国旧金山后,留学的小朋友们拍了一张合影。他们看到美国,感觉就像神魔小说、武侠小说中写的一样,太神奇了!


留学美国前的詹天佑,还是一个小朋友,地主家的一个少爷。进入美国宾,他很快被要求换上西装。

大清留美学生梁敦彦,17岁的时候还是这个样子。留学归国之后也成材了,在张之洞手下做事,后来担任过外交部长、交通银行董事长。

穿着黄袍马褂的吴仰曾,当时才14岁。他学成回国长大后,担任过主管留学事务的官员,又主持过一些煤矿工作。

一群穿着洋装的清朝留学生,他们的衣服放在今天也没过时!这群少年长大后,大多成为栋梁之材,前排左三是梁敦彦,后排右二就是著名的詹天佑了。

留美学生吴仲贤,已经没有辫子了,长大后担任过驻外总领事等外交官,还担任过汉口海关监督等。

留美学生黄开甲,19岁的时候拍的照片,长大后担任大官,在招商局、电报局任职,甚至担任过盛宣怀秘书。


1890年,已经不知道是第几届留美学生了,他们的年龄也更大了,应该是出国读本科、研究生了。

留美学生潘斯炽,学成回国后,当过南京造币厂经理,在上海棉纺织厂担任高管。

留美学生曹家祥,回国后担任过天津警察局长,也算学有所成了!

1905年,留学生在中国参加同学会,他们已经是高级官员了。

晚清赴美留学生里,虽然个个都成才了,但知名度最高的就是詹天佑。他长大后担任过京张铁路总负责人,修建了我国自主修建的最早的铁路。

上世纪初,京张铁路竣工时,总工程师詹天佑和高级铁路官员拍了一张合景。

京张铁路北京段,这是广安门的火车站,非常洋气!

京张铁路的铁路桥,居然如此发达!

京张铁路,居庸关一段,非常现代化了!

京张铁路,青龙桥火车站。

京张铁路,八达岭山峒北口。

1936年,已经进入老年的留美学生,最后一次参加集体同学会,他们个个都是朝廷高官了,在教育、外交、实业等多领域做出巨大贡献。
遗憾的是,当年西装革履的留洋学生,很多又穿起了封建社会的黄袍马褂。不过,入乡随俗,倒也是可以理解的。无论如何,这120个中国最早留学生,个个都成为高级人才,为中国做出很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