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前所未有机遇 CIA上俄罗斯人爱用社群媒体 发影片招间谍

把握前所未有机遇 CIA上俄罗斯人爱用社群媒体 发影片招间谍 世界新闻网 5/16/2023 美国中央情报局(CIA)推出了一项新的行动,15日上网发布了制作精良的电影式招募影像,目的是把握住美方情报官员所认为的「前所未有」机遇,说服对俄乌战争及国内生活心怀不满的俄罗斯人分享他们的秘密。 CNN报导,此次招募活动包括在社群媒体「纸飞机」开设新的CIA频道。「纸飞机」在俄罗斯非常流行,也是未经筛选的新闻来源。CIA在「纸飞机」首先发布了影片,结尾则附上了如何跟CIA匿名与安全取得联系的指示。 这只影像同时发布到CIA的其他社群媒体平台,包括YouTube、推特、Instagram和脸书。参与该计划的CIA官员表示,俄罗斯入侵乌克兰带来了一个历史性的机会,「让俄罗斯人来找我们,提供美国需要的消息」。 在这项行动登场之前,CIA已在俄乌战争开始后进行了前次的招募活动。据称该项行动成功了,「接触进来了」。一位官员表示,他们希望在敏感领域工作并能够接触到宝贵消息的俄罗斯人现在听到的消息是,「我们理解你,或许比你想的更好。我们想要用俄罗斯人自己的语言跟他们传达,我们知道他们正在经历些什么」。 该官员坚持影像「绝对没有」打算要在广大民众间煽动或助长动乱,而是瞄准了可能在观望的人士,并「揭开」联系CIA的程序。影片并未提到在民间仍享有高度支持的普亭总统,甚至没有提到俄乌战争,部分原因在于这会是「多余」内容,同时也因为他们认为影片汲取了「历久弥新」的主题,即长久以来说服心怀不满的俄罗斯人跟CIA联系。 其中一位官员说,「乌克兰是首要考虑,但这多多少少是更大事件的征兆,俄罗斯境内总有一些人认同我们在这里必须说的事情」。 Source 俄乌开战后泽伦斯基首访柏林 赞德国是真朋友 中央社 基辅/柏林 5/14/2023 乌克兰总统泽伦斯基今天表示,基辅及其西方盟邦最快今年就可以让俄罗斯在乌克兰的败战局面「无法逆转」,他也趁访问柏林期间表达感谢,形容德国是「真正的朋友」。 综合路透社与法新社报导,泽伦斯基(Volodymyr Zelenskyy)此行在军援方面大有斩获。德国政府昨天宣布提供乌克兰27亿欧元(约29.4亿美元)的军事援助。这是俄罗斯去年2月全面入侵乌克兰后,德国提出的最大型军援方案。 泽伦斯基在德国总统官邸的访宾留言簿写道:「在乌克兰现代史上最具挑战性的时刻,德国证明自身是我国真正的朋友和可靠盟邦,坚决地跟奋力捍卫自由和民主价值的乌克兰人民站在一起。」 他也就柏林当局的「强力支持」向德国总理萧兹(Olaf Scholz)表达谢意,表示军援方案中的一切「将大幅强化我国防御」。 他说:「现在是时候让我们决定在今年结束这场战争。今年我们可以使侵略者的败战局面无法逆转。」 萧兹跟泽伦斯基召开联合记者会,他强调德国承诺有必要时就会继续支持乌克兰。但被问到两国先前关系紧张的问题时,萧兹置之不理,他也回避另一个关于基辅当局希望加入北大西洋公约组织(NATO)的问题。 …

各国紧盯土耳其大选结果 厄多安若败选 西方欢喜俄国忧

各国紧盯土耳其大选结果 厄多安若败选 西方欢喜俄国忧 世界新闻网 5/14/2023 西方国家、北约(NATO)和俄罗斯都紧盯14日土耳其总统大选结果,土国总统厄多安最近民调落后在野「国家联盟」共推的挑战者基里达欧鲁,厄多安可能输掉大选引起关注。 土国长久以来在各方复杂且时常令人烦恼的关系中扮演调停角色,调停角色的性质可能取决于大选结果。纽约时报14日报导,若厄多安败选,西方多少会受益,因为这有望终结土国阻挡瑞典加入北约僵局等议题。但土国是俄国不可或缺的贸易伙伴,有时甚至担任外交调解人,自俄国侵乌后,这种关系被认为变得对俄方而言更重要。 正如瑞典前总理毕尔德12日所说,「我们都想有个相处起来更轻松的土耳其」。身为北约重要战略伙伴的土国在厄多安的执政下,日益令欧盟觉得棘手。 厄多安掌权的20年多中,一直奉行不结盟的外交政策。这经常使他的西方「盟友」感到失望,但该政策也提供俄方一个乐见的外交机会,在俄国侵乌后可能更是如此。 更广泛来说,欧盟和美国强烈觉得厄多安执政下的土国进一步远离欧洲价值观和规范,像是法治和新闻自由。 对北约而言,土国领导层改变有望终结批准瑞典入会僵局,最好于七月在立陶宛维尔纽斯召开的北约高峰会前解决。对美方来说,厄多安倾向威权主义、他与俄国总统普亭的关系及他与北约的争端激怒美国官员,甚至有些国会议员建议,应将土国逐出北约。 尽管美国、欧盟,以及北约较小程度上会从土国反对派获胜得益,但若厄多安败选,俄国肯定会被视为输家。 厄多安拒绝跟进西方制裁俄方,暗助莫斯科减弱西方为孤立俄国并使其缺乏战争资金所做的努力。同时,跌跌撞撞的土国经济最近因购买大减价的俄油而受惠,有助厄多安寻求第三个五年总统任期。 然而,厄多安与普亭的伙伴关系一直都基于互利而非意识形态。土俄两国在高加索和中东地区争夺影响力。最明显的是两位领袖在叙利亚和利比亚武装冲突中支持不同派系。 俄方担忧的另一个迹象是,基里达欧鲁指控俄国借由散布「阴谋论、深伪和录音」干涉土国大选。尽管基里达欧鲁也承诺若当选总统会维持土俄经济关系,但尚不清楚他会如何维持厄多安在乌克兰议题上的微妙平衡。 Source 解放军「圆边新军帽」亮相 晴雨两用还能伪装 中国新闻组 5/10/2023 央视新闻报导,近日解放军配发的圆边帽已陆续发放,圆边帽曾在特战队等相关单位使用,在实战中作用非常突出,宽大的圆边在沙漠可以遮阳,在雨林可以挡雨及飞虫。帽身有一圈编织带,插上花草可用来潜伏伪装。 圆边帽轻便透气,无论是长时间潜伏还是敌后轻装渗透都更为方便。 Source 中国专家:国产航舰已具备近海防御与远海护卫能力 5/08/2023 …

G7与中国中亚峰会几同时登场 被视为外交擂台

G7与中国中亚峰会几同时登场 被视为外交擂台 中央社 5/14/2023 7大工业国集团(G7)广岛峰会19至21日将登场,中国问题成为峰会焦点。而由中国及中亚5国出席的「中国─中亚峰会」则将于18至19日在西安登场,由于近乎同时举行,两者被视为「外交擂台」。 G7广岛峰会前,G7在地主国日本先后举行外长会议及财长会议,中国问题一如预期成为会议焦点,且会后发表的相关内容颇不为中国所喜。而基于这2项会议的指针性,外界普遍预期,中国问题势必会成为G7峰会的重要议题,并认为这项峰会恐将对中国作出更强硬的表态。 路透稍早报导,据熟悉内情的美国官员透露,G7广岛峰会可能发表一份关切中国对他国使用「经济胁迫」的声明,并成为会议公报的组成部分。同时,这份声明预料还将搭配更广泛的书面提案,内含7国如何合作因应来自任何国家的「经济胁迫」。 中国的反应已显而易见。针对G7外长会议联合声明对中国的指控,中国外交部公开声称,这项声明「充斥着傲慢、偏见和反华遏华的险恶用心」,并向地主国日本提出交涉。 中国学者熊李力则直指,G7峰会极可能将矛头指向中国,原因有3。1是美国有意将中国和俄罗斯捆绑在一起,以中国「经济胁迫」议题将俄乌战争相提并论以遂行目的;2是美国期望拷贝联欧制俄的同一手法,在亚太地区打造针对中国的联盟;3是中国市场吸引力太大,美国必须离间G7其他国家和中国的经贸关系,以拉拢配合美国对中战略。 相形之下,由中国主导的「中国─中亚峰会」,与会者包括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与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土库曼斯坦、塔吉克斯坦5国总统。且除土库曼斯坦总统外,其余4国总统都将同时对中国进行国是访问,使本周成为中国今年度已知最热闹、最重要的「主场外交周」。 从前苏联独立的中亚5国,一向被俄罗斯视为「后院」及势力范围。因此,中国选在俄罗斯在乌克兰战场节节失利之时主办「中国─中亚峰会」,被普遍认为是在「挖俄罗斯墙脚」,但俄罗斯也因此无力阻止,只能眼睁睁看着中国挖墙脚。 中国学者朱永彪表示,美国从阿富汗撤军后,干涉中亚地区的外部势力减少,中国与中亚合作空间比以前更大。另一方面,随着中亚国家在美国地缘战略轨道中的地位下降,中亚国家与中国合作的意愿也有所增强。 由于G7广岛峰会与「中国─中亚峰会」几乎同时举行,加上中国恐将成为G7广岛峰会的众矢之的,使得这两场峰会被外界赋予「打擂台」的印象。 虽然「中国─中亚峰会」的影响力与份量无法与G7峰会相比,但中国是否会借此机会释放利多拉拢中亚五国,以壮大自身在地缘上的影响力,并藉这场峰会对美国等西方国家的围堵作出最新回应,成为外界关注的重点。 另外,同一时间,中共中央外事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主任王毅与美国白宫国家安全顾问苏利文(Jake Sullivan)会面;而中国国务委员兼外长秦刚也连访德国、法国、挪威等国,都被视为中国试图缓和美中紧张关系,并在欧洲参与围堵中国的夹缝中求突破之举。至于成效,则尚待观察。 Source 中国官媒批G7峰会:沉迷搞“小圈子” 影响力会变更弱 5/13/2023 有消息称下周举行的七国集团(G7)峰会将针对中国发布相关声明,中国官媒《人民日报》星期六(5月13日)对此发表评论文章说,一国或一个国家集团号令天下的时代已经过去了,沉迷于搞“小圈子”,七国集团的影响力只会更趋式微。 文章指出,从七国集团近期一系列部长级会议以及美日媒体提前释放的信息看,即将在日本广岛举行的七国集团峰会跳不出挑动阵营对立的冷战思维,改不了大国富国霸凌欺压小国弱国的行事方式,摆脱不了非常浓厚的美式霸权“小圈子”色彩。 文章说,尽管七国集团仍旧习惯于摆出一副代表国际社会的架势,但随着国际格局深刻调整,七国集团全球影响力持续下降的态势难以改变。 文章认为,七国集团想向全球强推其价值观和标准,完全没有道义基础和现实支撑。美国治理乱象迭出,政治极化、社会撕裂、枪支暴力、贫富差距等痼疾加重,美式民主和人权让人大跌眼镜;日本不但一再突破“专守防卫”原则,背离日本宪法的和平理念,还违背国际法义务强推核污染水排海计划;加拿大原住民寄宿学校丑闻不断发酵。文章引述德国柏林普鲁士协会名誉主席福尔克尔·恰普克犀利指出,从全球视角来看,七国集团是一个旧时代的集团。 文章说,面对影响力下降危机,七国集团非但不反思自身问题,反而热衷于强刷存在感,附和炒作美国为打压他国而制造的种种议题,给世界增添分裂和对立。七国集团还配合美国编织所谓“民主对抗威权”虚假叙事,妄图在全球煽动意识形态对立,引发国际社会普遍反感。 …

新媒体为何没能颠覆传统媒体?

新媒体为何没能颠覆传统媒体? 华尔街见闻 5/14/2023 “我消灭你,与你无关”,作为新媒体的代表,BuzzFeed和VICE也是被和他们业务模式完全不同的互联网平台颠覆。 在Youtube拥有850万粉丝的VICE集团将申请破产重组。目前,VICE董事会还在寻找解决方案摆脱危机,包括在市场上寻找新的投资者,但希望比较渺茫。 VICE曾经红极一时。作为新媒体的代表,VICE因专注于年轻人和亚文化,自成立便获得了广泛关注,包括默多克、迪士尼在内的媒体巨头都希望通过投资VICE而从其对年轻人吸引力中分一杯羹。2017年,VICE的估值达到 57 亿美元。 但在2022年12月,VICE寻求融资的估值仅为15亿美元。估值大幅缩水的背后,一方面是VICE年收入未达预期,更重要的是,曾经以吸引年轻人为核心竞争力的VICE正在失去年轻人——他们的注意力转向了以TikTok为代表的社交媒体平台。 无独有偶,同样作为新媒体并红极一时的Buzzfeed也于4月20日关停新闻业务。2017年,Buzzfeed因未达到年度营收目标,裁员约100人,此后Buzzfeed的经营情况并未好转,并陆续进行了几轮裁员。到2022年第四季度,Buzzfeed的广告收入同比大幅下降27%,再叠加硅谷银行破产的影响,其经营情况已极度恶化。 作为新媒体的代表,BuzzFeed和VICE面临的困境有不少共同之处,比如用户流失、营收下滑等。他们的消亡不仅仅是个例,更加反应了当下整个媒体行业面临的难题。 消灭你与你无关 科幻小说《三体》中一个听起来极为霸道嚣张但细思却极为智慧的观点是“我消灭你,与你无关”。 在书中,一个无意中路过了人类文明的歌者文明,发现了人类,于是就像捏死一直蚂蚁一样,顺手灭掉了太阳系。因为对于他们来说,人类文明什么都不是。 这便是降维打击。对被打击对象来说,这是没有还手能力的一种打击。在商业领域,这样的降维打击在移动互联网兴起之后轮番上演:打败百货公司的不是另一家更好的百货公司,而是电商和直播带货;打败搜索引擎的不是另一个更好搜索引擎,而是算法推荐…… 作为新媒体的代表,BuzzFeed和VICE也是被和他们业务模式完全不同的互联网平台颠覆。 他们原本的目标是颠覆《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等传统媒体,希望成为免费提供高质量新闻内容的阵地,而不是像传统媒体那样面向读者收费。其中,BuzzFeed发布过多篇有影响力的政治新闻,而VICE则更加专注于未被传统媒体重视的亚文化内容,以吸引年轻读者。 两家新媒体平台都希望以高质量内容吸引读者,再用流量吸引广告主进行投放。免费提供内容的模式相比于传统媒体的订阅付费拥有优势。 BuzzFeed成立之初,Facebook上的新闻都是链接到各家媒体官网上的,点击链接会单独在浏览器页面中打开,这对BuzzFeed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流量来源。2015年,Facebook调整产品策略,邀请媒体在Facebook开通媒体账号,直接把内容托管到Facebook平台上。 这样的调整让内容供给不再仅被作为专业化内容生产机构的媒体所掌控,社交媒体平台大大作为个体内容生产的供给,并且对内容分发拥有绝对的掌控能力,很大程度上消解了专业内容生产机构内容的稀缺性,也分流了用户的注意力。 其中,BuzzFeed由盛转衰的转折点便是2017年Facebook和谷歌加强了对网络广告市场的控制,吸走了大量广告投放,这导致其没有完成年度营收目标。最近一年多,BuzzFeed的营收仍然在下滑。财报显示,BuzzFeed在今年第一季度的收入下降27%,广告和内容收入都下降至少30%。 主要面向年轻人服务的VICE受到TikTok的冲击更大。不仅是读者和广告主用脚投票,当投资者看到这样的趋势之后,也对VICE能否把流量转化为收入保持谨慎态度,最终的结果就是VICE营收下滑,估值大幅缩水,公司经营陷入困境。 和Facebook、TikTok等社交媒体相比,BuzzFeed和VICE无论在流量还是内容供给数量上都没有任何竞争优势,陷入困境也实属正常。 市场还需要大众媒体吗? 在BuzzFeed和VICE等新媒体陷入经营困境的同时,以《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为代表的传统媒体并没有像此前业界预言的那样被颠覆掉,反倒活得很滋润。 …

意大利低薪高房价低生育 教宗:有钱人才养得起小孩

意大利低薪高房价低生育 教宗:有钱人才养得起小孩 中央社/罗马 5/12/2023 天主教教宗方济各(Pope Francis)今天表示,在意大利创建家庭正成为「难事」,只有富人才能负担得起。他警告「无情」的自由市场环境让年轻人无法养儿育女。 路透社报导,意大利出生人数在2022年首次降至40万以下,连续14年出生人数下滑,总人口减少了17万9000人,来到5885万人。 方济各在一场关于日益严重人口危机的会议上表示,出生率下降显示未来缺乏希望,年轻一代遭到不确定感、脆弱感和不稳定感所压垮。 方济各坐在意大利总理总理梅洛尼(Giorgia Meloni)旁边发表谈话,他表示:「难以找到稳定工作,难以保住工作,高房价令人望而却步、极高的租金及薪资不足,是实实在在的问题。」 他还说:「在没有补救措施的情况下,自由市场变得无情,而且导致日益严重的情况和不平等。」 Source 大饥荒后首见 中国人口去年减85万人 61年首下滑 世界新闻网 01/16/2023 中国国家统计局17日发布2022年国民经济运行情况,公布2022年年末中国全国人口14亿1175万人,比上年末减少85万人,出现近61年来的首次人口负增长,上次中国人口较前一年减少的情况出现在大跃进饥荒后。 具体来看,2022年中国全年出生人口956万人,人口出生率为6.77‰;死亡人口1041万人,人口死亡率为7.37‰;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60‰。 从性别构成看,男性人口7亿2206万人,女性人口6亿8969万人,总人口性别比为104.69(以女性为100)。 从年龄构成看,16-59岁的劳动年龄人口8亿7556万人,占中国全国人口的比重为62.0%;60岁及以上人口2亿8004万人,占中国全国人口的19.8%,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2亿978万人,占中国全国人口的14.9%。 从城乡构成看,城镇常住人口9亿2071万人,比上年末增加646万人;乡村常住人口4亿9104万人,减少731万人;城镇人口占中国全国人口比重(城镇化率)为65.22%,比上年末提高0.50个百分点。 路透报导指,中国人口去年出现自1961年以来的首次下降,这一历史性转折有望代表着中国公民数量长期下降的开始,并见证印度成为全球人口最多的国家。 Source 中国首公开新冠死亡病例统计:在院死亡5万9,938人 …

破百亿?全球人口将于本世纪达颠峰 之后下滑

破百亿?全球人口将于本世纪达颠峰 之后下滑 世界新闻网 5/11/2023 根据联合国估计,全球人口已在2022年11月突破80亿大关,是1950年全球25亿人口的三倍多。但如同刚成为人口最多国家的印度,全球人口成长率正在放慢,各项研究都显示人类数量将在本世纪达顶峰。联合国预测,全球人口会在2080年代达到约104亿的顶峰,华盛顿大学学者则认为全球人口不太可能突破100亿,瑞典一项研究则指出,全球人口将于本世纪中叶达巅峰90亿左右,之后便开始下降。 ●联合国估将达104亿人 联合国统计显示,全球人口年成长率已从1965年的2.1%降至2020年的1%以下。2021年每名妇女一生平均生育2.3个孩子,低于1950年的约5个孩子,联合国预计到2050年将降至2.1个。生育率持续下降,让全球人口成长率到2050年有可能降至0.5%左右。 虽然生育率下降,由于平均余命和育龄人口数量增加,联合国预测全球人口将于2050年达97亿,并于2080年代达到约104亿的顶峰。 然而,其他团体研究得出不同数字。华盛顿大学「健康计量评估研究中心」2020年的一项研究估计,2064年全球人口将达最大值,约90亿至100亿之间,但永远达不到100亿,然后就会下滑,到2100年将降至88亿。 这项研究主要作者、华盛顿大学教授沃尔塞特说,按目前生育模式,全球人口不会突破百亿。 ●最新研究估巅峰88亿人 斯德哥尔摩「全球挑战基金会」(GCF)4月公布一项研究,估计数字更低。这项研究说,全球人口将于21世纪中叶达巅峰85亿至88亿左右,之后便开始下降。 这项研究作者之一、挪威克里斯蒂安尼亚大学学院教授卡雷加利说,联合国的人口估计模式未充分考量经济发展等因素对出生率的影响。例如目前出生率较高的低收入国家,若经历快速经济成长,女性获更多教育和经济能力,出生率就会下滑。 此研究仿真两种不同的地球未来情境,对全球人口和人类生活可能造成的影响。 ●假设关键在能否灭贫 第一种情境假设全球经济继续按照过去50年来的道路发展,各国政策无重大变化,各地区生育率、储蓄及债务等级、税率、收入等也大约维持当前数字。 在此情境下,全球人口将在21世纪中叶达到88亿,在2100年降至73亿左右。全球经济与人口成长将放缓,贫富不均、碳足迹过量及生物灭绝等问题则将加剧。此外,由于社会分歧加深,全球区域冲突也将增加,特别是那些经济体较脆弱、较贫穷的国家。 第二种情境假设全球开始重视「经济不平等」问题,将其视为分裂社会、威胁民主与人类进程的重要敌人,并投注前所未有的资源灭贫、减少不平等,也针对粮食、能源安全等提出重大政策转型。 在此情境下,全球人口将在2040年达85亿,在本世纪末减至60亿左右。研究团队指出,若迈向这个未来,全球将于2060年正式灭贫,全球人口趋势也将因贫穷消失发生重大改变。 报告作者之一、环境科学家兰德斯表示,通过有系统的社经改革、降低全球前10%富裕人口的巨量碳足迹及环境剥削、公平分配地球资源后,有可能改善所有人的生活。 Source 大饥荒后首见 中国人口去年减85万人 61年首下滑 世界新闻网 …

加州奴隶制赔偿 估非裔长者120万

加州奴隶制赔偿 估非裔长者120万 世界新闻网 5/09/2023 加州府会针对是否对早期非奴后代赔偿一事成立的工作小组(California’s Reparations Task Force ),已于5月6日投票表决,建议州府对奴隶制发布正式道歉声明,并实质性提供数十亿元现金赔偿。根据一些媒体的计算,支付给每名上年纪的非裔居民有可能达 120 万美元。 根据洛杉矶时报以及多家主流媒体的报导,这次表决标志着以九人组成的工作小组,在长达两年草拟为奴隶制赔偿报告工作过程近尾声,该报告订7月1日提交州议会。报告将作为州立法者及州长纽森(Gov.Gavin Newsom )的行动指南。州长2020年设立这个小组,目的是研究和收集奴隶制及持续族裔歧视,对非裔群体造成的伤害,州民选官员开始就过去犯下的错误展开辩论。 工作小组听取了超过133人的证言,比如一些历史学者详细描述加州种族主义过程,经济学家提出如何对非裔后代健康状况差异、大规模监禁以及住房歧视等方面的赔偿建议。自该小组在2021年6月首次开始工作,每个月都举办十余次会议,听取受奴隶制度影响的非裔家庭成员的控诉,要求采取各种补救措施。 目前面临最大的挑战是,当小组在完成报告后,说服州立法者将建议变成法律,并在加州面临大量预算赤字的前提下,提供数千亿元巨额赔偿。小组主席莫瑞(Kamilah Moore)表示:「对此感到乐观,立法者会研究该小组提出的建议,真诚努力实现。」 尽管加州在1849年宪法中明确禁止奴隶制,但并没有明确具体讲奴隶制作为犯罪的法律规定,以及要求释放奴隶,因此实际上奴隶制仍存在。同时,在州议会、州法院以及联邦国会的代表中,支持奴隶制的白人南方人代表比例明显偏高。加州1852年的逃亡奴隶法(California’s Fugitive Slave Law)授权奴隶主可以使用暴力手段,逮捕那些在成为州民之前、到达加州并逃离或拒绝返回奴隶州接受奴役的奴隶,这在自由州中是非常罕见。 当联邦政府在1865年通过宪法第13条修正案,废弃奴隶制和强制劳役,但种族等级制度仍在加州继续扎根。小组的研究报告,详细罗列了加州政治、法律、健康、金融、教育、文化、环境、社会及经济制度中,针对非裔族群的长期负面结果,从而导致身体、精神健康缺失,以及种族财富的差距。 谁有资格获得赔偿? 关于获得赔偿资格问题,一直是小组争论的焦点之一。部分维权者认为在加州的所有非裔都应该得到赔偿,尽管法律学者提供证言说,以族裔群体为基础的解决办法会受到法律挑战。最终小组得出的结果是,依据血缘关系来限制资格,即在19世纪末前美国奴隶制下黑人或者得到自由的黑人后代。在参照先前赔偿案例时,任务组引用了2020年不具西裔(non-Hispanic)血统的非裔美国人在加州的人口预计少于200万人。 如何证明有资格获得赔偿? …

加拿大驱逐中国外交官 中驻加使馆:坚决采取反制措施

加拿大驱逐中国外交官 中驻加使馆:坚决采取反制措施 中新社/多伦多 5/08/2023 加拿大8日驱逐涉嫌恐吓加拿大国会议员庄文浩(Michael Chong)的中国驻多伦多外交官赵巍(Zhao Wei),中国驻加拿大使馆发言人表示,中方将坚决采取反制措施,由此产生的一切后果由加方承担。 使馆发言人表示,5月8日,加拿大政府基于个别政客和媒体所谓「中国干涉加内政」的谎言,公然宣布中国驻多伦多总领馆一名领事官员为「不受欢迎的人」。这严重违反国际法和国际关系基本准则,严重违反中加双边相关协定,蓄意破坏中加关系。中方强烈谴责并坚决反对,已向加方提出严正抗议。  使馆发言人重申,中国从不干涉别国内政,所谓「中国干涉加内政」毫无根据,是对中方赤裸裸的污蔑抹黑和基于意识形态偏见的政治操弄。加方无理挑衅,严重损害中国外交领事人员合法权益。 发言人强调指出,中方驻加外交领事人员一贯严格按照有关国际公约和中加双边协定依法履职。加政府不仅不保护中方外交领事人员的合法权益,反而刻意迎合反华势力炒作,采取针对中方领事官员的极端行为,中方对此绝不接受。中方奉劝加方立即悬崖勒马,不要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如果加方肆意妄为,中方势将作出坚决有力回击。 Source 奈伊:美中2017年来进入大国竞争周期 须防1914年重演 世界新闻网 5/06/2023 美国知名国际关系学者、哈佛大学名誉教授奈伊以「软实力」、「巧实力」论述闻名于世,近日他接受中国媒体访问时指出,美中关系自2017年以来进入「大国竞争」为重点周期,对此须慎重、不要让这段时期失去控制,重演1914年状况。他估计,也许到了2030、2040年代,双方关系的周期可能会转向更多接触与合作,但必须先度过这个危险时期。 奈伊(Joseph Nye)近日在中国出版他的新书「软实力与中美竞合」,在视频出席新书发表会期间,接受媒体采访对美中关系提出阐述。 据新京报的专访,奈伊指出,历史上美中关系经历了起起伏伏,有些会持续十年或更长时间。「自2017年以来,我们进入了一个以大国竞争为重点的周期。在此之前,我们经历了一个更注重经济关系的周期。我认为这些周期都不会很快得到改变」。他认为,当人们讨论2020年代剩下的时期美中关系会怎么样时,「我们必须慎重,不要让这段大国竞争时期失去控制,以至于我们在无意中陷入我们都不想看到的局面。我认为这是(未来一段时期)值得关注的原因」。 他也预期,也许到了2030年代和2040年代,这个周期可能会再次转向更多的接触、更多的合作,「但我们必须先度过这个危险的时期,才能够看到这种转变的到来」。奈伊强调,美国和大陆应该有高层接触,但也应该有中层接触,想办法创建「护栏」,防止小事件演变成大事件。他也强调,不应该把当前的情况看作是中国在崛起、美国在衰落,而应该看作是两国将成为同伴,需共同努力管理好这种关系。 奈伊指出,如果拜登(Joe Biden)连任美国总统,华府对北京政策将延续,但也不是一成不变,「如果双方能够在所划定的领域内开展互惠合作,拜登的政策也可能会逐渐改变」。 就「软实力」议题,他认为,中国软实力来自于非常具有吸引力的传统文化;在经济上取得的成功,让数亿人脱贫也非常吸引人;而美国的「软实力」不仅基于政府行为,还依赖美国文化中的公民社会。对于近期北京在国际事务扮演了不少调停者角色,奈伊认为这增强了北京的「软实力」。他认为,软实力可成为双方竞争领域,也可以成为合作的领域。 而在与全球化智库(CCG)理事长王辉耀的对话中,他则提到,一些美国人将中国袭击美国视作一种潜在的威胁,就像日本在1941年袭击珍珠港一样。不过他强调,中美之间的潜在威胁更像是1914年,当时的欧洲大国都认为将进行的是一场非常短暂、激烈的战争,但事实恰好相反,战争持续四年,导致1,000多万人死亡。他认为危险「是我们像1914年那样犯错,而不是像1941年那样我们中的一方攻击另一方,这就是我们之前谈到的『护栏』如此重要的原因」。 奈伊强调,自己拒绝将美中关系视作进入新冷战,因为虽然有激烈的竞争,但在经济和生态方面存在着高度的相互依赖,这在美苏冷战期间从未存在过。他提到,若能摆脱这些「谁崛起和谁衰落的问题」,中美关系将更加健康。 …

基辛格:北京介入,俄乌战争接近转折

基辛格:北京介入,俄乌战争接近转折 联合报 5/08/2023   高龄九十九岁的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日前接受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CBS)访问时谈及俄乌战争,他指出由于中国中国参与斡旋双边的谈判过程,俄罗斯和乌克兰有机会在今年底前进入关键时刻,开启和谈。   “CBS新闻”七日播出基辛格访谈。针对俄乌战争,他认为,乌克兰危机可能正接近转折点,“既然中国已加入谈判,我认为(谈判)会在今年底前迎来关键阶段。我们将讨论谈判的进程,甚至开始真正的谈判”。   基辛格还表明,他有意与俄国总统普京谈谈,但仅会是顾问角色,不会过多介入。   基辛格在访问中提及关于俄乌衝突的论点,也受“今日俄罗斯”(RT)电视台、“卫星通讯社”等俄国媒体关注。RT七日报导,这是基辛格对俄乌衝突的和平前景做出预测。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此前指出,北京不久前宣布“关于政治解决乌克兰危机的中国立场”文件,提出尊重各国主权、停火止战、启动和谈等项主张,核心就是“劝和促谈”。   基辛格另在访谈中谈及两岸问题。他认为,现在处于“危险时期”,有必要立即予以关注,“我们面临一个问题,可能会演变成(美陆)两个高科技国家间的全面战争”。   访谈中还提到一九七○年代,基辛格曾密访北京,为时任美国总统尼克森的历史性访陆铺路,主持人问基辛格,“当你现在回顾,世界有因为那次开放而变得更好吗?或变得更危险?”他回答,“不,中国终究会重返国际体系,不能将之排除”。 Source 瓦格纳集团创始人:俄军已控制巴赫穆特95%的土地 观察者网 5/07/2023   (观察者网讯)据俄罗斯塔斯社当地时间5月6日消息,俄罗斯“瓦格纳”集团创始人叶夫根尼·普里戈津当天发表声明称,俄军已经控制乌克兰东部城镇巴赫穆特95%的土地。普里戈津早些时候还宣布,瓦格纳集团将在5月10日撤出巴赫穆特,把阵地移交给车臣部队。   “现在,巴赫穆特大约95%的土地已经被占领,剩余5%的区域不会影响俄军进一步向西推进,2平方公里的土地不会以任何方式干扰军事行动的进程。”普里戈津说,他无意争夺“拿下巴赫穆特”的功绩,“我志在让我们的国家和人民受益。”   普里戈津还表示,瓦格纳集团“弹药短缺”的问题始终没有得到解决,为了俄罗斯的利益,他将保存瓦格纳部队的兵力,以便开展后续行动。   普里戈津在6日早些时候宣布,瓦格纳集团部队准备在当地时间5月10日零时之前撤往后方阵地休整。根据车臣领导人拉姆赞·卡德罗夫的提议,瓦格纳集团将把巴赫穆特的阵地移交给车臣“艾哈迈德”部队。   对于瓦格纳集团宣布将撤出巴赫穆特的消息,乌克兰军方持怀疑态度。5月5日,乌克兰国防部副部长汉娜·马里亚尔表示,俄罗斯正在从前线其他地区调遣瓦格纳集团兵力,前往乌克兰东部城镇巴赫穆特作战,莫斯科方面希望在下周的“胜利日”庆祝活动前拿下这座城市。   马里亚尔6日还发文称,不需要探究俄军领导人声明的“隐藏含义”,无论俄方作出何种表态,乌克兰军队都应该时刻准备应对最危险的情况。   车臣领导人卡德罗夫则表示,车臣部队已经做好进驻巴赫穆特的准备。他在6日发文称:“我已签署了一封致武装力量最高指挥官的信函,表明‘艾哈迈德’部队准备好控制这座城市。士兵们处于战备状态,正在等待命令。几支部队已经启程前往特别军事行动区。”   卡德罗夫宣称,俄军将很快控制整个巴赫穆特。他透露,考虑到乌克兰军队的战术和俄军可用的资源,“艾哈迈德”部队正与俄罗斯国防部制定在巴赫穆特地区的行动战略,这些策略将发挥“积极的作用”。 Source 暗杀普亭未遂?乌克兰否认 称对克宫爆炸不知情 …

日韩「站队美国」中媒酸:一个强扭的瓜

日韩「站队美国」中媒酸:一个强扭的瓜 中国新闻组 5/08/2023 时隔12年,日本、南韩重启首脑间「穿梭外交」。中国媒体纷纷发表评论,对于日韩这对「冤家」是否迎来「柳暗花明」?有中国媒体刊文称,这主要是美国因素在作用。日韩已公开站队,宣示自己是美国「马前卒」;所谓的「美日韩军事同盟」就是「一个强扭的瓜」。 深圳卫视旗下直新闻8日刊登对特约评论员吴蔚的访问文章,内文提到,短短三个月内,美日韩三国领导人之间的交互非常频密,其中最引人关注的是日韩领导人之间「过于友善」的姿态。「一言以蔽之:日本与韩国都已经明确地、公开地站队了,重新宣示了自己作为美国马前卒的角色。」 被问到是什么因素促使日韩重新拥抱彼此?该文称,最主要的还是美国因素在发挥作用。「一直以来,所谓的『美日韩军事同盟』就是一个强扭的瓜,是在美国盟主软硬兼施下规劝出来的一个貌合神离的松散组合。之所以松散,源于日韩之间根深蒂固的矛盾,若将这个矛盾摊开了讲,大致可以归类为三个主因:历史上的民族仇恨、现实中的领土纷争以及经济上的产业链碰撞。」 文章认为,「拜登非常狡猾地抓住了一个『牛鼻子』,那就是日韩产业链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美国用经济关系迫使韩日两国重新调试彼此关系。」 文章直指,(美国)以产业链的重新调整为切入点,让日韩两国乖乖归队。「归根结底那都是『美国爸爸赏饭吃』。因此,当美国政府一旦触及了这个根本,这些小弟都得乖乖低头…只是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 该文还痛批,「一个允许他国大量驻军、放任自己的国家领导人被监听、被监视的国家,国格是不完整的。」 Source 奈伊:美中2017年来进入大国竞争周期 须防1914年重演 世界新闻网 5/06/2023 美国知名国际关系学者、哈佛大学名誉教授奈伊以「软实力」、「巧实力」论述闻名于世,近日他接受中国媒体访问时指出,美中关系自2017年以来进入「大国竞争」为重点周期,对此须慎重、不要让这段时期失去控制,重演1914年状况。他估计,也许到了2030、2040年代,双方关系的周期可能会转向更多接触与合作,但必须先度过这个危险时期。 奈伊(Joseph Nye)近日在中国出版他的新书「软实力与中美竞合」,在视频出席新书发表会期间,接受媒体采访对美中关系提出阐述。 据新京报的专访,奈伊指出,历史上美中关系经历了起起伏伏,有些会持续十年或更长时间。「自2017年以来,我们进入了一个以大国竞争为重点的周期。在此之前,我们经历了一个更注重经济关系的周期。我认为这些周期都不会很快得到改变」。他认为,当人们讨论2020年代剩下的时期美中关系会怎么样时,「我们必须慎重,不要让这段大国竞争时期失去控制,以至于我们在无意中陷入我们都不想看到的局面。我认为这是(未来一段时期)值得关注的原因」。 他也预期,也许到了2030年代和2040年代,这个周期可能会再次转向更多的接触、更多的合作,「但我们必须先度过这个危险的时期,才能够看到这种转变的到来」。奈伊强调,美国和大陆应该有高层接触,但也应该有中层接触,想办法创建「护栏」,防止小事件演变成大事件。他也强调,不应该把当前的情况看作是中国在崛起、美国在衰落,而应该看作是两国将成为同伴,需共同努力管理好这种关系。 奈伊指出,如果拜登(Joe Biden)连任美国总统,华府对北京政策将延续,但也不是一成不变,「如果双方能够在所划定的领域内开展互惠合作,拜登的政策也可能会逐渐改变」。 就「软实力」议题,他认为,中国软实力来自于非常具有吸引力的传统文化;在经济上取得的成功,让数亿人脱贫也非常吸引人;而美国的「软实力」不仅基于政府行为,还依赖美国文化中的公民社会。对于近期北京在国际事务扮演了不少调停者角色,奈伊认为这增强了北京的「软实力」。他认为,软实力可成为双方竞争领域,也可以成为合作的领域。 而在与全球化智库(CCG)理事长王辉耀的对话中,他则提到,一些美国人将中国袭击美国视作一种潜在的威胁,就像日本在1941年袭击珍珠港一样。不过他强调,中美之间的潜在威胁更像是1914年,当时的欧洲大国都认为将进行的是一场非常短暂、激烈的战争,但事实恰好相反,战争持续四年,导致1,000多万人死亡。他认为危险「是我们像1914年那样犯错,而不是像1941年那样我们中的一方攻击另一方,这就是我们之前谈到的『护栏』如此重要的原因」。 奈伊强调,自己拒绝将美中关系视作进入新冷战,因为虽然有激烈的竞争,但在经济和生态方面存在着高度的相互依赖,这在美苏冷战期间从未存在过。他提到,若能摆脱这些「谁崛起和谁衰落的问题」,中美关系将更加健康。 对于北京发展「巧实力」,他则直言,仅在中东或乌克兰推动和平是不够的,还必须在其周边这样做、管理与邻国的边界争端。另外,对近年中共「战狼外交」的进展,他则直言,「这种与其他国家争论对立的情况在国际政治中是比较糟糕的」。 …

英国君主制成本纳税人一年一杯咖啡 存续关键在王室

英国君主制成本纳税人一年一杯咖啡 存续关键在王室 中央社 / 伦敦 5/07/2023 英国迎来睽违70年的君主加冕典礼,欢庆之余,君主与共和制之争较去年女王国葬期间更显尖锐。有研究指出,英国君主制一年不过花费一名纳税人一杯咖啡的钱,十分「划算」,但问题不只在钱而已。由于英国废除君主制的社会动能尚不成气候,制度能否存续,很大取决于王室本身。 回顾近10年民意调查,支持延续君主立宪制的英国民众占比大约是6成,认为国家元首应经选举产生者则仅占2成余,这样的正、反意见比例至今堪称稳定。不过,若将回顾时间拉长,可发现英国君主制确实已从「万民拥戴」步入必须更加努力说服大众自身存在正当性的年代。 非营利组织「国家社会研究中心」(NatCen)运行的「英国社会态度」(British Social Attitudes, BSA)调查,品质普获学界肯定。1983年,BSA首次调查英国民众认为延续君主制有多重要,高达86%的民众回答「非常重要」(65%)或「还算重要」(21%)。 1992年,已故女王伊丽莎白二世(Queen Elizabeth II)的4个孩子中,有3个相继宣布与配偶离婚或分居,包括如今的查理三世(King Charles III),这重创白金汉宫精心营造的王室「模范家庭」形象。1994年,BSA调查结果显示,认为延续君主制非常或还算重要的民众占约66%,较10年前足足少了10个百分点。 接下来几年,支持维系君主制的英国民众占比稳定保持在6至7成。像女王登基周年这样的「喜事」有助推升民意对君主制的支持度;女王2011年访问爱尔兰、与前爱尔兰共和军(IRA)指挥官麦金尼斯(Martin McGuinness)「握手言和」,曾让君主制支持度冲高至近8成。 然而,2019年起,安德鲁王子(Prince Andrew)卷入性侵案、哈利王子(Prince Harry)与妻子梅根(Meghan Markle)与王室闹翻等一连串风波,又让君主制的支持度呈下滑趋势,甚至数度跌落6成门槛,刷各民调新低纪录。 女王去年9月逝世,当时在国丧一片「搁置争议」、鼓励团结的氛围中,许多问题暂被压抑,但各界隐而不宣的默契是:英国君主立宪制的问题只会更多,不会更少。 公众好感度长期处于低档的查尔斯三世虽然或许不至于如部分人士预言的成为「英国最后一任君主」,但他是否能有效管控国内外重大政治事件、特别是王室成员本身言行对君主制构成的威胁,仍有待观察。 …

排华法案百余年余毒 学者:还有亚洲人无法融入美论调

排华法案百余年余毒 学者:还有亚洲人无法融入美论调 世界新闻网 5/07/2023 1882年5月6日,「排华法案」(Chinese Exclusion Act)在亚瑟总统(Chester Arthur)签署下生效。相隔百余年后,国会已为这项歧视华人的法案正式道歉。 「排华法案」禁止合法华工前来美国、禁止已经在美国生活的华人移民成为美国公民。国会图书馆指出,「排华法案」是美国历史上首次对自由移民祭出重大限缩。虽然「排华法案」与相关法规在1943年遭到撤销,余毒却持续存在数十年之久。 有线电视新闻网(CNN)报导,「1882基金会」(1882 Foundation)运行董事江权活(Ted Gong)说,「排华法案」限制之下让数代华人家庭遭到拆散,蒙受痛苦。他说,「排华法案」改变了整个华裔社区,直到今天。 华裔历史教授艾明如(Mae Ngai)2021年在「大西洋月刊」(The Atlantic)撰文指出,「排华法案」立法动机在于认为华人是「无法同化」(unassimilable)的族裔,因此永远无法成为美国人,直到现在美国政治与文化当中都还存有「亚洲人对美国社会存有种族危险」的论述。 19世纪的加州淘金潮(California Gold Rush)让大量华人移民抵达美国,加州人口在十年当中增为四倍。但许多华人矿工受到严重种族歧视与仇恨移民的对待,华工在美国横贯铁路的建造当中扮演重要角色,却经常遭到剥削、扣薪,1869年横贯铁路完工时的庆祝仪式照片则完全排除华工参加。 1870年代经济危机笼罩全美之际,白人把华工当成代罪羔羊,声称华工抢走就业机会。 就在同一时期,美国各地华人社区面临越来越多暴力攻击。艾明如指出,光是1885年里,华盛顿州塔科玛(Tacoma)所有华人都遭受暴力驱逐,在怀俄明州石泉城(Rock Springs)则有128名华人矿工遭到屠杀。 江权活指出,因为华人移民与移民后代从其他地点遭到驱逐之后,需要有安全的栖身之地,这就是各地中国城因此诞生的原因。 Source Parent Night【家长周二谈】 …

查理三世加冕 一后冠的「争议钻石」勾起印度人历史伤痛

查理三世加冕 一后冠的「争议钻石」勾起印度人历史伤痛 中央社/新德里 5/07/2023 英国国王查理三世(King Charles III)昨天举行加冕典礼,一顶后冠上的105.6克拉「光之山」钻石,再次勾起印度人的历史伤痛。虽然这颗钻石最终没在加冕典礼中出现,但许多印度网友仍不忘要求英国物归原主。 查理三世的加冕典礼于美东时间6日凌晨在英国伦敦西敏寺举行,此前印度民众一直关注王后卡蜜拉(Camilla)在国王加冕典礼当天,是否会戴上王太后─伊丽莎白二世之母于1937年封后时曾经戴过的后冠。 这顶后冠挑起印度人敏感神经,因为这顶后冠上镶有一颗名为「光之山」(Koh-i-Noor)的钻石,现重约105.6克拉,印度认为这是英国政府在殖民时期强行取走的国宝。 「光之山」据说原重量达191克拉,经英国王室重新切割之后,成为现今的大小;外界估计,「光之山」市值约200亿美元。 根据印度文化部的数据,「光之山」是在印度东部城市玛苏里帕南(Masulipatnam)的矿区开采而出,辗转流落到中亚及次印度大陆多个王朝的统治者之手,后为锡克帝国开国君王朗吉特.辛赫(Ranjit Singh)所得。 辛赫于1839年因病驾崩,随后10年内,锡克帝国二度与英国的战争中落败,1849年签下「拉合尔最终条约」(Last Treaty of Lahore),其中一条写道,「光之山」须交给英国女王。 于是,英属印度总督达豪西勋爵(Lord Dalhousie)从当时才10岁的锡克君王杜利普.辛赫(Duleep Singh)手中取走了「光之山」,并于1850年7月运抵伦敦,作为东印度公司成立250周年赠予维多利亚女王的礼物。 由于传说男性佩戴「光之山」将引来灾祸,因此「光之山」到了英国之后,一直只由王室中女性成员佩戴。外界根据这项传统,猜测卡蜜拉会在查理三世加冕典礼中戴上镶有「光之山」的后冠。 但早在今年2月,白金汉宫(Buckingham Palace)即已宣布卡蜜拉将会戴上另一顶后冠─「玛丽后冠」(Queen Mary’s Crown)。印度坊间猜测,英国希望避开敏感的政治争议。 印度一直视「光之山」的外流为历史屈辱,过去曾数度要求英国政府归还,但未能如愿。 …

英王室声望直落 时隔70年的加冕典礼不再耀眼

英王室声望直落 时隔70年的加冕典礼不再耀眼 世界新闻网 5/07/2023 从1953年时27岁的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加冕典礼,到2023年74岁的查理三世加冕典礼,70年的演变,英国王室家庭、英国和整个世界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尽管在历史实质上,从盛大的公众游行到庄严的传统教堂仪式,两场加冕礼相互呼应,但在许多方面,这两个看似相似的事件,却截然不同。 今日美国报(USA Today)报导,「国王:查理三世的人生」(The King: The Life of Charles III)作者安德森(Christopher Andersen)说:「两场加冕礼在历史上有着前所未有的重大差异,各自呈现它们走到那一刻的非凡旅程。」 伊丽莎白二世加冕代表了二战动荡后的年轻希望,查理三世则在乌克兰战火纷飞、欧洲和全球政治金融紧张局势加剧之际加冕;伊丽莎白成为一个仍在持续扩张的帝国统治者,查理则面临一个日趋衰落的大英国协,个中成员益发质疑君主制的必要性。 伊丽莎白要求将她的加冕典礼进行首度电视直播,根本改变了英国君主制曾经过度私密的性质;但电视是对观众的单向演讲,今日网络时代,绝大多数人可在世界各地从手机快速浏览查理的加冕典礼。 英国伯明翰城市大学非裔研究教授安德鲁斯(Kehinde Andrews) 指出:「伊丽莎白女王登基时仍拥有帝王般的风度,但我们现在对这个家族的肮脏事了解太多了,无法如此尊重他们。光辉已褪,我们发现『国王从未穿上任何衣服』;查理的加冕礼难以像他母亲的加冕礼那样耀眼。」 有线电视网(CNN)在查理加冕前公布的最新民调显示,有超过三分之一英国人表示,过去十年来对于王室的支持度持续下滑,显示查理三世未来如何维护英国王室地位,将面临严峻的挑战。 争取共和反对君主制的人士一直希望推翻英国已有上千年历史的君主制,民意调查显示,反对君主制以及对这个制度冷漠以对者都在持续增加,全国社会研究中心(National Center for Social Research)最新调查发现,只有 …

奈伊:美中2017年来进入大国竞争周期 须防1914年重演

奈伊:美中2017年来进入大国竞争周期 须防1914年重演 世界新闻网 5/06/2023 美国知名国际关系学者、哈佛大学名誉教授奈伊以「软实力」、「巧实力」论述闻名于世,近日他接受中国媒体访问时指出,美中关系自2017年以来进入「大国竞争」为重点周期,对此须慎重、不要让这段时期失去控制,重演1914年状况。他估计,也许到了2030、2040年代,双方关系的周期可能会转向更多接触与合作,但必须先度过这个危险时期。 奈伊(Joseph Nye)近日在中国出版他的新书「软实力与中美竞合」,在视频出席新书发表会期间,接受媒体采访对美中关系提出阐述。 据新京报的专访,奈伊指出,历史上美中关系经历了起起伏伏,有些会持续十年或更长时间。「自2017年以来,我们进入了一个以大国竞争为重点的周期。在此之前,我们经历了一个更注重经济关系的周期。我认为这些周期都不会很快得到改变」。他认为,当人们讨论2020年代剩下的时期美中关系会怎么样时,「我们必须慎重,不要让这段大国竞争时期失去控制,以至于我们在无意中陷入我们都不想看到的局面。我认为这是(未来一段时期)值得关注的原因」。 他也预期,也许到了2030年代和2040年代,这个周期可能会再次转向更多的接触、更多的合作,「但我们必须先度过这个危险的时期,才能够看到这种转变的到来」。奈伊强调,美国和大陆应该有高层接触,但也应该有中层接触,想办法创建「护栏」,防止小事件演变成大事件。他也强调,不应该把当前的情况看作是中国在崛起、美国在衰落,而应该看作是两国将成为同伴,需共同努力管理好这种关系。 奈伊指出,如果拜登(Joe Biden)连任美国总统,华府对北京政策将延续,但也不是一成不变,「如果双方能够在所划定的领域内开展互惠合作,拜登的政策也可能会逐渐改变」。 就「软实力」议题,他认为,中国软实力来自于非常具有吸引力的传统文化;在经济上取得的成功,让数亿人脱贫也非常吸引人;而美国的「软实力」不仅基于政府行为,还依赖美国文化中的公民社会。对于近期北京在国际事务扮演了不少调停者角色,奈伊认为这增强了北京的「软实力」。他认为,软实力可成为双方竞争领域,也可以成为合作的领域。 而在与全球化智库(CCG)理事长王辉耀的对话中,他则提到,一些美国人将中国袭击美国视作一种潜在的威胁,就像日本在1941年袭击珍珠港一样。不过他强调,中美之间的潜在威胁更像是1914年,当时的欧洲大国都认为将进行的是一场非常短暂、激烈的战争,但事实恰好相反,战争持续四年,导致1,000多万人死亡。他认为危险「是我们像1914年那样犯错,而不是像1941年那样我们中的一方攻击另一方,这就是我们之前谈到的『护栏』如此重要的原因」。 奈伊强调,自己拒绝将美中关系视作进入新冷战,因为虽然有激烈的竞争,但在经济和生态方面存在着高度的相互依赖,这在美苏冷战期间从未存在过。他提到,若能摆脱这些「谁崛起和谁衰落的问题」,中美关系将更加健康。 对于北京发展「巧实力」,他则直言,仅在中东或乌克兰推动和平是不够的,还必须在其周边这样做、管理与邻国的边界争端。另外,对近年中共「战狼外交」的进展,他则直言,「这种与其他国家争论对立的情况在国际政治中是比较糟糕的」。 Source Parent Night【家长周二谈】 是孟愚博士主持的公益活动,旨在请家长与一线名师分享优秀的教育内涵,探索培养秘诀,寻找独特的优异,避免普遍存在的事倍功半的低绩效,和反应式学习的疲劳感。每周的话题都不同,帮助家长启蒙、探索、交流、实践不同于华人思维中的传统教育,开创一个教育的新纪元。周二孟博士将谈谈计算机技术学习的几个可能你说不了解的四个进阶板块,和摆脱内卷同学,以最高的绩效进入高级阶段,脱颖而出的三条原则。Dr. Meng是一位知识渊博,教育经验丰富,充满激情的科创和计算机教育名师,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优秀的学生。Time:5/9/2023 周二 6:00PM(PST)Meeting ID: 984 5535 …

中揭CIA策画逾50国「颜色革命」 利用网络全球窃密

中揭CIA策画逾50国「颜色革命」 利用网络全球窃密 中国新闻组 5/05/2023 中国官方指控CIA运用5种手段在全球超过50个国家策画组织颜色革命。(Getty Images数据照片) 中国鹰派媒体环球网报导,中国国家计算机病毒应急处理中心与360公司4日发布报告,披露美国中央情报局(CIA)在全球策划大量「颜色革命」事件的五项主要手段。报告指控,数十年来,CIA至少推翻或试图推翻超过50个他国合法政府,在相关国家引发动乱;CIA网络武器已覆盖全球,「黑客帝国」实至名归。 报导称,长期以来,CIA在世界各地秘密实施「和平演变」和「颜色革命」,持续进行间谍窃密活动。这份系列报告第一部分表示,进入21世纪以来,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给CIA的渗透颠覆和捣乱破坏活动提供了新的机遇,全球各地使用美国互联网设备和软件产品的机构和个人成为CIA的傀儡「特工」,帮助该机构迅速成为网络谍报战中的「明星」。 报导指出,无论是2014年乌克兰的「颜色革命」,还是2007年缅甸「藏红花革命」、2009年伊朗「绿色革命」等未遂的「颜色革命」事件,都摆脱不了美国情治机构的影响。报告统计,数十年来,CIA至少推翻或试图推翻超过50个他国合法政府(而中央情报局只承认其中的7起),在相关国家引发动乱。 为此,上述报告披露CIA惯用的五种手段。 首先是提供加密网络通信服务。为帮助中东地区部分国家的抗议者保持联系畅通,同时避免被跟踪和抓捕,美国公司研发出一种可以接入国际互联网又无法追踪的TOR技术(「洋葱头」路由技术,The Onion Router)。该项目由美国企业推出后,立即向伊朗、突尼斯、埃及等国的反政府人员免费提供,确保那些「想动摇本国政府统治的异见青年」在参与活动时,能躲避当地合法政府的审查和监视。 其次是提供断网通联服务。为确保突尼斯、埃及等国的反政府人员在断网情况下仍能与外界保持联系,美国谷歌、推特公司推出一款名为「Speak2Tweet」的专用服务,它允许用户免费拨号并上传语音留言,这些留言被自动转换成推文后再上传至网络,通过推特等平台公开发布,完成对事件现场的「实时报道」。 第三是美国兰德公司研发出一款被称为「蜂拥」的非传统政权更迭技术,用于帮助通过互联网联接的大量年轻人加入「打一枪换一个地方」的流动性抗议活动,大大提升了活动现场指挥效率。 第四是美国公司研发一款名为「暴动」的软件。该软件支持100%独立的无线宽带网络、提供可变WiFi网络,不依赖任何传统物理接入方式,无须电话、电缆或卫星连接,能轻易躲过任何形式的政府监测。 第五是美国国务院将研发「反审查」信息系统作为重要任务,并为该项目注资超过3000万美元。 对于上述报告,央视新闻报导,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毛宁表示,美方应当重视并回应国际社会的关切,停止利用网络武器在全球实施窃密和网络攻击。 Source 解放军迈入「3航母」时代 专家:福建舰最快下半年海试 中国新闻组 4/24/2023 专家预计福建舰今年下半年会进行海试。图为2022年6月福建舰下水命名仪式现场。(视频截屏) 4月23日是中国海军成立74周年纪念日,央视新闻官宣指出,中国第三艘航母福建舰于2022年6月17日举行下水命名仪式后,后续的测试、系泊试验已顺利展开;专家称这预示福建舰最快下半年海试。随着福建舰完成海试并最终形成战斗力,中国海军将真正迈进「三航母」时代,且未来势必还会建造第4艘航母。 …