湾区大城空置店面多 郊区小城更空荡荡

湾区大城空置店面多 郊区小城更空荡荡 世界新闻网 4/02/2023 湾区空置店面问题不只出现在大城市市中心,郊区城市也有。(Getty Images) 欢迎来到Google总部和美食热点Castro Street的所在地山景城。然而,从主要道路El Camino Real进入山景城后,映入眼帘的是许多已关门的商店,空荡荡的景观出现在这个居民平均年收入高达15万8000元的城市里,让人十分诧异。 但是,这个现象不只出现在山景城,也出现在湾区其他许多城市,包括圣荷西、圣他克拉拉市、桑尼维尔、巴洛阿图、红木城、佛利蒙和屋仑。湾区前三大城市圣荷西、屋仑和旧金山市的市中心陷入困境受到广泛关注,但郊区城市面对的类似困境却少有人提及。 原本已受到网络购物兴起影响的餐厅和实体零售商店,明显因新冠疫情实施居家避疫和远距工作进一步受到重创,但拖累商业的还有其他较不明显的因素。 在上一世纪的60年代和70年代,湾区开始从果园转型为郊区城市,大量建筑物如雨后春笋般崛起。这些建筑物现在已经老旧,但更新成本让潜在租户和业主望而却步,而新建筑空间租金相对昂贵。雪上加霜的是,1978年通过的13号提案(Proposition 13)允许许多旧购物中心和社区小商场继续享有低物业税。 圣荷西州大城市与地区规画教授史奈德(Kelly Snider)说:「这一整套违反情理的奖励措施,反而让已经萧条的零售空间长期被空置。」 第一次买房者可申请到 $12500-$15000 的买房补助,并且首付可放到低至3%. 两个不同的补助项目: 1. 一个是高达 $15000 补助,目前对马里兰州的所有County和滨州的York County开放. …

川普遭起诉 BBC记者:重创美国民主灯塔自信

川普遭起诉 BBC记者:重创美国民主灯塔自信 世界新闻网 3/31/2023 前总统川普。(路透) 前总统川普成为美国史上首位面临刑事指控的卸任总统,BBC驻华盛顿记者Gary O’Donoghue分析称,川普被起诉重创美国民主灯塔自信。 O’Donoghue在文章中指出,现任总统进出监狱倒有前例,1872年华府近郊道路发生马车超速事件,时任总统格兰特(Ulysses S. Grant)因连续累犯入狱,最后支付罚款后获释,未被指控任何罪行。 或许前国家元首被指控放最甚至落入囹圄并非新闻。多年来,这种事在世界各地多个国家都发生过:数百名总计、总理和军事领袖被赶下台,直接进了监狱。但美国视自己为例外,是世界道德和民主的灯塔,所以川普遭起诉一事非同小可,是对美国信心和自信的进一步打击。 2021年1月6日美国国会暴动案象征民主堡垒的国会山庄遭到暴力袭击,议员们纷纷逃命,暴徒在国会山庄肆虐数小时,未受阻挠。 分析称,美国社会撕裂问题严重,南北方、沿海与中心、城市与郊区,充斥着文化之战。再加上中国的专断和俄罗斯侵略乌克兰,很明显地缘政治挑战与日俱增,威胁美国在世界上的地位。历史学家将20世纪称为美国世纪,21世纪恐怕会被重新诠释。 Source 马斯克预言若川普被逮捕 将压倒性赢得2024大选 东森新闻 3/18/2023   美国前总统川普(Donald Trump)18日突然在社群平台预告,自己将在21日被逮捕,并痛斥曼哈顿地方检察官办公室非法泄密、胡乱捏造犯罪纪录,呼吁自己的支持者发起抗议活动。对此,全球首富马斯克(Elon Musk)表示,如果川普真的被逮捕,川普将以“压倒性胜利”赢得总统大选。   川普曾经被指控煽动国会暴动,遭脸书、推特等大型社群平台集体封杀,不料他18日先是在脸书宣布回归,随后又在他成立的社群平台Truth Social预告自己将在21日被逮捕,但并没有透露被逮捕的原因。   川普说,“来自腐败和高度政治化的曼哈顿地方检察官办公室非法泄密,在无法证明犯罪的情况下……,这位遥遥领先的共和党候选人,以及美国前总统,将在下周二被捕”。他还在文末呼吁支持者发动抗议,“夺回我们的国家”。   有网友在推特转贴川普预告自己即将被逮捕的消息,直言“如果发生这种情况,将是川普再次当选的开始”。全球首富马斯克则在下方留言,“如果川普被逮捕,将以压倒性胜利赢得大选”。 …

加州拟赔偿奴隶制度后裔 恐花逾8000亿元

加州拟赔偿奴隶制度后裔 恐花逾8000亿元 世界新闻网 3/30/2023 加州政府考虑补偿受到奴隶制度迫害的数代非裔居民;结果经济学家提出数据,初步估计整个赔偿计划可能要耗费逾8000亿元。(美联社) 加州非裔赔偿项目委员会29日开会研议,究竟要花多少钱才能弥补受到奴隶制度危害的数代非裔居民;结果,由五名经济学家和政策专家组成的咨询团队在会中提出数据,初步估计可能要花费逾8000亿元。 8000亿元的经费是加州3000亿元年度预算的2.5倍多,且补偿对象除黑奴后裔以外,还包括历代遭受过度监管、不当监禁和住房歧视的非裔居民,并不包括项目委员会建议为每位年长非裔人士提供100万元治疗其平均寿命缩短的健康差异,也不包括补偿遭政府不公夺走的财产或导致非裔企业贬值的损失。 委员会须投票决定如何接受建议或提出其他计算方式。与会成员、加州众议员琼斯-索耶(Reggie Jones-Sawyer)表示,「我们必须以开放心态,想出创意方法来解决问题」。 7月1日是最后期限,委员会须确定赔额金额,向加州立法者提出建议;最终决定权在州政府手中。 支持赔偿者指出,8000亿元数额惊人,凸显美国非裔遭受长期伤害,因此迫切需要赔偿。但批评者认为,加州从来都不是蓄奴州,今日纳税人不应为发生在数百年前的事件和相关损害负责。 著名的非裔保守派人士伍德森(Bob Woodson)指出,赔偿不切实际、有争议且适得其反;他表示,「再多金钱也无法『纠正』奴隶制度的邪恶,暗示用钱可以摆平,是一种侮辱」。 赔偿被奴役非裔的谈判在联邦层面停滞不前,但在非裔男子佛洛伊德 (George Floyd)死于明尼亚波利斯警方执法过当之后,加州及多个市郡兴起赔偿构想;州长纽森2020年签署法案,成立非洲裔赔偿项目委员会。 旧金山一个咨询委员会先前建议支付每人500万元赔偿金,并为符合条件个人提供至少9万7000元保证收入和个人债务减免。 Source 赔偿黑奴后代 旧金山研议每人发500万、终身免债免税 世界新闻网 3/15/2023 美国最富有都市之一的旧金山目前正在研议如何赔偿黑奴的后代,构想包括每人发500万元、 终身免债免税、往后250年保障年收入至少9万7000元、每户房屋只要一元。 市府成立赔偿委员会「计算」究竟要多少钱,才能补偿当年被奴役的非裔后代,让他们摆脱持续遭到「结构性种族主义」歧视,以致成为经济教育与健康弱势和监狱囚犯「主流」的命运。 …

基辛格: 如中美发生第二次冷战,将比第一次更危险

基辛格: 如中美发生第二次冷战,将比第一次更危险 观察者网  3/27/2023   据西班牙《世界报》3月25日报道,美国前国务卿亨利·基辛格日前接受该报采访时表示,如果中美之间发生“第二次冷战”,将比第一次冷战危险得多。他认为,在防止“灾难性的冲突”方面,美国和中国有着“最低限度的共同义务”。   报道称,基辛格在采访中表示,“第二次冷战”可能会在“相互竞争”的中国和美国之间发生。他指出,中美两国拥有的资源相当,在第一次冷战的美国和苏联之间则不存在这样的对等性。随着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的发展,两国具备的破坏能力同样强于美苏冷战时期。   因此基辛格警告称,如果中美之间发生“第二次冷战”,将比第一次冷战更加危险,“中美之间的战争即使不会摧毁文明,也会让文明倒退。”他认为,美国和中国在“防止灾难性的冲突”方面有着“最低限度的共同义务”。   此外,他还声称,华盛顿和北京已经成为对手,不应该指望中国接受西方的要求。   基辛格此前曾多次表示,美中两国需要相互理解,避免发生冲突。在今年1月18日的美国中国总商会2023年农历兔年颁奖晚宴上,基辛格发表视频讲话说,近50年来,美中关系总体朝着积极和建设性方向发展,以对话克服分歧,挑战也基本得到有效管控。不过,当两种不同文化相互审视时,有时不可避免会产生担忧。   基辛格表示,美中应更充分地理解彼此,运用智慧、政治远见和历史经验,推动双边关系朝着良性方向发展。两国合作不仅利于双方,还能惠及人类,而冲突和对抗只会导致灾难。   2022年9月19日,时任中国外长王毅在美国纽约会见基辛格。王毅表示,中美应该认真总结好50年交往的有益经验。中国对美政策保持连续性和稳定性,拜登总统也作出“四不一无意”的承诺,但美方的所作所为却与此背道而驰。美方出于错误的对华认知,执意把中国视作最主要对手和长期挑战,一些人甚至把中美交往成功的故事描绘成失败的叙事,这既不尊重历史,也不尊重自己。   王毅说,基辛格博士曾警示,中美关系已经处在“冷战的山脚”。中美之间爆发“新冷战”,不仅对中美、对全世界都将是灾难。美方应回归理性务实的对华政策,回归中美三个联合公报的正轨,维护好中美关系的政治基础。 Source 基辛格警告!美国“内外交困” 自我孤立无助于世界稳定 中国新闻网 02/09/2023   综合报道,近日,在纪念美国前总统罗纳德·里根诞辰112周年的活动上,已99岁高龄的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发表讲话,谈到里根、和平与冷战,以及美国面临的“挑战”。   他直言不讳,指责美国政治建制派未能展现出“国内凝聚力”,并警告美国无法承受自我孤立的后果。   据“今日俄罗斯”(RT)报道,基辛格指出,美国正遭受“关于我们是谁、我们主张什么的争论所带来的国内分裂和国际混乱”。   他补充说,这种情况意味着华盛顿“发现很难凝聚必要的国内凝聚力,来面对我们面临的挑战”。   另据伊朗Press TV报道,基辛格提到,一些国家不断发展,俄罗斯在乌克兰展开特别军事行动,以及人工智能行业的发展等,都是美国在不久的将来“面临的主要挑战”。   在讲话中,基辛格给予已故前总统里根很高的评价。“当前的每一项发展都需要力量与调解的结合,”里根“比任何人都更懂得如何把权力和和解的因素结合起来。”   他指出,里根从未动摇过他的信念,即“当美国成为塑造稳定世界的领导者时,美国才是最安全和繁荣的”。他还表示,“稳定的世界不可能建立在美国的孤立主义基础上。” …

摩尔关键理论 影响科技产业一甲子

摩尔关键理论 影响科技产业一甲子 世界新闻网 3/26/2023 英特尔共同创办人摩尔24日逝世,他提出的「摩尔定律」(Moore’s Law)影响半导体产业一甲子,一语料中电脑芯片制程技术将突飞猛进,立下了电子工业进步的度量标准。 1965年,时任仙童半导体研发主管的摩尔在「电子学」杂志上发表论文,标题是「把更多组件塞进集成电路」,后来被加州理工学院工程学系教授米德命名为「摩尔定律」。但摩尔本人对「摩尔定律」影响深远而且延年益寿表示讶异,提及时每每轻描淡写。 摩尔曾提到,集成电路发明以来,由于科技进步,集成电路上可容纳的晶体管数量大约每年会增加1倍。 他预言这种趋势将延续下去,人称「摩尔定律」,后来修正为集成电路上可容纳的晶体管数量约每18至24个月便会增加1倍,摩尔定律也成为半导体制程技术推进速度的遵循依据,预测电脑运算能力将在数十年间稳定成长。 根据中央社报导,台湾工研院产业科技国际策略发展所研究总监杨瑞临表示,摩尔当时观察半导体产业将近十年,才提出初步的摩尔定律,之后业界将摩尔定律修正与调整。 随着半导体高端制程更趋微细化,逐步进入下一世代2纳米阶段,部分看法认为摩尔定律推进速度趋缓、甚至有「摩尔定律已死」的说法,不过杨瑞临对摩尔定律日后发展仍深具信心。 他指出,有三大技术发展带动摩尔定律延续,包括3D IC等异质集成或是小芯片(chiplet)技术,以及新世代半导体材料,加上晶体管架构技术革新等。 他举例说明,晶体管架构技术和异质集成技术通过仿真方式得以进一步革新,不仅带动人工智能(AI)算法,也落实下世代晶体管和异质集成封装的生产可能性,打破了既有半导体制造的框架,AI算法也加重数学专家在新一代半导体制造的角色,这些进程均有助摩尔定律延续。 Source 华为传攻克尖端半导体技术 EDA完成14nm以上工艺国产化 中时电子报 3/25/2023 大陆媒体今日传出华为轮值董事长徐直军在内部会议上透露重大技术进展,指称华为在EDA等3大半导体工具软件上均取得重大突破,2023年将完成对其全面验证。 据《每日经济新闻》报导,这项新的技术进展是2月28日华为在深圳总部举行总结与表彰会上由轮值董事长徐直军首次披露。徐直军说,华为在PCB、CAD、EDA等3大工具软件上均取得重大突破,其中EDA已完成14nm以上工艺的国产化,2023年将完成对其全面验证。 此外,华为硬软芯(硬件开发、软件开发和芯片开发)3条研发生产线目前完成了软件/硬件开发78款软件工具的替代,它们基本可以保障研发作业的连续性。 报导指出,EDA是指包括电路系统设计、系统模拟、设计综合、PCB 版图设计和制版的一整套自动化流程。是整合电路设计上游的高阶产业,是整合电路设计必需、也是最重要的软件工具,也被称之为“芯片之母”。 因此,徐直军提到的14nm以上工艺所需的EDA设计工具全流程自主化有重要意义。目前全球的EDA软件主要由Cadence、Synopsys、西门子EDA等3家美国企业垄断,他们能够提供完整的EDA工具,覆盖积体电路设计与制造全流程或大部分流程。中国公司布局EDA领域多年,但国产EDA以点工具为主,工具链不完整,且主要满足中低端制程要求。 …

Russian School of Mathematics

普亭:中俄非「军事同盟」

普亭:中俄非「军事同盟」 世界新闻网 3/26/2023 俄罗斯总统普亭26日通过俄国国营电视台发表谈话,他强调俄国和中国并非正创建一个「军事同盟」,而且两国武装部队间的合作既「透明」又「没秘密」。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自20至22日访俄会晤普亭,凸显彼此好交情,并承诺两国进一步拉近关系,包括军事领域。 普亭在前述电视谈话中说,俄的确在军事科技交互的范畴上有所合作,两国对此并不讳言,但并非正在创建任何军事联盟。 中俄2022年初签署双方「上不封顶」的伙伴关系协议。 针对有看法认为莫斯科在能源及金融等层面与北京的关系深化,意味着俄方正变得过度依赖方,普亭在该谈话中予以反驳,并形容持这种观点者是「酸葡萄」心理,出于「忌妒」。他还说,近几十年来,许多人一直很希望使中国与苏联及俄国敌对,或使苏联及俄国与中国反目成仇。中俄双方「深谙」两国所处的这个世界,非常珍惜彼此的关系,以及这段关系近年来所达到的程度。 普亭亦指控美国和北约(NATO)寻求建构一个新「轴心」,有几分像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纳粹德国、法西斯意大利和日本帝国。 普亭还点名澳洲、新西兰和南韩正「排队」加入「全球北约」(global NATO)。他说,因此若干西方世界分析家正谈论,西方正创建1个类似1930年代创建的新轴心,当时由德义日3国的法西斯政权组成。 Source 泽连斯基前往巴赫穆特军区视察 3/22/2023 (早报讯)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星期三(3月22日)前往乌东重镇巴赫穆特附近军事基地视察,向在地乌军握手颁奖,以示感谢。 法新社报道,泽连斯基与乌军会面时说:“我很荣幸今天能在这里为我们的英雄颁奖,感谢他们保护了我们国家的主权。” 据悉,当泽连斯基在巴赫穆特军区视察时,南部扎波罗热(Zaporizhzhia)一栋公寓遭俄军炮袭,造成至少一人死亡、20多人受伤。 近半年以来,俄乌双方持续在巴赫穆特血战。尽管俄军一直猛攻巴赫穆特,但分析认为这座城市几乎没有战略价值。乌克兰方面则表明,巴赫穆特的战斗是乌军在整个东线阻挡俄军的关键。 俄罗斯雇佣兵组织瓦格纳的首领普里戈任星期一(20日)在写给俄防长绍伊古的信中说,瓦格纳士兵已攻占了巴赫穆特七成的地区,并将继续进攻。 Source 五角大厦:俄军机危险拦截 擦撞导致美无人机坠海 世界新闻网 3/14/2023 五角大厦表示,一架美国无人侦察机14日上午在黑海运行任务时,俄罗斯战机升空拦截却撞机,最终美机坠入黑海;这是俄乌战争1年多以来,美俄首度发生直接冲突,华府警告这类挑衅可能导致误判和冲突升高,莫斯科否认相关指控。 …

美国移民局:B1/B2签证可找工作 但上班前须先转换身分

移民局:B1/B2签证可找工作 但上班前须先转换身分 世界新闻网 3/26/2023 美国公民及移民服务局(U.S. Citizenship and Immigration Services,USCIS)在推特发表声明指出,持观光、商务签证入境美国的外籍人士,如今可以在美国找工作或参加面试。 为了澄清与工作证有关的消息混淆,公民及移民服务局在推文中写道,持B-1、B-2以及B-3签证入境美国的外籍人士,如今可以在美国找工作以及参加面试。 不过,公民及移民服务局在推文中强调,持观光、商务签证入境者找到工作之后,必须在开始上班之前,确认签证类别已经转换完成。 公民及移民服务局推文写道:「许多民众都曾询问,身分为B-1或B-2签证期间能不到寻找新工作。答案是可以的。寻找就业机会以及为了就业参加面试,都是持有B-1或B-2签证时受到准许的活动。」 求职期间 须申请更改身分 B-1或B-2签证持有人在美国找工作期间,必须提出更改非移民身分的申请,并且取得特殊状况工作许可。B-1或B-2签证持有人也可以申请更改雇主。 公民及移民服务局说,即使之前持有的非移民签证遭到取消,在美国停留的时间仍然可以超过60天的宽限期,但如果没有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身分转换,最后可能必须带着家属一同离境。 然而,申请签证身分更改如果遭到拒绝,申请人就必须离开美国,要先转换到另一种签证,才能开始工作。 公民及移民服务局表示,非移民劳工如果丢掉工作,不管是自愿失业或非自愿失业,在符合条件的情况下,如果按照程序提出申请,可以获准继续留在美国,包括提出更改非移民身分申请,或提出调整移民身分申请及申请特殊状况工作许可。 Source USCIS Provides Guidance on Program for …

北京加大筹码与美国较量 中国强权已成现实

北京加大筹码与美国较量 中国强权已成现实 ABC中文  3/25/2023   Stan Grant评论文章:澳大利亚前总理保罗·基廷(Paul Keating)关于中国所做的评论引起了一部分人歇斯底里的反应。   有人说他”精神错乱”和”疯狂”。不过,即便他的一些言论欠缺考虑,但也无疑提出了一些重要的问题。   外交部长黄英贤(Penny Wong)说基廷脱离时代,低估了中国的军事威胁。   如果要基廷说,他会不会也认为是黄英贤脱离时代,无视全球权力的转移。工党领导人驳斥基廷的批评,称之为过时的想法。   所谓的基于规则的秩序能够主宰世界吗?   中国能被遏制吗?应该遏制中国吗?   中国这个世界上最大的经济增长引擎,为什么要接受美国主导的秩序?   我们能够避免战争吗?   我们要务实地接受世界的现状,而非执着于一厢情愿的想法,难道不是吗?   当我们看到《红色警报》新闻标题,警告即将发生冲突时,这些都是应该及时考虑的要紧问题。   中国强权的现实   对于基廷来说,坚持美国自由霸权主义梦想,即使是可取的,但也是愚蠢的。更糟糕的是,还很危险。   他说我们可以接受中国强大的现实,而且我们必须接受。   中国是一个不可或缺的国家,是世界上最大的经济增长引擎。   中国共产党彻底改变了中国,进而也改变了世界。   超过五亿人以惊人的速度摆脱了贫困。   中国是一个合法的国家,共产党是一个合法的政府。   澳大利亚不质疑这种合法性。美国也不质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