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一公司财务职员遭遇“深伪”诈骗,向AI仿冒首席财务官汇款港币2亿元 凤凰网 2/5/2024 IT之家 2 月 5 日消息,据港媒香港电台报道,当地警方首次发现,有诈骗分子利用人工智能深伪(Deep Fake)技术,在网上会议中仿冒多名人士,欺骗与会的一名职员。 图例 香港特区网络安全及科技罪案调查科网络安全组署理高级警司陈纯青披露了该案的更多细节:报案人是一间跨国公司香港分行的财务职员,他在上月中收到假冒该公司英国总部首席财务官的信息,对方声称要进行机密交易,邀请报案人参与一个多人视频会议。 报案人曾出现怀疑心理,但由于参与视频会议的成员容貌“与真实人士一样”,最终放下警惕,按照指示最终分 15 次汇款 2 亿港币(IT之家备注:当前约 1.84 亿元人民币),转账至 5 个本地户口。而当报案人最终向总公司查询之后,才发现被骗。 陈纯青指出,调查后发现,该次视频会议中“出席人士”的影像来源于涉事各成员先前在网上公开的视频。其相信,诈骗分子会预先在网上下载上述视频,利用 AI 为视频制作仿冒声音并进行配音,再套用至视频会议中。而为了不露破绽,视频会议采取了“直接下达命令”的方式,而非与报案人交流。 图源 Pexels …
Author: George.Smith

假如特朗普归来:俄乌、巴以、台海 美对外政策推演 凤凰网 1/23/2024 美国共和党初选,Trump在党内最主要的竞争对手(如果谈得上有“竞争”的话)Ron DeSantis日前已宣布退选,现在只剩下Niki Haley还在负隅顽抗,但预料不会坚持多久。共和党初选可谓尘埃落定。现在不如推演一下如果Trump当选,美国的外交政策会如何发展。 以下是基于作者对Trump(及其基本盘)的理解做的一些猜测和推演,仅供参考。 1.对美国本土:最大精力是解决非法移民问题 对于Trump/MAGA来说,非法移民才是美国需要解决的头号问题 Trump政府将投入大量的人力、经济、执法乃至军事资源解决移民问题,甚至不惜“抽调”其他对外资源。具体而言,一是在南方边境部署军队或执法队伍,严防非法移民——这有可能使得美国与墨西哥的关系陷入紧张;二是将已经进入美国的非法移民驱逐出境 2.对俄乌战争:停止援乌,放弃乌克兰 如果Trump上台,将立即全面停止对乌克兰的军事及经济援助 失去美国的支持后,乌克兰政府和民间力量可能还将抵抗,但已不可能翻盘 最终,乌克兰只能接受丢掉东部四州及克里米亚领土的事实 当然,国际社会未必会承认俄罗斯的领土所得,但这也不会改变俄罗斯对这部分领土的实质占领 Trump对于乌克兰战后重建也不会有任何兴趣 3.对俄罗斯:尝试缓和与俄罗斯的关系 Trump将恢复与俄罗斯/普京的接触,尝试一定程度缓和关系,甚至从压制中国的角度讲,可能尝试再次拉拢俄罗斯 但普京的俄罗斯不会再信任美国,俄中战略关系目前不会被威胁 另一方面,美国民众对俄罗斯/普京并无好感,也不感兴趣——尽管MAGA共和党会认同俄罗斯/普京的文化保守主义。总之,Trump能从美俄关系中获得的政治资本很有限,所以不会投入大量精力 Trump最感兴趣的将是:第一,扮演“俄欧关系调停者”的角色,声称自己摆平了俄乌冲突,赢得了和平;第二,通过与俄罗斯建立联系,看看有没有牵制中国的任何机会 俄罗斯将偃旗息鼓,巩固俄乌战争的战果,不会主动寻求军事扩大 另外,对于Trump来说,乌克兰纯粹只是棋子。他(和MAGA共和党)对乌克兰毫无兴趣,并可能愿意接受整个乌克兰都变成俄罗斯势力范围的结果 4.对北约/欧洲——淡化、降温 …
华航班机空中突挂“7700”紧急代码,折返降落在桃园机场 1/20/2024 【环球网报道】据TVBS新闻网、《联合报》等台媒报道,台湾中华航空(简称华航)20日晚间一架从台北飞往香港的CI919航班,飞行途中突然挂出代表“紧急情况”的“7700代码”,随即调头飞回桃园机场。目前客机也顺利返抵桃园机场。该架航机编号为B-18309,机型空客A330-300。 《联合报》称,华航表示,20日,CI919台北-香港班机起飞后出现机务异常信号,机师依标准作业程序处理,决定返回台北检查,航机已顺利返抵桃园机场。 据了解,当飞机发出“7700代码”表示遇到紧急状况,比如机械故障或有机上人员突发疾病等,该紧急代码由国际民航组织(ICAO)制订为紧急情况下使用且全球通用。 Source 美媒:波音向中国交付737 MAX系列飞机的计划再次被推迟 观察者网 1/16/2024 综合《华尔街时报》、路透社15日报道,近日美国阿拉斯加航空公司一架737 MAX 9型客机在高空飞行时舱门掉落事故,再次给刚有点起色的波音对华交付蒙上阴影。报道援引知情人士消息称,波音恢复对华交付737 MAX系列飞机再度面临延迟,中方计划在接收过程中对飞机进行额外安全检查,此举为交付时间增添了不确定性。 报道提到,目前仍约有85架波音737飞机等待向中国交付。2019年两起致命空难震撼全球,出于对737 MAX机型安全问题的担忧,中国这一波音的关键市场对其关闭了大门。去年年底,波音才刚刚被曝获得中国航空监管机构的一项关键批准,距离恢复对华交付737 MAX系列飞机“又近了一步”,如今又被“打回原形”。 阿拉斯加航空公司1282航班波音737 MAX 9型客机舱壁发生脱落 社交媒体 报道称,有消息人士透露,波音公司最初计划在去年12月向中国南方航空公司交付一架737 MAX系列飞机,但后来推迟到了今年1月。《华尔街日报》称,由于这些飞机已经在波音公司的库存中存放多年,所以必须经过中国航司的检查。 这名消息人士称,去年12月,南方航空的一些机组人员前往西雅图,对停飞后即将交付的首架737 MAX …
Kyros.ai College Prep AI-powered College Prep Platform & Personalized GPS Guidance To Your Dream College 1月21日 周日 美西时间下午五点/美东时间晚上8点 1月22日 周一 北京时间上午9点 上大学少花银子?优秀学生奖学金申请攻略来袭! 上大学少花银子?优秀学生奖学金申请攻略来袭! 注册链接:https://www.kyros.ai/counseling-detail/12240?ref=LAA2TRN 讲座时间: …
上任不足1年遭解雇,49岁大学副校长自杀身亡 腾讯网 1/18/2024 美国密苏里州林肯大学近日宣布,已对非裔副校长安托瓦内特·“邦妮”·坎迪亚-贝利(Antoinette “Bonnie” Candia-Bailey)的自杀启动调查,与案件相关的白人校长约翰·莫斯利(John Moseley)正接受带薪行政休假。 莫斯利在1月3日向贝利发出解雇信,并要求她立即搬出学校提供的住房。5天后,49岁的贝利自杀。在去世当天,她给莫斯利发了最后一封邮件,控诉后者的“故意骚扰和欺辱”给自己带来了巨大的精神伤害,并要求莫斯利不要与她的家人有任何接触,“你已经对我造成了足够的打击和精神伤害”。 此时距离贝利上任不足1年。她自杀的消息,让林肯大学校友群情激愤,他们正在社交媒体上发起一场要求莫斯利辞职的运动。学术界也对非裔女性的生存环境和待遇提出质疑。 Antoinette “Bonnie” Candia-Bailey 图源:密苏里州林肯大学官网 “她是一位才华横溢的同事,永远是林肯大学、传统非裔大学和她所信仰的其他事业的热情倡导者。”1月11日,林肯大学校董事会发文悼念贝利。校董事会还在声明中表示,将聘请“第三方专家”全面审查潜在的人事问题。 媒体对此事的报道。图源:HBCUBUZZ 贝利出生于伊利诺伊州芝加哥,在一个温暖、有爱的家庭中长大。她热爱学习,热衷于从事教育事业,曾在美国伊利诺伊州、北卡罗来纳州等多个州的大学担任高级管理人员,从事高等教育工作 20 多年。2023年5月起,她在密苏里州林肯大学担任主管学生事务的副校长。贝利表示,她最自豪的时刻就是1998年,那一年,她从密苏里州林肯大学顺利毕业,获得社会学学士学位。 谁也料想不到,上任母校副校长仅仅8个月后,贝利会在告别人世的邮件中写道:“林肯是我的起点,也是终点。” 在当初的聘用公告中,贝利被描述为:一个在倡导社会正义和变革方面拥有丰富经验的人。她热衷于研究自尊和身份发展,尤其是非裔美国妇女的自尊和身份发展,并加强发展教育工作。 贝利的阿姨拉唐娜·坎迪亚-弗拉纳根(LaDonna Candia-Flanagan)对媒体表示,她在遇到的每个人身上都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她天生性格外向,并因善良和富有同情心的天性而受到钦佩。贝利的自信、独特以及挑战他人思想的能力使她成为真正的领导者。 “我相信多样性工作就像拼图,”贝利在公告中如是说,“我会努力帮助每个人在拼图中找到自己的位置。” 然而,贝利在新位置上,遭遇了巨大的工作和精神压力。 据她的好友肖尼斯·希尔(Shaunice …
在美中国留学生据报遭强制遣返 中国批美国“歧视性执法” 早报网 1/04/2024 近期据报出现多起中国留学生入境美国时,遭无端盘问甚至遣返的情况,中国外交部批美方的做法是“典型的选择性、歧视性、政治性执法”,并对此表示强烈不满。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星期四(1月4日)在例行记者会上说,长期以来,美方出于政治目的,对持合法有效证件和签证的中国赴美留学生滥施打压迫害,动辄盘查、关押、逼供、诱导甚至遣返。近几个月来,每月均有数十名包括留学生在内的中方赴美人员被美方强制遣返。“美方的做法是典型的选择性、歧视性、政治性执法,中方对此强烈不满、坚决反对。” 汪文斌称,美国自诩开放包容和学术自由,却错误制定并颁布实施“第10043号行政令”,“滥用国家安全概念,将学术研究政治化、武器化”,一再对中国赴美学生实施盘查、滋扰、遣返,严重损害中国留学人员合法权益,严重毒化两国人文交流氛围,严重违反两国元首关于加强和便利两国人文交流的共识,同中美两国人民开展友好交流的共同愿望背道而驰。 汪文斌说,中方敦促美方将欢迎中国留学生的表态落到实处,撤销错误的“第10043号行政令”,停止以国家安全为借口打压限制中国赴美留学人员,切实保障中国在美学者、学生安全和合法权益,以实际行动兑现支持和便利中美人文交流和人员往来的承诺。 据中国官媒《环球时报》报道,多名中国留学生近期入境美国时,遭到长时间盘查,并被检查手机、电脑等随身电子设备,还有一些学生的留学签证被注销且五年内不得入境美国,但并未被告知注销原因。 公开资料显示,第10043号行政令是时任美国总统特朗普于2020年5月29日签署的总统公告,旨在禁止与中国人民解放军有联系的中国留学生获得F签证或J签证。该行政令于2020年6月1日生效,并实施至今。 Source 凤凰连线 | 伊朗连环爆炸:两个装满炸弹的手提箱被遥控炸毁 凤凰网 1/03/2024 Source 以色列部分预备役军人将重返工作 助推动经济应对长期战 早报网 12/31/2023 2023年12月29日,一支以色列军方军队在约旦河西岸的法拉巴勒斯坦难民营巡逻。(法新社) 以色列军方将让一部分被征召到加沙地带打仗的预备役军人返回工作岗位,以协助推动经济发展,为以哈长期战争做准备。 路透社报道,以色列国防军发言人哈加里在元旦前夕说:“一些预备役士兵将于本周返回家人身边,回到他们的工作岗位。” 哈加里说:“这将让我们经济得到显著缓解,并让预备役军人为新一年的活动凝聚力量,战斗将继续,我们将需要他们。” …

BBC“反思”:过去一年,天平正倾离美国主导的西方价值观 观察者网 12/30/2023 过去一年,乌克兰危机延宕、巴以冲突又起,地区安全热点问题此起彼伏,世界经历复杂安全挑战。在变乱交织中,有外媒发现,各个地区的天平正倾离美国主导的西方价值观,这让2023年成了令西方国家感到“不爽”(uncomfortable)的一年。 英国广播公司(BBC)12月30日称,在过去12个月,美国、欧洲和其他主要“民主国家”在国际政治舞台上遭遇了一系列挫折,尽管这些挫折并非“灾难性”,但充分表明权力平衡正在从多年来一直占主导地位的美西方价值观转移,“在许多方面,风向都与西方利益背道而驰”。 文章花费最长篇幅也最先讲述的,自然是从2022年2月延宕至今的俄乌冲突。BBC称,尽管得到了西方的支持,但战事对乌克兰来说并不顺利,“这意味着北约和欧盟的处境也很糟糕,它们已经为乌克兰的战事及其经济提供了数百亿美元的资金支持”。 报道提到,去年这个时候,北约内部曾对乌克兰寄予厚望,认为在西方军援和训练下,乌军可以巩固其秋季攻势。但因害怕激怒俄罗斯,西方花了很久才决定交付乌克兰想要的主战坦克,等到坦克被送抵前线并正式部署时,俄罗斯已经建立起“现代史上规模最大、范围最广的防御工事”。 报道认为,如今“对于乌克兰和西方国家来说,几乎所有指标都朝着错误的方向发展”,乌军反攻已经无望:不仅弹药和人员严重短缺,美国国会还阻碍了白宫通过600亿美元军援,匈牙利则拦下了欧盟500亿欧元的一揽子援助计划。 BBC还提到,欧盟一轮又一轮的制裁本应让俄罗斯经济陷入瘫痪,迫使其扭转局面,“然而事实证明,俄罗斯对这些制裁有着惊人的承受力,通过中国和哈萨克斯坦等国采购了许多产品”。另一方面,虽然西方在很大程度上已经摆脱了对俄石油和天然气的依赖,但俄罗斯也找到了其他愿意购买的客户,尽管价格有所降低。 报道承认,虽然俄罗斯的“特别军事行动”遭到许多西方国家批评指责,但对世界其他国家来说却并非如此。许多国家认为这是欧洲的问题,一些国家则将责任归咎于北约,认为是北约东扩挑衅了俄罗斯。过去一年间,俄总统普京访问了吉尔吉斯斯坦、中国、阿联酋和沙特阿拉伯等国,都受到“红地毯欢迎”,并受邀线上出席了在南非举行的金砖国家峰会。 当地时间12月29日,乌克兰利沃夫,俄乌冲突持续,一所学校遭到导弹袭击,圣玛丽的圣像被挂在受损的墙上。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西方另一个不得不说的“挫折”,是10月7日陡然升温的巴以冲突。BBC称,这场战事不仅转移了全球对北约盟友乌克兰的注意力,更重要的是,在全世界许多穆斯林和其他人民看来,美国和英国在联合国对以色列的“保护”,似乎让他们成为了破坏巴勒斯坦加沙的“同谋”,这导致俄罗斯在中东的影响力增加。 撰写该总结的BBC安全事务记者弗兰克·加德纳(Frank Gardner)回忆道,在最近于沙特首都利雅得举行的一次峰会上,阿拉伯国家的部长们告诉他,西方有双重标准。“他们对我说:‘你们的政府是伪君子’。他们问我,成千上万的平民在加沙被杀害,为什么你们拒绝在那里停火,却指望我们谴责俄罗斯在乌克兰杀害平民?” 巴以冲突的风险已经蔓延到红海南部地区,红海的商业航运受到影响,美军与被美国视为“伊朗代理人”的组织不断发生军事摩擦。BBC称,尽管伊朗被西方国家指定为敌对威胁,但该国已将自己定位为巴勒斯坦事业的捍卫者,并与俄罗斯建立了更紧密的联盟关系,从冲突中获益匪浅。 此外,西方在其他地区也面临挫折。BBC提到,西非萨赫勒地区国家纷纷出现军事政变,驻扎在该地区的欧洲军队被驱逐,并被来自俄罗斯的雇佣兵所取代。前法属殖民地国家马里、布基纳法索和中非反法情绪持续高涨,之后尼日尔亲西方总统也在7月被赶下台。本月,尼日尔最后一批法国驻军已经撤离,只剩600名美军。与此同时,曾经被视为西方盟友的南非一直在与俄罗斯和中国举行联合海军演习。 Source 75岁,还要回去工作,美国人也扛不住了 南风窗 12/30/2023 拜登已经80岁了,还在竞选下一任美国总统;美国共和党领袖米奇·麦康奈尔也已经81岁高龄。越来越多的选民开始担心这些老年领导人的工作能力。在哥伦比亚广播公司的民意调查中,4/5的美国人表示对75岁以上民选官员的能力感到担忧。 这在大多数国家确实不是寻常领导人的年纪,但在美国,这在一定程度上却是社会现实的写照:越来越多退休后的美国人,也选择工作更久。 2023年12月21日,皮尤研究中心发布的报告显示。虽然婴儿潮一代在2030年前即将退休,最早的X世代(出生于1965—1980年)近了退休年龄,但他们中越来越多人决定继续工作——1/5的65岁以上的美国人今年仍在工作,占比达到19%。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75岁以上的老年人,成了美国劳动力市场中数量增长最快的群体。 据美国劳工统计局2021年的报告,从2020年到2030年,美国劳动力预计将增加890万人,增幅为5.5%。这并非一个完全乐观的数据:在此期间,16—24岁的劳动力预计将减少7.5%;而在75岁及以上的人群中,未来十年劳动力将增长96.5%。 …
普京:以为与西方没有意识形态对抗,“我天真了” 观察者网 12/17/2023 (观察者网讯)“我确实曾有一些天真的想法。但现实是…苏联解体后,他们(美西方)认为他们只需要等一段时间就能彻底摧毁俄罗斯。” 综合俄新社、“今日俄罗斯”(RT)等媒体报道,在“俄罗斯-1”电视台17日播出的采访节目中,普京告诉记者扎鲁宾(Pavel Zarubin),尽管他在安全机构和外国情报部门工作了近20年,但他在政治生涯早期是一个“天真”的领导人。 同时,普京还就拜登关于俄罗斯可能攻击北约国家的言论作出回应,称“这纯属无稽之谈”,他实际上希望与北约国家发展关系。 日前(14日),普京在俄罗斯首都莫斯科举行年度记者会时也承认自己有过“天真”行为,直言自己不应该在第一任期时如此相信美国及其盟友。他表示,如果有机会回到过去,将对2000年的自己说,要完全信任俄罗斯和俄罗斯人民,因为这种信念是俄罗斯成功复兴、建立和发展取得成功的基础。 普京接受采访 “直到后来,我才意识到当初的想法非常天真” 据报道,普京在接受扎鲁宾采访时表示,2000年代初期,他有过天真想法,认为全世界都明白俄罗斯已经变得不同,不存在意识形态对抗,因此也没有对抗的理由。 “我绝对真诚地告诉你,尽管我在苏联安全机构和外国情报部门工作了近20年,尽管我后来担任过圣彼得堡副市长、俄罗斯联邦安全局局长、安全会议秘书,甚至在初期还担任过总理,但现在我绝对肯定地说,我仍然有过天真的想法,整个世界,尤其是所谓的文明世界,都明白俄罗斯发生了什么,它已经完全变成了一个不同的国家,(与苏联不同)不再有任何意识形态对抗,也没有理由对抗。”普京说。 普京补充道,他看到了西方国家对俄政策中的消极行动,特别是对俄罗斯境内分裂主义和恐怖主义的支持是显而易见的。 “但我曾天真地认为,这只是思维和行动惯性——他们习惯了与苏联作战,并继续这么做。”普京表示,现实却并不如他想象的这般。他称,苏联解体后,美西方认为他们只需要等一段时间,就能将俄罗斯彻底摧毁。 据报道,普京认为,在西方看来,他们不需要这样一个拥有足够多人口的大国,他们认为,正如美国著名政治家布热津斯基所建议的那样,最好把俄罗斯分割成五个部分,再逐个征服并利用它们的资源。“但前提是,每个部分都不会拥有独立的势力、不会发出独立的声音,也不会像统一的俄罗斯那样捍卫自己的国家利益。直到后来,我才意识到这一点,我当初的想法非常天真。” 当地时间2023年12月12日,美国华盛顿特区,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敦促美国打破超过600亿美元军事援助的僵局。图源:视觉中国 莫斯科可能攻击北约?“无稽之谈” 已持续近两年的俄乌冲突,逐步撕裂俄罗斯与西方国家的关系,美西方也深陷“援乌疲劳综合征”。本月早些时候(12月6日),拜登在呼吁美国国会批准对乌克兰追加援助的特别讲话中声称,俄罗斯不会满足于战胜乌克兰,一定还会攻击某个北约国家。 他说:“如果普京拿下乌克兰,他不会就此止步。”拜登预测,普京会继续攻击北约国家,“我们将面临我们并不寻求的、现在也没发生的事情,那就是美国军队将与俄罗斯军队作战”。 对此,普京在接受采访时指出:“这完全是胡说八道。我认为,拜登总统也明白这一点。这只是一套为其在俄罗斯方向上的错误政策辩护的说辞。” 普京表示,无论是在地缘政治方面,还是在经济、军事方面,俄罗斯都没有理由,也没有兴趣与北约国家开战。实际上,俄罗斯有意与北约国家发展关系,不想破坏关系,俄罗斯与这些国家之间没有任何领土纠纷。 “像对其他国家也是一样,包括北约国家。我们与谁有问题?和任何国家都没有。他们人为地给我们制造问题,因为他们不希望有俄罗斯这样一个竞争对手。仅此而已。”普京称,北约是美国的后院,美国是整个北约的主人。 “他们把芬兰拖进了北约”,俄将在西北设新军区 1949年4月,美、英、法等12国在美国首都华盛顿共同签署旨在建立集体防御的《北大西洋公约》,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北约)宣告成立。根据条约第五条,即缔约国任何一方若遭到武装攻击,应视为对全体缔约国的攻击。 今年4月,芬兰正式加入北约,成为北约第31个成员国,导致北约与俄罗斯联邦边界的直接接触线增加了一倍多,引发俄罗斯不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