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允中增加直飞航班 飞行途径需绕过俄罗斯




美允中增加直飞航班 飞行途径需绕过俄罗斯

世界新闻网

6/03/2023

美国运输部允许中国航司增加往返美国班次,从原先每周8趟增加至12趟,而添加的航班飞行途径皆未通过俄国领空。图为一架从北京飞往纽约的国航客机。(美联社数据照片)

美国运输部5月时宣布,允许中国航空业者增加往返美国班次,从原先每周8趟增加至12趟,对齐了北京当局允许美国航空业者营运的班次数量。金融时报曾披露,美方为此设下的前提条件是航班不得飞越俄罗斯领空,但未获证实。而路透最新消息指出,据航班追踪网站FlightAware数据,添加的航班飞行途径皆绕过俄罗斯,并未通过俄国领空。

不同于以往的是,过去批准来往美中的航班都有途经俄国领空,且据网站数据,这些更早批准的航班将维持取道俄国领空。对中国航司而言,原来的航道飞行时间较短,且较节省燃油。

报导指,俄罗斯目前禁止美国等国家的航班飞越领空,以报复美国在去年3月因俄国入侵乌克兰,而禁止俄国航班穿越美国领空的封杀行为。




此前,金融时报曾指,美方为增加航班设下的前提条件是,添加航班不得飞越俄罗斯领空,当时美国交通部负责航空和国际事务的助理部长佩特松克(Annie Petsonk)曾拒绝回答此问题。报导称,从美国飞往上海的客机需要中途停南韩首尔,将耗费更多的燃料。

路透指出,中国驻华盛顿大使馆发言人刘鹏宇亦无回应此题,仅称,直航对于增加中美两国人民之间的互访至关重要。他说,「我们希望恢复更多航班将有利于两国之间的人员流动和贸易」。

报导指,美国运输部于5月18日批准了中国航司几个赴美航班,包含中国国航北京至纽约每周一班;东方航空上海洛杉矶每周一班;厦门航空厦门至洛杉矶每周三班;南方航空广州至洛杉矶每周二班。其中,厦航和南航航班均于5月30日生效。

Source




困住他了…流沙吸人 阿拉斯加游客卡泥滩淹死

世界新闻网 

5/26/2023

阿拉斯加州位于安克拉治南边的特纳甘湾是看潮汐的景点,但由淤泥形成的泥滩在退潮时具危险性,上周末又夺走一名伊利诺州青年的性命。(Getty Images)

伊利诺州一名20岁男子上周末和友人游阿拉斯加州特纳甘湾(Turnagain Arm),但在当地河口潮滩湿地遭类似流沙的淤泥困住,淤泥深及腰部,该男在涨潮时来不及脱困而被淹死。

阿拉斯加州警(Alaska State Troopers)发言人麦克丹尼尔(Austin McDaniel)告诉美联社,波特(Zachary Porter)21日晚间涨潮时被海水淹没,遗体于隔日早晨寻获,事发时同行的友人拨打911求救,但仍晚了一步。

特纳甘湾是由冰河凿出的48哩长河口湾,是看潮汐的景点,但该地在退潮时,由淤泥形成的泥滩具危险性,过去几年至少有三人困在泥滩溺毙,另有多人受困被救起。

非营利组织「希望日出志愿消防队」(Hope-Sunrise Volunteer Fire Department)管理人员克莉丝蒂·彼得森(Kristy Peterson)回应当时的求救电话;她表示,特纳甘湾退潮时的泥滩「可以把人吸下去」,泥滩表面看起来是实心的,但其实不然。




涨潮时段潮水开始淹进河口时,淤泥从底部开始浸湿,变得松软,当有人在泥滩上行走时可能产生真空。

特纳甘湾贴有告示,警告该区危险的水域及泥滩。彼得森说:「真的必须警告人们不要在泥滩上游玩,相当危险。」

偶尔会有人在退潮期间步行穿越特纳甘湾,或是从安克拉治(Anchorage)走九哩至火岛(Fire Island),偶尔有人受困需要救援。

过去当地也有其他死亡案例,安克拉治日报报导(Anchorage Daily News),1988年一对新婚夫妇在河湾东向末端挖金,他们的沙滩车(ATV)困在淤泥中,最后在没顶的潮水中溺毙。

Source




敢走?日本「最恐怖阶梯」近乎垂直 网:像神隐少女场景

联合新闻网

5/21/2023

日本一名摄影师分享到岐阜县旅游时,发现一处「最恐怖的阶梯」,相当陡峭、近乎垂直,拍下照片后掀起网友热议。

摄影师小林哲朗在岐阜县下吕市金山町的河堤旁发现这座阶梯,从他拍下的照片可以看到阶梯非常陡峭,他还分享下楼梯的影片,只有右边墙上有细长的扶手,站在楼梯口就让人看到腿软,他表示走下去的时候很可怕,必须小心翼翼。

日本一名摄影师分享到岐阜县旅游时,发现一处「最恐怖的阶梯」。(取材自推特)

不过,虽然阶梯看起来几乎垂直,实际上日媒以仪器测量的结果显示,阶梯的倾斜度为45度。附近居民表示,因当地常发生洪水,所以在1962年建造了高达10公尺的河堤,但后来有居民抗议无法钓鱼,才又增设这一处阶梯,至于为何盖得如此陡峭,则无从考证。

最強に恐ろしい階段見つかる
Apr 5, 2023

网友看到照片后对此留言表示,「我有惧高症,光看照片就发抖了」、「建造它的工人令人惊叹」、「好危险,一不小心就会摔下去」、「如果没有任何防止跌倒的措施,我认为这很可怕」、「我可以预见未来,这里游客会增加,会很多人(在这里)受伤!」、「让我想起『神隐少女』中千寻走下楼梯的场景」、「感觉没有很垂直,可能有错视觉效果,但角度还是很惊人」。

Source




拥有数百万年历史化石层 「恶地国家公园」值得一探

世界新闻网

5/12/2023

荒地国家公园的岩层有数百万年历史,而这片土地上的原住民历史可追溯至「远古时代」。(Sara Feldt/National Park Service)

不要被它的名字给骗了!南达科塔州的「荒地国家公园」(Badlands National Park)并没有什么不好(Bad)。

根据国家公园管理局(National Park Service)的说明,荒地国家公园占地24万4千英亩,壮观的山丘、峡谷和草原是众多野生动物的家园,其中包括北美濒危的一些物种。

这里的岩层有数百万年历史,而这片土地上的原住民历史可追溯至「远古时代」。荒地国家公园有许多值得学习的地方,以下是前往那里之前应该知道的。

荒地国家公园位于南达科塔州西南部、靠近黑山(Black Hills)的东部;距离该州第二大城拉皮德市(Rapid City)约75英里,最近的机场是拉皮德市地方机场(Rapid City Regional Airport)。公园和拥有4座美国前总统头像闻名的拉什莫尔山(Mount Rushmore)相距约一个半小时车程。

荒地国家公园占地24万4千英亩,壮观的山丘、峡谷和草原是众多野生动物的家园。(Dudley Edmondson/National Park Service)



为什么称为「荒地」?

国家公园管理局表示,在1922年原是取名为「仙境国家公园」(Wonderland National Park),「荒地」一名它是为了向原住民拉科塔族(Lakota)致敬,他们长期以来称这个地区为mako sica,意思是「bad lands」。

岩石遍布的地形、恶劣的天候,加上通常是「泥泞和不卫生」的稀有水源,使这里成为难以居住的地方。公园管理局表示,目前为止考古学家还没有在公园里发现任何人类定居的痕迹;相反地,篝火、屠宰和采石场遗址说明了「荒地」曾是许多族群季节性的狩猎之地。

「荒地」为何这么有名?

国家公园管理局表示,荒地国家公园拥有「世界上最丰富的化石层之一」,仅在Big Pig Dig这一处,就出土了1万9千多件化石,其中包括犀牛、马和小鼷鹿(mouse-deer)的祖先。

游客可以从Ben Reifel游客中心进入,沿着风景优美的环形公路行驶。Getty Images

横越荒地国家公园需要多长时间?

游客可以轻松地在荒地国家公园度过几个小时至几天的时间。时间有限的游客可以从Ben Reifel游客中心进入,沿着风景优美的环形公路行驶,时间约一至两小时,徒步旅行则从一小时到五小时不等。

何时是游览「荒地」的最佳时间?

国家公园管理局表示,多数游客喜欢在春季和秋季造访「荒地」,因为这里冬季寒冷多风、夏季炎热干燥;但公园内的化石实验室(Fossil Preparation Lab)只在6月中旬至9月下旬开放。

Source




全美多个热门度假景点,祭出新费率和规定“挡客”

4/10/2022

正规划春假和暑假出游的美国民众最好要有心理准备了!一连串的改变包括新的费用及规则,一些热门景点也正重新考虑限制游客数量和规范某些行为。

 加州太浩湖地区在经历了交通堵塞、拥挤的步道和海滩遭破坏等不幸后,登上了“福多尔旅游” 2023年需要重新考虑的旅游名单。Getty Images

后疫情时代旅游业持续反弹,游客的回归对多数景点来说是个好消息。根据美国旅游协会(US Travel Association)的数据,今年初有超过一半的美国人计划在未来六个月内旅行,三分之一的人打算进行比去年更多的旅行。

但是从意大利威尼斯(2021年禁止游船)和阿姆斯特丹(正在发起一项运动以阻止喧闹的狂欢者)获得启发,许多美国城市正以新条件有限度地欢迎游客回归,例如将价格提高。

年初加州太浩湖(Lake Tahoe)地区在经历了交通堵塞、拥挤的步道和海滩遭破坏等不幸后,登上了“福多尔旅游”(Fordor’s Travel) 2023年需要重新考虑的旅游名单。这是疫情后游客激增所产生的结果,许多户外景点都呈现相同景象,部分活动不是暂停,就是带来更大的健康风险。

南太浩湖警员惠勒(Sonia Wheeler)说,当地人觉得城镇太小,无法容纳大量涌入的人潮,有时从杂货店返家都寸步难行,因为前往或离开滑雪胜地的游客实在太多了。




太浩地区规划局主任瑞根(Julie Regan)说,为取得新的平衡,16个当地团体正试图制定一个管理计划,想法包括预订停车位和鼓励非高峰期造访;同时严格运行针对度假者的新法规,包括对噪音投诉和从晚上10点到早上8点使用户外热水浴缸的500元罚款,这些已初步收到成效。

非营利组织“负责任旅游中心”(Center for Responsible Travel )的柯林斯(Alix Collins)说,疫情对许多景点来说“忧喜参半”(mixed blessing),早期它给一些社区“一个呼吸的机会,享受他们的城镇、公园和海滩,没有人群、交通、噪音等”,同时也给他们一些时间去思考如何更好地管理旅游业。

乔治华盛顿大学国际旅游研究所运行主任麦图斯(Seleni Matus)说,就像太浩湖一样,许多地区的重新调整是来自于旅游压力所造成的民怨,特别是对交通、住房和日常生活。

其他地方面临的挑战则是,让游客与当地人更好地共处。行销顾问芮塔(Cathy Ritter)的公司正协助德州的Aransas港设计一项行销活动和针对游客的吉祥物。她说,目的是宣导游客使用当地交通工具高尔夫球车时要注意的礼节。

夏威夷欧胡岛的钻石头山州立纪念碑实行定时预约制度,纾解上山游客与车潮。Getty Images

夏威夷州政府官员预计游客人数将在2025年之前完全恢复,疫情前在热门景点针对外州游客推出的定时预购门票计划正在扩大。

从去年5月起,前往夏威夷人潮最多的公园之一欧胡岛钻石头山州立纪念碑(Diamond Head State Monument)的非居民游客,必须支付每人5元的定时入场门票和10元停车费。在此之前,当地随时欢迎所有游客,每人只需支付1元门票和5元的停车费。

夏威夷公园管理局局长科特雷尔(Curt Cottrell)说,在实行定时预约制度前,钻石山一天最多有超过6000名游客,每个人都想在日出或早晨登山,停车场被自行驾车者、Uber、租车者挤得水泄不通。

定时购票系统将游客人数限制在每天3000人,并将他们分散在全天。科特雷尔说,现在连尖峰时都不拥挤,如厕也不须排长龙;一半的游客却创造了四倍的收入。




在美国本土,过去两个夏天为减低洛矶山、冰川和拱门国家公园热门时段的拥挤程度试行的定时车辆预约计划,将在今年夏天继续实施;预约费是多数国家公园收取的车辆进入费之外的费用。

国家公园管理局发言人萨尔斯说,游客人数继续向疫情前的水准攀升,试行这些系统的公园入口处、道路和小径以及停车场的拥挤情况减少了,也改善了游客体验和游客安全。

这些变化引起一些关注进入公立公园的潜在不平等现象,俄勒冈州立大学教授蒙哥马利(Todd Montgomery)便表示,额外的费用和预订系统可能会给旅行预算有限的游客、那些不容易上网的人以及那些因工作而难以提前数月计划假期的人造成障碍,需要以一种周到、公平和公正的方式进行。




蒙特利市议会以邮轮可能发生石油或污水泄漏为由,在2月决定停止向邮轮提供码头支持,保护蒙特利湾的自然美景。Getty Images

一些社区则尝试把游客引开,例如加州蒙特利(Monterey)市议会以邮轮可能发生石油或污水泄漏、损害蒙特利湾国家海洋保护区为由,在2月决定停止向邮轮提供码头支持,实际则是要他们停靠别的地方。

市经理(city manager)乌斯拉(Hans Uslar)说,在疫情前,每年有15至20艘邮轮停在蒙特利湾;现在邮轮广告中蒙特利港被删掉了,他们改在海上多待一天。

乌斯拉说,过去蒙特利县的观光收入每年平均约为32亿元,其中约150万元来自邮轮乘客。他表示,他对邮轮收入的损失没意见,因为蒙特利湾的自然美景现在更安全了,这不是数百万元可相提并论的。

Source




南加华人出海 上百海豚伴游 还幸运拍下鲸鱼出水画面

世界新闻网

11/28/2022

灰鲸将于12月游经洛杉矶海岸。(受访者提供)

南加海域温暖,每年会有各类鲸群游至此地繁衍后代。家住洛杉矶的华人J女士趁着秋日好天气,与家人一同出海,除了享受到上百只「海豚伴游」的体验,还幸运地遇见了一只座头鲸并拍下了视频片段。

南加華人出海 上百海豚伴遊 還幸運拍下鯨魚出水畫面 Los Angeles Whale Watching Tour
Nov 28, 2022

据当地的游轮公司介绍,南加洛杉矶县长堤市(Long Beach)和橙县新港滩市(Newport Beach)的海岸,是世界闻名的观鲸地点,不同季节中都有机会见到不同品种的鲸鱼经过此地,其中包括蓝鲸、灰鲸、座头鲸、虎鲸、长须鲸等品种。此外,海狮、海豹、海鸟、飞鱼也是「观鲸之旅」中能遇到的常客。

「上周还有游客在这里看到一只蓝鲸。与往年不同,今年夏季的海水温度相对较低,导致大量的鳞虾迟迟未离开,因此以鳞虾为食的蓝鲸也一直留在这里,牠们往年在7月份就应该离开了。但蓝鲸的数量极少,能够见到牠们一次真的是非常幸运。」从业数十年的赏鲸导游Jen说,蓝鲸是地球上现存体积最大的动物,一只成年的蓝鲸长度可达108英呎,重量会超过180吨,但近年来因为过度捕捞,濒临灭绝。




Jen说,12月会有灰鲸群游经此地,他们从阿拉斯加一路向南迁徙,至墨西哥下加利福利亚海岸(Baja California)繁殖后代。最近牠们在加拿大附近,沿着北美洲海岸一直往下游,预计将在12月在洛杉矶附近海域出现。

「当然,能否看到鲸鱼是需要运气的。」Jen表示,虽然目前还没有好的办法可以准确预测观鲸,但游客其实可以通过社交媒体动态了解近期有什么样的鲸鱼出现在附近海域。一般来说,鲸鱼会在同一海域待上几周的时间。另外,如果前一天是大风天气,看到鲸鱼的几率会更大。

Jen表示,为避免对海洋生态环境造成伤害,法律上是禁止观光游轮靠近鲸鱼或其他海洋哺乳动物。她说:「法律上对赏鲸的距离有严格规定,观赏海豚则没有限制。而且海豚也非常喜欢主动靠近游轮。另外有趣的是,如果有海狮爬上游船的甲板,你可不能赶走它,因为这也违法,正确的做法是等它自行离开。」

游客J女士表示,这是第一次这么近距离在大海里看到海豚,虽然没有看到电影画面里整只跃出水面的座头鲸,但还是觉得很满意。 「这趟赏鲸之旅的体验很好,游览全程中看到了几百只海豚在跟着我们的船跳跃,而且还听到了座头鲸的『歌声』,配上洛杉矶秋末的好天气,真的很开心。」

海豚喜欢与游轮「赛跑」。(受访者提供)

Source




长江江豚数量有所恢复 部分江段首次发现

10/25/2022

观测结果显示,长江江豚自然种群数量有所恢复,部分江段江豚数量明显增长,一些过去的分布空白江段也发现了江豚身影。

据澎湃新闻报道,第四届长江江豚保护日暨第三届鄱阳湖长江江豚保护论坛活动星期二(10月25日)在江西永修举行。本次活动主题为“共筑鄱湖江豚乐园,助力长江绿色发展”,中国农业农村部长江流域渔政监督管理办公室主任马毅出席论坛并讲话。

马毅在论坛讲话中透露,据农业农村部组织的2022年长江江豚科学考察初步观测结果显示,长江江豚自然种群较之2017年的1012头有所恢复,宜昌葛洲坝下、黄石戴家洲、江西湖口和江苏的部分江段,数量呈现明显增长,武汉江段等一些过去的分布空白区也发现了长江江豚。此外,发现母子豚的数量也显著增加,预示未来种群可能有较大恢复。

长江江豚是长江现存唯一的鲸豚类动物,中国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是检验长江大保护成效和长江生态系统健康状况的重要指示物种,被称为“微笑天使”。2022年长江江豚科学考察,是继2006年、2012年和2017年后的第四次长江全流域江豚科学考察,也是长江“十年禁渔”实施后首次流域性物种系统调查,对于长江江豚乃至整个长江生态系统的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马毅说,下一步,农业农村部将会同沿江省(市)人民政府,深入分析长江江豚保护工作中面临的问题和难点,系统谋划长江江豚保护工作的目标任务、实施路径和具体举措,全面实施《长江生物多样性保护工程建设方案(2021-2025年)》,积极营造长江江豚保护良好氛围。

Source




生态环境改善… 华北豹消失30年 重现北京故乡

中国新闻组

8/20/2022

2014年至2015年间,山西省晋中市榆次区,红外相机拍到「豹大王」M2从石头上跳下。(取材自新京报)

已经在北京消失30年的华北豹,随着生态环境的改善,再一次出现在北京周边地带。披着金钱纹的华北豹傲视食物链顶端,通过众多活动的复苏,专家乐观地看待:大猫有了「回家」的迹象。

★金钱豹 只分布在中国

「60年前,我们这里捕到过一只豹子,一米多长,浑身金钱纹,躺在地上。」北京市门头沟区下清水村的后山上,70岁的村民马元庆用手比画豹子的大小。马元庆捕到的豹子,学名叫「华北豹」,牠另一个名字则更家喻户晓——金钱豹。

新京报报导,北京是华北豹的故乡,这种只在中国分布的豹亚种,在过去漫长的时间里,栖息在北京广袤的山林中。但1990年代以后,种种原因改变了豹子们的生存环境,在北京地区,豹最后出现的可信纪录,是1992年在门头沟区。

2022年5月,北京市门头沟区启动「迎豹回家」计划。通过改善生态、营造栖息地等多种方式,为华北豹回家创造条件,等待牠的回归。

北京太行山和燕山孕育了丰富物种,在很长时间内,豹子都是群山中顶级的掠食者。

在北京西部门头沟下清水村,村支书王进生的父亲就曾经在山里和豹狭路相逢,他吓得不敢动,站在那里和豹子对视,几秒钟后,豹子转身走了。




王进生的父亲遇到的就是一只华北豹,也叫金钱豹,是中国独有的金钱豹亚种,因此有时也被称为中国豹。

北京的门头沟、房山、怀柔、延庆等,都曾有过许多华北豹生存的纪录和传说,门头沟的村民们都称牠们为「老豹」。

2012年,红外相机在河北小五台山红外相机拍摄到的华北豹,这也是华北豹被拍到距离北京最近的一次,仅30多公里。(取材自新京报)

★消失后 到底去了哪里

华北豹数量的减少,到底从何时开始,目前仍没有定论。

北京最后发现华北豹纪录是在就在1992年,1995年启动第一次全中国重点陆生野生动物调查,结果显示,在河南境内的太行山中,大约有12至24只华北豹。

2009年,「中国重点陆生野生动物资源调查」发布,华北豹在山西、北京、河北、内蒙古、陜西、甘肃、宁夏等地,大约共有1160只。

2008年,宋大昭加入了一个名叫「三北猫科动物研究所」的民间组织,作为志愿者到山西追寻豹子的踪迹。2013年,宋大昭和其他志愿者成立了一个保护机构:猫盟。



宋大昭和猫盟曾在北京多个地方寻豹,走遍怀柔、房山、密云、门头沟等地。他们在百花山周边安装了十多台红外相机,可惜一直没有拍到华北豹。

但在北京之外、环北京的山林中,华北豹出现的频率却越来越高。

2012年,宋大昭放的红外相机在河北张家口的小五台山保护区拍到华北豹,距离北京只有30多公里。从那以后,北京周边不时有豹出现的纪录。 

国家林草局东北虎豹监测与研究中心副主任冯利民指出,北京地区已经开展多年自然保护的工作,生物多样性恢复形势良好,在人为活动较少的区域,麅、野猪、斑羚等大中型食草动物出没频繁。同时,中小型的食肉、食草、杂食动物,以及大型雉鸡等食物链正在快速恢复。

冯利民称,部分地区的食物链质量,已经与陜西和山西存在野生豹大种群的地区相当,这为未来长期支撑豹种群生存提供了基础。

2020年8月18日,山西和顺红外相机拍到的华北豹。(取材自新京报)

当“健身”遇上元宇宙,比刘耕宏还要强?Aug 12, 2022
硅谷 101 -- 有趣的前沿科技深度视频


★复育路 面临三大挑战

在门头沟,黑鹳、大鸨、金雕等九种动物都名列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为何尚未回归的华北豹如此重要?

长期从事生物多样性工作的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邓文洪告诉新京报,在自然界,大型猫科动物是顶级的消费者,对控制动物群落至关重要。

在中国,华南虎在野外已经灭绝,东北虎数量也很少,而且集中在东北一带。豹猫也是顶级消费者,当前北京各地都有,但牠体型毕竟比较小,对控制动物群落的效果不大。

北京林业大学生态与自然保护学院院长徐基良举例,当前多地野猪局部泛滥,其实和豹的减少有很大关系,因为野猪的天敌是豹等食肉动物,野猪也是豹非常喜欢的食物。

「北京的豹离开时间并不太长,只要提供好的生存环境,豹回来是有可能的。」徐基良说,从豹的食物角度看,牠的主要食物为麅子、野猪、斑羚等,在北京的山区,这些种群数量都不错。此外,北京以前还有原麝,这也是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同时还是豹的食物之一。


谷歌的人工智能拥有了灵魂?依恋AI机器人,人类为什么好骗?
硅谷 101 -- 有趣的前沿科技深度视频


在「迎豹回家」的同时,门头沟区还发布了「北京市门头沟区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计划(2022年-2035年)」,持续推动生态涵养、生物多样性调查保护等工作。

冯利民说,北京地区西部和北部地区天然林面积达到数千平方公里。要在这数千平方公里的森林中恢复豹种群,仍要面临三方面挑战,「一是生态系统的全面修复,二是解决人类活动给野生动物种群的恢复和扩散带来的阻碍,三是做好人与动物共生的准备。」

2018年3月30日,山西和顺,红外相机拍到母豹带着华北豹幼崽。(取材自新京报)

●自山西种源地 破解引豹进京密码

山西和顺县,一个常住人口12万的太行山中部县城,是华北豹种源地之一。太行山南部的豹子要去北边,须经此地。这里也是太行山与太岳山的交会之处,两条主要山脉的华北豹基因亦在此扩散交流。

对许多保护者来说,「带豹回家」是使命,和顺县是践行的起点。

★生态廊道 延山脉扩散

新京报报导,动保组织「猫盟」负责人黄巧雯指出,和顺作为一个持续稳定的华北豹种源地,能为太行山北部的华北豹种群恢覆不断输送新鲜血液。从太行山到燕山,理论上,豹会沿着山脉扩散、创建领地,从山西到河北再到北京,正是华北豹的一条生态廊道。

研究和顺豹子,有助于破解华北豹种群栖息繁衍迁徙的密码,而这个密码,是豹子返京的关键。


2022的硅谷寒冬: 估值体系崩塌、泡沫破灭,过去十年发生了什么?
硅谷 101 -- 有趣的前沿科技深度视频


群山之间,一只公豹卷起尾巴,擡起健壮的前肢,准备跃上岩石的照片,在和顺当地广为流传。这是和顺知名度最高的公豹,编号为M2,被人们称为「豹大王」。

从2010年开始,刚成年的M2频繁地出现在和顺县的森林中,并成功生育了至少九个后代。在M2的带领下,成年豹子在和顺县不断开疆拓土,甚至沿着生态廊带一路向北。有的已经沿着山西省昔阳县、阳泉市进入河北境内。

M2在青年时期,以残缺一只耳朵的代价,击败了领地内所有的公豹。之后,牠和一只母豹生下了被称为「太行小公主」的母豹F8,还抚养了另一位豹公主。据传,这位「豹大王」还曾杀死一只将近100公斤的大野猪。

报导指出,这几年,和顺县生态保护协会野生动物救助基地的杨晓东,经常能接到受伤野生动物的求助,「现在和顺人有一种认识,要保护华北豹,就要保护好整个太行山的动物」,所以他们时常会接到村民的电话,进行救助、放生动物。

宋大昭最担心的是打开地图软件后,又看到某处山上添加了几座建筑。他说,华北豹虽是丛林里的捕食之王,但人类的露天煤矿、光伏设施和硬化道路,对牠们来说,却是十分畏惧的存在。




★修复栖地 代代人接力

一条条道路,在华北豹眼里,是难以逾越的鸿沟,牠们不敢轻易穿过。于是,完整的绿色山体,被一道道公路割裂。原本完整的华北豹种群,变得越来越孤岛化。杨晓东认为,如果不及时对华北豹栖息地予以恢复,孤立种群和个体很难持久繁衍下去。

黄巧雯指出,以豹之名,修复荒野和人心,需要政府、社会机构和更多人的共同参与推动。2013年,和顺县委县政府在西部画定了约占全县面积一半的地域,成立「和顺县西部生态功能保护区」,在该区域内不搞污染性工矿企业、避免大规模开发,为华北豹的内核栖息地加上「安全网」,是关键保护举措之一。

「只要山在,野生华北豹在,基因里的扩散天性总会领着牠们回家。」宋大昭指出,北京不是「带豹回家」的终点,而是要通过一代代人接力,让整个太行山到燕山,能够重新出现豹子的栖息地。

Source




华人游黄石 遭大熊爬车窗狂舔玻璃 竟是这个原因

世界新闻网

7/06/2022

趴在车上的大熊伸出舌头,开始狂舔车窗玻璃。(受访者提供)
趴在车上的大熊伸出舌头,开始狂舔车窗玻璃。(受访者提供)

佛罗里达州的华人Lily一家房车游,6月下旬来到黄石公园熊世界(Yellowstone Bear World),一只硕大的黑熊突然爬到正在行驶中的房车上,并一直在窗玻璃上狂舔。当时与大熊只有一窗之隔的Lily分析,之前有一只蜜蜂撞死在车窗上,大概因此招来了喜欢蜂蜜的黑熊。

華人房車遊 大熊爬車窗狂舔玻璃 竟是這個原因 視頻全記錄
Jul 6, 2022

Lily一家6月28日开着房车在黄石熊世界游玩,这是一座以熊为主题的野生动物园,游客们可以一边开车,一边观看车外的野生动物。 Lily拍摄的视频显示,当天下午3时左右,一只黑熊从路边草坪走到车道上,准备穿越马路,一开始黑熊离房车约有七八米远的距离,它缓步往前走,Lily的丈夫也将车速放慢,跟在大熊后面,并保持一定距离。



前面行走的大熊走了一段路后突然停下来,Lily的车也跟着赶紧停了下来,此时几米远的大熊竟然转身,朝着房车径直走过来,并且越来越近。坐在车内的Lily一家,都被大熊的奇怪举止吓了一大跳,视频中可以听到Lily连声低叫:「天哪,天哪,它这是要干嘛?」

远处的工作人员召唤大熊。(受访者提供)

有那么几秒钟,大熊就停在车底正前方一动不动,房车主人还在猜测大熊的目的,突然一颗硕大的黑脑袋探了上来,大熊纵身一跃,开始在车前窗使劲往上爬。 Lily回忆当时情景,「我坐在副驾驶室上,熊脑袋就在面前晃,离得非常近,蛮吓人的,脑袋特别大,就这样顶在车窗玻璃上,不知道它到底想干嘛。」

趴在车上的大熊伸出舌头,开始狂舔车窗玻璃。(受访者提供)

从视频中可以清楚地看到大熊当时的一举一动,身边的丈夫叮嘱Lily不要发出任何动静,就在一家人被眼前这幕场景吓呆时,趴在车上的大熊突然开始狂舔车窗玻璃。直到这时,Lily才明白过来这只熊的真正意图,她解释说当天上午,汽车雨刷器曾经夹死过一只小蜜蜂,熊爬上来后就一直在舔蜜蜂所在的玻璃位置,「那个位置我记得很清楚,因为要拍车外照片,我还觉得这只残余的蜜蜂挡了镜头,想着要清理一下。」



为保证游客安全,进园时工作人员要求所有车辆关闭窗户,Lily认为他们一家与黑熊近距离相遇纯属巧合,「食物的吸引力太大了,一只残留在车窗上的蜜蜂竟然引来大熊。这只熊开始过马路时就离我们比较近,它的嗅觉又特别敏感,闻到了撞死在车窗玻璃上的小昆虫留下的味道,这是我唯一能想到大熊爬上车的理由。」

大熊朝房车径直走过来,并且越来越近。(受访者提供)

在和大熊近距离接触时,Lily坦言有些紧张,倒是十多岁的儿子比较镇定,「儿子说不要理它,过一会它无聊了就会走,熊也没有进一步拍玻璃想要破窗,我们就一直安静地等着。」Lily后面的四五部车也跟着停下来,大家都在车上耐心等待这只黑熊的动静。

很快的,园区一辆皮卡车载着工作人员赶到,视频中可以看到,还在狂舔玻璃窗的黑熊,听到远处传来工作人员的调用声,它侧身回头看了一下,一开始还不愿离去,停顿了几秒钟,显然舍不得眼前的美食。之后在工作人员的催促之下,这才依依不舍下车离去,并朝着皮卡车疾步跑了过去。看到眼前大熊生动的样子,Lily一家禁不住笑出声来,完全忘记了先前的紧张,「工作人员应该在叫喊熊的名字,他们朝夕相处,比较熟悉,熊一听到饲养员的召唤就赶紧跑回去了。」



整个过程有惊无险,Lily表示遭遇这样的事应该比较少见,「如果没有这只残留的蜜蜂,熊就不会搭理我们的车。而且园区内大部分熊都有休息游玩的专门场所,它们或游泳或睡觉,我们那天总共碰到两只走在路上的熊,这一只刚好离我们比较近,嗅觉又特别敏感,才发生这样的故事。」

对于这次独特的经历,Lily补充道,「其实我们并没有觉得当时处境危险,紧张肯定是有的,但毕竟是在野生动物园里发生,相对比较安全,如果是在野外遇到这样的事情,那就非常可怕,熊可能会砸玻璃,对我们发动攻击。」

大熊纵身一跃,开始在车前窗使劲往上爬。 (受访者提供)
行走的大熊突然停下来,并且转身。(受访者提供)

Source



研究发现熊猫食竹历史可追溯到600万年前

7/03/2022

中国科学院研究员对采自云南昭通水塘坝晚中新世(距今约700万年至600万年)遗址始熊猫伪拇指化石进行研究后认为,大熊猫至少在距今600万年前就有专门吃竹子的习性。

据中新社报道,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古脊椎所)客座研究员、美国洛杉矶自然历史博物馆研究员王晓鸣,连同中科院古脊椎所研究员邓涛、中科院昆明动物所研究员吉学平与科研同行合作,完成了对伪拇指(也称第六指)和臼齿化石的研究后发现,始熊猫具有最早的增大的桡侧籽骨(即伪拇指),已经形成“拇指”对握功能。

不过,自中新世晚期以来,熊猫的“拇指”没有进一步增大,因为熊猫在抓握竹子的同时还必须兼顾蹠行式(前后脚掌接触地面)走路的承重功能,不可偏废任何一方。这一分担体重的限制可能是熊猫的伪拇指从未演化成完整手指的主要原因,但这种简陋的“拇指”表明,大熊猫专门吃竹子的习性至少在距今600万年前就已经起源。

这项古生物研究重要成果论文,新加坡时间6月30日夜间在国际学术期刊《科学报告》上线发表。

也是论文共同作者的邓涛研在论文发表当天,接受中新社专访时说,属于食肉目的大熊猫是熊科中一个高度特化的成员,它已演变成一种专注的植食性动物。大熊猫与其“同门兄弟”不同,因为它有许多绝技,使大熊猫能够适应于专门吃竹子的生活。

Sour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