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道陆路海路入境美国 明年1月必须完全接种

取道陆路海路入境美国 明年1月必须完全接种 文章来源: 星岛日报 11/24/2021 为了加强防控新冠疫情,拜登政府继月初收紧非必要旅客的入境规定后,再次宣布从明年1月22日起,所有取道陆路和海路来美的非本国居民,即使行程属于必要性质,也必须完成疫苗注射,从政府官员、紧急救援人员以至货车司机,都不能享有豁免。 Recreational travelers can now enter the U.S. by land and passenger ferry — as long as those aged 18 and …

突发!一艘载满移民的船只沉没 至少31溺毙

突发!一艘载满移民的船只沉没 至少31溺毙 11/24/2021   法国当局表示,移民今天试图乘船从法国跨越英吉利海峡(English Channel)前往英格兰,船只在法国加莱港外海沉没,至少有27名移民丧生。   法新社报导,法国内政部发表声明指出,在一名渔民发出警报后,巡逻船在水中发现尸体和昏迷的人们。 France’s Interior Minister says 31 migrants have drowned off the coast of Calais whilst trying to reach Britain. Five …

环时:渲染中国高超音速武器 西媒和美国军方“别有用心”

环时:渲染中国高超音速武器 西媒和美国军方“别有用心” 来自 / 联合早报 11/24/2021 《环球时报》引述航天专家黄志澄说,美国曾经在高超音速武器的研发上一直走在世界前列,后来因为产生了战略上的误判,使得多个高超音速武器研发项目和计划在中断和重启中徘徊。如今,美国军方为了争取更多军费,就不断地渲染俄罗斯和中国的高超音速武器的威慑力。 针对英国《金融时报》前天报道中国高超音速武器能够以五倍音速的速度发射导弹,一些中国媒体质疑这一报道的真实性,并指西方国家不断渲染中国高超音速武器的威胁,其实是为自身研发相关武器“要钱”。 据《金融时报》报道,中国今年7月进行的高超音速武器试验,包含了一项技术进步,使该武器能够在以至少五倍音速的速度接近目标时发射导弹——此前没有任何国家展示过这种能力。 报道引述知情人士称,这一技术进步令五角大楼的科学家猝不及防:该技术让一架高超音速滑翔飞行器——一种可携带核弹头的机动航天器——在南中国海上空大气层中飞行的过程中发射了另一枚导弹。 报道说,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DARPA)的专家至今仍不清楚,中国是如何违反物理规律,从高超音速飞行的飞行器上发射对抗性武器的。有专家认为,这款导弹可能是用于摧毁导弹防御系统,以防止这些防御系统在战时击落高超音速武器。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前天回应相关问题时重申,相关试验是一次例行的航天器试验,用于验证航天器可重复使用技术。航天器返回前分离的是航天器配套装置,在陨落大气层的过程中烧毁解体。 CHINA’S round-the-world hypersonic nuclear weapon fired a second missile while travelling five times faster …

抗美援朝志愿军战俘去台湾后,过得好吗?

抗美援朝志愿军战俘去台湾后,过得好吗? 来源:千里博客 11/24/2021   志愿军战俘是一个与“冰雕连”一样沉重的话题,关于这些战俘在战俘营的遭遇,战俘们的遭遇及无助、凄苦的表情让人终身难忘,难怪有些镜头被作为绝密资料尘封数十年。然而这些前辈毕竟为国殊死奋战过,他们不应该被遗忘。   据统计,志愿军战俘中有6673人回到了大陆,14334人到了台湾,另有12人到了印度。   这些战俘回到大陆后,曾经遭受过不公平待遇,后又给予平反。鉴于这方面的资料较多,就不赘述了。那么去台湾的这14000多人,又过得如何呢?   1. 赴台过程     1954年1月20日,早晨9点, 14000多名战俘挥舞着青天白日旗、高喊“回台湾”的口号,离开了朝鲜板门店附近的联合国军战俘营。扛着孙中山、蒋介石巨幅照片的台湾代表团迎上来,向战俘们表示热烈欢迎。不少战俘纷纷向孙和蒋的照片致敬。在美军陆军第八军的护送下,530辆卡车把战俘送到仁川。在这里,他们转乘15艘美军运输船去台湾,美第七舰队和美空军第五军则一路随行保护。   在海上漂泊了88个小时后,他们到达目的地 — 台湾基隆港,另有142名重伤病员,已先由军机直接送往台北接受治疗。   2. 回台伊始   台湾方面动用了极高的规格来欢迎志愿军战俘抵达台湾。蒋介石派了蒋经国、张其昀、谷正纲等到码头欢迎。站在岸边的蒋经国,甚至流下了泪水。欢迎场面之宏大,媒体报道之热烈,自不必说。上岸后,又分乘225辆军用大卡车,分成5个支队,由摩托车队前导,救护车、通讯车随行;另外还有国民党安排的广播车沿途播放歌曲散发传单。车队到达台北后,沿主要街道行进,沿途不断有人燃放鞭炮,一派喜庆气氛。   1月23日,心情激动的蒋介石接到伤病战俘先期乘军机平安抵台的报告后,这位败退台北后,饱受失眠症困扰的67岁老人安睡了9小时。第二天,他在日记中写道:“实为今年来最安眠之一夜也。”在日记中,蒋介石把此事称为“五年以来精神上对俄斗争之重大胜利。”   台湾还举行了盛大的欢迎集会,“行政院长”陈诚在会上致词。不久,蒋介石还派“总统府参军长”桂永清代表他前往各“义士新村”及各医院宣慰战俘们。2月4日,他又出面接见战俘代表三十余人,对他们“慰问勉励”。他说:“你们这次回到自由祖国的怀抱,就犹如被匪绑票日久的子弟,经过了漫长的挣扎和斗争,终于获致了今日,比父兄子弟团圆欢欣更为有意义,有价值,无比快乐和胜利。”他要求全体战俘“为三民主义而奋斗”。1955年1月23日,台湾当局为纪念战俘们到台一周年,又将该日定名为“自由日”,发起“条条大路通自由运动”。   3. 台湾的承诺及安置情况   然而喜庆过后,台湾方面“战俘去台湾后可以自由选择职业、不肯去台湾的,可以选择前往中立国”等承诺,并没有兑现。“行政院长”陈诚在视察大湖、杨梅等地志愿军战俘驻地时,曾虚弱地解释道:“国家的自由和个人的自由是分不开的,要争取个人的自由,必须争取国家的自由”。   欢迎活动结束后,战俘们立刻丧失了做“自由平民”的权利,失去自由,并被迫接受国民党方面所授予的“义士”的“荣誉”,被集体送往台北市郊的苦苓岭接受洗脑。台湾国军“总政治部”在这里设有一个叫做“心战总队”的部门。还施以密集课程,强迫‘义士’上课,灌输党国思想教育。台当局又发起所谓‘请缨从军运动’,强迫战俘签名附和。两个月的“思想训导”之后,台湾当局于1954年4月5日公开宣布:全体志愿军战俘“宣誓加入国军部队”。在编入之前,蒋经国领导下的“义士就业辅导处”曾对全体战俘的情况进行了详细的调查,其比较关键的几项数据如下:战俘总数14334人,其中21-35岁年龄段者12229人;文化程度为大学者仅4人,无学历者6986人;军官、士兵比例为1:10。这些调查资料,直接影响到了台湾方面对战俘们的分配调拨。   “就业辅导处”制定的志愿军战俘“志愿加入国军”的门槛是:16岁以上40岁以下;体检合格;政治考察合格。结果,大约有12300人被编入国军,占战俘总数的86%;其余2000余人,有1000余人因为年龄不合标准而被淘汰,以平民身份另行安置;此外还有1000余人,究竟因何原因未被编入国军,则不得而知;其具体去向,也尚无统计资料披露。   为便于消化,每个军事单位只分配一个战俘。他们先是被编入新兵营接受基本的军事、政治训练,然后被“个个击破”式地分散分配到各个具体单位,原则是每个单位只分配一个战俘,如此来保证战俘们被孤立后能够迅速“融入”国军。至于部分被分配到军事单位,但始终心怀不满的战俘,则多被送往特设的“反共义士感训团”接受二次洗脑,待政治思想合格后再返回军队;仍不合格者则有可能被送往“火烧岛”监禁关押。   至于战俘们参军后的具体待遇,受自身文化程度的影响比较大。陈诚在台湾担任“行政院长”期间,很重视专门技术人员,为这类公职人员制定的薪酬比普通公职人员高出许多;军队系统也不例外。战俘们进入新兵营后,经常被鼓励去考取各种技术类的特训班以及各兵种的专业学校,有一定文化的战俘因此受益颇多。至于那些文盲、半文盲战俘,则大多被分配去当列兵、伙夫、马夫、勤务兵,虽然有按“年资加俸”的优待,但境遇与有文化的战俘比起来,就相差甚远了。尤其是退伍后,许多人只能干些底层的粗活,生活大都比较困苦。当然,最实际的,还是1954年10月5日通过的为国军士兵制定的《授田条例》,按照这个条例,每个退伍的战俘将被授予年产两千斤稻谷的田地。只是台湾田地本就很少,等轮到这批“义士”们授田时,已经无田可授,最后当局选择以发放与田地价值相当的现金作为补偿。   4.  战俘们的国际活动   1954年2月到11月,台湾当局组织各种“义士访问团”在岛内外到处活动。台湾当局非常看重这些战俘们所带来的宣传效应。所以,一方面战俘们被强迫参加国军,另一方面,台湾当局还组织了各种各样的“义士访问团”,到处“出访”。1954年2月到3月这段时间,“义士访问团”主要局限于访问台湾本地各县、市以及各部队;从4月份开始,“义士访问团”开始被陆续派往海外。参加访问团的战俘,主要是原战俘营里会英语的亲国民党骨干;这些骨干分子,部分是原国民党干部或士兵,部分则是台湾派遣进入战俘营的特务;而且各访问团均配备有台湾当局的情报人员作为“顾问”,以便监督。菲律宾、泰国、日本、越南、美国、古巴、西班牙、法国、意大利等国家,均曾多次留下“义士访问团”的足迹。 …

Delta为何自我毁灭?专家:走向演化死路

Delta为何自我毁灭?专家:走向演化死路 文章来源: 中时新闻网 11/23/2021 原本受Delta变异株肆虐的日本,新冠疫情自秋季以来神秘降温,日本研究团队10月发现,Delta在复制时发生错误导致自我毁灭,团队近日进一步解释,在某些情况下,病毒在突变时会走向”演化死路”。 综合”News.com.au”、英国《太阳报》(The Sun)报导,受Delta变异株流窜影响,日本在7、8月举行奥运期间新冠疫情攀上高峰,当时曾创下单日新增2.6万人确诊纪录,不过自9月以来,当地疫情急速降温,在欧洲疫情卷土重来之际,日本病例仍持续下降,近几周来每日确诊数维持在200例以下,19日更是15个月来首度没有新增死亡案例,22日东京也只新增6人确诊。 针对日本疫情神秘降温,日本国立遗传研究所及新潟大学的研究团队10月底公开研究,指出负责修复Delta基因组突变的酵素”nsp14”出现变化,导致病毒活性丧失,等于病毒在复制时”自我毁灭”。 国立遗传研究所教授井上逸朗在接受《日本时报》(The Japan Times)专访时进一步说明Delta自我灭绝的原理,他说病毒进行复制时,基因组会随机发生”复制错误”,随着时间推移,会导致病毒的组成发生变化。 他说这些变异可能会让病毒的传播力更强、更容易逃脱人体免疫系统、导致重症,但在部份情况下,这些变异也可能走向”演化死路”。 研究团队聚焦修复Delta基因组突变的酵素”nsp14”,团队发现许多基因变化,突然间演化过程就中止了,井上逸朗说,病毒努力修复错误并进行复制,但最终仍导致”自我毁灭”。 “随着突变累积,我们相信它最终变成一个有缺陷的病毒,而无法进行复制”,井上逸朗说,”有鉴于病例数没有上升,我们认为在变异的某些时刻,它直接走向自然灭绝。” 英国瑞丁大学(University of Reading)生物医学及生物工程系主任克拉克(Simon Clarke)解释,病毒累积太多变异而变得无法复制。他说若是患者感染这种病毒,病毒会逐渐消失,”就像一个没有小孩的人,他的遗传物质停止。”但他也强调,这不代表其他病毒也会停止复制。 Source 法国总理新冠阳性 比利时首相和多名大臣紧急隔离 中国新闻网 11/23/2021 中新网11月23日电 综合外媒报道,当地时间22日,法国总理办公室表示,总理卡斯泰的新冠病毒检测呈阳性。此前,比利时首相德克罗曾与卡斯泰会晤,在得知卡斯泰阳性的消息后,也紧急开始了隔离。 据报道,卡斯泰在访问比利时回国后,得知自己的女儿新冠病毒检测呈阳性。随后他自己也进行了检测,结果也呈阳性。 …

美国宣布释放5000万桶战略石油储备平抑油价

美国宣布释放5000万桶战略石油储备平抑油价 11/24/2021 中新社华盛顿11月23日电 (记者 陈孟统)随着感恩节假期临近,美国总统拜登23日宣布,美国将释放5000万桶战略石油储备,以降低油价,解决美国内能源供需不匹配的问题。 据美国能源部数据显示,22日,全美每加仑汽油的均价为3.395美元,较一年前上涨了1.293美元。 白宫在当天的一份声明中说,尽管随着经济复苏,美国家庭的可支配收入有所增加,但消费者还是感受到了加油和供暖费用上涨的压力,美国企业也同样受到影响。拜登政府将采取一切可利用的政策工具,降低石油价格,解决能源供应不足的问题。 白宫表示,美国能源部将以两种方式释放战略石油储备,其中的3200万桶石油将在未来几个月内进行交易,并在几年后返回战略储备库存。而此前已获国会批准的1800万桶石油,将加速销售。 根据美国汽车协会的数据,今年感恩节假期预计有4830万美国人将开车旅行。这一数字比去年同期高出8%,但仍低于疫情前的水平。 《华盛顿邮报》援引分析人士的话指出,拜登政府此举所传递的政治意涵大于实际效果。其释放的战略石油储备规模还不足以对全球乃至国内石油价格产生实质影响。 美国于1975年建立战略石油储备制度,立法授权总统在发生“严重的能源供应中断”时可释放石油储备。美国能源部数据显示,截至11月19日,美国的战略石油储备为6.045亿桶。 今年9月初,美国在4年来首次释放战略石油储备(150万桶),以应对飓风“艾达”给路易斯安那州等地区造成的能源供应短缺。 北美法律公益讲座安排 时间:周二到周五 晚间5:30-7:00(西部)8:30-9:30(东部) 第二天西部时间早上9:00重播 周二: 如何准备遗嘱文件(遗嘱workshop) 周三: 数据泄露和个人身份保护&事业机会说明会 周四: 移民和留学生常见法律问题 周五:小企业企业常见法律问题&事业机会说明会 Zoom 6045004698, …

欧洲疫情一幕:这国现尸体堆积如山惨况

欧洲疫情一幕:这国现尸体堆积如山惨况 文章来源: 看世界杂志 11/23/2021 11 月 22 日,罗马尼亚的布加勒斯特大学医院里出现了这样一幕: 可容纳 15 具尸体的停尸房已经全部被塞满,门外还有堆积如山的尸体正在排队等候。这些尸体被裹在黑色塑料袋里,躺在一排排医院轮床上,挤满了整个医院走廊。 罗马尼亚布加勒斯特大学急救医院,一名医务人员在拥挤的新冠隔离室中行走 布加勒斯特大学医院是罗马尼亚首都最大的治疗新冠的医疗机构,但在新一轮的疫情冲击下,医疗系统再度濒临崩溃,医护人员也告诉 CNN 记者,他们从没想过会再发生 ” 将整个家庭送入坟墓的灾难 “。 进入 11 月后,欧洲日均录得的新冠确诊以及死亡病例数,超过了同期全球新增确诊及死亡病例数的一半。曾因处理疫情得当而受到西方媒体肯定的德国,11 月 17 日的单日新增确诊病例达到 68366 例,创下德国暴发疫情以来的最高纪录。邻国荷兰也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