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制大企业员工接种、检测规定 劳工部撤销

强制大企业员工接种、检测规定 劳工部撤销 世界新闻网 01/26/2022 最高法院判定联邦政府强制大企业员工接种疫苗和检疫规定逾权之后,劳工部25日宣布撤销该规定;产业专家及雇主咸表示,行政单位终于承认,在最高法院判决之后,那项临时紧急规定不再能起死回生。 纽约时报报导,劳工部职业安全与卫生署(OSHA)决定撤销其规定后,意味其他进行中的法律诉讼也将撤销。 「阿斯顿伯德」(Alston & Bird)律师事务所律师柯伯恩(Brett Coburn)指出,OSHA撤销之举,代表政府终于承认众所皆知的事,也就是那条法规已经失效。 OSHA的强制规定影响达8000万名劳工,它在联邦公报中表示,虽撤销强制规定,但规定不失为建议,希望业界能长期要求员工接种疫苗及维持每周定期检测,「本署依然强烈鼓励,产业员工要接种疫苗,以对抗新冠疫情对职场造成的威胁」。 最高法律以6:3票判定,OSHA并没有权限要求劳工必须接种疫苗,不然就得每周接受检测;目前全案已发回辛辛那提的联邦第六巡回上诉法院更审,巡回上诉法院极可能遵守最高法院的判定,认定强制规定败诉。 前OSHA署长、乔治华盛顿大学教授麦可斯(David Michaels)指出,OSHA还是可以借着官方法规制定流程,推动接种疫苗不然就定期检测规定,针对高风险产业如肉品包装业要求遵守,但一样会遭遇官司挑战。 劳工部的法规失效后,资方现在只要遵守各州及地方并非全面的职场新冠安全要求;各州规定不同,例如纽约等州要求强制接种疫苗,而其他州禁止那么做。 路透报导,拜登总统去年9月颁布几条法规,用意是想提升全美成人接种新冠疫苗比率;目前全美成人接种率约74%,在已开发国家中名列末段班。 但拜登的法规遭逢保守派组织、共和党及某些企业团体兴讼反对;除OSHA规定外,拜登要求联邦公务员、联邦包商及其员工,都要强制接种疫苗,这两项规定在诉讼中均尝败绩。 Source (VA) Youngkin & Miyares to Fight Unconstitutional …

华裔教授陈刚:我很害怕 愤怒与幻灭!我们在自残

华裔教授陈刚:我很害怕 愤怒与幻灭!我们在自残 文章来源: 纽约时报  马萨诸塞坎布里奇——周五,陈刚回到他在麻省理工学院的实验室,祝贺他的人立刻将他团团围住,拥抱他、祝贺他,就在前一天,政府撤回了对其在申请拨款时撒谎的指控。 迎接他的还有一些邀约。同事们邀他参加受资助的研究,重新开始他成年以来一直从事的工作。 陈刚研究的是热传导。他希望开发出一种超导体,可以将汽车尾气中的热量转化为电能,或者可以给身体降温的衣服面料。被捕后的一年里,远离研究成了艰难无比的事情。 陈刚婉言谢绝了邀约。有了去年的经历——清晨的逮捕、戴着手铐和脚镣、在一次新闻发布会上被描述为对中国效忠——他不确定自己是否还能放心地申请美国政府的研究基金。 “你努力工作,你有良好的产出,你建立了口碑,”陈刚在他麻省理工学院的办公室里接受了三个半小时的采访,这是他第一次就此案接受采访。“政府得到了他们想要的,对吧?但是最后,你却被当成间谍。这让你心碎。这会打击你的信心。” 上周,政府撤销了针对陈刚的案件,该案指控他在向美国能源部申请270万美元拨款的过程中隐瞒了与中国有关的七个关系。检察官宣布,他们收到了新的信息,表明陈刚没有义务披露这些关系,使得此案难以成立。 “我们明白,我们的指控决定深深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本月宣誓就任美国新任检察官的蕾切尔·罗林斯说。“作为联邦检察官,我将始终鼓励我们办公室的检察官在诉讼的每一个阶段进行这种严格和持续的审查。今天的撤诉就是这一过程的结果。” 这次撤诉令“中国计划”受折,该计划始于2018年,旨在打击中国的经济和科学间谍活动。很多起诉,比如针对陈刚的案件,并没有指控间谍活动或窃取信息,而是涉及范围更窄的问题:向美国机构申请拨款时没有披露同中国机构的关系。批评者说,它在华裔科学家中导致了普遍的恐惧气氛。 陈刚说,过去一年的经历令人痛苦,让人深感幻灭。 他说,几个月前,检方向他提出交易:政府将放弃刑事指控,换取他承认与中国的一些联系。他说,他拒绝了。 “我就是这个心态,”他说。“我没做错什么。” 陈刚的父母都是数学老师,在中国的文化大革命期间,他们被派往农村教书。成长过程中,他不奢望成为科学家。他的父母都是地主的后代,在中国政府的心目中属于“出身不好”,不能获得信任。父亲警告他,可能会当一辈子农民。 但后来毛泽东去世了。陈刚参加了首届高考,以优异的成绩成为学术精英。他在25岁时移民美国,并于2000年入籍成为美国公民。 他还说,在麻省理工学院期间,他曾经常劝阻那些被招募来将研究带出美国的科学家。他说,如今美国对科学家的起诉让他深受震撼,他不确定自己是否还会那么做。 “我不知道自己是否还能给出同样的建议,”他说。“我不知道事态会如何发展。我认为这个国家必须觉醒。我们是在残害我们自己。我们是在实施真正的自杀行为,对吧?在这方面,我现在真的不知道该怎么给别人建议。也许要再过一段时间。我不知道。这很难说。” “这没什么好庆祝的,”陈刚在首次接受采访谈论此案时表示。“那是一段悲哀的历史,是这个国家的悲哀。” TONY LUONG FOR THE NEW YORK …

忘记麦克风没关?拜登骂福斯记者「愚蠢的王八蛋」

影/忘记麦克风没关?拜登骂福斯记者「愚蠢的王八蛋」 世界新闻网 01/25/2022 美国总统拜登24日在白宫举行记者会,散场时,福斯新闻记者杜西(Peter Docy)向拜登提出一个通膨的问题,未料拜登竟回应「愚蠢的王八蛋(stupid son of a bitch)」,引发外界热议。 During an event on lowering prices for American families, President Biden was caught on a hot …

Russian School of Mathematics

学者:保守派大法官 有意终止大学「平权措施」

学者:保守派大法官 有意终止大学「平权措施」 世界新闻网 01/25/2022 彭博新闻(Bloomberg)24日报导,最高法院大法官受理亚裔生入学歧视案,显示保守派大法官有意终止族裔考量的平权措施。 哈佛大学法学院教授费德曼(Noah Feldman)撰文投书彭博专栏写道,最高法院已同意审理两宗高等教育平权措施,但令人意外的是最高法院决定聆审的时机,最高法院针对堕胎和枪枝议题做出保守派裁决不久。 以种族为基础的大学优先录取合法性争议存在数十年,始自大法官鲍威尔(Lewis Powell)1978年支持此政策,以及大法官珊卓拉·戴·欧康纳(Sandra Day O’Connor)2003年投下赞成票;如今握有维持现状决定权的大法官,则是最高法院首席大法官罗伯兹(John Roberts)和大法官卡瓦诺(Brett Kavanaugh)。 入学歧视争议可追溯到鲍威尔对「加州大学董事会诉巴基案」(Regents of the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v. Bakke)的裁决,是否违反「宪法第14条修正案」保障的平权内容;公立大学必须在录取新生决策时,考量申请者的族裔。 自由派提出平权措施以弥补大学录取制度的种族歧视历史,但鲍威尔并未解释为何合宪,反而表示大学有权考量学生的族裔,作为扩大学生种族多元的方法。 费德曼写道,数十年来,「多元」不仅成为允许平权的法律依据,且是一种价值;保守派反对平权措施的势力在这段时间也未减弱,且伴随着政治力量,例如加州的公投,或以寻求推翻「加州大学董事会诉巴基案」判例的形式出现。 2003年,欧康纳的一票维持以多元为基础的平权措施合宪性,尽管她认为,种族不应被视作录取机制的量化考量。这两宗案件分别是「格鲁特诉布尔格案」(Grutter v. …

Russian School of Mathematics

哈佛、北卡大招生歧视亚裔?最高法院受理…名校遇最大挑战

哈佛、北卡大招生歧视亚裔?最高法院受理…名校遇最大挑战 世界新闻网 01/25/2022 私立长春藤名校哈佛大学(Harvard University)以及公立大学教堂山北卡罗来纳大学(University of North Carolina at Chapel Hill)招生过程考量学生族裔背景,是否构成歧视而违宪,最高法院24日同意受理诉讼;纽约时报分析,如果位居多数的保守派大法官决定限缩或禁止基于平权措施(Affirmative Action)的招生程序,日后几乎所有热门学府的大学部及研究所,非洲裔及拉丁裔学生人数都将减少,亚裔与白人学生则将拥有更高的录取机会。 纽时指出,根据最高法院作业惯例,24日同意受理案件之后,口语辩论将排在今年10月开始的下个审案期;至于判决结果,最快则要等到2023年春季或夏季才可能出炉。 平权措施在美国大学校园实施数十年后,近几年数度面临法律挑战却安然度过,距离最近的一次是在2016年;但短短几年内,保守派大法官已成多数,立场明显趋于保守的最高法院,极可能对于以族裔背景做为招生评估指针,抱持怀疑。 耶鲁法学院(Yale Law School)宪法教授德瑞弗(Justin Driver)分析,过去将近50年里,平权措施曾经几次差点遭到推翻,「但是,毫无疑问的,这次两起案件对平权措施能否持续存在,造成了到目前为止的最大冲击。」 The challenge claims race-conscious admissions at Harvard, …

反对新州长取消口罩令 北维州7公校提告

反对新州长取消口罩令 北维州7公校提告 世界新闻网 01/24/2022 维州州长杨京(Glenn Youngkin)撤销公校口罩规定的行政令24日生效,但北维州七个公校教委当天联合对此行政令提出诉讼,这也是杨京政府因此行政令所面临的第二起诉讼,杨京表示,仍会努力保护家长在照顾和教育子女方面的根本权益。 对州长行政令提诉的七个公校教委包括亚历山卓市(Alexandria)、阿灵顿郡(Arlington)、里奇蒙市(Richmond)、费郡(Fairfax)、福斯教堂市(Falls Church)、汉普顿郡(Hampton)、威廉王子郡(Prince William)。 七个公校教委表示,维州法律赋予地方公校教委管理学区的权力和责任,州长不得以行政令干涉或夺走该权力,此外维州法律也要求公校系统遵循联邦疾病防治中心(CDC)的健康防疫指南来进行实体课,其中包括针对口罩的建议。 The seven school districts are challenging Gov. Youngkin’s executive order on optional masks in schools. …

全球新冠“大流行”即将结束?多位专家提到一个关键时间节点

全球新冠“大流行”即将结束?多位专家提到一个关键时间节点 来自 /瞭望智库 01/25/2022 世界卫生组织23日表示,奥密克戎变种毒株已把新冠大流行带到一个新的阶段,并可能使欧洲的疫情走向终结。不过,现在把新冠大流行视为一种地方性流行病还言之过早。 世界卫生组织欧洲区域办事处主任克鲁格(Hans Kluge)23日接受法新社访问时说,到了3月,可能有60%的欧洲人都已感染奥密克戎变种毒株,“本区域的疫情有可能正在走向结束”。 他指出,目前席卷欧洲的这波奥密克戎疫情一旦消退,“我们将有几个星期甚至几个月的全球免疫期,这可能得归功于新冠疫苗,或者是因为人们感染新冠后产生了免疫力,以及季节转变降低了传播风险”。 上周,世卫组织非洲区域办事处也表示,自奥密克戎主导的第四波疫情达到峰值后,该区域的确诊病例数急剧减少,死亡人数也首次下降。 不过,克鲁格23日还强调,现在就把新冠大流行视为一种地方性流行病还是言之过早。 他说:“很多人都在讨论新冠成为地方性流行病,但地方性流行病是可以预测它将在何时发生的。这个病毒(新冠)已经多次让我们措手不及,所以我们还是必须非常谨慎地看待它。” 延伸阅读一: 全球新冠“大流行”将结束? 专家:抱最好希望,做最坏准备 文 | 林容 本文转载自成都商报所属微信公众号“红星新闻”(ID:cdsbnc),原文首发于2022年1月23日,原标题为《全球新冠“大流行”将结束?专家:抱最好希望,做最坏准备》,不代表瞭本站观点。 请想象一下,也许在不远的未来你能去意大利来一趟夏日旅行,在拍照前或不需要再摘口罩。两年多来的疫情,似乎让人们试图忘记它一小会儿都是不太可能的事。不过,全球的传染疾病专家们得到了一种普遍性的共识:新冠大流行的终点已经看得到了,可能就在今年。“如果应对得当,我们将会有一个新冠不再那么主宰我们生活的2022年。”美国前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CDC)主任汤姆·弗里登表示。另一位专家甚至大胆预测:“奥密克戎之后,新冠疫情会再度袭来,但是大流行不会了。” 1月19日,著名医学期刊《柳叶刀》刊发了华盛顿大学健康指标与评估研究所的主任克里斯托弗·莫瑞教授的评论文章,他表示,从2021年11月到2022年3月下旬,全球超过50%的人都将感染奥密克戎,但是疫情会从3月起开始逆转。 1 全球新冠大流行将结束? 3月是关键或进入一段时间的“安静期” 新冠疫情的下一阶段是什么样?我们何时才能进入下个阶段?这是斯坦福医学院的流行病学家伊冯娜·马尔多纳多以及其他联邦部门的专家、学界同僚、地方卫生官员们节假日不休息,想要搞清楚的问题。“我们其实并不知道确切的情况。”马尔多纳多教授指出,尽管有一些迹象,但谁也没有真正预测到奥密克戎的出现。不过,专家们既从最早报告奥密克戎的南非看到了希望,也从英国、美国的相关疫情中相继看到了迅速好转的趋势。 克里斯托弗·莫瑞教授及其团队一直在为白宫提供新冠疫情建模,准确预测疫情。他在《柳叶刀》1月19日发表的一篇评论中指出,从2021年11月到2022年3月下旬,全球超过50%的人都将感染奥密克戎,但是疫情会从3月起开始逆转。莫瑞分析道,届时,全球过半人群感染奥密克戎产生的自然免疫力、各国疫苗接种率的提高以及加强针的接种等会让全球的新冠免疫水平处于一个最高水平。因此,在此后的数周甚或数月里,全球的病毒传播力预计会很低。传染病和疫苗学专家、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公共卫生学院教授约翰·斯沃茨伯格也认为,从3月开始,病例数量持续下降。 当奥密克戎疫情好转之后,全球预计会有一段“安静期”。不过,马尔多纳多教授指出:“我完全可以预测另一个版本的病毒会卷土重来。这就是给疫情下一阶段带来不确定性的可能状况。” 2 …

攀上拜登 游说公司各个都发大财

攀上拜登 游说公司各个都发大财 世界新闻网 01/24/2022 华盛顿顶尖游说企业揭露2021年的游说收益纪录,结果与拜登总统及其政府关系良好的企业受惠最多。 政治新闻网站Politco报导,拜登担任参院司法委员会主席时期的前助理普塔拉(Chris Putala)经营的游说公司「普塔拉策略」(Putala Strategies),年度游说收益从2020年的130万元增至2021年的400万元,增幅超过200%。 Lobbying firms have been raking in more cash than they normally do as the assault on Preside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