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耳念珠菌感染病例持续上升

美国耳念珠菌感染病例持续上升 3/23/2023 (早报讯)美国耳念珠菌感染病例数每年持续上升,其中2020至2021年在医疗保健机构以“惊人速度”传播。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日前发布公报说,这种病菌对多种抗真菌药物具有耐药性,已成为紧迫的公共卫生威胁。 新华社报道,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CDC)星期一(3月20日)介绍说,耳念珠菌(Candida auris)不会对健康人构成威胁,但患重病、接受侵入性医疗设备治疗以及长期或频繁在医疗保健机构住院的人群感染风险增加。它可引发严重的侵入性感染,包括血流感染、伤口感染和耳部感染等。耳念珠菌对多种抗真菌药物具有耐药性,容易在医疗保健机构中传播,并可能导致高死亡。 据介绍,美国于2016年发现首个耳念珠菌感染病例,此后临床病例数每年持续增长。2019年全美报告耳念珠菌感染病例476起,2021年感染病例达1471起,2022年病例数继续增加。2019年至2021年,全美共有17个州首次发现耳念珠菌病例。 美疾控中心流行病学家梅根·莱曼指出,耳念珠菌病例数的快速增长及其传播地域范围的扩大令人担忧,这凸显了开展持续监测、增强实验室能力、提高诊断效率以及加强感染防控的重要性。 Source 中国每日核酸阳性4000以上 专家:冠病没消失 处低水平流行 3/22/2023 上海、北京、山东、安徽等多地网民近期在社交平台发文称自己于近日感染冠病,据中国疾控中心最新发布的数据,自3月3日以来,中国每日报告冠病核酸检测阳性数仍保持在4000人以上。中国卫健委全国新型冠状病毒专家组成员、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流行病学与卫生统计学系研究员刘珏说:“新冠没有消失,只是处于低水平流行状态。” 根据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消息,一位北京居民表示:“以为自己终于挺进‘决赛圈’了,结果在3月份还是中招了。” 家住河南郑州的陈雪(化名)说:“感染过程基本和第一次感染一样,最开始是咽喉不适,当天下午开始发热,第二天退烧后开始嗓子疼、咳嗽,一周后转阴。” 一月已感染过一次冠病的陈雪说,“此次感染是因为家人首次感染了,在家人感染后的六七天才出现了症状,说明还是有一些抵抗力的,可能还是因为接触病毒太多了。” 据中国疾控中心最新发布的全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情况,自3月3日以来,中国冠病核酸检测阳性数呈波动下降趋势,每日报告核酸检测阳性数仍保持在4000人以上。 南方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生物安全研究中心主任赵卫受访时表示,从群体水平看,大暴发后6个月内一般不会再次暴发,但也有例外,如冠病病毒发生大的变异,从个体看,不能完全排除二次感染的可能性。“尤其是一些免疫力较弱或免疫反应不持久的人群,包括有免疫缺陷、基础病等,另外还与进入体内的病毒量有关,如果一次性进入体内的病毒量大,也会更容易发生二次感染。” 赵卫提醒,考虑到目前叠加流感的形势,建议公众继续保持密闭场所戴口罩、勤洗手和开窗通风、保持社交距离和咳嗽礼仪等卫生习惯。听从防疫部门的提示和指引,是正确应对的好方法。  Source 第二波?杭州中小学生再传新冠阳性 多为首次感染 世界新闻网 02/17/2023 校州西湖区某小学传出多名学生新冠阳性确诊,西湖教育官方微博发通报称,经调查,2月19日(周日)学校陆续接到班别学生周一(20日)请假的申请,截止当天傍晚6时,该班共计10位学生出现发热症状,在家抗原检测显示阳性,初步考虑为新冠感染。学校根据乙类乙管处置预案,向疾控部门进行了报告并发布了班级停课4天的通知。 另外,浙江日报2月19日报导,杭州多个家长群中流传着一张西湖区某公办小学二(3)班的家长通知书。该通知称,根据上级文档决定,2月20日至23日(周一至周四)停课4天,无身体不适症状并且抗原或核酸检测为阴性的学生于2月24日回校上课。 …

布林肯:中国正观察世界对俄乌战争的反应

布林肯:中国正观察世界对俄乌战争的反应 3/22/2023 (早报讯)美国国务卿布林肯说,中国正非常仔细地观察美国和世界对俄罗斯入侵乌克兰的反应,但还没有越过向俄罗斯提供致命援助的界限。 路透社报道,布林肯星期三(3月22日)向参议院外交关系委员会作证时说,如果允许俄罗斯在不受惩罚的情况下攻击邻国,这将为可能的侵略者“打开潘多拉的盒子”,一个“冲突的世界”就此而来。 布林肯说,乌克兰的利害关系远超出乌克兰本身,对亚洲有着深刻影响;他指出,日本和韩国在俄乌冲突中一直是乌克兰的主要支持者。 布林肯还说,他不认为中国一直在向俄罗斯提供致命援助。“就在我们今天发言时,我们还没有看到他们越过那条线。”这是他本周将向参议院外交关系委员会作证的四次中的首次。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和俄罗斯总统普京在克里姆林宫会晤时以“亲爱的朋友”相称,并讨论了中国关于解决乌克兰冲突的建议。布林肯说:“他们(中俄)的联姻是权宜之计,我不确定这是否是信念。俄罗斯在这段关系中很大程度上是一个小伙伴。” 布林肯说,中国对俄罗斯的政治和物质支持违背了美国的利益。他告诉立法者,美国国务院和美国国际开发署(USAID)需要总统拜登的全部预算要求来面对俄罗斯和中国带来的威胁,比去年增加11%。“冷战后的世界已经结束,目前正在进行一场激烈的竞争,以决定下一步该怎么走。” 布林肯敦促国际刑事法院(ICC)的每个成员遵守对普京发出的逮捕令。美国不是国际刑事法院的缔约国。 Source 习近平告诉普亭:让我们共同推动百年变局 中央社 3/22/2023 外电报导,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21日晚间在莫斯科向俄罗斯总统普亭道别时说,「(当今全球局势)这是百年变局之一部分,我们共同来推动」。报导说,这句话势必会在西方国家敲响警钟。 这项来自英国每日邮报的报导还提到,习近平作上述表态后,普亭(Vladimir Putin)回应「我同意」。接着,习近平紧握着普亭的手说「请保重,亲爱的朋友」;普亭则祝他「一路平安、一路顺风」。 根据报导画面,习近平和普亭在莫斯科时间21日深夜步出克里姆林宫,两人在门口道别时,说出了上述的对话。 习近平已于美东时间今天上午2时过后飞离莫斯科,准备返回中国。在此之前,他与普亭21日签署「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俄罗斯联邦关于深化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联合声明」。 声明指出,俄方欢迎中方愿为通过政治外交途径解决「乌克兰危机」发挥积极作用,欢迎「关于政治解决乌克兰危机的中国立场」文档中阐述的建设性主张。 双方指出,解决「乌克兰危机」必须尊重各国合理安全关切并防止形成阵营对抗、「拱火浇油」。而「负责任的对话」是稳步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双方反对任何未经联合国安理会授权的单边制裁。 声明更形容,中俄视彼此为「优先合作伙伴」,并愿进一步深化两国关系和发展各领域对话机制。还点名关切美国加快全球反导体系建设,并敦促美方停止为维持自身单方面军事优势,破坏国际和地区安全与全球战略稳定的行为。 Source 中俄联合声明 将在8重点方向展开双边经济合作 世界新闻网 …

再次裁员…芯片业不景气 迈威尔裁减4%人力因应

再次裁员…芯片业不景气 迈威尔裁减4%人力因应 世界新闻网 3/21/2023 时隔半年不到,Marvell再次裁员。移动通信、数据处理和保存芯片制造商迈威尔科技(Marvell Technology)将裁减320个工作,或4%的人力,以因应产业低迷。该公司周二已通知员工。 在迈威尔之前已有许多芯片制造商裁员,英特尔、美光和其他公司都采取类似步骤。更广泛而言,亚马逊、谷歌母公司Alphabet、脸书母公司Meta Platform在内的科技公司砍掉数万职缺。 迈威尔的主要客户包括微软和戴尔科技。迈威尔先前在中国大陆精简过员额,最新举措是近年来首次在美国进行重要裁员。 Source 亚马逊再裁9000人 云端运算及广告部门受影响 世界新闻网 3/20/2023 电子商务巨擘亚马逊(Amazon.com)继先前大裁员5%后,20日宣布再裁员9000人,包括获利的云端运算及广告部门,将全方位扩大成本紧缩范围。 亚马逊首席执行官杰西(Andy Jassy)声明,该公司近几年员工大增,称那是因应营运的必要之举;鉴于目前经济不稳定、短期内充满变量,因此成本及人力须更求精简。 亚马逊先前曾说要裁员1万8000人。 裁员浪潮袭卷科技业,脸书(Facebook)母公司Meta Platforms上周宣布将在未来几个月第二波裁员约1万人。 疫情爆发之初网购大增,亚马逊扩大召募,2019年底至2021年底约增加80万名员工,随着疫情纾缓、人们重返实体店购物,亚马逊针对不赚钱的单位紧缩成本并冻结聘雇。 杰西说,新一波裁员预计4月中下旬完成。截至去年12月底,亚马逊全球约有150万名员工,最近裁员前才刚召募约3万5000人。 根据追踪科技业裁员的网站Layoffs.fyi,2022年起,科技业裁员数约30万人。 亚马逊不久前刚裁员1万800人,以平台事业、人力召募及零售部门为主。 亚马逊其他改革恐导致更多人自愿离职,同时该公司新的酬劳计划意味着许多员工今年将减薪。 …

谷歌AI聊天机器人Bard 扩大开放让英美用户进行测试

谷歌AI聊天机器人Bard 扩大开放让英美用户进行测试 世界新闻网 3/21/2023 在硅谷掀起AI热潮之际,Alphabet旗下的谷歌周二表示,向大众开放名为Bard的对话式AI服务,美国和英国用户可以登记加入等候名单,这是谷歌历经多年开发、要与ChatGPT一较高下的产品,但它还没有将此一新工具集成进旗舰搜索引擎。 谷歌形容Bard是「早期实验」,将提供一个专用网站bard.google.com,而非并入现有产品。该公司也说,不会在Bard的早期版本投放广告,目前的测试重点是改进程式。谷歌在Bard的聊天对话框下标示明显警语:「Bard可能展示不代表谷歌观点的不正确或会冒犯人的资讯。」 网民可以与Bard你来我往的进行对话,与微软新推出的Bing服务类似。谷歌Bard研究部门副总裁Eli Collins说,该公司最初限制对话是基于安全理由,会逐渐放宽限制,但他没有透露此次的限制。 根据彭博资讯记者的测试,Bard拒绝答复如何制作炸弹的问题,以「我不会创建那种性质的内容,我建议你也别这么做」,然后敦促用户通过「图书馆等合法管道查找更多炸弹相关资讯」。Collins说谷歌做了调整,拒绝有关仇视、非法和危险主题相关的提问。这种做法与OpenAI上周发表的GPT-4相仿,那个聊天机器人遇到类似提问也不回答。 谷歌最近已加快开发Bard等产品的步伐,要将AI开发成果集成到搜索引擎等产品里。该公司上周透露,将构建人工智能工具,生成文本至Gmail和其他商业软件产品之中,早于微软的类似宣布。 Source 第一次买房者可申请到 $12500-$15000 的买房补助,并且首付可放到低至3%. 两个不同的补助项目: 1. 一个是高达 $15000 补助,目前对马里兰州的所有County和滨州的York County开放. 2. 另一个是 $5000 补助,对全美50个州开放. 调查:美近250家公司用ChatGPT取代员工,结果… …

GPT通过这考试 盖兹说惊呆了 赞1980年来最大科技进展

GPT通过这考试 盖兹说惊呆了 赞1980年来最大科技进展 世界新闻网 3/21/2023 微软共同创办人盖兹(Bill Gates)表示,OpenAI的语言生成式人工智能(AI)是他此生以来所见两大革命性技术之一,也就是他在1980年代首度见到现代的图形用户接口台式机以来,最具革命性的科技跃进。 这位67岁的亿万富豪在他的「盖兹笔记」(Gates Notes)博客上贴文表示:「AI的发展与微处理器、个人电脑、网络和手机的问世一样具有根本重要性。它将改变人们工作、学习、旅游、获得健康照护和与他人沟通的方式。整个产业将围绕着它重新定位。企业如何运用它,将进行自我区隔。」 盖兹从2016年起就一直与OpenAI的团队会面,去年还挑战团队,要他们训练AI系统能通过大学先修生物学考试。他说,这项考试不仅只是直接回答事实,还会要求学生对生物进行批判性思考。盖兹原本认为GPT系统要花数年才能学习完成,结果只花了几个月就在大学等级生物课程拿到A分数。 盖兹说:「整个经验让人惊呆了。我明白我见到了自从图形用户接口以来最重要的科技进展。」 OpenAI在上周推出GPT-4,是能生成文本的最新一代大规模AI模型,可被运用于撰写程序、创造图片,还能回答用户提供图片的相关问题。OpenAI吹捧GPT-4能在标准化测验中取得成功,不过普林斯顿大学一位教授与博士生本周在博客贴文表示,这些可能是评估这项技术能力的错误指针。 盖兹表示,他获得灵感启发,认为AI有潜力可以减少世界上一些最严重的不平等问题,从开发中国家的医疗照护到气候变迁与教育领域。他说,他的基金会在未来数月将提出有关如何运用AI的更多细节。 不过,盖兹也坦承这项技术引发有关人力、法律制度、隐私、偏见等等艰难的问题,「世界必须确保人人,不只是富裕的人,能受惠于AI。政府和慈善组织必须扮演角色,确保它减轻不平等,而非加深不平等。这是我自己与AI相关工作的首要任务」。 盖兹也点出「有人挟AI当作武器」的威胁,表示政府必须与民间企业合作制定限制措施,而且更长期的危机是AI不配合人类、甚至与人类作对。他说,这些问题随着时间推移将愈来愈严重。 Source 第一次买房者可申请到 $12500-$15000 的买房补助,并且首付可放到低至3%. 两个不同的补助项目: 1. 一个是高达 $15000 补助,目前对马里兰州的所有County和滨州的York County开放. …

瑞信大金主变大苦主 沙乌地国家银行亏逾10亿美元

瑞信大金主变大苦主 沙乌地国家银行亏逾10亿美元 世界新闻网 3/20/2023 瑞士信贷(Credit Suisse)最大股东沙乌地国家银行(SNB)表示,在瑞银(UBS)达成协议以32亿美元收购瑞信后,SNB已因为这项投资亏损逾10亿美元。 SNB向CNBC表示,该银行去年11月以每股3.82瑞郎价格投资瑞信14亿瑞郎(15亿美元),持有瑞信9.9%股权,但根据瑞银与瑞信间的交易条款,瑞信将仅支付瑞信股东每股0.76瑞郎,这使SNB在这笔投资上亏损了约80%。 尽管如此,SNB表示,银行仍将维持原来的策略,「去年12月,SNB对瑞信的投资只占SNB整体资产的不到0.5%,占SNB投资组合的比重也仅1.7%。」「从资本监管的角度,这对银行的获利能力零影响。」「对瑞信投资的估值改变,不影响银行的成长计划和对今年接下来的指引。」 Source 美短债殖利率大跌 SVB爆雷更笃定Fed放慢升息脚步 世界新闻网 3/12/2023 美国金融主管当局祭出措施以确保金融稳定,遏止硅谷银行(SVB)倒闭危机继续蔓延,投资人已开始认定联准会(Fed)不敢贸易大幅升息,美国今天(周一)短债殖利率大跌,长债殖利率则走高。 美国2年期债券殖利率周一一度下跌12个基点至4.47%;美国10年期公债殖利率上升2个基点至3.72%。 华尔街日报指出,Fed、财政部和联邦存款保险公司联手祭出金融稳定措施,对债券有错综复杂的影响。一方面来说,金融稳定措施可以大为降低金融危机的疑虑,另一方面,这也表示Fed因担心金融体制的良窳以及升息所带来意料之外的影响。 Penn 共同资产管理基金经理人 Zhiwei Ren 指出,Fed官员「不希望因升息坏了金融稳定,不再光在意通膨的问题」。 不过,彭博经济研究经济学家指出,硅谷银行的情况相对独特,客户结构比较单一,主要集中在科技业,这些公司的资金消耗水准较高,而且在利率上升期间筹集外部资本的前景有所减弱,因此限制了风险外溢或发生向更为传统的银行业系统性蔓延的几率。 彭博经济学家因此认为,硅谷银行金融集团崩垮并不能归咎于货币政策过于紧缩,对更大范围的金融系统和经济没有明显影响。如果本周二公布的2月CPI数据高于预期,彭博经济学家认为硅谷银行倒闭不会阻止Fed在3月21-22日升息2码(0.5个百分点)。 Source 从硅谷银行48小时走向崩溃说起 …

北京斡旋复交发酵 伊朗总统受邀访沙国

北京斡旋复交发酵 伊朗总统受邀访沙国 世界新闻网 3/19/2023 埃及「金字塔报」(Ahram)和法新社19日报导,伊朗总统莱希(Ebrahim Raisi)已接受沙特阿拉伯国王沙尔曼邀请,将出访沙国。 外媒19日引述1名伊朗官员报导,在利雅德于北京居中斡旋下,和德黑兰签署一项复交协议几周后,莱希已接获沙王之邀。这显示两国关系变暖。 莱希的「政治事务副幕僚长」詹希迪(Mohammad Jamshidi)推文透露,在沙王致莱希总统的1封信函中,沙尔曼对沙伊这对兄弟之邦的复交协议表示欢迎。同时,莱希亦「欣然接受」此一邀访。 莱希2月才应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之邀,访中3天。 Source 前国务卿季辛吉:促成沙伊复交 中国迈出重要一步 世界新闻网 3/18/2023 美国前国务卿季辛吉就中国促成沙特阿拉伯与伊朗的复交评论表示,这是中东战略格局的重大变化,且「中国迈出了重要一步」,堪比1970年代美国总统尼克森秘访中国。 华盛顿邮报16日以「中国如何预示中东多极化的开始」为题发表评论文章,季辛吉受访表示,这一外交成果与1970年代自己和美国总统尼克森相继访华一事作了对比,称这两段外交进程非常相似。 季辛吉表示,从长远来看,中国以和平缔造者的角色而出现,改变了国际外交的职权范围。他说,中国近年来宣布,它需要成为创建国际秩序的参与者。现在它已经朝这个方向迈出了重要一步。 环球时报引述文章作者伊格内修斯称,「美国不再是这个地区(中东)不可或缺的力量,(不再是)那个唯一强大或灵活到能够促成和平协定的国家。中国也拥有了这种号召力」。 文章最后指出,一个多极化的中东正在出现,以往长期对峙的中东地区正在变成一场「平衡游戏」。正如季辛吉所言,这将是一场有着新规则的新游戏。 环时报导,在中国的斡旋下,沙国和伊朗这对中东地区的宿敌握手言和。本月10日,中沙伊三方签署并发表联合声明,宣布沙伊双方同意恢复外交关系。联合声明一发出,国际社会反响热烈,纷纷对中东地区两个大国实现和解表示欢迎,为中国积极劝和促谈的角色点赞。 Source 中促成沙伊复交 专家:在美主导中东地区取重大胜利 世界新闻网 …

前国务卿季辛吉:促成沙伊复交 中国迈出重要一步

前国务卿季辛吉:促成沙伊复交 中国迈出重要一步 世界新闻网 3/18/2023 美国前国务卿季辛吉就中国促成沙特阿拉伯与伊朗的复交评论表示,这是中东战略格局的重大变化,且「中国迈出了重要一步」,堪比1970年代美国总统尼克森秘访中国。 华盛顿邮报16日以「中国如何预示中东多极化的开始」为题发表评论文章,季辛吉受访表示,这一外交成果与1970年代自己和美国总统尼克森相继访华一事作了对比,称这两段外交进程非常相似。 季辛吉表示,从长远来看,中国以和平缔造者的角色而出现,改变了国际外交的职权范围。他说,中国近年来宣布,它需要成为创建国际秩序的参与者。现在它已经朝这个方向迈出了重要一步。 环球时报引述文章作者伊格内修斯称,「美国不再是这个地区(中东)不可或缺的力量,(不再是)那个唯一强大或灵活到能够促成和平协定的国家。中国也拥有了这种号召力」。 文章最后指出,一个多极化的中东正在出现,以往长期对峙的中东地区正在变成一场「平衡游戏」。正如季辛吉所言,这将是一场有着新规则的新游戏。 环时报导,在中国的斡旋下,沙国和伊朗这对中东地区的宿敌握手言和。本月10日,中沙伊三方签署并发表联合声明,宣布沙伊双方同意恢复外交关系。联合声明一发出,国际社会反响热烈,纷纷对中东地区两个大国实现和解表示欢迎,为中国积极劝和促谈的角色点赞。 Source 中促成沙伊复交 专家:在美主导中东地区取重大胜利 世界新闻网 3/11/2023 断交七年的中东宿敌伊朗和沙特阿拉伯,10日在中国的斡旋下宣布包括同意恢复双方外交关系,两个月内重开双方使馆和代表机构,撼动中东地区的地缘政治。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外办主任王毅说,沙伊北京对话取得重要成果,宣布恢复两国外交关系。这是对话的胜利、和平的胜利,为当前动荡不安的世界提供了重大利好消息,传递了明确信号。 王毅意有所指地表示:「中东是中东人民的中东,中东地区的命运应该掌握在中东各国人民手中。相信中东各国将进一步弘扬独立自主精神」。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去年12月访沙,从那时起有了斡旋两国复交的想法。沙伊两国代表在北京历经四天辟室密商后宣布达成协议。白宫国安会发言人柯比表示:「沙国全程都有知会美国会谈进度」。 华尔街日报分析,这项协议显示北京在美国长期主导的中东地区影响力大幅提升,且可能让美国和以色列在伊朗扩大核武计划之际,难以强化区域联盟对抗德黑兰当局。美国一直试图促成沙国和以色列间的和平协议,现在前景不明。 中国近年来与伊朗和沙国创建更亲近的经济关系,这两国对中国而言都是重要原油供应国。但中国是首度这么直接介入中东政治。 曾任美国驻沙国大使,也是两岸关系专家的傅立民表示,北京能够促成宿敌沙伊大和解,一大启示就是证明当初看轻中国调停俄乌冲突和平方案的人错了。 国际危机组织资深波斯湾分析师安娜.雅各表示,这个突破对中东地区而言是好消息。她说,伊朗和沙国间的协议表明中国以新的方式加强在中东地区扮演的角色,特别是斡旋,「对中国而言,这是重大胜利」。 英国智库「皇家联合三军研究所」副研究员史蒂芬斯也同意这项说法。他说,「这对中东地区本身而言是重大时刻,该地区两大强权都承认北京当局作为中东地区重要仲裁者的影响力」。 史蒂芬斯表示,「现在,这不意味美国正在失去影响力」,美国在中东地区的军事足迹仍大于中国,且美国与以色列的关系仍比中国和以色列的深厚。他说:「众所周知,没有人在挑战美国的力量和他们可以做的事,他们挑战的是美国的主导地位,美国长期以来是区域不可或缺的强权,现在中国也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